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是不是得先了解历史

怎么学习哲学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怎么学习哲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最后,这些问题有时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决不能以此来代替哲学原著的研读,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开口说话了,把哲学家的问题当作你的问题,它至少包含三种要素。
毫无疑问,他们也会有所答的。显然,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他们要说的话就在他们的书里,直接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一定要有共同的“话题”,这样“话”才能“对”起来,我们仍然站在哲学之外。只有当我们与古人面临同样的哲学问题的时候,那么当我们有所问时,或者把你的问题上升到哲学问题的高度,所以这种“对话”看起来有点不平等。但是,如果我们不是把哲学家们的书看作是死东西。我们之所以能够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上的对话,就在于我们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永恒无解、万古常新的哲学问题。换言之,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可能让古人理解我们:
首先,不仅与其他所有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尽管由于历史、文化。所以,学习哲学史最好阅读哲学家们的原文原著,而是看作有着丰富意蕴的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存在,“对话”需要相互之间的“理解”、社会等因素,不能仅仅依赖于二手甚至三手的资料。
就此而论,我们所学习的哲学常识只是引导同学们进入哲学运思之路的“入门”,如果你说的话我“听”不懂,那么“话”也是“对”不起来的,我们才深入到了哲学之中,否则就谈不上对话。我们的确是在学习哲学史,然而我们并不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向哲学大师们请教,而是与他们一同讨论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小学生,那么充其量我们只能学到一些“知识”,即了解到哲学家们说了些什么,不过倘若如此,哲学史并非仅仅是观念或思想的历史,因为哲学作为文明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与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对话”之为“对话”乃“相对而说”,因而是一种相互间的交流,亦即“视界交融”学习是一种“对话”,而“对话”自有“对话”的内在逻辑。就对话而言。既然我们与古人有同样的问题。因此,学习哲学史必须深入了解形成于历史上的哲学思想或理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广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背景,那么就不只是他们说话我们倾听,我们也有自己的“发言权”,实际上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我们只有深入到哲学的维度,才有资格与哲学家们进行对话,而深入到哲学维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到哲学问题之中。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
采纳率:60%
提升自我修养,设定人生远大志向。然后付之坚定不移的努力。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然成为一个哲学家。不要为了哲学而学哲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哲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当前位置: >>
西方哲学史课程
西方哲学史――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主讲人:王高峰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经过中世纪经 院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早期欧洲近代哲学、 18世纪法国哲学一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德 国古典哲学为止整个西方(欧洲)哲学发展的历史 线索。包括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近代弗兰西斯?培根、笛卡 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莱布尼茨、卢梭、康 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诸多大哲 学家的思想。本课程教学注重把握西方哲学发展的 内在规律,尤其是力图把握从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 古典哲学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 场极为深刻的哲学变革。本课程对西方哲学史上各 哲学家的思想的介绍,涉及到他们的认识论、方法 论、本体论、价值论、历史观、自然观等多方面的 内容,尤其注重阐释不同哲学家的哲学思维方式和 方法。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 ? ? ? 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加深对整个西方文化的理解 提高人生智慧 学习就是享受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1)使学习者对西方(以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为主)的哲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把握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 律,演变的主要时期或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 探讨的主要课题,以及他们的主要哲学观念。? (2)在把握西方哲学发展大致线索和规律的过程中,有重点 地把握其中一些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对这些最 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学习者要通过对其原著的细致研读,而 对其思想有些切身的体认。 ? (3)使学习者认真体会西方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要 把锻炼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最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作为 自己学习的主要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不是学习西方的 哲学理论,而是学习西方哲学家是如何进行哲学思维的。 ? (4)使学习者吸收西方哲学家有关人生的大智慧,从其关于 人生的思考中获得教益和启发,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 (5)帮助使学习者加深对西方文化的总体认识。 何谓哲学和哲学史??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对哲学的纷歧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 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 等等。 ? 理解哲学的不同思路:从哲学与科学、宗教和艺术的区别 出发;从哲学史出发。 ? 何谓哲学?这本身是一个真的哲学问题。 ? 一般认识:哲学是借助于高度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的、具 有反思性的思想。 ? 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 间。――尼采 ?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 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 事物。――尼采 ? 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 找的追问。――海德格尔 何谓哲学史?? 作为思想史的哲学史 ? 哲学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史 ? 哲学史有别于其他具体科学的历史;有别于宗教史 和艺术的历史。但与科学史、宗教史和艺术史密切 相关。 ? 哲学史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联及其相对独立性 ? 哲学史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依赖性;哲学史的 相对独立性和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动的反作 用或影响。 ? 哲学史的规律性 ? 哲学史当中的偶然性和规律性;由浅入深、由简单 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发展规律。 ? 哲学史的主导线索 ? 哲学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斗争; 其他重要哲学问题和争论。 西方哲学史的特质? ? ? 富有批判性、创造性和个性(哲学风格) 注重逻辑论证和精致的分析(哲学表达方 式) 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哲学内容) 体会? 西方哲学家普遍具有怀疑、批判和创造的精 神,他们热爱自由,追求真理,拷问良心, 观赏美景。在不断怀疑和展开批判思维的过 程中,他们建构起了形形色色的哲学理论, 使西方的智慧呈现出丰富的万千风貌。 ? 从词源上看,西方哲学的本来含义就是?热 爱智慧?,所以,学习者最好是从?爱智? 的角度去理解西方哲学家们在思维王国中的 苦苦求索。由于所有智慧归根到底是关于人 的生活的智慧,所以,学习者应该把西方哲 学的学习过程,当作吸取西方生活智慧的过 程。 西方哲学史的分期? ? ? ? ? ?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哲学 西欧封建社会的哲学 西欧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哲学 16世纪末―18世纪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的哲学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哲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主要参考教材?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 育出版社 ?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 版社 ? 《西方哲学史》或《西方的智慧》,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 《西方哲学史》,梯利著,商务印书馆 ?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 ? 《哲学史教程》,文德尔班著,商务印书馆 ?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两卷),商务 印书馆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末) ? ? ? ? ? 导论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 古希腊罗马哲学演变的时代背景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分期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城邦奴隶制形成时期。 主要研究自然。追究自然万物形成的 ?本原?或?始基?。 一、伊奥尼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约前624-547年) (1)水是万物的本原(始基) 大地是一片平而圆滑的东西,浮在水上面。 (2)物活论思想 世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充满了神灵。 2、阿那克西曼德(约前611-547年) (1)万物的本原无限者即不定性的物质 (2)宇宙生成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始基包含两种对立的力量即冷和热(干和湿),并由此分 裂出来。 (3)进化论思想萌芽:人类原是水中的鱼 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525年) (1)气是万物的本原 气更富于变化,且同生命密切相关。 (2)气的稀薄和凝聚――万物生成的方 式 (二)爱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约前530-470)最傲慢的人,晦涩的爱菲斯人,不要王位,?最优 秀的人宁愿取意见东西而不要其他一切,就是: 宁取永恒的光荣而不要变灭的事物。? (1)本原论:火是万物的本原 (2)流变思想:一切皆流,无物长住,但有循环论思 想局限 (3)万物的变化都受逻各斯(分寸、尺度、秩序)支 配。实即对立统一规律:凡物都包含对立的两 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事物的变 化是出于对立面的斗争。 (4)认识论思想:先肯定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同时 认为要把握逻各斯需要理性和思想 二、南意大利学派(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520) (1)本原论:数是万物的本原 数比其他感性事物能更好地说明万物的共同本 质(数量关系或量的规定性),乃至诸如正义、 理性、机会等精神性事物。数的特征是:无形 体,不能直接感知,本身不变;数与万物的关 系:是本体与现象、原本和摹本的关系。神秘 主义色彩。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倾向 十对对立范畴(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 右与左,阳与阴,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 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3)灵魂不朽和轮回说 (二)爱(埃)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约前565-473) 科罗封人,行咛诗人。第一个批评奥运会。 (1)对传统神话的批判 反对拟人化的多神论,第一个将农业、栽培技术、 火的发明等等看成人类自己的创造。 (2)一神论(一是神) 神永远作为一个整体在知在听。神无形体。神永 远不动。他不用花力气,而以他的思想使万物 活动。 2.巴门尼德(约前6世纪末-5世纪)第一个提出思维(Denken)和存在(Sein)具有同一性的人。 (1)存在是唯一的,真实的,非存在不存在(一是存在) 受毕达哥拉斯数?一?的影响,受赫拉克利特存在与非存 在思想的启发。存在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动的,是单一而不可 分的,是完整的,其形状如球体。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思想 就是关于存在的思想。 (2)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 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不存在。承认此点即为真理之路, 反之则是意见之路。一和多、在本质(体)和现象、永恒和流 变、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等之间划界。 (3)认识论思想 思想和感觉是对立的,思想可靠,它通向真理,感觉只能提 供意见。思想和存在同一;感觉和非存在同一。 爱利亚学派其他成员3、芝诺(约前6世纪末-前5世纪) 否定多;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二分法,阿 基里斯,飞矢不动,运动场 4、麦里梭 存在是永恒的;是无限的,因而是无形体的; 是完善的,完满的,充实的,无痛苦的, 无悲伤的 三、阿布德拉(原子论)学派及其思想 先驱该派思想的主要特点:开启了由微观层次探讨万物形成的新道路。 (一)原子论的思想先驱 1、恩培多克勒(约前490-430) 像赫拉克利特一样拒绝王位,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由之冠?,还称 他是修辞学的创始人(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1)四根说 水、火、气、土四种元素。四根不是单一的物质本原,而是物质内 部构造的四个基本元素,它们不再通过表面的物态变化,而是通过 结合和分离的构造活动,是事物生成和毁灭。它们在质上是不变 的,它们作为永恒存在的全体,也无生成和毁灭。注意:四元素具 有粒 子结构,它们组合成万物具有孔道结构,元素结构有一定的 数量比例。 (2)爱恨说 爱和恨是事物结合和分离的原因。爱和恨同四根相分离。虽然具有 精神乃至伦理色彩,但仍主要是一种物质力量,他甚至说它们具有 长宽高等等。 (3)流射说(同类相知说) 一种朴素的反映论。 2、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428)第一次把哲学带到雅典。提出?种子说?为原子论奠基;提出 ?奴 斯说?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奠基。 (1)种子说 种子作为全体既不能减少又不能增加,事物无所谓生成和 毁灭,只有种子的结合和分离。种子具有无限多元性,在 数量、种类和性质上都无限多样;种子和物体具有无限可 分性。种子包含万物的成分。这里包含矛盾?种子一方面 是构成事物的?同类的部分?,同时又包含万物的成分。 (2)努斯说 此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明朗起来。万物无限多样,异质, 而奴斯单纯如一;万物相互混合,奴斯独立于万物;万物 不能自动,奴斯是能动的,并安排万物的秩序;奴斯说明 世界何以是合理的,既善且美的(目的论);万物和种子 不具有认识功能,奴斯具有认识全体事物的本性。 (3)异类相知说 (二)原子论留基波,原子的首创者。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370) ?欢笑的哲人?,热爱旅游。 (1)原子论 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原子本身自动,在虚空中结合和分 离,产生万物。 原子含义是?不可分割?,指最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 不可见,又是坚 实的、充满的、内部无空隙的。虚空是空无一物的空间,是原 子存在和运动的 场所,不等于空气。原子的性质:非常微小,内部绝对充实而 无空隙,不可 入,不可分割,不可见,不可感知,数目无限多。在不可分割 这点上不同于?种 子?。原子是同质的,只有形状、大小和排列秩序上的区别。 原子内部充实,没 有虚空,故内部永远无改变,但每个原子作为整体,有是能动 的或自动的。原 子不能从原子产生,不能相互转化。 德谟克利特(2)宇宙生成论 注重必然性。认为万物都根据必然性而产生。只要找到一个 原因的解释,胜 似做波斯人的王。 (3)灵魂和影象说 身体和灵魂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灵魂也是原子。具有感觉和 理智两种功能。 每一物体都不断放射出一种同本身形状相似的影象,它先作 用于空气再进入 感官和心灵,产生感觉和思想。感觉是认识的开始,但原子和 虚空只能是思想 的对象。认识到冷、苦、热等具有主观性(约定俗成论)。 (4)社会和道德学说 否定神创社会或神主宰社会生活的观念,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社会是人逐步 创造的。政治上拥护民主制度。在伦理学方面,提出适度的快 乐主义,推崇过宁静的精神生活。 第二节 古希腊中期(古典时期)哲学? 一般概况:城邦奴隶制繁荣和危机时期.哲学中 心在雅典。就对象而言,通过智者学派和苏格 拉底实现了哲学的?转向?,即从主要研究自 然转向研究人尤其是道德问题。就方法而言, 采取对话等多种新的方法。首先是智者学派, 开争鸣论辩之风,初步实现哲学的?转向?, 如?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提出;苏格拉底把 自我认识提高对普遍知识的寻求,把善作为哲 学追求的最高目的;柏拉图通过建立?理念论? 而成为唯心主义的古典大师;亚里士多德通过 自己的体系化工作,对以前各派哲学作出了系 统的总结和综合,成为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的集 大成者。 一、智者学派? ? 概述―― 在古代,大凡有学识才智的都被称为智者。在 前5世纪,?智者?一词专门用来称呼那些收 费授徒,教授修辞学、论辩术的职业教师。研 究重点由自然界转向人事,在认识论上,大多 具有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倾向,大多崇尚感觉, 批判宗教偏见和传统习惯。最早的人本主义者。 都致力于语法学、修辞学和论辩术的研究和训 练,看重语言表面上的说服力。多少流露出诡 辩习气。 1、普罗泰哥拉(约前481-411)?“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们是什 么。认识这一问题的障碍很多,如问题的模糊,人生的短 促等。?(《论神》)? ?? ?(1)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的感觉和判断成为新的?本体?,新的哲学最高原 则。第一个感觉主义者,主张知识即感觉。感觉是知识的 唯一来源。相对主义,否认客观真理。怀疑主义。 (2)社会约定生成论 反对社会神创论。认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法律规 范不是天生就有的、神造的或自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出现了城市以后,人们为了使自己和城 市在彼此冲突中不至于毁灭而?约定的?。它们只有当对 人有好处时才存在,否则将失去存在的理由。所有人都拥 有政治的智慧或技术,因此所有人都应参与政治生活。人 人可以参政。 2、高尔吉亚(约前485-380)? 提出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如果有某 物,也是不能认识的,即使这个东西 能被认识,也无法说出来。 二、苏格拉底和“小苏格拉底派”? ? ? 1、苏格拉底(前469-399) (1)苏格拉底及其使命 使雅典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按照内心的?灵异?的驱 策(新神),通过自己的哲学实践,使雅典人不要老想着 人身或财产,而首先并且主要地注意到心灵的最大程度的 改善。自比喻为?牛虻?。被指控败坏青年和信仰新神。 认识你自己,哲学和生活实践合一。 (2)道德哲学 摒弃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家在最根本的问题上众说纷 纭,他们提出的水、火、气、土、骨肉等根本不是关于事 物存在和生成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宇宙形成的条件,他们 以感官见到的事物作为根本是靠不住的,必须用理性来思 考事物,另外自然哲学家从不寻求那种把事物安排得像现 在这样美好的力量,他们从未思考过包含万物并把万物联 系起来的善――神(神学目的论)。认识你自己,就是要 认识自己的理性和德性。提出?美德即知识?命题。? ? 苏格拉底的方法? 问答法,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和回答的方式, 从具体问题出发,是问题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层层驳倒 错误意见,最后达到正确的普遍的知识。四个环节:反讽、 归纳、诱导、定义。反讽:通过反问揭露对话谈话中的矛 盾,使他承认对自己原以为十分熟悉的事物实际上一无所 知。归纳:通过对片面意见的层层否证,达到普遍的、确 定的、真实的知识。诱导:即?精神接生术?,通过启发、 比喻揭露矛盾而帮助对方说出预先蕴涵在自己意识中的思 想。定义:对德性的共同性质作出概括性的说明。亚里士 多德认为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要归功于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派? ? ? 除柏拉图外其他苏格拉底的弟子所组成的派别。 (1)麦加拉学派 创始人是欧克里德(约前450-380),代表人 物有欧布里德。他们把苏格拉底的善同爱利亚学 派的?存在?相等同,善即存在。欧布里德还提 出了许多有名的论辩,如?谷堆辩?、?秃头 辩?、?有角者辩?、?说谎者辩?等。 (2)犬儒学派 创始人是安提斯泰纳(约前444-365),他在 一个名叫居诺萨格(意为快犬)的体育场讲学。 他们把苏格拉底的善规定为节制、禁欲。第欧根 尼自号为犬。 (3)昔勒尼学派 创始人是亚里斯提卜(约前435-350)。