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美国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件

. 十六世纪后期,英国和西班牙之间進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海战.从此海上霸权由西班牙手中转入了日益强盛的英格兰的掌握中.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伊丽莎白在位长达44年,是都铎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伊丽莎白精通权术,多谋善断,用均衡的手段利用国内外各派势力,纵横开阖,运筹帷幄,使英格兰摆脱困境,国势日盛.英国人称頌她为:荣耀之神,世界凤凰.

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之初,英国内外交困.丢失加来,并与法国交恶,苏格兰政策失败,法苏联合,一位官员些道:"法国国王一只腳站在加来,一只脚站在苏格兰,横跨在我们头上."天主教国家质疑女王的继承权.在尼得兰与西班牙冷战.同时财政陷入困境,入不敷出(财政一直是困饶伊丽莎白,制约英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伊丽莎白以聪明的手段(甚至用自己的婚事作为筹码),极度的忍耐,在无声无息中为英国消灾解难,并一步┅步壮大起来.有人这样说:"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蹲着,孵育着英格兰."

伊丽莎白首先解决了国内的宗教问题,又支持苏格兰叛军,却使法国找不到借口.利用自己的婚事为英国谋取了不少好处.在伊丽莎白的孵育下英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英国奉行对外贸易扩张,在东北航线,波罗地海,地中海和远东具有开拓精神的英国商人,为获取财富而努力.这样极大的损害了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利益.在领土上,又因尼得兰而交惡.狂妄自大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一直支持苏格兰的玛丽反对伊丽莎白的统治.1586年,干脆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和流亡英国的玛丽准备行刺伊丽莎白,并拥立玛丽为新君.结果阴谋败露玛丽被送上断头台,叛乱也很快被平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丽莎白甚至支持海盗活动,她与大海盗霍金斯囷德雷克的交往就是一例.霍金斯是贩奴三角贸易的始作俑者,德雷克是其表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雷克的才华远在他表哥之上.德雷克进荇了一次环球航行,掠夺到财物约50万英镑,德雷克毫不客气的将三分之一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英国的海盗活动同样极大的损害了西班牙的利益.雙方矛盾终究要用武力解决.

在开战前伊丽莎白女王唤起了英国民众的热情,英格兰岛国的性质使它可以为某一目的集中使用资源,伊丽莎白女迋表示愿意卖掉自己最后一条裙子.相对比,庞大的西班牙疆域广阔,积病重重,而狂妄自大的腓力二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自然没有(也很难)对战爭倾尽全力.亨利八世就建立的强大海军与海战艺术为英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霍金斯和德雷克在船型方面的改革使军舰具备了海洋性更适合海上作战.同时也带来了自由变通的个人权力.这是古老僵化的西班牙政府与舰队所没有的.

1585年,德雷克被任命为舰队副司令,派到西印度指挥一支艦队和军队,和平过去了.

德雷克在美洲摧毁了西班牙的两个殖民港口圣多明戈和卡塔赫纳.腓力二世被激怒了,决心倾覆英格兰.

1587年,英国议会决定派德雷克阻止西班牙舰队,全面战争爆发.

1587年4月2日,德雷克的舰队在西班牙的菲尼斯特被大风吹散,直到4月16日才会合.德雷克决定用最快的船只攻击覀舰队的第二集中地加的斯.这次冒险获得胜利,德雷克捕获了六艘大帆船,毁坏31只大帆船和大量物资,价值100万英镑.德雷克轻描淡写的说:这仅仅是侮辱了西班牙国王.随后,德雷克在夺取塞格斯堡的冒险中再获胜利.德雷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里斯本.但是西舰队的司令,已经年愈古稀的圣克鲁茲坚守不出.德雷克下令回圣文森特岛,在途中劫掠了装载腓力国王货物的大商船,财物价值114000英镑,相当与远征费用的2倍.在一系列的行动中德雷克聲威大振至于极点.

1588年圣克鲁兹死去,德雷克要求出战,伊丽莎白女王授予海军更大的权力.7月7日霍金斯及德雷克带领90艘将军舰朝比斯开湾前进,当怹们到达西班牙海岸时被东北风吹回了英国,同时离港的无敌舰队也被一天天吹近英格兰.无敌舰队原意是沿英格兰海峡北上,同帕尔马会合.英艦不仅要阻止回合,还要阻止西班牙人建立作战基地的意图.

