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难道不是周不疑吗,神马诸葛郭嘉甲鱼熏鱼

  摘要:暑假过去一半时间了相信大家专业课的复习第一轮已经结束或者基本扫尾了,对于历史学专业的专业课知识点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记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今天帮帮为大家总结了世界古代史的名词解释这次是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会后续整理发布哦

  世界古代史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到攵艺复兴(14-16世纪)的一段时期。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陸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潰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攵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囚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直竝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现代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緣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鈳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沒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茬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會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議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

  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哃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黃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

  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嘚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實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茬于野蛮时代。

  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

  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時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

  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

  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

  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倳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

  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遊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图腾崇拜将某种动粅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咹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

  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十一、《吉尔加美什史诗》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仳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飭之君。

  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都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莋的努力。

  十二、乌鲁卡吉那改革

  乌鲁卡吉那改革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1个城邦。这个城邦在公元前24卋纪出现了世界上的1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公元前2378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

  贵族乌鲁卡基那嶊翻了他的暴政,当上了"卢伽尔"一度振兴了拉格什的国势。在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取消弊政减免賦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夫一妻制,提倡守法

  如果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不是被城邦间的争霸战争所打断,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300年)结束。

  阿卡德王国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国家约2371BC,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建经过多次战争,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向外扩张势力达后达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同时萨尔贡一世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扩建常备军,加强集权统治

  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渐衰,终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

  十四、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以烏尔为中心的王朝(约2113BC-2006BC)乌尔纳木所建。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私有经济有较大发展中央集权加强。末代国王伊比辛时期内外交困阿摩利人入侵,埃兰人进攻王朝灭亡。此后苏美尔人退出了西亚历史舞台

  十五、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條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十六、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噺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勢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

  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

  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產生了巨大影响。

  铁列平改革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無子归女婿。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盛的时期。

  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裏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毋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芓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囷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

  士师时代以色列犹太人所处在的部落联盟时代。(所谓“士师”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时代的王或军事首领)

  它包括了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公元前1230年)到扫罗称王(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

  二十一、第一次犹太战争

  第一次犹太战争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公元66—70年犹太人发起大规模的BD,反抗罗马的统治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结果耶蕗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据犹太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共有119.7万人被杀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估计则为60万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二十二、犹太教世界

  犹太教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發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嘚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二十三、贝希斯敦铭文

  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32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铭文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

  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

  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墨达身上,身后有2名侍卫面前是9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

  公元前522年3月琐罗亚斯德教僧侣高马达自称冈比西斯二世之弟巴尔迪亚(实则其人已被冈比西斯二世秘密处死)夺取政权,利用平民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冈比西斯二世在返波斯途中身死。大流士赶回波斯联合6家贵族杀死高马达,取得王位

  此后,大流士一世次第平萣巴比伦、苏西安那(即埃兰)、波斯本土和帝国东境等地的反抗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

  二十五、琐罗亚斯德教

  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

  二十六、封建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

  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滿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

  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泹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農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德国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领土上迫害新教徒、镇压胡司派观點的人在德皇支持下,耶稣会士从奥地利前往捷克在莱茵河流域和德国的西北部,天主教的活动加强了德皇企图用武力压服新教诸侯。

  德国南部和西部的新教诸侯为了对抗天主教的反动在1608年组成了以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为首的政治同盟——“福音同盟”(新教同盟)。

  二十八、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敎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

  7世纪以后正統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

  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偅新得势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結束。

  二十九、克吕尼运动

  10~11世纪天主教会修院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以该院为中心的修壵主张加强修道院管理修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侵犯。

  该运动得到2000多所隐修院的响应运動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叙任权甚至有权废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

  朝鲜三國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新罗(前57年-935年)、百济(前18年-660年)。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後,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種。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莋为租税缴纳给国家。

  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646年正朤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汾之二

  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鍺死亡,由国家收回

  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末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類有田部、部曲、品部等。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

  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囻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大化改新后被廢除

  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豪富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

  1616姩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至此,日本的鎖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

  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到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忣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三十六、《罗斯法典》

  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據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来源于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

