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怎么去圣彼得堡面包怎么做

留俄学生经商成磨菇大王 从买不起面包到月入60万_网易新闻
留俄学生经商成磨菇大王 从买不起面包到月入60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和从国内过来考察的朱先生 (左二)相比,总经理陈超(左一)、董事长李浩然(左三)、副经理焦斌(右一)显得还很稚嫩
留学生种地 奋斗初期买不起一个面包 经两年打拼 挤垮圣彼得堡最大平菇供应商———
据俄罗斯中文媒体报道,一群中国“80后”竟然以当农民的方式在俄出名。他们的名片上印着“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他们种菜卖菜,竟也闯出了一片天地。
“我们的平菇已经占了圣彼得堡超过90%的市场份额,这里大小超市里都有我们的产品。”只有25岁的留学生陈超和李浩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农场里光平菇一项每月的销售额就有60万元人民币。
  经商路 从办报纸改行到种地
陈超是个山西小伙,2004年从国内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圣彼得堡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经济管理。跟陈超一样,李浩然也是2004年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习经济。
两人都是“80后”,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学业上,“经商”的念头一直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
2005年,身为朋友的两人先是办起了圣彼得堡第一份华文报纸,后来,开饭店、足疗店,几个年轻人小打小闹地竟然也攒下了200万元。
为什么又改行去做农民?李浩然说,选择“种菜”是因为看中了市场。圣彼得堡靠近俄北部,寒冷的气候导致其市场上的蔬菜供应非常少,基本靠进口维持。
而圣彼得堡市600万的人口和9000美元的人均年收入,让这些年轻人看到了“种菜”的巨大利润空间和前景——土地租金低,工人工资尽管是国内的两倍,但蔬菜的价格却是国内的10倍。
陈超对此的说法更加生活化。他告诉记者,大学时花家里的钱,总愿意省着花,不舍得花钱买菜吃。所以,大家总习惯拿俄罗斯的蔬菜价格跟国内的对比,一来二去发现自种蔬菜有市场,而平菇的市场则更加稳定。
于是,几个年轻人在俄罗斯找了一家公司,“借壳”租下一块25公顷的土地,开始了种地卖菜的生活。
  最难时 几个人只有六卢布钢镚儿
“最难的是2008年。”这是陈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陈超说,那时候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摸索着来。找不到市场,蘑菇没有销路,一车一车地拉出去倒掉,心都跟着被倒掉了。“如果一天能产500公斤,那么400公斤得倒掉。”陈超说,最难的时候,几个人兜里的钱加起来就只有6个卢布的钢镚儿(约合1.3元人民币),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
2008年的冬天,眼看就要到年关了。“我们对当地的气候不是太了解,种出来的平菇全死了。”陈超说,原本以为可以趁过年蔬菜价高的时候打个翻身仗,谁承想,又被泼了冷水。
陈超说,不过就在这样艰难的时候,大家都没想过放弃,“毕竟还年轻嘛”。
  为推销 足疗店里宣传“保健平菇”
“俄罗斯历来是一个采蜜、种菇的国家,当地人对菌类还是挺喜欢的。”陈超说,为了推销平菇,他们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让俄罗斯人明白平菇是什么,有什么益处。“我们印了传单去市场上发,拉着俄罗斯老大妈跟人家讲平菇是什么,怎么吃,吃了有什么好处。”陈超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
后来,去网站上做宣传,在自己的餐馆加了平菇的菜品,甚至在足疗店里推广平菇的保健作用。
实在卖不动,他们就把蘑菇免费送给当地的学校,既处理了滞销蘑菇,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就是“连累”附近几个学校的俄罗斯学生吃了很长时间的“中国蘑菇”。
  挺红火 挤垮当地最大平菇供应商
就这样,经过两年的打拼,现在陈超他们拥有了15个大棚,每个大棚有600㎡到700㎡的面积。除了种“主产品”平菇外,他们也种小西红柿和白菜等蔬菜。“当地曾经最大的平菇供应商已经被我们挤垮了,我们的产量每天都在扩大,但依然供不应求。”陈超非常自豪地说,在与记者通话期间,他连续被打断,都是订货商的电话。
