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含自杀 还要多少人为性教育缺位

&林奕含自杀悲剧:“我们的家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林奕含自杀悲剧:“我们的家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日05时54分来源:
总有一天,那位有着天使面容的孩子,会依在你怀里,一脸呆萌地发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我知道,对于从小缺失性教育的我们这一代,面对这样的问题,面对眼前天真无邪的孩子,总感到难于启齿,或不知所措。
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回答:
买菜时送的,现在比较流行说充话费送的;
去海边/河边玩时捡到的;
垃圾桶里捡的;
别人送的;
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前段时间,一组优酷截图“我是从哪里来的”的图文笑遍朋友圈:
视频图片很喜剧,吃瓜群众笑得肆无忌惮,家长们也津津乐道,思考着如何创作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孩子出处”版本给自己的孩子。
只是,关于性教育缺失的背后,那些让人捧腹、哭笑不得的诙谐笑话仅是冰山一角,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和相信,这个话题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沉痛,罪恶,伤害,无法治愈的种种悲剧。
以下这些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已为父母的你看后,可会辗转难眠?
9岁的小琪(化名)被性侵3年之久,父母竟然一无所知!让人没想到的是,施暴的“恶魔”竟是离家一步之遥的相熟邻居!
河南的小草莓只有5岁,她总是指着电视上的大象说,妈妈,王伯伯身上也有大象鼻子。王伯伯是她幼儿园园长的老公。
湖南一个14岁的小姑娘,已经是第三次怀孕,唯一能确定身份的罪犯是同村74岁的老人。
黑龙江有个12岁的单亲女孩,爸爸出门打工,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当被发现和60多岁的老头赤裸裸躺在炕上时,她无法说清楚这是第几次。
而就最近:26岁的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林的父母说,女儿真实的死因,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事件,在林奕含出版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记录了她从13岁到成年,被一名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的痛苦。
林奕含在自杀前一个月,在一次采访中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以上,桩桩悲剧都沉痛得令人发指,让人愤怒到浑身发抖!
我们这里还有一份调查数据:
我们无比同情受害者,无比痛恨那些失了良知,失了道德的恶人,我们悲愤控诉侵犯、加害孩子们的恶魔。
那些被伤害了仍一无所知的孩子们;
那些被诱奸怀孕、被迫卖淫的孩子们;
那些把性侵当是恶魔与自己玩游戏的孩子们;
林奕含在书中描述说:“我们的家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这些所有的所有,均反映了让我们深思甚至让我们绝望的现象:缺失了性教育的家庭,让身心重创、弱小无知的孩子们无所依托,失了最后一道保护伞。
专注家庭教育的我们,在林奕含事件后,用心录制了几个视频,其中一个视频,是针对“性教育”的街头采访,(在这里,向那些积极参与的可爱家长们说声感谢),我们“教育”号在街上共收集了近50位家长的采访调查。
只是,在整理制作这些采访视频时,我们很沉痛地发现,这些深爱孩子又热心的家长们,对于性教育这个课题,更多的是不统一的种种答案,及各种疑虑和不确定,虽然家长都已重视了,只是,真的真的远远不够!
一个事实正避无可避地摆在我们眼前:作为父母,我们竭尽全力想要保护孩子,然而,我们却不一定能保证他们不受伤害,而更可能的情况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保全孩子!
我知道,我们没有大方谈“性”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从父母到学校,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既不主动教育,又对好奇的孩子缺乏包容,推脱搪塞给社会。
于是,当恶魔降临时,那些无知懵懂,弱不禁风的孩子们不懂躲避,不懂逃离,不懂反抗,不懂控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劫难来临,走投无路,孤立无援。
保护孩子的关键,首要在于强化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我们家长对于性教育的觉醒,我们家长必须以正面客观的态度看待:性教育,既不下流也不肮脏!
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孩子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回避不是纯洁;有些家长的愚昧和偏见也不是道德或君子;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懂,更是家长的天真。
恶魔是不会等孩子长大的!
