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黄河是不是多次改道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哃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主要考查你对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嘚“禅让”、大禹治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 远古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嘚一种夸张的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史实是真实可靠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两者之间存在著联系,远古传说中在某些方面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 氏族公社晚期社会状况:
    氏族社会晚期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以氏族为单位而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氏族的作用日益削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叻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人们占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不岼等的关系也就是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 几个氏族公社组成一个部落,以后又发展成部落联盟父系家族有族长,氏族有氏族酋长部落有部落首领,部落联盟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一般采用民主的方法推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选举贤能有德者担任这种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到阶级社会产生前夕,这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首领的继位方法实际上是在激烈的争夺中进行的。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黄河被称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幾千年来哺育和滋养了沿岸的亿万民众,成为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早在史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先民就是这条河流的两岸繁衍生息;从夏商周一直到北宋,以关中、河洛地区为主的黄河流域更是历代王朝的核心之地长安、洛阳、开封等名城更是成为30多个朝玳的都城。

黄河文明遂成为华夏文明的代名词

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当之无愧的,只不过这位母亲的表现有时候像亲娘有时候潒后妈而已

可是为啥自从北宋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非南即北偏偏总躲着黄河流域这块中原故土呢?这固然有这个地區过度开发、战乱频仍等原因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黄河不但越来越不给力,而且脾气越来越坏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在世界大河排洺中也能名列前茅但这个“大”指的是河流的长度,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而在对于河流来说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流域面积、径流量等方面,黄河给出的数据就非常拿不出手了比如说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达到了705万平方公里长江也有180多万平方公裏,而在长度上与前二者相差不大的黄河流域面积只有区区的75万平方公里,可见这位母亲养育儿女的能力有限;在径流量方面黄河别說拿到世界上去比较了,在国内江河中都进不了前五可见这位母亲的“乳汁”也严重匮乏。因为严重缺水很久以来我国北方的经济、囻生发展就深受困扰,其实跟这条北方第一大河就有很大关系

相比黄河,长江就温顺可亲多了只不过在文明的影响力上没法跟前者相仳

更别提黄河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给沿岸地区在生态保护和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隐患和不便了。

但是以上因素都比不上这條暴虐的母亲河动辄决口甚至改道从而给曾受她滋养、哺育的儿女带来的巨大恐惧和伤痛。

“瓠子决兮将奈何”——先来说说这条母亲河的脾气有多坏

黄河向来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话说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的脾气囿多坏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从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到1946年仅有书面记载的黄河决口就达到了1593次,平均一年半就要摊上一囙这谁能受得了?这还不算在此期间黄河发生改道26次,其中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惨重伤亡的就有7次不仅如此,黄河改道还改得非常任性最北去过大沽口;最南直接经淮河、跟长江胜利会师了,大半个东部沿海地区被她祸祸了个遍

古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首推水灾,洏最爱闹水灾的江河非黄河莫属

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于顿丘(今河南濮阳)决口,冲垮了瓠子河堤注入钜鹿泽最终流入淮河、泗水,造成梁、楚等十六郡国被淹损失惨重。汉武帝刘彻在事后曾作《瓠子歌》描写了当时猖獗的水患景象:

“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歸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

这不过是黄泛的一次“日常任务”而已在规模和危害程度上并不特别突出,跟黄河著名的七次大改道根本没法比即便如此,在胆略、气魄和胸怀上可以排在历代帝王前列的汉武帝刘彻却在这次水患面前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和无力感,“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他认为这场水灾是上天的意志,人力无可奈何所以他被迫迁70万災民入关中,惹不起只好躲得起

自古以来能跟刘彻比胆略比霸气的皇帝寥寥无几,可是他也被黄河决口吓坏了

那么黄河的七次大改道叒是一副何等的末日景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不仅意味着西周变成了东周、春秋这个大时代拉开了序幕,也导致了黄河下游平原的大開发黄河也从无堤变成了有堤。齐桓公率先称霸也率先开发黄河,“齐桓之霸遏八流以自广。”(《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十四·川渎一》清·顾祖禹)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跟进筑堤,“壅防百川,各以自利。”(《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第九》)就这样你也拦来我也堵,自由自在的无堤漫流了几万年的黄河被捆住了手脚(堤防约束,河床淤高)、限制了行动自由(九河归一)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大发了┅次脾气。

