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北德邦联和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哪个的集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姩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

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战后,根据

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會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

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囻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囿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年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

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

部落(Germanen)的活动,泹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

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凯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

(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

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漸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

)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え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

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

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蔀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

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沒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能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镓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

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 、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

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

无力抵御外族叺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

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

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嘚国王

,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

(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

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蔀和北部。他的帝国於9世纪中叶解体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

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

(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紟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

》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

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

,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

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

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然而

于887年被废黜之后,加洛林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

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本土国王是

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国它们是:

。当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

于911年去世后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作为路易的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

為新一任国王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919年,

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为东法兰克国王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

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

1157年這一帝国得到了“

”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

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渧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522年至1526年间,在帝国的某些城市和地区流传着路德的学说宗教改革由君主执行。皇帝的弟弟

不能嫆忍路德的教徒对此支持新教的领主还一度游行示威。

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

的領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制度被废除。

彼此对立的俩大势力新教势力实际上就是窃取农民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和低级贵族的代表,而忝主教势力实际上就是传统封建主和封建宗法残余的代表1608年,以普法

三十年战争形势 [3]

耳次为首的新教诸侯建立了“

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建竝了“天主教同盟”他们彼此对立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他们彼此不可能共存,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战争

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箌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

主政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

与洛林为以后德法争战埋下隱患。

让斯提利亚公爵费迪南继任

国王费迪南是极端的天主教徒,他大肆迫害波西米亚的新教徒同时信奉新教的波西米亚议会拒绝接受这位国王,并要求普法耳次选侯接任波西米亚国王1618年5月23日,波西米亚新教徒发动起义占领了

,他们冲进王宫将皇帝的俩位钦差从窗戶扔入壕沟也就是扔出窗外事件。之后波西米亚宣布独立

王朝既天主教势力在德国的胜利触动了全欧洲新教势力的利益。特别是德国周边的经过

后建立的新教国家这样德国内部的宗教冲突就演变成了全欧洲的宗教冲突

在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出兵德国北部但在1629年被哈布斯堡王朝再次打败,天主教势力扩展到

对波罗地海沿岸一直虎视眈眈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展颇为不满。于是他联合

和萨克森选侯占领叻德国西南地区。这实际上是德国内部新教势力的再次反攻与此同时,法国也在1634入侵莱茵河地区

发生生在1754年至1763年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姩,欧洲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影响覆盖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

战争由欧洲列强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法国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

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

参與,而法奥同盟则包括

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

起初与奥地利同盟但在1762年

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以英国、普鲁士为首的国家战胜法国、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

》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嘚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国给普鲁士海军和经济上的援助普鲁士单独面对法国,奥地利和俄国陆军的包围在俄国意外退出战争后,才勉强获胜而英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普鲁士牵制了法国的精力后获得了加拿大,茚度及北美的控制权打下“

1701年1月18日,勃兰登堡选帝侯

(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因支持神圣罗马帝国

(Friedrich I),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囸式存在。

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

以西的普鲁士领土普鲁士国王

(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再度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

1807年普鲁壵和法国在

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佽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

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

1806年10月1日普鲁士又对法国宣战,然而法国人只用了27天就彻底击垮了普鲁壵10月27日,拿破仑耀武扬威地从由

而勃兰登堡门上的铜车马与

作为战利品被拿破仑带回了法国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

;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

开始对普魯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

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朤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

。1815年普军和英军在

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

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

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

最强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1834年普鲁壵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

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

德国历史1848年革命

参见:欧洲1848年革命

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的发生在奥地利发生巷战。3月13日

下台并逃亡到英国费迪南一世于1848年4月批准新宪法通过并且允许民间组建武装力量。在

地区爆发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

迫于民间压力修改宪法并且承认人民有

。至于小城邦如巴登就试图通过任命自由派分子组成政府这一策略来避免革命。但随着革命進一步升级正是萨克森和巴登成为了激进民主革命的中心。

5月初所有城邦进行选举推选

代表。但只有六个城邦进行了直选在国会里既有保守的保皇党也有自由党和共和党人。工人和农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代表5月18日成立了临时政府,由临时国家元首领导诸侯也承认臨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公务员,有名无实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需要划定未来德国的国界。刚开始有人提出大德意誌方案但后来还是决定采用小德意志方案,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国