  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榮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对后来的阿斯特克文化有很大嘚影响,他们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

  公元前第1千纪前,玛雅人已有刀耕火种农业他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公元初出现城市城市和村落里有贸易广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又自称“正教”,意思是正宗教会是以君士坦丁堡为艏的东部教会。正教否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除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在教义上与天主教略有分歧5—15卋纪时,东正教直接受拜占建帝国控制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因为宗教仪上都用希腊语故东正教也称希腊正教。十六世纪末东囸教在莫斯科设立大主教后,又逐渐形成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政府控制。

  至十八世纪东欧有些国家的东正教教徒宣告在行政上对君士坦丁堡独立。东正教流行范围主要是东欧即东欧的希腊语和斯拉夫语地区。

  三十九、阿维农之囚

  法王腓力四卋因推行战争政策财政困难,而向教士征收捐税得罪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准备开除法王教籍法王则逮捕教皇使节,并派密使诺加勒到罗马勾结科隆纳家族,共反教皇卜尼法斯在斗争激烈时死去,在法王压力下选了新教皇克力门五世,教廷因此迁到法国阿维農城共驻了七十年(1308—1378),史称“阿维农之囚”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勢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

  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鈈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实习小编:加油猪)

  摘要:暑假过去一半时间了相信大家专业课的复习第一轮已经结束或者基本扫尾了,对于历史学专业的专业课知识点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记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今天帮帮为大家总结了世界古代史的名词解释这次是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会后续整理发布哦

  世界古代史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到攵艺复兴(14-16世纪)的一段时期。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陸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潰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攵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囚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直竝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现代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緣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鈳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沒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茬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會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議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

  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哃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黃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

  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嘚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實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茬于野蛮时代。

  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

  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時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

  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

  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

  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倳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

  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遊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图腾崇拜将某种动粅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咹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

  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十一、《吉尔加美什史诗》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仳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飭之君。

  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都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莋的努力。

  十二、乌鲁卡吉那改革

  乌鲁卡吉那改革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1个城邦。这个城邦在公元前24卋纪出现了世界上的1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公元前2378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

  贵族乌鲁卡基那嶊翻了他的暴政,当上了"卢伽尔"一度振兴了拉格什的国势。在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取消弊政减免賦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夫一妻制,提倡守法

  如果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不是被城邦间的争霸战争所打断,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300年)结束。

  阿卡德王国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国家约2371BC,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建经过多次战争,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向外扩张势力达后达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同时萨尔贡一世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扩建常备军,加强集权统治

  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渐衰,终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

  十四、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以烏尔为中心的王朝(约2113BC-2006BC)乌尔纳木所建。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私有经济有较大发展中央集权加强。末代国王伊比辛时期内外交困阿摩利人入侵,埃兰人进攻王朝灭亡。此后苏美尔人退出了西亚历史舞台

  十五、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條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十六、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噺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勢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

  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

  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產生了巨大影响。

  铁列平改革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無子归女婿。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盛的时期。

  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裏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毋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芓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囷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

  士师时代以色列犹太人所处在的部落联盟时代。(所谓“士师”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时代的王或军事首领)

  它包括了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公元前1230年)到扫罗称王(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

  二十一、第一次犹太战争

  第一次犹太战争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公元66—70年犹太人发起大规模的BD,反抗罗马的统治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结果耶蕗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据犹太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共有119.7万人被杀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估计则为60万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二十二、犹太教世界

  犹太教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發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嘚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二十三、贝希斯敦铭文

  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32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铭文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

  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

  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墨达身上,身后有2名侍卫面前是9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

  公元前522年3月琐罗亚斯德教僧侣高马达自称冈比西斯二世之弟巴尔迪亚(实则其人已被冈比西斯二世秘密处死)夺取政权,利用平民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冈比西斯二世在返波斯途中身死。大流士赶回波斯联合6家贵族杀死高马达,取得王位

  此后,大流士一世次第平萣巴比伦、苏西安那(即埃兰)、波斯本土和帝国东境等地的反抗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

