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又画》,画的作者是谁

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c60d2af73c4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商品举报(打假)
统一编号:se店主编号: h5464
简介:作者:寒石,祖籍山西平遥,军艺文化艺术管理系教研室主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党校客座教授。其书风、画风都体现了军旅艺术工作者所独有的精神品格特征。人民大会堂一楼南大厅和二楼会议室,悬挂其巨幅山水画《长城颂》和《华夏峥嵘》。本画作宣纸画心未裱,品较好,具体请看图。规格:51X25m备注:《笔歌墨舞唱大风》----走进著名书画家寒石先生的书画世界□段盛斌-------走进人民大会堂一楼南大厅和二楼会议室,你就能看到寒石先生近其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长城颂》和《华夏峥嵘》。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雄山万壑的挺拔和恢弘壮丽的气象,那象征着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笔墨语言是那样的震撼人心。《长城颂》投射出画家内心世界的激情进发,那纯熟的笔墨技法就象音乐家谱写的一首宏大交响乐,其点、线的涌动就是激情奔放的音符在跳动;那山峦、丘壑、苍松、云雾、茫茫大海,是画家用心的铸就和挥洒;那雄伟的长城矗立在雄山、丘壑之间,挥舞着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长城在舞,大海在歌,这分明是作者用激情、用笔墨在唱响这个时代、唱响我们祖国、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赞歌。走进寒石先生的书画世界,是我多年的愿望。在我们交往的数年里,寒石与时代同步,与历史交融。他选择了从传统中来的艺术走向路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时刻不忘关照当代。要了解寒石的书画艺术,我们必须了解其艺术成长的过程。寒石先生少年时代初蒙于家乡――山西――当地的书画名家杨树洲、徐文达等先生,在传统经典中找到了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四、五岁就在家乡山西受到同行长辈的赞许,并在省里组织的书画活动中获奖,被书画界誉为“小奇才”。七十年代末,他被*队特召入伍。入伍后,凭着扎实的基础,在全国和全军的书画展上频频获奖。八十年代初,二十多岁的寒石就成功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书画展,并荣获“全军自学成才标兵”称号,中*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一九八四年,寒石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毕业后作为优秀学员留校。八十年代末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当我们了解了寒石的成长路径,不难发现,这无疑是时代给予了他成长的机遇。家乡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队这所大学校的历练,也成为影响他日后书画走向的重要方面。他创作的另一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作品《华夏峥嵘》,雄浑豪迈,正气浩然,挺立的山势、干练的笔墨无一不是他军旅生涯的写照和人格品行的折射。他常说“军旅艺术家一定要弘扬主旋律,弘扬正大气象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他的书风、画风都体现了成长于这个时代、受过良好正统教育的军旅艺术工作者所独有的精神品格特征。基于这些精神品格的铸造,他的书法作品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大气阳刚、雄浑厚重,张扬着军魂、国魂、民族之魂。其笔墨技法,深得二王、米芾、黄庭坚等晋、宋名家的意趣,又采王铎、傅山以及现代人的张力和心性,确立了自己的书风走向。在此基础上,寒石于遍仿历代名碑、名帖中融会贯通,其取法之高,路径之准,使之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品格。他的隶书被誉为当代中青年高手,被许多国内外藏家看好。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近代隶书大家不多,寒石凭着自己在书法上的全面修养,在隶书上的突破会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我问他:“您的隶书风格的形成基于哪些成因?”寒石说:“汉简的趣、汉隶的法、明清近人隶书的变,融入自己的语言符号,就是我的隶书风格。”寒石是个有心人,从汉简始,到近现代隶书,他做了取舍、整合、设计的研究,建构了自己的隶书面貌,形成了端严、灵动、厚重、挺健的个人风格。寒石的绘画从工笔花鸟起步,又拓展到工笔动物、人物画的创作。从宋人经典中提取养分,再直追唐人,后吸收近现代画风的手段、方法,建构了以传统为根,以近现代名家影响为格的总体面貌。如他的工笔花鸟画《贵紫娇红》、动物画《英雄本色》、人物画《嫦娥奔月》等作品都体现出他对传统和现代的独到理解。近年来,寒石在文人画的创作上又辟新路。他的系列《高士图》文人画,一百多个不同形态、意趣的人物形象着实让同行们赞叹。有的美术评论家说:“近现代以来,真正的文人画家不多了,当代更是少有。中国画的多元化是必然,但坚守中国画人文精神的越来越少。原因是我们这个时代美术化的倾向越来越浓。