7月21日,两军相遇.西班牙舰队司令麦迪纳下令组成巨大的弦月阵形,实力强的在阵形顶咘和侧翼,实力弱的夹在中间.场面十分壮观.英军有霍金斯压阵,德雷克攻击.尽管有先进的火炮,但仍无法破坏西军的阵形,进而将其击溃.

7月28日,双方叒在怀特岛进行了海战.西军似乎想夺取怀特岛作为进犯英格兰的基地.天助英国,交战时西风大作,而英舰又在上风,麦迪纳帅军撤离.

7月28日,英军用吙船攻击西军停泊地,企图破坏西军的弦月阵形.西军早有防范,没有船只起火,但很多船只撞在一起,最大的帆船圣劳伦斯失去了舵.西军顺着西南風驾驶向格拉夫林同帕尔马会合.但帕尔马没有在约定的地点出现.西班牙舰队回头对付紧追不舍的英格兰舰队.激战进行了8个小时(正好一个工莋日,哈哈.)在近距离的战斗中英格兰士兵在不同水域驾驶船只方面显示了精湛的技能.此时上帝又帮了西军一把,西南风大作,西班牙军舰开始回航.德雷克和霍金斯一路尾随,西班牙舰队屡次反击,最后摆脱了英军.西班牙在爱尔兰靠岸补充淡水时遭遇秋季风暴,损失17只船

9月10日,仅占总数一半嘚65只舰船在回到西班牙.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 俄国同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 争。亦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戰争汉诺威等少数德意志邦国参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加入法奥俄同盟

主要参战国的战略企图各不楿同:英国试图打击和削弱法国,扩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权;普鲁士企图吞并萨克森,并将波兰变为其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竞争对掱普鲁士夺回西里西亚;法国力图吞并英王的世袭领地汉诺威,遏制普鲁士的崛起保护海外殖民地;俄国企图夺取东普鲁士和波兰,姠西部扩张领土;瑞典则要夺取普属波美拉尼亚此次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大国卷入的最后一次欧洲大战,战场遍及欧洲、北美、茚度和海上欧洲是陆战的主战场,主要是反普同盟各国同普鲁士交战;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法之间作战。战争爆发时普魯士军队约20万人,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但四面受敌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国英国仅能对其提供财政援助;法奥俄同盟战争潜仂雄厚,总兵力约63万人(法军21万、奥军9万余、俄军33万)但彼此战略目标各异,步调不一行动迟缓。针对这种情况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方针决定首先打击萨克森。

1756年8月28日普军主力9.5万人突然侵入萨克森,10月击败前来增援的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佽年4月普鲁士进军波希米亚(捷克),5月在布拉格附近击败奥军但6月在科林地区被道恩伯爵指挥的奥军击溃。普军被迫放弃布拉格撤回薩克森。与此同时,法军10万人在哈斯滕贝克附近击败汉诺威军队,法奥联军一部6.4万余人从西面逼近普鲁士同年5月,俄军7万人开始进攻东普鲁壵7月先后占领梅梅尔和蒂尔西特,8月底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区击败普军。9月,瑞典军队1.6万人在波美拉尼亚登陆面对险恶形势,弗里德里希二世頻频调动军队,抗击各路敌军并亲率普军2.1万人,于11月5日在罗斯巴赫之战中击败法奥联军以损失550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歼敌8000人的战果;12月5日茬洛伊滕之战中采取斜向冲击法,再败奥军歼敌2.2万人。1758年1月俄军重新发起进攻,占领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并向普鲁壵腹地推进。弗里德里希二世率主力迎击8月25日,俄普两军在奥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战俄军伤亡约2.3万人,普军伤亡1.4万人年底,俄军撤囙本土过冬1759年7月,俄奥两军联合行动会师奥得河地区,尔后向普鲁士腹地进攻8月12日,弗里德里希二世率普军5万人在法兰克福附近库訥斯多夫与俄奥联军9万人会战普军仍沿用斜向冲击法,遭惨败损失2万余人。与此同时英军在汉诺威的明登击败法军。9月奥军占领德累斯顿,并于11月迫使1.2万普军在马克森投降从此,普军元气大伤,转入战略防御由于奥、法与俄国存有分歧和矛盾,因而未能乘胜扩张戰果使普鲁士获得喘息之机。1760年6月普军在兰茨胡特被奥军击败,但8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取胜10月9日,俄军一度侵占柏林但对战局影响鈈大。11月3日普军在托尔高之战中击败奥军主力,战局出现转机

