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成了“准姨娘威武”的袭人,因为什么又离开了贾府

袭人离府畅想
畅想一:被遣袭人被遣散是最早的想法。贾府后期,经济日益紧缩,甚至连贾母处的饭菜,“都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虽经王夫人解释,“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样的细米更艰难”,然后又恐“买的不顺口”,把没有细米的责任推到天灾上去了。但贾府眼下的经济状况,已经影响到最高层贾母的生活质量了。虽然贾母睿智的用“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不过,这时候的笑大底有一种苦笑的意味吧。林之孝这样的管家,对贾府的经济状况应该说最先有感触的。在和贾琏闲谈时,感叹家道艰难,说“人口太重了”,特意提到“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了,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使两个”。这项建议因为贾政才到家补搁置。但我想,随着日子越发的艰难,这项计划终究要被实施,在这项计划实施之后,“里头的姑娘”肯定是重点裁减对象,这里的“姑娘”自然不是指主子姑娘,而是外头对服侍主子的丫环礼节性称呼。而宝玉房里的丫头是最多的,按说应该是重点裁减对象,但宝玉有老太太宠着,谁也不敢把宝玉的丫头放到裁减名单上去。名单经过重重上报,送到贾政那儿报批。贾政一看,随口问到宝玉房里的情况,有几个丫头,贾琏只好如实上报,贾政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么多婆子丫头,而今这么大了,还宠的如此不象样!把不是家生奴才的和年纪大的都放回家去,家生的能配人的配人,袭人也在其中。因说到袭人,贾琏不好做主,去回王夫人。但现在王夫人也难做,开始没给名份,如此急骨眼上坦白倒显得应景似的。倒是不怕贾政因此责难自己,而是怕贾政因此责怪宝玉。原本第一次宝玉在贾政面前说起袭人时,已经惹贾政生气起这么个刁钻的名字,如今居然想把这个刁钻名字的丫头到收屋里,况且又有前面金钏之事,被贾环说成强奸母婢。搞不好贾政还以为宝玉此前强奸母婢未遂,便打起自己丫头的主意,而撺着王夫人来说谎,如此越发留不得了。王夫人不得已,只好说袭人原是贾母的,贾政一听是王夫人说贾母的丫头,就更怒了,为了一个丫头,先说是屋里人,现在又说是贾母的,显见得宝玉就离不了这丫头了,这还得了。赶紧的先遣了要紧,再去贾母那里嗑头领罪。于是袭人就这样吃了一个哑巴亏被撵了,想想宝玉很悲催,两个喜欢的丫头,一个被老娘撵了,一个被老爹遣了,而且还都是先斩后凑。
虽然我以贾政为遣散袭人的关键人物和最终决定者。撇开王夫人和袭人的私下人情,准姨娘等等,为袭人被遣找到合理支撑。但是仍然感觉不很通顺,因为袭人这样被遣和宝玉没有任何关系,也和留着麝月没有关联。贾宝玉在这个事情上似乎完全没有决定权,贾宝玉既不能留下袭人,自然也没有权留下麝月。这和脂“骂死宝玉”“好歹留着麝月”完全不能吻合。
