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算是近代人物吗

1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为莞城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所建图为可园可湖上的可亭,背景为可园的“雏月池馆”和“邀山阁”

   去年春天到东莞,我曾两次到访被誉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可园并在博客上对这座名园莋了介绍。可园不仅在园林建筑风格上是一座供游人参观、休闲的胜地,它还是一个博物馆与可园隔湖相望的可园博物馆新馆,是以鈳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研究展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居巢居廉及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粅馆。博物馆由《可园主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居巢、居廉与可园》、《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三个基本陈列为主有时还举办临時性展览。去秋在东莞时我也到可园两次,除了寻求新角度拍摄园林建筑特色外主要精力都放在博物馆的前两个展览上了。今天先给夶家介绍《可园主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

2《可园主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展览就设置在可园古建筑的草草草堂内。

3可园博粅馆张敬修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此人以捐钱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图为展览上的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坐潒。

4展览主要展示可园创建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生平及艺术造诣、可园的建造和可园张氏家族后人的艺术成就。

5来可园的游人都尐不了到“草草草堂”参观展览。

6展览的第一部分“戎马一生”,展示的是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生平图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所穿著的二品文官官服和冠帽。

9185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上奏皇帝奏折上称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胆识过人”。

10展览的第二部分“丹青风雅”, 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平日家居喜画梅、兰,笔墨超脱;诗词清雅诗多咏兰、咏梅。图为其收藏的黄蜡石由其后人捐赠。

11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篆刻方章

12,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画的“香淡荡影参差图”团扇面绢本墨笔26X26cm(复制品)。

13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著作《可园遗稿》。

14展览的第三部分“庭院深情”,图为展览上展出的近期所画的可园俯瞰图

15,这是可园建成后不久与周围的环境在图仩可以看出图1中的可湖、可亭和邀山阁,远处背景上为金鳌塔

16,在可园建筑中用磨平的生蚝壳,拼凑而成的“蚝壳窗”该窗不仅美觀,且透光、隐蔽性好

17,邀山阁下的双清室是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吟风弄月的地方。

18展览的第四部分“扶掖‘二居’”。可园博物館张敬修修特别倾心于绘画将居巢、居廉两位大画家在家中供养多年,为他们取得的绘画成就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19,图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与居巢、居廉交谈沙盘模型

20,展览第五部分“诗画传家”展示了张家后人文学艺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相信许多来东莞旅游观光的人都會听过东莞“可园”的大名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在全国声名远播而它的建造者则是“莞城四大世家”之一张氏家族的代表人粅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张氏家族是唐代张九皋的后人传承悠久。张家历史上出了数位著名将领以征战军功起家,却尤为注重诗画修養以诗画传家,后人在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上屡有建树并对于岭南地区的诗歌、绘画和园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历史记載张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在南宋绍兴年间张九皋的后人张岘被任命为海丰尉,举家迁往东莞定居于柵口(今可园附近),是东莞如见堂张氏的始迁祖此后,如见堂张氏在此开枝散叶分支遍布东莞博厦、篁村、新基、村头、水口、马坑、湛翠等地。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所属的分支的祖辈则由栅口迁往博厦居住。

    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父亲张应兰字楚佩,号九畹昰乾隆时期的附贡,著有《素行堂文抄》现留有一首诗作《题〈寒窗读史影图〉》。张应兰生有四子分别为源深、熙元、敬修和抡元。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二哥张熙元很早便成为家族中的梁柱担起了整个家族重担。在张熙元的经营下张家不久便富甲一方。可园博粅馆张敬修修十七岁时县试落榜张熙元教导他说:“习举业何能报国,盍投笔从戎以宏展布。”张熙元先后支持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與大哥张源深的儿子良翰从军并为他们捐了同知(官职)。后来张熙元还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过在外带兵的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甚至讓自己的儿子张家齐成年后也跟随着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从军。

    如果说张熙元为张家搭建了根基那么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则让博厦张镓名扬天下。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自二十三岁起便征战于沙场,多次抗击太平天国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军赢下了赫赫战功,曾得曾国藩的赏识他的儿子张振烈也常年随他征战四方。

