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为什么被吓着的夸克币君突然又释怀了

油价回吐涨幅再次转跌,供应过剩让市场难以“释怀”-金投外汇网-金投网
外汇开户预约
请选择交易商
FXBTG.大旗金融
AETOS艾拓思
ICMCapital英国艾森
Junomarkets君诺金融
ThinkForex
Windsor Brokers温莎经纪
BMFN(博美)
请选择开户交易商
您的当前位置:
油价回吐涨幅再次转跌,供应过剩让市场难以“释怀”
网友评论:0
摘要:金投网1月21日讯—— 周四(1月21日)亚欧时段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回吐稍早取得的温和涨幅,美原油3月期货目前交投于28.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3月期货目前交投于27.65美元/桶附近。分析师称,全球市场持续供应过剩使油价承受压力。
金投网1月21日讯——周四(1月21日)亚欧时段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回吐稍早取得的温和涨幅,美原油3月期货目前交投于28.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3月期货目前交投于27.65美元/桶附近。分析师称,全球市场持续供应过剩使油价承受压力。(美原油3月期货日线图,图片来源:彭博)(布伦特原油3月期货日线图,图片来源:彭博)周三(1月20日)美国原油期货自2003年以来首次跌至27美元/桶下方,全球金融市场全线下跌,因投资者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共同发挥作用。周四中国股市再次大跌3%,对市场情绪形成打压,有关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并损及该国石油需求的担忧也在日渐加重。汇丰银行周四指出,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反映出需求的减弱。市场人气整体偏空,全球产油商平均每日生产过剩100-200万桶,造成巨大库存压力。凌晨出炉的美国至1月15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大增462万桶,前值为下降392万桶;美国至1月15日当周API汽油库存增加470万桶,前值为增加704万桶;美国至1月15日当周API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6.3万桶。著名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连续两周录得创纪录增加后,本周汽油库存再次大幅增加,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也连续第12个月上升,加之2015年12月的季节性影响消散,使此次API原油库存增幅远超预期,进一步对油价构成打压。澳新银行(ANZ)称,在稍晚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库存数据公布后,油价可能承受更多压力。北京时间周五(1月22日)凌晨将出炉:美国至1月15日EIA原油库存数据,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预期美国原油库存将增加267万桶,而汽油库存将增加190万桶,但精炼油库存将增加38万桶;若库存增加超过预期,短线油价或继续探底。北京时间15:29,美原油3月期货现报28.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3月期货现报27.67美元/桶。
外汇:1.6$
黄金:4.5$
外汇:1.8$
黄金:5.0$
白银:0.07$
外汇:1.8$
黄金:4.8$
原油:0.5$
外汇:1.6$
原油:0.5$
黄金:2.5$
原油:0.5$
外汇:1.8$
黄金:3.5$
白银:3.5$
外汇:1.7$
外汇:1.4$
白银:2.5$
外汇:0.9$
黄金:2.8$
外汇:1.6$
黄金:3.3$
白银:4.5$
原油:0.6$
外汇:0.4$
黄金:1.8$
外汇:1.7$
黄金:4.3$
原油:0.6$
外汇:1.9$
白银:0.05$
外汇:1.8$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流通着不同的货币。例如,在日本是日元,在美国是美元,在英国是英镑,在德国和法国则是欧元,等等。...
100%STP,订单直达国际市场,原始点差,滑点罚十倍
888X交易杠杆,99.85%无滑点。
澳洲知名交易商,进入中国五年,市场规模行业前茅,客户...
平台稳定性好,点差低,有ecn通道
在亚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经纪商
严格的资金安全监管,极低的交易成本,丰富的交易工具。
炒外汇专题
外汇买卖专题
外汇交易专题
近一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已从...
在被中国消费者抵制了近6个月之...
近日,人民币创两年半最长连涨...
随着债券通的正式落地,人民币...
老司机们都知道,安全气囊是汽...
好消息,中国香港加入亚投行了...
一夕之间,卡塔尔成为阿拉伯国...