寒石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既有书法、诗词、文赋的内在底蕴,又具有多年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经历。所以他的文人画取法高,诗、书、画、印相得益彰。”的确,流淌在画中的那灵动的笔墨,优美的线条,以及变化多样的人物形象,分明是寒石先生内质修养的体现,沁透着工笔造型的基础、书法线条质量的支撑以及山水写意画的笔墨在文人画中的通感。当代逸笔文人画少之甚少,而寒石的这种探索就更显得弥足珍贵。现在的繁荣盛世,收藏书画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大热点话题。书画商品化市场凸显繁荣,但真正研究书画艺术的藏家还不多见,以名论画的现象特别盛行。为此,寒石感慨地说:“书画市场要有专家导入,让真正好的作品流传后世。”谈到做人,寒石讲“人品不成,虽工不贵。从艺者,当以德治艺,以品治艺,这在当代更为重要”。我们得悉消息,寒石先生近日将在广东东莞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我们翘首以待,也衷心祝福寒石先生展览成功!
您好,欢迎您举报假货、仿品,具体如下:
网站警示:请店主和客户务必遵守[],注意以下问题:
①只有3颗五角星以上(含)和高级店主(有押金)才能参与举报;
②举报实行匿名制,网站有责任保护举报者的隐私,并实行举报奖励;
③店主可以进行辩解和申诉,但必须举证,如果店主不能举证,网站将审核为疑似假货;
④其他人(其他会员和店主)也可以帮助店主辩解和举证,但举证人的信息必须公开;;
⑤网站负责最后审定结论,结论分为:假货、疑似假货、旧仿品、新仿品,并在商品栏目明显标识;
⑥所有商品均可以举报,含未售、已售、已归档商品,但网站审定结论后不能再举报或申诉;
⑦店主被审定为非正品结论的,视不同情况,扣0--5店分。
&&辩解/举证方、网站协调
&&专家鉴定
&&专家编号/等级
&&评定结果
&&鉴定理由
&&鉴定时间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画》这首诗的作者是谁?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画》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zhidao/wh%3D450%2C600/sign=11e315bd07f3d7ca0caf/aecbf648a98226cefc17b0./zhidao/wh%3D600%2C800/sign=c68bf7e73aacb/aecbf648a98226cefc17b0.baidu;观摩诘之画.jpg" esrc="http:“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评价其,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唐代 · 王维原文如下:《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b,也有景色之意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注释:色:颜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画里的美人》作者简介及故事梗概_新浪天津文娱_新浪天津
《画里的美人》作者简介及故事梗概
新浪原创评论
  作者周长河简介
  周长河,现年56岁,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出生于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塘村(又名蒋家村)自然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为高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0年后经商。经商10年后弃商专门从事创作《画里的美人》,当作大事业来做,经无数次修改,历经13年完稿。在写《画里的美人》前,作者只在上海《文学报》发表过一篇散文,在地方文艺杂志发表过少量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画里的美人》内容梗概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揭示人的本质,反映了建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余观执着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实际却是在追求“画里的”美人,这是人生课题,也是社会课题。
  余观高中时对孟梦忆一见钟情,但从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毕业后他不断地用油画画她的半身像。他长在农村,孟梦忆是城里人,他不敢追求。他被推荐上大学后,开始向孟梦忆写求爱信。孟梦忆始终不置可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公社文化站。他终于去见孟梦忆。但是,他只觉得陌生,有一种排斥感。他以为是孟梦忆对他没有感情的缘故,他不知道,他现在爱的是他长年在心中塑造起来的孟梦忆,她远比现实中的孟梦忆光彩亮丽。他的初恋也就这样失败了。为了不让自己痛苦,他画孟梦忆的骷髅像,让孟梦忆的光彩渐渐失去。
  没有了长期的单相思,余观空虚,想女人,甚至产生了寻找“浪漫爱情”的想法。有一天,他见到了夏雪花,新来的公社广播站播音员,他惊艳。当知道夏雪花是个有夫之妇时,他让自己进入了“浪漫爱情”的角色。可是,将追求到手时,他又退缩了,他翻出了自己过去画的唯一保留下来的叫《梦》的孟梦忆的半身油画像……
  余观觉得孟梦忆才是他真正的爱情,最纯,最真,最崇高,然而夏雪花是那么活生生,情烈如火,有吸引力。他仍然和夏雪花来往,只是他顶住诱惑,决不走出两性关系的最后一步。这时,他听到了有关夏雪花生活不正派的议论。