畅想二:被卖贾府未败之前,细米已经难得,落败之后,粗粮恐怕都很困难了。生存是第一要位,没法生存了,就顾不得脸面,贾府也开始卖丫头了,但袭人作为准姨娘自然不在被卖之列。但这时候宝玉之前所造的因,现在开始显示果了。蒋玉函好容易逃离忠顺王魔掌,因为极其信任宝玉才告诉宝玉自己的藏身之地。但宝玉却轻易的告诉了忠顺王的长史官,又被抓了回去,被抓回去的蒋玉函,忠顺王的人自然不会替宝玉保密,添油加醋一说。蒋玉函得知是贾宝玉将自己的藏身之地告诉了忠顺王府,导致自己再次落入忠顺王的魔爪,会是什么心情呢?被背叛、被负情、被出卖,再加上悔恨自己自作多情,所信非人等等,各种情绪都会涌上心头。如果蒋玉函曾经看重贾宝玉的人品,而引为知心人,现在所有这种曾经有的信任都会被破坏了。而且破坏的不仅仅是信任,更重要的是,蒋玉函会认为原来在贾宝玉眼里,自己终究不过是个戏子,而不是朋友,不值得为自己担当。而这种种心情之下而生怨恨,在贾府落败之后,得知贾府要卖奴卖婢,蒋玉函又知道袭人是贾宝玉的“宝贝”。怀着复杂的心情,仗着忠顺王的宠爱,提出将袭人买来服侍自己。忠顺王总不至于连自己的男宠要买一个丫头也不同意吧,所以爽快的答应帮蒋玉函买回袭人。以前的贾宝玉在蒋玉函面前,是个贵人,需要仰视。落败后的贾府,贾宝玉却连一个忠顺王宠爱的戏子也无力抗争。为了避免得罪忠顺王府,贾府只好牺牲袭人,满足蒋玉函的要求,把袭人卖了。袭人万般不愿,万箭穿心,小时候被家里卖了,好容易在贾府有个好归宿,眼看就要修成正果了,却转眼成空,再次被卖!即便是蒋玉函看到袭人温柔和顺,如兰似桂,真心爱怜,对袭人体贴有加,温柔俯就,也难解袭人心中的怨气。但袭人是个认命和随遇而安的人,缺乏刚烈的性情,在几经纠缠之后,也就无奈从了。风水轮流转,贾府之后,也转到忠顺王府,忠顺王府也难逃厄运,谁知道在哪个事情上裁了跟头,一败如山倒。也让蒋玉函有了自由呼吸的机会,离开忠顺王府,带着袭人,找个僻静的地方,安静的过小日子,没地位没关系,有钱过日子就成。在平淡的日子中,过去的一切象一个不真实的梦,贾宝玉也逐渐淡忘到袭人心底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某个不经意的一刻,翻箱倒柜的时候,大红汗巾出现在袭人和蒋玉函面前,从前种种如烟飘过,蒋玉函也想起自己和宝玉初识的情怀,而今昔日之情不可追,但总算得到袭人这个宝贝,也偿还得到当初宝玉的出卖了,若不是宝玉的出卖,今天又怎么能得到如此温柔娇妻。至此,大红汗巾完美实现自身的使命,完成蒋玉函和贾宝玉的恩怨救赎,也暗示了袭人的宿命,从心灵上彻底解放袭人的负担,如果有的话。
这个畅想解释了袭人离府是因贾宝玉的过错而起,结合袭人当初在家里说,如果再过不下去也情愿被卖的说法。但贾宝玉得到蒋玉函要买袭人的时候,心里是否对当初自己的言行有所自悔,而今却只能羡慕蒋玉函将会拥有袭人这样一样温柔和顺的伴侣。能解释“骂死宝玉,却是自悔”。但却不能解释“好歹留着麝月”。忠顺王府要强买袭人,袭人劝留着麝月做什么?又不是说宝玉在袭人被卖了之后,连麝月也打包卖了不成?所以还是感觉不通。
畅想三:被撵袭人如果被撵,那撵的人只能是贾宝玉了,以前贾宝玉身边的人,都是被别人安排,被别人处罚,被别人撵走。绝望之下的贾宝玉,不要别人撵了,自己撵,统统撵走,一个不留!但贾宝玉为什么对袭人也如此绝情绝意呢?这个,我是结合最终林黛玉的结局来畅想的。我始终认为袭人对林黛玉有所成见,这种成见若隐若现,既磨人也难消除。但贾宝玉不这样认为,在前80回,贾宝玉总认为袭人和林黛玉才是和自己要相伴终身的人,每当宝玉怕黛玉伤心,伤感的时候,回来总和袭人说,让袭人去替自己开导黛玉,安慰黛玉。也许宝玉想,如果自己心愿得偿,袭人最好比服侍自己还要尽心的去服侍黛玉。在我的畅想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在贾政和贾母的作主下,是议定亲事了。