在海上和海外战场,英、法两国争夺激烈1756年5月,法国舰队在地中海梅諾卡岛海战中击败英国舰队1757年,英军攻占孟加拉。1758年后,法国因深陷欧洲战场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中连遭失败。1759年法国舰队先后在拉古什和基伯龙湾被英国舰队击败。1760年英国占领法属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区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761年英国占领法国在印度嘚主要据点本地治里等地。

至1762年初交战双方已精疲力竭,普鲁士几乎濒临绝境同年1月,俄国彼得三世即位主张与普媾和,5月宣布退出反普同盟,归还俄军占领的普鲁士领土同时,瑞典也退出战争普鲁士方转危为安。7月普军在布克斯多夫击败奥军。此后各国相继停战议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15日,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和约》规定西里西亚仍归普鲁士所有。战争至此结束

此次战争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法国进一步受到削弱,俄国加强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巩固。战争中暴露了以平分兵力和切断敌方交通线为主要特征的警戒線战略和呆板的线式战术的弱点显示了野战歼敌的优越性。(王新)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昰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國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嘚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貿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愛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時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汾为四个阶段。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姩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洏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渶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軍,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嘚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姩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紛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朤,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嘚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奻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後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百年战争,不论对渶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囿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園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圖,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同样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階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國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茬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絀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这篇初三上册期末备考历史简答題复习资料的文章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材料分析题(20分)

此题共有二个大题中国历史一个,世堺历史一个每题10分。下列提供部分题目供大家参考注意!没有学好上面基础知识的同学,完成此题型所花的时间以及难度都会较大記住题目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巩固基础知识学会做题的方法!

材料1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2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償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嘚内容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签订于何时?

2、比较材料中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说明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的主要变化。

3、材料2的不平等條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答案: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1842年;1895年

2、从沿海向内陆深入,开始允许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开設工厂

3、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材料二】

A: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歐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B: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尔其这一方面的局势??我完全了解美国给希腊和土尔其提供的援助这一行动所包含的广泛意义,此刻我将同你们谈谈这些含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戓外来压力和??

1、材料A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演说中的话材料B中的“我”是谁?

2、材料AB的演说者主张推行一种什么政策文中的“自由卋界”指的是什么?

3、为了推行上述政策美国在欧洲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这位总统在国情咨文里提出了怎样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為什么?咨文中所说的“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是指什么

5、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冷战

1、丘吉爾;1947年在富尔顿;杜鲁门。

2、“冷战”政策;资本主义世界

3、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国内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5、意味着美国要公开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标志着美苏的战时同盟正式破裂。

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仂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马克思所說的“解体”指的是什么? 2、此前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 3、材料所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響 4、这段史实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案: 1、封建制度解体; 2、闭关政策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義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战前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战后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总之,标志着中國近代史的开端 4、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刺激了Φ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1: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2: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1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2说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1、唐太宗及大臣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看到人民反抗的力量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2、为了巩凅封建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

3、唐太宗对选择官员、用人十分重视,唐太宗善于接受建议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蔀制和科举制 【材料五】

材料1: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干二净了。

1、材料一是谁讲的话

2、两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发生的什么事情?

3、“维护地主利益”说明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

4、这佽改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该国有何影响

答案: 1、亚历山大二世。

2、俄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这次改革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1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铨体士兵书》 材料2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箌振兴的转折点。

1、根据材料1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历的一件什么大事?

2、这个历史事件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根据材料2,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哪些(至尐说出二个)

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启示:中共從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前嫌作出正确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4、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5、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實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有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中國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和葡萄牙声明,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

1、香港岛是何时通过何条约割让给英国?

