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的波动力和最大惯性力具有反作用力力一样差别是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于液压锤的全自动打箱机研究与仿真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基于液压锤的全自动打箱机研究与仿真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57: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液压锤的全自动打箱机研究与仿真
关注微信公众号液压判断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液压判断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液压控制系统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液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
液压控制系统简介
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的优点
1、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大范围的。
2、在同等输出功率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运动惯量小、动态性能好。
3、采用液压传动可实现无间隙传动,运动平稳。
4、便于实现自动工作循环和自动过载保护。
5、由于一般采用油作为传动介质,因此有自我润滑作用,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6、液压元件都是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应用。
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的缺点
1、损失大、效率低、发热大。
2、不能得到定比传动。
3、当采用油作为传动介质时还需要注意防火问题。
4、液压元件要求高,造价高。
5、的故障比较难查找,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液压控制系统分类
开环液压控制和闭环液压控制是液压控制的两类基本控制方式
其中,液压闭环控制系统常常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控制系统完成的任务分类  按照控制系统完成的任务类型,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简称,液压伺服系统)和液压调节控制系统。
2)按照控制系统各组成元件的线性情况分类  按照控制系统是否包含非线性组成元件,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3)按照控制系统各组成元件中控制信号的连续情况分类  按照控制系统中控制信号是否均为连续信号,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4)按照被控物理量分类  按照被控物理量不同,液压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位置控制系统、速度控制系统、力控制系统和其他物理量控制系统。
5)按照液压控制元件或控制方式分类  按照液压控制元件类型或控制方式不同,液压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阀控系统(节流控制方式)和泵控系统(容积控制方式)。进一步按照液压执行元件分类,阀控系统可分为阀控液压缸系统和阀控液压马达系统;泵控系统可分为泵控液压缸系统和泵控液压马达系统。  6)按照信号传递介质分类  按照控制信号传递介质不同,液压控制系统可分为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简称,机液伺服系统或机液伺服机构)、电气液压控制系统等。
液压控制系统液压实例
以WLYl00型的液压系统为例,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1.或马达的噪声
(1)吸空现象是造成噪声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油液中混入空气后,易在其高压区形成,并以的形式传播,造成油液振荡,导致系统产生噪声。其主要原因有:
①液压泵的、进油管堵塞或油液粘度过高,均可造成泵进油口处过高,使空气渗入。
②液压泵、先导泵轴端油封损坏,或进油管密封不良,造成空气进入。
②油箱油位过低,使液压泵进油管直接吸空。
当工作中出现较高噪声时,应首先对上述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液压泵内部元件过度磨损,如柱塞泵的缸体与配流盘、柱塞与柱塞孔等配合件的磨损、拉伤,使液压泵内泄漏严重,当液压泵输出高压、小流量油液时将产生,引发较高噪声。此时可适当加大先导机构的偏角,以改善内泄漏对泵输出流量的影响。液压泵的阀芯、控制流量的活塞也会因局部磨损、拉伤,使活塞在移动过程中脉动,造成液压泵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波动,从而在泵出口处产生较大振动和噪声。此时可对磨损、拉伤严重的元件进行刷镀研配或更换处理。
(3)液压泵配流盘也是易引发噪声的重要元件之一。配流盘在使用中因表面磨损或油泥沉积在开启处,都会使卸荷槽变短而改变卸荷位置,产生,继而引发较高噪声。在正常修配过程中,经平磨修复的配流盘也会出现卸荷槽变短的后果,此时如不及时将其适当修长,也将产生较大噪声。在装配过程中,配流盘的大卸荷槽一定要装在泵的高压腔,并且其尖角方向与缸体的旋向须相对,否则也将给系统带来较大噪声。
溢流阀易产生高频噪声,主要是性能不稳定所致,即为先导阀前腔压力高频振荡引起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其主要原因有:
(1)油液中混入空气,在先导阀前腔内形成而引发高频噪声。此时,应及时排尽空气并防止外界空气重新进入。
(2)在使用过程中因频繁开启而过度磨损,使针阀锥面与不能密合,造成先导流量不稳定、产生压力波动而引发噪声,此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先导阀因弹簧疲劳变形造成其调压功能不稳定,使得压力波动大而引发噪声,此时应更换弹簧。
(1)油液中混有空气或液压缸中空气未完全排尽,在高压作用下产生而引发较大噪声。此时,须及时排尽空气。
(2)缸头油封过紧或弯曲,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因别劲而产生噪声。此时,须及时更换油封或校直活塞杆。
4.管路噪声
管路死弯过多或固定卡子松脱也能产生振动和噪声。因此,在管路布置上应尽量避免死弯,对松脱的卡子须及时拧紧。
液压控制系统图书信息
书 名: 液压控制系统作 者:王春行
出版时间: 日
开本: 16开
定价: 19.00元
液压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液压控制系统内容简介
这是在原作者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液压控制系统》共七章。主要阐述液压的基本原理、液压控制元件和动力元件的特性以及及系统的动、分析与设计,并附有例题、习题和思考题。《液压控制系统》取材适当,便于教学和自学,可作为高等学校专业方向及有关专业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液压控制系统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第二节 液压的分类
第三节 液压伺服控制的优缺点
