晴雯为什么要写晴雯之死给探春没脸

当前位置: >>
论晴雯的性格及其悲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论晴雯的性格及其悲剧摘要: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率真。在封建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她的这一率真更多的表现为她做人的真、做人的纯。她是宝玉的 丫鬟,也是宝玉的知己,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处于矛盾之中。她在层层森严的府第中顽强的 保护自己自尊自傲的个性,却遭到了更为强烈的排斥。可以说,晴雯的一生是悲剧的。这种 悲剧局面的出现,除了环境等客观原因以外,她自身的性格意志是否与客观环境相背离也是 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她身在封建家族,而心却无拘无束,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她最终 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关键词:晴雯 率真 自尊自傲 悲剧形象《红楼梦》 这部作品以其庞大的背景将众多人物在其间一一演绎, 精彩纷呈。 总的说来,在大观园这个女儿王国里面,人物构成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各种各样 的主子;一类是各种各样的奴仆;还有一些是处于二者之间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 的姑娘们(即高级丫鬟) 。在这些众多人物中,最受争议的也是这些丫鬟们。自古 以来,人们对她们的评价就是褒贬不一的,可谓争议颇多。而在这些丫鬟中,给 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晴雯了。本文仅就我的理解对晴雯这个人物做以下讨论。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 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他随警 幻仙姑进入“薄命司” ,首先打开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看到的第一支曲子, 就是晴雯的这首判词。 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及晴雯在作者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之重。 曹雪芹是否要告诉我们,在走向没落的红楼悲剧王国中,在这个散发芬芳的女儿 国度中,晴雯是作者最为赞赏和认同的第一人。一、纯真率直(一)自尊自强她从一个家世无可靠的贫家女儿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贾母见她“生 的伶俐标致,十分喜爱” ,因又将她派给了宝玉。她这样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 小姑娘,却有着黛玉一样的美貌和无拘无束直率的性情。在文中,作者并未直接 写出晴雯的容貌和性格,而是借别人之口说出晴雯的特点,给我们以“犹抱琵琶 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1]的美感。以下便是文中对她的描述: “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王夫人语 “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的好。 ”――凤姐语 “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平儿语 由此可见,晴雯在众丫鬟中无疑是最有姿色的。她天真直率、敢说敢做、泼 辣豪迈、疾恶如仇,相比众丫鬟的柔媚,更显出她一身无拘无束的“野气” ,在层共 12 页第 1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层森严的封建府第,她没有半点退缩与怯弱,在海聚山积的财富面前,她也毫不 羡慕。在贾府里,她是宝玉的婢女,她也乐意与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这个出 身低贱的丫鬟却有着难得的人格追求。她顽强的捍卫着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 人格尊严、人格平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倘若有人想剥夺她做人的基本权 利,就会遭到她强烈的反抗。 “无尊严,毋宁死” 。总观晴雯短暂的一生,塑造其 性格最精彩的当是以下两回: (晴雯“跌扇又撕扇” ;病补“孔雀裘” )首先,晴雯“跌扇又撕扇”集中体现了她身上的自尊自强的心理。这一回里,是由晴雯在给宝玉换衣服时不小心把他的扇子跌折了引起的。 此时宝玉正当不高兴,因而便训斥到: “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 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样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到: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 动就给脸子瞧。前几日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红、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 也没见过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 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因说到: “你不用忙,将来横竖有散的日子! ” 本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族里,主子对奴婢的训斥,做奴婢的只能是洗耳 恭听、磕头认罪。