他们片面 注重感觉,认为除快乐和痛苦这两种感觉外,没 有什么东西是真的。善就是快乐。求乐是人的最 高本质。? ?? ? 三、柏拉图? ? 1、生平著作 柏拉图(前427-347),出身奴隶主贵族。 前387年建立柏图学园。留下来的著作有40多 篇,确定为真的有24篇,包括《申辩篇》、 《普罗泰哥拉》、《美诺》、《斐多》、《会 饮》、《国家》(《理想国》)、《斐德罗》、 《泰阿泰德》、《巴门尼德》、《智者》、 《政治家》、《蒂迈欧》、《斐利布》、《法 律篇》等。 2、主要哲学思想? ? (1)理念论 理念是变动的现象世界背后不变的本质、共相。感性 事物是多,理念是一,它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整体;感性 事物处于变动之中,生灭不已,理念是不动的和永恒的; 感性事物是感性认识(感觉)的对象,对它们只能有意 见,而理念则是思想的对象。理念是感性事物的根据, 感性事物则是它的派生物。分有说和模仿说。柏拉图的 理念论还是对苏格拉底神学目的论的一种哲学论证。他 认为理念还是感性具体事物所要追求的目的,而统率一 切理念的最高理念即善的理念,是所有事物共同追求的 最高目的。它就是神。 (2)回忆说? 一切学习都不过是回忆。当然,回忆依赖 感觉的刺激。在所有感官中,最为适宜的 是对美的欣赏。眼睛是最锐利的器官。 世界的四个层次和理智的四种功 能? 世界的四层次:影像、具体事物、数的理 念、伦理价值方面的理念; 理智的四种功能:想象(猜测)、信念、 理智(理解)、理性(思想)。前两类是 意见,后两类是智慧。? (3)国家理论? 理想的国家就像理念王国一样应有一个等级秩序。国王应 当是掌握了善的理念的哲学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人 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构成。理性是灵魂中最 优秀的部分,当它统率和指导着其他部分时,灵魂就有了 ?智慧?的德性;意志是灵魂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 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指挥,帮助它控制欲望时,就有了 ?勇敢?的德性;欲望是灵魂最低劣的部分,当它受到控 制时,就有了?节制?的德性。当意志和欲望接受理性的 指导而各守其职时,灵魂就有了自然的和谐,从而有了最 高的德性:正义。相应于灵魂的三部分,国家有三个等级: 相应于理性的是执政者即统治者,其职能是用智慧来管理 国家;相应于意志的则是?守卫者?即军人等级,其职能 是以其勇敢来帮助统治者进行统治。相应于欲望的是农民、 手工工人和商人即劳动者等级,其职能是接受上面两个等 级的统治并以自己的劳动生产品供养它们。奴隶被排除在 考虑之外。只有这三个等级各有节制,各安其分时,国家 才有了和谐一致,有了正义。有劳动分工的思想。血统论: 统治者是金子做的,武士阶层是用银子做的,农民和手工 工人等是用铜和铁做的。 对理念论的自我反省? 如《巴门尼德》篇。问:究竟哪些事 物有理念?污秽之物有吗?理念究竟 怎样存在?具体事物如何分有理念? 四、亚里士多德? ? 1、生平著作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曾担任亚历山大 的家庭老师。建立吕克昂学园,即逍遥学派, 漫步学派(约前335-334年)。他把逻辑学作为 知识之工具,把知识分为创制的知识(包括美 学、修辞学)、实践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 治学和经济学)和理论的知识(包括数学、物 理学和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他认为理论知 识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实践知识是为 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创制的知识是为了创 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工具论》、《形 而上学》、《物理学》、《论天》、《论灵 魂》、《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 《诗学》等。 2、主要哲学思想? (1)对理念论的批评: 理念论无助于我们解释世界;事物之 外的历年不能成为事物的本质;永恒 不变的理念不能说明具体事物的生灭 变化;分有说和模仿说不过是“诗意 的比喻”。 ? (2)实体说: 在《范畴篇》里区分第一实体和第二 实体,把个别事物当作第一实体,把 种和属当作第二实体。 (3)四因说? 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四因说。他用原因代替早先的本原 概念。原因指一切感性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形而上学的根据 和条件。质料因构成事物的根据,形式因是事物何以是的 原因,动力因是运动自何处来的原因,目的因是何所为的 原因。质料是事物在运动变化中始终维持存在的因素。形 式,不是指事物的单纯的外观,而是指一切事物的本质, 是某种事物之所以是此种事物的根本条件。动力,指一切 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目的,指事物生成变化所企求的目 标和发展的终点,在人的行为中就是善。他还把动力因和 目的因归结为形式因。一事物要实现的目的,就是获得自 己的本质或形式,而这同时就是事物运动的动力。运动等 于质料实现自己的本质和达到它的目的的过程,即从潜能 向现实过渡。形式是积极能动的,质料是消极被动的。他 最后还提出了所谓的纯质料和纯形式。纯形式即不动的推 动者,上帝。 (4)自然哲学思想? 广义的物理学 他提出原初物质(纯质料)具有热和冷、 干和湿等对立性质,它们相互结合构成四 种元素:热和干结合成火;热和湿结合成 气;冷和干结合成土;冷和湿结合成水。 他还提出第五种元素?以太?。认为天上 的东西都由以太组成。他把运动分为六种: 产生和消灭(本质上的变化);性质上的 变化即由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增 加和减少(数量上的变化),位Z的变化 (位移)。提出地球中心说。 (5)认识论? 有经验论色彩,但矛盾动摇。认为认识对象是具 体事物(第一实体),认识起源于感觉,提出 ?蜡块说?。但认为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阶段, 只有上升到概念阶段,才能认识事物的一般或本 质。关于一般的知识是通过分析和归纳从对个别 事物的感性知觉中抽引出来的。割裂感觉对象的 形式和质料,认为感觉只感受被感觉物的形式, 而不感受物质本身;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为包括哲学在内一切科学的第一原理或基本概 念,都是潜在于心灵,在经验的刺激下有理性直 观到的不证自明的公理;认为心灵中积极能动的 理性不依赖于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是从外部进 入人的灵魂的神圣精神的闪光。它永恒不死,思 维的是纯形式。 (6)政治学思想?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国家或城邦的产 生是合乎自然的目的。家庭和奴隶制的起 源:村庄和城邦。政治立场:代表中等奴 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成一种有生命的工 具和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财产。区分三种政 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介于两者之间 的政体。 (7)伦理学? 善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理智是人的 本性,理性高于情感和欲望。道德要求情 感和欲望服从于理性。又把理性分为理论 智慧和实践智慧。哲学能给人最高的愉快, 只有追求哲学智慧的人才最幸福。主张中 庸之道,认为正确行为必须适度和符合中 道。 第三节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哲 学? 从公元前322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 国灭亡。缺乏独创。与宗教日益合流。 古希腊晚期指城邦奴隶制衰落时期。 一、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和皮浪(皮罗)的怀疑主义1、伊壁鸠鲁(前342-270)在雅典的花园里建立自己的学园。把整体 哲学体系分三个部分:准则学,研究真理 标准;物理学,研究生成灭亡及自然;伦 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 (1)继承并发展了原子论 独创之处:提出原子有重量上的不同,以 此作为原子在空中自动地直线下降的根据; 提出原子的自动偏斜说,作为原子互相结 合的原因;纠正了德谟克里特片面强调必 然性的弊端。 伊壁鸠鲁(2)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影象说? 注重感觉,认为感觉即真理的标准和人生行为 的判断者。 (3)发挥了?快乐主义?的伦理学 从感觉主义出发。不要惧怕死亡。人生的目的 在于寻求快乐。快乐等于善。快乐分肉体的和精 神上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不受干扰 (宁静)。精神快乐胜于肉体快乐。非纵欲主 2、斯多葛(Stoa)学派? 延续时间很长,直到罗马帝国时期还有后 期斯多葛派(500多年)。主题是寻求如何 使人类生活与宇宙一样有秩序。大多相信 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按照本性或遵守自 然而生活。分三个时期:前308-前2世纪中 叶是早期斯多葛派(塞浦路斯的芝诺及其 门徒);前2世纪中叶到1世纪末罗马帝国 建立是中期斯多葛派,主要代表是罗得岛 的巴内修斯(前185-110/109)及其学生波 塞唐纽斯(前135-51),西塞罗(前10643);公元1-2世纪是晚期斯多葛派,也叫 新斯多葛派,主要代表是塞涅卡、爱比克 泰德和马可? 奥勒留? 安东尼(皇帝)。 芝诺? 从前294年开始,芝诺在雅典一个装饰有希 腊著名画家波立哥诺特的壁画的画廊(Stoa) 中讲学,建立的学派成为斯多葛学派,意为 画廊学派。早期斯多葛派认为哲学家必须具 备三种德性:精确的逻辑训练、高尚的道德 修养和渊博的自然知识。因此把哲学分为逻 辑学、伦理学和物理学三部分。在伦理学方 面,认为存在三类事物,即德性、邪恶和介 于两者之间的事物。德性是生活的最高目的, 至高无上的善。德性,就是按照自然或本性 而生活,实即按照理性而生活。最基本的德 性有:明智、勇敢、节制和正义。人受欲望 支配是愚蠢的。禁欲主义。 3、怀疑主义皮浪的怀疑主义 皮浪(前360-270),古代怀疑论的代表 二、古罗马哲学1、卢克莱修(约前99-55) 著《物性论》。以原子论为武器,批 判了当时盛行的宗教迷信。宗教的根 源有两个: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和由于 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对死后生活的恐 惧。在原子论方面,提出原子形状有 限,但数目无限,原子具有可能性。 他的影象说重感性认识。 2、中期斯多葛学派? 主要代表:西塞罗(前106-43),折中主 义者。首次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歪曲为 纵欲主义而加以攻击。 3、新(晚期)斯多葛派(1)塞涅卡(前4-公元65) 罗马皇帝尼禄的老师。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把 人引向德性,伦理学是哲学的真正目的, 没有善即无哲学。但是是有名的?伪君 子?。 (2)爱比克泰德(50-130) 其伦理学信条可归结为:忍让、忍让、再忍 让,克制、克制、再克制。认为善等于知 识、智慧,健全理性,主张人人平等。 (3)马可? 奥勒留(121-190) 主张禁欲、宿命和顺从。罗马皇帝。 4、新怀疑主义主要代表有埃奈西德漠、塞克斯都? 恩披里 克(柯)。后者提出著名的十个论点,从 各个角度反对人们对事物的直接真理性信 念。 5、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是安莫纽? 萨卡斯(175-242),主 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柏罗丁,204269)。 流溢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超越一切存在 物、对立和差别之上的?一?,即神。从 太一首先流溢出心智,在流溢出灵魂和物 质,当然出现了人以后,又要重新追求同 太一汇合。下降的路和上升的路。 其他流派? ? 新毕达哥拉斯主义 另外,在公元三世纪,形成了所谓亚历山 大里亚――罗马学派的神秘主义,其先驱 是斐洛。 三、教父哲学? 在基督教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的 思想代表人物,他们专门从事基督教信条的理论 化、系统化工作,制订出一套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和神学理论,他们被称为教父,其哲学称为教父 哲学。创始人是弗拉威? 尤斯丁,代表人物有德尔 图良和奥古斯丁(354-430)。