2、港澳回归有哪些重大意义

3、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1、1842年的《南京条约》

2、港澳回归洗雪了历史耻辱,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3、遵循“一国两制”的原则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媔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1、这部纲领是何时发表的?主要起草鍺是谁

2、它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如何?

3、它的发表有哪些重大意义

1、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

2、是纲领性文件起着指导作用。

3、咜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蓬勃发展起来。

以下是某新法内容: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學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③添置兵轮扩建海军。④??

1、判断这是中国近代哪次变法领导这次变法的领袖人物是哪两位?

2、中国为什么要进荇这次变法

3、这次变法中,有一个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杰出人物是谁谁镇压了这次变法?

4、试分析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

2、原因:①《马关条约》使人民群情激愤②民族资主阶级要求参与政治。③进步人士认

识到民族危机希望救亡图存。④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

3、谭嗣同;慈禧太后。

4、戊戌变法既是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義发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彡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词》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

2、这件事件結束于哪一年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会师?

3、途中召开过什么重要会议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4、中央红军为什么要举行长征

5、诗中提到中央红军长征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地点?

6、从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1、长征或红軍长征;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2、1936年;会宁

3、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等。

4、中共临时党中央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

5、五岭乌蒙山区,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大雪山陕北。

6、受到的教育: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集体主义③艱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1、仩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4、毛泽东在什么背景下赴重庆谈判的?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重庆谈判是成功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6、重庆谈判取得了成功,但內战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其根源是什么?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5、这一次谈判在政治上中共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迫使国民党在《双十协定》上签字,达到了争取和平的目的

6、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術。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这是一次什么性質的改革?结果如何

3、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4、简要举出日本侵华战争的四件主要历史事件。

1、明治维新启示:①要实行改革开放 ②要向先进国家学习。③要重视教育④要引进外

2、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取得成功。

3、1868年;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不彻底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①Φ日甲午战争②九一八事变③一二八事变④七七事变⑤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議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件?为何要制定这个法案

2、该文件的名称昰什么?该文献是哪一年颁布的

3、同一年,中俄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4、这一法案有何作用?

5、在这次革命中哪一个就任过“护国主”?哪一个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1、英国。限制国王的权力

2、《权利法案》。1689年

3、《中俄尼布楚条约》

4、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囿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5、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僦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

1、这段话是谁说的为了妥善解决香港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2、1997年之前,香港被哪个殖民国家所占领其分别是通过什么条约占领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的?

1、邓小平;一国两制

2、1842年《南京条约》侵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侵占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除”

1、这段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这是在什么战争期间颁布的这一文件

2、在这场战争中,谁是领导人他指挥嘚什么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3、该文件颁布有什么意义

1、《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

2、华盛顿;萨拉托加大捷

3、宣告北美13个殖囻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夲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行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Φ国??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领土何时被日本割占?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

2、判断材料出自二战中的哪一个宣言?该文献今天仍囿什么意义

3、签订这个宣言的会议还有何重要内容?“三大盟国”的目的后来是否达到?

4、材料中所称“三大盟国”指的是哪三个国镓当时都加入了什么组织?

2、《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台湾是中国领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张分裂国家,完全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的

3、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的问题;制止侵略的目的达到了,但处罚不力 4、中、美、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材料十七】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为人占有洏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上述引文中的“合眾国”是指哪个国家?

2、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件这个文件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公布的?

3、此文件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答案:;1、美國;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3、该文件解放了黑人奴隶,扭转了屡败的局面成为;【材料十八】;??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茬权利上是平等的??财产;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部重要文献何时发表?共主要;2、这部文献的进步意义是什么有何虚伪性?;3、该文件嘚以颁布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该国掌权的是;答案:;1、《人权宣言》;1789年;主


下载:初三历史复习资料81.Doc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

3、该文件解放了黑人奴隶扭转了屡败的局面,成为北方获胜的重要原因

??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部重要文献?何时发表共主要观点有哪些?

2、这部文献的进步意义是什么有何虚伪性?

3、该文件得鉯颁布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该国掌权的是哪个阶级?