可是我们看晴雯,她是怎么做的?在怡红院里,宝玉一向把晴 雯视为知己,而晴雯也当宝玉是大观园里可以说知心话的人。宝玉的训斥无疑强 调了二人的主仆关系,这是晴雯不能接受的,更何况在平常晴雯对自己的精明能 干极有自信,又怎么容的下宝玉训斥的这几句话,因而她的还击是必然的,她能 说出这种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二人和解后,宝玉又笑谈个人性惰不同只要不在 生气时那东西出气就行了,于是晴雯便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借宝玉之力把 麝月的扇子也撕了,她在宝玉同意并鼓励的情况下撕破了扇子,正表明了她希望 与宝玉之间平等、无阶级的心愿。她的自尊是无价的,她不允许任何人践踏它、 侮辱它。实际上,她是借撕扇之事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来保护她敏感又强烈的 自尊心。其次, “病补孔雀裘”集中体现了晴雯身上的“勇”字。在这一回中贾母送给宝玉一件产自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捻成线后织成的孔雀毛披衣,这件披 衣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堪称稀世珍宝。不料宝玉刚披上就被手炉中迸出的炭火 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恰巧第二天是正日子老太太嘱咐了要穿去见她。宝玉心急 火燎,让婆子拿出去缝补,却没有一个能揽这个活。惟有晴雯,我们看她是怎么 帮宝玉的: 此时的晴雯恰好生病, “只觉得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在撑不住。待不做 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 ”她待者病体, “补不上三五针,便扶在枕共 12 页第 2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上歇一会”即便这样他还担心宝玉,见宝玉不过意围者她打转,急的央到: “小祖 宗,你只管睡吧,再熬上半夜,明儿眼睛抠搂了,那可怎么好?”而她自己则撑 到天将明,好容易补完时,说了一声: “补虽补了,到底不象,我也再不能了! ” 哎呦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了。 晴雯在病中拼尽全力为宝玉补好了孔雀裘,自己却累的趴下。能这样拼了命 为朋友,维护友谊的人,该是怎样的人呢?难怪连作者曹雪芹也称她为“勇晴雯” 了,一个“勇”字使晴雯颇具“是为知己着死”的风度,而这样至情至性在众丫 鬟中间是不多见的,可晴雯做到了。这也正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和为朋友两肋插 刀的豪情。(二)刚毅果敢在“反抄检”中,表明了晴雯公然反抗的态度,突出了晴雯性格刚毅果敢的 一面,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往地下 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情倒出来。 ”王善保家的便强说了几句,晴雯听了,越发 火上加油,便指着他的脸说到: “你是太太打发来得,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得呢! 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是没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太太。 ” 在这一回里,当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时。面对这样一种践踏 人格尊严的行为,晴雯表示公开的反对,她对抄检者的不予理睬,就表明了她的 反抗态度,而最后她将箱子东西全倒出来这一举动,对一个封建社会被压迫、只 能俯首听命的奴婢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最强烈的抗议,因为在抄检者背后是负责 监察的王熙风和作出抄检之命的王夫人。晴雯的表现实际上是与对她拥有生杀大 权的主子们的较量。 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她面对欺压的那种为了尊严 “宁可玉碎, 不为瓦全”的刚毅性格,也突出了封建家族中主奴之间的矛盾的尖锐性,还为她 最终的悲剧命运做了铺垫。记得朱光潜曾说:对悲剧来说要紧的不仅是巨大的痛 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 是灾难而是反抗。[2]晴雯反抗了,她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这一回无疑是对晴 雯性格表现的一个高潮部分,而作品中真正将晴雯推倒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地的, 除了封建主子们的欺压外,还与她同等的丫鬟(主子的帮凶)的揭发与告密是分 不开的。(三)强不服输有一次在园子里遇到正在为钻凤姐门路而兴奋的小红,晴雯就迎头一顿抢白 ――“难怪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 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他高兴的那样儿!??有本事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 远远在高枝儿才算好呢! ”共 12 页第 3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秋纹偶尔得到王夫人赏赐了两件旧衣服,正在洋洋得意,晴雯却想起王夫人 曾把好衣服赏赐过袭人的事,她说“呸!