日,土耳其修宪公投...
2017年第一个货币崩溃的国家,...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4-4881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664-4881当前位置: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找教案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象征、对比、烘托等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 2.品味生动、优美并富有感情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在阅读理解中陶冶学生情操; 4.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方法,并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深化主题. 二、 设计思路? 一、朗读背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活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 协作探究 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等形式探究文本的结构特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优 美的语言风格以及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练习强化 教师精心设计和整合不同形式的习题及时全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总计 16 课时,其中: ?《海燕》2 课时,《白杨礼赞》 2 课时 ?《石榴》 1 课时《马说》 2 课时 ?《紫藤萝瀑布》 2 课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 ? 单元测试与单元小结 2 课时 1、海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 2. 理解课文中物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重点: 1. 学习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2. 理解文中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3.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难重点:能准确地把握海燕的形象 教学步骤: 燕高尔基一.导入课文(1) 由我们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导入。 (2) 为什么海燕这种鸟儿能唤起高尔基的创作激情?1 找教案 (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①) “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 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经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 这种鸟儿。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 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 岁丧父,10 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 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 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 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 、 、 学》和剧本《底层》《小市民》等。 、 三.介绍背景知识 《海燕》写于 1901 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 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 兴起。高尔基 1901 年 2 月 19 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 40 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 月 4 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 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 183 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 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 月 12 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 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 , ,后又投寄 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 文字。这样, 《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出来。 《海燕》一 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 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性的诗传单。 由于《海燕》这篇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 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僻远地区去。 高尔基被流放那天, 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 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 、 、 “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 声说道: “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 件武器――他的笔, 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 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地喜爱高尔基。 示威结束时, ” 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 “暴君将要灭亡, 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 ”可见《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 的号角” 。 四.解题: 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 为什么在 1901 年 3 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注 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 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 的时候。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2 找教案 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 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五.学生听朗诵,注意情感的抒发 六.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教师提出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 勇敢的斗士 胜利的预言家 反抗上天的精灵 无畏的革命者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革命的先驱者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七.赏析课文――诵读比赛 1. 准备阶段――学生自由选择准备诵读的片段,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2. 比赛阶段――按所选片段分组“对擂” (一般每组 2-3 人) ,其余学生充当评委,现场点 评(着重点评语气、语调、语速是否到位,轻读、重读处理是否得当;通过点评赏析形 象,品味语言) 。 〖参考答案〗 如:第二小节中,为了表现海燕低飞高翔的雄姿及其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要重读 “碰”“箭”“直冲”,读时的基调应是高昂的。 第四小节到第六小节中,用群鸟和海燕作对比,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因而要以极 端蔑视的语气读群鸟的丑态。 读四小节的两个“呻吟”时, 为了表现海鸥的恐惧心理, 读第二个“呻吟”,要声音拉长,紧接着读下一句,并突出“飞窜”,以显示海鸥飞 窜时的恐惧万分。询问学生:如果让你给本文配乐,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综合学 生观点,请学生带伴奏带,下一节课配乐朗诵表演。 八. 布置诵读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学生配乐朗诵表演 二.师生共同分析海燕形象,总结海燕的性格特征。 三.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 1.介绍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象征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3 找教案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托意于物。 在黑暗政治压迫下,作家借用象征手法来表现革命的思想,才能骗过反动当局的检查, 得以发表出来,鼓舞人民的革命斗争。 2.分析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统治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3.总结:这首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 20 世 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 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四.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1.课外自渎罗洛的《信念》 、贾平凹的《月迹》 ,并与《海燕》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散文 诗的特点 跟踪检测 1.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籍)伟大的文学家。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呻吟(yín) 蠢笨(chǔn) 胆怯(qu?) . . . B.悬崖(yá) 翡翠(f?i) 旋律(lǜ) . . . C.吼叫(hǒu) 蜿蜒(wǎn) 号叫(háo) . . . D.飞窜(chuàn) 火焰(yàn) 飞翔(xiáng) . . . 3.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对“高傲”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自豪之意,表明海燕蔑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 C.自高自大,骄傲 D.自豪之意,写出海燕极其孤傲 4. 指出下列形象的象征义: (1) 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海鸥、海鸭、企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暴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海及其波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狂风、乌云、雷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第一段描写海面景物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找教案 A.写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B.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海燕出场渲染了气氛。 C.突出了暴风雨的迅猛,表明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D.说明革命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搏斗即将开始。 6. 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 (1)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 (3)看吧,它飞舞着,??