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张籍诗意,诗中的诗人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原文|翻译|赏析_张籍古诗_古诗文网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这是乡愁。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http://so.gushiwen.org/author_390.aspx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四俊乡书荐鹗,一夔漕府登贤。明年春晚柳如烟。看取胪传金殿。册府牙签昼阅,词垣紫诰宵传。青楼买酒定无缘。且放金杯潋滟。——宋代·王千秋《西江月(小鹿鸣)》http://so.gushiwen.org/view_55556.aspx
四俊乡书荐鹗,一夔漕府登贤。明年春晚柳如烟。看取胪传金殿。
册府牙签昼阅,词垣紫诰宵传。青楼买酒定无缘。且放金杯潋滟。
女几山前岚气低,佳人留恨此中题。不知云雨归何处,空使王孙见即迷。——唐代·王祝《和三乡诗》http://so.gushiwen.org/view_40017.aspx
女几山前岚气低,佳人留恨此中题。
不知云雨归何处,空使王孙见即迷。
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唐代·孟贯《酬东溪史处士》http://so.gushiwen.org/view_41438.aspx
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
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张籍诗人的诗有哪些?
小飞哥lO叫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寄远曲》《行路难》《征妇怨》《寄衣曲》《野老歌》《送远曲》《筑城词》《别离曲》《求仙行》《各东西》《宴客词》《永嘉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赏析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上一篇: 下一篇:
秋思作者:萧悫
秋思赠远作者:王涯
秋思作者:杜牧
金殿喜重重&秋思作者:范居中
夜行船&秋思作者: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秋思作者:张籍
天净沙·秋思作者:白朴
江岸秋思作者:杜荀鹤
闽中秋思作者:杜荀鹤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作者:陈
江上秋思(一作尚志诗)作者:尚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_
秋思二首作者: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作者:王涯
僻居秋思寄友人作者:伍乔
画堂春(秋思)作者:谢懋
秋思二首_碧窗斜日蔼作者:张仲素
秋思赠远_博山沉燎绝作者:张仲素
秋思_寒蛩鸣不定作者:郑巢秋思张籍的诗意_中华文本库
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之秋思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 ——[唐]张籍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 愈的学生,他出身贫寒,常年过...
唐张籍《秋思》的解析与鉴赏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唐诗鉴赏唐...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 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
张籍写秋思的故事宋俊霆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只听见“哗哗”的声 音...看着老乡慢慢消失的背影,我诗意大发,写了一首诗, 把它叫做《秋思》 : 洛阳城...
有目共赏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 我想写一封家书, 中,...
五年级上册 秋思-张籍_唐诗宋词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 ——[唐] 张籍 行人临...诗意家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 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 诗人却又...
古诗《秋思》改编成的故事两篇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秋思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
秋思_张籍上课课件ppt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秋思(秋天的思念)【...三、明诗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 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害怕急...秋思 从前有个诗人叫张籍,他现在暂住在洛阳这个地方。 很快秋天又到了,洛阳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 《秋思》 (板 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 22 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
——[唐]张籍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步读诗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张籍的秋思中哪句说明诗人想对家人倾诉
nmQC46UQ3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籍秋思表示乡愁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