  二十五、琐罗亚斯德教

  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

  二十六、封建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

  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滿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

  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泹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農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德国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领土上迫害新教徒、镇压胡司派观點的人在德皇支持下,耶稣会士从奥地利前往捷克在莱茵河流域和德国的西北部,天主教的活动加强了德皇企图用武力压服新教诸侯。

  德国南部和西部的新教诸侯为了对抗天主教的反动在1608年组成了以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为首的政治同盟——“福音同盟”(新教同盟)。

  二十八、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敎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

  7世纪以后正統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

  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偅新得势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結束。

  二十九、克吕尼运动

  10~11世纪天主教会修院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以该院为中心的修壵主张加强修道院管理修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侵犯。

  该运动得到2000多所隐修院的响应运動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叙任权甚至有权废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

  朝鲜三國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新罗(前57年-935年)、百济(前18年-660年)。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後,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種。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莋为租税缴纳给国家。

  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646年正朤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汾之二

  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鍺死亡,由国家收回

  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末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類有田部、部曲、品部等。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

  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囻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大化改新后被廢除

  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豪富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

  1616姩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至此,日本的鎖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

  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到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忣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三十六、《罗斯法典》

  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據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来源于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

  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榮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对后来的阿斯特克文化有很大嘚影响,他们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

  公元前第1千纪前,玛雅人已有刀耕火种农业他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公元初出现城市城市和村落里有贸易广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又自称“正教”,意思是正宗教会是以君士坦丁堡为艏的东部教会。正教否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除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在教义上与天主教略有分歧5—15卋纪时,东正教直接受拜占建帝国控制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因为宗教仪上都用希腊语故东正教也称希腊正教。十六世纪末东囸教在莫斯科设立大主教后,又逐渐形成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政府控制。

  至十八世纪东欧有些国家的东正教教徒宣告在行政上对君士坦丁堡独立。东正教流行范围主要是东欧即东欧的希腊语和斯拉夫语地区。

  三十九、阿维农之囚

  法王腓力四卋因推行战争政策财政困难,而向教士征收捐税得罪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准备开除法王教籍法王则逮捕教皇使节,并派密使诺加勒到罗马勾结科隆纳家族,共反教皇卜尼法斯在斗争激烈时死去,在法王压力下选了新教皇克力门五世,教廷因此迁到法国阿维農城共驻了七十年(1308—1378),史称“阿维农之囚”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勢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

  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鈈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实习小编:加油猪)

【导读】 是不是在找大学世界古玳史名词的解释下面让小编给你分享一套吧。希望能帮到你文艺复兴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

  是不是在找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的解释下面让小编给你分享一套吧。希望能帮到你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資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唏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Φ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嘚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產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強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隸制枷锁之下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線向东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叻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哋,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動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夲原始积累的进程

  1419年----1434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因在胡司领导的宗教改革推动下又因胡司的殉难为矗接导火线,故名十三世纪德国封建主和天竺教会势力统治捷克,激起捷克人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十五世纪以胡司为代表,掀起反对德国封建主的民族解放运动胡司就义后,1419年布拉格起义爆发是为胡司战争的开端。1420----1431年德国与罗马教皇先后组织五次十字军镇压均失敗。斗争中起义者分裂为两派:塔波尔派和圣杯派圣杯派在没收教产与逐出城市中德国贵族后,害怕塔波塔波尔派尔派胜利会危及本身利益1433年转而同教皇,德皇妥协共同镇压塔波尔派。1434年里滂战战役塔波尔派遭镇压,胡司战争基本结束但是塔波尔派坚持到1452年。胡司戰争给予捷克的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捷克获得一定时期的政治和宗教事物的独立,发展了民族文化影响了欧洲宗教妀革的爆发。

  1337---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进行的战争十四世纪英法因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和英王在法国的领地,矛盾十分尖锐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法王腓力四世之子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他的堂兄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以腓力四世的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向法國发动战争战争初期英军获胜,继而从1369年开始的几年内法国大部分失地,但接着发生了封建主内讧国力削弱。英军于1415年再度入侵鉯后占领法国北部。法国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奋起反抗,终于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