因为欢乐而号叫! ( ① 形容列车在原野上急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形容月亮又圆又亮挂在蓝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通过《海燕》的学习,你认为该怎样运用象征手法来明确所写事物的象征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2、白杨礼赞 茅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三、课时安排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周立权) ) ( ) ( ) ) ( ) )7. 运用比喻手法,仿照“海燕像黑色的??飞翔”一句,按照下边的意思各造一句比喻句。第一教时 一、教学重点 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 二、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5 找教案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 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 、 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 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 ,巩固和发展了 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 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 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 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 、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 2 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 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 4 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 5、6 自然段描 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 7 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 9 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 2―4 自然段)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 5、6 自然段)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 7、8 自然段)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 9 自然段) ,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 、教师读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 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 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 5、6 自然段) ,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 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 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 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通过这些 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 、 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 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 6 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 凡。6 找教案 由学生朗读第 5、6 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 、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二、教学步骤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 它却努力向 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 、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 7、8 自然段) ,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 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 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 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 、 “朴质” “严肃”等七个词语(与 第 5 自然段呼应) ,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 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 “难道” ,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 ,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 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 ,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 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 ,由白杨树的“靠 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 精神和意志。 第 8 自然段, 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 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 “极 一是 普遍,不被人重视” ,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 。两个“象征” ,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 了主题。 (三) 、指导学生朗读第 7、8 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 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7 找教案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 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 读和停顿。 (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 (四) 、要求学生朗读第二段(第 2―4 自然段)和第五段(第 9 自然段) ,并思考:文章如果只 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 作用? 教师归纳: 第二段,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 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 它的“雄壮”“伟大” 、 ,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 “恹恹欲 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 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 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 有力。 (五) 、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 ,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 赞美, 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 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 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 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 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 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3、石 榴 郭沫若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时数8 找教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奇崛(ju?) 枯瘠(jí) 玛瑙( mǎonǎo ) 琢成(zhu?) . . .. . 犀利(x?) .劈刀( p?) 皓齿(hào ) 束缚( fù ) 唾津(tu? ) 潜溢(yì)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二、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 。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 、 述甚丰,1957 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9 找教案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 9 段,可分为三 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 2~6 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 7~9 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 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 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 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 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 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 2 段)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段) (3 描写石榴花的特征: (第 3―5 段)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段) (4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 段) (5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 6 段) 文章第二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 树、杨柳树相比,通过比较,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 “风度” “兼备“舍去”等词语,表 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第三段,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把它誉为“夏季的心脏” 。 首句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 “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 离”以色彩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以华丽珍贵悦人,这是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 “最可爱” ;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 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10 找教案 骨朵逐渐翻红, 花瓣匀称四裂, 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 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 “奇 这用 迹”一词来称誉一点也不过分。第五段形象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 “红玛瑙的花瓶儿” ,承 前一段而来, “希腊式的安普刺”是它的中期阶段, “中国式的金”是它的后期阶段,果实进一 步成长,就在表皮上出现各种斑驳的花纹,于是有了“各种锈形” 。这种种比喻,生动逼真地展 现了“一段妙幻的演艺” 。第六段,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 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 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 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 之情。 