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试液,溶液呈什么颜

【中学】 :在碱性溶液中同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呈【化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9,330贴子:
【中学】 :在碱性溶液中同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呈收藏
:在碱性溶液中同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呈什么颜色?
AutoTDS-V1型全自动热解吸仪是一款20位常温二次全自动热解吸仪,气路采....
都是紫色[运用了检验试剂变色ph范围和混色原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实验一:.操作表明放入水中时放出大量热,而猜想二中没有遇水放出热的物质;.由操作,滤渣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可判断滤渣为不溶性的碳酸盐;由操作的现象,滤液中含有可溶性碳酸盐;猜想中不含碳酸盐;.综合,的分析,样品中含有遇水放出热的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同时也含有碳酸钠;通过探究可得知,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实验二: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氯化钠溶液含有钠离子,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含有氢氧根离子的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过三次对比实验的探究,可得出使紫色石蕊变蓝是由于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实验三:含氯化铁的溶液呈黄色,硫酸与硝酸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硫酸钡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而碳酸盐的沉淀都可与稀硝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铁的活动性处于之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检验溶液中的氯化钠,通常采取滴加硝酸后再滴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为排除硫酸的干扰就先加足量硝酸钡把溶液中的硫酸全部反应.
解:实验一:.猜想二中的两种物质遇水不能放出热量,与实验操作的事实不符,故猜想不成立;故答案为:不成立;.操作,碳酸钙与滴加的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操作的现象表明溶液中含有碳酸盐,根据碱石灰的组成可判断该碳酸盐为碳酸钠;综合操作的实验现象,可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碳酸钠,而猜想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不成立;故答案为:;;不成立;.操作得出样品中含有遇水放出热量的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操作得出样品含有碳酸钠,因此可判断样品部分变质;故答案为:部分变质;为防止碱石灰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碱石灰应密封保存;故答案为:密封;实验二:滴入蒸馏水中的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使石蕊发生颜色变化的不是水分子;故答案为: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滴入氯化钠溶液的此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使石蕊发生颜色变化的不是钠离子;故答案为: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滴入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说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变色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对比三次实验,可得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猜想一致,故猜想成立;故答案为:成立;实验三:废液呈无色,说明废液中不含氯化铁,硫酸与硝酸钡不能同时存在于废液中;滴加氯化钡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判断废液中一定含在硫酸,则一定不含硝酸钡和碳酸钠;加入铁粉产生大量气泡可说明废液中一定含硫酸;而氯化钠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上述实验的现象出现,因此,废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需进一步实验;故答案为:;,,;;为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采取滴加硝酸银检验溶液中氯离子,由于废液中的硫酸可能对检验带来影响,因此需先使用足量的硝酸钡除去废液中的硫酸;故答案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硝酸钡硝酸银没有白色沉淀出现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共同离子进行对比实验,可检验溶液中的微粒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做出影响溶液性质的微粒的判断.
920@@3@@@@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97@@Chemistry@@Junior@@$97@@2@@@@科学探究能力@@@@@@13@@Chemistry@@Junior@@$13@@1@@@@科学探究@@@@@@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922@@3@@@@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97@@Chemistry@@Junior@@$97@@2@@@@科学探究能力@@@@@@13@@Chemistry@@Junior@@$13@@1@@@@科学探究@@@@@@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66@@3@@@@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103@@Chemistry@@Junior@@$103@@2@@@@金属与金属矿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72@@3@@@@碱的化学性质@@@@@@104@@Chemistry@@Junior@@$104@@2@@@@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12@@3@@@@物质的鉴别、推断@@@@@@105@@Chemistry@@Junior@@$105@@2@@@@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5@@Chemistry@@Junior@@$15@@1@@@@物质构成的奥秘@@@@@@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60@@3@@@@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109@@Chemistry@@Junior@@$109@@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920@@97@@13@@2##922@@97@@13@@2##@@14@@2##@@14@@2##@@15@@2##@@16@@2
第三大题,第4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充分理解学科本质的基本途径.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面三个探究实验.实验一: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C{{O}_{2}}反应而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setcounter{fofo}{1}\Roman{fofo}: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setcounter{fofo}{2}\Roman{fofo}: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_{3}}和N{{a}_{2}}C{{O}_{3}}.(2)实验如图所示:(3)判断a.若Ca{{(OH)}_{2}},CaC{{O}_{3}}和N{{a}_{2}}C{{O}_{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textcircled{2}现象判断:猜想\setcounter{fofo}{2}\Roman{fofo}___(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textcircled{4}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由操作\textcircled{5}\textcircled{6}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setcounter{fofo}{1}\Roman{fofo}___(填:成立,不成立).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保存.实验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呢?(2)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_{2}}O,N{{a}^{+}},O{{H}^{-}}和极少量的{{H}^{+}}.(3)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textcircled{1}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textcircled{2}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textcircled{3}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___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说明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5)结论:原假设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实验三: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酸,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试验:(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现象;(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根据以上试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肯定含有___,肯定不含有___.通过实验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为了确定它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请按同学们的思路填写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2ml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的___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2)向清液中滴入几滴___和几滴稀HN{{O}_{3}}.(1)有白色沉淀生生(2)___废液中不含有该物质.芷江三中 第十单元
酸和碱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芷江三中 第十单元
酸和碱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答案带解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烧碱是NaOH,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得出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是哪一溶液,再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判断.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在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aOH质量>HCl质量,故等质量、等...
考点分析:
考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考点2: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常用的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如图所示:它们的主要性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该考点常常作为试题的突破口(或题眼、眼线),与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酸(或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指示剂的鉴别结果--变色情况(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酸碱指示剂的名称、性质或其中的错误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酸碱指示剂是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并且,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它的具体变色情况可以给出的口诀来识记.2.酸或碱的溶液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但是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的不一定就是酸或碱的溶液.例如,纯碱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此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此溶液是碱的溶液(因为纯碱溶液是盐溶液).同理,硫酸氢钠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酚酞试液不变色;只能说此溶液显酸性(是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来判断的,因为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也是不变色的),而不能说此溶液是酸的溶液(因为硫酸氢钠溶液是盐溶液).
考点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一定量盐酸溶液用5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如改用等量同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来中和,并在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此时呈现的颜色是( )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
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Al(OH)3药物后,病情将缓解,其原理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中和反应
为了防止病虫害,常对生长过程中的蔬菜喷洒农药.据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冲洗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我们在用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的( )A.固体碳酸钠B.食醋C.白酒D.白糖
洗涤内壁附有难溶性碱的玻璃仪器的正确的方法是( )A.用蒸馏水洗B.用稀盐酸洗C.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下列物质外置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固体NaOHB.浓H2SO4C.浓盐酸D.木炭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a9b4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蕊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