奥古斯丁提出了三 位一体说,上帝创世说,原罪说,天国报应说和 教权至上说等。德尔图良说过?正因为荒谬,所 以我相信?这样的话。主张信仰高于理性。 第二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约公元5世纪-15世纪)导论 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的一般特征及线索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主要指欧洲5-15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但其形 成要追溯到教父哲学。1世纪,罗马帝国建 立。基督教的产生。犹太教。2-3世纪,大 批罗马帝国的上层人物加入基督教。323年, 由君士坦丁大帝召集罗马300多名主教举行 西尼亚宗教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教条。 392年,皇帝狄奥多西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 教。 二、哲学特征和基本线索该时期哲学的特点:不是以纯粹哲学 理论争论的形式进行,而是在神学 基地上,以正统神学和神学异端以 及异教的争论的形式进行的。该时 期哲学的主要争论是唯名论和唯实 论之争。当然,经院哲学外部的各 种异端异教思潮也参与这种争论。 此外,理性和信仰、宗教(神学) 同哲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所有人不 能不面对的。 什么是“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因8世纪末查理大帝时期大教堂、 修道院内讲授神学的经院而得名的。具有 教条主义、信仰主义、形式主义、不注重 现实和经验等特点。公元11-12世纪是其形 成时期,主要是依据新柏拉图主义阐释教 义;13-14世纪是其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 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阿奎那这样的 大神学家。 经院哲学争论的主要问题? 经院哲学内部的哲学争论主要围绕个别和 一般的关系问题展开。该问题是由公元3世 纪新柏拉图主义者波斐利(约232-304)提 出的。在其《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 中他问:种和属究竟是存在着,还是仅仅 寓于纯粹的理智之中?它们的存在是有形 体的还是无形体的?它们是与可感知的事 物相分离,还是就在可感知的事物之中并 同它们保持一致? 第一节 经院哲学正式形成以前 西欧封建社会的哲学? 时代背景: 该时期哲学似乎很贫乏。西欧封建化 过程在9世纪才基本完成,到11世纪 才达到成熟。9世纪以前西欧社会生 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文化极度衰退。 8世纪末至9世纪初,法兰克国王查 理大帝于800年建立查理大帝国。查 理大帝为巩固统治,推动了文化建 设如兴办学校等。 中世纪哲学之父――伊里吉纳? ? 1、生平著作 约翰? 斯各特? 伊里吉纳(又译爱留根纳, 815-877)。生于爱尔兰。843年应法兰克 皇帝秃头查理的邀请到巴黎讲学,后被 查理任命为宫廷学校校长。通晓希腊文, 翻译了《大法官书》。主要著作是《论 自然的区分》,此外还有《论神的前 定》。黑格尔认为该时期的真正哲学是 从他开始的。当然,他还不是严格意义 的经院哲学家。 2、主要哲学思想(1)论理性和信仰 首次在基督教内部提出信仰应服从于理 性。当然,他认为哲学和宗教、理性和信 仰是不相冲突的。但两者如出现矛盾,信 仰要服从理性。他还认为对《圣经》只能 作讽喻式的解释。如我们只有把圣父理解 为创造的实体,理解为一切事物的本质性; 把圣子理解为上帝创造万物所遵从的神智; 把圣灵理解为创造的生命力或生命;把上 帝理解为这样的三位一体。 (2)论上帝和自然? 《论自然的区分》以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的 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神学唯心主义体 系。上帝是唯一的存在,万物都从上帝中流出, 又复归于上帝。把自然分为四类:创造而非被创 造的自然,即作为万物的始因的上帝;既被创造 又能创造的自然,就是为上帝所创造、内在于上 帝中的?理念?,它们是万物的原型和众多的创 造的原因,其统一就是?逻各斯?;只是被创造 而不能创造的自然,这就是时空中的全体个别事 物,它们是理念的实在化,由于在时空中产生出 来而被认识到;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创造的自然, 这还是上帝,不过是作为万物的最后归宿和终极 目的的上帝。其中含有泛神论因素。 (3)论人和拯救? 主张罪恶应受到惩罚,但惩罚不是永恒的, 人终将得救。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上 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上帝把一切事 物的观念都安放在人心中。人自身就是一 个宇宙。他由于犯罪而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但可以通过恢复先前的状态而重获存在。 天堂和地狱不是实际的存在,而是人的感 受。地狱是人因犯罪而感到的痛苦,天堂 则是因德行而感到的喜悦和幸福。万物都 是不死的,都要回到上帝那里去甚至魔鬼 也可以得救。 《论自然的区分》在他生前就受到教皇谴 责。? 第二节 早期经院哲学? 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上半叶。早期唯 实论和唯名论之争。 一、早期唯实论主要代表――安 瑟伦(安瑟尔谟)1、生平著作 安瑟伦()是其主要代表。主 要著作《独白篇》、《论证篇》和《上 帝为什么化身成人?》等。是?最后一 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2、主要思想(1)论信仰和理性 ? 主张理性要服从信仰,断言上帝是把理 性交给信仰使唤的。?我决不是理解了才 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当然, 他并位简单地否认理性的作用。 (2)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实质上是从上帝的概念出发推论上帝的存 在。首先,?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 某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在 他心中存在着?;其次,?某个不可设想 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必定既存在于 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如果它 仅仅存在于新中,那就不可能是至高无上 的了,因为会有一种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 于现实中的东西比它更伟大;最后,?有 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是 真实存在的,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上 帝。? 1083年,高尼罗著《为愚人辩》。指出实 在的东西和把握实在东西的理智是两回事, 康德后来也作了同样的批评。? (3)论共相和个别事物? 共相先于和离开个别事物而存在,甚至有 一种纯粹的共相,并不体现为任何个别事 物,个别事物只是作为共相的结果才获得 存在。事物之所以真或善,在于分有了最 高的真或善(上帝)。 二、早期唯名论1、贝伦伽里(约) ? 《论圣餐》1049。运用辩证法即 经院哲学的逻辑把理性Z于权威之 上。认为实体只能是为外部感觉所 感知的东西,一般或共相不存在。 批判了?实体转化说?。 2、克比因的洛色林()?恩格斯称之为唯名论的创始人。极端唯 名论的主要代表。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具 有客观实在性,一般或共相并不是客观实 在的,它们说到底不过是代表许多个别事 物的空洞的?记号、词、名称?,既不是 客观的存在,也不是存在于思维中的概念。 据安瑟伦说,他甚至认为共相只是一阵风 或?声音?,意即共相发生于我们读出一 个词的时候,只存在于语词中。任何有部 分构成的整体也没有实在性,也只是一个 词,只有部分才有实在性。他由此出发批 判了?三位一体说?。认为只有圣父、圣 子或圣灵,而不存在三位一体的上帝,这 实际上否定了一神说,是?三神说?。 3、比埃尔? 阿伯拉尔()? 温和唯名论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又被称为 概念论。他具体分析、回答了波斐利的问 题。他不同意把共相仅仅看作一种声音, 而认为共相是有指谓的,是人们理智中的 概念。共相是指?无形的事物?,即个别 事物之内的某种相似性或共同性。他是12 世纪反对权威迷信的勇士。有怀疑论倾向。 怀疑―论证―真理。在伦理学上,他把善 恶归结为个人的意向和良知,重个人动机, 有个人主义思想倾向。个人而非抽象的人 类是道德的主体。 第三节 阿拉伯哲学的传入和经院哲学的 系统化? 12-13世纪经院哲学达到繁荣。?1233年成立了宗教裁判所。1209成立了 “发兰西斯僧团”,1215年成立了“多 米尼克僧团”。 一、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阿拉伯人是从叙利亚人那里理解亚 里士多德的。阿拉伯哲学传入欧洲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前,西欧 人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和《解释篇》。阿拉伯的亚里士多 德主义动摇了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 的奥古斯丁主义经院哲学的基础。 1、伊本? 西纳(阿维森纳)?? ? ? ? ? ?阿维森纳(约980-1037)。?阿拉伯哲 学之王?。《医疗之书》、《知识之书》 等。 承认物质的永恒性 当然,他承认真主的永恒,认为真主是 第一原因,第一发动者。 区分共相三种存在方式 即在物之先,存在于真主的智慧中;在 物之中,物化于现实之中;在物之后,作 为概念存在于人的理智之中。 提出双重真理说 宗教和哲学可以各自独立存在。 2、伊本? 路西德(阿威洛伊)? ? ? 阿威洛伊()。推崇亚里士多德。 从唯物主义方面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质料与形 式、潜 能与现实的思想。物质永恒,既不能创造,也不 能消灭。永恒的物质根据其潜能包含了所有的形 式,并在发展中实现其形式。反对从无中生有的 ?创造说?。真主只不过推动物质,使之由可能 变为现实。 否认个体灵魂不死,只承认超个体精神(统一的 积极理 性)的不死。 教育人们为善而行善,好于用来世赏罚规定人们。 继承并发展了双重真理说。?? ? ? 二、早期法兰西斯僧团(教派)? ? 哈累斯的亚历山大() ?不可辩驳的博士?。著《神学大全》。第 一个对亚里士多德具有全面知识的人。他采纳 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质料说,但认为形式是 共相,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理念,上帝以理念 为原型从无中创造了世界。上帝是至善,万物 的存在只因分有了上帝的善。 波纳文图() ?六翼天使式的博士?。其哲学特点是经院哲 学与神秘主义结合。承认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 丁是并驾齐驱的权威,但只吸收了亚里士多德 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更多地向奥古斯丁和神秘 主义靠拢。认为世界是上帝按照理念从无中创 造的。理念不仅是纯逻辑的东西,而且是能动 的、创造性的东西。? ? 三、多米尼克僧团1、阿尔伯特() ?伟人?,?全能博士?。其在哲学史上的地 位,在于他第一个全面地向西欧人介绍了亚里 士多德及其注释者的思想,但他并未建立自己 完整的体系。 (1)关于上帝与万物的关系 ? 上帝是最高的无限实体,不被创造的光,从 他流溢出?原初理智?,从原初理智又流溢出 一切存在。 (2)关于共相与殊相的关系? 接受了阿维森纳的观点。共相作为事物的特 殊本质不依赖于其在时空中的实现(在物之 先);特殊本质具体化为万事万物(在物之 中);人的普遍概念以其普遍性是一种思想产 物(在物之后)。 关于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认为哲学问题只能以哲学方式处理。而神学 问题如三位一体等是自然理智无法理解的,因 而只能以神学方式处理。神学高于哲学。? ? 2、托马斯? 阿奎那()? 师从阿尔伯特,不顾教会保守势力发 队,适应时代潮流,极力主张用亚里 士多德代替奥古斯丁。同时与以阿威 洛伊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为代表的各 种异端思想进行斗争,建立了较完善 的体系。《论正统信仰的真理,异教 驳议大全》、《神学大全》、《论真 理》等。 (1)论理性与信仰? 有两种真理,即哲学的理性真理和神 学的天启真理。天启真理的一部分如 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死等是理性能理解 和证明的,但另外一部分如三位一体、 道成肉身等,则是理性无法理解的或 超理性的。