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作者最喜爱石榴的 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 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 又如“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 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 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 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 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 使 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又如,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 ,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 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 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 是盛酒的金,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 ,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 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11 找教案 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八、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 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 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 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 这时开起了花来。 2、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 3、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 (hào)齿。 4.禁不住唾津的潜 (yì)了。 (j??)而不枯(jí) ,清新而不柔媚。 (j?n)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 (yán)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枯瘠――( 精巧――( ) 柔媚――( ) 束缚――( ) 犀利――( ) 丰腴――(12) ) 找教案 三、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 、 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 (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 风筝: 四、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 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3、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何云) 4、马 韩愈 说教 学 目 标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 学 习 托 物 言 志 的 构 思 方 法 3 ? 掌 握 短 文 中 的 主 要 实 词 和 虚 词 的 用 法 。 教学重点 1. 积 累 文 言 知 识 2. 理 解 短 文 《 马 说 》 所 阐 明 的 深 刻 道 理 。 教 学 难 点 《 马 说 》 的 论 点 是 怎 样 的 ? 作 者 的 写 作 意 图 是 什 么 ? 课 时 安 排 ( 2 课 时 ) 第 1 课时:通读课文,翻译课文, 第 2、课时:理解课文大意,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13 找教案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 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呢? 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 。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 一、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 谈的是人才问题,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 或 “ 说 说 千 里 马 的 问 题 二 、 介 绍 作 者 及 背 景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 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 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 是 我 国 文 学 史 上 杰 出 的 散 文 家 之 一 。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都怀才不遇。 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 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 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本 文 便 是 他 这 类 作 品 中 的 名 篇 之 一 。 三、听读课文 (一).注意读准字音 (二).注意划分节奏 (三).注意语气语调 四.学生朗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 (二).读懂句意(先逐节翻译,再抽读评议) (三).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 1、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之情 2、千里马的遭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慨诘问 3、食马者的言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讽刺嘲笑 五.作业 (一).翻译全文 (二).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及翻译 二.合作讨论: (一).概括每节大意并思考: (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14 找教案 (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四 ). 文 中 千 里 马 指 的 是 什 么 ? 明 确 : 比 喻 人 才 。 伯乐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 (五)..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 ( 六 ). 反 映 怎 样 的 社 会 现 实 ? 抒 发 作 者 怎 样 的 思 考 感 情 ? 三、链接拓展. (一).如今,假如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样施展你的“日行千里”才能呢? (二).写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或谚语歇后语 (三)写出几句含有“马”字的的诗句 四.教学小结 ( 一 ) 归 纳 课 文 。 中心思想: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 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 二 ) 归 纳 写 作 特 点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托物言志,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 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 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 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 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五.课外作业 思考和练习(见作业纸)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郭立桂)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二年级作业纸 学科 语文 课题 《马说》 命题人 郭立桂 日期 06.2.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给加列字注音 伯乐 2.辱 3.骈 4.枥 5.一食 6.食马者 7 无马邪 二.找出文中四个通假字解释 1.___通____: 2.___通___: 3.___通___: 4.____通_____: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奴隶人 2.与常马等 3 骈死 4.槽枥 5.一食或尽粟 6. 不以千里称也15 找教案 四.填空 1. 《马说》 的作者是____,又称_______,他是___代著名思想家及文学家,他与_______一起倡导古 文运动。 2.文中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 “伯乐” 比喻________-, “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_.“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句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 无知的无情嘲讽. C.《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叙说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D.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宋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 誉. 六.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A.吃的东西 B.同“饲”,喂 C.吃 D.供养 2.有千里之能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A. 有能力做到,能够 B.和睦 C.能力,才能 D.有能力的 3.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 ( ) A.竹制的马鞭子 B.策问 C.驱使,鞭策 D.计策,计谋 七. 辨析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 . 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虽有千里之能 . 执策而临之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其真无马邪 . 八.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61.( ( ( ( ( ( () ) ) ) ) ) )2.3. 找教案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九.问答: 1 本文“托物寓意” ,借议论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怎样的一种不合理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假如你是“千里马”你将怎样展示“日行千里”的才能呢?5、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 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 认真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找出 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 3. 情感价值观 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 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1. 题目解说 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长、 繁的特点, 盛、 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既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17 找教案 2. 作者简介 宗璞(1927~),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 小说《弦上的梦》1978 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生石》获