我知道,对于还算传统的我们这一代,性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但是为了能很恰当地帮助孩子,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性伤害,更需要父母的智慧与知识作为强有利的后盾,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台湾美女作家自杀 老师是诱奸犯,父母是间接帮凶
搞不定男人,来彬彬有理!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于4月27日上吊自杀了。她2月刚出版新书,4月19日才刚接受凤凰视频的采访。
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是有“怪医”之称的专家。林奕含更是台南市高三测评唯一满级分生,曾获得数学学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把阳具塞进我身体
还说这是爱的礼物
颜值高,出身好,学霸。无论是在别人还是在林奕含自己眼里,她都是一个天才少女,完美的人。可是,一个人面兽心的老师,把手抓伸向了她。于是她被诱奸,强暴,虐待折磨了一生。
未经世事,就经受了如此大的伤害,她内心一定很害怕。林奕含通过笔借思琪描述了自己在整个事件的经过。
受到诱奸时,思琪问自己母亲:为什么没有性教育?
母亲回答她:“只有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
这是多么不走心的回答!要知道,没有性教育的人。怎么能第一时间认识到什么是性侵犯?
“他把阳具塞到我身上,还说这是爱的礼物。”正被侵犯的时候,她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当被侵犯之后,她害怕,无助。这个时候,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她关心。
她不敢跟别人说起。因为妈妈说,恋上自己的老师,是女生发骚。
她害怕,但也对性充满疑惑:老师分明说那是爱的礼物。但是,为何自己感觉痛苦?“一个连腿都不懂打开的孩子,他怎么能把她折成风。”
当她真正意识到“性侵犯≠爱”的时候,她强烈表示拒绝。但她得到的更为惨烈的侵犯——那个畜生竟然把她绑起来!于是,她终于被逼疯了。
即便是深爱自己的丈夫,也无法抚触她内心深处的伤痛。
新婚当天,她仍把自己锁在厕所写自传体小说——《房思琪初恋乐园》。
林奕含说,只有写作的时候。她才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她曾经想婚后帮助那些精神病患者。可是,最后,她还是无法做到原谅,终于放弃了。
未来还要多少个林奕含
用生命为性教育缺位买单
林奕含的死,引起了大讨论——性教育,不能再缺位了!
现在是成年的林奕含放弃了如花般绽放的生命。
未来还要多少个林奕含为“性教育”缺位买单?
性教育需要推广,但最大的阻力却是本应该保护我们的父母。
不久前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学校推广性教育课程,家长们却以“尺度大”,“不能接受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为由联名抵制性教育课程的开展。而实际上,课程中不过是详细介绍了男女生殖器官。
如果孩子教对自己的身体基本认识都不懂,当别人“强制”来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怎么知道自己要保护自己?
有多少性侵案件是因为孩子在对方诱骗之下发生的?
可惜,连父母谈起性都觉得羞耻感-“我们家什么都有,为什么没有性教育?”“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
思琪妈妈对待性教育的态度是多数“谈性色变”父母的代表。
“你那么小,竟然想了解性?性不是成年后才需要了解的事情吗?你的想法真是太坏了。”
请问,有多少成年人,在人生第一次时,还以为“亲吻就会怀孕”?
