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开大酒楼楼台末,求四个字与引来客尝相辉应

求几首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急!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求几首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急!
求几首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最好带xin yan二字,没有也没关系,写了。满意追加分数慰劳。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韵文史上,唐诗、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等。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战火曾烧赤壁山,罗绮越王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新啼痕压旧啼痕。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双调〕庆东原叹 世白朴忘忧草,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折桂令叹 世马致远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险也啊拜将台!〔双调〕水仙子寻 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醉里乾坤大,作个烟霞逸客翠竹斋,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怎不思量!〔双调〕沉醉东风闲 居卢挚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那里也豪气张华?忽相逢缟袂绡裳,满地云撩乱。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正宫〕鹦鹉曲(二首)冯子振农 夫 渴 雨年年牛背扶梨住,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百姓苦。恨残霞不近人情,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熬青天雷雨,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高峰迭起,名家名作。这一条青穗绦,傲杀你黄金带,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遥望西湖暮山势。瓦盆边浊酒生涯。柳擎和泪眼,海上神仙。〔中吕〕卖花声怀 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望海亭;亡。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散曲经典名篇:〔双调〕沉醉东风送 别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越调〕天净沙秋 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淡月昏黄。〔双调〕折桂令梦 中 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唤起思量,待不思量。元曲,一方面是指诗歌新体“散曲”,一方面又指戏曲新体“北曲杂剧”。如元曲六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百姓苦,刘兴西蜀,梦说南柯。〔中吕〕山坡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峰峦如聚。先生拂袖归去来。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莺啼树杪弦,任他高柳清风睡煞。〔越调〕凭阑人寄 征 衣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 情王德信〔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双调〕折桂令题 金 山 寺赵禹圭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仙吕〕醉中天西 湖 春 感刘致花木相思树,禽鸟折枝图。水底双双比目鱼,岸上鸳鸯户。一步步金镶翠铺。世间好处,休没寻思,典卖了西湖。〔双调〕折挂令咏 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中吕〕普天乐江 头 秋 行赵善庆稻■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侯,望烟江万顷沈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双调〕殿前欢秋薛昂夫洞箫歌,问当年赤壁乐如何,比西湖画舫争些个?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四海诗名播,千载谁酬和?知他是东坡让我,我让东坡?〔双调〕水仙子夜 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双调〕折桂令怀 古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知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功,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双调〕水仙子西 湖 探 梅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双调〕殿前欢听 琴倪瓒■啼红,杏花消息雨声中。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雁波寒写去踪,离愁重,南浦行云送。冰弦玉柱,弹怨东风。自己去选吧:(因为内容多,贴不下)元曲300首:,断肠人忆断肠人,劝君及早冠宜挂。竞渡人争,载酒船行,薜荔阶、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赋罢高唐。风入罗帏。伤心秦汉,生民涂炭,一夕渔樵话,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药圃花蹊,茶园稻陌,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元曲杂剧经典名篇有关汉卿《窦娥冤》,读书人一声长叹,万余家楼阁参差,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将军空老玉门关,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前调〕杭 州 景关汉卿〔一枝花〕普天下锦绣乡。兴,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堪羡堪题。〔尾〕家家掩映渠流水。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越调〕寨儿令忆 鉴 湖张可久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醉了由他。〔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满城中绣幕风帘,布袍宽风月无边?急跳出风波大海,一哄地人烟凑集。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楼阁峥嵘出翠微,将军战马今何在,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看了这壁,觑了那壁。〔双调〕清江引有感乔吉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含笑花。那里也能言陆贾、马致远?千古是非心、郑光祖和乔吉,都是兼工散曲和杂剧的作家,花坠断肠英。〔双调〕水仙子次 韵张可久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何处越山青。〔南吕〕玉交枝恬 退乔吉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萧萧五柳疏篱寨,撒金钱菊正开?那里也良谋子牙,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双调〕庆东原即 景张养浩鹤立花边玉。诗句欲成时,强似五侯宅
采纳率:1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岳飞&#8226、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问君能有几多愁?把酒问青天,收拾旧山河。但愿人长久,凭澜处,笑谈渴饮匈奴血,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李煜《虞美人》虞美人 &#8226,千里共蝉娟,此事古难全。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只是朱颜改,朝天阙,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待从头;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酒泉子 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 潘阆在太宗和真宗两朝做过几任小官。太宗时,因言行“狂妄”得罪权贵,被撵出汴京,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落到杭州。杭州在钱塘江畔,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每到这一天,皇亲国戚、达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纹身,手举红旗,脚踩滚木,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起,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声势越大,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 人们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海宁观潮是明朝钱塘江改道以后的事。潘阆在杭州可能住过几年,涨潮的盛况当然给他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他用《酒泉子》这词牌写过十首词,其一、二忆钱塘,其三、四忆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别忆孤山、西山、高峰、吴山、龙山、观潮。每首起句均冠以“长忆”二字,后半阕第三句俱冠以“别来”二字。十首中以这第十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尤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钱江健儿的神韵跃然纸上。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成都曲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 咏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 浔溪棹歌 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 无题 陈嘉谋 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 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 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 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劳劳亭歌 作者: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作者: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参考资料: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唐诗宋词元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张映玑之雅谑      浙江转运张映玑,山东人,性宽和,善滑稽。一日出署,有妇人拦舆投呈,阅之,则告其夫之宠妾灭妻也。张作杭语从容对曰:“阿奶,我系盐务官,并非地方有司,但管人家吃盐事,不管人家吃醋事也。”笑而遣之,可谓雅谑矣。      -----------------(清) 不著撰人《清代名人趣史》    
浙江转运使张映玑,山东人,性情宽厚和蔼,且很是幽默。一日出了官署,有一个妇女拦住车舆投状纸,张一看,原来是状告其夫的宠妾欺压正妻。张就用杭州话对那妇女说:“阿奶,我是盐务官,不是地方长官,只管人家吃盐的事,管不到吃醋。”笑着让那妇人离开了。可谓是风雅之戏谑也。    
  ○彭芸楣考试之趣事      彭芸楣尚书,督学浙江,考试至某府,该处文风僻陋,无一卷可入目。有三人抄袭陈文:一人一字不易,二人颠倒其文而抄之。案发,其不易一字者第一,余二人第二、三名,群议先生之未见刻本也。发落时,先生召三人谓之曰:“汝以髫年所诵习不遗一字,记性却佳,故首拔之,为勤读者劝。汝二人卷中脱讹太多,想此调不弹久矣,今后当再加温习功也。”按,先生此举,可谓趣甚矣。    -----------------(清) 不著撰人《清代名人趣史》    尚书彭芸楣督学浙江,巡到某县府,此地乃是文学鄙陋之处,没有一张答卷能入眼的。只有三个人抄袭旧的文章。其中一个一字不改,其余两人把文章顺序倒置了答上。榜发之日,一字不改的第一名,其余两个二三名。大家都说先生肯定是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来召见三个人,对他们说:“你尚且年幼,背诵此人,一字不差,记性很好,所以给你第一,借以督促勤学之人。你们两个人脱字讹误太多,肯定是不怎么背书了,今后应当时常温习。”按,先生的做法,也算是风趣了。      -----------    这种做法也并非不当,在瘸子里挑将军,在黑暗中挑拨灯芯,督促进学,也算是一位长者的宽容了。    不过第一名那个万一是作弊呢?    嘿嘿。        
○乔山人之知音清初乔山人,精于弹琴,尝得异授。每于断林荒野间,一鼓再弄,凄禽寒鸦,相和悲鸣。后由郢楚,旅窗独奏洞庭之曲,一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曲既阕,山人曰:“吾抱此技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   -----------------(清) 不著撰人《清代名人趣史》    清初有位乔山人,擅长弹琴,曾得异人传授技艺。每每于山林荒野之中,一弹再弹,禽鸟乌鸦都被凄惨的情绪感染,与之齐鸣。后来乔山人路过湖北,在客栈中独自弹奏洞庭曲。邻家的老妇听到,嗟叹不已。弹奏完毕后,山人说:“我怀着这样的技艺半辈子了,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知音。”于是款款扣动柴门。那老妇对他说:“我的丈夫是以弹棉花为生计的,今天您弹的声音,和弹棉花很是相似啊。”山人于是沉默地回去了。      =========
  哈哈,后面的那个现在被改成笑话了...
      
唐文宗时期的宰相王播,少年时期很穷,曾经在扬州的惠昭寺木兰院里寄宿。寺院每天都要敲钟召集和尚吃饭。和尚很厌恶白吃白喝的王播,往往等吃完饭才敲钟,王播去的时候,已经没有饭可吃了。      
二十年后,王播做了大官,镇守扬州,重回寺院时,发现他以往在墙壁上题的诗都被碧纱笼罩上。于是百感交集,又写了两首诗,第二首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    
莫欺少年穷。        
        
韩愈有二侍姬,绛桃、柳枝。韩出使未归,柳枝窜去,家人追获。后写诗作记,表绛桃之衷情,柳枝之轻浮,后专宠绛桃。    -----------------------    (奔逃的柳枝定是勉强归韩,守家的绛桃也未必真正爱他,不过一个敢于逾墙,一个既来之则安之罢了。看到“窜”字,就可知柳枝下场凄凉。韩一大儒,实无容人之量,且放她去又如何?)    