年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 《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 、 、 、 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 3. 背景资料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在“疑惑”和“痛楚” “一直压在”作者 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 1982 年 5 月,当时她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 年 10 月 小弟去世),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 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4. 文本探究 (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A.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 文章由事入理,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结构层 次。 明确: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 之憾再到思花之感。 §1(1-6段)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貌。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由 整体到局部。 §2(7-9段)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10-11段)点明主旨,由花及人。由具体的感受到理性的思考,感悟 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5. 布置作业 (1) 课后继续阅读课文,分析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 联系作者的经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 等修辞手法,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 2. 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 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 (1)字词掌握情况 (2)提问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A.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B.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C.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 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明确:18 找教案 A.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 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 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B.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 (先写花穗的色彩,然后写花的形状,最后写花的 香味) C.比喻,拟人(例句略,分析略) 3.品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蕴涵的哲理。 重点理解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比如: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紫藤萝瀑布) 流着流着,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 关于疾病的痛楚。 ?? 明确:作者在写紫藤萝花中自然巧妙的揭示了人生哲理:写眼前紫藤萝花的盛况,其实是 在写进入新时期的我国社会沸腾的生活, 而写记忆中产生的遗憾也正是写那个留给 人遗憾的时代,是为了反衬今天生活的美好。作者在文章里既承认、正视这种种不 幸的现实存在,更认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汇入到 这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长河中去,共创世间的辉煌 4.探究写法,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A.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 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 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B.以小见大,一线贯穿。 C.语言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5.总结文章: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由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 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人生哲理。题目中的“瀑布”一词, 用比喻的手法,既状写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6.拓展 请你欣赏荷花、向日葵、爬山虎、百合、青松等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 悟,托物言志。扬中树人 沈岚 紫藤萝瀑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迸溅( ) 琼浆( ) 绽开( ) 伶仃( . . . .19) 沉淀( .) 酒酿 ( .) 宗 找教案 璞( ) zhù立( . 挑逗 ( ) . ) 花 suì( 盛开 ( . 盛满 ( . ) ) 遗 hàn( 忍俊不禁( . 禁止 ( . ) 砥 lì( ) ) pù布( 笼罩( . 鸽笼( . ) )挑拣 ( ) ) ) ) . 二.填空。 1.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 ,是当代的 ,本名 ,其成名作是 。本文以 为线索,浓墨酣畅的描绘了 ,淋 漓尽致地抒发了 ,阐发了 的人生道理,表现了 作者焕发活力,惜时而行的积极情怀。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 (A、依傍 B、靠着)一株枯槐爬 得很高, 但花朵从来都 (A、 稀少 B、 稀落) 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 好像在 (A、 诉说 B、试探)什么。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因为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 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四.仿照例句写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造句: 。 五.简答题 1.文章第一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句成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最后又写“不觉加快 了脚步”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加快了脚步”?2.文章插叙十年前的往事有什么用意? 3.作者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六.阅读文章 2---7 节,回答下列文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文字的大意。 2.这几段对紫藤萝的描绘极具层次感,你能指出他们的描写顺序吗? 3.第六节文字依次描写了 和 。 4.第七节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一句中的“它”指代的是 5.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作是瀑布?20 找教案 6.作者将紫藤萝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原因是什么? 7.试分析“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的含义。 8.为什么“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 的喜悦”? 9.味是无色的,可文中却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样写好不 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10.琼花、茉莉花、牡丹花??青松、翠竹、梅花??太阳、冰雪等等都是人们心中的最爱,请 选择其中的一种,描写你在特定环境下或者是特定心境下的所见所思。 (200 字左右) 杨柳 教学重点: 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教学进程: 一、 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二、 介绍《杨柳枝词》 (白居易)和《咏柳》 (贺知章) 。 三、 范读或由学生朗读《杨柳》全文。 四、 仔细阅读节选部分,讨论: 1、 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2、 本文“美”在何处。明确: A、美在作者的独具慧眼。选段从“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的原因说起,突出杨柳“下垂”的姿态,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然后 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自己的感悟所在。 B、美在歌颂了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五、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 六、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心目中的杨柳(尽可能运用象征手法) [附] 《杨柳》全文 杨 柳 丰 子 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 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 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 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 ,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21 找教案 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 , 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 说上面的话, 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 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 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 “客舍青青”的 诗, “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 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 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 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 、 、 、 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 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 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 不过少见而名贵些, 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 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 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 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 过 十 足 地 配 称 “ 万 花 如 绣 ” 的 景 象 。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 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 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 的珠子, 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 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 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 非 赞 它 一 下 不 可 。