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导演杨洁对朱琳的评价杨洁 女儿情

说不完的《西游记》,道不尽的“女儿情” - 文娱畅谈 - 华声评论 - 华声在线
说不完的《西游记》,道不尽的“女儿情”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长相随,愿今生长相随,长相随。”
这首《女儿情》,是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第十六集《趣经女儿国》的插曲,由作曲家许镜清作曲、导演杨洁填词、东方歌舞团优秀歌唱家吴静演唱,以缠绵悱恻之情,清丽婉转之调,唱出了对真情充满期待、对相守珍而重之的心绪,至今已被翻唱了N个版本。作为80年代生人,小时候看《西游记》,印象最深的不是孙悟空无敌打怪、猪八戒好色贪吃、沙和尚任劳任怨,而是唐僧进了女儿国,经不住女儿国主多番撩拨,差点动了凡心、失了身份。而九九八十一难中,层出不穷的女妖精对唐僧极尽诱惑,眼底眉梢展风情,更是让观众了然于心。美艳娇媚的女妖精与英俊潇洒的冷和尚,这样的人设和审美情趣放在今天的电视剧中也一点都不过时,必定是颜值和收视的双重担当。师徒四人这几个角色中,只有唐僧是历史上真有其人,要怎样来塑造一个神魔世界中的历史人物,这对导演杨洁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吴承恩的原著中,唐僧常常听信猪八戒和一众女妖精的挑拨,误会火眼金睛能识破妖精真身的孙悟空,是一个胆小怕事、市侩又惜命的书呆子。将一个历史上坚韧不拔、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矮化为一个是非不分、意志软弱的凡人,以此来凸显取经修行的真义,并强化人物矛盾和戏剧冲突,这是小说作者的高明之处。但电视剧创作不能如此照搬。杨洁曾在回忆录中提到,《西游记》开拍之前,她去西安拜访佛学大师赵朴初,请他题写片名遭拒。赵朴初认为,小说《西游记》严重歪曲了唐僧形象,佛教界对此很排斥。他还建议,在电视剧里应该给唐僧平反,起码不要再丑化了。杨洁很重视这条意见,循着这条路,以一个改编者的眼光,“尽量增加一些原著中没有的内容,以刻画唐僧的意志和胆量”。从最后的结果来看,1986年版《西游记》重构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动心忍性,偶有几次不能明辨是非也是缘于善念、囿于表象,屡次对妖精轻敌也出自众生平等的有情观照,正面突出了他的人情味。
不仅如此,杨洁在改编和重构之路上走得更远。按照1986年最初播出的版本,导演原先的剧本还表现了唐僧的儿女之情:“所谓儿女之情,主要是在与女儿国国王那一段里,我有意让唐僧在与美丽多情的国王四目相视时,心中略有所感,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他及时克服了瞬间的动摇,坚决西去,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在九十年代重播的版本里,这些表现“唐僧动情了”的桥段全部被删除了。师徒四人西行途中来到西梁女儿国,拜见新登基的女儿国主。“贫僧唐三藏参加陛下”,唐僧致意三遍,女儿国主只顾着痴痴打量这个温柔帅气的和尚,一见芳心暗许。第一个被删除的片段是女儿国主的梦境。师徒退下后,女儿国主回到房中描下唐僧的画像,看着画像入迷进了梦乡,梦见对镜梳妆,现实中一身禅衣的唐朝和尚在梦里头戴花冠、身披彩衣,依偎在自己身旁,为自己戴上发簪,两人相视而笑。梦醒后,女儿国主请太师去向唐僧提亲,称“愿以一国之富招他为王”。
第二个被删除的片段是游园约会。在一曲《女儿情》为画外音的背景下,美丽自信、风采卓然的女王陛下,开始了她的爱情攻势。她邀请唐僧到御花园游玩,一见面就嘘寒问暖:
御弟哥哥,近日身体可好些了吗?
一句“御弟哥哥”,女儿国主之心昭然若揭。面对如此情真意切的问候,唐僧一开始就摆正了位置,主动提醒对方身份的差别:
多谢陛下垂问,贫僧已平复如初。
您是“陛下”,吾乃“贫僧”;任尔春风吹荡,我自岿然不动。
女儿国主并不在意,行至桥上,指向河中:
诶,你看那戏水鸳鸯,如胶似漆,多么欢快。你说是吗?
没想到女王陛下这么机智,旁敲侧击,唐僧尴尬动容,不忍直视,低头回避,抱手作揖:
陛下看得真切,贫僧不曾留意。
面对唐僧的鸵鸟姿态,女儿国主巧笑倩兮,急起直追:
御弟哥哥,为什么天地间鸟啊、蝶啊的都要成对成双的呢?
唐僧表情淡然,再次抱手作揖:
这是自有天地以来便是如此。
两人对视,唐僧坦然,女儿国主美目盼兮,几番告白之后,无限惆怅:
为什么世间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孤男寡女,不能成双成对?为什么御弟哥哥甘愿守孤灯、伴古佛,单宿单飞?
