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将军在上军师狐狸相当于什么官,又是军师又是将军在上军师狐狸

“军师”是多大的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军师”是多大的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魏晋时期“军师”是一个职位还是谋士的代名词呢?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军府中设有军师、中军师、左军师、右军师、前军师。又设有军师祭酒,军师祭酒似乎就是自曹操时才开始设置的。曹操时,自己军府设置的军师较多,其他军府设置的军师则不多见,只有杨俊曾为征南军师。与军师相近,曹操军府中还设有军谋掾,又有军谋祭酒。 司马懿为救父亲来找郭嘉,称呼其为“军师祭酒” 到了曹魏时,军师遍见于较高级的军府。如杜袭曾为大将军曹真的军师,又为大将军司马懿的军师;辛毗曾为上军大将军曹真的军师,又为大将军司马懿的军师。赵俨曾为征东大将军曹休的军师,后又为大司马军师,裴潜曾为太尉军师,徐邈曾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网络配图 因此在《通典》上有说军师“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而清代洪饴孙在《三国职官表》中也有记载:“曹魏官制,名与汉同,而实变之……符节属九卿而转为台主,公府之属增至百余,军师之名遍列诸署。” 军师的职责权力到底有多大呢?《通典》卷二九《职官十一·监军》小字注即说:“魏荀攸为军师,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焉。”可见,军师的权力不算小,竟然可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曹操时的军师大多以参谋军计、司掌军国选举和刑狱为主要职责,不仅权力大,而且还能常伴随曹操左右。 军师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三国志》的《魏书·辛毗传》:“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在这里,军师的职责就有点像“监军”了,目的是为了监视主帅的,防范他做出违背君主的事情。 《通典》卷二九《职官十一·监军》说到“军师”时记:“晋避景帝讳,改为军司,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所以节量诸宜,亦监军之职也。”王昶《金石萃编》卷三五收有《关中侯刘韬墓志》,上有:“晋故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征东将军军司,关中侯刘府君之墓。”并说:“《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考魏晋公府将军皆置军司,其字当作军师,晋避讳改司。考论甚详。”杂号将军之一。以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为右军师,也以为军师将军。汉中央军置军师将军一至二人,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古代军队职务/军师将军
: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
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其属官有、、、、(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
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
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
在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
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
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
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
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
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大夫的副手。
: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相关链接/军师将军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探索与争鸣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08:3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三国札记第十九】刘备取汉中而王,为何不给诸葛亮升官?位极人臣,封无可封?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汉中,当年秋,受群下“推举”为大司马、汉中王,而后大封群臣。然而说到这次大规模封官,有两个没有受到进封的人经常引起后世的敏感和困惑。一个是翊军将军赵云,一个是军师将军诸葛亮。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探讨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在刘备王汉中后得到升迁。
【平定益州后,刘备与诸葛亮的正式官职】
诸葛亮在刘备称帝而册封为丞相以前,正式官职为军师将军,同时有一个临时派遣性事务——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称王后为署大司马府事)。这一职位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平定成都时进封的。
刘备入主成都后,正式的官职应该是行大司马、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不过刘备似乎一直没有高调行大司马这个职位,这个职位是刘备初见刘璋时,由刘璋表奏的。在刘备称王时,群臣上表汉献帝所称的刘备职位并没有“行大司马”,刘备自己的表奏也称群臣推自己为“大司马汉中王”。
