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皆自虞帝始”?

2010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_网易新闻
2010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潍坊9月26电&据潍坊新闻网报道&&大舜史称舜帝、帝舜、虞舜等,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奠基人,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家都对大舜给予很高的评价,《尚书》记载“德自舜明”,《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诸城是舜帝故里,这在史学界已得到认可。《孟子?离娄下》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著名史学家范文澜1954年编撰的《中国通史》中说“舜生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著名史学家郭沫若1976年编著的《中国史稿》中指出“舜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  为弘扬舜德,传承文明,2009年诸城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大舜文化节,文化节共开展了开幕式、“欢乐中国行”文艺演出、国际烧烤节、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名胜古迹旅游推介会和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应邀出席文化节系列活动,60多位国内舜文化研究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进一步叫响了“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的文化品牌,提高了诸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7日在诸城市举办,由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诸城市人民政府承办。节会主题为弘扬舜德,传承文明,共建和谐,促进发展。  (一)2010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开幕式暨综艺专题晚会  时间:9月28日19:30  地点:诸城市体育馆  (二)2010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9月29日  地点:诸城市密州宾馆  研讨主题:大舜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2010秋季中国(诸城)国际烧烤节  时间:9月29日至10月7日  地点:诸城市刘墉栗园  (四)2010中国(诸城)特色文化旅游推介会  时间:9月29日下午  地点:诸城市栗园酒店  (五)2010年诸城市“十大道德模范”表彰大会  时间:10月上旬  地点:诸城市政府礼堂舜文化的博大内涵及发祥地诸城  舜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是远古中华族人的圣帝明君。  舜生于诸城,是见诸最早的典载和当今权威史家的共识。《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范文澜《中国通史》:“舜生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东夷之人也。”郭沫若《中国史稿》:“舜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  舜的一生是极其曲折壮丽的伟大一生。他经历了数不尽的人生磨难和各种各样的自然的、社会的甚至神幻的考验和挑战。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众多的舜迹所在地区特别是在出生地诸城,留有大量的至今流传不泯的传说和各式各样当时和后人围绕舜的事迹所创立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人文遗产。正如著名文学大家顾颉刚所说:“舜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件故事。”  综合比较,就史典所载,舜是三皇五帝中唯一的对出生地、生活及迁徙地和卒地有明确记载的一位,也是最少神话成分,多为社会常人的生活内容和痕迹的一位,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影响最大的一位。这点司马迁氏在《史记》中说得最明确:“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之德可谓至矣”。  太史公的一“始”一“至”,给了舜以至高无上的评价和界定。所谓明德,即光明正大之德,其内涵远远超出今人所言之“美德”。司马氏把天下明德的起始归于舜,又把“德”达到的最高境界“至”界,也归到舜的身上。舜之明德,经过中华族人千百年来的承传弘扬,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影响整个中华民族区域的民族文化———舜文化。舜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文明的综合代表,是远古社会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渊薮和主流。舜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罕有的具有最完整的文化构成要素的从未间断的历史最久远的一门独特文化。所谓具备最完整的文化构成要素,是指一门文化同时具备了十方面的构成要素,即名称要素、地域要素、时间要素、代表人物要素、史实要素、演化要素、承传(即不间断)要素、所创物质和精神财富要素、发展程度要素、在历史及人类文明史中所处地位的要素。舜文化不但具备所有上述文化的构成要素,而且其内涵相当博大全面。过去人们谈及舜文化,多侧重人伦孝悌方面的影响,因为舜被列为古代的二十四孝之首。但从本人对舜及舜文化近三十年的搜集、探索和学习中,特别是在撰写《虞舜大传》中,越来越感到舜的人格力量的伟大和舜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感到太史公将天下光明正大之德的一“始”一“至”皆归于舜的真知灼见。舜文化不仅仅限于修身孝悌和提倡和睦,而且在涉及国家、社会等几乎所有重大范畴都堪称为光辉典范。就个人的心得和理解,舜及舜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十大方面:  政治上“公天下”的真正倡导和执行者。