这个25岁的青年还得意地告诉记者,他帮助国内“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陈超所谓的“解决”,是他从国内雇了近20个工人来种菜。
陈超说,目前公司的利润率能达到50%—60%,这样的数据似乎还有些保守,但他和他的团队是要靠这份事业“安家立业”的。
  再发展 筹划再投7000万元
“我们打算再租一个农场,占地是现在的20倍,有500公顷。”看着平菇的市场一片向好,李浩然就开始计划着把触角伸得更远。
新的农场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初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边建设边生产。“今年年底开始筹备,明年3月开始建设。”李浩然计划,新的农场除了种植西红柿、黄瓜、甜椒和包菜等,还会辟出1公顷大小的温室继续种植蘑菇。此外,也会利用不能售卖的蔬菜缨子、叶子等饲养一些牲畜等。
  新华商 不担心遭遇挫折
客观上讲,陈超和李浩然这些年轻人已经是年青一代的华商,他们走出了另外一个方向的道路。
但由于去年的“一只蚂蚁”市场华商的遭遇,人们不仅担心,这些年轻人在俄罗斯的发展能像现在这样一帆风顺吗?“我们跟俄罗斯是合作关系。”李浩然对此并不担心。他告诉记者,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原有的社会分工就被打乱,擅长农业的高加索人更愿意从事蔬菜贩运及销售,而俄罗斯人又不愿从事农业劳作。“所以,在这个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李浩然说,他们的种植反倒是对俄罗斯市场的一个补充。(文/王燕 李莎 供图/陈超)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香港(中国):+852-
境外:+86-21-
&&&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7 天
时间:9 月
和谁:亲子
玩法: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1——开篇这次的自由行是家里一个年轻人(女,我称她为队长)带了三个老年人去和。四个人都不会俄语。只有年轻人能用英语交流。40后的我对苏联的印象是深刻而神秘。苏联老大哥,修正主义,北极熊,霸权主义,战略伙伴。穷得吃黑面包,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真理报上没真理、消息报上没消息,战斗民族,光头党,经济崩溃。这次去就想看看这个前苏联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了。9月26日从北京坐海航的飞机直飞莫斯科。经8个多小时在当地时间晚上6点多到达莫斯科机场。海航飞机服务不错,两顿饭加饮料。看了三部电影,打打瞌睡就到了。吃中国饭说中国话也没什么故事。唯一的遗憾是坐在飞机上等了一个小时才被批准起飞。俄罗斯有几个机场,我们到的大概算是国际机场。比较旧,大概也就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样子。但设施还是齐全的。这是第一印象,不能算坏。也许人家的理念是能用,方便,不一定要豪华。都是俄文指示牌,看不懂只好跟着别人走。入境处实在不敢恭维。过关特别慢,排大队。左边两个柜台人少一点就排在那里。到了跟前说这里是团队口,要到其他柜台。重排吧。好在似乎后面没什么航班到,基本上还都是我们这一拨人。排在队尾就研究,柜台上面有一块标牌。就两种标牌,一种有四行外文,人少,没有看到中国人排队。另一种有三行外文,有一行英文是“护照通道”,中国人都排在这几个柜台,长队。(但所谓的团队口也是这样的字。)旁边上有一个这样的口只有两个中国人。我反正是最后一个,就过去问那个中国人‘这里可以过吗’,他说可以,说他在等人,让我先进去办。我问他另外一种口是干吗的?他说是外国人走的。我们不就是外国人吗?还没问他柜台空了就赶紧过去。一个胖大妈坐在那里,对我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我只能笑着摇头说不会俄语。估计她明白了,就只管办理不理我了。最后在入境卡上划了两个圈给我,我想是要签字。画了名字给她,她撕了一半给我,办成了。正想叫同行的过来,谁知道大妈把门一关走了。下班了?其他柜台还有几十个人在排队呢。只好隔着入境处与同行的打招呼说先去拿行李。一转弯就是传送带,找到我们的行李放到手推车上,等。这过关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来发现行李出机场根本不要行李票。后怕,如果行李被别人拿走了怎么办?在北京事先从网上订了一辆车来机场接我们去酒店。算是网约车吧。电话卡也是在淘宝上买的,下飞机就用上了。与司机联系,很快上了车。晚高峰,高速上慢慢爬了一个小时。还好,东北小伙子在莫斯科十年了,聊聊天就到酒店了。350元。贵点。但行李多,坐地铁公交还要问路转车。后来知道地铁站里有许多楼梯要走,拿行李很不方便。庆幸。