没见过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 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 ”??“一样这屋了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 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老太太,我也不受这气! ” 同时丫鬟,偏偏被分为“谁比谁高”的等级,晴雯感到不服。得到一点剩下的东 西就那样兴奋更觉得可耻。她的确有“饥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至于得罪袭人、 冒犯了王夫人,全不在意。在病中,晴雯听说偷盗平儿手镯的是怡红院中的小丫 头坠儿,她就怒火上冲。把坠儿教到床前痛骂;不听人劝阻,假称宝玉的意思, 立即把坠儿捻了出去。 晴雯为什么如此暴躁?为什么如次不得一个小丫头?她说: “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 ”这就是说坠儿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小偷, 见了财货就为穷人丢脸的败类,不受污染、嫉恶如仇的晴雯绝不能容忍。至于对 芳官的干妈经常扣芳官的月费, 又压制芳官, 以及小丫头春燕的娘那种惟利是图, 晴雯当然更是不如犹豫地大喊着“撵出去! ” 她自始至终表现在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在小姐们中 林黛玉有骨气,但晴雯是贫民、是孤儿、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 突出的特征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 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二、强风雨蹂砺摧残终夭折(一)晴雯与袭人的对比,突出她的悲剧在大观园中,晴雯和袭人同属于宝玉的丫鬟,处于同一地位,却有着截然不 同的命运,一个被迫致死,一个无奈外嫁。不同的为人处世、不同的性格造就了 不同的命运,晴雯的死表明对封建社会强有力的反抗,而作为封建社会的帮凶袭 人却使导致晴雯悲剧命运的间接原因。 晴雯在贾府里既无地位,又无靠山,有的只是一身骨气。她不接受封建礼教 的种种束缚、不承认尊卑贵贱、不遵守奴隶道德,在她心目中,人人平等。这样 一个举止张扬,锋芒毕露,风流俏丽的婢女在等级森严的府地里怎能容的下?贵 族老爷太太们可以花天酒地,偷鸡摸狗,荒淫无耻,但他们决不能容忍“下人” 们有任何触犯封建礼教或破坏尊卑秩序的叛逆行为,因而,晴雯的悲惨命运就是 注定的了,晴雯之死。首先是因为她触犯封建礼教,不符合封建规范,因而她为 封建上层统治者所排斥――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当权人物“看不惯”她的“狂妄样 儿”惟恐她“带坏”了宝玉破坏了封建家族的根基,因而必欲除之而后快;其次 是因为她纯洁无暇的刚烈性格,眼里揉不得沙子” “ 不能容忍卑污不作的奴性行为。 因而为走狗奴才所排斥――花袭人在内部挑拨告密,王善保家在外面诽谤陷害, 正是在贾府主子恶奴上下合力的压迫摧残下,晴雯这只“刚出箭的兰花”在骤 然共 12 页第 4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而至的凄风苦雨中抱屈夭折了。迫害晴雯致死的凶手,上层以王夫人为代表,是 封建统治阶级的化身,下层以袭人、王善保家为代表,是统治阶级帮凶的典型。 我们具体来探讨袭人与晴雯二人。袭人是怎样替封建道德卖命的,晴雯又是 怎样的与之抗争的。 晴雯与袭人一个是保卫封建道德的,一个是反抗封建社会的。她们从一开始 就有着分歧。在原文中也时时出现袭人对晴雯的不满,可以说,袭人作为封建社 会的帮凶,她对晴雯的排斥是有着一个逐渐的过度过程的: 首先,晴雯因为坠儿偷窃,想把她打发走,便没等袭人回来,径自处理了。 我们看袭人回来后说的话: “太性急了些。 ” 其次,在晴雯病补孔雀裘后,袭人感到了危机,因而在下面说到: “我们都去 了使得,你却去不得。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 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得横针不沾、竖线不动,一般也不 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饿哦去了几天,你病的七 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别只 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 ” 从以上可以看出,袭人是嫉妒晴雯的。她要想在宝玉身边站稳脚跟,必除晴 雯而后快,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正当此时,王夫人对她发话,视她为知心人,让 她照管宝玉,于是,袭人便将晴雯推了出去。到此为止,晴雯的悲剧命运也注定 了。 总的说来,袭人与晴雯都是宝玉身边的丫头,但人品和性格却大相径庭:晴 雯纯洁,袭人卑污;晴雯刚烈,袭人阴柔;晴雯与宝玉互为知己,袭人与“二爷” 肉体有染,晴雯是叛逆者的朋友,袭人是统治者的走狗;袭人为了取得宝玉侍妾 的地位而有意笼络宝玉,很早便与宝玉“初试云雨情” ,尽管她与宝玉有肉体上的 亲密关系,却始终不能成为宝玉精神上的朋友。相反,与宝玉清清白白绝无私情 的晴雯却正是宝玉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己。袭人与宝玉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到底也 未能瞒过晴雯的眼睛。