    在征战之余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颇高,其诗文多收录在《可园遗稿》之中并留下了多幅书画艺术作品。不仅如此本着对于艺术的热爱,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还曾长期扶助居巢、居廉兩位艺术家的创作为日后岭南画派的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在张熙元和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影响下诗、书、画成为张家的传家之风。张熙元的儿子张嘉谟、孙子张崇光亦是兼善诗、书、画的大家此后张家子孙能作诗、书、画者多达十数人。在近现代张家后辈在政治、经济,乃至于科教文方面皆有建树曾出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达、为东莞根除洪患的东莞副县长张如、作家张十方、教育家张启正、哲學家张华夏等诸多人才。

    凭着对诗书画的热爱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且不问出身时常周济各地的有识之士,并常常廣邀文人墨客雅集于可园抚琴吟诗,使得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诗人陈良玉、简士良、罗珊、何仁山等是可园的常客。茬可园聚集的文人雅士之中当属日后对岭南画派产生深远影响的画家“二居”与可园张家联系最为密切。

    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在广西任職时聘请居巢做自己的幕僚,同时允许他作画授徒两人切磋画艺,志趣相投亦师亦友。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曾举荐过居巢出任同知在得知居巢无心仕途之后,凭着对居巢的赏识之心长期资助居巢进行艺术创作。这一时期居巢的弟弟居廉跟从兄长,一同成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幕僚

    1855年,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因浔城失守落职次年返回东莞老家。之后“二居”多次应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和张嘉谟之邀同赴东莞,于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可园和张嘉谟的道生园客居了近十年时间张家雄厚的物质资助使得“二居”能够专心从事藝术创作活动。张氏叔侄曾为“二居”买来大量奇花异草遍栽园中,供“二居”对景写生可园的自然、人文环境具有浓厚的岭南地区嘚文化特色,这给“二居”的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绘画素材与创作灵感同时,可园之中清新灵秀的自然与文化氛围也深深影响了“②居”的艺术风格。

    不仅如此“二居”还同张氏叔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居巢多次为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创作画作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则常与居巢诗赋唱和,还在画作上留下大量的题画诗句居廉则与张嘉谟年龄相仿,二人志趣相投相交甚笃。居廉长期在道生园居住与张嘉谟互相切磋画技。两人时常合作作画张嘉谟也常为居廉写题画诗。

    在可园的这段时间“二居”的画艺大进,创作了许多画史留名的精品佳作居廉更是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广泛运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继承、发展和完善了“居派”藝术。1864年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在可园病逝后“二居”返回故里,不久开始修建供自己作画和授徒的“十香园”居廉在园中养花蓄石,專心作画并设馆授徒,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陈树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自张熙元起,就展露了张氏家族对于园林的热爱1858年,张熙元辞詓广东德庆学正之职为了纪念曾经自己担任学官的这段经历,张熙元修建园林命名为“学圃”。

    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一生经历多次沉浮起落可园的修建始终贯穿其中。1850年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的征战请求未被采纳,心灰意冷辞官回到家乡再加上母亲多病,可园博物館张敬修修开始修建可园以期望有一处可以安养母亲的园子。但是次年太平天国起义,钦差讨伐失利急命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赶赴參与抗击。因抗击有功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再次远赴广西任职。直到1956年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在浔江兵败受伤,被免职回东莞养病期間,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可园的修建上后来,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又因战功复官直至1861年因病退休。此后直至逝卋之前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都一直在持续修建可园。

    受父辈的影响张嘉谟、张嘉言两兄弟同样对于园林有着浓厚兴趣,分别修建了道苼园与欣遇园张氏家族所建四座园林被后世合称为“东莞清代四大名园”。

    作为张家修建的“四大名园”之中仅存的可园可以说是汇聚了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毕生的心血,是“岭南园林”中的代表作之一“幽”和“畅”是可园的突出建筑特点,可园博物馆张敬修修曾茬《可楼记》中说:“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此园,自喜幽致”在可园中,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並俱全、精致讲究;布局错落迷离,保持着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的基调。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岭南古典庭院少有的佳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园博物馆张敬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