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 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 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 葡萄藤要吃肉汤, 许多花木要吃豆饼; 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 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 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 作 “ 贱 ” 的 。 我赞杨柳美丽, 但其美与牡丹不同, 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 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 ,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 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 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 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 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 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 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 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 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 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 ,写春色曰“陌头22 找教案 杨柳” ,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 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 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 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 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 在这几 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 种“贱”的垂杨呢。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菜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高 贺知章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张在科教学目标: 1、 掌握联想的基本要领; 2、 培养联想能力; 3、 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联想。 2、 怎样联想。 教学难点: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展开恰当的联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进程: 一、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划出重点内容。 二、交流、明确重点内容: 1、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2、 写作中运用联想能丰富写作内容。 3、 许多触景生情的作品都是由联想产生的。 4、 培养联想能力,要向生活和书本学习。 三、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咏物抒怀。 (可先打草稿,在小组交流的基础 上再全班交流,同学与教师一同评点) 四、出示幻灯片《感受泥土》 ,共同学习评点。23 找教案 五、围绕“泥土”进行思考和联想,写一篇大作文。 (要求见课本)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张在科 《鸟》专题 翠岗中学 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 学 目 标 及 重 点 : 1、 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 2 、 在 观 察 中 亲 近 鸟 , 发 挥 联 想 和 想 象 , 获 得 美 的 启 示 。 3、 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 “鸟文化”的内涵。 4、 围绕本专题设计的问题,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5、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 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 工 和 整 理 。 观鸟、咏鸟、议鸟、写鸟,这四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 入 的 。 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 前 预 习 : 1 、 自 读 《 专 题 鸟 》 相 关 的 诗 文 。 2 、 收 集 并 整 理 有 关 “ 鸟 ” 的 成 语 、 俗 语 、 谚 语 、 诗 歌 、 歌 曲 等 。 3 、 回 忆 并 准 备 讲 述 你 知 道 的 与 “ 鸟 ” 相 关 的 故 事 。 4 、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了 解 “ 鸟 ” 给 人 类 带 来 的 好 处 。 教 学 过 程 : 导入新课 一、 观鸟。 1 、 说 说 观 鸟 之 美 的 感 受 。 2、展示并介绍收集的有关鸟的图片、观鸟所作绘画作品等。(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展示。) 3 、 演 唱 有 关 “ 鸟 ” 的 歌 曲 。 ( 可 小 组 合 作 完 成 ) 二、 咏鸟。 1、咏诗《闻雁》、《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自由发言) 2 、 朗 诵 收 集 的 咏 鸟 诗 。 3 、 汇 总 收 集 的 有 关 鸟 的 成 语 、 谚 语 等 ( 小 组 推 荐 代 表 发 言 ) 三 、 议 鸟 1、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24 找教案 2 、 你 认 为 现 在 “ 鸟 ” 的 生 存 环 境 怎 样 ? 3、你认为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小 结 : ( 教 师 完 成 )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鸟、咏鸟、议鸟几个环节学习活动,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体会到了鸟蕴涵的 情感、领略到了鸟文化的内涵,关注鸟的命运。而其中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关注化做爱鸟、护鸟的 行动。 四 、 1、拟一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2、写鸟(文体不限)。 写 鸟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扬州市第三中学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汲取营养,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 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 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能 够在讨论中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培 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设计思路: 第二单元主题是“道德修养” ,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 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 从几篇文章的角度来看, 《纪念白求恩》 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 《敬业与乐业》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多一些 , 宽容》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让人们心灵“闪现出一种很动人 , 的光彩”??,编者力求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本单元主要是议论文,教师可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 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 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可与政治学科渗透,带领学 生开展几次活动,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 使学生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三、课时安排:25 找教案 单元整体学习 《纪念白求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陋室铭》 《多一些宽容》 《敬业与乐业》 诵读欣赏 写作 口语交际 单元学习小结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6、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 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 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 一、&开启&课文。 1、 以多媒体放映电影 《白求恩大夫》 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26 找教案 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 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 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 25 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DD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DD学习白 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DD学习他对技术精 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派遣: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 记叙简明扼要, 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 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 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四、小结本堂课内容,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布置课外作业。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 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 五、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一、明确教学重点,复习上堂课内容。 本堂课教学重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叙议结 合的写作特点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给第 2 段和第 4 段划分层次。 2、第二段评点内容。 ①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精神。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正反对比, 起什么 作用? ②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27 找教案 ③标出正面介绍白求恩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 3.第三段评点内容。 ①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②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 4.第四段评点内容。 ①标出记叙句的起止。