别以为这是笑话,现实中这样认为的人一定不少,只是大家都“羞”于让别人知道。
林奕含曾渴望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得到的反馈是——师生恋是女孩子在发骚。
中国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女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
所谓“自尊自爱”,也就是要有羞耻心。
“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
没有得到正确性教育的孩子
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一味攻击自己
思琪是有羞耻心的,她害怕恐慌,她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她知道这些不对,但是她无力保护自己,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父母是拒绝讨论性的,但那个老师却把性侵犯说成是“礼物”,是“爱”。
为了暂时停止无止境的精神折磨,房思琪一次次赴约,并以“我爱老师,我也需要性”麻痹自己。
没有得到正确性教育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一味地攻击自己。
房思琪对性侵老师说最多的是“对不起”。当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对自己性侵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老师“动手动脚”是合理的。
当老师硬插进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没有羞耻。所以最后,思琪仍旧对老师说“对不起”。
“我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会看不起自己。因为我感到羞辱。”
没有正确的性观念,林奕含对性的判断,永远是把责任先给了自己——“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
“思琪注定了走向毁灭不可回头。”
林奕含的父母也只是在林奕含去世后才公开承认了自己的孩子被性侵犯的事实。如果他们一开始对待性的态度,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是直率地,不是回避的。
也许,林奕含就不会被侵犯,就不会被逼疯。
不要再以“性”为耻了。它并不耻辱,孩子被至于危险当中而不自知,才是最大的无知。
性,你越不掩饰它的存在
它就越光明磊落
我曾看过一个性教育启发视频。当一个陌生人用糖果引诱孩子脱下衣服的时候,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笑着自己慌忙脱下衣服。
孩子的认识中,糖果是甜的。脱衣服父母并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可以脱,孩子自然心里只想着糖果,主动把衣服脱了。这就像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如果做了就有收获的话,多数人都会去做一样。
性教育越缺乏,犯罪的人越猖狂。震惊甘肃省的白银案,强奸杀人犯高承勇14年间杀害了11位女性。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面对自己的罪恶,高承勇表现冷漠,一句“我比较疯”,就概括了所有。
性教育真的不能再缺位了!
对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对善恶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性教育,危险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在孩子们身边爆炸。
性教育不应该是隐晦的,而应该简单明了地传达给孩子。
作为父母,你应该告诉孩子:
身体哪些部位别人是不可以动的。为什么不能动,动了又会如何?
什么是发育,什么是受孕?
什么是性骚扰,诱奸,强暴和虐待?
青少年遭遇诱奸,强暴,有哪些?
遭遇诱奸,强暴风险的时候要怎么做?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孩子们比以往更早熟。近年来,由男女朋友引发未成年人性侵事件也屡屡发生。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作为父母,要密切关注与孩子交往过密的异性朋友。不要避讳与孩子讨论异性问题。青春期,孩子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对于孩子早恋父母应正确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如果孩子不幸遭遇了性侵犯。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更要敢于站出来指出罪恶。如果父母不能正视性侵犯,孩子就会永远不能明白善恶的界限。罪恶的人因为逍遥法外,也会让更多可怜的孩子遭遇伤害。
作为父母,更应该懂得:性并不可耻,性器官更不是。性器官是人身体自然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它,才会有生命的存在。如果性真的如此可耻,那就不会有新生命的存在。
不要再偷偷摸摸讨论性了,你越是回避,孩子被性侵危险越大。公开地讨论,大胆地讨论。
性,你越不掩饰它的存在,它就越光明磊落。
你越是刻意回避,它就变得丑陋,肮脏。
你可以有孩子,但是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不知道性是什么。导致孩子在面临诱奸风险的时候,对危险毫无预判。
对于父母来说,没有性教育的养育是失责的。
当亲密爱人要跟你分手或离婚时,如果你想要对方回心转意的话,你可能正在尝试着各种挽回方法,但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在挽回的时候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让TA离你越来越远——
误以为暂时的讨好,就能令他回心转意
没意识到自己之前爱情中的问题和错误
采取了激进,情绪化的挽回方式
恰恰是因为你犯过这些致命错误,错过了挽回的最佳良机,让他离你越来越远,甚至彻底断绝联系,彬彬有理咨询团队提供一次免费的情感咨询专业服务,扫二维码获取免费咨询服务!