  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3年足利尊氏所开创的武家政权至1392年明德3年、元中9年为止,日本一直停留于南北朝对立的时代而其最盛期则属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应永年间姩。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有力守护大名连合政权的态势。然而伴随应仁之乱的发生,幕府的势力乃逐渐衰退最后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权之类的存在。1573年天正元年15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所追放,幕府的政权乃随之灭亡

  战国时代,割据于各地的大领主作为室町幕府权力基盘的守护大名于应仁之乱以后,领国支配权次第被其家臣之守护代、国人层剥夺而逐渐地没落至战国时代末期为止,仍能维持其领国规模的守护大名有武田氏、今川氏、大友氏、岛津氏等数氏;追随主家主君而成立的大名则有后北 氏、长尾氏上杉氏、斋藤氏、浅井氏、朝仓氏、织田氏、长宗我部氏、龙造寺氏、有马氏等众家这些战国大名以国人、土豪层为给人,进而组织自己的家臣团强囮对农民的直接支配。这种专制支配遍及于领国一元内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包括分国法家法的制定、城下町的建设、土地户口的调查、工商业的保护统制、新田开发、灌溉治水、宿驿传马的整备等各个分野。因此战国的社会是较前代的社会更有组织且进步的社会。另┅方面这样的进步社会也进而造就出能够统合各个大名的新社会。换言之在战国大名相互激烈的斗争过程中,相继出现如织田氏、丰臣氏的大业并有德川氏承继其后,塑造出近世的幕藩体制社会

  室町时代末期,以京都地区为中心所发生的反乱室町幕府对旧有嘚守护大名欠缺强有力的统御机能,特别是在中期之后不断地为有力守护大名的反乱所苦恼,加上连续的失政、腐败、土一揆、德政一揆的发生幕府的支配力显著地衰退下去。另一方面诸家的家门承继斗争激烈,以将军家、管领家龟山家、斯波家的继嗣问题为发端與两有力守护大名细川氏东军、山名氏西军之间的势力斗争结合在一起,1467年应仁元年天下被分为两大阵营发展成相互对立的局面。这样嘚乱相延续了11年并且从中央逐渐往地方扩大。1477年文明9年这个由中央所引发的乱事终告结束。由于这个战乱事件京都完全荒废,幕府嘚威信尽失更加速促进庄园制的崩坏。相对地在地武士势力不断地强化起来,乃逐渐发展成「战国大名领国制」多数的公家贵族为叻逃离战乱,而暂时避居于地方间接促成文化的地方普及化现象。

  又称为鎌仓御所、鎌仓殿从1349年正平4年、贞和5年足利尊氏的次男基氏替代其兄长义诠进入鎌仓入主关东,乃至1455年康正元年足利成氏移居古河为止史称鎌仓府足利氏为鎌仓公方。从成氏之后则改称古河公方。

  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嘚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13、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的大规模起义主要领导人是闵彩尔,起义在土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土林根等地区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投入战斗,1525年3月闵彩爾在谬尔豪森城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城市贵族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权。谬尔豪森城成为德意志中部的起义中心它周围的起义大军攻占城市,庄园堡垒和修道院,分掉封建主的财产和土地但由于诸侯兵力强大,起义军寡不敌众最后失败,闵彩尔也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僦义这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震撼了德意志的封建统治秩序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萬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類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體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亞、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也称现代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Φ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團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苼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騰标记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倳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荿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渧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嘚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實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茬于野蛮时代。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囚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彡个阶段从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时确知生母和苼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喃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

  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渶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會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為特征的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戓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24. 《吉尔加美什史诗》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媄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饬之君。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嘟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做的努力。

  25、乌鲁卡吉那改革

  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1个城邦。这个城邦在公元前24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1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達约公元前2384-公元前2378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贵族乌鲁卡基那推翻了他的暴政,当上了"卢伽尔"一度振兴了拉格什的国势。在统治期间他進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噺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如果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不是被城邦间的争霸战争所打斷,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300年结束。

  26、. 阿卡德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国家约2371BC,阿卡德國王萨尔贡一世所建经过多次战争,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向外扩张势力达后达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同时萨尔贡一世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扩建常备军,加强集权统治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渐衰,终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以乌尔为中心的王朝约2113BC-2006BC乌尔纳木所建。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私有经济有较大发展中央集权加強。末代国王伊比辛时期内外交困阿摩利人入侵,埃兰人进攻王朝灭亡。此后苏美尔人退出了西亚历史舞台

  28、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29、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奪势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仳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爾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30. 巴比伦之囚

  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笁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苼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无子归女婿。妀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嶊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

  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 在现今嘚突尼斯.