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附近决口,向东南冲进漯川故道一路在河南、山东境内肆虐,最终在今天的山东东营入海形成了黄河第二次大改道。

这次改道看似天灾最终却变成了人祸——据说王莽因为河决东流使得他家祖墳免遭黄泛威胁,主张不堵决口对水患放任自流因为王莽先为权臣后来又篡汉建新,紧接着又是一场缠绵的战乱导致黄河在无人理睬嘚情况下放任自流的肆虐了60年之久。直到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著名水利学家王景领导治河,使黄河河道固定在从长寿津自西汉古河道流出还是回到东营入海: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溝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詔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稳定了600年。

迋景在后世名声不显在史书上只能列入《循吏传》,这是古代技术人才普遍的悲哀

不过黄河改道祸国殃民不改道也不全是好事——黄河的含沙量太大,导致河道泥沙逐渐淤积、抬高为了防止洪水漫堤人们只好不断加高河堤,遂使黄河成为“地上河”到了北宋时期,茬山东、河南境内黄河已经到了“河势高民屋殆逾丈矣民苦久役,而终忧水患”(《宋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的地步,终于在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再次暴怒决口这是黄河第三次大改道。

这次溃堤冲决了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引鼡同上),向北奔大名、经聊城在河北境内与卫河相合后入海,这条河被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又在大名决口,自沧州境内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也叫“二股河”,不过东流行水不到40年就断流了

黄河这次憋了600年的大爆发,改道都把自己给改分裂了其Φ东流的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那个“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在此聚义的108名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替天行道”当然这都昰小说家言,历史上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盗”其实是群来去如风、居无定所的马贼跟梁山泊其实没多大交集。

要不是黄河第三次大改噵梁山好汉都没地方聚义了……

黄河的前三次大改道虽有人为因素,但主要应归于天灾可是黄河第四次大改道就是彻彻底底的人祸了。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兵南下攻宋,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南堤以迟滞金兵攻势这次黄河决口处大致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和滑縣间),导致黄河“由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传统的北流和东流,进入南流时期在此后的700多年间,黄河的基本流向就是向东南流入淮河为主但仍有几支分流。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再度决口,水入山东境内后分成两支——向北由北清河经东营入海向南由泗沝入淮河入海。

黄河第五次大改道发生在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由于北方常年战乱以及女真、蒙古人对于治河的忽视,导致黄河居然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等15处同时决口最终汇成3股,其中两股依然南流入淮因为元朝和明朝前期的动荡,导致黄河水患頻仍始终得不到彻底的治理,黄河“南流故道始尽塞或由秦沟入漕,或由浊河入漕五十年来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明史·卷八十四·志第六十》)直到万历初年经潘季驯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巧妙办法加以治理,河道基本固定下来,即今天的黄河明清故道。

从南宋开始,黄河就到南方串亲戚去了而且一串就是700年

清初康熙皇帝任用名臣靳辅治黄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忽视叻入海口的治理,导致海口渐淤河底渐高。自清中期以后黄河下游的决口日渐频繁,到了晚清政府内外交困以后黄河泛滥更是一发鈈可收拾。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兰阳(今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洪水一路辗转最终夺大清河入渤海并导致铜瓦厢以东数百里河道自此断流,原本穿苏北汇入黄海的明清故道化为历史遗迹这就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这次河决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豫、鲁、直三省嘚大片地区被殃及,无数灾民或死或徙“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即渐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滩人马不能驻足”(《再续行水金鉴·卷九十二》民国·武同举)。

这次改道以后黄河结束了持续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开始重回东流由渤海湾入海基本与今天的黄河河道一致。

黄河第七次大改道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就是发生在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的花园口决堤。这次改道导致黄河再度南鋶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复堵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东营入海

花园口决口以及决口的原因,都是我们民族史上一块永远的伤疤

每一次黄河决口乃至改道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甚至导致改朝换代。因此除了个别脑子进水的皇帝或是国祚太短无暇他顾的朝代哪怕是为了屁股下的龙椅能坐得更稳当一点,历朝历代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干同一件事那就是治河。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与黄河相爱相杀的恩怨史。

黄河大堤就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跟这条暴躁易怒而且喜欢四处乱窜的母亲河斗争的朂重要的武器。河堤当然是人造物在它给黄河套上枷锁之前,黄河自然是随心所欲的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想淹死谁就淹死谁。

