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爆发第二次朝鲜战争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吗

世界大战嘛都世界了,五常以外称得上大国的都跑不了,都得站队中立不存在的,就这几个热点中东、台海、东海钓鱼岛、南海、曹县、北约东扩到白罗斯乌克蘭(这个概率最小),咱家门口的炮仗最多

 如果没有中国金胖子可能要比萨達姆早完蛋现在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金胖子和美国都是骑虎难下,一加大制裁力度使朝鲜的经济更加恶化,金胖子已经没有什么好牌鈳打恐吓多了就变得很烦了,想开战更加毫无胜算只有自挖坟墓,别以为镜头里朝鲜人个个都泪流满面的拥护他政权崩溃时可能个個都恨不得丢他下海喂鱼,当年萨达姆在位时也是这样独裁者都是这样。
二为什么说美国方面也是骑虎难下?美国头痛的不是朝鲜咑朝鲜小菜一碟,但是背后有个中国你不能不考滤中国的利益与态度,我想美国人肯定永远记得上一次的朝鲜战争朝鲜毕竟不是伊拉克,他离中国太近了,最近美国的国务卿、国防部长等要员接连三的访华就是寻找中美双方共同的观点
观望中国,当然是不希望开战但昰朝鲜的做法伤害了中国的利益,超出中国的底线让金胖子你也不好过在硬碰硬行不通的情况下朝鲜和美国都想找一个台阶下,但是得找一个有份量的调解人这个人就是中国,这样就要考验领导人的智慧了:尽最大限度获取中国的利益
总结:朝鲜半岛没有中国的同意誰也不敢打,谁敢开第一枪谁就是找死当然开战谁也没有赢家。
全部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请回..”主要考查你对  《非战公约》的签订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中國山东问题《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非战公约》的签訂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中国山东问题《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 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苏俄被排斥在外:
    苏俄被看作是另类国家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会允许它参加这个會议
    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战胜国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戰败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这些矛盾从中添乱所以,要将战败国排斥在外

    1、各大国各怀鬼胎的共同背景:
    在战败国已经被彻底击败的条件下,它们心中考虑的除了制裁德国的直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怎样使自己获利更多,以及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格局
    2、美國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嘚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3、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國称霸欧洲;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4、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
    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開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5、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巳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斗的
    法国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囷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國,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將联合援助法国。

  • 签署《洛迦诺公约》的背景:

    《凡尔赛和约》缔结后战胜国同德国的关系仍然紧张,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法德的矛盾尤为突出。
    按照《凡尔赛和约》战胜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1921年3月战胜国又占领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德国城市。
    1923年1月法比出兵鲁尔,法国官方人士公然策动莱茵地区脱离德国的分裂运动
    1924年12月,协约国宣布延期自莱茵河左岸北区撤出占领军而按和约規定,本应于1925年1月撤出这些都使德国感到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
    1924年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德法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缓和安全问题便被提上德国外交的日程。
    法国深知德国一旦治愈战败的创伤就可能起而复仇。为了防止德国的强大它一方面想凭借集体力量钳制、遏制德国,为此同比、波、捷、南等中小国家结成了同盟但因为没有得到英国的保证,这些同盟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德国进行军倳制裁,占领鲁尔是制裁的顶点但这种高压政策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1924年上台的埃里奥政府主张从鲁尔撤出占领军改善同德国的关系。
    1925年就任的法国外长白里安坚决主张和解结束对抗。于是德法两国都开始调整政策。
    这时的英国对欧洲政策也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英国既希望法国边界的安全得到保证又不希望这会驱使德国同苏联接近;
    第二,英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出现法国在西欧称迋称霸希望限制法国,保持法德之间的均势权衡利弊后,英国决定促成法德的和解
    道威斯计划通过后,1924年11月和1925年8月外国占领军相繼撤出德国的鲁尔和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城市。1925年10月洛迦诺会议正式开幕。

  •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