  下面来个超前的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    这则故事出自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大家都八卦过了,译文我也不放了。当时就很奇怪段成式竟然能知道月球这东西不是自己发光的,这得是多么具有大胆想象力的人才意会得出来的啊    用一句天涯上的话来说,但是这不是高潮,不是高潮,高潮在这里      “东汉时代卓越的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曾经正确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是日光照耀方使它发出光亮,而那些阴影则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见张衡《灵宪》,原文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    --------    不知道段成式有没有看过张衡的这句话,但是知道月亮是借助太阳光发亮的历史却被惊人地提到了西汉,是西汉,你没看错    现在问题就来了    张衡他是怎么知道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关系的呢?    难道他的肉眼其实是个天文望远镜?    然后我们还知道张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绝对的全才、天才,在n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所以本楼未有深深膜拜。    
        
盛度以久任泣于上前,遂参知政事。王博文仿度泣,遂自龙图学士为枢密副使。时萧定基为殿中侍御史,有士人匿名以《河满子》嘲之,一日奏事,上曰:“闻外有《河满子》。”定基曰:“臣知之。”上令定基自歌于殿上,既而贬之。时有语曰:“殿院一声《河满子》,龙图双泪落君前。”    
--------------碧云騢  (宋)梅尧臣 撰    
盛度以久在某职,不曾升迁,在皇上面前哭诉,于是被升任参知政事。王博文也学着盛度去哭,于是从龙图学士升任枢密副使。    
那时萧定基乃是殿中侍御史(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有士人匿名写《河满子》来嘲讽王博文。有一天萧定基上奏,皇上问:“听说外面相传一首《河满子》。”萧说:“臣知道。”皇上于是令萧在殿上唱出来。于是王博文被贬官。当时有诗语说:“殿院一声《河满子》,龙图双泪落君前。”      这是篡改唐代张祜的《何满子》,原诗很是悲伤:“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里改动了一下,让人喷饭。        
      
郑戬结中官黄元吉,吉左迁外补,戬同列戏曰:“天休走却爷矣。”戬笑曰:“君不知我更有一爷在。”其不知羞愧如此。      --------------碧云騢  (宋)梅尧臣 撰    
郑戬攀附宦官黄元吉,黄元吉后来升迁到京城以外去当官。郑戬的同事戏谑他说:“天那,别让爷走啊。”郑戬笑着说:“你不知道我还有一个爷在呢!”他竟不知羞愧到这种程度。      ---------    
攀附宦官,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郑戬此人钻营至此,让人咋舌。      
  哈哈哈,看了这个帖子之后赫然发现古代也有这么多油菜花的筒子,而且还有那么多极品……  我对脑子里不知道装着些什么的明无语了……做了这么多只能用极品来形容的事……  楼主古文很好,评论也很风趣,加油!
  mark之
  嗯,非常佩服张衡...
        唐代的翰林学士李程,每天都看阶前的日影以定入朝的时间。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因为很懒,每天都要等到日影移过阶前八块砖的时候,才肯离家上朝,因为当时的人都喊他“八砖学士”。    --------------宋 王谠 《唐语林》            
      一条白龙化成了一条鱼在河里游,被一个名叫豫且的渔夫刺中了眼睛。    白龙就向天帝告状。    天帝问:“渔夫刺中你的时候,你是什么形状?”    白龙说:“当时我变成一条鱼。”    天帝说:“渔夫就是来抓鱼的,哪里有过错呢?”      
-------- 刘向《说苑·正谏》      
这条故事还被总结成一句成语:白龙鱼服      ----------      
  纯皇出入圆明园,见市间油灼麦面如饺条油果之类,食之颇可口,命膳夫作此以佐茶饮,取其价廉而工省也。及岁终,户部计帑,出数千金。上曰:“不过食少许耳,何浮滥至此!”内府奏曰:“为此少许,敬造御膳房若干金,新制器皿若干金,采买某地麦料若干金,添设监造官工役食用若干金,积而成款,本非浮滥。”上颔之,谓人君嗜欲不可不慎也。         ------------(清)欧阳昱 撰 《见闻琐录》    大约是乾隆帝的故事。    皇上有天出入圆明园,见市场上有卖一些小吃的,觉得很是可口,就让御厨做一些来,喝茶的时候当点心,又因为这些小吃很是价廉物美。到年末的时候,户部为这笔支出结算,竟然花了上千两。皇上说:“不过是吃了很少的一些,怎么浪费了这么多钱?”内务府就奏报说:“为了皇上吃的这一点点,建造御膳房支出若干,采买民间的麦子之类,支出若干,添设监造官工役工作餐的费用若干金。积累起来就这么多了,并不是浪费的。”皇上点头道:“身为人君,在嗜好上不得不谨慎啊。”      --------------    可是乾隆帝你六次下江南,浪费的银子比这些糕点多太多了吧!        
  道光时,潘文恭公在政府,宣宗偶问之曰:“外间鸡卵一枚,所值几何?”文恭不敢直对,游移其词曰:“价昂则七八十枚,价贱则八九枚。”宣宗大笑曰:“朕食一鸡卵,需钱一千二百枚。”后值端阳,宣宗问周文勤曰:“卿等佳节所食何物?”对曰:“不过粽子诸物。”“有白糖否?”曰:“有。”“其价若干?”曰:“一斤约百枚。”宣宗复大笑,以两手将指食指合而示式曰:“朕食此一小盘白糖,需银十二两。”岁终,内务府奏销上,宣宗每览之,必怒形于色,然不能逐物问外价,即问,几人肯直对?一怒后,仍置之而已。       ---------------(清)欧阳昱 撰 《见闻琐录》      
道光皇帝时,潘文恭在朝廷就职。宣宗偶然问他宫外的鸡蛋多少钱一枚。潘文恭不敢直面皇帝,犹豫再三回报说:“贵的七八十文钱一枚,便宜的八九文钱一枚。”宣宗大笑说:“朕吃一枚鸡蛋,要花一千二百文钱。”到端午节的时候,宣宗问周文勤:“爱卿过节都吃神马啊?”周回答说:“也不过就是粽子。”“放白糖吗?”“放的。”“多少钱啊?”“一斤大约百文钱。”宣宗又大笑说:“朕吃这一小汤匙白糖,需要花十二两。”    到年终的时候,内务府奏报一年的花销,宣宗每次阅览,都会怒形于色。又不能逐一比对宫外的物价,并且,就算是询问了,谁又敢直言相告呢?不过一怒而已,也改变不了什么。      -------------    要说冤大头,皇上算是普天下第一人。      
  最近对古代的东西很感兴趣啊~~~
      宰鸡鸭人    江南六合县有鸡鸭税,城乡设有宰鸡鸭人。养鸡鸭家欲食鸡鸭,先一日至县,报明食几头,每一头,交税一百枚,领一筹归,召宰鸡鸭者至,凭一筹,宰一头,宰毕,每头给花红五十枚。民家虽贵客至,不敢私宰。有私宰者,查出罚钱一万,充公,并禁其家永不得养食鸡鸭。又有鸡鸭卵税,每卵交官钱二枝,交衙门各私费一枚。吾友某司马管六合厘局,亲对余言。    ---------------(清)欧阳昱 撰 《见闻琐录》    
江南六合县有鸡鸭税,城乡中设置宰鸡鸭人。凡是养了鸡鸭想要吃鸡鸭的人家,需要提前一天到县衙,禀报第二天要吃几头,每一头交税一百枚,然后领一个筹码回去。等到宰鸡鸭人到了,凭一个筹码,杀一头,杀完,每头给花红五十枚。但凡民家尽管有贵客临门,也不敢私自宰杀。有私自宰杀的被查出的,罚钱一万,还要充公,并严禁这家宰饲养和食用鸡鸭。还有鸡蛋鸭蛋税,一只蛋交官二枚,交给衙门各种私费一枚。我的朋友在某司马管六合厘局,亲自对我说的。      -----------    
这是为了增加gdp吗?      如果那时候发生禽流感之类的,鸡鸭鹅是不是算自杀,私自死掉,也得充公否?      据说不多年前,民间杀猪也有这种制度。      
  LZ辛苦了。
  ○神宗论温公诗       神宗一日在讲筵,既讲罢赐茶,甚从容,因谓讲筵官曰:“数日前见司马光《王昭君古风诗》甚佳,如‘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如复未见。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读之使人怆然。”时君实病足,在告已数日矣。吕惠卿曰:“陛下深居九重之中,何从而得此诗?”上曰:“亦偶然见之。”惠卿曰:“此诗不无深意!”上曰:“卿亦尝见此诗耶?”惠卿曰:“未尝见此诗,适但闻陛下举此四句耳。”上曰:“此四句有甚深意!”    --------------(明)姜南 撰 《投瓮随笔》    
一天宋神宗在经筵上听讲经(经学典籍之类的),等讲完之后,宋神宗很是从容地对讲经官说:“前些天读到司马光的《王昭君古风诗》甚佳,如‘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如复未见。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读来使人很悲伤。”当时宋神宗已经病入膏肓,活不了几天了。吕惠卿接话说:“陛下深居宫中,从哪里得到这首诗的呢?”皇上说:“偶然见到的。”吕惠卿说:“这首诗别有深意呢!”皇上说:“爱卿你也曾经读过这首诗吗?”吕惠卿说:“不曾读过,但方才听陛下念这四句而已。”皇上怒道:“此四句有甚深意!”    ---------  
当年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许久,抬笔作文写诗都有心理障碍。然吕惠卿又要以断章取义的手段来陷害司马光,可谓可恶至极,而听其话,又是恬不知耻之人物。   
      
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有人题于壁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元)李有 撰《古杭杂记》     
南宋时,驿路边有白塔桥,卖印刷的朝京里程图。士大夫赶赴临安,都要买一本来查阅。有人题壁说:“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白塔桥边卖上京的地图,长亭短亭都标注得很分明。但是为什么只有标注去临安的道路,而没有计算去中原的路程呢?    