↙戳【阅读原文】抢购《脱单日课》第二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性教育缺失问题新闻报道方案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性教育缺失问题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大小:561.7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补习班学生回应女作家林奕含自杀:真相没人知道
来源:封面
原标题:补习班学生回应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真相没人知道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付诗晨 宁宁
  近日,青年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轰动两岸三地,她曾被补习名师诱奸一事随之被曝光,台湾各界不断将涉事教师指向现年60岁的补习名师陈星(原名陈国星)。5月9日晚,陈星首度发声,称在林奕含高中毕业(18岁)后曾交往两个月,在林奕含父母知情后分手,强调自己没有强暴林奕含。5月1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参加过陈星补习班的学生邝学明(化名),他表示“我更相信陈星的声明”。
  5月9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致电陈星曾任职的台大补习班,对方证实陈星曾是该补习班老师,但“现在已经不在这里授课了”,并透露在陈星授课期间,并没有收到补课学生及家长对他的投诉,“口碑还不错”。
  而关于其何时离职、离职原因以及和林奕含事件相关的问题,台大补习班方面一律回复“不大清楚”,只向记者重申“林奕含是台南人,应该没有在台北上过补习班。”
  随后,记者从林奕含父亲林炳煌诊所方面获悉,林炳煌的诊所从五月开始,除回诊拿药,暂不接待就诊病人。诊所计划休诊一个月,复诊时间由林炳煌本人及诊所另行通知。
  名师陈星有个人魅力,上课幽默
  邝学明(化名)现就读于台湾大学,他从高二开始接受补习班的全科补习授课,而他的语文补习老师正是陈星。
  和很多补习名师一样,陈星很有个人魅力,上课幽默,没有什么架子,“有时会在课上直接调侃老师,但他都无所谓,是能开玩笑的类型,没有什么权威感,学生能更容易接受他的讲课。”
  “但我没有很喜欢这个老师”,邝学明直言,“他上课乍一看旁征博引,显得很有文化风韵,但其实很多是死记硬背”。他现在回过头看,觉得很多时候名师陈星上课更像是“台上演一出戏”,“不过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够了。”
  邝学明向记者解释,在台湾,参加补习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各种补习班也是琳琅满目。“越是成绩好的越去补习班”,因为大家都认为,要应付大学的升学考试,学校老师的授课远远不够,“那只是基础,家长学生普遍对学校的教育都是不信任的,他们更信任补习班和补习班老师”。
  像邝学明一样报全科补习的同学,除了周末两天全天参加补习上课之外,周一到周五的每个晚上,他们也都要去补习班报道自习。“对成绩是否有帮助,其实我们学生并没有很考虑,在补习班能交到好朋友、老师上课比较有趣,补习班管得比较严老师能做得更多,这是大家选择去补习班比较重要的原因”。学生和家长完全承受了这种升学压力,补习班来承接,越来越多的补习班应运而生。邝学明笑了笑,说这种怪像“存在了几十年”,大家早已习惯。
  邝学明表示,报一个师资水平中上的全科补习班,费用不菲,一年一般都在十万台币以上。而每个班,人数两三百人是常态,“名师收入都很客观,社会地位也蛮高”。
  “我更相信陈星的声明”,尽管对不大喜欢陈星这个老师,但提起林奕含自杀事件,邝学明很直接地向记者表示,不过具体的原因,他不愿向记者多谈,“他们也许真的有交往过,但其他具体的事情有没有发生,真相没有人能知晓”,“这些补习名师,上完课基本都匆匆离开的,可能是怕学生多问几题答不出来吧”,邝学明笑了一会,补充到:“那多没有面子”。
  台湾补习班乱象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台湾补习班入行门槛低,且老师多使用假名,加上管理混乱,性侵事件层出不穷。台湾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度性侵害通报案件受暴人数计8141人,其中18岁以下计5214人占64%,其中熟识者性侵比率占74.6%。
  另一位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的学生严强(化名)表示,虽然自己在高中曾上过陈星的补习班,但自己并不怎么喜欢陈星,对他也不了解。
  曾参加过补习班的学生王明(化名)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补习班老师与学生很容易出现暧昧的气氛,但基本上不会跨越师生与友情之间的界限”。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一段林奕含生前接受采访的视频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林奕含用轻柔而坚定的语气描述自己这部书:“这个故事折磨了、摧毁了我的一生”。在接受采访八天后,林奕含自缢身亡,年仅26岁。