第四节 液压伺服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 液压放大元件
第一节 圆柱的结构形式及分类
第二节 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
第三节 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第四节 正开口四边滑阀的
第五节 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第六节 滑阀
第七节 滑阀的输出功率及效率
第八节 滑阀的设计
第十节 射流管阀
第三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一节 控制
第二节 四通阀控制
第三节 控制液压缸
第四节 泵控液压马达
第五节 液压动力元件与负载的匹配
第四章 机液伺服系统
第一节 机液位置伺服系统
第二节 结构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节 动压反馈装置
第四节 液压转矩放工器
第一节 电液伺服阀的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 力矩马达
第三节 两级电液伺服阀
第四节 直接反馈两级式电液伺服阀
第五节 其它型式的电液伺服阀简介
第六节 电液伺服阀的特性及主要的性能指示
第一节 电液伺服系统的类型
第二节 电液的分析
第三节 电液伺服系统的校正
第四节 电液速度控制系统
第五节 电液力控制系统
第七章 液压系统设计
第一节 的设计步骤
第二节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举例
第三节 液压能源的选择
液压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作者:常同立
液压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液压控制系统图书详细信息:
  ISBN:0  定价:39.8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
液压控制系统图书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及反馈控制、液压控制系统原理与结构、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机液、电液伺服控制阀、电液控制系统动态设计和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等九部分。  本书以帮助读者建立实用的液压控制专业基础和培养设计思想作为成书目标,采用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工程实践性为特色的撰写方式。  本书主要特色: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本书的内容总体结构,内容阐述直白且直观;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突出强调工程实践性;选材纳入了当今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新成果,注重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应用。  本书面向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控制工程类专业用作教材;同时它也是一本专业工程技术书,为相关行业领域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服务。
液压控制系统前言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学高年级学生的高校专业课程教材; 同时它也是一本专业工程技术书,服务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本书将帮助读者建立实用的专业基础和培养设计思想作为成书目标,采用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工程实践性的撰写方式,内容安排难度定位适中,详略得当。不追求理论阐述深度和公式推导严密、详尽。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贯彻两个基本宗旨: 写一本容易理解的书; 写一本实用性强的书。
本书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总体结构,阐述直白与直观。
依据人类认知规律规划章节,组织章节内容及其递进关系。合理安排论述深度。多用启发式文字叙述方式,文字叙述直白易懂。多用图示辅助表达,生动直观,提高阅读效率。
2. 注重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突出工程实践性。
以液压控制系统理论为主题,向前延伸了基础理论至与。强化系统动力学的观念与方法,强调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作用。将系统动力学的思想与观念贯穿全书各个部分。注重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简化系统模型,以便获得简单、深刻的结论。
书中内容取舍与案例选取均强调联系工程实际。将多系统的工程设计思想与方法编入本书,培养读者处理实际的能力与素质。
3. 选材纳入科技发展新成果,注重新方法和新手段应用。
在人才培养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导下,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如将直驱阀、容积直驱控制等新内容纳入本书。在系统分析与综合手段和方法方面,采用MATLAB软件作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平台,在书中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仿真分析等与液压控制相结合。
与Merritt先生的观点一样,阅读和学习液压控制系统需要的主要基础是控制理论。因此为了易于液压控制系统讲述和理解,书中简明综述了的相关内容。若读者在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将会对于理解书中内容有所帮助。若是更深入理解液压控制的特性,液压基础则凸显重要性。
作者任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师多年,前期以机械设计为主,从事车辆机液一体化综合动力传动系统设计开发; 后期以液压设计为主,从事和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期间设计与自制了一些专用的液压元件如泵、阀、马达等。长期产品设计工作使作者养成了一些思维和工作习惯,必然会体现在这本书上,因而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与工程技术人员产生共鸣。
后来,作者从企业界转到教育界,从事教学工作,选用过国内一些教材,也用Merritt的英文书作教材为本科生和硕士生授课,并开始写讲义。多年后有了将讲稿变成一本书的计划。但这个计划进展很慢,客观原因是时间不足。一年前,作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这本书稿上,写书的工作快了很多。诚实地说,这本书稿与作者的理想尚有距离,本着共享素材和方便教学工作的目的,将书稿付印,欢迎读者、同仁、学友、师长多多批评指正。另外,本教材配有PPT课件,如需要也可以与作者联系。
参考文献在书中多数非直接引用,多用作启示和指导。它们多反映在书中的思想方法等方面,属于道同。为了便于读者进行延伸阅读,参考文献按章列出。匆忙之中,想必定会有曾对作者有重要影响的文献资料遗漏了,这里一并对文献作者的贡献表示感谢!