唐僧再次动容,轻叹一声,把头转向一边,片刻又转过头来面对女儿国主,抱手作揖地剖白:
唉,陛下,贫僧许身佛门,正是为了解救芸芸众生,使世上不再有杀伐纷争,使人间不再有怨女旷夫。
连大道理都搬出来了,可见“御弟哥哥”心底不是一般地乱。
女儿国主乘胜追击、顺势而上:
既然御弟哥哥有如此情怀,那么眼前就有需要你解救的芸芸众生。
唐僧已被逼入墙角,退无可退,又转头轻叹,开始言归正传:
陛下,贫僧取经心切,还望陛下早日发放通关牒文。
女儿国主脸色微变,复又满脸笑容:
今日,且莫谈取经之事。御弟哥哥,你看这御花园之内春光明媚,景色宜人,我再陪哥哥流连观赏一番,好吗?请!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这令人回味无穷的歌词,唱出了唐僧波澜泛起的内心世界,给那个年代的观众带来一种妙不可言的观剧体验。
唐僧对女儿国主这种微妙的情感,很快变成了无奈。通关牒文没到手,驿馆也被女儿国的女儿们围住,师徒四人一筹莫展。在第三个被删除的片段中,太师借口带唐僧夜赏国宝,把他带进了女王陛下的寝宫,帘子拉开,女儿国主身着纱衣,活色生香,将唐僧吓得“啊”一声,直冒冷汗,赶紧闭上双眼,念起了“阿弥陀佛”。“佛心四大皆空,贫僧尘念已绝,无缘消受人间富贵。”“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为了证明自己的持守,唐僧睁开眼睛,呆呆看着笑容灿烂的女王,转过头继续念“阿弥陀佛”,女王伸手要为他擦去额头的汗,被他闪身躲开。“我就是睁眼看你,又能怎样?”“哥哥,你难道真的不喜欢我吗?”“来世若有缘分……”“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当此紧要关头,琵琶精出现,掳走了唐僧,把他从心旌动摇的崩毁意念中解救出来。
等孙悟空打败琵琶精,把唐僧带出琵琶洞后,女儿国主含泪送上通关牒文,师徒四人重新上路。在最初版本中,唐僧策马离开约百米,偷偷回望女王的方向,随即又回过神来继续前行。这个镜头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白,在后来的版本中也没有了。
“不爱托国之富,不爱倾国之貌”,“御弟哥哥”唐僧多情而有血有肉的一面,在这些被删减的镜头里表现得一览无余。与原著不相符合、也与历史悖逆的是,在导演杨洁的心目中,唐僧的形象应该是俊美潇洒、大方儒雅,让女妖精想要得到他,男妖精想要吃掉他;在面对真正的人间女子时,唐僧也会发生难以割舍的儿女之情,这才符合人之常情,才是真正的修行。
要表现唐僧与女儿国主的暧昧之情,在《西游记》诞生的那个敏感年代是不被允许的,即便是一个多情难舍的眼神,也在初版之后被删掉了。而在今天的影视剧作改编中,不仅唐僧,师徒四人都可以花式恋爱,然而,也许都及不上当初那一个令人心荡神驰的眼神了。对于70、80、90后这几代人来说,当年60余岁、现年88岁高龄逝去的杨洁可以算是奶奶辈的人物了,作为第一代电视剧导演,她能塑造出这样一个符合人情人性的唐僧,拍出三代年轻人喜爱的经典,可见思想之前卫、审美之超前、意识之创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神魔类题材的电视剧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要怎么表现天庭的神仙与下界的妖魔,怎么来刻画神话剧里的历史人物,《西游记》并没有可资借鉴的前人经验,整个电视剧制作都处于一个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起步状况。2006年杨洁接受《新周刊》采访时回忆,为解决创作方法的问题,当时采取了塑性的办法,改变人的相貌,让人和动物结合,在表演上,将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和现代电影的生活化表演糅合在一起。为了寻找符合剧情的实景,剧组爬山涉水、遇险多次,足迹遍及26省,最后这部25集的浪漫主义神话剧,呈现出了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淳朴的现实主义风格,令人心折。在电视剧制作拥有完整成熟产业链的今天,连拍部电视剧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情况已经罕见了,今天的市场机制也不会允许哪部电视剧耗费4年时间来磨砺。《西游记》的拍摄,正是展现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般的开拓精神,成为了几代人情怀与记忆的标属。
1986年版《西游记》成为经典,诚然是因为它是精品,在那个作品稀少的电视剧产业初创时期,它极大地满足和契合了最初一批电视剧观众的审美情趣。在今天这个艺术更为百花齐放的年代,电视剧作品数量巨大、产量极高,一部电视剧能霸屏30年是不可能了,像《琅琊榜》《甄执氛庋木纾捕ザ嘀荒馨云3年。如果我们怀念杨洁和《西游记》,不过是在怀念属于那个年代的浪漫主义情怀,怀念那种单纯质朴的开创精神,怀念一种臻于极致的艺术匠心。感受杨洁《女儿情》的味道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传统商家靠电视做推广,电商靠平台付费引流,个人微商如何推广?解决方案免费领取
传统商家靠电视做推广,电商靠平台付费引流,个人微商如何推广?解决方案免费领取
今日搜狐热点《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鱼丸蛋蛋面)
(象腿妇女叮叮董)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洁导演评价六小龄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