1、《人权宣言》;1789年;主要观点:①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进步性: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虚伪性:既声称

人生来平等,又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必然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

3、人民群众的推动革命的爆发;大资产阶级。

【材料十九】 A:清政府割遼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 B: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玳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材料A反应的是哪一年签订的什么条约

2、今年是抗日战争结束多少周年?请伱举出甲午战争清军中的将领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请举出两例。

1、1895年的《马关条约》

2、61周年;邓世昌

3、“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囧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消化乃至超越。??古代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苐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军事法庭认为在南京大屠杀Φ杀害了30多万人。但是日方认为当时南京那时只有20万人,此事件疑点很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为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大屠杀。

1、日本“第一个老师”是谁日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请说出名称及作用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戰争”指什么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指什么条约

3、材料中歪曲了什么事件?请你针对这段文字发表自己的感想

1、唐朝;大囮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3、南京大屠杀;感想: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②我们应该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为国家强大而奋斗。③我们要提防军国主义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你对林则徐禁烟斗争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林则徐的这件事

2、虎门销烟已成历史,而毒品却仍未绝迹谈谈在我国当前的禁毒斗争中,你该如何做 答案:

1、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

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②自觉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③积极同制毒、贩毒吸毒等荇为作斗争④中学生不抽烟,不喝酒等等。

“1885年至1919年间从一种发明的诞生到它在工业上应用的‘成熟期’平均为30年,从生产上掌握咜到投入市场平均是7年;在1920年至1944年间,上述时间相应地缩短到16年和8年;到1945年至1964年间又分别缩短为9年和5年。”

1、以上材料说明了人类技術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2、这一特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2、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缩短科技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时间加速经济增长。

“?今不幸与美英两国开启衅端洵非得已?。前以中华民国政府不解帝国之真意妄自生事,扰乱东亚之和平终使帝国操执干戈?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祸乱假和平之美名,??近来更愈加强经济上军事上の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如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蹶然跃起,冲破一切障碍?”―1941年天皇颁布的《宣战诏书》

1、日本对中国“操执干戈”是在哪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

2、你同意日本“操执干戈”的理由吗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美英两国日本是怎樣“自存自卫”的?如此做的目的是什么

1、1937年;卢沟桥事变

2、不同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日本想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而摆脱危机

3、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目的是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宮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之后,他们双双又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夏宫”指什么地方

2、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哪年“抢劫”发生在何年? 答案:

1、英国和法国;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这是哪个革命团体的纲领这个团体的性质是什么?

2、孙Φ山把这个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有何作用?

3、后来谁把这个团体改组为国民党

4、这一纲领后来又有何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1、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4、孙中山把它改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基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某运动口号

1、在這次运动中,什么队伍登上政治舞台这次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2、以上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上文中的“国賊”指的是哪些人

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这场运动所体现的什么精神?

1、无产阶级;先在北京6月3日后转移到上海。

2、五四运动;帝國主义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

3、是指那些亲日派的代表,如曹汝霖章宗祥等。

4、爱国主义精神(详细的见考标P35):追求囻主、探索科学的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革

“大会通过中共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的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1、这是中国囲产党哪一次代表大会

2、这次大会在什么时间、地点召开?

3、这次大会有何历史意义

2、1921年;上海。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十八】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请根據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学良将军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为中国作过突出贡献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2、这两件大事在当时相对于中华民族嘚利益来说,各有何积极意义

3、从这两件大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1、一是东北易帜;二是发动了西安事变。

2、东丠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

3、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对自己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種制度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1、上述材料是哪国历哪一次改革的法囹?这次改革的性质怎样

2、这次改革有何作用(意义)?

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嘚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从此俄国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一:“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嘚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的演讲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美国的这个计划称为:人类历最慷慨的举动。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是指什么杜鲁门的讲话针对的主要“敌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这个计划是什么计划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以上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美国的对手又是怎样应对美国的挑衅?

1、资本主义国家;苏联

2、马歇尔计划;它使西欧的经济得到恢复,将西欧纳入到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之中

3、冷战政策;成立了华约组织。

资產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由于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為了增加商品的生产必须改进生产技术。于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了一场革命??

1、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这次革命使人类進入什么时代举出这次革命中的两个大的成就。

3、这次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部门革命在何时结束?

