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长期大便不成形的危害,拔罐 拔哪些穴位比

火罐拔到穴位,才能事半功倍,你所不知的拔罐奥妙之处!
火罐拔到穴位,才能事半功倍,你所不知的拔罐奥妙之处!
针尖上的健康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因古时是用牲畜(牛角、羊角)的角磨成筒状而得名,是祖国医学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两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拔罐法来防治疾病了,在当时主要是治疗疮疡时,用来吸拔脓血的,随着千百年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火罐的材质不断的得到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经常与针刺配合使用,因此,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民间亦传有“针灸拔罐,病去一半。”的佳话。现在许多家庭也都自备火罐,当遇到身体出现疼痛不适时,就会选择拔火罐来缓解。拔火罐不仅具有安全无痛苦、便捷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的优点,而且易学、易懂、易掌握,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也是家庭自我保健中不可多得的一种好的传统疗法。因此,民间传有“要想身体安,常将火罐粘。” 的妙语,来赞誉它的神奇功效。虽然拔火罐不像针刺穴位那样对穴道定位要求精准,但也不可随意乱拔,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拔火罐为什么可以祛除病痛?将罐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维持一定时间,使罐下肤色逐渐潮红或紫红,然后将罐取下,这样就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中医学认为,拔火罐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机械刺激,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起到祛湿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从而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现代医学则认为,拔罐疗法是通过罐内负压,紧紧吸附于体表,牵动了神经肌肉纤维、毛细血管及皮下腺体的活动,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良性反应。如局部迅速充血、淤血,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破坏,促进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强大吸附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加速体内的毒素、废物的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罐具的温热作用加强血液微循环,改善充血状态,促进新陈代谢,缓解机体疼痛,调节肌肉功能,增强耐受性与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临床拔罐疗法,一般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主要有以下五种: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一般留于施术穴位10分钟左右,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宜。一般应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性疾病。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能改善经络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4、药罐法,在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5、刺络拔罐法又称刺血拔罐,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叩刺所选穴位,以见到点状出血为度,加拔火罐,多用于急慢性扭伤、瘀伤等症。在这里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最安全、易操作的留罐法,是怎么结合穴位及针刺放血来保健防病治病的。列举两种日常生活中多见的颈、腰痛疾病的火罐疗法。一、 颈肩部疼痛的拔罐疗法:常见表现: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酸胀不适或疼痛, 左右旋转头颈,会引发一侧头痛,肩部酸胀痛,受凉受寒,过度劳累后加重等。颈椎和肩部活动不利,颈肩部压痛明显。取穴:夹脊穴、大椎穴、肩井穴、肩外腧穴、天宗穴、大杼穴、风门穴、肺腧穴、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操作:皮肤常规消毒,然后选择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将罐拔于所选穴位,留罐10分钟左右,直至皮肤潮红或紫红、充血为度,则取下火罐。对寒湿、瘀血疼痛明显者,用梅花针叩刺所选穴位,以见到点状出血为度,加拔火罐,拔出血量1—2ml。起罐后,应注意局部皮肤拭净,不要立即洗澡等。二、腰背部疼痛的拔罐疗法:常见表现:腰背部酸胀冷痛不适,转侧不利,遇寒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或腰背疼如针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压痛。取穴: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两侧循行经络,重点取各段夹脊穴、督腧穴、膈腧穴、肝腧穴、胆腧穴、脾腧穴、胃腧穴、三焦腧穴、肾腧穴、大肠腧穴、气海腧穴、关元腧穴、委中穴、承山穴等。操作:皮肤常规消毒,然后选择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将罐拔于所选穴位,留罐10分钟左右,直至皮肤潮红或紫红、充血为度,则取下火罐。对腰痛明显者,用梅花针叩刺委中穴出血,加拔火罐,放血1—5ml,一般用于寒湿、瘀血腰痛,有立竿见影之功效。这正是针灸《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的体现。起罐后,应注意局部皮肤拭净,不要立即洗澡等。温馨提醒大家,穴位留罐治疗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它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以下部位不宜火罐治疗: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位;心尖区、毛发部位、大血管部位、静脉曲张处;有皮损、肿块、溃烂部位;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位不宜拔罐。以下疾病患者慎用火罐治疗: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群;患有易出血疾病的人群;皮肤过敏,红斑疹痒、皮肤溃烂的患者;年老体弱患者及心理恐惧,精神紧张者;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及酒醉之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针尖上的健康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传播各种中医文化理念、康复养生小知识
作者最新文章大便不成形有四五年,拔罐后好转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大便不成形有四五年,拔罐后好转
女37岁|科室:消化内科
郑州市三官庙郑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您好大便不成型主要是脾胃虚寒,拔罐之后,脾胃虚寒症状有所改善所以,疾病也有所改善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好,这个情况考虑是拔火罐、留罐时间长造成的症状。
这脾虚湿盛引起的,可以服参苓白术散治疗。
是脾虚的表现,脾虚水谷运化不调,所以大便会不成型,湿气运化不掉,可以服用补脾益肠...
问题分析:
治疗上可以口服药如丽珠肠乐,整肠生,乳酸菌片,四磨汤,建议注意增加锻炼...
以上情况,可能是有气滞血瘀,湿气重造成的,气滞血瘀容易引起黑紫色,湿气重引起大便...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拔罐的时候拔哪些穴位能祛湿?
我的图书馆
拔罐的时候拔哪些穴位能祛湿?
通常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有利湿作用。具体功效又有所不同,丰隆偏于健脾祛痰,阳陵泉偏于祛除肝胆湿热;阴陵泉偏于祛脾胃之湿。另外,足三里、商丘等穴也有一定的健脾化湿作用。意见建议:体内有湿,拔罐效果不理想,最好配合食疗、中药、针灸等。比如常食用薏米、芡实、扁豆等;同时针灸上述穴位等。可以找中医开中药调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你的位置 : &>&&>&&>&&>&正文
拔火罐穴位图 看这张图拔火罐穴位全懂了
字体:大小
  最近开始流行拔火罐,身边的朋友们都开始尝试,也都知道拔罐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解乏,那你有了解过拔火罐穴位图吗?下面,菜谱网小编为你介绍拔火罐穴位图,看这张图拔火罐穴位全懂了。
  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中医的一种疗法,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火罐有竹制.玻璃制等多种,本法在民部很常用,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拔火罐时,可根据部位选用大小合适,边缘厚而光滑.底部宽大呈半圆形的玻璃陶磁罐。先将火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
  罐的部位,涂以少许凡士林,将蘸有洒精的棉花用镊子或夹子夹住点燃,伸入罐内;几秒钟后迅速抽出,随即将罐子扣在患处。
  由于罐内空气被热驱逐成真空负压可把皮肤牢牢吸住,拔15 ̄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与皮肤脱开。
  拔火罐时,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乳头.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采用此法。
  结语:原来可以拔火罐的穴位这么多啊,以后可得多注意,千万别拔错了,以免伤害身体。
相关文章推荐: & &&
分享给小伙伴们:
养生加油站
大家正在看
肾虚的调理方法 男人常吃这三样食物永远不虚。肾虚是男人都不愿面对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男人都或多或少有肾虚的现象。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男性朋友们可以从饮食上入手赶跑肾虚,快来和菜谱网小编学学吧。....
扫描二维码添加为微信好友
扫描二维码手机穿越看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不成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