硕士生冯洋、赵云静、刘学哲协助作者勘查了文字录入错误,这里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还要特别感谢师长和同仁们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细致与辛勤的工作。最后,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才能挪用一些陪伴家人的时间写书稿。
液压控制系统目录
1.1开环液压控制与液压控制
1.1.1用电磁换向阀构建的液压控制系统
1.1.2用比例电磁阀构建的液压控制系统
1.1.3用电液构建的液压控制系统
1.1.4与的比较
1.2液压控制系统分类
1.3液压反馈控制的特点
1.3.1液压反馈控制优点
1.3.2液压反馈控制缺点
1.4液压控制发展历程及趋势
1.4.1发展历程
1.4.2发展趋势
1.5液压控制的应用
1.5.1应用分析
1.5.2几个典型液压控制应用案例
1.6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及反馈控制
2.1动力学系统及其研究方法
2.1.1一个简单的动力学系统
2.1.2另一些类型动力学系统
2.2.1工作原理
2.2.2反馈控制系统构成
2.2.3反馈控制系统分类与性能
2.2.4线性系统的叠加性
2.3控制系统数学建模与模型化简
2.3.1建模方法
2.3.2模型
2.3.3模型化简
2.4控制系统稳定性
2.4.1稳定性概念
2.4.2时域稳定性分析方法
2.4.3稳定性分析方法
2.5控制系统准确性
2.5.1系统模型
2.5.4跟踪误差
2.6控制系统快速性
2.6.1时域快速性分析
2.6.2频域快速性分析
2.7控制系统校正
2.7.1串联校正
2.7.2并联校正
2.8连续系统方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2.8.1设计问题描述
2.8.2数字控制器设计步骤
2.8.3设计假想的连续系统控制器
2.8.4确定采样周期
2.8.5离散为数字控制器
2.8.6数字控制器算法
2.8.7数字控制器校验
2.9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液压控制系统原理与结构
3.1.1工作原理
3.1.2机液系统结构分析
3.2控伺服系统
3.2.1工作原理
3.2.2作动器系统结构分析
3.2.3阀控速度伺服系统和力伺服系统
3.2.4阀控系统特点
3.3泵控伺服系统
3.3.1工作原理
3.3.2系统结构分析
3.3.3泵控系统特点
3.4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液压控制元件
4.1.1液压控制元件分类
4.1.2分类
4.2四通滑阀
4.2.1四通滑阀分析
4.2.2流量方程及阀系数
4.2.3滑阀的作用力
4.2.4阀控系统的功率及效率
4.3.1三通滑阀的静态特性
4.3.2线性化流量方程及阀系数
4.4三通滑阀与节流孔组合
4.4.1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4.4.2分析
4.5.1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4.5.2静态特性分析
4.5.3挡板液流力
4.6射流管阀
4.6.1结构与工作原理
4.6.2静态特性分析
4.7控制用
4.7.1控制用液压泵排量分析
4.7.2控制用液压泵泄漏与阻力矩
4.7.3控制用
4.7.4控制用
4.8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液压动力元件
5.2控对称缸
5.2.1基本假设
5.2.2数学建模
5.2.3方块图与解表达式
5.2.4模型化简与模型分析
5.3四通阀控
5.3.1基本假设
5.3.2数学模型
5.3.3四通阀控马达动力元件的特点
5.4控非对称缸
5.4.1基本假设
5.4.2数学模型
5.4.3三通阀控非对称缸动力元件的特点
5.5控非对称缸
5.5.1基本假设
5.5.2数学模型
5.5.3四通阀控非对称缸动力元件的特点
5.6变转速泵控对称缸
5.6.1基本假设
5.6.2数学模型
5.6.3变转速泵控对称缸动力元件的特点
5.7变排量泵控
5.7.1基本假设
5.7.2数学模型
5.7.3变排量泵控液压马达动力元件的特点
5.8液压动力元件驱动能力
5.8.1阀控液压动力元件驱动能力
5.8.2泵控液压马达动力元件驱动能力
5.9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6.1机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分析
6.1.1反馈比较机构
6.1.2系统分析
6.1.3机液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6.2实例分析