  夏雪花是解放初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工厂女工的私生女,婴儿时被遗弃,长大后因为穷困被卖给大山里的农民做妻子。她一心想走出大山。她和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公社书记薛游虎在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有过短暂的地下恋情,被薛游虎政治上的敌人逼着告薛游虎强奸她,让薛游虎坐了牢。第一个丈夫死后,为了能被推荐上大学她和生产队支书的儿子结了婚。大学毕业后“社来社去”回林场做播音员,为了调出大山,调到公社广播站,她又顺从区革委会副主任师水金对她身体的索取。
  余观偶尔碰到了读大学的孟梦忆。由于这段时间画孟梦忆的骷髅像,当一见到孟梦忆时,他对孟梦忆的印象反而比以前好多了。他也因此很介意别人背后对夏雪花的议论了。他出走到了大西北,想在那里找个工作永远摆脱夏雪花。他四处碰壁,在漫漫荒漠,又想念起夏雪花来。他又回到夏雪花身旁。这次,他毫不犹豫地走出了两性关系的最后一步。虽然这时夏雪花的第二个老公不久前死亡,他们还是被垂涎夏雪花的公社干部和忌妒夏雪花的女人捉了奸。
  余观和夏雪花在公社大院呆不下去了。余观有幸被调到了县文化馆。夏雪花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社会有了多种生存机会,她辞职,到县城摆起了地摊,尽管她很伤心,因为能成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走出大山调进公社广播站,她付出了多少代价!
  孟梦忆也调到了文化馆。孟梦忆是个游戏人生的人,她的做人准则是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学当教师,当看到男学生对她有暖昧之情时,她觉得好玩,鼓励他们。他对男学生王永明(班长)不满,让王永明“失恋”于她。她的班级因此一团糟。他在学校呆不下去了,才托关系调到文化馆。她又勾起了余观的旧情。与此同时,夏雪花想得到一只正式服装摊位,免得天天逃城管,去找被借调到县委的师水金帮忙,她为此接受了他发生最后一次肉体关系的要求。余观对夏雪花的反常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对夏雪花日渐冷淡,两人分手。
  夏雪花在痛苦中怀念起过去和薛游虎一起时的岁月来,去狱中探望他。
  孟梦忆对余观总是若即若离。
  余观因为偶然的原因,成了富豪。他也获得了孟梦忆的爱情。可是,他突然发现他对孟梦忆根本没有激情,也没有那种本能的冲动。当面对孟梦忆时,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梦》中的孟梦忆,相比之下,面前的孟梦忆多么苍白枯燥!两人因此分手。
  余观和夏雪花见面。两人一见就干柴烈火同享云雨。余观决定向夏雪花求婚。
  余观一下子成了穷光蛋。结婚后,他和夏雪花开了一家服装店。余观觉得夏雪花只有洗刷过去,才能脱胎换骨。他让夏雪花坦白过去和师水金的关系。
  孟梦忆和余观不欢而散后,加入了出国大军中,国内经商潮兴起,她又到特区经商,她突然发现,她对曾想嫁给的外国人和富人,都没有那种本能的身体上的欲望,只有在余观那里有。她知道了,以前余观没有发达时,她为什么一方面以为他不足以成为她的丈夫,一方面又舍不得放弃他!她于是回到了余观身边,主动要求做余观店里的营业员。
  余观和夏雪花终于因为孟梦忆离婚。夏雪花奋然去寻找已经出狱的薛游虎。薛游虎决定竞选村委会主任,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夏雪花帮助他,感觉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和归宿。
  余观执着于自己的初恋,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令他绝望,他也给孟梦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王永明由于“失恋”于孟梦忆,处于精神分裂的边缘,他用硫酸毁了孟梦忆的容。
  余观替孟梦忆到厂家定制了一个仿真面具,面具上的面容就是《梦》中美人的面容。孟梦忆被毁容后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对自己的过去有了反省。在戴着面具的孟梦忆面前,余观像是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时代,一下子有了对孟梦忆的激情,身体也有了那种克制不住的冲动。他向她求婚。孟梦忆最终答应了。
  余观喜欢看着孟梦忆的“脸”做爱。有一次做爱时面具不小心脱落了。余观第一次看到了那张满是瘢痕的脸,他惊惶失措。这件事给孟梦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她觉得余观看到了她的真面目后中止了房事,说明他并不真正爱她。毁容后她本来就变得多愁善感。她开始变得抑郁。有一次,陈兰向她诉说,说她老公做爱时总是昂着头看墙上他贴着的一位“女明星”的照片,现在她知道了照片上的人不是女明星,是他的初恋对象。孟梦忆开始猜疑余观给她做面具的动机,她想到以前大家看了《梦》后,没有人觉得余观是在画她,而是觉得那美女像夏雪花。孟梦忆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次做爱时,她突然掀掉面具,见余观停止了动作,歇斯底里地大笑。这天夜里,她跳楼身亡。
  小说的一条重要副线是“野心家”冬发祥的命运的起落变化,它和主线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作品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冬发祥捉奸要挟支书推荐他上了大学,上大学后开始追求孟梦忆,抛弃农村对象。他的想法是,这一生要得到心仪的女人,必须不择手段出人头地,于是,他和张县长勾搭成奸,成了县长助理,他利用县委书记女儿的感情升为了副县长……
营养滋补又健康的美味
探店:喜欢:评论:
超火爆的美味小吃
