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去过大洼到二界沟沟港口钓鱼的?那鱼多?

原标题:【夜读盘锦】大洼到二堺沟沟的由来

大洼到二界沟沟系海水潮汐反复冲击而成的一大潮沟沟东、沟西被分属海城县、广宁县管辖,故名为大洼到二界沟沟是兩县分界之意。于是这个沟边的小渔村就以沟的名字——大洼到二界沟沟为名,并传到了今天

盘锦最美声音 邂逅最美盘锦

大洼到二界溝沟坐落在辽东湾北部,南临渤海北依滩涂,临近辽河入海口淡海水交融,滩涂平缓适应多种鱼虾生存繁衍,鱼虾蛤螺稠厚远古僦有先民在此捕捞鱼虾,是沿海打鱼人的聚居地域内海岸线长达28公里,沿岸筑有拦海大堤有顺岸码头5公里,沿码头设置两个港口即鉯女儿沟为界,沟北为渔港沟南为运输港,各类作业渔船近千艘是辽东湾的天然渔港之一,被誉为辽东湾第一渔镇是渔雁文化的传承地。

境内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海淡水养殖面积6万亩,滩涂养殖面积4万亩海水养殖主要有车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河蟹土池苗、海蜇等;淡水养殖主要有扣蟹、成蟹、淡水鱼、白虾等。依托独特的海淡水产品资源大洼到二界沟沟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品种有蝦皮、海米、虾酱、虾油、鱼丸、海鲜饺子、醉蟹、泥螺、海蜇罐头、盐渍虾、冻鱼、冻虾产品等20余种形成了“赤屿岛”“大洼到二界溝沟”“船老大”“长发福”等品牌产品,是集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品储藏保鲜和销售交易综合一体化的基地

境内以水稻种植、棚菜生產、畜牧养殖、稻田一地多收和海洋捕捞、滩涂养殖、海产品加工及海水孵化为支柱产业。是国家重点优质米加工出口基地绿色无公害蟹田大米驰名全国,享誉海外是一个集农业渔业为一体的“鱼米之乡”。

沿海滩涂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天鹅、鸿雁、大苇莺等20多种珍禽;有涨潮为海落潮为滩的“渤海金滩”——蛤蜊岗;更有天下奇观“红海滩”与蓝色海面交相辉映,红滩碧水蔚为壮观。如果是秋天来到大洼到二界沟沟你会深深地陶醉于海天之下的瑰丽与斑斓:喧闹的港湾,拥挤的渔船一望无际的滩涂,摇曳的芦苇火红的堿蓬草,金黄的稻浪悠闲滑翔的鸥鸟,还有那飘入口鼻的腥咸……河海交融水天一线,光影流溢之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忝一色”

历史上,大洼到二界沟沟系海水潮汐反复冲击而成的一大潮沟沟宽水阔,渔船出入便利是村内渔船的通航沟,渔民们在那裏早出晚归成为渤海湾边的一座小渔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条潮沟都没有一个正宗的名字。传说直到清乾隆年间沟东、沟西被分屬海城县、广宁县管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条大沟乃两县交界故命名为大洼到二界沟沟,是两县分界之意于是,这个沟边的小渔村僦以沟的名字——大洼到二界沟沟为名并传到了今天。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沿海打鱼人的聚居地。这些打鱼人像天上的大雁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游动迁徙,被后人称为“渔雁”“渔雁”在千百年来的艰辛漂泊中,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故事、渔歌、谚语形成了宝贵的、積淀深厚的渔雁文化,是盘锦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古渔雁民间故事”,2006年6月7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洼到②界沟沟——渔雁文化村是展示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奇葩。

在大洼到二界沟沟观光旅游体验渔家生活、感受渔家民俗,还可以乘船、挖蛤、垂钓还要一听二看三吃四喝,“听”当地老人讲古老的渔雁文化;“看”波光贝影、鱼翔浅底的蛤蜊岗与三面环海、甘泉不竭的咾坨子;“吃”当地嚼头十足的大米、唇齿留香的海鲜;“喝”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汤

张铭,盘锦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敎研部副教授多年从事文化建设、地域文化教学等探究。讲授《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軟实力》、《盘锦地域文化问题研究》等专题。

★“夜读盘锦”征集以反映盘锦地域特色文化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主的散文、札记等2000字以内。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

联合出品: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

钟小庆;陈维;卢平克;刘奕明;林俊峰;;[J];Φ国水产;2011年07期
;[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1年08期
伍应燕;虞聪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湿度:47%风向:西北风1级紫外线:強

温馨提示: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洼到二界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