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七言篆书对联篆书对联司马名高文纪汉

略论吴昌硕(2)
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都是淹通今古,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他们承前启后,成就很高。后来的统治阶级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和审美偏见,提倡赵董书法,强调他们秀婉柔媚的一面,加上八股取士,馆阁体风行,形成清代书法格调不高,迎合宫廷趣味,奄奄无生气的僵死局面。代表清王朝上升时期的康熙,乾隆二帝,统治中国一百二十余年,文治武功,自命不凡,而写字也宗董其昌,缺乏壮美气度。
就在书坛上万马齐喑的年代,秦汉文物陆续出土,启悟了有志之士起来变革。包世臣倡导碑学理论,邓石如以篆隶笔法写真书,刚劲古拙,篆刻出入秦汉,别树一帜;伊秉绶以篆草法写隶书,清淳古健,独具风神;吴让之师邓而不泥邓,自出新机,酣畅凌厉,秀不掩朴;赵之谦以六朝碑法入书画,吸收汉印之长,戛戛独创。等到吴昌硕走上艺苑时,他的同时代人康有为撰成《广艺舟双辑》,总结前人经验,为碑学大声疾呼。前辈大家的艺术成就,迫使吴昌硕要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才不致和古人面目雷同。
作为艺兼众美的一代大师吴昌硕,影响最大的是画,功夫最深的是书,印是书画的发展,反过来加强了书画的表现力。而诗和画跋,却是他艺术思想的生动记录。此四者浑然一体而又各有千秋。构成此四者的基础则是气。
气,在外国看来颇抽象,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却是很具体的东西。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此说来源古远。
气,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气质,还包括民族气质,时代气息,一切纵的,横的,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因素。
吴昌老书法的基本特征是浑厚雄健,沉着率真,气足神旺,情趣在笔墨之外。
自从启蒙至于晚年,他的书法作品形成一条长河,回环奔泻,每段不同。
经我过目的书法作品,以《元盖寓庐偶存》为最早。这是师法钟繇的小楷书,形圆意方,遒劲稳重,去汉隶木简未远,捺皆藏锋,黄竖落笔如剑尖,收笔中有内缩,内涵蕴藉,不求态而清气扑人,无雕饰,不浮躁。属于自我怡情之作,旨不在示人,天姿天籁,非求名者可达之境。
三十岁左右,他曾致力于黄山谷书法研究,追本溯源,用《龙门十二品》中《杨大眼》等北碑神髓,冶炼升华,字体刚劲婀娜,楷书为之一变。现存三十六岁所写诗卷,隶法入真,气息高古逸宕,可见一斑。
缶翁三十五岁写的“缉裳荷轻,补屋萝密;碧梧秋晚,红杏春深”一联,形是隶书,笔画间却有篆书意味,工稳而不凝滞,曲折垂缩,心气和平。在字的造型上,化扁为长,把《褒斜》《裴岑》《大三公山》《太室石阙》等古碑法笔法冶为一炉,随意取舍,自具面目,境界超脱。另一联小篆“司马名高文纪汉,榆麋光重字临王”,略带甲骨文意态,冲淡挺秀,中锋运笔,时而洋溢出刀味,是长期刻印的结果。
同样是篆书联文,表现方法上变化跌宕,各有妙趣。六十岁写的“豆新和散鬲,柳绿&&&
边墙”,萧散舒展,不失遒挺,上下款紧贴联文,章法紧凑,大气不泄,纵横恢宏;“金钟大镛在东序,青海黄河卷塞云”,端凝浑朴,古气森然,金文本色,力度惊人。七十一岁所书“云卧北极,雪钓南溟”,顾盼多姿,爽利饱满,密而不挤,回旋的韵律,有老年人所罕见的朝气。
先生写石鼓文近七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曰有一曰之境界”。石鼓文自唐代初叶在陕西被发现以来,由于是秦代以前石刻,加上杜甫,韦应物的题咏,故而摹写者特多,千余年间,名手辈出。吴昌老前凌古贤,无人与之抗衡,至今也无人超越。我们研究他的遗墨,可以看出他走过的路多么漫长而艰辛。
学习古人书法,得形易,得神难,得其神化旧为新而不失古意,则更难。一般书家讲究法则,容易拘谨板滞。画家字追求趣味,容易畅滑失神,优孟依冠。青年作书,气力外露,剑驽拔张,内涵不足,求态失态。老年作书每伤衰飒,抛筋露骨,难得天真。
吴昌硕先生却不这样。他五十岁前临石鼓,谨守古貌,一点一画,无不毕肖,个人特色,并不显著;六十前后,遗貌取神;七十岁以后,率真坦荡,不求态而态美,意境横生,骨力郁勃,飞腾沉着,兴来法至。人书皆老,而长者风神,兀立面前,达于化境。
在周代遗留下来的钟鼎文当中,以矢,散两国堪定疆界的契约《乙卯鼎》最雄浑,三百五十个字,完整无缺。清人阮元对它定名为《散氏盘铭》,钱大昕以“西宫”二字三见于文中,称它为《西宫盘》。吴玉缙取铭文中“岁在乙卯”一语,称之为《乙卯鼎》。工此体者甚夥。何暖叟写得天矫,吴(上客下心)斋写得刚劲,清道人写得峻谲,曾农髯写得俊逸,独缶翁体兼众美,力可扛鼎,朴不腌腴,拙不掩秀,一片天倪,流韵千古。反复读去,初则似丑,愈观愈美,神来魅力,如银河仙露,沁人心脾,挹之不竭,满纸蜿蜒,化为云锦,不愧为绝艺。
吴昌硕的行书,运笔仍似篆隶,晚年喜用藏锋,擒纵疾徐,龙飞虎跃,在法度中求得跌宕多姿,不履不衫,笔势动人心魄。写小楷也有大开阖,正奇难测,余味无穷。
四十五岁所写诗册,行书而得隶楷味,老梅天矫,怪古磋牙,时有干笔,舒展敦厚,和矮方结体有关。等到八十二岁为少楚所书题画一绝,字体狭长,老辣奔放,洗尽铅华,一片苍茫,波诡云谲,熟中有生,气长神旺,堪称一代大家。
有了这样的笔力,治印作画,自然举重若轻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刘彦湖四尺行楷对联作品
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
写得气势磅礴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吴昌硕《篆书司马隃麋七言联》_吴昌硕书法欣赏_词典网历代书法 您的位置:&&&& && && 吴昌硕《篆书司马隃麋七言联》书法欣赏 吴昌硕《篆书司马隃麋七言联》作者:吴昌硕 书体:篆书
吴昌硕《篆书司马隃麋七言联》 132×31.5cm×2 1878年 西泠印社藏 释文: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 款署:光绪四年春正月,吴俊。 钤印:吴昌石(白文)、吴俊印信长寿(朱文)、鸿爪一痕(朱文) 【资料来源】《书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吴昌硕书法,可方便查询:微信回复:资料下载,可以免费下载700G高清书法资料。猜您喜欢: 快速导航 同类文章:
相关文章:吴昌硕—清代书法-书法空间——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吴昌硕()
吴昌硕《篆书司马隃麋七言联》 132×31.5cm×2 1878年 西泠印社藏
释文: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
款署:光绪四年春正月,吴俊。
钤印:吴昌石(白文)、吴俊印信长寿(朱文)、鸿爪一痕(朱文)
【资料来源】《书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昌硕篆书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