  今年2月,林奕含出版了个人第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中,女主角房思琪在十三岁时遭国文补习老师性侵,“老师说爱我的方式是将阳具塞进13岁的我嘴里,老师说我是全世界最好的礼物,却残忍撕裂地折磨我的身体”、“他选择硬插进来,而我要为此道歉”,身体被堵住的噩梦,房思琪一做就是五年,最终因此发疯。
  出版社在facebook上代转发的声明
  林奕含自杀之后,出版社公布了她父母的一则声明,称小说女主角房思琪其实就是林奕含自己,外界一片哗然。
  林奕含2009年取得满分时与校长的合影
  林奕含出生于台南的一个医生家庭,其父林炳煌在台南开皮肤科诊所,行事特别,口碑很好。林奕含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品学兼优,也是台南唯一在高中升大学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引起媒体关注,甚至称她是“最漂亮的满级分宝贝”。
  根据她父母的声明,林奕含最早可能于9年前被诱奸,当时她约16岁。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从高二16岁起到去世时快26岁,每周固定去接受精神科诊疗。由于患病,林奕含考上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之后,仅两周就退学。之后她重考上政治大学中文系,但由于第三年病发再次休学,未能拿到毕业证书。
  去世前曾独居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注意到,林奕含在自杀前是与丈夫分居的。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林奕含生前独自居住,她的老师陈芳明向当地媒体透露她状况十分不好的情况下,“不知道缺少家人的陪护是否促发了此次悲剧的发生”。
  对于自己究竟罹患的是哪一种精神疾病,林奕含在生前曾说,“医生知道我喜欢把东西往身上贴,因此多年来都没有明确说我得了哪一种精神病,只是若有似无地提抑郁症、bipolar(躁郁症)、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为此,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华西医院精神科教授马小红。马教授表示,家人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是发现家中有抑郁症病人,家人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就医入院治疗。通过专业的药物、心理疏导、电疗以及其他物理治疗改善病人的症状,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在情况得到改善后,家人要加强观察和陪护,严防患者发生自杀、自伤等行为,应督促患者用药,尤其是病情好转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千万不可病刚好就停药,这会增加复发机会,停药与否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有复发迹象,一定要及时送医。再次,家人要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属性,判断患者能否胜任当下的工作以及生活能力,若依然反复发作,要查找诱因。
  就是否有诱因促使抑郁症患者自杀,马教授表示,不一定,这与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关。要是患者在这段时间的药物无效、家人疏离、外界环境变化等导致社会支持系统减弱,加之自身的性格特征、心理调节能力等因素,就有可能发生自杀、自伤等行为。而在一天中,凌晨是患者发生自杀的高发时段。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凤凰文化出品
作家林奕含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东方式的诱奸文化
01:18:47 王东东