顺便先给个建议:出发前我们的手机都开通了国际漫游,以备紧急联系用。自由活动时还真用上了。北京移动只要卡上有超过200元的余额,发个短信“KTDQGM”就马上开通了“短期国际漫游”功能,不使用不收费,一个月后自动终止。在俄罗斯打电话接电话都是2.99元一分钟。发短信1.34元一条。各地移动不一样,把要求(短期出国)告诉10086咨询。附件(0个)全部下载窗体顶端窗体底端俄罗斯自由行2——“衣”和“住”说到行李多就先说“衣”。9月底去俄罗斯最拿不准的是要带什么衣服。天气预报是4到12度,只好秋冬衣服都带所以就多了。结果是一半都是多余的。当地人上街不少穿大衣的。我是衬衣、毛背心、薄羽绒服加冲锋衣,穿得像洋葱似的。这样热了找个角落就可以增减衣服。下面加条薄棉毛裤。“食”的话题多留着另外说。“住”这次“奢华”一点。在莫斯科是假日酒店,600多人民币一天的双人房。在圣彼得堡是附近的酒店,老房子新设备,800多一天。贵点。但北京四环外的如家好一点的也要400多啊。出去前看网上说酒店里没有这个没有那个。这两家是:毛巾浴巾拖鞋有。一家没有牙膏牙刷。免费的袋泡茶、咖啡和瓶装水有。电水壶有。(我们还真带了。)冰箱、保险箱有。wifi有,网速也挺快。(用看视频来判断。)但莫斯科那家后来要收费。不知道是超过时间了还是超过流量了就要收费。桌子上是有按时间或流量收费的标准。看不明白,也问不清楚。只好与世“隔绝”。床是“大床”。如果不适合两人同床(如同性居住),服务员会把床分开。原来是两个单人床拼成的“大床”。分开后换成单人床单就可以了。只是不能分得太开,要兼顾床头靠背的大小和床头柜的位置。不过国外这种办法挺好,比中国的酒店灵活,不会造成大床房没有了或两人房没有了的尴尬。两个酒店在卫生间里都有一个通暖气的晾衣架,很方便。洗内衣裤一晚上就干了。在圣彼得堡住在冬宫附近,特别是它的西边或南边应该是明智的。因为周边的历史景点特别多,我边走边看两天还没有看全。(交通和吃饭也方便。)俄罗斯自由行3——“食”去俄罗斯之前大家都说会吃不惯,建议带方便面和榨菜。虽然感觉一个星期吃面包也能挺过来,但还是带了三包方便面和两包榨菜。在俄罗斯早餐的确没什么可吃的,不像国内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的早点。那里只有面包(俄语:列巴)和汉堡(还是面包)。但我们住的附近有一家很不错的面包店,8点开门,可以买到新做的面包,太好吃了。以至于每天都想去吃。(前一天的面包放在一边5折出售。)面包的花样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花式面包(这种国内很多)和主食面包。也可以分为白面包和黑面包。中苏交恶时报纸上说苏联人生活困难只能吃黑面包。其实这是人家的饮食习惯,而且黑面包的营养更全面。不是甜的有淡淡的咸味,略有点酸。主食面包比较大,皮比较硬,而里面很软。适合沾汤或牛奶吃。六七十卢布可以买一个大列巴,足够吃一天。买的时候会问你“要不要切片”,当然要切,否则无从下口。(我买了两个带回国,就不能切了。否则就成面包干了。)那里的各种面包都好吃,但进到店里却闻不到扑鼻的奶油味,只有淡淡的面香味。这点与国内不同,谁在用香精不言而喻了。早上到小超市里买方便面也是我的一种选择。方便面(碗面)的品种不多,面饼也比较小,但味道不错。有二三十卢布一盒的,也有六七十卢布一盒的,配几片面包挺好。还有一种方便土豆泥,样子和方便面一样。我是当成方便面错买回来的。开水一冲就是一碗土豆泥,和肯德基的一样,里面还有鸡肉粒,很好吃。还带了两盒回国。所以两天就发现带方便面来是完全多余的。正餐的选择很多。想省事省时间就找快餐。我们找到的几家都是自选式的,适合我这个只会中国话的。觉得合适就指,服务员就盛,最后到收银台结账。收银机显示多少就给多少。(一般只有热菜有人盛,其他都是盛好了自己拿。不过要想好,不要拿了又放回去,让别人白眼。)其实就是会俄语也不知道那些菜品是什么做的,好吃不好吃。第一次要了一份米饭,又贵(50卢布就一点点)又不好吃(好像做好后又加过水一样)。看俄罗斯人都是要菜和汤,再拿一两片面包。我后来也改吃面包了。古姆百货三楼的57号食堂就是自选式快餐,许多餐牌上有中文。快餐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汉堡。麦当劳和汉堡王很容易碰到。都有点餐机,看着上面的照片点屏幕,最后机器显示总价钱,刷银行卡就行了。(好像有放现金的口,没用过。)机器吐出两张小票,一张是账单,一张是取餐的单子。上面有编号,收银台旁边有专门取餐的地方,等着叫号(有显示器)就行了,不懂俄语也能吃到饭。这里的汉堡个头比国内的大得多,我算是大胃王了,吃完还要努力一下。对了,吃完了不要忘记送盘子倒垃圾。(吃饭的时候看看俄罗斯人怎么做的就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煎饼。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麦当劳一样点餐,现场看师傅制作。跟中国北方做煎饼一样,工具也一样。成型后放上一片肉(看你点什么肉了),再放蔬菜、土豆泥什么的(也与点餐有关)。包成一个长方形。装盘,用刀叉吃。像中国的煎饼,又像中国北方的春饼。但它的饼不脆,很软,比中国的鸡蛋饼还软。