这首诗无非是感慨南北划江而治,和“山外青山楼外楼”那首有同样的感悟。在南宋朝廷把临安当作安乐窝的时候,谁还会想到那些“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的中原百姓呢?    
惜岳飞、辛弃疾、陆游生不逢时。          
  史弥远作相时,士夫多以钻刺得官。伶人俳优者,一人手执一石,用一大钻钻之,久而不入。其一人以物击其首曰:“汝不去钻弥远,却来钻弥坚,可知道钻不入也。”遂被流罪。    
----------(元)李有 撰《古杭杂记》     
史弥远作宰相的时候,士大夫多从他那里走后门获得官职。有优伶,一人手拿着一块石头,拿一个大钻头钻它,很久就钻不进去。另外一个人则拿东西敲他的脑袋说:“你不去钻弥远,反而钻弥坚,当然钻不进去了!”后来两个人被处以流放罪。    ---------------    
怪不得史书中会专门为优伶作专传,位卑而未敢忘国,信然。          
  ○夜坐談鬼而怪至      
君誨嘗夜坐,與退之余三人談鬼神變化,時風雪寒甚,窗外點點微明若流螢,須臾千萬點不可數度,頃入室中,或爲圓鏡,飛度往來,乍離乍合,變爲大聲去,而三人雖退之剛直,亦爲之動顏,君誨與余但匍匐掩目前席而已。信乎俗諺曰:「白日無談人,談人則害生。昏夜無說鬼,說鬼則怪至。」亦知言也 。余三人後皆不利。    
--------------- [唐]柳宗元 《龍城錄》    
君誨曾经晚上静坐,邀请退之(韩愈)和我(柳宗元)侃谈鬼神和神异变化的故事。那时风雪很大,天气寒冷,窗外漂浮着点点光亮好像飞动的萤火一般,片刻间千万点不可胜数,都涌入室。有的像圆形的镜子,飞来飞去,忽而聚合忽然分散,忽然发出很大的声音,才退去。三个人中虽然退之刚强正直,也为之变色。君诲和我都匍匐在席子上遮住眼睛了。这才相信俗谚所说的:“白天不要背后说人,说人会有害人生;晚上不要谈论鬼怪,说鬼则鬼怪会出现。”后来我们三个人都很坎坷。      --------------    
  ○云虫      中州山岭间有物如蜥蜴,俟天将雨,则群虫从石罅缘沿而上,仰口嘘气如珠,青白不一,直上数丈,渐大如瓮,须臾合并散漫,滃然弥空,遂成密云。山中人称为云虫。    ---------------------(清)钮琇 撰《觚剩》     
中州山岭间有动物长得像蜥蜴,等到天要下雨的时候,群虫就沿着石缝爬上来,仰起头嘘气,好像珍珠一样,有青色也有白色,直上数丈的高度,渐渐变大到大瓮一样的体积,片刻间就合并,弥漫四散,布满天空,就成了密云。山中的人称他们为云虫。      
  ○刘船      康熙初,沈丘程家村有刘船者,字小舟,充县捕役,其年已老。夏月雷雨暴至,倚门南望,遥见云雾中,一人乘马而至,两腋各挟石磑,将举磑击船。又一人大呼曰:“非此刘船也。”遂去。是时沈丘王邦溜南岸,别有刘船,亦字小舟,方于河滨锄地,雷至击死。程村之刘船,一足及磑,肿如盎,旬余而愈。    ---------------------(清)钮琇 撰《觚剩》     
康熙初年,沈丘程家村有个叫刘船的人,字小舟,是县衙的捕役,那时他已经年老了。夏天时快要下雷暴雨,他倚着门往南望,远远地看见云雾之中,有一个人骑马而来,两边腋下都夹着石磑(不知何物),就要拿着石磑击打刘船。忽然又有一个人大喊:“不是这个刘船!”于是那人就走了。当时,沈丘的王邦溜南岸,也有个叫刘船,字小舟的,正好在河岸上锄地,被雷打死了。程村这个刘船,脚被石磑碰到,肿胀得好像盆一样,超过一旬才痊愈。    ----------    
不晓得是第几次看到阎王爷家的小鬼抓人抓错了,这是渎职啊,建议多收集点案例,送给阎王爷看。好歹也给刘船报个工伤,申请下天界赔偿嘛。  
  ○廷式再见      项城韩云门,名堳,聘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毁婚而终女于家。韩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戚不得已,媵以美婢。云门曰:“人情见欲则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还戚。后以壬子拔贡举于乡,出为教谕,挈妇偕行,伉俪无间。豫人称其笃行,以为宋之刘廷式再见于今。    ---------------------(清)钮琇 撰《觚剩》   项城韩云门,名堳,聘戚氏女子为妻,没多久此女子两目失明。戚女以为韩郎年少能文,以后会有大成就,和她这个盲女成婚,并非适合的配偶,就要毁婚,自己终身不嫁。韩家父母都同意了,云门却毅然决然地拒绝,坚持以礼迎娶戚氏女子。戚氏女子不得已,又为他买了几个美丽的婢女。韩云门又说:“人的感情都是因为欲望而动,不如不见,让我夫妻两家室安宁和谐。”就把婢女都遣返回妻子那里。后来壬子年韩云门通过贡举,出任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带着妻子一起去,夫妻两个感情融洽而没有嫌隙。河南人都认为他行为忠厚,认为他是宋朝刘廷式重生。    ------------    
前面已经写过刘廷式的故事,刘廷式只是意欲聘妻,并未下聘定礼,完全可以反悔,况且自己又考中功名,马上就要飞黄腾达,所有的道理都站在他这边,再择良妻是最好的选择,无人能指责他。但是他却坚守本心,叫人赞叹。  
这里的韩云门,则又是难得的一位痴情郎,而戚氏女子定也是倾心于他,处处为心爱之人考虑。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真是再好不过。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在刘廷式和韩云门身上,不再悲悲切切,而是美满的大团圆,若鱼玄机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广东月令      正月:蜃气成楼 水仙来宾 荷钱浮于水 二麦黄 木叶微脱      二月:蔗初芽 蕨拳输粉 鱼苗生 蚬降于雾 木绵吐英      三月:杜若芳 石蜐扬葩 江鸥避风 孔雀之尾开金 槟榔包坼      四月:佛桑红绽 高榕荫日 仙掌立 鲨入山麓化为虎 树兰缀珠      五月:荔支丹 菩提舒叶 椰含浆 群蚁朝其祖 钩割鸣年      六月:白雨足 西潦至 芭蕉子垂 苦瓜入馔 早禾乃登      七月:秧针重碧 龙眼熟 蝴蝶营茧 素馨结为灯 蕹田浮      八月:飓母息影 茶徙蝇子树 纸鸢翻风 黄柑分指 河鲀乘潮而上      九月:红薯登 白榄落 嘉鱼出于峡 南烛迎社 香门开      十月:耕牛放闲 八蚕之功毕 岭梅芳 橘柚锡贡 银河夜见      十一月:桃李花 鹧鸪蔽叶 黄雀复为鱼 岩蜂聚粮 瑞香霏雪      十二月:蚊不绝吟 池塘竭 稚笋出 风兰贺春 旧雷有声      ---------------------(清)钮琇 撰《觚剩》    很有地方特色。        
  ○天涯亭      番禺黎方潞,字台引,甲午省试,谒文昌于桂香宫而占焉,得“萧然流落在天涯”之句,意甚怏悒。及榜发有名,窃谓神语无验。比下第归,道经山东,行李悉为贼掠,萧然一身。又十余年,得廉州府钦州学正,入境仰首,忽见天涯亭,暗忆前占,始信数皆预定,而中心益怀隐忧。未几,尚藩谋叛,以从逆失职,流落而终。    ---------------------(清)钮琇 撰《觚剩》    
番禺的黎方潞,字台引,甲午年参加省试,拜谒文昌宫,在桂香宫占了一卦,得“萧然流落在天涯”一句,感到不快,并心情抑郁。及到发榜,见榜上有名,心里以为神灵的话并没有灵验。等到落第而归,经过山东,行李都被贼打劫走了,孤零零一人。再过十多年,得任廉州府钦州学正,进入廉州府境内,抬头看到天涯亭,暗暗回忆往日所占的卦,才开始相信一切都是命运所定,心中更加怀着隐隐的忧虑。不久,藩镇谋反,朝廷认为他追从逆贼从而渎职,他最终流落江湖而终老。    -----------    
抛开其中难解的宿命论来说,此人可谓颠簸流落,一生苦辛,终不得展眉,让人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    