导语:26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完成半自传式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久后自杀,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性侵学生的强烈关注。学者王东东认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文学上具有一种诡辩的特性,但这种诡辩并未能发展成自我救赎式的禅意,而是成为了充满尖锐和耻感的&反语文学&&&在不能成为控诉时,成为反语,这反而是一种对她来说愈加稀少而珍贵的生存意志,只是最终汉语世界和她的想象力都未能驯服&恶&。对于林奕含而言,语言世界和行为世界的分裂是致命的,正是行为世界击溃了林奕含对语言世界的信仰。文学不仅未能帮她走出精神困境,更无力真正&报复&陈星,无法赎回正义、受挫的正义感和正义之心。林奕含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她被诱奸之后社会的集体沉默,死于一种东方的诱奸文化&&正是汉语文化圈,最缺乏对恶的认知能力,而无理增加汉语人面对恶的羞耻。在生前接受采访的视频中,林奕含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但真正可悲的是,林奕含不仅未能撼动文学的大厦,也未能损伤陈星分毫。若结果如此,台湾的民主就仍是令人失望的。就像台湾昨日做出了法律宣告保障同性婚姻的壮举一样,我们期待&诱奸&文化受害者也终将迎来迟来的正义。林奕含生前采访视频林奕含的文学人生《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本天才之作,不是因为它的作者毁灭了,竭尽全力完成了它。正如林奕含意识到的那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文学感性上具有一种诡辩的特性,它在展示一种诱奸文化的同时也有可能加入到它的最新行列当中。但是,可以带来安慰的是,在这种诡辩中仍然保留了抵抗的可能,至少,它完成了一种美学的阻击,使我们在阅读《洛丽塔》这样的作品时不再感到那么顺理成章抑或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做一点&文学形式分析&,但,只那么一点。小说人物甚至他们携带的故事之间具有一种镜像般的对称结构,尤其是思琪和怡婷这一对灵魂双胞胎,还有饼干、晓奇这些林奕含的分身,她们的存在不仅因为事关欲望和欲望的模仿,也是作者自我增殖、分裂和认识的需要,在此意义上,伊纹既是一个更高级的模仿对象,也是作者自我期许的形象:伊纹在流产后决定离开家暴成性的丈夫,重新开始生活。但是林奕含终于没能成为伊纹,而成了看心理医生的思琪,直至成为自杀的林奕含。林奕含的小说技艺可谓匠心独运,但她的生存技艺却未能战胜生命之敌,不能不令人扼腕唏嘘。《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创伤后遗症、&恶&的问题与生命信仰然而,小说在中断比较文学研究的伊纹姊与补习班的&国文&老师李国华之间造成了对比,其中蕴含的深意可能连作者也始料未及。而与她提出的问题也紧密相连: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怎么可能作奸犯科,背叛这浩浩汤汤五千年的中国抒情传统?也即林奕含所说的&千锤百炼的真心&,抑或诗心?这个提问并非一个假问题,而实际还牵涉到文学存在的意义,以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林奕含的这个问题甚至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它是林奕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反映,除非她自身发生语言和意识的转变。但除了这一问题之外,林奕含可能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文化问题,也即汉字中虽然也有恶这个字,并没有告诉她们&恶&的问题,至少一直讳言恶,更不要说教会她们应对恶:&而伊纹希望我们在她被折腰、进而折断的地方接上去?&也就徒劳无功。一般人尽可以去身体力行勒内&夏尔的诗歌格言:&尽可能不去模仿那些在谜一般的疾病中打死结的人&(张枣译),但林奕含是一个在创伤(trauma)中&钻牛角尖的人&。对于林奕含的语言和心理世界而言,语言世界和行为世界的分裂是致命的;正是行为世界击溃了林奕含对语言世界的信仰。语言有时加快行动,但有时又推迟了行动语言世界与行动世界是一回事,但又是两回事:如果说言行一致可以称为&好人&;那么神智正常的&坏人&则拥有更多随意转换的自由。林奕含的问题&&艺术是否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或者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可谓是对后一种情形的揭示,甚至正中靶心。在极端的拷问背后,是林奕含对人的绝望以及对文学的失望。尤其,文学不仅未能帮她走出精神困境,更无力真正&报复&李国华的原型陈星(原名陈国星),而只有报复才能为她赎回正义、受挫的正义感和正义之心。正是因为正义迟迟未来,林奕含的病情才会不断加重:&我的精神科医师在认识我几年之后对我说,你是经过越战的人。然后又过了几年,他对我说,你是经过集中营的人。后来他又对我说,你是经过核爆的人。&林母最近一次发言说,林奕含其实也尝试过写作之外的其他方式寻求正义,&她写了好多、好长网志,她多想物理性去伤害那个老师,她拼命去网络、去相关妇女基金会、去找律师想提告&。林奕含在自杀前的访谈中也用到&物理性伤害&这个词组,但在那个广为流行的视频中被剪辑掉了,也许是为了保持她形象一贯的优雅?但这个说法其实只能见出她对正义的渴盼之心,这一股渴求正义的熊熊火焰甚至从未触及对方,而只是燃烧了她;并不是说这一种心情不可取;而是她在毫无办法之后,只能将这股执著的烈火转向文学。