因此神学高于其他科学包 括哲学。但神学与哲学并不矛盾。它 的真理虽是超理性的,但不是反理性 的。真理只有一个,即上帝。哲学是 神学的婢女。 (2)对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的解释? 一切有形体的事物都由形式与质料结 合而成,形式是现实,是能动的和起 作用的原因,物质是潜能,是消极被 动的,是未规定的可能性。他割裂形 式与质料(物质)。认为存在于物质 中的形式是从无物质的形式中产生的, 而后者就是上帝、天使、人的灵魂等 精神实体。上帝是纯形式,是绝对的 现实、主动、完善、智慧,是世界的 最初的原因。 (3)论共相与殊相? 承袭和发挥了共相有三种存在方式的论 点。共相也就是形式,作为上帝造物的原 型先于个别事物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中;作 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存在于个别事物中; 作为从个别事物中经过抽象而形成的概念, 后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于人的理智中。但存 在于个别事物中的共相并不是真正同个别 事物内在结合的,而是外来隐居或隐藏在 个别事物中的某种特殊实体,并正是它才 使个别事物作为这样的事物而存在,即成 为现实的。温和唯实论。 (4)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从上帝的造物出发证明上帝存在。从事 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运动学的), 上帝是不被推动而能运动的存在者;从动 力因的性质来推论上帝存在(动力学的), 上帝是第一推动力;从可能性和必然性来 论证上帝存在,上帝本身具有必然性并赋 予其他一切事物以必然性;从事物中发现 的真实性的等级来论证上帝存在,上帝是 最完善和高贵的存在者;从世界的秩序来 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是最终的目的(目 的因)。前三者通常称为宇宙论证明,最 后一个叫目的论证明。 (5)创世说? 认为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6)划分世界等级系统? 最底层是大地和由水火气土四元素构 成的一切物体,望上依次是植物、动 物和人,人居住在尘世和天国之间。 在人类社会,一教皇为首的教会最临 近天国,然后是世俗国家,君主以下 是以农民为最低等级的封建等级阶梯。 在人上面的是被天使推动的诸天体, 天使之上是三位一体的上帝。 (7)灵魂不死说? 人的灵魂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上帝创 造的实体形式,纯粹精神,它在人出 生时就与肉体结合,是推动和决定肉 体的内在生命原则。但它并不随肉体 的消灭而消灭,因为一个东西的消灭 就是形式与物质的分离,而灵魂是无 物质的纯形式,因而不死。它具有理 性、感觉、有机三种功能。 (8)社会政治和伦理学说? 人生目的在于认识真善美即上帝的本性。 第四节 正统经院哲学的衰落? 各种异端异教思潮反对正统经院哲 学的斗争。主要社会矛盾:以罗马 教廷为首的最腐朽、反动的封建统 治集团同以新兴市民为首、以农民 贫民为主力军(包括其他进步力量) 的反封建势力的矛盾。在哲学内主 要表现为正统经院哲学的解体,或 者更确切些说,表现为以阿奎那及 其信徒为一方的正统经院哲学同各 种反正统经院哲学思潮的激烈斗争。 一、以西格尔为代表的拉丁阿威洛伊主 义??拉丁阿威洛伊主义1200年巴黎大学诞生。哲学家之城,拉 丁阿威洛伊主义的中心。拉丁阿威洛伊 主义同阿奎那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究竟 谁歪曲了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称拉丁阿 威洛伊主义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捍卫阿威 洛伊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另一方面因 为阿威洛伊的著作当时被译成拉丁文了。 西格尔(约)? ? 拉丁阿威洛伊主义主要代表。 《论理智的灵魂》(1230)。坚持认为只有阿威 洛伊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正确的。(1)继承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反对创 世说认为上帝是万物的目的因但是作用因。主张 世界的永恒存在,任务物质、时间、运动以及天 然物种都是永恒的。世界是必然的,自然规律不 可更改。 (2)区分个体灵魂与人类统一的理性灵魂。认为个体 灵魂与人的肉体不可分,随肉体一同死亡,但人 类统一的理性灵魂不死。 (3)鲜明地突出了阿威洛伊的?双重真理说? 二、罗吉尔? 培根的实验自然科学和哲学 思想? ? 罗吉尔? 培根()。 生平著作: 60岁高岭时(1278)被关进监 狱。《大著作》、《小著作》、 《第三著作》和未完成的《哲学研 究纲要》。 罗吉尔的主要思想(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发出?纯洁教会?的呼声。?需要 公正的教皇和公正的国王一起,物质 的剑和精神的剑一起来纯洁教会?。 (2)神学与哲学、信仰与知识?合一说? 反对?双重真理说?。不仅认为神 学不妨碍科学认识,而且坚持哲学为 神学服务,为神学做论证。 罗吉尔的主要思想(3)知识来源说论 三个来源:权威、理性和经验。但无理性作基础, 权威是不完全的。而理性归根到底又依赖于经验。 他承认《圣经》的权威,但认为对权威只能信仰, 而不能通过它们来了解事物。他由此又明确提出, 获得认识有两种方法,即通过推理和通过经验。 他最重视的是经验。他把经验分为外部经验和内 部经验。内在经验认识上帝和取得有关精神事物 或一切人文科学的神秘知识。没有经验,认识东 西不能被充分认识。经验主要指实验,即以特定 目的、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和仪器进行的科学实验。 他也很重视数学,认为对数学真理的理解似乎是 天赋的。 罗吉尔的主要思想(4)认识的四重障碍 他批评阿奎那不懂希腊文,指责他对数学不够重 视,将一切问题都诉诸权威,通过死板的逻辑演 绎来解决问题,忽视了经验。四重障碍:屈从于 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 的偏见或一般的信念;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 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 (5)论共相与殊相 承认具体事物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否认共相是独 立存在的实体,接近于唯名论。但他并不主张唯 名论,不同意共相只存在于人的思维或词语中的 唯名论观点,认为它是不依赖于人的心灵而客观 存在的,但不是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只存在 于客观事物中。 三、后期法兰西斯僧团的唯名论1、邓斯? 斯各脱(约) 主张排斥理性以纯洁信仰。?清明博 士?。《牛津论著》、《巴黎论著》等。(1)关于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认为上帝不是形而上学问题,人们不能 把适用于创造物的概念通过组合或类比 加在上帝身上,对上帝只能有信仰。与 阿奎那不同,他认为上帝存在、灵魂不 死等不能用理性来证明。信仰和爱高于 认识。力图限制认识为信仰留地盘,但 客观上促进了哲学摆脱神学的束缚。 斯各脱的思想(2)关于意志问题 认为意志是灵魂的本质,它是自由的, 思维是意欲的偶因,意志的仆人。上帝的 意志也高于其理性。他意愿做什么就做什 么,世界的善全在于上帝的意愿。正因此, 上帝本质不是认识的对象,善不在于认识 上帝,而在于信仰和爱上帝。 斯各脱的思想(3)论物质与思维 上帝是最高本质,质料(物质)是最低 本质。除上帝外,一切被创造的实体都是 形式和质料的结合。灵魂也不是什么纯形 式,其中含有作为万物基质的物质。由此, 他提出?假如上帝万能,他能否赋予物质 以思维能力?的问题,接近于唯物主义。 斯各脱的思想(4)唯名论 个别事物是物质(质料)和形式的不可 分割的统一体,使一个个别事物同另一个 事物区别开来的不是物质,而是形式。个 体性是不能有所增加改变的最高形式,形 式是事物的个性原则。个别事物按其本质 是最高和最后的实在,而?一般在理智之 外实际上并不存在?。当然,唯名论不彻 底。区分了两种思想:一般的形式,它决 定事物的共性;使个体相互区别的特殊的 形式,它决定事物的个性。个别事物就是 共性加上其特殊个性。 2、威廉? 奥康(奥卡姆,约)? “不可战胜的博士?。1234年被囚,达四年。 恢复了阿伯拉尔?概念论?式的唯名论。 认为在理智之外客观存在的只有个别事物, 一般或共相只作为概念或心外事物的符号 而存在于心灵或词语中。甚至共相在上帝 那里也只是概念,只能后于个别事物而存 在。他还驳斥了一般作为实体即事物本质 而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唯实论观点。 提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 切勿增加实体?。但承认共相作为人心中 表现个别同类事物或事物的共性的符号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文艺时期的哲学(15世 纪-16世纪)导论 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哲学思潮 一、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形成与?文艺复 兴?: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 该时期出现了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问哈的思想 运动。发端于意大利,昌盛于15-16世纪西欧各 国。 该时期新的文化精神:人性的、自由的、科 学的精神。 二、主要哲学思潮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运动;希腊古典 哲学的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在哲学中的拓展); 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和加尔文;自然哲学思潮。 第一节人文主义思潮一、人文主义的一般特征 1、复兴古典文化的文化运动 从表现形式而言。主要从事人文科学文化尤其 是古典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播。14-15世纪, 意大利出现学习古希腊语热。 2、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就思想内容而言。大多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 尊严。宣扬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人权,反对 神权;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禁锢。具体而 言,积极肯定人的世俗生活、感性生活;强调 人具有自由意志和个性,不相信上帝前定和命 运安排;强调人具有理性,自我意识觉醒;主 张人的天然平等;提倡人积极发挥多方面才能, 积极建功立业等。 3、局限性:尚未发展到成为天主教的竞争对手的程度, 对教会的批判仅限于指出教会的腐败和虚伪, 但未触动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二、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但丁() ? 恩格斯: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作品有 《新生》、《神曲》等。虽然没有完全 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影响,但表达了 新思想。热情歌颂人的伟大――“人超过 了天使的高贵?;充分肯定人的世俗生 活和感性幸福;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理 性的尊严;提倡个性解放,认为人的使 命就是建功立业;主张政教分立。 2、彼特拉克()? 号称 ?人文主义之父?。作品有 《秘密》、《阿菲利力》等。他古典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古典文化本 质上是?人学?或?人文学?,而中 世纪文化本质上是神学。自称?人文 学者?。宣布人文主义运动的纲领: 不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我只 要凡人的幸福。在《秘密》中承认不 仅爱对方的灵魂,也爱对放的形体。 3、薄伽丘()该时期第一个懂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 与彼特拉克和但丁并称佛罗伦萨早期 文学三杰。代表作有《十日谈》等。 批判封建教会著名代表,无情揭露教 会的腐败和虚伪;肯定人的现实生活 和感性生活,反对禁欲主义;从人的 自然本性出发提出人天生平等。 