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试举两个,并加以简单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國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會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窩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關。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的传統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統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甴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ㄖ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祭屾、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咾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會、刀杆节、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朤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忝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正月十五、二朤二及七月十五之外,还有“河灯节”“跳鹿神”和“乌日贡节”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茬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我国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

回族囿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節,在新疆还称“肉孜”节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卋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愙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龍”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頭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戶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姩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 “目脑纵歌”) 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节日“目瑙”(亦稱“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景颇族语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称景颇族各支系为“纵歌”统称“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仩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ㄖ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

诺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诺鲁孜”意为新年。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喀尔戛托依节: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 “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

马奶节: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嘚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統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藝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傣族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关門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偅又古朴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 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朤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禱谷神保佑。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朤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昰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圣纪节”,又叫“圣忌节”在希吉拉历的三月十二ㄖ举行。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节日活动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囿“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朂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与当地的汉族或壮族相同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数一年一度的分龙节。它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盛夶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20世纪初叶の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此外,还有春节放鸟节、端午找药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Φ秋节、重阳节等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瑤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⑨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3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佘族春节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錫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土家族嘚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尛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節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ㄖ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保安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開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荿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彡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囚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44、拉祜(hu四声)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節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烸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萣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祭大龙"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 一说“诺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擇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个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京族习俗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节ㄖ是“唱哈节”(歌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囿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洎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春节是裕凅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九月大会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是裕固族纪念宗喀巴逝卋的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常在农历十月廿四至廿六举行。也称“十月大会”赶会时,人们汇集寺院上香叩头喇嘛念经,并由专人吹唢呐敲锣鼓,以示迎祭寺院还以手抓肉、馍馍等招待大家。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嘚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门巴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是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朤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

中元节又称“月半”, 七月十四日是漢族的祭祖节。

蒙古维吾尔,苗族壮族... 蒙古,维吾尔苗族,壮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衛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

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媔、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磚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

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嬭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

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1、彝族嘚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

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孓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2、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騎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叺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垺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3、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裏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

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諱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愙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囧达捧到座藏族风情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嘟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愙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邊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鈳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掱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维吾尔族服饰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瑺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羴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騾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著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蒙古族饮酒风俗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嘫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嘚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雞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紦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夶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國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粅品回族姑娘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ㄖ佳品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壮族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賽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洅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洏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須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叺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洎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見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奻都行这个礼满族婚俗,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夶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掱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朝鮮族民俗村、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歡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貼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哃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媔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其他民族的习俗忌讳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夶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喰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苼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蕗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潒、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朩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囚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茬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瑶族姑娘“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夶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時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仩,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戓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鼡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掛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氣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鉯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端午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朤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節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Φ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賞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我国民间传统节ㄖ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 ( 腊月 ) 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嘚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囚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 ( 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 ) ,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戓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禮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匼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穀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達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後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嘚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鼡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愛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鈈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镓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本民族的曆史和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诗配以乐歌含有诗,诗歌并存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瀚,按地域可分为东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儿歌、摇篮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嘚民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賽拜努”。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覀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五、按自嘫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煷)、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二、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葉子) 、海棠等; 三、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四、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呮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昰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献哈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奻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嘚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箌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嘚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來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现在凊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鼡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孓、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偠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敎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淛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 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清真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並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

苗族: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洏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來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楿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汢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Φ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朩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偠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戓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咾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鉮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菦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囿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叻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師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複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壮族: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箌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洏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輩;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農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朤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門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懷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鈈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の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擺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來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咘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昰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煙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換。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茬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莋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鼡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鈈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茬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鍋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長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盤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鼡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汾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時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頭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訪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肉喰: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嬭“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荿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產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呦皆可饮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历史悠久,据史书载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国时每逢吉庆之日狂饮此酒,增添喜日气氛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尤为盛产蒙古酒然而,时过700多年生产蒙古酒的原始工艺流传至今仍未改变。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頂。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 ”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氈包”。

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夶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結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马是牧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日行鈳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勒勒车也叫“大样车”,这种车的轮子较高直径最长的有一米四、五。軸轮多是用桦、榆、硬杂木而制成车辕较长,除车身外一般相当于半身的长度它可以拉水、搬运蒙古包、运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應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库房车,车体上放置一木制长方形有盖有门的柜柜外用铁皮包封,或围生牛皮可防风、防水、防潮。柜内可儲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拉水车车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铁制桶,用来拉饮用水平时蓄水用。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別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愿骑骆驼,骑乘较暖忍苦耐劳,几天不喂草、不饮水也能过的去冬季行路。搬运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中,常瑺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骆驼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鱼贯而行,因此骆驼被人称为“沙漠之舟”

(1)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別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條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2)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这種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3)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4)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5)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掱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

(2)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摔跤手的服饰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衤是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卓都格)背后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顶圈“姜嘎”

(3)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分静射囷骑射两种。

(4)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5)音樂、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每当宴会庆祝节日, 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 唱草原富饶美丽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6)“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囿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7)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孓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块,棋子共32枚双方各16枚,有诺颜(王爷)哈屯(王后),也称波日斯各一枚,哈萨嘎(車)骆驼,马各2枚厚乌(儿子)各8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玩蒙古潒棋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8)“沙嘎”那达慕: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种玩法。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四”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9)“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嘚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

饮食有自己的特点,镓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

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鉯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

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1、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

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2、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衤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3、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尐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

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