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庐诸葛就要相伴一生,古人都是这么讲义气

15被浏览2305分享邀请回答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何摆谱
我的图书馆
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何摆谱
&&&&三顾茅庐是大家熟知的故事,让人不解的是,当时为何刘备要甘愿三顾诸葛亮,诸葛亮又为何要摆谱呢?
& & & 刘备三顾诸葛亮有3个原因。其一,跟刘备的为人有关。三国的3位领袖曹操、孙权和刘备,各自有一套吸引人才的方法。曹操是三人中事业做得最大的,不仅因为他手上有资源,国家的权力都控制在手里,还因为他特别会用权术,投人才之所好地位、工资和成就感。对孙权而言,有哥哥孙策、父亲孙坚留下的人脉和地盘的优势,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他在和部下打交道时,类似于朋友间打交道,可以赌气,可以吵架。
& & & 至于刘备,他在吸引人才方面是最没有条件的,一直到赤壁之战前都没有自己的领土。一个人没有领土,意味着没有税收,你拿什么东西来笼络别人?只能用真诚。其二,刘备确实需要一个忠心耿耿的谋士。其三,不得不提诸葛亮的“自我营销”。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制造舆论:诸葛亮不是一个召之即来的人,要他出山只能诚心邀请。诸葛亮在和他的朋友打交道时,有意地把这个信息明确地传递出去,刘备也确实按他传递的信息来处理问题。
& & &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肯出山?这里面同样也有3个原因起作用。
& & & 在三国时期,有3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种像吕布这样,频繁跳槽,对领导无忠心可言;第二种,像徐庶这样,懂得权衡利害关系,选择性跳槽;第三种像关羽这般忠诚,讲诚信的。这3种人当中,诸葛亮更接近关羽这种类型。他的个性是,不愿经常跳槽。但一个人要一辈子跟着一个领导干,是件很冒险的事,所以诸葛亮必须全面了解刘备,才能拿定主意。他“摆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刘备进行考察,在具体言谈举止中观察体会,看看刘备是否值得自己一辈子跟着干。
& & & “摆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必须适当“摆谱”,才能确定自己将来在蜀汉的二把手地位。他不是摆给刘备看的,而是摆给关羽和张飞看的。刘备比较重感情,用人时难免受感情影响。相对于年轻的诸葛亮,关羽和张飞跟刘备相交已久,关系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诸葛亮生不逢时,等他有能力出山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尴尬局面。要解决尴尬,“三顾茅庐”显然是个好办法。
& & & 还有一个原因是,诸葛亮要确保自己出山后真的能干一番事业,这主要取决于机遇而非能力,所以他一直在等最佳机遇。
& & & & 还有一个原因是,诸葛亮要确保自己出山后真的能干一番事业,这主要取决于机遇而非能力,所以他一直在等最佳机遇。
馆藏&3415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