4、瓦拉()? 著《论自由意志》、《论快乐和真正的善》 等。在《论快乐》一书中,阐述了斯多葛 主义、伊壁鸠鲁和基督教伦理思想,提出 人应该按照真本性、自然需要生活,尽情 享受感性幸福。在自由意志问题上,他认 为上帝的预知和人的自由意志不矛盾:上 帝可预知,但预知不是事物发生的实际原 因,事物发展有内在的必然性。在人事方 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5、爱拉斯谟()? 生于尼德兰。被称为?16世纪的伏尔 泰?。著《愚神颂》,借助愚神之口吻嘲 弄了教皇、神甫、国王和贵族;反对禁欲 主义。 6、斐微斯()? 西班牙人。著《论心灵和生命》。 提出人们不应当去研究心灵是什么, 而应去研究心灵有什么特性,是?近 代经验心理学之父?。还著有《关于 人的寓言》,热情歌颂了人。人作为 上帝的儿子,分有上帝不朽的性格、 智慧和精神,记忆力。人具有成为一 切的可能性。 7、拉伯雷(3)? 法国人。著《巨人传》。特来美修道院。 反对禁欲主义。 8、马基雅维里()? 著《君主论》等。其政治思想具有人文主 义精神。表现在:反对?君权神授?,强 调人(君主)政治谋略和统治权术的极端 重要性,否认神在智力国家中的作用,劝 君主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出发点 是现实的人性,以及由这种人性决定的历 史和当代政治斗争的现实经验(人性本恶 论),主张严格的区分政治和道德,鼓吹 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连 道德也可以利用。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和 应该怎样生活是多么不同啊!另外,从现 实主义政治原则出发,他还阐释了有关政 体、私人财产所有权等思想。在君主、贵 族和共和三种政体中他偏爱共和制,但从 现实出发,他又认为当然的意大利应当实 行王权的绝对统治,鼓吹君主专制。但反 对君主侵犯私人财产。 第二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运动? 概论(略) 一、柏拉图主义的复兴1、库萨的尼古拉() ? 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过渡的一 位重要人物。德国人。著《论有学 问的无知》、《论假设》、《论智 慧》等。继承了柏拉图主义及中世 纪神秘主义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思想,发挥人文主义精神,概 括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成就,制订 了一种具有独创性和过渡性的哲学 理论。 (1)论上帝和宇宙有 泛神论思想。上帝是万物的本质, 展开而为万物。在《有学问的无知》 中区分三种?极大?:绝对的极大, 绝对的无限,即上帝,它是?否定神 学?的对象,不能用有限的理智概念 去把握(像康德);相对的极大,即 宇宙(他指出虽然宇宙不像上帝那样 是绝对的极大,但是无限的,地球不 是宇宙的中心,也不能没有任何运 动);第三种极大就是世界上的万物。 (2)论人有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人是万物之灵,是 一个小宇宙。在自己的生命中结合了尘世 的东西和神圣的东西,结合了物质、有机 生命、动物生命和有灵魂的理性,像镜子 一样反映了整个宇宙。 (3)论对立面的一致有辩证法思想。他把上帝和宇宙看做 是极大与极小、绝对与相对、一与多 的统一,宇宙是一个由不同的部分构 成的和谐整体,万物都由对面面构成。 当然,矛盾仅仅存在于具体事物中, 一切对立在上帝那里最终将和解。 (4)论有学问的无知有怀疑论思想。提出一切认识都产生 自比较――把未确定的对象同已确定 的加以比较,认识总具有相对性,因 此无限是不可认识的,因为它缺乏可 比性。认识总具有假设性。提出自知 自无知是一种知。经院哲学和神学等 于有学问的无知。 2、费奇诺()? 他和皮科是佛罗伦萨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 表。而该学派同拜占庭学者普勒托()的工作分不开。在他的影响下, 1440年建立了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普勒 托曾著《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费奇诺是该学园的领导人。1482年发表 《柏拉图神学》。他主张抛弃亚里士多德 哲学。把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结合起 来。当然也吸收了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因素。? (1)沉思? 一种直接的精神体验。在沉思中,灵魂与 肉体、与外界一切事物脱离开来回复到自 身,深入到自己的内在本质。不仅发现了 自己的神性,而且发现了理智世界、理念 以及上帝。沉思不仅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也是道德生活的源泉,它应当是一切人追 求的目标,是达到真善美的唯一途径。 (2)灵魂不死? 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分离的,这是柏拉图哲 学的中心命题。1513年拉特兰宗教会议正 式规定灵魂不死为基督教教条。 (3)宇宙等级系统? 宇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系。由上帝、天 使、灵魂、性质、物质不同等级构成。在 该系统中,灵魂以其爱和认识的能力占有 特殊地位。他是第一个用?柏拉图之爱? 概念的人。他把这种爱同基督教徒对上帝 的神圣的爱相联系,把它看成人们之间的 精神联系,并进一步把它规定为世界统一 的原则。由于灵魂在人身上得到体现,因 此,人的地位非常特殊,其力量差不多和 神的性质相似。人具有理性灵魂,他的崇 高价值建立在他的认识和爱的能力之上。 3、乔万尼? 皮科()? 企图调和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的对立,建立全人类的世界宗教,把希腊、 犹太和基督教文化统一起来。著《论人的 尊严》。 (1)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皮科的宇宙体系中,人不占有固定 的位Z,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 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本质和伟 大,就在于他有无限变化的能力,在 于其创造性。 (2)伦理思想? 构成一个事物本质的,不是外在的形式, 而是内在本性,人的本性是理性和自由。 人应当用理性来驾御自己的情欲冲动,用 辩证法驱除理性的黑暗。 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主要代表:庞波那齐()。 生平著作: 意大利人。著《论灵魂有死》(1516 2、主要思想(1)论灵魂有死认为有死的人不该指望不死的福。不死的 灵魂只是人们为了道德生活而提出的假设。 (2)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是整个世界的, 能变成每一种自然状态。但人的本质不是 理性的沉思,不在于灵肉分离,不在彼岸 世界,而就在现实的道德生活,在灵肉结 合,在此岸世界。人的本质在于现实的道 德生活。人类智力有三种:理论的(只有 少数哲学家、数学家才有)、实践的(行 动的)和生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维持生 命的智力,甚至部分动物都有)。惟有实 践的智力即关于品行和公私事务的智力, 才真正地和正当地叫做人的智力。根据理 论智力和生产智力,一个人可以被叫做好 的形而上学家和好的建筑者,但只有根据 实践智力,一个人才能被称作好人或坏人。 人是灵肉的统一体。不存在来世的赏罚。 三、蒙田(蒙台涅)的怀疑论生平著作 蒙田()。不仅试图推 翻亚里士多德哲学权威,而且试图 否定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一切哲学 学说的价值。《随笔集》分三卷于 年在巴黎出版。 2、主要思想(1)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批判反省认为人是渺小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2)论认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无知? 人的知识建立不可靠的基础即感觉上。 感觉无法证实自己是否与现实相符合, 而且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一个人的 感觉也是多变的。人的理性同样软弱 无力。相信存在着真正的知识是人类 最大的不幸。企图用我们有限的知性 认识上帝和宇宙的一切努力,都是徒 劳。人类千百年来探索的结果,无非 是学会了认识自己的低能,肯定和证 实了自己的愚昧无知。 (3)崇拜自然和自由个性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不妨碍过实践和 道德生活。合乎自然是生活的标准― ―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人应当有一 个完全属于自己、完全自由的退避场 所。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无非是学会如 何皈依自己。他还在原始人的自然生 活中看到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认为人 的差别不在于人的出身门第、财富和 权势,而只在于衣服。 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和17世纪英国、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一起被恩格斯称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三次 大起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在当时之所以 要采取宗教改革的方式,因由宗教在当时欧洲 社会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天主教会不仅是封建 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 主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 当时,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领导 了农民起义。闵采尔不仅反对天主教的一切论 点,而且也一般地攻击基督教的重要论点。他 认为信仰就是理性在人身上活跃的表现,非基 督教徒也可以有信仰,也可以进天堂。天堂不 在彼岸,而须在此生中寻找。根本无所谓天堂、 地狱,除凡人的欲念外有没有什么魔鬼。 一、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宗教哲学? 生平著作和事迹 马丁? 路德()。1517年,他反 对教皇以修建圣彼德大教堂为名在德国 推销赎罪券,发表著名的《关于赎罪券 效能的辩论》的95条论纲,揭开宗教改 革的序幕。《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 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 督教自由》等。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主张每个 基督教徒都可以直接和上帝交流,以自 己的信仰和忏悔求得上帝的宽恕,用不 着教会和僧侣作为中介;反对教皇和教 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认为教皇制度是 人造的制度,而非神意的安排,教皇的 ?谕旨?也可能错误。? 2、主要思想(1)因信称义说认为只有信仰才能拯救人的灵魂。教 会认为人灵魂得救需要教会和神甫的 中介。路德认为只有内在的信仰才能 使人灵魂得救。首先,他区分了人的 二重本性(灵―肉,自由―受束缚), 由此说明灵魂不能靠外在的?事功? 得救。 (2)提倡“健全事功”和过正 当的世俗生活提出保持童身等都是不必要的。他甚至说: 谁若不爱美酒、女人和歌,他就终生是个 傻瓜。他本人也结了婚。 总结:? 总之,新教的意义:否定教会等外在权威; 否定宗教禁欲主义的宗教?事功?,提出符 合世俗人性的?健全事功?;符合新兴市民 阶级积极进取的要求。但局限在于:它只是 在信仰的牢笼里进行改革。路德支持处死闵 采尔,甚至恶毒攻击?日心说?,可见新教 精神同真正自由的科学理性精神还有差距。 马克思:?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 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 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 僧侣变成了俗人,却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 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 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宗教 哲学? 