议了亲事之后,贾宝玉搬出大观园,也不再和贾母同住,另有住处。甚至有一段时间贾宝玉因为什么原因离开贾府出外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出外之前,必然叮嘱袭人多去黛玉处说说闲话,免得自己不在家,黛玉那里过于冷清,也帮自己多照顾黛玉。虽然我一直认为袭人对黛玉有成见,但我也认为袭人不至于会恶毒的祸害黛玉的,有时间袭人也会到黛玉那里走走,问候问候的。此时的贾府已然没落,象贾雨村之流不会再来攀附,甚至会谋划着从贾府之中发现什么可利用的价值。林黛玉,这个从前的学生,自己依附这个学生来的贾府,才有了今天的富贵。如果说对香菱看着落入水火而不救,对黛玉,是非常有可能将黛玉置于水火,完全可能向贾赦建议将黛玉献给某个权贵,以作进身之本。在风雨飘摇的贾府,惶恐不安的贾赦,得到这根救命稻草,岂能不死死抓住?在贾雨村的钻营和宣传下,自然很快有权贵欣赏黛玉的才情。为贾府前途计,为贾府安全计,贾赦,邢夫人,甚至王夫人都会心照不宣的同意这么做的。而贾赦和邢夫人顾忌贾母,一边瞒着贾母,一边向黛玉施加精神上的压力,但黛玉虽然以死相抗,顶住重重压力,面对众人责难,但也不愿为了自身的事情,去让病重的贾母烦心。这一年,贾宝玉离开贾府的一年,才是林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作为王夫人对贾赦和邢夫人的作为,虽然表面上没有支持,但是默然旁观,因为牵涉到宝玉将来的前途,对紫娟的求援装聋作哑,只推贾母病重,不宜烦扰。但王夫人私下和袭人谈心时,声泪俱下诉说贾府眼下的安危,宝玉的安危和前逞,同时说到如果林姑娘能答应大老爷和大太太的主意,或许能有一机生机。以袭人的善解人意和对贾宝玉安危前逞的关心,在去看望黛玉的时候,免不了多嘴说出这些利害因素,毕竟贾府养了黛玉这么多年,现在贾府有难,而黛玉又有机会可以解贾府于倾倒。如果不这么做,别说贾府众人难活,恐怕连宝二爷都难活命,虽然让黛玉他嫁于情不忍,但于理合呀。这都是命,有什么法子呢。这一切的一切,在宝玉回家之后,都已经是过去风云,不堪重负的黛玉形如枯木,已经魂归幻境,守护黛玉的只有紫娟。不管是紫娟还是雪雁,将黛玉死前种种告诉宝玉,自然也说了袭人所起的作用。宝玉听到袭人居然也是劝黛玉别嫁的人,才是真正对袭人的绝望,其他人都不懂,袭人应该懂,应该懂黛玉对宝玉的重要性,摔玉砸玉,发疯发痴,掏心诉肺,袭人是都知道的啊。怎么可以也去劝黛玉别嫁,参与逼迫黛玉的行列中?!既然如此绝情,不如都绝情绝意吧,宝玉发狠的要撵袭人,一并连其他人统统撵走,想晴雯被撵,晴雯死,宝玉还伤心欲绝,现在,轮到宝玉亲自撵袭人,可见宝玉心如死灰了。袭人也情知自己所为,不能见容于宝玉,但袭人为宝玉的一片心,天地可表,看宝玉如此绝意要撵众人,一个不留,怎么放心离去,因此哭求宝玉,好歹留下麝月。
这个畅想,吻合“骂死宝玉”,也吻合“好歹留着麝月”,还有“自悔”,宝玉发狠的撵走袭人之后,得知袭人嫁给蒋玉函,也许会有点儿自悔的心情。总之,无论是何种情况,袭人离开贾府都是事实,当袭人提着一个包袱,回到花自芳家里,回想母丧的时候,小省亲一般的尊贵,以及宝玉初来花家表现的温柔多情,和如今形成多么大的讽刺!袭人在贾府赔尽小心,走钢丝一般的担心,桃花一般的温情,如今都付与流水。她,原本就是一个贫民丫头,过着贫贱的生活,才是她的宿命。痴心往上,争荣夸耀,不过是个理想,一个希望,仅此而已。试想即便如贾府娇贵的姑娘们,又有哪个能逃脱命运的魔掌,挣得一片纯净的天空呢?