  ○木中少女      维扬汪舟次奉使硫球,甫出海,见浮木丈许,铁鐍两头。取而剖视,中有一女裸卧,缜发冰肌,以右手掩面,左手蔽其丑,咥尔微笑,随凌波以去,而狂风旋作。盖风之有少女者,殆谓是乎?    ---------------------(清)钮琇 撰《觚剩》    
扬州的汪舟奉命出使琉球,刚一出海,就见约一丈长的浮木,两头有铁锁,中间卧着一个裸女,浓密的头发冰雪一样的肌肤,拿右手掩住面孔,左手遮蔽住私处,咬唇微笑,随着波浪飘去。这时狂风打着旋儿吹起来。难道风之中也有少女吗?大约是吧。    ------------    是风神出游吗?这方式真是够独特的。          
  ○红娘子      陆云士之宰江阴也,汤西崖以孝廉来游,有情必达,他则不然,群客交妒西崖。云士曰:“公等无多言也,公试观天下有几西崖乎?”是时西崖甫逾弱冠,颜美如玉,而词笔媚秀,所至倾坐。邑有妓号红娘子者,已在杜秋之年矣,西崖悦其妍媚,比于啖蔗之甘,客装所蓄,尽散罏头而去。阅岁西崖登第入翰院,遣人致书云士,云士大喜,以为汤君心念旧交,不以云泥有间也。发其缄,寒暄外,唯惓惓问红娘子无恙,且言:“红有假子,颇能文,已令采芹于泮否?”绝不及畴昔礼遇之雅。云士大怒,裂书投地,作长牍谩语复之。余闻云士盛有男宠,老而艰嗣,畜爱童字鹤书者为子,委以邑政,因致夺秩。云士家于杭,杭人称云士为“子梅妻鹤”。则云士亦不得专以昵红咎西崖也。      ---------------------(清)钮琇 撰《觚剩》  陆云士为江阴一县之父母官,正好汤西崖被举孝廉,来此游玩,陆云士有事必然告知他,其它人却没有此待遇,众位门客都嫉妒他。陆云士说:“你们无需多言,试想天下有几个西崖这样的人呢?”那时候西崖刚刚二十岁,面如冠玉,词笔妩媚秀润,所到之处倾倒在座所有的人。城中有一个妓女号红娘子,已是杜秋娘那样的年纪了。西崖很爱她的妩媚,把她比作啖蔗之甘(典故出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恺之)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行李中所有的积蓄,都散在饮酒作乐中去了。过了一年,  西崖登科,晋身翰林院,派人送书给陆云士。陆云士大为喜悦,以为汤西崖没有忘记往日的恩情,不以而今身份云泥有别而生疏。打开信封之后,除了寒暄的话,就是念念不忘红娘子是否安好,又问:“红娘子的义子,文章很好,是否让他入学了?”一字不提当年陆云士对他的礼遇有加。陆云士大怒,把书信撕掉扔在地上,回复了一封长长的充满谎话的信给西崖。    我听说陆云士身边有很多男宠,年纪老迈而难有子嗣,就多置文章好的男童来当儿子,委托他们城中事务,因而导致秩序混乱。云士以杭州为家,杭州人称他为“子梅妻鹤”,则云士也并非特地因为汤西崖爱红娘子以怪罪于他。      ------------    不怎么复杂的故事,但是情感纠葛实在有点混乱。          
  ○白蚬      广州海中有白蚬塘,长三百余里,皆产白蚬。二三月南风起,雾气蔽空,辄有白蚬,微细如尘,飞落海水,秋长冬肥,贫者买以代蔬。前朝何公经以副都御史罢官家居,偶思食蚬,适蚬过其门,探囊无钱。夫人曰:“何不书清字售之?”公笑而止。    --------------(清)钮琇 撰《觚剩》    
广州的海中有白蚬塘,长三百余里,全部产白蚬。二三月南风吹起,雾气遮蔽天空,则有白蚬,微细如尘土一般,飞落在海水里。秋天生长冬天肥嫩,贫穷的人家买它来代替蔬菜。前朝何公经在副都御史任上罢官回家,偶然思念吃白蚬的生活,正好卖蚬的人路过门口,何公探囊中,却无一钱。他的夫人曰:“何不写个‘清’字来买?”公笑而就此罢了。    -----------  
白蚬为贫穷人家所食,一个副都御史罢职回家,竟然连白蚬都吃不起,果然是当得起“清”字了。其夫人也善戏谑,有趣。        
    ◎荔枝佳种        荔枝佳种,上下俱红,中一道白如雪,名&玉带束佳人&。     --------------清·龚炜 《巢林笔谈》       纯属存档。    
  ◎雪里拖枪        徐文贞之子锦衣君,骄贵负癖,每大旋,无寒暑,必于城上。一夜,冒雪登城,一僮荷矛随之。时漏下三鼓,嘉靖以天寒大雪,卫卒巡逻必怠,命内侍侦之。逻者多枕藉酣卧,遥望城上有荷矛者,叱之,答曰:&徐指挥巡城。&内侍以闻,帝大悦。明旦语于朝,超擢其官。人目为&雪里拖枪&。    --------------清·龚炜 《巢林笔谈》     
徐文贞的儿子徐锦衣,骄傲自负成癖,每次大捷,凯旋回来,无论寒暑,必会到城头上去。一天夜里,他冒雪登城,一个僮仆荷矛跟在他身边。那时正是三更十分,嘉靖皇帝认为天气寒冷,又下着大雪,卫卒的巡逻必然懈怠,于是命内侍前去查探。巡逻的人,果然大多互相枕,躺在地上酣眠。内侍遥望城上有荷矛者,朝他大声呵斥,对方答曰:&乃是徐指挥巡城呢。&内侍奏报给皇帝,皇帝大为高兴。第二天早上在朝堂上宣扬,破格擢升徐锦衣的官职。人都视他为&雪里拖枪&。        ------------  
  ◎县令好蝶      
明季如皋令王口斗,性好蝶,案下得笞罪者,许以输蝶免。每饮客,辄纵之以为乐。时人为之语曰:&隋堤萤火灭,县令放蝴蝶。&      --------------清·龚炜 《巢林笔谈》  
明朝如皋县令王×斗,非常喜好蝴蝶。案子中凡是有需受笞刑的,允许以奉献蝴蝶而免罪。每次宴客,都放蝴蝶以为娱乐。当时的人作诗说:“隋堤萤火灭,县令放蝴蝶。”    ----------      
  獭贿      凉州多獭,吐鲁番腌而货之,百钱一头。味似南方果子狸,而肥大过之。武生折兰者,肤施人。虬髯伟质,食兼数人,而尤喜啖獭。雍正间,从军出塞,径山丹道上,见獭十数头,皆人立,连臂而趋。折下马逐之,獭翻身返面,向折长跪,声啾啾可辨,同声曰:“饶命!饶命!”折与同行四人共闻之,大以为异,遂舍去。是夜,露宿于野,闻帐外有簌簌声,出视,见群獭各挟草叶,裹沙枣,置榻畔而去,收之得二斗余。折詈不复食獭。后有人劝之,折曰:“吾曾受獭贿,可复食同类乎?”    ----------------| 闲斋氏 | 夜谭随录 | 卷二 阿稚     
凉州多獭,吐鲁番那个地方都做成腌肉来售卖,须百文钱一头。味道和南方的果子狸相似,但是比果子狸肥大。    
有武生,名叫折兰,肤施人。是个蓄着大胡子的魁伟的汉子,食量很大,能吃几个人的饭,而特别喜欢吃獭。    
雍正年间,折兰从军出塞,走到山丹道上,见獭十数头,像人一样立着,胳膊连着胳膊而前进。折兰下马去追逐它们,獭们翻身,面朝下向折兰长跪不起,声音啾啾,可以辨别,它们异口同声说:“饶命!饶命!”折兰与同行四人都听到了,大为惊讶,就舍弃它们而去。    
那天夜里,几个人露宿在野外,听闻帐外有簌簌声,出来一看,看见群獭各自挟着草叶,裹着沙枣,放在榻的旁边,才离开去。收起来,竟然有二斗余。折发誓不再食獭。后来有人劝他,折兰说:“吾曾经受过獭的贿赂,怎么还能吃同类呢?”      -------------    
獭先向人拜,又贿赂于人,乞求保命,着实让人难过。而折兰能坚守誓言,不再吃獭,又是伟丈夫也。      
  [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如愁织,    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    看江山无恙,    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李玉 《千钟禄》      
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一段,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不说历史人物究竟如何,也无从得知真相,只为这首曲子震撼心扉。    
  还有吗?LZ,我顺手牵羊了一把。
  玉带束佳人、雪里拖枪....  古人好风雅啊..  