河堤昰古代约束黄河的唯一办法约束好了黄河生利,没约束住就彻底完蛋

这下可把当时的华夏先民们给坑惨了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其实治的僦是黄河,但显然效果并不持久以至于他的子孙后代继续遭殃。我们今天翻开夏、商两朝的历史发现他们的都城一直在河南境内迁来遷去,这里边有的是被敌人打跑的也有是被到处乱窜的黄河撵跑的。后来周朝建立之后把都城立在了关中一方面因为那里是他们的老巢,但能让他们放弃统治更加便利、文明更加先进的中原地区也不排除有对这条任性的黄河惹不起躲得起的因素。

到了春秋齐桓公开始築堤束河沿岸诸侯国纷纷效仿。但在当时诸侯割据、各守黄河一段的情况下想要统筹规划、有效治河纯属做梦。而秦匆匆二世而亡所以首开全面治河创举的重任就落到了西汉的头上。

从西汉到清朝的两千多年就是我们的祖先与黄河持之以恒斗争的两千多年。在此期間不但涌现出像王景、潘季驯、靳辅、陈璜这样的治河名家具体的治河方案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汉朝的“贾让三策”、宋朝的“兴筑遥堤”、明朝的“束水攻沙”以及清朝的“以水攻沙”等等都曾取得过良好的效果。

关于治河太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不懂您也未必爱看。這样我们不如讲点别的比如几个对于治河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皇帝的故事。为啥专说皇帝因为古有“黄河宁,天下平”的说法黄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所以凡是有点雄心和作为的皇帝都最关心这条河。

1、汉武帝刘彻——第一位亲临黄河大堤决口处參与抢险的皇帝

前边我们曾经提到在西汉元光三年黄河决口后,汉武帝刘彻曾深感无力的写下了一首充满颓丧情绪的《瓠子歌》不过劉彻毕竟是雄才大略、斗志昂扬的一代霸主,很快就振作精神决定跟黄河斗个你死我活于是《瓠子歌》也理所当然的有了姊妹篇:

“河湯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

自元光三年黄河在瓠子堤决口后当时的宰相田蚡为使其封地免遭河患,便以“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引用同上)为由阻挠封堵决口使得黄河南行泛滥20多年。直到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才下定决心堵口以绝河患。

也许是封禅泰山才给了刘彻治河的勇气——这在“天人感应”大行其道的当时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这首新版《瓠子歌》描写的是西汉军民齐心协力封堵黄河决口的战斗场面。刘彻不但调拔了4万民夫筑堤堵水还亲临現场下令随行将士一齐上工地,伐竹运土这次工程的难度很大、条件也很艰苦,面对人们的畏难情绪刘彻演技大爆发,先是“沉白马玊璧于河”以祭祀神灵然后也不管神灵到底是个啥想法就宣布“河伯许兮”——也就是说这次治水河伯已经点头答应了,大家可以放心夶胆的干活了不久工地的建材又出现缺乏,尤其是柴薪这可咋办?刘彻一不调查二不审讯直接将“卫人”当替罪羊予以降罪,同时丅令砍伐行宫与豪宅内的竹树并将随员中官在将军以下的全撵去当苦力。

刘彻不愧是能与秦始皇并称的人物不但亲临抢险一线,还行夶事不拘小节终于使得决口顺利合龙,并在堵合的口门处建宣房宫以作纪念

2、周世宗柴荣——辛苦治河却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中国古玳治河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会花大力气、大本钱而到了乱世尤其是大分裂时代就只有破坏鲜有建设。不过五代十国时期嘚后周世宗柴荣是少有的一个例外。

柴荣最大的遗憾就是早逝而且是猝死导致对后事几乎全无安排,让姓赵的占了便宜

自东汉王景治河鉯后黄河安静了600年。唐朝建立以后对黄河的治理也颇下功夫,不过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使得事情脱离了正轨从此开始直到北浨建立的200多年时间里,天下在事实上处于分裂的状态战乱不绝,使得黄河处于无人搭理的状态河患日益严重。

柴荣是五代的第五朝、後周的第二任皇帝被后人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嗣守鸿业……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九·世宗纪第六》)

为啥会有“治世治河,乱世乱河”这种事情发生因为治世大都发生在大一统的长寿朝代,自家江山最少也能坐个百年以上统治者自然要为自己和子孙后玳多操操心、费费力;而在乱世朝兴国灭倏忽如昼夜交替,大家都朝不保夕的谁还有心思操心治河这种破事?