像自己家里做的软饼一样。网上还有介绍俄罗斯馅饼的,说好吃。大概没有吃到过。在面包店买过一种带馅的点心,不知道是不是馅饼。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搞清楚俄罗斯煎饼和俄罗斯馅饼的区别。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馅饼是以发面烤制为主要做法。请各位去考察研究吧。到了俄罗斯正经吃几次俄罗斯菜是一定要的。对经历过中苏友好的我来说俄罗斯菜是既熟悉又陌生。60年代上海有不少平民化的西餐馆,炸猪排、罗宋汤和罗宋面包是一定有的。后两样可说是典型的俄罗斯食品。后来报纸上说的土豆烧牛肉是俄罗斯人的主菜,甚至讥笑为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但在查时却没有它。原来这又是一个“笑话”。赫鲁晓夫访问匈牙利时在群众集会上开玩笑说,到了共产主义匈牙利人就经常可以吃“古拉希”了。“古拉希”是匈牙利一道家常名菜。即把牛肉和土豆加上辣椒等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吃。《参考消息》在翻译“古拉希”这个词时难住了,就用“土豆烧牛肉”代替。所以就不要去找土豆烧牛肉这个菜了。点菜是一个困难的任务。菜单是俄文的看不懂。好在有照片,大多还有英文说明里面有什么食材。那就“蒙”吧。有一家倒是有中文菜单,但上面没有照片。好歹猜起来更方便一点。结果也不然。比如菜单上有一道“罗宋汤加上很香的蔬菜”,猜想是红菜汤就点了。上来一吃,原来是清炖牛肉,汤里加了土豆西红柿等蔬菜,撒了一些不知名的味道有点怪的植物末。(这种植物有点像茴香菜,好几个菜都撒,类似中国菜做好后撒点葱花或香菜。)国庆前夜就是在那家格鲁吉亚餐馆吃的,就多点了几样菜。先上了三个菜。我们按国内的习惯慢慢吃。奇怪,服务员老是绕道从我们桌边走过。突然明白了,他在看我们有没有吃完。赶紧吃。然后他来撤盘子换刀叉,送上后面的菜肴。原来他是按吃西餐的程序上菜。看来不懂规矩连饭都要吃不到。从救世主大教堂出来是在一家咖啡馆吃的午饭,自己点自己的。我点了蘑菇汤(味道很好)和三明治(个大,菜多,还配一堆炸土豆条)。饱了。俄罗斯的餐馆都有汤,都是一个人吃的分量。红菜汤和蘑菇汤是“标配”,每家都有。其他品种就各家不同了。吃过几次蘑菇汤但除了有的表面上漂着一片蘑菇外就没有吃到过蘑菇。听说是把蘑菇打碎了做的汤。各家的做法也不同,有的有肉丁,有的有蔬菜。红菜汤当然是红色的,除了红菜,还有土豆、西红柿、胡萝卜和肉。略带酸甜味,很开胃。上海的罗宋汤看来是它的变种。上海的做法是靠炒番茄酱来获得鲜红色。红菜汤的红色偏暗,大概是红菜的本色。土豆大概是俄罗斯的主要蔬菜,也可以当饭。就算没有点有土豆的菜,说不定端上来里面也有土豆。有时候还是“奉送“的炸土豆条。所以点菜不要点“足”,否则剩下了不好。俄餐好不好吃?很难回答。各人口味喜好不同。我只能说:没有太喜欢的感觉,能够接受,有的还不错。绝对不会“饿了死”。只要能吃中国的麦当劳,就不用带方便面和榨菜。价格比国内略高一点,不过分。顺便说一句,走在外面包括机场想找到开水是很难的。带了方便面也只能干吃。我们没有去高档的餐厅吃俄餐。只能以偏概全说说这些体验。俄罗斯也是小费国家。一开始就不知道要不要给和给多少。后来同桌吃饭的留学生告诉我们,吃快餐由收银台收钱的不用给。坐下点菜送上账单结账的要给,一般50到200卢布。俄罗斯自由行4——“行”自由行的人主要靠地铁、公交和走路。莫斯科的地铁四通八达。圣彼得堡地铁线路相对少一点。住的两个酒店都离地铁站不远。旁边公交车虽然也很多,但路牌看不懂,到哪里下车也搞不清。而地铁的线路图比较清楚,还能要到英文的和中文的,对应起来看容易搞懂。算好几站下车就好。下错站了,就再上去接着坐或到站台另一边往回坐。缺点是看不到街上的风景。地铁站里的所有标牌都是俄文比较麻烦。只好当成英文字母记住前几个字母,再与指示牌上对照,判断在哪一边上车,在哪一站下车。车上的线路牌不像中国有指示灯。站台上的站名是写在外侧墙上的,车一进站就挡住了。很考验智力和眼力。地铁站地面的出入口很少,一般站有两个口就算多了。对我们来说这是好事,不会迷路。地铁的站台大多离地面很深。用秒表测过几个站,坐自动扶梯都超过3分钟。而且电梯非常快,比香港的还快。在国内肯定要被投诉不安全。进出站不是全部有电梯,除了这一段特别深的其他地方都是楼梯。所以老年人和带行李的人是要有思想准备的。地铁一般2分钟一趟,不用急急忙忙赶上车。但车厢之间大部分都是隔开的,同行的人要集中上车以免走散。俄罗斯人很注意先下后上,也没有抢位子的。但很少看到有给老人让坐,跟日本一样。车上很少说话的(特别是大声说话),不是静坐休息,就是看书(很多)或看手机。国内的习惯要改一改。莫斯科的地铁票50卢布一张,卡片式的,在闸机上感应一下门就开了。有一点要注意,一般两个人买票是给一张卡。拿卡的人先刷一下,(机器会显示“1”,这是显示卡里还有一张票。)另一个人先过去。再刷一次(显示“0”),自己再过去。圣彼得堡35卢布一张(铜质硬币)。投进闸机口里门就开了。两地都是一票制。出站是不收票的,尽管走。莫斯科住的酒店对面就是地铁1号线,进出都要坐。可能建得早,1号线显得比较旧,也没有传说中富丽堂皇的车站。