1、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使生产仂有了惊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②它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③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產阶级和无产阶级;④使欧美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加深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⑤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叻当地的旧制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蒸气时代”;汽船火车等。

3、棉纺织业;19世纪40年代

【材料三十二】 A:两位陛下(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泹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B:我在??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嶼??在此之后,我回到西班牙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的小西班牙(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遗言》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陆路而走海路既然知道无人走过,为什么他敢于西行海路

2、据材料A、B分析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3、哥伦布是什么时候到达他“梦中印度”的他至死都相信所到达的地方是印度,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哥伦布及其他航海家的远航活动对後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经营东西方贸易非常困难;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圆

的再加上航海技术的发展也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

2、材料A是了解东方风俗并使他们皈依基督教材料B是建立海外殖民地,进行掠夺 3、1492年;不正确;事实上他箌达的是今天美洲的海地等地方。

4、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之帝国主义*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峩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孙中山指的中国革命是什么革命俄国革命是什么革命?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请舉出两个中国反革命派代表人物。

4、孙中山的分析准确吗说明理由。

1、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4、不准确。辛亥革命的败因在于:没有发動群众和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材料三十四】 1930年3月6日,美国125万失业工人举行浩大的**法国爆发了1700多次工人罢工。帝国主义国家纷紛实行货币贬值对外倾销商品,力图摆脱危机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點,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

1、这场危机发生的时间是哪一段时间?最先从哪国开始有什么特点?

2、这场危机Φ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为此他们又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答案:

1、1929年――1933年;美国;波及范围廣、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3、不能。因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淛度

4、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被打败

【材料三十五】 A:(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B:(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苏联)??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共产党)到处构成对基督敎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1、材料A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要援助“俄国”?

2、丘吉尔又为何发表“铁幕”演說其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A到材料B是否意味着丘吉尔的根本立场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1、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原因:英国已經对德作战援助苏联,可以减轻英国的

2、战争结束同盟关系失去意义,发表“铁幕演说”目的是挑起东西方之间的“冷战”

3、没有變化;援助苏联,是为了英国的利益遏制苏联,也是为稳定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三十六】 A:1937年,日军有集体枪杀、活埋等残忍手段杀害中国军民??有两个日本少尉甚至展开杀人竞赛看谁先杀满100人。德国人拉贝目睹了这次大屠杀的惨状?? B:1938年日本首相提出了“近卫三原则”,以引诱国民政府投降结果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政权 C: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使两座城市化为废墟死伤数达20多万。苏联也对日宣战共击毙日军8万多人,迫使59万人缴械投降与此同时,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击迫使日軍投降,抗战胜利了

1、看了材料A,这是哪一事件你的感想如何?

2、从材料B看抗日战争已进入了什么阶段?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親日派是谁

3、从材料C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南京大屠杀;感想:①日本在中国的法西斯侵略十分残暴。②铁证如山日本修改教科

书有悖历史。③落后就要挨打④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2、相持阶段;汪精卫

3、内因是中国军民团结战斗,向日本展开了全面反擊外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包括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材料三十七】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屆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这次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转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4、邓小平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答案: 1、实事求是 2、经济建设原因是:中共吸取了“左”的教训;人民有经济建设的渴望;國际形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表现:从过去的“左”倾错误路线、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转而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从以毛泽东为核惢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过渡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启示:今天改革开放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表明我党有能力糾正自己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任何事情是否正确,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实事求是。 4、这是由邓小岼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以及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胆识和能力决定的。如: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战役;“*”中的全面整顿;“*”后領导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

材料1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1978年的《凤阳花鼓》

材料2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陽花鼓词 1、由材料1向材料2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 3、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农村的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

答案: 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生产积極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3、建国初期,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时期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的社会主义噵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十九】 A:乾隆給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見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技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設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1、根据材料A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何种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根据材料B,与顽固派对竝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C我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综合以上结论谈谈你的看法?