    作者:鹿舫 回复日期: 22:17:09 
      还有吗?LZ,我顺手牵羊了一把。   作者:微风自语 回复日期: 08:36:26 
      玉带束佳人、雪里拖枪....    古人好风雅啊..      -------------    内牛,还有人看,楼主的心都冷成草木灰可以去上地了。    我再寻摸一些,古代这些小故事多得很呢    
  ○蔡京二事    京在相位,偶在告未出。有某氏,先在兩家各生一子,後二子入從,爭欲迎母歸養,未知適從。事至朝廷,執政無所處,持以白京。京曰:「此亦何難,第問其母願歸何處。」一言遂決。又一歲,戶部欠郊費若干,長、貳堂白,京唯唯。期逼,申言之,答以「徐之」。旋聞下文思院鑄錢樣,亦叵測。時富商大賈在京識事者,懲屢變鹽法之害,亟以所蓄算請鈔旁。不數日,府庫沛然。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蔡京在相位时,一次在家休假没出门。有一个妇女,前后在两家都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入从(也许是考中科举然后当官的意思),争着迎母亲回家奉养,于是不知道到底如何裁断。事情归到朝廷上,执政官也没法处理,就来告诉蔡京。蔡京说这有何难?就问他们母亲愿意去哪家不就行了?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件事。又一年,户部用于祭祀的郊费不够,上下两级官员都去问蔡京,蔡京唯唯诺诺。以期限来逼迫蔡京,蔡京就声张说:“慢慢来。”不久就听说文思院(朝廷的作坊,制造金银玉器或者竹木铜铁器等等)在铸造钱样,也不知道也做什么。当时在京的富翁大商贾有明白事理的,都苦于盐法屡次变更带来的危害。蔡京就让他们拿出积蓄来买鈔旁(一种契税),没几天,府库的资金就充盈了。      -----------    蔡京之所以能当上宰相,自然是有他的本事,第一件事上一语中的,让事件的中心人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一来,朝廷直截把问题又交还给了那母子三人,如果那母亲两边没法割舍,那也是她自己的问题,和朝廷无关了。第二条可以看出蔡京此人很会理财。    似这样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权相,年老时被流放,走到韶、儋二州,老百姓知道他来,城门也不肯开,他只得又离开,走到潭州的时候殒命。    另,蔡京的弟弟蔡卞乃是一位神童,熙宁三年兄弟俩同登进士时,那时他才12周岁,后来成为王安石的女婿。    
  ○王仔昔    時又有王仔昔者,初館於蔡京第。屬大旱,徽宗焦心禱雨,每遣中使持一幅素紙,求仔昔書,皆為禱雨也。一日,中使再持紙至,仔昔忽書一小符,仍札其左云:「焚符,湯沃而洗之。」中使大懼,不肯受。曰:「上禱雨,今得此,大謬矣。」仔昔怒曰:「第持去!」上得之,駭異。蓋上默禱,為寵嬪赤目者,因一沃而愈。詔封通妙先生。後以語言不遜,殺之。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又有王仔昔这个人,刚开始时在蔡京家里坐馆。当时大旱,宋徽宗焦急地祈祷下雨,每次都派遣中使(太监)拿一张白纸,求仔昔书写道符,为祈祷天降大雨。有一天,中使又拿来一张纸,仔昔忽然写了一张道符,在左边附注上:“把道符焚烧掉,再拿来洗澡。”中使大为害怕,不肯接受,说:“皇上祈祷下雨,却得到这个,是大大的错误。”仔昔大怒:“快拿去!”皇上拿到这个,也很害怕,因此默默祈祷,让得了红眼病的嫔妃来洗澡,竟然痊愈了。因此诏封为通妙先生。后来皇上认为他言语不逊,就杀了他。    ----------    结尾很悲摧。    再有神通,也不要接近皇帝这种生物。      
  ○七夫人    蔡卞之妻七夫人,頗知書,能詩詞。蔡每有國事,先謀之於牀第,然後宣之於廟堂。時執政相語曰:「吾輩每日奉行者,皆其咳唾之餘也。」蔡拜右相,家宴張樂,伶人揚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譏其官職自妻而致,中外傳以為笑。煇在金陵,見老先生言,荊公嘗謂:「元度為千載人物,卓有宰輔之器,不因某歸以女憑藉而然。」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蔡卞的妻子七夫人,很有见识,也擅诗词。蔡卞每有国事,都要先和夫人商量,然后上奏朝堂。当时执政的人都互相传说:“我们每天奉行的,都是七夫人的口水啊。”蔡卞任职右相时,家宴上有伶人说:“右丞今天得以为相,都是夫人的裙带啊。”意思是说蔡卞的今天都是夫人的功劳,朝野内外都传为笑谈。周煇我在金陵,见到王安石先生,就说起这件事,王安石说:“蔡卞是千载人物,卓尔不群,有宰辅之器,不是凭借我女儿才这样的。”      
  ○王右軍帖    老米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日臨拓,拓竟,並與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東坡《二王帖跋》云:「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聖智。」因借以譏之。舊傳老米在儀真,於中貴人舟中見王右軍帖,求以他畫易之,未允。老米因大呼,據舷欲赴水,其人大驚,亟畀之。好奇喜異,雖性命有所不計,人皆傳以為笑。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米芾特别嗜好书画,曾经从别人那里借来古画临摹,临摹完了,将真本和赝本一病拿回去,让人家自己选择,但时常难以分辨。巧偷豪奪的事情做了很多次。東坡《二王帖跋》云:「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聖智。」就是借此讽刺他。旧传米芾在儀真,见到宫中贵人(太监)舟中的王右军帖,就请求用别的画来交还,没有被同意。他就呼天抢地,靠着船舷要跳到水里去,那人大惊,不得已就给他了。老米就是这样一个喜好珍奇的人,就算是性命也在所不惜,人都传为笑话。      -----------    所谓“米癫”是也,据说他罪案累累,连皇上的东西都敢赖。      
  哈哈,米芾的故事好可爱。  有才华的人很多都有些怪癖...