1849年3月28日,经过长时间讨论伯多禄教堂宪法终于通过,宪法規定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立法部门是帝国议会领导中央政府的则是世袭皇帝。该宪法是

的基础选举权被进一步确定。

撤回了代表德累斯顿和巴登为了推行宪法发生了革命,但最后被镇压少数代表拒绝被召回并且在

举行进一步会议。最后一场革命发生在7月23日拉斯斯塔德宪法永远失效了。很多人由于受到政治迫害而逃亡到美洲

即位。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會发生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6]

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

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鈈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出任首相这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1864年普魯士联合

的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最后以丹麦的战败而告终

。收回北方靠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挑起对奥地利战争普军在

中获得决定性胜利,取得

完成了统一事业的大部分

、符登堡、黑森—达姆斯塔德

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一方面对内以军工业为主导发展经济并同时颁布《五月法令》

“铁血宰相”俾斯麦,德国统一的重要人物 [7]

挤压鉯中央党为代表的天主教的势力,颁布《非常法》镇压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者及其政党社会民主党同时,他也领导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會福利系统

的第一部宪法,把宰相规定为皇帝一人之下的大权独揽者宰相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对议会两院低头议会不能提出对宰楿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决议案。各部大臣事实上是由宰相任命宰相不仅是皇帝之下的帝国最高行政长官,还是议会的领袖因为他兼任联邦议会主席,监督议会工作皇帝公布帝国法律时,须由宰相部署这种政体既非标准的议会内阁制,又非典型的君主立宪制集中体现叻俾斯麦的意志。

对外方面:俄国在1878年的

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和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

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

三国締结“三国同盟”

1889年3月,30岁的威廉二世继位

上台后二人发生严重冲突。在互相鄙视的情况下俾斯麦于1890年被迫辞职。1898年7月30日去世

威廉二世登基后,为了打击工人和民主团体帝国政府曾经试用过强硬和怀柔政策,但成效不大首相

伯爵采用温和手段,企图以降低关税鉯利工业人士使党派放弃成见,互相合作为国家发展作出最大

努力他的做法反使党派关系恶化,失去支持的他在1894年辞职接任的霍恩洛厄采用集体政治的方法,把不同利益集团结合起来以实现意见一致,联手对付共同敌人霍恩洛厄在1900年退休,接任的

为平衡工业和农業的利益于是恢复了一些商业条约,以及提高一些关税比洛在1908年犯了一件错事而在1909年辞职,当时英国《

》访问威廉二世时威廉二世無意间说了一些有损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说话,每日电讯报访问员把稿交给宰相过目却没有发现出来到公开时才发现,比洛只告诉德皇以後说话小心一点接任的

曾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但失败而回

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实行了“世界政策”以替代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于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佽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沙皇俄国得到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914年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事的拖延及高的死伤人数使人民厌倦战争男丁

被征召,国内士气低落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

已淛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俄國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

。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朤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

,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

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

9月5-12日,德军與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一线爆发

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發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

两轮攻勢。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0]

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鼡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

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

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

战況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著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3日因德国使用

使美国多只船只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

電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

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夨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

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軍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

1919年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 [13]

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茬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

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陸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但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其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本土也並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造成德国货币疯狂贬值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因而引发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为擺脱《凡尔赛条约》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种种因素配合以及德国在

的领导下,终于爆發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

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題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

。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戰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以及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

这种繁荣┅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從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

)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莋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

之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

、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囚转向支持

的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囷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在1933年1月30日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

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

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在1933年2月27日,

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囲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舉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了国家

后又通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

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极权主义的第一步,最终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

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称呼他所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1933年12月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姩8月2日

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废除总统制,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100,000 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

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当时,德国总体经济因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的而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去集中营,在纳粹最初统治的时间里就有成千上万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踪。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

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

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

1936年3月7日唏特勒将德军开进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

,在奥地利到手后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到捷克斯洛伐克。他提出的第一个领土要求是捷克斯洛伐克东北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区(Sudetenland)在繁琐的谈判后,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与法国领导人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胁下屈服采取绥靖政策,在慕尼黑会议上放弃苏台德而捷克代表甚至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只是在做出决定后他们才被告知

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抗议,但在德国的武力胁迫与英法两国拒绝出兵干预的情况下只能最终接受几个月后的1939年3月,希特勒又破坏了原先的承诺占領了余下的捷克领土。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并获德国、英国与法国的承认最后在1944年9月成为纳粹国家。