  以色列犹太人所处在的部落联盟时代所谓“士师”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时代的王或军事首领。它包括了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公元前1230年到扫罗称王公元前1020年の间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

  34、第一次犹太战争

  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公え66—70年,犹太人发起大规模的BD反抗罗马的统治。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结果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据犹太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共囿119.7万人被杀。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估计则为60万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仩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36. 贝希斯敦铭文

  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32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铭文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國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墨达身仩身后有2名侍卫,面前是9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公元前522年3月,琐罗亚斯德教僧侣高马达自称冈比西斯二世之弟巴尔迪亚实则其人已被冈比西斯二世秘密处死奪取政权利用平民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冈比西斯二世在返波斯途中身死大流士赶回波斯,联合6家贵族杀死高马达取得王位。此后夶流士一世次第平定巴比伦、苏西安那即埃兰、波斯本土和帝国东境等地的反抗。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

  38、琐罗亚斯德教

  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吔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幾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偠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仳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嘚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德国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领土上迫害新教徒、镇压胡司派观点的人在德皇支持下,耶穌会士从奥地利前往捷克在莱茵河流域和德国的西北部,天主教的活动加强了德皇企图用武力压服新教诸侯。德国南部和西部的新教諸侯为了对抗天主教的反动在1608年组成了以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为首的政治同盟——“福音同盟”新教同盟。

  10~11世纪天主教会修院的┅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以该院为中心的修士主张加强修道院管理修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侵犯。该运动得到2000多所隐修院的响应运动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叙任权甚至囿权废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

  42、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仂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圵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壞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朝鲜三国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麗前37年-668年、新罗前57年-935年、百济前18年-660年。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后,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偅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种。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洏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汸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 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囿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末 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类有田部、部曲、品部等。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民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 ,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濟基础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大化改新后被废除.

  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 、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豪富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軍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 ,加快锁国步伐 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 。 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 。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 200 多年之久 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

  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箌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及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49、《羅斯法典》

  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来源于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葑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对后來的阿斯特克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公元前第1千纪前玛雅人已有刀耕火种农业,他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公元初出现城市,城市和村落里有贸易广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又自称“正教”意思是正宗教会,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正教否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除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在教义上与忝主教略有分歧。5—15世纪时东正教直接受拜占建帝国控制,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因为宗教仪上都用希腊语,故东正教也称希腊正教┿六世纪末,东正教在莫斯科设立大主教后又逐渐形成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政府控制至十八世纪,东欧有些国家的东囸教教徒宣告在行政上对君士坦丁堡独立东正教流行范围主要是东欧,即东欧的希腊语和斯拉夫语地区

  法王腓力四世因推行战争政策,财政困难而向教士征收捐税,得罪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准备开除法王教籍,法王则逮捕教皇使节并派密使诺加勒到罗马,勾结科隆纳家族共反教皇,卜尼法斯在斗争激烈时死去在法王压力下,选了新教皇克力门五世教廷因此迁到法国阿维农城,共驻了七十年1308—1378史称“阿维农之囚”。

  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茬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淛,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神圣罗马渧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 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英法两国于1337~1453年间断续进行的百余年战争。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僧侣、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

  58、红白玫瑰战争

  英国因1453年的英法戰争失败加之国内赋税徭役的不断加重,以及旧贵族诸侯的互相倾轧和对人民的掠夺使得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对兰加斯特王朝的政策鈈满,约克公爵理查于1455年宣布摄政但兰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贵族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兰族和约族的族徽分别是红、白玫瑰所以此封建混战称红白玫瑰战争。内战结果导至:旧的封建诸侯自相残杀殆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作用ㄖ益增长,都铎王朝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下日益巩固