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②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⑤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 方面写的?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1.第二段分三层。 一层: 从开始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神。 二层:到&无不为之感动&,举例论证这一精神。 三层:到最后,再次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四段分两层: 一层: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 二层: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第二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正反对比的运用,阐明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第二段共十句话,其叙议的安排程序是&叙一议一叙一叙一叙一议一议一叙一叙一议&。 这一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尤其突出,使本段的议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能使读者由表 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③正面介绍的句子是: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 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无不为 之感动。& 3.第三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是:&??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 ? ②这里虽然没有明写出号召向白求恩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在对反面 的批评中,又包含了这个意思。 4.第四段评点: ①记叙句是:&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几句记 叙抒发了作者遗憾悲痛之情。 ②前三次是向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的,这一次是向大家发出号召的。号召的范围扩 大了。28 找教案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⑤从思想(高尚的人) 、品质(纯粹的人) 、道德(有道德的人) 、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人) 、作用(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方面来写的。 四、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1. 由学生讨论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 别。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简洁 概括,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详细生动。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 点,为议服务,因而要叙得简明、概括。 2.学生讨论对比的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本文不仅为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 教育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 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 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文中的最后一段。 2 下边两句话,都是后一部分进一步说明前一部分的。说说后一部分是怎样具体说明前一 部分的。 ①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 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②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 国际主义。 扬州市第三中学 易卫东 7、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2.学习这篇演讲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理解文章应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9 找教案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 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 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课文共七段, 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开头总起全篇; 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 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 2~6 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 7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 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 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 、 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 述的中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 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 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 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 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因自己的才能、 境地, 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 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 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 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 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 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 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 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30 找教案 找出快乐来” ,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 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 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 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 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 &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 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 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 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 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问题研究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 质都是可敬。 ”因此, “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 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 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文本。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 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人们的读书 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 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 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 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 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 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 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 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31 找教案 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 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 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六段。 扬州市第三中学 詹广城 8、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教学目的 1、 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 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 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 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 16 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 3 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 学习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 5 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开头 2 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 :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 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 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 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32 找教案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 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 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 “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 “互敬、互爱”则 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 敬” 。 四、 探究活动 1、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的 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 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 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 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 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 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 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样才能宽 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六、 布置作业 扬州市第三中学 尤亚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一、学习目标 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 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 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二、教学设想33 找教案 1、 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3、 准确理解“灵魂”的内涵。 