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电影》 是 长篇小说 还是 短篇小说

先付出,再得到。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回忆记事。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并于1960年初版。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书中那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这部作品大获并经久不衰。以《城南旧事》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原籍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来到北京,住在城南一座四合院里。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时光和岁月,在北平送走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在北平嫁为人妻。直到1948年,林海音带着妈妈、孩子和丈夫何凡举家返回台湾。林海音对自己成长的北京古城具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城南旧事》,以纪念自己童年的似水流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林海音以温婉的文笔、超逸的风格,从天真善良的英子的角度描写出了古城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看着大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英子童真弱小的也越发显得孱弱。《城南旧事》字里行间都缠绕着悲剧色彩,让文章显得丰富厚重,令人触目,发人深省。
充满自然、怀旧基调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百年百部中国经典书系》之一。文中那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让一代又一代人深受感染。《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故事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面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不愧是林海音独步文坛多年的文学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是一部安静的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当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下的时候,她已不再是小孩子……童年就这样远去,因为,这就是……
《城南旧事》购买地址: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本文由排行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 ,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气文章推荐《城南旧事》是一部( )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在北京城南经历的( )_百度知道
《城南旧事》是一部( )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在北京城南经历的( )
要快,这是我的作业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描绘了主人公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1。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2。童年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 )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
自传体小说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城南旧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有多少字?_百度知道
《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有多少字?
马上就要用!快一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有多少字版本不同字数会有出入大约99000 左右
给你找麻烦了,还有什么版本?最多的有多少字?
采纳率:78%
城南旧事作 者: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99000   页 数: 141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   包 装: 平装   定价:13.00
谢谢,不需要从百度百科抄。你可以直接回答“不知道”。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城南旧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台湾中短篇小说选》
我的图书馆
《台湾中短篇小说选》
& & 著作信息:聂华苓主编,花城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P1&&&&&&&& 台湾文学(代序)——19804月18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的谈话(聂华苓)