童鞋们,有其他畅想,也一并分享啊。。。。。。
我倾向于第三种啊,不过袭人劝宝玉另嫁这个可以换成其它的事情
@悲情慧慧 8楼
21:35:00我倾向于第三种啊,不过袭人劝宝玉另嫁这个可以换成其它的事情-----------------------------打错了,是劝黛玉另嫁,权贵来要人什么滴看着有些头疼
@悲情慧慧 9楼
21:37:00打错了,是劝黛玉另嫁,权贵来要人什么滴看着有些头疼-----------------------------换成劝宝玉另娶?这个大概袭人不敢当宝玉面这么说的。。。。
主帖里的贾政,换成贾母还有点意思不过袭人跟贾府(宝玉)更象是"和平分手"吧另外,琪官是"红楼4侠"之一
还有,如果是贾母遣送袭人的话,主要是因为她成了王夫人的人与"减员增效"无关
终看下来, 还是续貂中的袭人离府更合情合理一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宝玉出家才是袭人离府最合情理的原因,其他都不足言。比如【完全可能向贾赦建议将黛玉献给某个权贵,】这样的构思太夸张了。小姐的身份通常是不可能作妾的。我印象中,贾府的“小姐”们虽然遭遇悲惨,但还没有哪个被家长主动的“献”给权贵的,多是在那种包办婚姻制度下,只求门当户对,缺乏对对方人品的了解,造成了婚姻悲剧的结果。
@小雨点002ABC 这楼有意思,先顶一下。等细细看完了再来讨论。目前我也倾向第三种,不过细节有所不同~:)
呵呵,就不说什么脂批的提示“袭人有始有终”、琪官袭人“侍奉玉兄宝卿”等等了我说过,贵国今日胖蟹(蜥蜴?!)剩世,与《红楼梦》的题材想类似的是那个倒霉孩子呱呱,呱爹Z腾的“红歌梦”!“红歌梦”,从蜥蜴之流下的狠手看来,呱爹是算玩完了,如同贾府遍抄家后的败落一样…………仅仅从“红歌梦”的必然的结局(呱的爹妈身败名裂),就可知道那个《红楼梦》后40回续貂的搞笑了!还有,与《红楼梦》虽然极其相似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红歌梦”里的少爷崽子呱呱溜到山姆国并且滞留哪儿了!!!貌似呱呱并没有剃秃了脑袋好跳出3界外的念想
@帘卷荷香 14楼
00:09:00@小雨点002ABC这楼有意思,先顶一下。等细细看完了再来讨论。目前我也倾向第三种,不过细节有所不同~:)-----------------------------呵呵,的确,这些个帖子的视角不错的不过,如果接合脂批的一些提示,比如琪官是“4侠”之一、袭人“有始有终”等等的批语看,袭人跟贾府(宝玉)更象是“和平分手”吧,因为最后,袭人毕竟是回到了自己的原来那个真正的家————花家的了试想如果是“撵”这个层面的意思的话,象薛姨妈发狠要“撵”香菱,就是把她重新推到“市场”上去卖了!因为香菱是买来的,而袭人呢,因为当时签了“终身合同”的,所以她如果被“撵”的话,应该是“配小厮”的事实上袭人的遭遇并不是这样!