但车开得飞快,起步像短跑比赛一样,一路上好像后面有狼在追似的。一上车一定赶紧抓好扶手。5号线(环线)的车站比较好看。建议出去前先了解一下哪些车站漂亮,去了就专门拜访一下。(反正是一票制。)我们以为都很漂亮,没有做好功课去了就抓瞎了。在圣彼得堡坐过多次公交车。第一辆是从火车站坐到冬宫。上车吃了一惊——三十年前北京也难找到这样的‘破’车子。不过后来坐的都还比较新。大概人家的观念是能用就好,没必要花钱买面子。有刷卡机,我们没卡就买票。车票30卢布,售票员都是上点年纪的大妈。我们是坐火车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没有选择晚上比较慢的卧铺车。还是有点“怕”出意外。选择的是白天的快车。在国内就从网上买好了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有几个火车站。但与中国不一样。他们不以东南西北来区分火车站,而是各取一个名字。我倒觉得这样好,不容易搞错。、和就容易混淆,还不如原来叫北京站、永定门站和西直门站。我们在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站’上车。那里就有3个火车站。2个挨着,1个在马路对面。(这在中国就统一为一个站了。)分别发往不同的方向。候车区很小。进站只有安检没有检票。显示屏上只要显示某趟车在几站台时就可以进去了,没有广播通知。到车厢门口由列车员检票上车。我们拿的是打印的订票单,列车员扫一下上面的条码再看一下护照就可以了。坐的是6:40的一班,又是阴天,看不太清,以为像国内一样车门口站的列车员都是高姐。验票时感觉应该是高嫂。等开车了她脱掉大衣帽子,感觉称高太也不过分。车厢坐满了但非常安静,除了休息就是看书看报看手机。有说话的也近乎耳语。车厢类似中国的软座车厢,座位不能转方向。一头有放大件行李的架子,中间还有挂大衣的地方。四个小时到了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站”。圣彼得堡在苏联时期叫列宁格勒。我们是在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站坐火车到列宁格勒的莫斯科站。绕口令一样。从圣彼得堡到维堡去玩也是坐的火车,又是另外一番体验。10月2日去维堡。这是一个靠近芬兰边境的小镇。离圣彼得堡一百多公里。是坐火车去的。快车要开一个半小时。单程322卢布。去维堡的火车是在另外一个叫“芬兰”的火车站上车。坐地铁去很方便,出地铁站旁边就是。这天是星期天,火车上人特别多,有点像中国的小长假一样。回来更挤,站满了。许多老人也是站着。车票是不对号的,上车晚了就只能站着。也有坐地下的。但次序很好,没有争着上车抢位子的。也没有大声说话的。差不多都是俄国人,看样子是去渡周末的。新式车厢,很宽敞。居然可以带小狗上车。还有带山地自行车的,就放在车门那里(这里比较宽敞)。进站要检票。车票是打印的,纸比中国的复印纸薄得多,比较小。检票就是在闸机上扫一下票上的条码。开车后要查一次票,盖个章。出站还要检票,也是扫条码。扫描速度很慢,还不一定一次成功,这时就要前后动一动车票。所以出站特别慢。整个出站地道站满了人。但没有一个往前挤的。(中国游客极少,也没有中国旅行团。)一出检票口就被警察拦住了,带到一个穿西服的男人那里。那人把护照收了过去,问我们什么时候离开。同时一边在本子上记了什么,一边打电话。之前已经拦了十几个人了。都是亚裔面孔,有8个中国人(不知道是不是已经通过了一些)。有来过的中国留学生说:这里是边境,怕有外国人偷渡到芬兰去。所以像外国人的都要拦下了问问。一会有电话来,大概那边核实完了,就把护照还我们。可以出火车站去玩了。头天晚上上网做功课时看到有人说经历过此事,有了思想准备。否则真的以为犯什么事了。在俄罗斯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否则发生碰撞就麻烦了:语言不通就叙述不清。对人家的交通法规不了解也找不到理由。就算对方全责这趟行程也泡汤了。不值。俄罗斯有些斑马线离路口有两三米距离,甚至更远。俄罗斯人都会多走几步到斑马线那里等绿灯再过街。有些汽车特别少的地方也有不走斑马线或闯红灯的。行人绿灯的时间基本上就够正常速度过马路,不会多很多。所以要抓紧。而等候绿灯的时间也不会像国内有的路口要等两三分钟。(圣彼得堡的长安街)的火车站路口算是繁忙路口,我在那里等人时观察过几个红绿灯周期,没有让人有等得不耐烦的感觉,也没有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过街红绿灯是有计时显示的,而机动车红绿灯没有倒计时。机动车灯变红灯后要过几秒钟行人灯才变绿灯,同样行人灯变红灯后要过几秒钟机动车灯才变绿灯,确保安全。这中间不会有人有车闯过去。不过并没有看到有监控摄像头。如果行人走斑马线过街,汽车是一定停下来让的(即使按信号灯它可以走)。看到过一个行动不便者过马路,所有车辆都停在斑马线前等他慢慢走。尽管机动车的绿灯已经亮了。马路上汽车也不少,也有堵车,但没有听到过喇叭声。汽车绿灯时是开得很快的。特别是郊外的景点附近,即使多走一点路也要走斑马线。安全才能玩得开心。