4、 课前了解并搜集一些感动自己的人或事。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 交流预习情况。 1、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 携(xi?) 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i) 2、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 (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 (二) 导入课文: 1、 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 2、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 、 、 《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 《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 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三)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思考: (1)文章提出怎样的观点?(2)理出文章的思路。 2、 学生讨论交流: 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二部分(第 2、3 段) :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 4、5 段) :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 6 段) :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四) 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1、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 学生讨论、交流: (1) 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 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 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 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 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 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 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 无论是夺取生命 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34 找教案 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 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 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 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选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 (3) 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3、 总结: 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 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 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 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 合作探究,能力迁移。 1、 学完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那里?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 ,好不好? 讨论交流: 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 A 有思想 B 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 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 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 “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 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 2、 说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引得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 。 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 (六) 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 文章运用举例,引用等说理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 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 练笔:从自己的记忆里,选取一则“会闪放出动人的光彩”的平凡事,字数 150 字左右。 扬州市第三中学 李泰生 10、陋室铭 刘禹锡 教 学 目 的 : 1 、 掌 握 文 言 常 用 实 词 , 翻 译 全 文 。 2 、 让 学 生 了 解 押 韵 的 字 和 押 韵 的 作 用 。 3 、 引 导 学 生 了 解 刘 禹 锡 淡 泊 自 甘 , 不 慕 名 利 的 思 想 。 教 学 重 点 : 掌 握 字 词 , 了 解 托 物 言 志 的 写 法 , 韵 文 的 特 点 和 作 用 。 教 学 难 点 :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 并 进 行 创 作 性 思 维 创 作 。 教 学 课 时 :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一 . 导 入 课 文 , 解 释 题 目 , 介 绍 写 作 背 景 1. 导 入 课 文 : 师:前一阶段有一首《考试铭》流传很广,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35 找教案 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大 家 知 不 知 道 它 其 实 是 根 据 哪 一 篇 文 章 仿 写 的 呢 ? 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 。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 达的思想内容的 。“考试铭”读起来很好笑,但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的这 篇陋室铭,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不管是从节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铭都远远高于考试铭. 2. 解 释 题 目 : 大 家 齐 读 一 遍 课 文 。 题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 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明白了&陋室铭&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 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也 就 是 借 陋 室 之 名 行 歌 颂 道 德 品 质 之 实 , 这 才 是 作 者 真 正 的 意 思 。 3. 介 绍 作 品 背 景 : 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 ,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 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 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 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 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 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 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 ,却光照历史, 留 传 千 古 。 二 . 解 释 字 词 ,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 1. 解 释 字 词 : 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回 答 同 学 们 的 提 问 , 等 同 学 们 没 有 问 题 后 , 有 重 点 地 解 释 课 文 . 重 点 字 词 : 词 类 活 用 : 山 不 在 高 , 有 仙 则 名 。 名 :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 闻 名 , 出 名 。 苔 痕 上 阶 绿 上 : 方 位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 长 上 。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劳 : 形 容 词 使 动 用 法 , 使 ?? 劳 累 。 宾 语 前 置 :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 词 , 宾 语 前 置 的 标 志 。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 陋 之 有 ? ’”“ 孔 子 认 为 , 九 夷 虽 然 简 陋 , 但 是 有 君 子 住 在 那 里 , 就 不 简 陋 了 。 ” 2.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 齐 读 一 遍 课 文 , 提 问 同 学 来 翻 译 课 文 , 老 师 从 旁 提 示 .36 找教案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 只要有了龙的存在 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 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 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 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 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 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 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又如同西蜀的扬 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 呢 ? ) 给 课 文 分 层 :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全 文 主 旨 .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 交 往 人 物 , 室 中 事 三 个 角 度 来 说 明 。 ( 南 阳 诸 葛 庐 ---- 何 陋 之 有 ? ) 总 结 全 文 , 照 应 开 头 , 说 明 陋 室 不 陋 . 课 文 是 如 何 围 绕 “ 德 馨 ” 来 写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 山 水 引 出 陋 室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 可知“陋室”环境恬静、 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 “ 谈 笑 有 鸿 儒 , 往 来 无 白 丁 ”--- 交 往 之 雅 : 可 见 纵 情 畅 怀 、 谈 笑 风 生 的 情 状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 卷 读 经 的 怡 然 情 态 。 可 知 室 主 人 高 雅 脱 俗 的 情 致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夸克浏览器电脑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