儒家所乐道的天下为公,最推崇的典范莫过于唐虞盛世时尧禅舜、舜禅禹之例。尧禅舜虽是易姓而王,毕竟有翁婿传位之嫌。惟舜禅禹,才是昭之于世的公天下的大举动。他禅位的不是一般的易姓,而是被他杀掉的鲧的儿子禹,这体现出他真正不计个人事后安危,出于公心,贤不避仇的气度和胸襟。  施仁政,宽五刑,立至圣人极之念。舜在试政和施政的整个时期,治国理念以施仁为至要。他处处以“仁”为行动之指南,御世之圭臬。他极力提倡并推行五常之教,并将上古传统的五刑刺面、割鼻、剁脚、阉雄、处死等酷刑用流放代替。他主张“不虐无告”,即不虐待鳏寡孤独没有依靠的人;“不废困穷”,即对困苦贫穷的人不要抛弃不管。他对下边的人平易不讲排场,对黎民仁义宽厚不苛刻,实为后世“仁政”思想的发轫之源。  建国一统,以法治政,促成中华民族大一统凝聚力的形成。据典籍所载,舜在治国施政过程中,把统一律历和度量衡作为己任。舜在登封泰山时,便开始进行统一律历、度量衡的工作。他的终生理念,是要建立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族同宗、乐同律、时同历、宾同礼的大一统社会。这样的同文、同宗、同律、同伦等的作法,为炎黄子孙成为具有永久向心力的民族奠定了基础。  先人后己高尚品格的身体力行者。舜在执政后也处处亲历艰险,事必躬亲。他所到之处,总是劝农授耕,所以天下多犁山(历山)。他把亲自耕垦或教垦的土地,分给别人,自己却未留一寸地。故《史记?苏秦列传》载“舜无咫尺之地”,其先人后己的品行,举不胜举。  民族和睦的执政先哲。舜在年轻时便是调解劝和的有名人物,氏族方国间的纷争往往经他一调解便和好如初。在他执政后,更是以除乱安邦为能事。其中,“除四凶”之事,便是其中典型。所谓四凶,是当时与尧有利害冲突的几个大氏族。舜采取睦族方略,用氏族(民族)平等、互相融合的治国之策安定了天下。其中,据淮南子“原道”载:“舜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其“理、朝、徙、纳”四策,正是舜的民族和睦政策的创造,远古时代创立中华大家庭的圣明之举。全面审视和评价舜“除四凶”的真正用意,是重在使其“变”而融,而非逐而裂。因而史书称赞他“天下化之,蛮夷率服”,“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广纳贤、善任贤的圣明之君。舜在施政时,公开招贤,宾四门,立诽谤之木,设敢谏之鼓,所以能“明四目,达四聪”,广纳四海之贤。这个做法,后世确有效法者,但多变味。舜之广纳贤,不以当权者个人的好恶亲疏为标准,不仅敢于起用尧未起用的八凯、八元、十六族和其他贤人,而且力排众议起用禹,显示出用人为公的真正气度。他对自己的子女亲属并无重任。舜还善任贤,对所任之职,又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绩,以防诸侯威福任己,自专一国。  勇于发明,善于革新,努力发展生产的远古时代的大行之人。据史载,舜是凿井、制犁的发明人,也是陶器的改进者。舜所到之处总是教人凿井,让人离水而居,避免水患;教人治陶,故使陶“不窳”;他还教人制犁耕田,所以天下到处有犁山(历山)。舜井、历山之多,正说明舜授人以技,改善民生的业绩遍布天下。  礼仪之邦的先创人。礼仪之邦乃我中华之誉称。舜为礼仪之教,设规立矩,做出了非常具体的努力并付诸了实施。他宾四门,设五教,立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甚至服饰亦有因人而异之定制。这样做,在当时起到了告别荒蛮,提倡文明,使族人行之有规、礼之有度的作用。后经历代特别是儒家的演绎,其礼仪之繁,几近到了难以记忆的程度。但不管怎样,舜对礼仪的创设,对我中华重礼仪、守信用的民族性的形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韶乐,立万舞,设二学,为创立中华原始文化作出了不世之功。据史所记,舜是箫的发明者,又是韶乐的发明人。韶乐发展到后世竟让孔子闻而“三月不知肉味”。舜立万舞,传之四极八表。他设大小二学,养国老于上庠,即大学;养庶老于下庠,即小学。这是所传五帝时设学“成均”的进一步细化。后世三代,设学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周之庠则源虞舜之学的称谓。舜可谓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的设学的创始人。  孝悌治家,爱亲尊师的千古垂范。古人言舜,首必言孝。虽然舜家中父顽、母(后母)嚚、弟傲,他又经历涂廪、掩井诸难,但他仍不失孝道,终为人子之范,史列二十四孝之首。他入政之后,又徽征五典,即主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更是尊师好学的先哲,亦是修身治国的垂范者。他施政处事主张“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舜所率先垂范的这些主张,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舜文化其发祥地在哪里?据笔者看来,毫无疑义是在诸城。这个结论,不仅仅是因为从词义学的角度看因舜生在诸城而称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事迹在诸城流传最早、最多、最鲜活生动。所谓发祥一词,最早见于《诗?商颂?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后汉书?班固传》续用之“发祥流庆”,现今人们用“发祥地”则从指古时帝王诞生或兴起之地,引申为民族、文化、生命起源的地方。  说发祥地为诸城,既有古代典籍的记载,如《孟子?离娄下》,又有近代史学大家郭沫若、范文澜等的考据。我在撰写《虞舜大传》的上卷《出世篇》时,用了四十多万字的篇幅对当时舜的青少年时代的四五十处活动地点进行了描述,绝大部分发生在诸城和整个潍水流域即现今的潍坊地区,一直到渤海边。无论是苦难的少年经历,还是治陶、打猎、钓鱼、打井、牛耕、治水、捉怪、逐蛟、煮盐等,均有传说和海内外资料的流传和对所处时代的考古证实。从考古角度看,就诸城而言,经初步普查,原始社会的遗址就有50多处,其中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30多处。这说明整个诸城地域在原始社会早就有人类居住和劳作生息。其中与舜活动有关的就有发现蛋壳黑陶高柄杯和铜器残块的皇华镇呈子遗址;有发现“五峰山形”残尊片及带有涡纹彩陶器的枳沟镇前寨遗址(即书中舜治陶出名并发明陶窑天子眼的西台);有现在石桥子镇都吉台遗址(即书中所说的龙台)、近戈庄遗址;有遗址土层高达六米的距今约五千余年跨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今相州镇西凉台遗址;有桃林乡杨家庄子遗址等等。这些舜所处时代的遗址,都有极为丰富的文物佐证。人们每临现今仍存、拔地而起千百年客土而成的凉台和龙台时,明显可睹其从大汶口到龙山至岳石文化的断层和裸露的器物,令人叹为观止。这足以证明,舜生时或之前,该地早有人类生活在这些地方。史界大家王宇信先生曾说,“有的地方争说舜迹舜地,可至今未发现有龙山文化遗存为佐证”。然诸城则不然,既有典载,又有史家考证和考古所证,说舜文化发祥地为诸城便非无妄之谈。