北京到莫斯科是海航的飞机没什么可说的。10月4日从圣彼得堡回北京,坐的是芬兰航空的飞机,要在赫尔辛基转机。圣彼得堡机场不大,当然是不能带水进去。但候机楼里没有喝水的地方,只能买瓶装水。一瓶水130多卢布,在超市看到也就40卢布。酒店房间里是免费的。都是同一个牌子的水。一个羊角面包也要130多卢布,市里的面包房大概是80卢布。到赫尔辛基机场,转机进入候机楼又一次安检。我们在圣彼得堡机场买的一瓶水才喝了一半也得丢掉。候机楼里快餐店咖啡馆不少,也是没有喝水的地方。要等5个小时,还得买水。快餐也很贵。一个牛肉汉堡约五六十块人民币。个头倒很大,至少是中国麦当劳的一个半。500毫升瓶装水或可乐,2.5欧元,大概18元人民币。买汉堡时要了一纸杯开水,算是赚了便宜。单买就贵了。所以带方便面也没法吃。看来也不要骂中国机场的东西贵了,与国际接轨了。赫尔辛基机场候机楼很大。有的地方会放着滑板车,就是可以站在上面用一条腿蹬着跑的那种。不过是给工作人员用的。如果你要等很长时间,那就去顶头的38登机口一带,有不少躺椅可以睡一觉。也有像小包厢一样的座位,适合用手提电脑的人使用。楼下的候机室(基本上都是要坐摆渡车的航班)条件比较差。如果离登机时间还早就在上面休息。登机口的小姐有一些是中国人,问点事还算方便。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是架68个座位的小飞机,是这辈子坐过的最小的飞机。小到连弦梯车都不能用。就把飞机门翻下来,用门上的五个台阶的梯子上下。螺旋桨飞机,飞得很平稳。一个小时就到了。有两个空姐,还发了一次饮料。飞北京的是空客350。芬兰航空的机组,有两个中国空乘。遗憾的是飞机餐是中国饭。送饭前中国空乘会广播今天有什么品种。送餐时外国空乘就拿一张餐巾纸用中文写上菜名问要哪种。饭后几个空乘各拿一瓶开盖的葡萄酒走来走去问谁要酒。我不喝酒,遗憾。7个半小时到北京。又听中国话看中国字了,也开始享受雾霾了。俄罗斯自由行5——“游”俄罗斯的景点太多,网上介绍的也多。由于不懂俄文所以我就说不出什么新鲜的故事了。就说点有关的体验。博物馆是俄罗斯文化的结晶,太多了只能选有代表性的。、冬宫、是一定要去的。【克里姆林宫】1、克里姆林宫的门票对我来说是个谜:买了武器库门票(700卢布一人)和教堂群门票(500卢布一人)。是在国内从官网上买的,打印了订票单到入口旁边的服务中心换票。两种票各一张,每张4人。节约资源,好。我拿着武器库的那张票给看门的看了看就放我们进去了。找到武器库进去要先验票,到里面进展馆的地方才撕票。出来后到处转,另外一张票就没地方要了。是不是只要买武器库的票就可以了?2、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在。坐地铁到列宁图书馆站下车就不远了。由于武器库的票是有时间限制的就急着进去了。而出口在另一边的,结果就没有看到花园和。各位在时间上要安排好。3、换票时窗口的大妈比划着告诉我们出门往左走。结果出门后有两个路过的老太太热情地告诉我们往右走。那边是有许多人在等着进去。我们也从那里进去了。但转过教堂群才找到武器库。而武器库不远是有一个进来的大门,从方位判断应该就在换票的地方左边。但走得人很少。不知道是换票大妈说得对,还是热心老太太说得对。4、克里姆林宫里有许多政府办公的地方,门口有个指挥交通的人,不知道是警察?军人?还是保安。也不威严。游客靠近了也不会被训斥,不像国内。大概不是要害部门。5、武器库实际是个博物馆,武器的展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主要是皇家的用品。很珍贵。不知道经过革命和莫斯科保卫战是如何保留下来的。各个房间里都有大妈大爷看着。不能拍照。倒是有不少凳子可以边休息边看。6、进门后要把大衣和宽松的衣服脱掉寄存,也可以放到包里背着。否则进不了展厅。7、参观完出大门前可以买票进珍宝馆。8、武器库700卢布一张票,团极少。大概又贵又费时间。喜欢的话看一天也不为过。9、出口旁边有厕所。进大门后往教堂群去的路上有个简易房也是厕所。俄罗斯的公共厕所难找,要珍惜机会。中国旅游团大多在教堂群。这里有几个各种风格的教堂,互相挨着。就是人太多(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旁边的花园非常漂亮。从出口出去就是红场。门口一边一个礼兵。正点时看到他们的换岗仪式。【红场】1、红场没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宽阔雄伟,但保留了历史的面貌。在国际上红场比天安门广场要著名得多。西面是克里姆林宫,南面是圣瓦西里教堂,北面是国家博物馆,东面是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姆商店。这些都是值得进去看看的‘古迹’。由于这几个建筑,每年世界闻名的阅兵的道路都是要拐弯的。但他们依然没有拆掉沙皇时期留下了的建筑。2、俄罗斯的景点的休息日不是一致的。我们去的那天国家博物馆就是休息。3、在红场中间靠宫墙的地方,很矮。下午很早就关门了。我们也没有赶上。所以一定要规划好路线和时间。【冬宫】1、从叶卡捷琳娜女皇开始就是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内容大致可分为宫廷建筑和艺术品。