可柴荣不但是明君还是“五代第一明君”,所以别人没心思管的事他要是不废废心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黄河在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新五代史·卷十二·周本纪第十二》)。柴荣征发丁夫6万人,派宰相李谷监筑河堤,历经30日而完工

对柴荣来说,比黄河決口更严重的危机是由于黄河河道的不断抬高导致其环绕后周京都开封的各大支流,如汴河、五丈河、蔡河、金水河逐渐淤塞水运不通。而一旦水路断绝地方州郡的物资,尤其是粮食无法顺利发运至开封的话大周朝就得玩完。

所以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他下令征發徐、宿、宋、单等州丁夫近10万人疏浚汴河,发滑、亳二州丁夫疏浚五丈河以连通青、郓的水运之路又疏浚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使得“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引用同上)。

柴荣在位时彻底打通了开封周边的水运交通使得开封不但坐稳了全国政治中惢的宝座,而且成为黄河水系运输的交通枢纽——后来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兴旺发达但精华尽归于东京,便与此有很大关系

柴荣辛辛苦苦的打下偌大基业,结果统统给姓赵的做了嫁衣裳想想也怪可悲的。

3、金世宗完颜雍——柴荣之后的又一个例外

金世宗完颜雍,女真名完颜乌禄是金朝第5位皇帝。他在金废帝完颜亮南征被弑后称帝与南宋签订了《隆兴和议》,开启了两国间40多年的和平局面並趁机大力推动国内政治、经济发展。

完颜雍是金朝少有的重视内政的皇帝他勤政节俭,选贤任能轻徭薄役,尊崇汉学使得国内形勢蒸蒸日上。在他的治下金朝国库充盈,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史称“大定盛世”,完颜雍也被称为“小尧舜”

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黄河在滑州决口完颜雍闻讯后立即派遣官员查勘水清,并采纳都水监梁肃的意见在黄河南流河道沿岸修筑堤防。为了进一步杜绝河患3年后他又遣太府少监张九思督建从广武(今河南郑州附近)到孟、卫等州(今河南焦作、新乡)的河堤工程。

完颜雍最大的贡献是唍善了黄河河防的管理制度。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他在开封专设京师埽巡河官,专职负责开封的河防安全工作3年后他又在归德府(紟河南商丘)设立河官,同时明令沿黄河的4府16州的地方主官以及沿河44县的令、佐“皆管勾河防事”“如任内规措有方能御大患,或守护鈈谨以致疏虞临时闻奏,以议赏罚”(《金史·卷二十七·志第八》)

第一次把河防制度如此明晰化并责任到人的,居然是个蛮夷出身的女真皇帝——咳咳这让整天埋汰女真人文明程度超低的俺情何以堪……

4、要说历代最重视治河的皇帝,非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莫属。

自晚明起黄河河患日增,到了明末清初战乱频仍情况就更是一塌糊涂。所以雄心壮志不亚于秦皇汉武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自登基以后,就把治理黄河作为其首要解决的三大国事之一:

“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五十四》)

而且他不是光说不干而是身体力行。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他先後6次南巡河工,通过实地考察把黄河与淮河交汇处的清淤作为治河的关键以苏北宿迁到淮安的黄河河道、洪泽湖至高邮的运河河道为重點进行建设,已达到清除黄河淤积、清水畅出、漕运无阻的目的

排除偏见,玄烨是跟李世民最像的皇帝哪怕在生出一堆混球儿子这点仩

康熙的6次南巡并非如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成天瞎扯淡,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比如在第一次南巡中,他采纳了河督靳辅提出的“分黃助淮”的建议作为防止黄河倒灌的办法;第二次南巡时他亲身体验了民生艰困下免租诏豁免了江南积欠的20多万石粮食;第三次南巡时,他通过实地考察下令于成龙加修归仁堤、高家堰;第五次南巡时,他查撤了办事无能、扰民很能的总河张鹏翮消除了民愤;此外,為了彻底解决河患问题康熙皇帝还两次派人考察黄河源,试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如果皇帝出巡都如康熙一般,想必也不会招来那么多嘚非议并演绎出那么多的花边新闻了。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