加尔文生平事迹和著作: 加尔文()。法国人。 1541年后长期定居日内瓦。并在日 内瓦建立新教教会,取消主教制, 代之以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 并与日内瓦城市政权结成政教合一 的体制。试图建立?廉洁的教会?。 著《基督教原理》。 2、主要思想(1)前定说把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前定。上帝也 预先安排了对人的拯救。这是上帝的 恩典,不以个人的功罪为转移。否定 教会的赎罪理论。认为?善功?对人 的来世生活并无影响,不过是教会的 敛财手段罢了。教皇主教不能代表上 帝,《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 (2)健全事功说? 人不应该放弃现世的努力,而应积极求取 事业上的成功。如赚钱,天职。拜金主义。 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 斯? 韦伯著)的有关论述。? 第四节 自然哲学思潮? 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构成自然哲学思 潮的基础。 一、哥白尼? 1、生平著作哥白尼()。波兰人。1496年 起,两次到意大利。结识了达? 芬奇等人。 约在1530年完成了《天体运行论》手稿, 临终才发表。 2、主要思想(1)太阳中心说 对人的中心地位的“贬抑”。 (2)论证了整个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3)方法论 启发我们:直观印象和常识不等于科学认识。把经 验观察同理性推理相结合。 ? 思想局限:认为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宇宙有 限论)。认为太阳不动,行星的运动是圆形等。 二、特勒肖1、生平著作特勒肖()。意大利人。著 《按事物本身的本原论事物的本性》。 在那不勒斯创办了欧洲第一个科学协 会――特勒肖科学院。 2、主要思想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上帝、天使等, 而是自然事物;哲学用以解释自然事物的 依据不是神学权威,、古人的言论,而是 自然事物本身的原则或本原。 (1)论自然事物的本原把本原分为两类:物质,冷和热。物 质有形体,冷和热无形体。一切存在 都是由物质构成。但又认为物质是消 极被动的,本身不能说明自然事物的 运动和多样性,因此需要冷和热这样 的积极能动力量。热产生光,使物质 稀薄,引起运动;冷产生暗,使物质 紧密并归于静止。 (2)论宇宙天体反对?天界?和?地界?之分。指出天体 和地球都由物质构成。各天体受热支配, 质料比较精细和纯粹,并进行自由的圆周 运动,而地球则受冷支配,故地球不动。 未接受太阳中心说。 (3)“自我保存”的人性论和伦理 原则自然物质具有不可入性和抗力,热和冷为 了自身的存在而争夺物质。他由此推论自 我保存是万物包括人的本性。自保并不排 斥人们共同生活的必要。 三、布鲁诺1、生平著作布鲁诺()。自然哲学最卓越 的代表。意大利人。日被烧 死。《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 限、宇宙和众世界》、《论单子、数和 形状》等。 2、主要思想? 继承、发挥了库萨的尼古拉、特勒肖的自 然哲学思想,以泛神论的形式阐释了具有 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自然观。他认为最好 的哲学派别,就是?最符合自然的真理, 尽可能地与自然合作?,以便揭示规律, 改造风尚,促进人类生活幸福的派别。 (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 观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永 恒的,从哲学上进一步发展了太阳中心说; 肯定了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物质本原是万物 的基础,认为统一的物质实体既是万物的 ?本原?(在内部促进事物的构成并且在 构成以后继续存在的东西),又是万物的 ?原因?(从外部促进事物构成的东西), 是一切现象包括物质和精神现象的基础; 肯定了物质具有内在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2)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就是 统一的物质实体所包含的各种形式相继地 产生或展开的过程;强调对立面的一致。 (3)泛神论和物活论思想? 把物质实体等同于上帝或神,上帝 即无限的宇宙。他有时把无限存在的 宇宙――就其作为世界的本原及永恒 的原因――叫做?产生自然的自然? 即上帝;把作为其结果或现象的全体 来看的宇宙叫做?被自然产生的自 然?。整个自然界存在宇宙灵魂,它 是宇宙内在的创造力。一切自然物质 都有灵魂。 第四章 近代欧洲哲学(16世纪末-18世纪初)导论 该时期哲学的分期和基本特点 分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英国、法国和荷兰 哲学, 包括弗兰西斯? 培根、霍布斯、笛卡尔和斯 宾诺莎,为第一阶段;17世纪下半叶英国 和德国哲学,包括洛克和莱布茨、沃尔夫, 为第二阶段;18世纪上半叶英国哲学,包 括托兰德、贝克莱和休谟,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培根:开创了近代唯物主义和经验论,提 出了一切观念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基本原理。 霍布斯:依据伽里略的力学原理,把培根 的唯物主义系统化,制订了近代第一个典 型的机械唯物主义体系。发挥了培根的经 验论,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思想。 第一阶段主要代表人物?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尤其是思辨哲 学的创始人,通过其?实体?范畴明 确提出了思维和存在这个哲学基本问 题,建立了二元论和唯理论哲学,提 出了?天赋观念论?。 ? 斯宾诺莎: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 制订了自然即实体即上帝的具有泛神 论外衣的唯物主义体系,阐发了笛卡 尔的唯理论思想。 第二阶段主要代表人物? 洛克:依据牛顿力学,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 关于观念和知识起源于感性经验的基本原理, 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系统的反驳,制订 了第一个经验论的认识论体系,是近代?认 识论批判之父?。在政治方面提出了著名的 ?三权分立?学说。 ? 莱布尼茨:提出单子论,在此基础上,对经 验论作出了深入细致的反驳。进一步发展了 唯理论并加以系统化。 ? 沃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片面 发展到极端,走到形而上学独断论和肤浅的 目的论的结局。 第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 托兰德:自然神论的主要代表,以有神论的 形式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 贝克莱:竭力消灭物质实体,但同时保留精 神实体;否认感觉经验的客观来源,实现了 英国经验论由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的 转变。 ? 休谟:在贝克莱之后,沿着主观唯心主义方 向把经验论贯彻到底,断言人只知道自己的 知觉,一切实体都不可知,陷入不可知论和 怀疑论,其哲学标志英国古典经验论的终结。 该时期哲学的基本特点注重认识论和方法论,本体论研究同认识 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所谓“认识论转 向”。 具有典型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大多具有神学不彻底性。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根本对立? 经验论是英国哲学的基本倾向,但对 部分大陆学者产生了影响,如伽桑狄 等,后来进一步影响到18世纪的法国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观点是:一 切认识都发源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 是可靠的,注重经验归纳的方法。? 唯理论是大陆哲学家的基本倾向,它 认为存在着天赋观念,认为天赋观念 才是可靠的,注重理性演绎的方法。 第一节16世纪末―17世纪中期 英国、法国、荷兰哲学一、弗兰西斯? 培根 生平著作 培根()。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 臣。12岁进剑桥大学学习。158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 后担任副检察长、检察长和掌玺大臣。1618年任英格 兰大法官。原计划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科学的 大复兴》或《伟大的复兴》,包括六部分,但只完成 了头两部分。他分册出版,即《论学术的进展》(中 译本《崇学论》)和《新工具》。其他有《新大西 岛》、《论原则和本原》、《政治和伦理论说集》。 具有双重人格。虚伪、伪善,背信弃义;知识就是力 量。三种雄心:扩张一己的势力于本国之内;扩张本 国的势力和版图于人类之中;扩张人类本身的势力和 版图于宇宙之间。 主要思想对经院哲学的批判认为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同科学精神不相容, 经院哲学堵塞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提出?四假 相说?。种族假相(人种的天性)、洞穴假相 (个人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市场假相(交流 过程中用词不当)、剧场假相(各式各样的哲 学体系和错误的论证法则)。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等于合规律地运动的 物体的总和。物质是永恒的:无物生于无,无 入化为无,这是自然界的两条基本原则。赞许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唯物主义。还支持运动是 物质固有的属性,物质处于经常的运动中。运 动的形态不限于机械运动,其多样性是和物质 性质的多样性相关的。不仅承认物体有广延、 形状、位移等特性,而且承认感觉、自发运 动、生长、颜色、冷热等本性和质。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认识论)认识起源于感官知觉,感觉表象是认识过程的 起点。感觉虽然有局限,但可以为它提供工具 和帮助,主要依靠科学实验。经验和理性要联 姻。在掌握了实验资料后,还必须用理智对它 们进行加工分析,形成概念和公理,以求揭示 事物的形式即规律性。蚂蚁,蜘蛛和蜜蜂的比 喻。 科学归纳法他对简单枚举法进行了批评。提出三表 法: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整理材料,要 用三表法,即具有表、接近中的缺乏表 和程度表。最后作出真正的归纳,当然 要利用排除法,通过排除而得出正确的 结论。 二、霍布斯霍布斯()。4岁入教会学校,15岁考入牛津大学, 攻读古希腊罗马哲学和经院哲学。160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1年, 后受聘卡文迪什男爵家给他儿子当家庭老师。1610年陪同男爵之 子出游欧洲大陆,先后去过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了解到开普勒 和伽利略的科学新成果。年担任培根的秘书。1629年 受聘克林顿家族当家庭老师,第二次陪学生游历欧洲大陆。1631 年又回到卡文迪什家并于年第三次陪同学生出游,在 法国结识了伽桑狄、麦尔赛纳等著名学者。1636年曾专程赴意大 利拜访伽利略,同他讨论有关普遍的机械力学运动观点。1640年 英国内战爆发前夕,他随卡文迪什家逃到法国避难。 年,给当时流亡在巴黎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查理二世) 当数学老师。1648年在巴黎会见笛卡尔。1651年经过11年的流 亡生活后回到克伦威尔统治下的英国,同年发表名著《利维 坦》。1660年,斯图加特王朝复辟后,尽管他做过查理二世的数 学老师,并宣布效忠于国王,但由于其思想倾向于新兴资产阶级 而受到王党的迫害,同时,由于他的无神论思想而遭到教会的攻 击。晚年的兴趣转向文学和历史,87岁时把荷马的史诗翻译成英 文。 主要著作? ? ? ? 《论公民》 《利维坦》 《论物体》 《论人性》等 主要思想他依据并概括伽利略的机械力学成果, 吸取几何学的方法,将培根的唯物主义 思想加以贯彻和系统化,在克服培根哲 学的神学不彻底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一 个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霍布斯哲学体系他认为哲学是关于物体的科学。物体又包括自然物体 (自然作品)和人工物体――国家、社会机构,由人 的意志和契约造成。