艺术品中画特别多。如果喜欢这些历史上传下来的名画,恐怕一天是看不完的。2、进去同样要脱外套。要安检,不能带水进去。3、这里可以拍照,大部分展品也没有玻璃框。4、有中文讲解器,500卢布租金。借了一个,很有帮助。另外要付押金,工作人员会给一张博物馆平面图。一定要保存好。上面写着你的押金袋子的号码。还讲解器的时候要看这张图,按号找到你的押金还给你。5、要一张平面图。每个房间都有编号。304~306号是女皇住的地方,但偏在一角。许多人走累了就没有去是很可惜的。6、进门检票的地方有轮椅,没人管。但不要自己拿,要去服务中心借。免费但要押证件。【夏宫】1、离圣彼得堡市区约30公里。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宫殿建在上花园,前面就是下花园,再往前就是芬兰湾。2、我们是地铁转大巴去的。是从上花园的后面进去的。上花园不要买票。风景不错,也有喷泉。喷泉是夏宫的特色,有‘无数’个。不知道18世纪是靠什么动力喷水的。3、上花园比下花园地势高很多。皇宫建在上花园,前面有个平台,就像建在‘悬崖’边上一样。而那个高度落差就建了个瀑布,下面是条小河,笔直地通往不远的芬兰湾。4、散客从皇宫的两侧买票(700卢布)进去下花园。皇宫后面是团队入口。5、散客要进了下花园后到皇宫的正面买票进皇宫。12点到14点才卖票入内。票价600卢布。这里外套、背包都要寄存。还要套上鞋套。不能拍照。6、由讲解员带一队人边介绍边走。感觉也是一种不让游客停留的办法。分几种语言的讲解员,但没有中文的。7、从皇宫沿小河走到海边是水翼船的码头。我们从这里坐船回市区。750卢布,一个小时,比公交车转地铁快很多。几个码头都在冬宫后面的涅瓦河上,分属不同的轮船公司。8、下花园非常宽大。买晚一点回去的船票,可以尽情享受一下自然风光。9、也可以坐船来夏宫。就在芬兰湾码头这里下船买票进下花园,往上走到皇宫。再去上花园。但上花园的风景没有下花园好看,会有扫兴的感觉。10、如果后去上花园只能坐公交车回去了。回码头还要买下花园门票。如果想省时间就坐船来回,不参观上花园。【维堡】1、10月2日去维堡。这是一个靠近芬兰边境的小镇。离圣彼得堡一百多公里。是坐火车去的。快车要开一个半小时。单程322卢布。2、这个地方原来是芬兰的,四十年代被苏联占领了。建筑依然保留着芬兰特色。小镇外的维堡是十三世纪的建筑,是俄罗斯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堡。镇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3、进城堡是不用买票的。进古堡的塔楼是要买票的。在进大门不远有一间房子是卖票的地方。爬上去到了塔楼门口是没有买票的地方的,还得下来。不用买套票,只买进古堡的票就可以了,80卢布。4、古堡外面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了,沿着墙壁修了一座盘旋向上的铁楼梯,很窄,刚好两个人错身走过。太高了,中间几次停下来喘喘气才爬上去。身体不好的就不要上去了。5、堡顶外面有一圈观景平台,一人宽。估计一次也就可以站四十来个人。绕着走一圈。所以是下来多少人上去多少人。由一个老太太坐在下面楼梯口收票控制人数。6、那天天气非常好,看到的风景美极了。小镇的建筑五颜六色像童话世界一样。镇外树林草地水面,不少树叶已经成黄色和红色,比一片绿更好看。(这不是理工男能够表达的。遗憾。)建议一定选个好天气去,如果阴天恐怕会失望。7、古堡离火车站不远。我们是沿着水边走到古堡的。古堡很高,老远就看到了,不会走错。下来后是穿过小镇走回火车站的,看看小镇风光。8、不过不是一火车的人都去了古堡,也容不下。大概更多的人是去野游体会大自然了。9、下火车后先买好回去的车票,免得到时候人多排队。再吃好午饭。去古堡的路上没有什么吃饭的地方。出火车站广场不远的丁字路口有个大一点的超市,旁边有个餐厅有俄餐和日餐。回来可以在小镇里的面包房买点吃的。等回到市区再吃晚饭,选择好多一点。10、回去的火车检票比较早。进去后车厢还没有开门。先排队,人越来越多。车厢里面灯亮了就可以上车了。如果门不开,就按一下门上的一个按钮门就开了。那天是休息日,很快就坐满了。11、我们前一天晚上去买的票,顺便探探路。上午10点的火车,回来是下午5点多的火车。时间足够。火车票上看不到车次、日期和开车时间,也没有座位号。大概算是通票,随便什么时候坐车都可以。12、维堡火车站很小,没有专门的候车室。所以不要去得太早,尽量在餐厅和水边的绿地休息。13、去维堡的中国人很少,很显眼,要注意形象。【教堂】1、俄罗斯的教堂特别多,也是参观的重点。的确漂亮雄伟。进去了就像进入了艺术殿堂,从地面到天花板都是画,许多是马赛克拼出来的。还有许多雕塑。(说不好听的,中国的寺院从艺术角度讲就不在一个档次上。)2、每个教堂都有一个故事。里面的每个房间也有故事,甚至每幅画都有故事。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只能看‘热闹’了。最好多做点功课。3、大多数知名的教堂是要买票的,几百卢布(几十块人民币)。都要安检。