晴雯曾一针见血的揭露过袭人的龌龊行为,这使得袭人不 得不担心丑行败露的危险,因而对晴雯也是高度戒备,她要想稳稳当当地做宝玉 的侍妾,就不能不对她潜在的对手排挤陷害,这样一来,晴雯就是她锁定的目标, 于是袭人作为封建社会的帮凶对追求自由的反封建社会的晴雯发起了攻击,在如 此庞大的封建势力做后盾的情况下,晴雯当然也只能是抱屈而亡了。可她的精神 却永久留存,正像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的那样:只有在最“艰难的考 验”的时候,她才好象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了,又像潜伏在 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 力量 [3]晴雯的激烈反抗将她的精神升华到了顶端, 让我们看到了强有力的震撼共 12 页第 5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人心的力量。(二)爱的悲剧一直以来,在红楼中,宝玉与晴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大家众说 纷纭。有认为他们之间是男女之情的,也有认为他们之间是纯粹的朋友之情。我 认为,他们之间有着纯洁、朦胧的爱情,但这份初出萌芽的情感却被封建社会所 扭曲。所以,晴雯被诬陷勾引宝玉而死是极为不公平的,这只是封建主子们为了 处死晴雯而编织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罢了。 第一,晴雯与宝玉是互为知己且互相倾慕的。宝玉倾慕与晴雯纯真无邪的个 性,晴雯也视宝玉为自己心目中最贴心的人。他们在用心交流,达到精神上的沟 通,这是袭人等没有的品格。正是由于晴雯的天性无拘、真实直率导致了众人的 嫉妒,也导致了虚伪自私的封建大家族的不容,最终被驱逐出贾府。在被赶出贾 府,病的奄奄一息时,宝玉偷偷来看她,她的表现是: “忽闻有人唤她,强展双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死攥 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道: ‘我知道不得见你了。 ” 纵观全书,好强的她有过这般柔情话语吗?可见宝玉在她心目中地位之高。 再看她后面的话语: “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光景,我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 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 我今日既担了虚名, 况且没了远限, 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 早知如此, 我当日?? (哽咽无语) ” 从晴雯这一句没有说出的“后悔的话”看出,晴雯很冤,很不甘心。我们看 她一直以来高尚的品格,应该可以猜测:她后悔的是一直以来她为了维护自身的 纯洁和尊严,而始终压抑着自己对于宝玉的挚爱之情。出身贫贱、文化不高的她 是不懂得才子佳人完美浪漫的恋爱的,而她那极强的自尊与骨气又不允许她靠出 卖自己的身体和放弃尊严来换取宝玉的爱。所以她愤怒、委屈,她炽热的情感从 始至终都被深埋在心底并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直到生命垂危的这一刻,才不顾 一切的全部倾泻了出来。可她最终也没有说出对宝玉的爱,对挚友的留恋,只是 在无比的愤怒下,她做了这样一件事: “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手里” ,又 拼死“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小袄儿脱下”来留给了她心爱的人。 她的这一举动表示了对宝玉无比的留恋,也毫不留情的反抗了至她与死地的 封建主子们。 第二,晴雯对宝玉的爱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份纯洁的感情也正是在这 个过程中被压抑、被扭曲的。 “跌扇撕扇”和“补裘”这两个重要情节都从不同侧共 12 页第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面揭示了晴雯对宝玉的深情。补裘” “ 主要体现了她在生活上对宝玉的关心和爱护, 如果没有感情,又为何拼死为他补衣呢?可见她对宝玉是用情的。 “跌扇”一回则 更多地表现了她情感上的一种自我矛盾,作者表面写的是宝玉与晴雯的冲突,实 际写的却是晴雯自身思想上的冲突,这才是挖掘她内心思想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她确实非常倾慕宝玉,但同时爱宝玉对她来说又是很可怕的,因为那就标志着她 要放下自己独立的尊严,去走和袭人一样的路,那是她不愿意做的,所以她很矛 盾,最终她只能保持在思想上对宝玉的“关心” ,而不企求二人有什么“实质”上 的进展。但“跌扇”一事使她看到了宝玉思想上残留的劣根性,那就是仍视她为 奴,她失望极了,按她不甘屈辱、不服输的个性,冲突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了。 况且,如果袭人不夹在其中的话,她的爆发可能没有那么激烈。其实晴雯和袭人 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二人不仅在思想上、价值观上截然不同,而且又同时倾心 于一个男人,嫉妒和摩擦便在所难免,而且这一次处在调解地位的袭人处处把自 己和宝玉放在一起以显示自己已经是主子了,这使得行事如此高傲的晴雯更加愤 怒,晴雯怎能容忍她既践踏自己的尊严,又时时想把自己心爱的人控制、摆弄在 她手里,所以她将更尖锐的矛头指向了袭人,使得袭人哑口无言。随着这一深层 矛盾的爆发,晴雯的人际关系也进一步恶化,并对她最终悲剧命运的形成起到了 推动作用。其实晴雯是根本不想离开宝玉的,她自己也说: “我为什么出去?要嫌 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去,也不能够的。