由此可知,在刘备取西川到王汉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刘备的正式官职应该是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相应的,他的属官也应该对应这五个职位。其中,又以左将军这个职位最为核心,它既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同时在烽火遍地的东汉末年,军号也是最为重要的。
【刘备与诸葛亮的秩级、班位】
关于左将军一职的职位,《续汉志·百官一》注引蔡质《汉仪》称其“位次上卿”,也就是其地位相当于诸卿,即中二千石。顺便一提的是,无论是司隶校尉的本秩,还是汉末以诸卿本秩出镇的州牧,其秩也是中二千石(这个位置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部级与副国级之间)。
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已经为左将军。那么刘备取成都后,给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又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这里首先说一下,汉朝的将军本来不是常设的,有事的时候拜将军,事毕则罢。但是汉末天下大乱,将军作为一种军职,同时作为一种没有定员的灵活职位,被各路诸侯广泛使用。此后,将军的名号逐渐从实际统军作战的军事职位,过渡为只代表阶位的散官,后者的性质类似于今天的军衔、警衔。而汉末和三国时代,正处于这个过渡期的开端。所以,汉末的将军军号,可能代表着实际统兵作战权力,也可能并没有这种权力;但同时,由于将军太多,不同的军号就逐渐带有了阶位、班位性质,他代表了一个人的等级。比如刘备的左将军,在当时位次诸卿。
那么,军师将军是什么等级呢?据《隶续》所载《黄龙甘露碑》,建安二十六年(221)群臣劝进刘备时,排名为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其后紧跟着的是太常、光禄勋、少府等诸卿。而我们知道,《三国志·糜竺传》称刘备取益州而拜糜竺为安汉将军时,“班在军师将军之右”。洪武雄《蜀汉政治制度考论》据此称,安汉、军师二将军位皆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洪武雄这里忽略了一个小问题,即劝进的太傅和诸卿皆是诸侯王官。东汉时王官衰落,除了傅、相为二千石,其他均在比二千石、千石以下。不过刘备建立汉中国,比照的是汉初诸国的制度和规模,因此不但有太傅和诸卿的官职,其秩也应当在二千石(大体相当于今日的正部级与副部级之间)。而刘备的官职秩在中二千石比朝廷的诸卿,甚至可能略高于诸卿。因此,洪武雄虽然忽略了王国诸卿与中央诸卿,但是大体上安汉、军师将军位在中央朝廷诸卿的班位是不会错的。而且后来又有王平以安汉将军迁镇北大将军的记录,则安汉与左将军属于一班(班位),军师将军与安汉将军位次相当,那么也应该是和左将军属于一个班位,而排名较左将军、安汉将军为后。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正式官职为军师将军。从秩级或班位来看,他和他的主公刘备是同一等级的(略相当于今日之正部级),同于或高于诸卿,只是排名靠后而已(这就好比今天的发改委和商务部同为部级,但一定是发改委排名在前面)。
如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除了特殊人群以外,诸葛亮几乎是刘备群属中班位最高的。建安二十四年群臣上表刘备为王时,领衔的马超、许靖、庞羲、谢援身份特殊,姑且不论(详见田余庆《蜀史四题》,参《秦汉魏晋史探微》)。而刘备的嫡系群属当中,除了安汉将军糜竺,排名仅次者就是军师将军诸葛亮;但糜竺是空有高位,并没有实际事情可做。而同一时期的名将关羽、张飞、黄忠均在诸葛亮之后。而且按照洪武雄的意思,在后来蜀汉的军阶当中,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属于第四班,位在诸卿之上;而关、张的荡寇、征虏属于位在诸卿之下的第五班的第一等(四镇将军)或第二等(镇军将军),黄忠的征西将军在第五班的第三等(四征将军);而赵云的翊军将军更是在五校尉之下的第六班。此时诸葛亮的班位比关、张、黄整整高出一班,比赵云高出两班。
【诸葛亮的第一辅臣地位】
再来看实际权力。刘备定蜀后,左将军府无疑是中枢机构,其最高佐辅当为左将军长史。不过这个长史给了有名望而无实用的许靖,用来迎合东汉以来尊崇名士的政治需要。真正处理左将军府日常事务的是一个临时性的派遣任务——署左将军府事。这个派遣官还是落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刘备称大司马、汉中王以后,诸葛亮的署左将军府事应该称署大司马府事,仍然握有实权。当然,理论上讲,当时的王国官尚书令可能会对署大司马府事有所制约。尚书令在东汉以来已经是实质性的宰相之任了。因此,法正短暂担任尚书令的时候,对诸葛亮可能略有分权(但实际上法正的权力和对刘备的影响,并不限于他是否担任尚书令),而刘巴接替法正为尚书令后小心谨慎,起不到分权作用。
所以,应该说,从行政实权的角度来看,在平定益州以后,诸葛亮始终是第一辅臣。
【位极人臣,封无可封】
综上,可以看出,在刘备平定益州以后,诸葛亮已经是位极人臣了。从班位、班位来看,他仅次于安汉将军糜竺,与刘备是同一班次;从实际权力来看,他是刘备的第一辅臣。
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关、马、张、黄以军功位进前、左、右、后将军,排名似乎较诸葛亮为前,但实际上仍然是同一个班位,等于是升了一班后与诸葛亮平级。这已经是当时刘备能够册封的最大的官了,加上糜竺一共只有六人;而从实际行政权力来看,诸葛亮虽然不是左将军、大司马长史,但是一直以军师将军身份署理中枢。
所以,在刘备取得汉中以后,从班位上看,诸葛亮已经封无可封;从实际权力来看,诸葛亮掌握着第一辅臣之权,也没有什么好进封的了;而汉中之役,诸葛亮既无军功,也就无法封侯。
所以说,实际上早在刘备王汉中之前,诸葛亮就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刘备称王后,诸葛亮的地位显然没有称王前那么显赫——从班位上看,同班者增多;从实权上看,也有分权产生。这既可以是刘备为了限制诸葛亮权力而有意为之,也可以是当时军号班位、官职属员等客观形势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将军司马懿军师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