都是一些老人让你打开包看看。4、大概是时间段的关系,去拜‘洋佛’(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的中老年人比较多。一般就是嘴里似乎在说什么,手在划十字,很少有下跪的。点蜡烛的很多。这些蜡烛只有一根铅笔那么粗细长短,颜色偏黄。许多教堂里面不能拍照。俄罗斯自由行6——观感俄罗斯大概还没有准备好接待中国游客,中文的标识、地图和说明几乎没有。出去前听说俄罗斯人比较冷漠。但我们天天要问路,被问的人只要能听懂都会给予帮助。有的人还会主动过来给我们指路。火车站地铁出口的保安看我们找不到入口,而语言又不通就带我们走一段路到地铁入口处。好人哪里都有。俄罗斯的弹簧门很多,而且弹簧的质量极好,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开。(大概冬天风很大。)俄罗斯人开门后一定会给后面的人扶住门。感觉俄罗斯的老年人就业很普遍。博物馆、快餐店、公交车售票、景点安检、保安等等都有他们的身影。只在酒店大堂、麦当劳、咖啡馆工作的是年轻人为主。但老年人会英语的不多交流有问题,感觉不方便。老人们也是很辛苦的。有一天我们坐5:30的地铁头班车去火车站,车上就有不少老人。他们已经穿羽绒大衣了,不会是去跳广场舞吧。俄罗斯人都很注重仪容仪表,穿着整洁得体。特别是老年人,似乎个个都是教授专家似的。(教授专家的称谓在俄罗斯依然是正面的,不像中国。)看到过好几个乞讨的人,穿着都很干净。如果不是前面放个碗什么的不会想到他们在乞讨。有在街边演奏演唱的,也放个东西‘收钱’,但这不一定是乞讨的。俄罗斯美女随处可见。在街上照相,动作慢一点就可能会有美女走进镜头。但年纪大了就显得胖,有的可以说是肥胖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越长越胖。俄罗斯年轻人吸烟的不少,而且女青年很多。大街上经常看到他们站在一个垃圾桶前边吸烟边聊天。就是一个人也是站在那里吸烟。边走边吸的比较少。路上没有看到过烟头,垃圾也看不到。有带小狗上街的,但没有中国那么多。而且一定有狗链(实际上是带子)抓在手里。他们用的狗链像卷尺一样,有一个带弹簧的盒子,随时可以调节狗链的长短。在冬宫广场的下居然看到有摆摊卖纪念品和饮料的。后来在广场也看到有摆摊的。数量都不多。但大街上倒很少见到。不知道俄罗斯有没有“城管”。但至少没有打游击式的乱摆卖。工业和科技方面苏联曾经是我们的老师。现在“老师”如何呢?一周时间是不能评判的,只能谈观感。一下飞机看到机场比较陈旧,但各种设施该有的都有。也许是缺钱,也许是实用为主。到处可以看到年轻人在用手机上网。住的两个酒店都有wifi,而且网速不低。(用看视频来评价。)莫斯科的那家第一天免费,后来就是要收费了。圣彼得堡的一家一直免费使用。许多餐厅也有wifi。公交车是可以刷卡的。没有卡就由售票员大妈走过来卖票。火车票是打印的,有条码。进出站由闸机扫描,或者由列车员用手持设备扫描。查核数据许多也都使用计算机,但感觉速度稍慢了一点。俄罗斯人可以说是酷爱艺术,走在马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雕塑,大多数是苏联以前的历史人物。博物馆很多,教堂也很多。而教堂里有许多上百年的艺术珍品。多次看到老师带着中小学生来参观。在地铁和火车上经常有人在看书,而且可以肯定不是应付考试的书。圣彼得堡对旧城区保护得很好,没有看到有高楼大厦,都是五层左右的老建筑,很有历史感。二战中被围困了900多天,肯定遭到严重的破坏。但苏联政府在重建中又恢复了它的原样。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尊重。也反映出苏联人民和他们的当政者的文化底蕴。红场的地面是一块块不大的石头铺成的,不像天安门广场那样一大片水泥地。到过的广场、公园也没有水泥或沥青铺成的道路、平地,都由细砂石铺成。既有利于排水,又增加了地下水。国内以前强调硬化地面,多次城市‘看海’后才开始谈论要不要建设海绵式城市。而人家一直这样在做。这次最担心的上厕所问题倒是没有遇到。(因为网上对俄罗斯的厕所评价不高。)公共厕所是很少看到,而且是要收费的。30卢布左右一人次。火车站的厕所也收30卢布,可以凭当天的火车票免费。我们一般都在景点和餐厅解决。但教堂没有看到供游客使用的厕所。
请输入评论内容!
俄罗斯自由行(莫斯科、圣彼得堡双城记)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发表任意一条游记/点评/回答
俄罗斯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俄罗斯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俄罗斯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俄罗斯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俄罗斯旅游攻略导航:俄罗斯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