6.2.1动力转向机液伺服机构
6.2.2内机液伺服系统
6.3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电液伺服控制阀
7.1电液伺服阀
7.1.1双喷嘴挡板力反馈电液伺服阀
7.1.2式直接反馈两级
7.1.3射流管力反馈流量电液伺服阀
7.1.4三级流量电液伺服阀
7.2直驱阀
7.2.1结构与原理
7.2.2系统分析
7.2.3直驱阀特点
7.3描述、选型方法
7.3.1产品性能描述
7.3.2选型方法
7.3.3使用维护常识
7.4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电液控制系统动态设计
8.1.1电液分类
8.1.2模拟电液控制系统
8.1.3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8.1.4复杂电液控制系统
8.2位置伺服系统动态设计
8.2.1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8.2.2变转速泵控位置伺服系统
8.2.3位置控制系统校正
8.3动态设计
8.3.1阀控速度
8.3.2泵控速度控制系统
8.4力控制系统动态设计
8.4.1力控制系统
8.4.2液压动力元件
8.4.3力控制系统分析
8.5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9.1一般设计流程
9.2方案设计
9.2.1明确设计任务
9.2.2拟定控制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
9.3负载分析计算
9.3.1典型负载与负载模型
9.3.2负载折算
9.4阀控系统参数计算
9.4.1阀控系统参数计算
9.4.2确定液压控制阀的参数及选型
9.5泵控系统参数确定
9.5.1泵控系统参数计算
9.5.2控制用参数及选型
9.6反馈元件和信号放大器等选型与设计
9.6.1确定反馈元件及其放大器
9.6.2电子伺服放大器选型
9.6.3数字控制器及转换器
9.6.4电源
9.7.1液压源的作用
9.7.2液压源类型选择
9.7.3液压源与液压控制系统的匹配
9.7.4工作液污染度控制与过滤
9.7.5工作液加温与冷却
9.8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方块图变换
附录B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指令
附录CISO4406
附录DNAS1638
附录E术语中英文对照液压复习资料答案 诸君当自强
一、填空题 1、 负载 流量 2、 能源装置 执行装置 控制调节装置 辅助装置 3、 增大 下降 4、 粘性系数 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 5、 相对压力 表压力 大气压力与绝对压力之差 6、 相对压力 表压力 相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和 7、 比压能 比位能 比动能 8、 直管中 沿程压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 9、 层流 湍流 雷诺数 10、 压力 排量与流量 功率与效率 11、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12、 外负载 压力损失 流量 13、 泄露 困油 径向不平衡 14、 机械能 液体压力能 液压能 机械能 15、 动力 机械能 液压能 16、 执行 液压能 机械能 17、 液压泵 液压能 机械能 18、 原动机 机械能 液压能 19、 齿轮端面和端盖间 齿轮外圆和壳体内孔间 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处 20、 压力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 方向控制阀 21、 输出压力 压力低于限定压力 压力高于限定压力 22、 控制油液的单向流动 流动阻力损失小 密封性能好 23、 导通 导通 24、 行程阀 行程 高 25、 电磁滑阀
液动滑阀 电磁滑阀 26、 弹簧
通流面积 溢流量 27、 直动式溢流阀 先导式溢流阀 28、 定值输出减压阀 定差减压阀 定比减压阀 29、 薄壁小孔 细长小孔 厚壁小孔 30、 节流阀 定差减阀 出口压力 31、 溢流阀 节流阀 流量 32、 阀芯上的液压力 弹簧力 减压阀出口 33、 换向阀卸荷回路 先导型溢流阀卸荷回路 二通插装阀卸荷回路 34、 利用液压泵保压的保压回路 利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 自动补油的保压回路 35、 变量泵和定量液压执行元件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