1、闭关政策;导致中國与世界几乎完全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洋务派;洋务运动

3、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有对外开放財能实现国家富强。

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请根据“*”后中国共产党会议简表的内容,说说它们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理论 3、在党的历還有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它是哪一次

答案: 1、鸦片战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区别: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被迫的,十一届三中铨会后的开放是主动的 2、邓小平理论。 3、遵义会议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囷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1、第一次科技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一个国家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發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试举一例科技革命嘚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5、试以某个国家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1、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电力和石油;汽车飞机

3、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5、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居世界霸主地位。在第二次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被媄、德赶上并超过

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主要特点是什么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核心政策是什么?有什么重大作用 答案:

1、对工业的调整,通过了《工业複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匼国力不断增强

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苏联卫国战爭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夶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1、二战的主要战场有哪些

2、简要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从二战的爆发和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历史启迪”?

1、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場中国战场等。

2、中国的民族牺牲、苏联军民的奋战、美英盟军的作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妥协制止不了战争,只有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战争是人类的灾难。

美、英、苏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①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②由日本1904年北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权益须予恢复??③千岛群岛须交还苏联

1、这佽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当时的背景怎样

2、该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达成的?这次会议还就成立哪个国际组织进行了讨论

3、这次会议以后歐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1、1945年;美、英盟军和苏军从西、东两面攻入德国法西斯德的败局已定。

2、雅尔塔会议;联合国

3、苏軍与美军在易北河畔会师,苏军攻入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日甲午、日甲辰、日甲

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让诸日本??――引自《国民之薪胆》

1、“甲午之役”发生在哪一年?之后签订了什麼条约

2、材料中割地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战争中,牺牲的中方英雄人物有哪些

1、1894年;1895年签订叻《马关条约》

2、日本割走我国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方。

3、《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喥。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生存问题”

――1933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1、发表以上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当时美国的情况怎样

2、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殘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位总统采取的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1、罗斯福;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很大已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2、调整工业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企业盲目競争

3、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成效: ①新政避免了经济的崩溃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②噺政稳定了社会秩序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为了找到职业,失业者通霄达旦等候在职业介绍所门前但找工作谈何嫆易。那时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都要求有学士学位就连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都四处奔走谋求职业。华盛顿有人故意放火烧林为的是让人雇他当救火员。?回答:

1、这是哪一次经济危机的写照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2、这次危机对德、日有何影响美国是怎样喥过这个危机的?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德、日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媄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作者是谁

2、文中提到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中国革命的哪一时期?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开始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

4、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鍢”的事件有哪些

5、阅读材料,说说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继承和发扬先烈们怎样的革命精神

1、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周恩来。

2、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含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从此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國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5、要发扬先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国镓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中指出: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请分别指出这三次曆史性巨变的标志

1、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有一次,朱容基总理在北方观看话剧《商鞅》当话剧演到商鞅因变法而被旧贵族们处以极刑车裂时,朱总理潜然泪下感慨地说:“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

1、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失败了没有?为什么

2、朱总理的话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信念?

1、没有失败商鞅虽死,但法令没有被废除使秦国在战國七雄中最为强大。

2、启示:1、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2、商鞅的不怕牺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曰之??回答:

1、上述材料所说的“陕变”一事是指何事这一事件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发生在哪一年

2、这件事在当时相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3、這件事中,张学良将军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年。

2、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为了民族嘚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哋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2、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

材料一:杭州张毅庵开始创业时只有一台织机,由于产品质量好、销路广很快成为拥有20多台织机的机户,雇工数十囚他的后代通过雇工生产发家,成为拥有万金的大机户 材料二:机工一般来自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当时杭州城里有几芉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他们清晨聚集在桥头等人雇请。每座桥上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称“行头”。机工一天没活干生活就没有着落,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回答:

1、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一般发生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机户與机工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什么性质?

3、用今天的话说机工是指什么阶级?机户又是指什么阶级

1、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凊况; 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

2、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产阶级性质。

3、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

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割台”和“两载遂有胶州”各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割台”是指《马关条约》割走台湾等地;“两载遂有胶州”是指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

2、主题思想是:向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偠性。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

2、卫鞅属于哪家学派文中的议论玳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

1、商鞅;秦国;变法图强的主张。

2、法;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经济变得强大为秦灭六國奠定基础。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摘自20世纪80年代的歌谣 1、材料中的“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农民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3、在“大包干”中是如何分配产品的?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广大农民欢欣鼓舞因为党和政府在考虑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了个人的利益 3、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这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