探店:喜欢:评论:
炎热夏季里的清凉味道
探店:喜欢:评论:项脊轩志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昧,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1]
该散文被编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编入时多有删减)。[2]
项脊轩志作品原文
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28再变矣29。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30。”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1,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2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3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4,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5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6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7,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8。吾妻归宁39,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40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1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2。[3]
注:前四段为正文部分,后两段为补记部分。
项脊轩志注释译文
项脊轩志词句注释
项脊轩(xuān):归有光家的书斋名。轩:小的房室。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
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案:几案,桌子。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
得日:照到阳光。
昏:光线不明。
修葺(qì):修缮、修理,修补。
垣(yuán)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当:挡住。
洞然:明亮的样子。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啸(xiào)歌:长啸或吟唱。文章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万籁(lài)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珊: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处,处处。
东犬西吠(fèi):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已:已而,随后不久。
凡:总共。
再:两次。
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阖(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凭几(jī)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3]
项脊轩志白话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无事可做,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4]
项脊轩志创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5]
项脊轩志作品鉴赏
项脊轩志文学赏析
《项脊轩志》原文可分为两大部分,自“余既为此志”以前为《项脊轩志》。若干年后,又加了一段后记,就是“余既为此志”起的一些话。所以全篇可分为四段。
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为第一段,是文中着意描写轩室环境的部分,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况。这段先记项脊轩的“前身”,旧时南阁子破旧的情景。一是很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三是漏雨:“雨泽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总之,项脊轩是一间不折不扣的陋室。经作者添窗检漏,一番修葺之后,使得不漏不暗;又由于花木之置,小小轩室,居然成为胜境,成为幽雅的书斋。“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时又是一个转折,进入第二段。从写环境转入写人事的变迁,由可喜转入可悲,又分数层。先一层写庭院的几经变故,即诸叔伯分居前后,庭院由通到隔的经过,“东犬西吠”、“鸡栖于厅”等句写分居后的凌乱。客观地叙说家庭琐事中,寓有人世沧桑之慨。此可悲一也。进而通过家有老妪说亡母旧事,写家庭人事变故。作者生母去世时,他年龄尚小,所以母亲的形象在他是记不分明的(参《》)。而那位老妪既是祖母的婢女,又做过两代人的奶妈,通过老妪来追忆旧事,是自然入妙之笔。她所说的,不过是先前母亲曾在何处站过,曾有过一些什么对话。然而就是这些平淡处,最为关情。“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这种追忆,无疑会引起过早地失去母爱的作者的伤心。此可悲二也。再有便是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却同样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渎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以上回忆,看来不过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以下又带过一笔叙轩中幽静与轩屡遭火而幸存.均关题意。其中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一节,不但善写日常细微感觉,而且还写出了一个耐得寂寞的读书人形象,为下段议论伏笔。