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
容积调速回路
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
36、 进油节流调速 回油节流调速 旁路节流调速 37、 压力图 流量图 功率图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1
38、 机械 气压 39、 惯性 阻隔 吸附 40、 阻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阻性复合消声器 41、 方向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 42、 单向阀 或门型梭阀 与门型梭阀 快速排气阀 43、 信号线 动作状态线 波浪线 44、 细实线 横线粗实线
¤ 45、 细实线 横线粗实线
O 46、 细实线 横线粗实线
X 47、 脉冲信号法 逻辑回路法 辅助阀法 48、
50、一次压力控制回路 二次压力控制回路 高低压转换回路 二、判断题 1---10、XXXX对
11---20、XX对XX
XXX对对 21---30、对X对XX
31---40、对对对对X
XXX对对 41---51、对XXXX
对对X对XX 三、简答题 1、齿轮泵(外啮合泵)泄露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齿轮端面和端盖间 ,齿轮外圆和壳体内孔间以及两个齿轮齿面啮合处 2、什么是液压系统的背压力?现有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调速阀、顺序阀等几种阀,选择出能做背压阀的阀 背压力:使回油路上负有一定的压力
除了了减压阀其他都可以 3、绘制用差动连接形成的快速运动回路,并说明你绘制的原理图。
两位三通电磁阀
, 三位四通电磁阀
略 4卸荷回路的作用是什么? 常见的卸荷回路有哪三种?
在液压泵驱动电动机不频繁启闭的情况下,使液压泵在功率损耗接近零的情况下运
转,以减少功率损耗,降低系统发热。延后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寿命。 1.换向阀卸荷回路 2. 用先导式溢流阀~~
3 二通插装阀~~~ 5.简述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 当控油口K处无压力油通入时,压力油只能从进油口P1流向出油口P2,不能反向流动,当控油口k处有压力油通入时,在也压力作用下,阀芯右移。使油口P1,P2,接通,油液就能从p1流向p2. 6平衡回路的作用是什么?具体办法是什么? 在防止垂直或倾斜放置的液压缸和与之相连的工作部件因自重而自行下落。 1、将c腔
与A 或 B 联通 即为单向阀 2、在控制盖板上接一个二位三通滚动阀来变换G腔的压力,即成为液控单向阀
7.绘制插装阀用作液控单向阀的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2
8绘制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特性曲线图。并加以分析。
9.先导式溢流阀中的阻尼孔起什么作用?是否将其堵塞或加大?为什么? 在主阀芯上制造压力差 不能
1.油压传递不到主阀上腔和导阀前腔,导阀就会失去对主阀的压力调节,溢流阀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
10.绘制液压缸差动差动连接示意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开始工作时,差动缸左右腔的油液压力相同 当左腔(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大于右腔(有杆腔)的有效面积时,活塞向右运动,同时使右腔排出的油液q’ 也进入左腔,加大了左腔的流量q+q’
,从而加快了活塞的移动速度,可实现两种不同的系统的压力控制。 11.双泵供油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原理: 当1 3 换向阀在左位时,油路为: 进
油箱――换向阀(左位)――液压缸左腔
回 :液压缸右腔――换向阀3(右位)――液压缸左腔 右腔液压油补给给左腔形成差动回路 当阀3通电时,差动连接被切除,液压缸回油经过调速阀,实现工进阀1切换至右位时,实现快退。
特点:功率损害小,系统效率高。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3
12. 绘制常用的“慢速―慢速换接回路”,并说明你绘制的换接回路原理p155
13. 在液压系统中,差动连接时差动缸的活塞推力和运动速度与非差动连接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差的连接比较合适?