&房思琪&作为反语的文学不必期望她的文章有多少清凉的禅意,如果那样她反而得救。虽然她文字的诡辩离禅意只有一步之遥。但这诡辩,实在不是她能把握,如她要反对的对象那样游刃有余:轻松的,是那种羼杂了恶的生活,更兼它的伪善的文学。她提出的尖锐问题,并不能妨碍她的耻感文学的成立:尤其,当将她的小说理解为一种反语。在不能成为控诉时,成为反语,但反语其实是棘刺更为广大的控诉。但林奕含恰好在文学中反对控诉,于是她的文学只能是一种反语的文学:&他硬插进来,而我却为此道歉。&不理解反语的价值,也不能理解她真正的意志;并非仅仅意欲超越&报告文学&的风格意志;这是一种对她来说愈加稀少而珍贵的生存意志。甚至林奕含也没有很好地理解她自己的语言。然而,这种反语的文学是否有效呢?仍然取决于我们怎么使用它:是追责,还是歌颂诱奸者。作为反语,它分明在说:&惨酷的,太惨酷了!&既针对人性,更针对陈星。如果背叛了反语文学的初衷,可以想见,逃过追责的陈星也可以在小旅馆里偷偷欣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英文老师不会明白李国华第一次听说有女生自杀时那歌舞升平的感觉。心里头清平调的海啸。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恭维就是为他自杀。&在这个时候,每一个读者都会成为陈星。然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本来是诱奸文化的反语。&房思琪论文学的意义:从静观,到行动?小说有难度,而且,赌注过大。根本原因在于它将恶当做了审美(美学是感觉学)对象,然而,文学原本不应该将一切当作感知对象吗?&我的整个小说,从李国华这个角色到我的书写行为本身,都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诡辩,都是对艺术所谓真善美的质疑。&这其实更多是对现代文艺的质疑,姑且让我们以为,在古典的文艺观念里,美是依附于真和善的。既然古典观念本身意味着秩序,那么就一定要有取舍。但在现代观念里,艺术是一种能量,艺术是与社会同构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之下,&怡婷她在回顾整个大楼故事的时候,她有一句心里话&&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这同时又和文学的存在方式分不开,林奕含独有的想不开的问题是:文学之成为文学,乃在于对人生的一种静观的态度。而她也以一种静观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批判。这使她更彻底地置身于恶而毫无防护,因为文学要求她再次背叛自己,她的文学牺牲的感觉区域却也是由社会的沉默所造成的隔离防护带。林奕含并不缺乏想象力,但她的想象力却并未驯服恶,而是被恶摧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恶是无想象力的,恶是想象力的缺乏,恶非智能,而是智能的丧失。&狼师陈星痛击诱奸文化:台湾社会应该替女作家写出另一部书林奕含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她被诱奸之后&&社会的集体沉默,死于一种&&东方的&&诱奸文化。于是她的小说,竟成为她唯一发声的武器。当然,还有她的自杀,也是一种发声。汉语世界比英语世界更有资格成就一种诱奸文化,而且,诱奸还是汉语知识人/上层社会的特权,非知识人或下层社会似乎只能强奸?&&要知道我们讨论的这些事件,发生在教育领域。但正是汉语文化圈,最缺乏对恶的认知能力,而无理增加汉语人面对恶的羞耻。应该说明,文化不是(全)善,而是向善。要建立一种能够对付恶、与恶斗争并且讲究斗争艺术的更为强硬的人生态度,至少,也应该是一种章太炎式的善恶一同进化的&俱分进化论&。既然鲍曼可以将现代性与大屠杀关联起来,那么林奕含也有理由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具体补救的办法还有很多,如像李银河建议的那样将性侵罪正名为&身体伤害罪&,以防止污名化受害者,如台湾是否应该废止容易让诱奸犯与诱奸犯的妻子串通起来&&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控告受害者的&通奸罪&,女权组织是否应该为诱奸者建立档案,如厦大吴春明、北影朱正明、河大萧开愚&&真正可悲的将是,林奕含不仅未能撼动文学的大厦,也未能损伤陈星分毫。如果结果如此,台湾的民主就仍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我们也知道整个事件包含文学、新闻和法律不同层面的问题。王东东,诗人,学者,现供职于某高校。版权声明:《洞见》系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责编:冯婧 PN0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凤凰网文化出品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号
时代文化观察者
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女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