  ○獠妇        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又云: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其颠倒有如此。(《太平广记》卷四八三)    ------------唐 尉迟枢(陈尚君辑)《南楚新闻》       南方有獠妇(獠是当时对仡佬族的蔑称),生了孩子就下床来,她的丈夫则卧在床褥上,饮食就和哺乳期的妇女一样,稍不好好养护,就会生孕妇的疾病,他的妻子则没有事,做饭烧火砍柴和平时一样。又有人说:越地的习俗,妻子生儿子,到第三天,就下到河水里洗澡,回来后,就做饭给丈夫吃,丈夫则裹着被子抱着孩子,坐在床榻上,称为“产翁”。竟然能颠倒位置到这种地步。    ---------------  
嗯,这不就是企鹅爸爸的翻版吗。       
      
晚唐花间派的诗人温庭筠在少年时喜欢寻花问柳,因此被主管上司姚勖鞭打、驱逐,从此坏了名声,屡试不第。有一天姚勖有事到温家中,温庭筠的姐姐一看到他,就死死地抓住姚的袖子不放,大哭不已,狠狠地责骂姚。姚没想到温庭筠的姐姐情绪如此的激烈,以至于受了惊吓,回家之后,竟得病死了。      ——---------                
元巴东僧得一青瓷碗,携归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满其中;置少米,经宿米亦满;银及钱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取碗掷于江,弟子惊愕,师曰:“吾死汝辈宁能谨饬乎?弃之不使汝辈增罪也。     --------(清)宋宗元 《正经》    
元代巴东僧人得到一个青瓷碗,带回寺院折花放在里面,用来供奉佛祖,第二天花朵盈满碗中;放一些米,过了一夜米也满碗;放银和铜钱也是一样,于是寺院就富足和兴盛起来。院主年老,有一天就把碗扔到江中去,弟子都很惊愕,师父说:“我死了之后你们能像我一样谨慎吗?丢掉它,是为了不让你们以后多犯罪过。”    ------------    
亦算防患于未然。并非他不肯信,而是人心向利,再龌龊残忍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无论是俗世还是寺院,比如而今的少林寺。      
宋曹武惠王既下金陵,降后主,复遣还内治行。潘美忧其 死不能生致也,止之。王日:“吾适受降,见其临渠犹顾左右扶而后过,必不然也。且彼有烈心,自当君臣同尽.必不生降, 既降而又安肯死乎?”      --------(清)宋宗元 《正经》      
宋朝曹武惠王,即曹彬,他去接受李煜的降表,又让他回宫内打点行装。潘美怕李煜会往死,就阻止曹彬的做法。曹彬说:“刚才我接受他投降的时候,见他在河渠前示意左右扶他这才走过去,所以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而且如果他真有烈性,自当君臣一同自尽,绝不肯活着投降,既然投降又怎么肯死呢?”      ------------    这件事和洪承畴几乎如出一辙,洪承畴做了清军的俘虏后,一心言死,但又爱惜衣服,掸去灰尘,皇太极(也许是他,记不清了)认为一个口口声声要死的人,怎么还会在意那些小的事呢?所以认定洪承畴一定会投降。后来果然如此。    真正愿意殉国的,表里如一的,看文天祥就够了。    
  画俯首人      党太尉想请人为自己画一幅逼真的画像,喊来几个画工估计费用,都说要银子数两,党太尉很不开心。有个画工就说:“我只需白纸一幅,笔一枝,墨一锭就足够了。”党太尉高兴极了,问怎么个画法。画工说:“黑纱帽,皂角袍,犀角带,皂靴,画一个黑番童。”太尉又问:“着什么颜色呢?”画工答:“画一只漆黑桌子在旁,你斜俯在桌上即可。”党太尉说:“此画最要紧的是人面,如果俯伏在桌上,怎么能看见啊?”画工说:“相公这等嘴脸,如何还要见人?”    ------------------《广笑府》      
    难做东道    一个和尚每逢夏夜,总是赤身裸体躺睡在山边,口中念着佛经,舍出自己身体喂养蚊子,一心想做佛。观音大士听说此事,要考验他是否诚心,便变成老虎,咆哮着来到山边,要他舍出身体给它吃。和尚跑起来避开,大叫道:“今晚撞见这个大客人,此东道叫我如何做得起?”    ------------------《广笑府》  
        
宋富郑公弼少时,人有骂者,或告之曰:“骂汝。”公曰:“恐骂他人。”又曰:“呼君名姓,岂骂他人耶?”公曰:“恐同姓名者。”骂者闻之大惭。     --------(清)宋宗元 《正经》    
何等心胸!      
      
唐娄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狄仁杰之入相,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之。武后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未闻其知人也。”武后曰:“朕之知卿,师德所荐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     --------(清)宋宗元 《正经》    
唐代的娄师德,生性宽厚,清正谨慎,别人冒犯他也不计较。狄 仁杰入相位,是娄师德举荐的,而狄仁杰并不知道,有些轻视他。武则天问狄仁杰说:“娄师德是个贤人吗?”答曰:“不知。”又问:“娄师德知人善举吗?”对答曰:“没听说过。”武则天说:“朕知道爱卿,乃是娄师德所举荐的。”狄仁杰出来之后,叹息说:“娄公具有盛大的恩德!我被他包容很久了。”  
      
叶南岩刺蒲时,有群哄者诉于州。一人流血被面,经重创,胸几裂,命且将尽,公见之恻然。时家有刀疮药,公即起入内,自捣药令抬之幕廨,委一谨厚廨子及幕官曰:“善视之,勿令伤风,此人死,汝辈责也。”其家人不令前,乃略加审核,收仇家于狱,而释其余。一友问其故,公曰:“凡人争斗无好气,此人不急救,死矣。此人死,则更换须一人偿命,是寡一人之妻,孤一人之子不足,又复益一人,干证连系,又不止一人遭其厄。此人愈,特一斗殴罪耳,且人情欲讼胜,虽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未几伤者平,而讼遂息。      --------(清)宋宗元 《正经》    
叶南岩在蒲州当刺史时候,有一群哄闹者来州府告状。其中一人血流满面,遭受过重创,胸部几乎裂开,命在旦夕。叶公见到,心生怜悯。当时家里有刀疮药,叶公走到内堂,亲自捣药,并令人将伤者抬进官署去,交托给生性宽厚谨慎的门子和幕官,并说:“好好看护他,不要让他伤风,如果他死了,那就是你的责任。”又不让伤者的家人上前,叶公简略地核查一番,将仇家下大狱,然后释放了其它的人。叶公的朋友问为什么,公说:“凡是人相互争斗的时候总是没有好脾气的,如果不急救此人,死掉了,这个人死,则需要另外一个人来偿命,让一个妻子守寡,一个孩子成为孤儿都不够,还要多添上一人。又关联到旁人,则不止一人遭到厄运。这个人痊愈了,则只是斗殴而已,而且人的感情上希望官司能打赢,即便是亲生骨肉也能舍弃,这就是我所以不让家人靠近的缘故。”不久伤者痊愈,官司就平息了。      ------------------    
所谓爱民如子,是也。
  淳信      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姪以為言,元方曰:「汝太奇,豈可為錢而誑箇人!」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售卖位于东都的一所小宅院,家人都快收到房款了,买房子的人求见陆少保,元方就告诉这个人说:“这座房子非常好,但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者听到这个,就辞谢不买了。子侄们认为是元方的话导致了买卖没做成。元方说:“你们奇怪什么,难道可以为了钱去诓骗别人吗?”        
  抗直      崔祐甫為中書舍人,時宰相常袞當國,百寮仰止。祐甫每見執政論事,未嘗降屈。舍人岑參初掌綸誥,屢稱疾不入,宿直承旨,人情所憚,諸人雖咄咄有辭而不能發。崔獨見諮,以「舍人職在樞密,不宜讓事於人。岑舍人稱疾既久,多有離局」。袞曰:「此子羸疾日久,諸賢豈不能容之?」崔曰:「相公若知岑久抱疾,本不當遷授。今既居此地,安可以疾辭王事乎!」袞默然,無以奪之也,由是心銜之。及在諒闇中,袞矯制除崔為河南少尹,星夜電發。覺其事,遽追還之,拜中書侍郎平章事,而袞謫於嶺外。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  
    崔祐甫是中書舍人,当時的宰相常袞當國,百官都很敬重他。祐甫每次拜见他,处理和谈论政事,不嘗驯服低头。舍人岑參刚刚掌綸誥之事,屢次告病假不入朝,但他任翰林承旨,职位在诸学士之上,都对他有所忌惮,諸人雖有咄咄有辭而不敢说出来。崔独自向常衮提出建议,以「舍人的职位属于中枢位置,不适宜把政事托付旁人。岑舍人稱疾很久了,总是不在职位上」。袞曰:「此子病弱很久了,諸位贤达难道不能包容他吗?」崔曰:「相公若知岑抱病日久,就不应當授他这个官职。今既然任职,怎么可以拿病当作借口渎职呢!」常袞默然,无法和他争辩下去,因为心有怨恨。到现在皇上在蒙昧不知之中,袞矫诏贬崔為河南少尹,连夜急发官文。现在皇上察觉其事,迅速叫人追回来,并拜崔为中書侍郎平章事,而将袞贬谪到嶺外去。      -----------    岑参的另外一面。    崔祐甫以其耿直得到重用,情理所趋也。      
      晕,错了好几个字,大家凑合看看吧      孤独滴等待翻页中      
  諷切      賀知章為秘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蒙相公庇廕不少。」張曰:「有何相庇?」賀曰:「自相公在朝堂,無人敢罵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    
贺知章任职秘书,好多年都没有升迁。张九龄被罢相,在朝中对贺知章说:“我做了不必要的事,想为你升职,却没有做成,所以心中后悔。”贺知章生性幽默,应声说道:“知章蒙相公庇佑不少。”张曰:“我庇佑你什么了?”贺说:“自从相公在朝堂上,就没有人敢骂我是爪牙了,自从您罢相以来,骂我单姓的,还稍微有些动静。”    --------------------    
笑喷!        
      上面的翻译比如“獠”不一定是爪牙的意思,也有畜生啊,蛮子等涵义。所以大家心知肚明是骂人的话就行了,大约唐代就喜欢这样骂人。    最后还有一句:“张九龄大为惭愧”,over      
  歡狎      鄭昈性通脫,與諸甥姪談笑無間。曾被飄瓦所擊,頭血淋灕,玉簪俱折。家人惶遽來視,外甥王某在後至,曰:「二十舅今日頭璧俱碎。」昈大叫曰:「我不痛。」裹傷,亟命酒,酣飲興盡。昈後至戶部員外郎、滁州刺史云。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    
鄭昈这个人性情放达,不拘小节,与诸位外甥侄子谈笑,亲密无间。曾被落下的瓦砸中,头上流血不止,玉簪都折了。家人惊慌地急忙来看他,外甥王某最后来到,说:“二十舅今天头和璧都碎了。”(戏谑,大约是改自“玉石俱焚”)鄭昈大叫着说:“我不痛!”后来伤裹上,立刻叫人拿酒来,豪饮到兴尽。鄭昈后来任职户部员外郎,滁州刺史。    -----------------    
户部官员和滁州百姓们,辛苦了。    
  本朝最佩服的人就是朱元璋,,,貌似也看雍正也蛮顺眼的...