当然舜既属诸城,也属山东,更属于全民族。舜在青少年之后,又经历了试政、摄政和御政三个人生阶段。对这三个阶段,我在《虞舜大传》中的下卷,用了50余万字进行了记述。从我这二三十年查阅和参访的约250余处载有舜尧传说、人文景观和文物的古代州府地方志书和海内外的资料看,舜本人的活动地域比人们想象的要大。众多的舜井、舜庙和历山多有配套而名的地域。这既证明了远古人类为自身生存的迁徙性,也证明了极有可能舜曾到过此地。现今山东的潍坊、青岛西部地区、济南、泰安、济宁、菏泽等均有不少的舜迹。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浙等舜迹多有。远至湖南南部和云贵,因夏代立后,舜裔被迫南迁,出于对祖先的怀念,舜裔之族对舜的祭祀活动和传说也异常多样和丰富。但无论怎么说,舜的出生地及舜文化的发祥地诸城,都具有无可争辩的特殊地位。对于舜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开发,诸城同样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和率先垂范的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作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儒家学说,是流而非源,因为孔孟之道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舜文化是龙头文化,其文化工程是“盖帽”工程。基于对舜和舜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我曾在日,给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写信,建议保护三皇五帝中现今惟一保存完好的舜生地诸冯遗址和沿河周围十里的空间,并提出具体的一些文化开发意见。信上曾希望,如果舜文化包括影视和人文景观在诸城率先搞好搞大,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将改为“一山一水一帝一圣人”。认为这样做,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文化大省之壮举,也是对诸城乃至山东文化的一次提升,是一项惠及整个民族和世代子孙的事业。在舜文化发祥地诸城进行有关文化开发,最具纯洁性,真实性,从而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目前,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事涉明君圣祖的舜及舜文化的开发,相信会出现可观的局面。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将人间盛世的最高境界以“六亿神州尽舜尧”概括之。可以相信,舜的崇高品格和博大精深的舜文化,定会在发祥地诸城和众多舜迹所在地区乃至全国,得以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发扬和光大。(王金铃&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舜文化研究室主任)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所在位置: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 09:06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 ——《史记o五帝本纪》
长眠在永州九嶷山的舜帝在几十年的治国理政生涯中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形成了以公正、贤能、爱民、勤政、廉洁为内涵的道德思想,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德治传统,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典范。他光辉的一生可以用“四大”来概括。
一是大德。《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帝的德,主要体现在修身、持家和理政上。首先是以德为人。舜修身以德,待人诚实,乐于助人,踏实做人。他种过田,狩过猎,打过鱼,挖过井,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坚持用完美和高尚的人格来熏陶人、感召人。“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只要是舜居住的地方,便兴起礼让之风。其次是以德持家。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虽然其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狂傲无礼,几个人串通一气,意欲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孝道,对弟弟十分友善,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终于以孝道感化了他们。再次是以德理政。舜帝摄政后,体察民情,心怀天下,治理洪水,发展生产,推行五教,选贤任能,广开言路,最后“勤民野死”,其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其“只为苍生不为身”的精神感天动地。
二是大爱。舜帝大“爱”,始终荡漾着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其一是爱国如家。舜帝领导百姓通九泽、决九河、治天下洪水;平土地,划定九州地域,以土地好坏交纳租赋;感化“三苗”,远方各族归服。《尚书》记载:“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巡守,至北岳。”他风尘仆仆,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临近百岁时仍巡视南方,终驾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其二是爱民如子。舜帝《南风歌》吟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吾”与“民”心心相通、平等相待,既重视民众物质需求“阜财”,又重视民众的精神需求“解愠”,民本思想跃然歌中。其三是爱才如渴。舜帝矢志不移地推行重德尚能与公平公正两大用人政策,选出了一批有操守、有能力的廉洁官员,形成了一个群众满意度很高的清廉政府。《尚书》曰:“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三是大诚。舜帝为人正直诚恳,守信重诺,做事脚踏实地,务求实效,表现出大诚的品德。首先是讲实话。