“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 ” ”所以当 宝玉最终向她道歉时,她还是妥协了,只不过借“撕扇”之举把怨气发泄出来罢 了。(三) “矛盾”二字是对她人生悲剧的最好诠释晴雯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出来的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身份 是处于小姐与丫鬟之间。 这种特殊的地位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心理。 所以我认为, “矛盾”二字可以说是对晴雯这一形象和她的整个人生最好的一种诠释。 低贱的身份使她更懂得人格尊严的可贵,更渴望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作 为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 她自身也在努力的做到最好.最棒。 但是她的这一向往与 追求与封建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导致了封建社会对她的压迫与摧残,更加深 了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并最终导致了她被那个社会所不容及毁灭的结局。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探讨晴雯的矛盾性: 1、晴雯性格心理的矛盾。 晴雯的性格心理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她有着心高气傲的天性,另一方面又有 着极为敏感脆弱的性格。 最能表现其鲜明个性及生活轨迹的故事情节主要有三个: 即第三十一回的 “跌 扇撕扇” 、第五十二回的“补孔雀裘”和第七十四回的“反抄检” 。共 12 页第 7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这三点我们已经在晴雯的性格里面详细分析了,这里将不再详细讨论事件。 只借着这三件事来讨论晴雯的自身的性格矛盾性。 其一: 晴雯“跌扇又撕扇” ,集中地体现了她身上的那份自尊和自傲。这个 凡事都要强的丫头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儿差错,可是她还是犯了错,而她一向视 为知己的宝玉也这样训她,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她是奴婢,可她却要求 宝玉待她像朋友一般,可以说,她自身就很矛盾。 其二: “补孔雀裘”重在反映晴雯身上的那个“勇”字,并且又一次再现了她 对宝玉那份纯洁而真挚的感情。这一段不仅肯定了晴雯异乎寻常的顽强毅力和自 我牺牲精神,而且进一步写出了她对朋友的一片真情。 其三: “反抄检”表示了晴雯公开的对抗,面对“搜箱”这样一种践踏人格尊 严的行为,晴雯爆发了。她倾倒箱子这样一个举动包含了太多的愤怒与不甘,可 她面对的毕竟是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庞大的背景,她的这一反抗行动是不被允许, 甚至可以说是禁止的。因而,她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只能是悲剧的结局。 2、晴雯与外界环境、人物之间的矛盾 我们常说:内因作用于外因,外因对内因有影响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 一系列事件来探讨在那样一个有着等级层次之分的贾府里, 众丫鬟们是怎样对待、 怎样适应她们周遭的环境的,而毫无背景的丫头――晴雯又是怎样面对封建家族 这幅大背景的。 在大观园这个女儿王国里面,下层的大小丫环们,她们为了在大观阻里站住 脚,无不对主子唯命是从、鞠躬尽瘁。可以说,对外界环境给予的一切压力与罪 责,她们统统接受、毫不反抗。而晴雯呢,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按理说,她 也该为自己想一下吧!是努力待在园子里往上爬,还是努力为自己敛财呢?我们 抱着疑问看晴雯所做的一切,却只看到她的坦白无私、热情勇敢、正直刚强,在 主子面前依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我们来品味以下事件: 其一:平时宝钗与晴雯并无仇恨,在第二十六回里当宝钗夜里去怡红院,正 值晴雯生气,她便在园内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 睡觉。 ”从这句话表示了对宝钗的不满。其实早在第二十一回里,宝钗与袭人讲话 中已经表明了她对袭人的好感,以后两人可谓并肩作战去争夺宝二奶奶与姨娘的 位子。而晴雯得罪了宝钗,也就等于是得罪了薛姨妈和王夫人。 其二: 宝玉可是贾府里有着重量级别的人,没人敢冲撞他。在众丫鬟小厮们 心中,要巴结宝二爷还来不及呢?哪有人敢和他顶嘴。可就是这样,晴雯也依然 不卑不亢。 在三十一回里, 晴雯冷笑到:“二爷近来气大的很, 行动就给脸子瞧。 ” 晴雯以此来回应宝玉对她的训斥,表达心中的不满。她是一个丫鬟,可她从未有 过奴才相。我们说袭人挨了宝玉窝心的一脚,还要劝宝玉说没事。可晴雯呢?她共 12 页第 8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却从来没有看主子嘴脸过活的习惯。 其三:第三十七回里,秋纹得了太太赏的衣服后很高兴,向大家炫耀,可晴 雯却说: “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里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 有脸呢! ”??“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 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她自始自终都在抗争,相 对于秋纹等人对主人的奉承、卖命,同样身为婢女的晴雯,地位低下却心高气傲。 