  记号~楼主继续哟
  记号~楼主继续哟
    作者:绚丽若叶 回复日期: 13:04:43 
      本朝最佩服的人就是朱元璋,,,貌似也看雍正也蛮顺眼的...    -----------    哈哈    不过要说朱元璋和雍正也挺奇怪的,虽然很容易崩坏,但是却是非常勤政的皇帝。汗    
  ○床下義氣       洪武中,京師一校尉與鄰婦通。一日侵晨,校瞰其夫出,即入門登床。夫忽復歸,校倉惶伏床下。夫入房,婦問曰:「何故纔去又回?」夫曰:「我既行,見天寒,忽思爾熟寢,足露於衾外,恐爾冷,來為加被耳。」乃加覆而去。校忽念曰:「彼愛其妻至此,此婦乃忍負之而與我私耶!」即取刀徑殺其婦而去。少頃,有賣菜翁常供蔬婦家,至是入門,見無人即出,鄰人執以聞官。翁不能明,竟誣伏,獄成。將棄市,校出登場大呼曰:「某人妻是我殺了,奈何要別人償命!」遂白監決者:「我要面奏。」監者引見,校曰:「告上位,此婦人是臣殺了,不干賣菜老子事。」上曰:「如何?」校曰:「婦頗有姿色,臣實與之通姦。其日臣聞其夫說話,臣因念此婦忍負其夫如此,臣在床下,一時義氣發作按不下,就殺了他,臣不敢欺,願賜臣死。」上嘆曰:「殺一不義,生一無辜,可佳也。」即釋之。       -----(明)祝允明 撰 (明)鄧士龍 編輯 《國朝典故·前聞記》    ○床下義氣       洪武年间,京師有一个校尉與邻居家的婦人通奸。一天凌晨,校尉俯瞰到妇人的丈夫外出,就钻进门上了床去。丈夫忽然又回来,校尉仓促间伏在床下。丈夫进入房间,婦人問曰:「怎么去而复返?」夫曰:「我才出门,見天寒,忽然想到你熟睡,脚露在被子外面,怕你冷,就来给你盖上被子。」于是盖好被子才离去。校尉喃喃道:“他爱他的妻子到这种地步,这个妇人竟然人心辜负他还和我通奸!”即刻取刀杀了那个妇人,离开。不久,一个常来妇人家的卖菜翁,进到门里,见没人就出来了。邻居就抓住他送交官府。卖菜翁没法辨明清白,竟然被诬陷伏法,由是结案。卖菜翁将要被行刑的时候,校尉登场大叫说:「某人妻是我殺了,奈何要別人償命!」于是和监斩官说:“我要面奏皇上。”监斩官就引荐校尉见皇上,校尉说:“那妇人颇有紫色,我确实和她通奸了。那日我听到她的丈夫说话,觉得这个妇人辜负丈夫到这种地步,在床下一时意气发作,按捺不住,就杀了她,臣不敢欺瞒,愿意让皇上赐死。”皇上叹息说:“杀一个不义的人,救了一个无辜的人,很好。”就释放了他。    ------------------    一看到洪武年间,就知道这又是朱元璋的事例了。    有时候,古人的思维实在让人无法苟同。比如这件事:    那名校尉,一则与邻居妇人通奸,死罪也。    二则,杀人,不管杀的是什么人,也当是死罪。    三则牵连一个无辜的卖菜翁,不知道让人家受了多少苦楚,不当死罪,也难逃处罚。    四则,从抓捕到审案、结案,再到刑部复议同意执行死罪,这中间需要一段时间,此校尉都一直藏匿不出,算不算主观上的逃逸?一个杀人重犯,逃逸这么久,该不该杀?    五则,朱元璋说“殺一不義”,此“不义”难道只让妇女一人承担?“生一無辜”,可是这个无辜的人难道不是被校尉连累,从而遭受不白之冤?这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的猝然而来的创伤,当由谁来负责?    六则,妇女在古代地位地下,算是丈夫的私有财产,那么这个丈夫的意愿是什么?愿意一边戴着绿帽子,一边赞叹奸夫行侠仗义?这个丈夫这么疼爱妻子,就算知道她通奸,最多是休妻,可能也不会忍心杀掉她。只要不 告到官府,这就是一件纯粹的家事,一个通奸之罪在身的校尉凭什么轻易替别人了结一条活生生的生命?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这妇人确实可杀,那么官府在这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难道不是越庖代俎,动用私刑,大大得可恶至极吗?    无论从道理还是律法,以及从情感上,这件事都是非常荒唐可笑,并让人气愤的。      可惜这样一个混账王八蛋,竟然被朱元璋认为是“可佳”的人,思想行为高尚无比,还释放了他。可见人命和律法在他眼里确实不算什么了。      
  马克一记,回头再看
  ◎施世纶貌丑        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      -------------清 龚炜《巢林笔谈》    
漕宪(官名)施世纶,长得很丑,人送外号“缺不全”。刚开始出任县尹之职,拜谒上司,上司见到他就捂嘴而笑,施世纶严肃地说:“公认为我长得很丑是吗?人面兽心,是可恶。像我,是兽心人面,有什么妨害呢?”       
    来个轻松点的,^_^  -----------------    
長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則藉草而坐,解裙四周遮繞如奕碁,謂之「裙幄」。        ------------------元•林坤《誠齋襍記》     
长安仕女踏春野游,遇到名花就坐在草上,解下裙子遮住四周,和棋盘一样,謂之「裙幄」。    补充资料:      唐代探春宴与裙幄宴      
探春宴与裙幄宴是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仕女们经常举办的两种野外设宴聚餐活动一般选择在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人们既可欣赏自然美景,满足审美需求,又可品尝美味佳肴,满足食欲    
探春宴的参加者多是官宦及富豪之家的年轻妇女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该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首先踏青散步游玩,吮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春风,观赏秀丽的山水;然后选择合适的地点,搭起帐幕,摆设酒肴,一面行令品春(在唐代,春含有二重意义:一是指一般意义的春季;二是指酒故称饮酒为饮春,称品尝美酒为品春),一面围绕春字进行猜谜讲故事,作诗联句等娱乐活动,至日暮方归    
每年三月,皇家的曲江园林(位于今西安市东南郊的曲江村)也对外向士庶开放,供人们游赏设宴如探春宴,女子们到此游宴先是斗花,然后设裙幄宴    
所谓斗花,就是青年女子们在游园时,比赛谁配戴的鲜花名贵美丽长安富家女子为了在斗花中显胜,不惜重金争购各种名贵花卉当时名花十分昂贵,非一般民众所能买起,游园时,女子们争攀柳丝千千手,间插红花万万头,成群结队地穿梭于曲江园林间,争奇斗艳当时场景可谓人流潮涌,乐声荡漾,盛况空前    
游玩到一定的时间,她们便选择适当的地方,以草地为席,四周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结起来挂于竹竿,便是临时的饮宴幕帐,女子们在其中设宴聚餐时人称之为裙幄宴类似于现在的公园野餐    
探春宴与裙幄宴参加者均为女性,雅致有趣,这一点有别于其它饮宴;饮宴地点设于野外,可使平时蜇居闺门的女子们一消往日的郁闷心情;女性聚集饮酒,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对妇女们的一种宽容态度    
为使游宴兴味更浓,妇女们非常考究菜肴的色香味型并追求在餐具酒器及食盒上有所创新因此,探春宴与裙幄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古代烹调技艺食具造型的发展,并丰富了饮食品种,成为我国饮食生活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折射出唐代城市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来自:中国经济网  
  喜欢古人的小故事...