用于组合机床的液压动力滑台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快速运动中。
14. 绘制二级调压回路,说明工作原理。P139
15.简述齿轮泵产生径向不平衡力的原因? 在齿轮泵中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相等的,在压油腔和吸油腔处齿轮外圆和齿廓表面承受着工作压力和吸油腔压力,在齿轮合壳体内孔的径向间隙中,可以认为压力由压油腔压力逐渐分级下降到吸油腔压力,这些液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相于给齿轮一个径向的作用力(即不平衡力)使齿轮合轴承受载。
16.为什么在大型,高速或要求较高的液压缸中要设置缓冲装置? 设置缓冲装置:当液压缸所驱动的工作部件质量较大,移动速度较快时,由于具有的油量大,导致在行程终了时,活塞与端盖发生碰撞,造成液压冲击合噪声,甚至严重影响工件精度和引起整个系统的损坏,因此必须要设置缓冲装置。
17.简述直动式顺序阀的工作原理。 原理:当进油压力P1较低时,阀芯在弹簧作用下处于下端位置,进油口出油口不相通,当作用在阀芯下端的油液的压力大于弹簧的预紧力时,阀芯向上移动,阀口打开,油液便经阀口从油口流出,从而操纵另一执行元件或其他动作元件。
18.绘制插装阀用作二位三通阀的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4
原理:用一个二位四通阀来转换两个锥阀的控制腔中的压力 1. 电磁阀断电时左锥阀打开。右关闭即A通T ,P 与 A 不通 2. ………通电…………………………….P与A通,A与T不通。
19.绘制二通插装阀卸荷回路,并加以说明。
原理:正常工作时,泵压力由阀1调定,当二位四通电磁阀2通电后主阀上腔接油箱,主阀口安全打开泵即卸荷。
20.用先导式溢流阀卸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P104
先导式溢流阀有一个远程控制口k, 如果将k口用油管接到另一个远程调压阀(远程调压阀的结构和溢流阀的先导控制部分一样),调节远程调压阀的弹簧力,即可调节溢流主阀心上端的液压力,从而对溢流阀的溢流压力实现远程调压,但是,远程调压阀所能调节的最大压力不得超过溢流阀本身异阀的调整压力,当远程控制口k通过二位二通阀接通油箱时,主阀心上端的压力接近于零,主阀心上移到最高位置,阀口开得很大,由于主阀弹簧较软,这是溢流阀P口处压力很低,系统的油液在低压下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实现卸荷。
21、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取决于什么?其出口压力位定值的条件是什么? 1、弹簧预紧力 2、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和弹簧力相平衡 22、如果将溢流阀的进出油口接反,溢流阀能否正常工作?为什么?
因为溢流阀是靠进油口压力平衡弹簧力而开启溢流阀的,当进出口相反,则无法正常工作 23、若流经节流阀的流量不变,改变节流阀的开口大小时,什么参量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根据节流阀流量公式Q=KA
当A改变时,
发生变化,即A与
成反比,A↓,
↓ 24、绘制插装阀作单向阀使用的阀口连接方法,以及对应的单向阀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5
25、从作用上说明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区别?减压阀、顺序阀可否作溢流阀使用? 溢流阀:对液压系统定压式进行安全保护 减压阀:使出油口压力低于进油口压力的一种压力控制阀 顺序阀: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各执行元件动作的先后顺序 不能 26、顺序阀和溢流阀是否可互换使用
不可以,虽然两者结构相似,但顺序阀的出油口通向系统的另一油路,而溢流阀的出油口通油箱,顺序阀的卸油口必须单独外接。
27、什么叫液压泵的卸荷?根据卸荷的工作原理,卸荷类型有哪两种?
指使液压泵在功率损耗接近于零的情况下运转
压力卸荷 28、简述油雾器的工作原理
气流通过文氏管后压力降为P2,当输入压力P1和P2的压差△P大于把油吸引到排出口所需压力pgh时,油被吸上,在排出口形成油雾并随压缩空气输送出去 29、膨胀干涉型(抗性)消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过气流在管道里膨胀、扩散、自散、相互干涉而消声 30、什么情况称为I型障碍信号?消除障碍信号障碍段的方法有哪几种? 在X―D线图上,凡是凡是信号线长于动作线的信号 方法:1、脉冲信号法
2、逻辑回路法
3、辅助阀法 31、简述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固体物质和空气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不同,利用惯性、阻隔和吸附的方法将灰尘和杂质与空气分离 32、快速排气阀的作用是什么?它一般安装在什么附近效果较好?
加快气缸运动速度作快速排气
安装在需要快速排气的气动执行元件附近 33、节流供气回路中,什么情况下出现“爬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当液压马达工作转速过低时,往往保持不了均匀的速度,进入时动时停的不稳定状态
34、节流供气回路中,什么情况下出现跑空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当负载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一致时,由于排气往换向阀快排,几乎没有阻尼,所以负载易产生跑空现象,使气缸失去控制
35、双手同时操作回路的作用是什么?绘制你熟悉的双手操作回路并说出其工作原理。
以上内容为高列提供 在此特别鸣谢 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