一、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受大陆本土文学潮流的影响(如五四新文学运动),很多作家从事地下写作,有一些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作品产生。
二、光复初期:&&&&台籍作家感到写作困难(语言问题,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影响使其不敢写作),一时非常沉寂,使1949年以后一直到50年代初期的台湾文艺简直是一片沙漠,直到1964年吴浊流创办《台湾文艺》才有所改变。大陆来台的作家:怀乡情绪浓厚,相信国民党的反攻神话,创作了很多反共八股的麻醉文学、逃避文学。这时,台湾对大陆文学采取封锁政策,除了徐志摩、朱自清等少数几位作家的作品之外,三十年代的作品和大陆的作品一概不准进口,台湾作家就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只有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因为不准揭露国民党的黑暗面,很多作家就保留了不歌颂的自由,即尽可能不去碰触现实问题,而转向自己内心的探索,向西方文学的艾略特、罗伯特·弗罗斯特、伊·柯敏斯、侨伊斯、亨利·詹姆斯、海明威、卡夫卡等学习,走向内心世界、感觉的世界和潜意识的世界、梦的世界,在语言上做了各种试验。
三、台湾文学的特殊性:&&&&1、特殊的现代文学:&&&&很多自觉性很高的作家,对文学的西化逐渐产生了怀疑,对五四文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也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风丰富的,在加上分裂越久忧世忧国之心越强烈,所以,这种中西文学、古今文学、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在政治局势、社会形态、地理环境特殊的环境之下,就在台湾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现代文学”。&&&&2、乡土文学:&&&&如陈映真、黄春明、王拓、杨青矗、王祯和等,他们的作品都是口语化的,而且题材和风格都很有丰富的乡土色彩和社会意识,题材是写实的,比较接近三十年代的作家,也可以说是比较接近大陆本土的作家,这是台湾的一个特殊现象。&&&&3、军人出身的作家特别多:&&&&如诗人痖弦、商禽、洛夫、罗门、周梦蝶、楚戈,小说家朱西宁、司马中原、段彩华等。他们大多有很深的“怀乡病”,所写作品多为“大陆乡土文学”,因此被后来擅长描绘台湾本土生活的乡土作家叫做“假乡土文学家”。&&&&4、所谓的学院派作家:&&&&大多是大学出身,多半都和台大外文系有关系,在台大毕业的包括白先勇、陈若曦、叶维廉、欧阳予、王祯和,他们的作品都比较西化。而几年前香港《明报》杂志推出的“台湾文学专集”12人中,有8人都在海外,这12人是:姜贵、余光中、白先勇、於梨华、聂华苓、水晶、王文兴、七等生、张系国、陈若曦、施淑青、朱西宁。
四、台湾的文学杂志:&&&&1、《文学杂志》:&&&&1956年创办,1960年停刊。由台大夏济安教授发起创办,在当时一片“逃避文学”、“假洋鬼子文学”之中鼓励写实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font color="#、《现代文学》:&&&&1958年创刊,1973年停刊;1977年又复刊。是“学院派”的大本营,创刊者包括白先勇、陈若曦、王文兴、叶维廉、欧阳予等。初期比较注重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的介绍。而现在的《现代文学》,则变得成熟了,开始发表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font color="#、《文学季刊》:&&&&创刊于1966年,1971年停刊。主要是些本省籍的作家,作品主要是回归现实,人员:七等生、黄春明、陈映真、杨直矗等,他们批评“现代派”,主编是尉天聪。主张文学“干预生活”,所以甚至有的作家参与社会活动,很多遭到逮捕。&&&&4、《台湾文艺》:&&&&吴浊流创办于1964年,是光复以来唯一由台湾同胞主持的文学杂志,作家包括钟肇政、文星、廖清秀、钟理和等。他们的作品是历史的回忆,描写日据时代殖民地人民的痛苦,后来又加上了陈映真、王祯和、黄春明等年轻一代,开始从台湾现实中寻找题材,不逃避现实。
五、重点介绍几位作家:陈映真、杨青矗、王拓、白先勇。&&&&&&&&&&&&&&&&上册
P15&&&&《陈大人》&&&&作者:吴浊流,台湾新竹人,1900—&&,短篇小说集《疮疤集》,长篇《亚细亚的孤儿》,中篇《波茨坦科长》、《狡猿》,诗集《浊流千草集》。&&&&内容:“陈大人”的形象令我想起王童在《稻草人》里所描写的那个“大人”的形象,只是少了那位大人的几分可爱稚拙,多了几分狐假虎威的恶气。P43&&&&《苍蝇》&&&&作者:钟理和,台湾屏东人,,短篇小说集《夹竹桃》、《雨》,长篇小说《笠山农场》。&&&&内容:这篇人物很少的微型小说看过令我印象深刻,主角只有两个——他和她;配角只有两个——哥哥和嫂嫂,虽然篇幅短小,可是把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一对相爱的男女之间那种你来我往、欲拒还迎的微妙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其氛围之美妙和传神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如果拿电影来比拟的话,可以拿候孝贤的风格。
P95&&&&《闹蛇之夜》&&&&作者:潘人木,本名潘佛彬,辽北人,1920—&&,中央大学毕业。任职台湾教育厅。著有《阿丽亚》、《乌鲁木齐之忆》、《神秘的河》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如梦记》,长篇小说《莲漪表妹》、《马兰自传》、《塞上行》等。&&&&内容:这可说是一部心理小说,主体部分是一位家庭安分守己、老实本分的家庭主妇在一个下雨之夜的心理活动,她因了对蛇的恐惧和联想,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不能安然入睡,疑神疑鬼以至付诸行动去抓想像中的蛇,很生动地表现出了作为母亲的那份爱子之情,同时又穿插进关于她先生工作的部分,也隐约勾勒出粗略的生活面貌和她知足长乐、精神胜利的普通老百姓心态。