      
荥阳板渚津南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汉高祖曾避项羽于此井,为双鸠所救。故俗语云:&汉祖避时难,隐身厄井间,双鸠集其上,谁知下有人?&汉朝每正旦辄放双鸠,起于此。     -------------- 南朝梁殷芸 编纂《殷芸小说》     
荥阳板渚津南原上有厄井,父老都说:“汉高祖曾经在这里躲避过相遇,被一双鸠所救。”所以俗语说:“汉高祖避难,藏身在厄井里,双鸠栖息在上面,谁知道下面有人呢?”汉朝每到正月初一以就放双鸠的习俗,就起自这里。      ----------------    
本楼觉得这种所谓真命天子,动辄就宣扬走到哪儿都被天人鸟兽庇护的传统,大约起源子后稷。诸多粉饰诸多扭曲。或许是两只鸟恰好落在上面,临走还送了几颗排泄物。    哈哈,不过汉朝这个风俗倒也是很有趣的说。    
  周王妃      文宗后尝椎杀周王妃于烧羊火坑中,正太后也。文后性淫,帝崩后,亦数堕胎,恶丑贻耻天下。后贬死于西土,宜矣。周王即火失剌太子。      -----------------[元]孔克齐《至正直记》      
文宗曾经拿大椎击杀周王妃,让她死在烧羊坑里,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太后。文后性淫乱,周王死了之后,她还堕胎好几次,恶行丑事让天下人耻笑,后来被贬,死在西土,处罚适当。周王就是火失剌太子。      ----------------    
本楼翻查过,这个所谓“周王”,就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这里的翻译是“火失剌”。悲摧的周王,另这个剽悍的皇后,也实在有点过火。        
  径寸明珠      近闻前代常有以径寸明珠进御者,一宦官见之,即求贿赂,其人不从。宦官遂取丝络悬珠于梁,焚乳香薰之。须臾,珠即化为水,其人失色。宦官曰:‘尔独不能识宝耳。此非明珠也,乃猿对月凝视久,堕泪含月华结成者也。'其人惭悟而去。    -----------------[元]孔克齐《至正直记》    
近来听闻前代常常有以直径寸许的大明珠进贡的人,一个宦官看过,就想要买下来,那个人不同意。宦官就取丝络把珠子悬在大梁下,点燃乳香(即熏陆香)熏烧。片刻间,珠就化成了水,那个人脸色都变了。宦官说:“只有你不能识此宝也。这不是明珠,是猿猴对着月亮凝视,时间久了,落下的泪蕴含着月光结成的。”那个人因此惭愧而去。      ------------------    
可与“鲛泪”共观之。  
意境很美。      
  ◎木乃伊      
田地有年七十八岁老人,自愿舍身济众者,绝不饮食,惟澡身啖蜜。经月,便溺皆蜜,既死,国人殓以石棺,仍满用蜜浸,镌志岁月于棺盖,瘗之。俟百年后,启封,则蜜剂也。凡人损折肢体,食少许,立愈。虽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元·陶宗仪《辍耕录》    
族那个地方有七十八岁的老人,自愿舍身来救世人,不吃不喝,只洗澡和吃蜂蜜或者石蜜。经过一个月,便溺都是蜜。死了,国中的人就把他安放在石棺里,仍用蜜浸泡镌刻生平,也即墓志在棺盖上,然后埋葬他。到百年以后,启封,就成了蜜制的药剂。凡是人损伤的肢体的,吃一点点,立马痊愈。即使那里也不容易得到这个东西,俗称“蜜人”,番邦称“木乃伊”。      ----------------    人肉 蜜饯果子,而且是上百年的。==!      
  本楼又回来了    昨天还看到两个剽悍的小故事,不放文言文了,大致说一下:      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屠夫的。      
第一个说两个屠夫,年纪相当,关系亲如兄弟,为兄长的那个已婚,为弟弟的那个未婚。义弟就跟义兄说:“小弟我还没成亲,平时的衣食起居都是嫂嫂照料很是感动。我想借嫂子睡一下,可不可以?等以后我娶妻,也把弟妹给大哥睡。”义兄很豪爽,就答应义弟和妻子通奸了。后来未婚的也成亲了,义兄的就要求义弟实现承诺,义弟断然拒绝,义兄一时气愤不过,就提刀把义弟杀死,当即自刎,没死成,被扭送到官府,被官府正法,临死,义兄后悔不迭。      吃饭先,回来说第二个。      ^_^      
  好了      
第二个说一个屠夫特别好色,最喜欢勾搭别人的老婆,他的妻子长得很美艳,也很喜欢通奸。有天屠夫出门办事,中途发现忘记带东西,就回来取。到家一看,妻子和奸夫正在床上睡觉呢。他一时大怒,拿斧头把奸夫杀了,然后冲出家门去。那时候妻子其实醒来了,因为害怕所以装睡,等屠夫走了之后,她起来把奸夫给分尸了,送去喂猪。屠夫办事回来后,气冲冲地问自己杀的奸夫在哪儿?妻子说“没有啊,不知道。”之后妻子寻找机会把屠夫也杀掉了。还和奴婢说屠夫出外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其实是把屠夫也分尸去喂猪了。  
没多久,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就告诉官府,官府发现了这两起命案,就把妻子抓去正法了。      -------------------    
屠夫是咎由自取,这妻子也实在是很喜欢分尸和喂猪啊。      
  做个记号
  元遺山妹         元遺山有妹為女冠。文而艷。張平章當揆。欲娶之。使人嘱遺山。遺山辭以可否在妹。張喜自往覘其所向。至則方自補天花板。輙而迎之。張詢近日所作。元氏應聲曰:補天手段暫弛張。不許纖塵落画堂。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覔雕梁。張悚然而出。    ----------------(清)褚人穫 纂輯《堅瓠集》堅瓠首集    
元好问有一个妹妹是女道士,有文才而且长得美。张平章当政,想要娶她。派人拜托元好问这件事。元好问婉拒说这件事得妹妹自己做主。张就兴冲冲地前往探察她的态度。到的时候,她正自己在补天花板。她上来相迎,张就询问她最近写了什么诗。她应声说:“補天手段暫弛張。不許纖塵落画堂。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覔雕梁。”诗中有坚拒自傲之意,张心生惧怕地离开了。      
  蜜人真是吓人啊...  第二个故事里面屠夫的妻子真是彪悍啊...
  作者:微风自语 回复日期: 17:47:28        蜜人真是吓人啊...    第二个故事里面屠夫的妻子真是彪悍啊...    --------------    蜜人这个我发在围脖上,成功恶心到不少人,尤其是正在吃东西的,奸笑ing    那个妻子真是淡定到无情    
      
唐人饮酒贵新不贵陈。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储光羲诗:新丰主人新酒熟。张籍诗:下药远求新熟酒。皆以新酒为言。杜甫诗:尊酒家贫只旧醅。且于酒非新醅,深致歉仄。李白诗:吴姬压酒劝客尝。白以饮中仙称,而尝吴姬新压之酒,尤为酒不贵陈之确证。白又有句云:白酒新熟山中归。    -------------------《眉庐丛话》    
  ◎古琴名    
冰清、春雷 、玉振 、黄鹄、 秋啸 、鸣玉 、琼响 、秋籁 、怀古 、南薰 、大雅、 松雪、 浮磬 、奔雷 、存古 、寒玉 、百衲 、响泉 、冠古 、韵磬 、涉深 、天球 、混沌材 、万壑松雪、 夜冰 、玉涧 、鸣泉 、石上清泉 、秋塘 、寒玉 、九霄环珮      ------------------元·陶宗仪《辍耕录》
  真好听的古琴名字...尤其是下面几个:万壑松雪、 夜冰 、玉涧 、鸣泉 、石上清泉 、秋塘 、寒玉 、九霄环珮    除了天球 、混沌材 不太好听
  喜欢古代的故事
  ○喷嚏         玄宗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喷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幡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    ----------------------(唐)朱揆 撰《谐噱》     
唐玄宗和诸位王爷一起用膳。宁王对着宝座喷了一口饭,直喷到唐玄宗脸上。唐玄宗问:“宁哥儿啊,你怎么无缘无故打喷嚏?”在旁伺候的乐师黄幡绰插话说道:“这不是错喉,这是喷嚏。”      ------------    每次看到古人拍马屁,都有一种奇妙的萌点牢牢抓住你。哈哈    
错喉,就是喷嚏,古代的说法。而乐师之所以说“喷嚏”,谐音为“喷‘帝’”,是怕唐玄宗生气,所以赶紧调节气氛。不过一想到唐玄宗脸上沾着米粒之类,这情景还真是有趣。    
其实唐玄宗哪里会生气呢?他是个特别注重兄弟有爱的人,曾经建造“花萼相辉”楼,以供兄弟们把酒言欢。宁王,则是唐玄宗的哥哥,当年的皇位应该是宁王的,但是宁王把皇位让给了玄宗。这样的情意,玄宗怎么会忘记呢?      从此以后,“错喉”就改成“喷嚏”了。        
  作者:微风自语 回复日期: 08:55:33        真好听的古琴名字...尤其是下面几个:万壑松雪、 夜冰 、玉涧 、鸣泉 、石上清泉 、秋塘 、寒玉 、九霄环珮        除了天球 、混沌材 不太好听    ---------------    天球和混沌材,都有关于宇宙的宏观想象。天球乃是寓意天圆地方,混沌材,混沌乃是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的蒙昧状态,也就是纯自然的状态,上升到神的感觉。个人感觉还是很古雅厚重的。(纯属个人理解,嘿嘿)    不过,其它的都很清丽幽美,很打动人心。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燕回陌上花开十九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