毫无媚骨奴颜,有着这样骨气的人,在贾府里怎能容得下呢? 正如宝黛爱情悲剧早在宝钗进京后及她们开始撒布“金玉良缘”之时就已注 定了,而黛玉之个人性格还不是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虽然晴雯的无媚骨得到宝 玉的欣赏,但她的悲剧并非是其“风流灵巧”就造成的。同是丫环,偏又被分出 “谁比谁高”的等级,晴雯感到不服。得到一点剩下的东西就那样兴奋,更觉得 可耻。至于得罪袭人、冒犯王夫人,她全不在意。 其四:当贾府里最猖狂蛮横的狗奴才鼓动王夫人搜检大观园时说“别的都还 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他着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 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小西施的样子,在人前能说惯道,掐尖耍强。 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乔乔,大不成个体统。 ”可见晴 雯在那些人眼中是多么可怕!她的美貌和才干让这些人刺眼!是的,她是生得标 致、心灵手巧,可这有什么用呢?她还不是学不会袭人那样控制宝玉,顺应环境, 内收羽翼,外结支援。又不屑于像小红那样奔跑钻营,不遗余力。平时以自己的 清白为自豪,对别人干的一些什么勾当,―看就穿,而且常脱口而出地揭露。她 的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极不相称的。 其五:第二十回,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冷笑道: “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 头了!“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 ” ”直接表示看不惯他们的行为。 其六:第二个七回,晴雯在园子里遇到正在为钻凤姐门路而兴奋的小红,她 迎头就是一顿抢白 “怪道呢! 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把我们不放在眼里。 ?? ” “有 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 其七:第三十七回,晴雯和宝玉吵架,袭人好心相劝,脱口而出: “原是我们 的不是” 。她便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 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 连个姑娘还投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这一番话正 中袭人心坎上,使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无地自容。 其八:在第五十二回里,病中的晴雯听说坠儿偷窃,她马上喝令,把坠儿叫 到床前痛骂,而且不听人劝阻,假称宝玉的意思立即把坠儿撵了出去。她为什么 这样的容不下一个小丫头呢?就是因为她身份低下却清白无私的性格,她不能容共 12 页第 9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七十八回里,从她被赶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含冤而死后, 另一个小丫头对宝玉说的那番话我们就知道晴雯的为人:我因想晴雯姐姐素日与 “ 别人不同,待我们极好。如今他虽受了委屈出去,我们不能别的法子救他,只亲 去瞧瞧,也不枉素日疼我们―场。就是人知道了回了太太,打我们一顿,也是愿 受的。 ”冒着挨打的危险,甚至严重到还可能被赶呢,可这个小丫头还是要去看晴 雯,可想而知晴雯对小丫头们是好的。她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同样是丫鬟, 同样身份低贱,同样的地位使她对坠儿偷窃一事无比气愤。别人可以看轻自己, 但自己绝不能堕落。正如晴雯所说: “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 ”嫉 恶如仇的晴雯岂能容忍见了财物就丢了清白女孩脸的败类? 总的说来, 晴雯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 在小姐们中数黛玉最有骨气,可晴雯是贫民,是孤儿,是丫环,她地位低下,因 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 子,出卖自己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这是晴雯最大的矛盾性所在。她 的骨气反衬出了封建阶级虚伪的本质,因而她也只能是以悲剧命运结束了。 晴雯的矛盾性在红楼里最大的意义 晴雯的矛盾性在红楼里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晴雯的悲剧,暗寓宝玉、黛 玉爱情的悲剧结局,也暗示大观园中其他人的悲剧是必然的。 晴雯死了,宝玉失去了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知己,他眼睁睁地看着晴雯孤立 无援,含冤而死却束手无策,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家庭是多么可怕,痴心 的他把自己的痛苦、怨恨与对晴雯的思念写进了他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 其实他还是希望“使唤”晴雯的,恐怕也仅仅是使唤吧。连他与黛玉已经公开化 的爱情他都无能为力,他又怎能去保护一个丫环?晴雯死了,黛玉也死了,宝玉 在这人间就真是毫无牵挂了, 所以他逃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身边逍遥自在去了, 这是对贾府这个封建家庭的一个有力的、强烈的抨击。 