P192&&&&《我们看海去》&&&&作者:林海音,台湾苗栗人,1919年生于日本,长于北平。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现主持《纯文学》月刊。著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芯》、《婚姻的故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晓云》、《孟珠的旅程》等。散文集《冬青树》、《两地》、《作客美国》,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内容:看了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吴贻弓改编的《城南旧事》中“小偷”那一段,粗略翻了一翻,似乎与电影情节完全一致。P586&&&&《嫁妆一牛车》&&&&作者:王祯和,台湾花莲人,1940—&&,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任职电视公司。著有短篇小说集《嫁妆一牛车》、《寂寞红》等。&&&&内容:看到小说名字,是非常熟悉的作品,于是打开来看,原来是所谓的“审丑”文学,颇似陈忠实、贾平凹及其他作家的笔触粗砺的农村题材作品。主人公万发丑、穷且耳聋,其妻阿好名不符实,不但长的仇,而且人也极恶,他们是被别人遗忘的一家,住在荒僻的草寮。而终于有姓简的外乡人闯入,带来新的生活,却也因与阿好的暧昧引起一场的风波。小说结尾万发因为生存的缘故接受了现实,使自己安然收获“精神”的胜利,而村民则发明出“在室女一盒饼,二嫁的老娘一牛车”加以讥笑。内容虽然好看,然则文字多台湾俚语,晦涩难懂,看得无比郁闷。
P607&&&&《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作者:白先勇,广西桂林人,1937—&&,美国依阿华大学硕士,任职美国加州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谪仙记》、《游园惊梦》、《台北人》等。&&&&内容:看这篇小说,自然联想起陈冲主演的同名电影和刘晓庆主演的同名舞台剧,遗憾的是这两部作品都未看过,所以无从评价其改编的优劣。单就小说而言,对于人物的描写自然是生动而传神的,只是结尾却有些仓促,戛然而止似的,欠点火候。另:金大班的本名原来叫金兆丽,她喜欢的人叫秦雄。
&&&&&&&&&&&&&&&&&&&&&&&&&&&&&&&&& && &下册
P88&&&&《莎哟娜拉·再见》&&&&作者:黄春明,台湾宜兰人,1939—&&,任职广告公司。著有短篇小说集《儿子的大玩偶》、《锣》等。&&&&内容:记得小时候学过黄春明的叙事性散文《一碗阳春面》,是描写底层台湾人民的贫穷和亲情,相当细腻和动人,印象深刻。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公务员老黄,“居于个人与一个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史的体认的理由,我一向是非常非常仇视日本人的”(P90),却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带着7个日本男人去自己的家乡礁溪“嫖”台湾的女人。整个过程中,仇恨的情感与理智互相搏斗,使他对日本人时而彬彬有礼、时而冷嘲热讽,最后不但多为台湾女人拿到费用,而且在回台北的火车上巧妙地利用语言的优势,尽情地批判了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某些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盲目崇拜和向往。现在看来,未免有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痕迹,但是那7个日本人既被设置为“嫖客”的身份,也可见作者的批判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有趣的是:那些嫖客自己组织了一个“千人斩”的小型组织,目标是在一生中睡足100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性。“千人斩”本来似乎是一种武功,现在竟被用来做这样的含义,令人哭笑不得。
P161&&&&《金水婶》&&&&作者:王拓,本名王紘久,1944—&&,台湾基隆人,曾任花莲中学教员,著有文学评论集《张爱玲与宋江》,小说集《金水婶》。&&&&内容:这部小说在内容上与余华的《活着》有些微相似,都是讲述一个“苦”事,然而记得大学时看《活着》是不忍释卷、迫不及待、一气呵成地看完;而今天,看《金水婶》,竟然是不忍卒读……看到金水婶到儿子家借钱的场景,几乎没有勇气再看下去。如果说有种力量能够支撑我看完,那么一定是我对结尾的一点希望,我希望作者会给金水婶一个稍微明亮一点的结局……令人欣慰的是,在令人抑郁到极致之后,结尾总算是比较明亮而积极,给人以希望的。小说的开端是光明的(卖杂货的金水婶在人前是多么地“幸福”),然而这光明是虚假的光明;小说的主体部分是黑暗的,无比的、令人难以忍受的黑暗;小说的尾声也是光明的,这次的光明是真正的光明,可怜的金水婶浴火重生,终于得到了新生。
P503&&&&《我儿汉生》&&&&作者:南京市人,1957—&&,台北女师专毕业,现任国小教师,著有小说集《日光夜景》、《二度蜜月》。&&&&内容:小说的叙述者是中年的妈妈,在她的笔下,儿子汉生是不听话的,他拒绝父母的希望和父母的帮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读书、工作。虽然最后经历了许多的磨难、走了很多的弯路,然而这个人物还是自主的、自由的、鲜活的。“我”在埋怨儿子不听话的同时,却又掩饰不住对于其个性的赞叹。所以当最后历经挫折的汉生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时,“我”却担心了:“我们多希望他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和建议——摘注),顺顺利利的创出自己的事业;可是又真怕他就这么同意了!这似乎不象当初那个正义凛然,要奋斗!要自力!要为社会做楷模的汉生。”(P525)
馆藏&5519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南旧事电影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