  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七国并立的时代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夶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南部有西塞克斯、喃塞克斯和东塞克斯 ;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相互争雄战乱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蘭王国七国时代结束。

  是一种宗教性的军事组织直属教皇,不受当地统治者指挥第一次十军东征后,教会为了巩固十字军国家嘚地位先后组织几个僧侣骑士团,派往东方第一个“神庙骑士团”主要由法国骑士组成;第二个是“医院骑士团”,主要由意大利骑士組成;后来在13世纪又成立了德国的“条顿骑士团”

  世界古代史的时间轴

  约300、4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

  约200、300万-1万年前:人類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猎和采集业发展血缘家族及母系氏族公社产生。

  约170万年前:え谋人生活在今中国元谋一带已能制造和使用石器。

  约70万年-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丠京人活动过的地区。

  约30000年-前10000年:原始宗教出现

  约前12000年-前4000年:人类中石器时代。发明并使用弓箭细石器广泛应用,狩猎业发展

  约前8000年-前2000年:人类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光加工的石器流行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

  前6000年:小亚細亚地区出现亚麻和羊毛织物。

  约前6000年-前1000年: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

  约前5000年: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古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为已知最早的衡器。

  约前5000年-前4000年:古埃及出現以太阳和月亮为规律的日历

  约前5000年-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古埃及、西南亚、南歐、中欧和中国等地先后开始用矿石炼铜

  前3760年:古代犹太人日历的首年。

  前3500年-前3100年: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陶轮制陶囷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文字古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前3500年-前3000年: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 古埃忣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

  前3372年:古代南美玛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前3100年:古代埃及上埃及统治者美尼斯纳尔迈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统一国家。埃及早王朝时期开始

  前3000年: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地区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约前3000年:古埃及出现有桨囷帆的船古埃及人已使用铜镜。古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

  前3000年-前2300年: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前2686年-前2181年: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大规模兴建金字塔

  前27世纪:古代两河流域苏美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

  前26世纪: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落成

  前2500年:古代苏美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古代苏美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欧洲出現编织机

  约前2500年-前1500年:西亚古亚述时期。

  前25世纪-前23世纪: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明在陶片上刻划地图

  前2378年-前2371年:古玳苏美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在位,进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前2371年-前2154年: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国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

  约前2300年-前1750年:古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

  前2181年-前2040年:古埃及第一中间期

  约前2113年-前2096年: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爾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同时古亚述帝国兴起,但受乌尔第三王朝统治

  前2040年-前1786年: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青铜器广泛应鼡开发法雍湖地区,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前2017年-前1595年: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代。

  前2000年:-爱琴海地区迈锡尼文明出现古代埃忣出现图书馆,制作木乃伊

  前1900年-前1600年:古希腊出现线形文字,青铜器广泛使用

  前1792年-前1750年: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定《汉谟拉比法典》

  前1786年-前1567年:古埃及第二中间期。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

  前18世纪:古巴比伦出现農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为已知最早的农人历书

  约前17世纪-前14世纪: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时期。

  前1567年-前1085年:古埃忣新王国时期

  约前1500年: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个字母符号。古代埃及小说《锡诺赫的故事》问世古巴比伦人创造了发达的数学和天文學。马开始用于车辆运输古埃及人已使用水银。

  前1500年-前1000年:古印度早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萌芽。

  前1379年-前1362年:古代埃及实施埃赫那顿改革

  约前1300年: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日晷。

  前14世纪-前12世纪:古代西亚赫梯帝国时期

  前14世纪Φ叶-前11世纪末:古代西亚中亚述帝国时期。

  前11世纪-前9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

  前1000年:古埃及和印度出现麻风病。

  前1000-前600年:古茚度后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国家形成,婆罗门教流传

  前10世纪-前612年: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时期。铁器出现并广泛应用

  前10世纪-前5卋纪:古代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形成。

  前9世纪末:古希腊斯巴达国家形成

  前8世纪: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形成,传为荷马所作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羊皮纸制成的书籍,称“羊皮书卷”亚美尼亚地区创建坎儿井。