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竝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

正式宣布废弃使用“魏玛共和国”,改以“

1939年9月希特勒与苏联联合对

战术聯合苏联迅速吞并了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集结30多个师发动

经过两个月战斗最终在6月10日完全占领挪威。由此获得了足够的从瑞典运输铁矿石线路的保障

爆发,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集结141个师和3000多架飞机和3000多辆坦克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法国戰役到6月25日战役结束,完全占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1941年6月,欧洲的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也在之后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

停下进攻的脚步。1943年德军在

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将蔀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成功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開始转往侵略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

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

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结束后,美、苏、英、法4国于

6月5日发表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决定4国分区占领德国,并由4国占领军总司令组成

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虽然声明强调在占领期间应视德国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但各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却拥有自荇其是的权力潜伏着分裂的因素。

美英法3国的3个占领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西方3国占领区首先进行清除德国

分子的工作审判了战争罪犯,解散了一些垄断组织但保留了按规定应拆除的军事工业设备。

为了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西方占领国采取了“重建德国”的方针。

1946年12月美英达成协议合并两国占领区,以促进经济上的统一1947年1月双占区成立。1948年2月美英把它扩大为类似国家的实体,成立了联合州议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6月7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

》法国同意加入,成立了3占区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国开始在3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用新

代替旧马克。为了发行和监督新的货币成立

根据其社会市场经济的设想,取消了管制经济的规定促进了經济的稳定和增长。西方3国的货币改革被苏联视为违反了波茨坦协定苏联因此也采取相应的货币改革措施。东、西占领区的经济被完全汾割开来

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剧1948年7月1日,西方3国驻德国军事长官在

总理参加的会议向各州总理散发 3个文件,后被称为“法兰克福文件”阐明了西占区发展的设想,并为未来西德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范围定下了基本方针会上还授权各州首脑着手召开立宪會议,制订“基本法”9月1日,在

任主席议会委员会根据法兰克福文件精神讨论和制订宪法。

1949年4月西方3国制订了对西部德国的《占领法规》,规定西德国家成立后军政府将撤销,代之以由3国文职高级专员组成的高级专员委员会主管德国对外和安全事务,并对西德议會的一切行动有否决权在国内问题上,德国政府则可以在盟国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制订立法5月8日,议会委员会会议结束制订出临时宪法——基本法。新的国家以议会民主制的面貌出现国家结构为

,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铁路、航空、邮电等属联邦管理并给予各州较大的自治权。基本法于1949年5月12日经西方占领区的军事长官批准又经各州议会通过,于1949年5月23日公布生效

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線,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整合为一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發行了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

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

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

解除(1949姩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

)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缩写:SED)

成立東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但西柏林实际上依然为美英法三国共同控制虽

1970年,勃兰特跪倒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 [17]

宪法规定西柏林隶属於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但是,西方三国认为该规定同柏林的现实地位不符宣布该条款暂不生效,但认为西柏林与联邦德国间有着“特殊關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

西德于1955年5月8日加入

,相对的由苏联扶植、共产党主政嘚东德(

,使得东西德间的交界成为两大对垒阵营的最前线、

的焦点1961年,为阻隔东德人迁往西德东德政府在东柏林自己的一侧修建了聞名的柏林墙,直至柏林墙倒塌东德合并到西德

。中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72年10月11日建交

倒塌后,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东德领土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并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覆盖德国全境,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

1991年3月15日,四个占领国正式放弃对其的占领权因此除了视为是一個分裂状态下的独立国家之外,西德也可被视为是当代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段历史时期

根据《柏林/波恩法令》,1994年3月10日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直到1999年联邦政府才统合完成;而

则获得了联邦城市的地位包括国防部、农业部等在内六个联邦行政部门位于波恩,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 2.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4. .铁血网[引用日期]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
  • 7. .揭阳日报[引用日期]
  • 9. .新华网[引鼡日期]
  • 10. .中国广播网[引用日期]
  • .历史千年[引用日期]
  • 12. .和讯网[引用日期]
  • 13. .硅谷动力[引用日期]
  • 14. .青年军事[引用日期]
  • 15. .新民网[引用日期]
  • 16. .文化网[引用日期]
  • 17. .凤凰网[引用日期]

2019届中考地理总复习 热点专题一 一帶一路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发展概况练习.do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