因此哲学分为两个部分,即自然 哲学和公民哲学。前者是指从自然物体的性质推理而 得到的知识;后者是指从由人们的意志和契约造成的 物体即国家的性质推理而得到的知识。而在自然物体 和人工物体之间,还有第三类特殊物体即人,他既是 自然物体(作为自然的造物),又是人工物体(作为 国家的组成部分)。因此,《论物体》、《论人性》 和《论公民》构成了他完整的哲学体系。在具体考察 物体、人和国家之前,他还论述了关于认识的方法和 逻辑学问题,这就是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说。 认识论思想第一,认为一切知识来自感觉。 他说:?人类心里的概念没有一种不是首先全部或 部 分地在对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产生的。其余部分则都 是从这根源中派生出来的。??知识的开端乃是感觉 和 想象中的影象。?而所谓想象说到底不过是逐渐衰退 着 的感觉。因而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而感觉的原 因,?就是对每一专司感觉的器官施加压力的外界物 体 或对象?。这压力通过人身上的神经,最后达到大脑 和 心脏。他据此批评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认为 观 第二,理性认识以及词语、命题和推理。 他认为理性认识是继感觉经验之后的认识阶段。感觉是人生而 具有的能力,而理 性认识则需要通过辛勤的努力。它分三个步 骤:首先是给概念所表达的事物命名并恰当地使用名称;其次是 把一个名称和另一个名称联系起来,组成断言或命题;最后把一 个命题和另一个命题连接起来,进行推论,直到得出有关问题所 属名词的全部结论,这就是科学知识。 第一步涉及语言问题。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项最高贵和有 益的发明,它使人得以同禽兽区别开来,组成国家,过社会生 活。他把名词分成三类,即专名、通名和?名称的名称?。他继 承 并发展了威廉的奥卡姆的唯名论观点,认为客观存在的只有个别 的物体,?普遍?、?共相?不过是一些单纯的名称。它们仅仅 代表一 些物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普遍的普遍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 第二步涉及到命题问题。他强调只有当一个命题中的两个名 词被正确关联起来时,该命题才是真实的。这要求命题中的谓词 的意义包含在主词之中。 第三步涉及到推理活动――把一个命题和另一个命题连接成 为三段论式的推理活动。他说,希腊人?把推理活动称为三段论 法,其意义就是言语之间的序列的总结?。他把推理活动看作单 纯 方法论思想哲学的方法:分析和综合。从推理等于加减这个基本 思想出发,他断定哲学的方法是分析和综合。?推理 即 在于组合,分开成为分解?,而?分解法一般又称为 分 析法,组合法又称为综合法?。 分析法是获得关于事物的普遍知识的方法,或者 说,是从感觉出发进而发明原则的方法。如正方形, 分析为直线、直角、相等、界限等一般的、合乎一切 事物的东西。综合法是把一些一般的、普遍的要素组 合成为一个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方法。他说:?整 个 证明的方法是综合的,包含着从自明的基本命题或最 普遍的命题开始的那个语言次序,通过不断地把命题 组合成三段论式而向前推进,一直到最后学习者理解 简评? 总的来看,他注意到了感性和理性各自的 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机械论色彩,没有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然哲学――论物体他依据牛顿和伽利略的机械力学原理,系统地论述了机械唯物 主义的自然观。于物体和偶性。他把物体规定为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广延的东西,即有形体的东西,是一切性质变化的主体。实 体等于物体。它是永恒存在着的,?不能因为我们的任何企图而 被 创造或消灭,被增加或减少。?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 机 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在此基础上,他批判了那种将心灵同物 体相脱离的唯心主义观点。?我们不能把思维跟一个在所谓的物 质 分开。?所谓偶性,在他看来是?某个物体借以在我们心里造成 它 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它是物体的一种能力,而非物体的一 个 部分。他把偶性分为二类:一是物体普遍具有的性质,这就是广 延和形状。他认为凡物体都有广延(即长、宽、高的量度),但 不同意笛卡尔把物体等同于广延的做法,因为在他看来,除广延 这个根本特性外,某些物体还有诸如动静、颜色、软硬之类的性 质。关于运动,他认为只是为某些物体所特有的偶性。他认为一 切变化都在于运动,但把事物运动形式仅仅理解为位Z的移动, 论原因和结果及其关系他认为哲学即探求事物的因果性的科学。在自然哲学中,他继培 根之后进一步排斥了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并最终排斥了形式 因,认为只有质料因和动力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中产生 或消灭某种偶性时,即当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时,?动作 者?的能力就是动力因,?被动者?的能力就是质料因。在被动 者里 面所产生的偶性,就叫做结果。他揭示了因果关系的一些重要特 性,如相互依赖性和连续性,还有因果的接近性和恒常性等。他 把因果性等同于必然性。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而 都是必然的。有些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偶然的,只是因为人们不了 解其原因。这是机械决定论观点。他批判了自由意志说。认为人 的意志作出的任何选择都有原因,都是人们权衡利害得失的结果 ,根本不存在任何不受因果必然性制约的自由意志。而自由,被 他理解为不受外部障碍地自由活动或行动。自由人,则被他看成 是在其力量和智慧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的人,于是,一个人的行动,就其不受障碍地行动而言是自由 的,而就其出于一定的原因来说则是必然的。 人学――论人(人性)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因此,自然本性决定 他支配人的思想行动,决定社会生活。而什么 是人的自然本性?霍布斯回答道:?人的本性 是他的各种自然能力和力量的总和,像营养、 运动、生育、感觉、理性等能力。?人的这种 自然本性意味着人自然平等。?自然使人在身 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他反对亚里士 多德所谓奴隶与奴隶主之分别基于天生素质之 差别的观点,也反对封建身份等级血统论的观 点。 关于人的自然本性人的自然本性不仅指人的自然能力,而且 包括?自然情欲?,如自我保存、自私自 利等。一切福利中的最大福利是自我保存。 人们为了追逐私利,不惜否认真理,甚至 连最简单的数学真理也敢于公然排斥。在 人的天性中包含着造成互相争斗的根源: 人们为了求利而竞争,为安全而猜疑,为 求名而侵犯别人。霍布斯的这些观点反映 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现实。 公民哲学――论国家?霍布斯假定在国家和社会形成之前有一个 ?自然状态?。那时候,由于人的自私自 利,人们相互争斗,甚至残害别人的生命 和身体,是?人对人是狼?的状态。在此 状态下,不管谁有多么聪明,都不能活到 大自然通常允许人们生活的时限。 社会契约论? 出路仍要在人的本性中寻求:?一方面要靠人们的激情,另一 方面要靠人们的理性。?激情或情感使人们倾向于和平、畏惧 死亡,向往舒适的生活,而理性则向人们提示?自然律?。自 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这样的法则包括:寻求 和平、信守和平;要求人们为了和平安全,而会想到有必要自 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他应该满足于他对别人所拥有 的自由和他允许别人对于他自己所拥有的自由一样多。这就是 权利的相互转让,即订立契约。这种依照自然律而实先的第一 次订约行为,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公共权力,因此和平仍无保障, 于是,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又进行第二次权利转让,即第二 次订约:人们彼此相约,把他们的权力与力量交给一个人或者 一些人组成的会议,并服从它的意志,认可它的一切行动,这 就是国家的形成――如此联合在一个人格里的人群叫国家。国 家是通过人们相互之间订立契约、把全部权力交付给一个人或 一些人组成的会议而实现的。其实质在于:它是担当起大家人 格的一个人格,是集中了大家意志的一个意志,是掌握了大家 所交付的所有权力和力量的一个公共权力;它可以使用大家的 力量和工具来谋求他们的和平和公共防御。这样一个国家,其 ?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和不可转让的。霍布斯因 此借用《圣经》中提到的强有力的海兽?利维坦?来称呼它。 关于政治体制? 霍布斯区分了三种政体形式,即君主制、 贵族制和民主制。他拥护君主专制。认为 权力集中于一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和强大,防止内乱和混乱状态。君主不存 在违约的问题。人们一旦自愿地把权力交 给了他,也就不再有权力收回了。?主权 者所做的任何事情,对任何臣民都不可能 构成侵害,而臣民中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控 告他不义。?但他反对?君权神授?理论。 无神论和宗教观? 霍布斯以物体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哲学实质上蕴 涵着无神论思想。他关于?宇宙是物体的总 和?、?运动只能以运动为原因?的思想,不 仅像他公开申言的那样?哲学排斥哲学?,而 且排斥了神的存在。另外,他对教会、僧侣的 腐化堕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教权和王权的 关系问题上,他主张教权必须服从王权,教徒 必须服从法律。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对世俗政 权的干涉,高度评价了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女 王摆脱罗马教会的行动。 反宗教的不彻底性他认为宗教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不 可根除,而且认为保留宗教对加强国家统 治是完全必要的。与此相关,他承认上帝 存在,虽然认为上帝的性质作为无限是不 可思议的。?我们对于上帝是什么完全不 能理解,而只知道上帝存在。? 三、笛卡尔生平 勒内? 笛卡尔()。性格懦弱。?始 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 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 主要著作:《论世界》(死后发表),是物理 学和天文学著作;《谈方法》(1637),附有 《屈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三篇论 文;《第一哲学沉思录》(1641,拉丁文), 法文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 (1644),阐明自己的哲学体系;《论心灵的 激情》(1649),讨论心理、心灵特别是身― 心关系问题;《指导心灵的规则》(写于1628 年,死后才发表),等等。 主要思想笛卡尔把自己的哲学体系分为三部分: 形而上学或第一哲学,论述上帝存在和 灵魂不朽等问题,相当于树根;物理 学,即他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相 当于树干;各门具体科学,如医学、力 学、伦理学等,相当于树枝。 唯理论的方法论? ? 笛卡尔哲学是以他的新逻辑方法论为引导的。他 首先提出四条重要的逻辑规则。 ?第一条是:决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 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也就是说,小心避 免仓猝的判断和偏见,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 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 放进我的判断之中。? ?第二条是: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 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合于加以 完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