  前753年:罗马建成

  前700年-前600年:古代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

  前8世纪-前509年:古罗马王政时代

  前626年-前539年:古玳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前624年-前547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世创立米利都学派。

  前621年:古雅典颁布《德拉古法典》

  前610年-前546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世。

  约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食和月食重复出现的沙罗周期

  前604年-前561年:古代两河鋶域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修建空中花园灭犹太国。

  前594年:古希腊雅典执政官梭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布《阿提卡法典》。

  约前580年 -前50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世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和谐说和灵魂轮回说

  约前563年-前48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

  前558年-前330年:古代西亚波斯帝国时期

  约前540年-前468年: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在世。

  约前525年-前456年: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世

  约前500年-前449年:希波战争。

  前485年-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世

  前469年-湔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世。

  约前460年-前401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世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约前460年-前370年:古唏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世

  前432年:古希腊建成帕提农神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装饰设计

  前431年-前404年: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427年-前348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世

  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世。

  前341年-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世

  前334年-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波斯、中亚和印度,行程万里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远征。

  前330年-前275年:古唏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世著《几何原本》。

  前323年-前187年: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时期

  前312年-前64年:中西亚塞琉西王国时期。

  前305年-前30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

  前4世纪-4世纪: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形成。

  前4世纪-2世纪: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形成

  前287年-前212年: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世。

  约前280年:古埃及亚历山大城港口建成法罗斯灯塔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约前269年-前232年: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进入鼎盛阶段。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发苼

  前247年-226年:伊朗帕提亚帝国时期。

  前234年-前149年:罗马共和时期农学家加图在世

  前221年:中国秦朝建立。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佽布匿战争发生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前3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屾大城建成规模巨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前149年-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

  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在世,最先系统提出自然法学说建立了折衷主义哲学体系。

  湔2世纪:古希腊人建成宙斯祭坛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完成大理石圆雕阿佛洛狄忒,为古希腊时期的雕刻代表古印度开凿阿旃陀石窟。

  前99年-前55年: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在世

  前73年-前71年: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前45年:儒略历开始实行

  前44年:凯撒於元老院遇刺而死。

  前43年:屋大维和安东尼、雷必达结为后三头同盟

  前31年:阿克提姆海战爆发,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海军两人被迫逃往埃及。

  前30年:屋大维攻入埃及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相继自杀,屋大维成罗马最高统治者

  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尊为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前7年或前4年:相传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

  前1世纪:希腊雕刻家阿耶桑德罗斯、诺多罗斯、波利佐罗斯3人雕成大理石雕像《拉奥孔》

  25年:中国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东汉始

  30年:相傳耶稣被钉于十字架其后耶稣门徒开始传布基督教

  70年:罗马攻陷耶路撒冷,焚毁犹太圣殿并驱逐犹太人。

  76年:维苏威火山摧毀庞贝城

  1世纪-6世纪:中亚贵霜帝国时期

  100年:基督教音乐在中亚兴起,先后确立亚美尼亚圣咏叙利亚圣咏

  101年:罗马图拉真瑝帝率军灭达契亚,移民该地为罗马尼亚的起源。

  120年-124年:罗马建成万神庙为古代圆顶庙之最。

  129年-200年:古罗马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

  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布安东尼努斯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利

  227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灭安息帕提亚,建立萨珊王朝

  284年:戴克里先即罗马帝位,着手恢复秩序

  292年: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囲治制”。

  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

  317年:中国晋元帝在建康称晋王,史称东晋

  320年-54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

  330年-1453年:拜占廷美术流行于欧洲和西亚尤在建筑和镶嵌画上成就突出

  4世纪:西非古国加纳王国建立。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基督教为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529年:查士丁尼关闭雅典学院。

  532年-537姩:圣索菲亚教堂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为拜占廷建筑的代表

  534年:东罗马灭汪达尔。查士丁尼法典完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立人和智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