尧在经过多番考察之后,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他对舜说:“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所谓“言可绩”,就是言行一致。尧明确表明这是他传位给舜的根本原因。舜登临帝位时,曾“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向上帝、祖先及天地群神作出了自己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百姓的承诺。舜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其次是报实情。舜坚持“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他特设纳言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保证下传上达的真实性,防止谗说殄行蛊惑民众。舜帝还提出“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要求大臣们对自己的缺点当面指出,而不要当面顺从而背后议论。再次是办实事。舜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实情,求实效。他“耕历山,三年大熟”,源于他对农耕生产规律的认识;他进入深山野林,虽然遇上了雷雨狂风,却没有迷路,源于他对森林生活的了解;他让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源于他对洪水奔流规律的把握;他主持修订法制与诗乐教化,源于他对人性的理解。
四是大公。朱熹说:“公而无私便是仁。”舜帝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是于公无私。舜帝不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是从“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大义出发,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但治水有功的禹作为帝位继承人。尧将帝位让给舜的时候,尧与舜存在姻亲关系,尧对舜的禅让从严格意义上说还不算是纯粹的禅让。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舜传位给禹,才体现了真正的公而无私。二是于民无求。舜耕历山,就把辛勤开垦和耕作的肥沃土地让给别人;渔雷泽,就把经营得很好的渔场让给别人,以致人们都愿意以舜作为邻居,因而“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三是于己无欲。《韩非子》记载说:“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登临帝位后,宫廷食具仅为十分粗糙简陋的木器。不难想见,舜在吃、穿、住、用等方面都是很简单、很节俭的。舜死后下葬也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的礼遇。《墨子》记载说:“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榖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舜作为帝王,下葬时仅用普通的楮木做成棺材,用葛藤束棺,随葬品只有三件衣衾,葬毕将穴填平而不起坟,人们在上面照样可以走来走去。葬礼之简单超乎后人想象,可谓是崇尚节俭的最好例证。
呜呼,舜帝已远去,其风范长存。(齐小玉)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局,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舜文化为中华道德之源”说申论.pdf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20 &&
“舜文化为中华道德之源”说申论.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3 年 5 月
武 陵 学 刊
第 38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中华德文化研究□
“舜文化为中华道德之源”说申论
(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湖南
摘 要 : 近年来湖南地 方文化研究中出现了 “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之说 ,这一说法注重强调舜帝
与道德的密切关系 ,有可取之处 ,但它不够准确 ,易生误解 ,因此 ,这一说法需要重新加以审核 。
此说在文献学上与
《 史记》文意不符 ,在上古文明史上与三皇五帝 的整体发展状况不符 ,因而也限制了人们对于“道德 ”概念古今含义的
关键词 : 道德 ;舜文化 ;上古文明史 ;地方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03-0009-06
界的充分论证和肯定。
”[3]时隔 10 年,已有教师将此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
说列入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如在“必考题·现代文阅
文化之源”说的提起
读”中,列有“舜文化”一题,选择答案有:“对文中
自新世纪以来,学者探讨舜文化,提出“舜文化
‘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
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之说,认为:“中国作为世
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A.舜文化
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
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
现。 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使古代东方人
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
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
以舜为主体形
所创造 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 的舜文化
成的道德文化,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
