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珍珍三个字的名字古风诗意作首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16)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示意图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ē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示意图
  &&&&&&&&&&&&&&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板书设计示意图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 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重点、难点)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示意图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3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板书设计示意图
树干 根   (静态)
  &&&&&&&&&&&&&&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鸟的天堂  &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3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示意图
树干 根   (静态)
    &&&&&&&&&&&&&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鸟的天堂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3 鸟的天堂
&&&&&&&&&&&&&&&&&&&&&&&&&&&&&&&&&&&&&&&&&&&&&&&&&&&第三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示意图
树干 根   (静态)
    &&&&&&&&&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鸟的天堂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4﹡火烧云&&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板书设计示意图
    8 火烧云变化快、多
               形状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火烧云"
3、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4、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出示生字卡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你们想看这么多的颜色吗?
4、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看像哪种颜色。
5、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纷……)
6、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7、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吗?师出示幻灯片,课文填空。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4﹡火烧云&&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板书设计示意图
         上来了:霞光
     &&&&&&&&&&&&&&
         &&&&&&&
变化着:快大自然的壮美
         &&&&&&&
        & &下去了:恍恍惚惚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书:霞光
2、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1)边看图,边画句。(“-----”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2)投影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
  投影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多快
(4)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
(5)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2)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马是怎样变化的?马是怎样消失的?
(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4)指导背诵。
(5)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古诗两首&&&&&&&&&&&&&&&&&&&&&&&&&&&&&&&&&&&&&&&&&&&&&&&&&&&&&
(知识 能力 品德)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示意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古诗两首&&&&&&&&&&&&&&&&&&&&&&&&&&&&&&&&&&&&&&&&&&&&&&&&&&&&&
(知识 能力 品德)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板书设计示意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u)门:敲门。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古诗两首&&
&&&&&&&&&&&&&&&&&&&&&&&&&&&&&&&&&&&&&&&&&&&&&&&&&&&第三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板书设计示意图
游 山 西 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 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预习下一课
[作者简介] 
  陆游(),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6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板书设计示意图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实地观察爬山虎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6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板书设计示意图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7 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板书设计示意图
7 蟋蟀的住宅
隐蔽& 弃去& 慎重&
挖掘& 搜索& 骤雨
粗糙& 简朴& 干燥&
耐烦& 宽敞。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蟋蟀的住宅&&&&&&&&&&&&&&&&&&&&&&&&&&&&&&&&&&&&&&&&&&&&&&&&
(知识 能力 品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板书设计示意图
7 蟋蟀的住宅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板书设计示意图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巨人的花园&&&&&&&&&&&&&&&&&&&&&&&&&&&&&&&&&&&&&&&&&&&&&&&&&
(知识 能力 品德)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示意图
巨人的花园
洋溢& 允许& 围墙&
告示牌& 增添& 训斥
拆除&& 愉快&
冷酷& 凝视&
覆盖&& 火辣辣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二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 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 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 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
(2)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 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示意图
巨& 人---任性、冷酷---醒悟---幸福
花& 园---漂亮--寒冷--草翠花开—冰雪覆盖—春回花园
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 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 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 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 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 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 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幸福是什么&&&&&&&&&&&&&&&&&&&&&&&&&&&&&&&&&&&&&&&&&&&&&&&&&&&
(知识 能力 品德)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示意图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11 去年的树&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板书设计示意图
11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11 去年的树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重点、难点)
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板书设计示意图
一、演一演
二、写一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为课文的对话加提示语。
你有好朋友吗?你介绍一下,为朋友做了什么?是否答应别人的是做到了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小木偶的故事&&&&&&&&&&&&&&&&&&&&&&&&&&&&&&&&&&&&&&&&&&&&&&&
(知识 能力 品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示意图
12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板书设计示意图
高傲、郑重、京剧、滋味、
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板书设计示意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14﹡ 白公鹅&
&&&&&&&&&&&&&&&&&&&&&&&&&&&&&&&&&&&&&&&&&&&&&&&&&&&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板书设计示意图
14﹡ 白公鹅
(   )的白鹅 (  )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 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板书设计示意图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第二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 理解课文内容。
2.&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 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1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板书设计示意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1
2006年9 月
16﹡ 母鸡&
&&&&&&&&&&&&&&&&&&&&&&&&&&&&&&&&&&&&&&&&&&&&&&&&&&&&&&一课时
(知识 能力 品德)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板书设计示意图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字情侣名诗意唯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