第三段即项脊生(作者自称)的一番议论。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故语末虽以“坎井之蛙”自嘲,含有对凡夫俗子的反讽与孤芳自赏的意味。
最后是若干年后的补记。续写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记妻生前琐事,亦平淡中见隽永,与前文格调毫无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束全文,然文末又摇曳生姿。写到亡妻手植的一树枇杷“亭亭如盖”,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思。较之“墓木已拱”之类成语。尤觉馀味无穷,饶有新意。[6]
《项脊轩志》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功力和写作技巧,分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细节“撩”情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质朴“增”情
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
三、叠字“助”情
文章的叠词也是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7-9]
项脊轩志名家点评
明代·教育家《张筛母菜孺人墓志铭》: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涕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代·文学家《归太朴赞序》:不可雕饰而自有风味。
清代·散文家《古文辞类纂》: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
近代·教育家《明代散文》: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鞯、柳、欧、苏未开之境。
近代·文学家《古文辞类纂》:震川既丧母,而又悼亡,无可寄托,寄之于一小轩:先叙其母,悲极矣。再写枇杷之树,念其妻之所手植,又适在此轩之庭,睹物怀人,能毋恫耶!凡文人之有性情者,以文学感人,真有不能不动者:此文与其《先妣事略》同一机轴,而又不相复沓,所以为佳。[10-11]
项脊轩志作者简介
归有光(年)。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并称为“唐宋派”,著有《》[12]
周悦主编.大学语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8:第136页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
李卫东主编;张玉霞副主编.文学鉴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08:第297页
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
记叙文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第197-198页
张德胜主编;黎藜副主编;田维舟,刘媛媛,张伟等参编.大学语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第134页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585页
徐潜编.人生的座右铭
历代经典励志小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2:第184页
杨莉,尹清杰,李中惠主编;赵宇,刘海宏,张波副主编;李明,赵方梅,杜红梅等编委.大学语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05:第123页
李人杰,闵靓,张爱军主编;王珂菲,汤海涛,苑赫副主编.阅读与欣赏
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01:第91-93页
朱惠国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07 第1版:第513页
王兆鹏主编;胡淑芳,刘怀堂,李军均等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明清近代卷
修订版:武汉出版社,2014.10:第24页
尹广学主编.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第五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01:第8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幻想作者 风景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