@小楼春秋2012 13楼
23:06:00终看下来, 还是续貂中的袭人离府更合情合理一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宝玉出家才是袭人离府最合情理的原因,其他都不足言。比如【完全可能向贾赦建议将黛玉献给某个权贵,】这样的构思太夸张了。小姐的身份通常是不可能作妾的。我印象中,贾府的“小姐”们虽然遭遇悲惨,但还没有哪个被家长主动的“献”给权贵的,多是在那种包办婚姻制度下,只求门当户对,缺乏对对方人品的了解,造成了婚姻悲剧的结果。-----------------------------根据脂批,袭人出嫁后,二宝夫妇还是过了一段婚姻生活的,并且由麝月照顾着二宝夫妇的(奇怪,莺儿去哪儿,要不就是,穷得莺儿也卖了)。并不是宝玉去当和尚后,袭人才被嫁出去的。
@小楼春秋2012 13楼
23:06:00终看下来, 还是续貂中的袭人离府更合情合理一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宝玉出家才是袭人离府最合情理的原因,其他都不足言。比如【完全可能向贾赦建议将黛玉献给某个权贵,】这样的构思太夸张了。小姐的身份通常是不可能作妾的。我印象中,贾府的“小姐”们虽然遭遇悲惨,但还没有哪个被家长主动的“献”给权贵的,多是在那种包办婚姻制度下,只求门当户对,缺乏对对方人品的了解,造成了婚姻悲剧的结果。-----------------------------这个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小姐不能作妾,是指不能作一般人家的妾,但如果给皇室成员作妾还是可以的。比如给皇室亲王作妾就很正常了。百足之死而不僵,那个慢慢死的应该僵化的时间较慢,但如果在过程中有外力的催化,那就一败如山倒了,家里养不死人,各谋生计就很自然了当然,这个帖子,许多都是我假设的情景,比如忠亲王帮蒋玉函买袭人,呵呵。
@冒魔仙6猫摸先 16楼
00:54:00呵呵,的确,这些个帖子的视角不错的不过,如果接合脂批的一些提示,比如琪官是“4侠”之一、袭人“有始有终”等等的批语看,袭人跟贾府(宝玉)更象是“和平分手”吧,因为最后,袭人毕竟是回到了自己的原来那个真正的家————花家的了试想如果是“撵”这个层面的意思的话,象薛姨妈发狠要“撵”香菱,就是把她重新推到“市场”上去卖了!因为香菱是买来的,而袭人呢,因为当时签了“终......-----------------------------薛姨娘要卖香菱,当然可能卖给人伢子,但贾府应该不会主动去卖袭人的,要么就是贾府生活困难,也不要赎金了,把袭人放回去。一种就是宝玉心如死灰了,一个人都不要了,全都撵走,袭人不是家生子,就回花家了。
@偶像的清晨 17楼
06:09:00根据脂批,袭人出嫁后,二宝夫妇还是过了一段婚姻生活的,并且由麝月照顾着二宝夫妇的(奇怪,莺儿去哪儿,要不就是,穷得莺儿也卖了)。并不是宝玉去当和尚后,袭人才被嫁出去的。-----------------------------我以前总以为撵袭人是发生在宝玉成亲后,一直搞不懂为啥成亲了还不给袭人名份,现在我想,撵袭人应该是在黛玉死后,宝玉成亲前。关于莺儿,我觉得,莺儿有可能并没有随宝钗嫁到贾府,或嫁到贾府后宝玉并没有收房,因此,莺儿要么配给贾府人去了,要么就是也开恩放了。
大家还在看袭人为什么会离开贾府?解密袭人离开贾府之谜
袭人为什么会离开贾府?解密袭人离开贾府之谜
  的最终结局是嫁给忠顺王府的优伶琪官。  第五回中袭人的判词写道:“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二十八回庚辰回前批:“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第二十八回行酒令时蒋玉菡说了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喧嚷道“你怎么念起宝贝来?”,并说“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你们不,只问他。”说毕,指着宝玉。后经云儿解释,大家才知道原因。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二人互表敬慕,互赠礼物。蒋玉菡赠给宝玉一条茜香罗,这条茜香罗后来被宝玉系在袭人的腰上。  袭人的警幻判词、“脂批”和有关情节描写都可以证明袭人最终嫁给了琪官蒋玉菡。袭人的最终结局是嫁给琪官蒋玉菡,这是没有异议的。 && 问题在于,为什么袭人会离开贾府而嫁给优伶蒋玉菡?  由于第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已经佚失,八十回之后的故事情节,只能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和“脂批”的提示进行合理的推测。  目前关于袭人离开贾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袭人为了避难而自行逃离贾府。  依据就是第六十三回中袭人抽的花签签词。  第六十三回:“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武陵,指位于湖南张家界市的武陵源,《桃花源记》中所记的桃花源是也。《桃花源记》中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因此武陵源又称“世外桃园”和避难之所。  有人根据此签签词及诗句的意思推测,袭人在贾府被抄家后,为了避难而自行逃离了贾府,后因某种机缘嫁给了琪官蒋玉菡,由此认为袭人是个之人。  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袭人婚后的行为却无法作出合理解释。  第二十回庚辰双行夹批:“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一语。”这“好歹留着麝月”中的“好歹”二字已经是祈求的语气了,袭人离开贾府出嫁之后依然念念不忘宝玉的生活起居,可见她是个多么有情有义的人。如果袭人是个无情无义之人,为了自己避难而决然离开宝玉,那她出嫁后就没有必要再回到贾府向宝玉哀求好歹留着麝月了。  第二十八回庚辰回前批:“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袭人与蒋玉菡婚后仍然供奉宝玉宝钗夫妻得同始终,这些都说明袭人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样一个有情有义之人,绝对不会为了自己避难而决然离开贾府弃宝玉而去。