德政治诸方面,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东方人”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说,
类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这种人类自身生产
古代社会文明发展 的总体角度给予“舜文化”概念
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更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直至舜时
以新的界定和定位 ,对于我 国上古文明,特别是舜
才得以完善。 舜以崇尚孝悌而闻名于世,以全新的道
帝古史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肯定。
德文化开辟了东方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这一说法在
但《史记》的有关记载较为简练 ,仅靠这样一句
文献学上的主要依据,是《史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
话而加以推断 ,证据比较单薄。《史记》原文“天下明
始”一句,认为这句话“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舜就是
德皆自虞帝始”,其 中“天下”一语确有空间的含义 ,
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 [1] 。
而“始”字也确有时 间的含义 ,从而将舜帝的“文明
此说提出以后,首先在地方政府中引起 了极大
之德”理解为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乃至东
舜陵所在地湖南省永州市政府于 2003 年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海内外653位虞氏代表聚首“中华虞氏第一村”_原创新闻_实时播报_新闻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海内外653位虞氏代表聚首“中华虞氏第一村”
中华虞氏文化研讨会在廿三里华溪村举行
提示: 据悉,中华虞氏得姓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虞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称赞“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金华新闻网12月22日消息 浙中新报记者 王志坚 通讯员 吴江平
&这几天,我都在忙着整理大会的资料,准备尽快整理好发到来参会过会议的所有虞氏宗亲手里。&12月22日中午,在义乌廿三里街道华溪村委会办公室,几位德高望重的虞姓村民正在汇总整理各种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12月16日-18日,来自海内外的653名虞氏代表聚首&中华虞氏第一村&---义乌廿三里街道华溪村,举行为期三天的中华虞氏文化研讨会和宗亲联谊活动,共同探讨作为虞氏后裔,如何发扬&天下为公&、&德自舜明&的祖训家规,同心同德描绘&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此次活动得到了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中华虞氏宗亲联谊会长虞一杰介绍,从12月16日开始,来自国内外的上600多名虞氏宗亲陆续抵达义乌。在参会的众多国内外虞氏宗亲中,不乏来自政界、商界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如香港理想集团董事长虞寿铭,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虞瑞海,澳门置业房产公司董事长虞长生,意大利华商总会副会长虞海华,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虞彤,我国著名书法家虞海灿等。
&来自海外和港澳台的虞氏代表就有130多人,其中97人都是较有名气的专家学者和商人,还有不少是政府官员。&虞一杰说,此次广大海内外虞氏精英荣归故土,在&中华虞氏第一村&义乌华溪村举行盛大的中华虞氏文化研讨会和系列宗亲联谊活动,感觉特别有意义。&海内外虞氏宗亲共聚一堂,共享家族文化、共叙故土乡情、共谋氏族发展,堪称是今年全球虞氏最大的盛事之一。&
12月17日,作为虞姓人口集聚最多的千年古村&&华溪村,举全村之力,动用了三百多名志愿者服务于大会。不少村民说,通过这次盛会,还增加了村民的凝聚力,让村民有了获得感和自豪感。据了解,参加这次大会的海内外600多名佳宾代表,也普遍为大会点赞。当天,长城义乌兵后裔虞占昌等人还兴致勃勃地参观华溪村内老祠堂。面对记者采访,虞占昌动情地说:&我终于寻到根,我回家啦。&
据悉,中华虞氏得姓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虞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称赞&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现在海内外共有虞氏后裔40余万人,我国34个省市区均有虞家村落,其中浙江虞氏有15万人。义乌华溪村之所以被成为&中华虞氏第一村&,是因为该村3450个村民中,96%以上是虞氏,这样的虞家村落全国少见。
12月17日,廿三里街道还专门邀请了100多名虞氏企业家举行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当天,廿三里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华溪社区书记就虞氏代表带来的太空种子繁育、大数据云计算、特种高分子材料生产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进行了沟通洽谈,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我们还设立了虞氏教育基金、扶贫基金,并当场举行了资金募集活动,虞观翔、虞海灿等书画家现场献艺义卖更是把联谊活动推向高潮。&虞氏代表虞国和是此次盛会组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说,联谊活动现场,虞姓代表还发扬&乐善好施得&优良传统,当场为虞氏教育基金、扶贫基金捐款170多万元。&著名书法家虞海灿挥毫写就的《虞氏一家亲》条幅,当场拍得8000元。&
来源: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责任编辑:傅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德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