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中的诗歌,作者,90年代中国诗歌等知识,为什么

文&&言&&文
当前位置: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编者按】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转载自出国留学网,请保留此信息。)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例1 (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描写)的角度和结构思路方面回答,联系描写的相关术语(动静、声色)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例2(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王安石[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从全诗整体来说,术语是&情景交融&,在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时还涉及一些术语,如&衬托&&渲染&,也要准确。诗句内容解说和情感效果分析也是重要得分点。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相关的知识
最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热门语文文档
最新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当前位置: >
> 古诗词阅读的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的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
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次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考点分析、古诗词阅读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 考点阐
&&&&&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考点分析、古诗词阅读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
&&&&&&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试说明的要求:理解词义和句意。划分朗读节奏;欣赏词语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 考点概述: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古诗词阅读考点分析】
&&&&&&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古诗词阅读知识点误区】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答案:(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
&&&&&&&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②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1)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意近即可)(2)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透视&助读:这两道题是从诗意理解、情感感受、品析写法的角度命制的。
&&&&&&& 要准确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要知道其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其时遇赦,重获自由)、贾至(与李白同时的作家,以散文著名;其时贬官为岳州司马)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了一组(五首)七言绝句。组诗原题为《陪族叔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上选其第二首。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 明月的召唤,让诗人陡生&上天&之心:&耐可乘流直上天?&这天真异想,似突兀而来,没有缘由。但是,月色不就是最好的缘由吗?因此,这一突发奇思,反作用于月色的描绘,使得月色愈发迷人。诗人奇特的想象与天真超脱的性格,不是正由此可见一斑吗?想象奇特,正是诗仙浪漫风格的体现。回答性格抓住&天真超脱&,回答艺术风格点出&想象奇特&&浪漫&等即可。
&&&&&&& 三四句直抒胸臆。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上天既不可得,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赊&字颇堪玩味: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似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珍爱与尊重,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赊&,自然是不花钱了,那么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也就成了&赊月色&的最佳注脚。&赊&字极见诗人性情:痴恋月色,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洒脱不羁,豪放而不失浪漫。
&&&&&&&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以上就是学而思网校小编为您提供的知识点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知识点,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仿写知识点总结、仿写考点分析、仿写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仿写知识点总结】 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 仿写看似简单,其实得分率并不高。学生对开放性试题重视不够,平日练习过少或...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记叙文阅读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小说阅读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对小说这部分的要求是: 1、了解小说特点 2、掌握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内容 小说知识点概述: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
学而思网校小编给您整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考点分析、文学常识知识点练习等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课标与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这部分知识点通常在现代文阅读中考到。) 2.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
相关热词:
上一篇:没有了
【初一语文知识点】相关内容【图文】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2
&&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2
大小:25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语文基础知识题型之诗歌鉴赏
来源::未知 | 作者:利来国际
| 本文已影响 194 人
&& &诗歌鉴赏&是天津市中考语文必考的一道题目,其中既包括现代诗歌,也包括古代诗歌。考点主要涉及对诗歌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要艺术特色、表达方式、主旨以及主要写作手法等内容的准确把握。
&&& 下面就以2010年中考诗歌鉴赏这一考题为例,进行整体介绍。
&&& 例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 【解析】正确答案C。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以理解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很显然,这句话不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对于诗歌鉴赏这一道选择题,除了&针对四首诗歌分别进行赏析&这一种题型以外,还有可能是对某一首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赏析。
&&& 例2.以下对诗歌《天上的街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 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 B。在诗的开头,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 C。作者运用拟人,描绘天街的陈设和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活动。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 D。&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明明是出于想象,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
&&& 本题各选项涉及了主要内容、写法、主旨、重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的考查,而这也正是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考点时所要把握住的重点内容。《天上的街市》主要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把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所以C项中&运用拟人&的说法有误。
&&& 例3.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
&&& 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背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因此,对于A项鉴赏的结果,无论是对内容的把握,还是对感情的剖析都不正确。 对于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掌握,同学们要注重日常积累,只有熟悉每一首诗歌的内容,才能分析出各选项中的鉴赏是否存在&陷阱&,例如:写法是&化静为动&还是&化动为静&;写作特点是&委婉含蓄&还是&直抒胸臆&等等。因此,同学们要从了解诗歌内容、体味思想感情、品析重点语句、分析表达方式、掌握写作方法等角度做好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
下一篇:没有了
更多关于“”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年代的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