晴雯的个性是值得赞叹的,可她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关于她的死亡,连宝玉 都清楚是一次 “集体的谋杀”虽然晴雯死了, 。 但她却完整的写出了一个漂亮的 “人” 字,她打破了封建社会中不做主人就做奴隶的人生悲剧循环。她这样的性情中人 是不能在书中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存活的。 所以我说:晴雯的性格心理表现是矛盾的。总的说来那是因为她这个人物始 终处在一种与外界不统一性的反差中,这一反差表现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外 因是她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她是作为一个丫鬟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可她的言 行举止却完全违背一个丫鬟应遵守的封建道德标准。而内因则是她本人那种追求 平等且又自尊高傲的性格,外因对内因起作用,内因又与外因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其中任何一种,另一种也就无从谈起,也就不会形成晴共 12 页第 10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雯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了:低贱的身份使她更懂得人格尊严的可贵,更渴望 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做为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而这一向往与追求又导致了 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对她进一步的压迫和摧残,更加深了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的 冲突,使得她不为那个社会所容而导致毁灭。因此,我认为,这两方面是形成她 身上矛盾的基础。她对爱情的向往与彷徨,对友情的盼望与抵触等等诸如此类, 无一不是她身上矛盾性的体现。只有她这样的一个人物,才能用她强烈的反抗与 壮烈的牺牲让感受到作者对她的那份杂揉了欣赏、钟爱、悲愤而又痛惜的心情。 在大观园里,如果说宝玉是一颗恒星,那么晴雯就是一颗与他擦肩而过的流星, 匆匆而来,稍纵即逝,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如昙花一现,短促却辉煌、高贵却 孤傲。她是美丽的,因为她纯真无暇;她是自由的,因为她无拘无束;她是飞翔 的,因为她只属于自然。她的存在,让我们与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总的说来, 《红楼梦》 从第五回晴雯开始出现,到第七十八回宝玉“杜撰” 《芙 蓉女儿诔》结束,虽然描写晴雯的文字不占主要篇幅,但曹雪芹是满含深情,饱 蘸血泪的完成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晴雯的一生是短暂的, 她的悲剧性正在于: 身为奴婢,却有着风流俊俏的外貌。身为奴婢,却有着锋芒毕露的性格。这就注 定了她要被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毁灭。正象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人 生道路一样,晴雯的实际地位和特殊个性,使她注定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心 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这确能引起我们深深的同情和对社会历史 深深的反思。注释:[1] 摘自白居易《琵琶行》 [2] 摘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 [3] 摘自黑格尔《美学》第 2 卷 349-350 页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M]?2006 年 1 月 第一版 [2] 吴启祥? 红楼梦寻?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C]? 2005 年 2 月 [3]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 第二卷 P197 [5] 舒芜? 红楼说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C] ? 2004 年 5 月第一版 第一版 P203[6] 端木蕻良; 贺《红楼梦学刊》三十期[J]; 红楼梦学刊; 1986 年 04 期 [7] 赫鹏; 《红楼梦百家汇评本》 [J];红楼梦学刊; 2005 年 05 期; 158 [8] 草莽; 《红楼梦》的缺陷与弱点简析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5 年 04 期; 33 [9] 潘冬梅; 《红楼梦》 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女儿国原型分析 [D];湖南师范共 12 页第 11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大学; 2005 年 [10] 赵臻; 《红楼梦》主旨与创作心态 [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年 [11] 孙爱玲; 《红楼梦》人文之思辨 [D];苏州大学; 2006 年共 12 页第 12 页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晴雯歌为什么是欢快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