分页:1/6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那就是一旦某人手握重兵、立功疆场而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人物,他随刘备入主川蜀并建立蜀汉王朝,在刘备死后手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被刘备夸赞一身是胆。一生征战沙场无数被美誉为常胜将军,坚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他们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袁术一败,曹操马上急攻徐州,活捉了吕布。吕布死前没有骂别人,单单只骂刘备:&
  古时候说到什么元老级别的大臣就说他是几朝元老之类的,通常4朝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奇葩皇帝,其实并不能称之为奇葩,毕竟皇帝也是人,是还能
 多尔衮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数一数二的,最起码是之间和简介促进了大清对中华王朝帝国
刘伯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看出朱元璋的魄力及才能超迈群雄,是值得辅佐之人。他的遗憾
  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信每个朋友都非常熟悉,他是三国时代最有名的政治家,才
岳飞,字鹏举,宋朝年间生人,祖籍现河南安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谋略家,南宋四
西楚霸王项羽的妻子是谁?项羽有儿子吗?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已久,楚霸王项羽有位很宠
  刘备兵败夷陵,第二年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招来,嘱托后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事情
  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
  一七九三年,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中国,他就是英国特使马嘎尔礼,他带着英国国王
  在我国的历史中,许多王侯将相的墓不管藏得再严实,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数
  秦始皇陵墓的位置早在多年前就被发现了,但为何不敢挖掘一直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
  李莲英是清朝最著名的太监,他之所以名声大是因为慈禧,因为他跟了慈禧一辈子,不
  外星人是否存在,一直都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各地不断有外星人出现的传言,但是没多
  秦始皇统一中国,扫平了另外六国,冷兵器时代要打仗,除了将领的指挥艺术外,拼的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来聊聊《金瓶梅》中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香艳情色、风花雪月的故事。
武则天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也是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后又
数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个风情万种的狐狸精,但综观这些狐狸精最令男人心惊肉跳的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神文化中,有一个大家不是很熟悉的神&&&厕神&。
  关羽失荆州这事,很大的一个缘由应该怪孙权。正是这哥们在背后捅了一刀,才使汉寿
  据称,妲己为有苏氏部落之女,帝辛率军征伐有苏氏,有苏部落将妲己献给帝辛。帝辛
  关于秦国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了解得比较多是秦始皇,那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的时期,
  实际上刘备从来都没有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这可以从他在荆州和刘表喝酒失言中可以
据称,妲己为有苏氏部落之女,帝辛率军征伐有苏氏,有苏部落将妲己献给帝辛。帝辛一见
  锦衣卫是明朝十分特殊的一个特务机构,由皇帝掌控,只服从皇帝一人的命令,一般由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姨娘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