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一线工人工资工人属于野外作业吗?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四十多度高温 路上这些红衣工作者每天都在做什么?养路工人炎炎夏日,人们都想方设法避暑纳凉,但在一条条贯穿城市之间的公路上,养路工人却每天挥汗如雨。在烈日下默默忙碌,用自己的“汗水”为人们铺设一条条畅通的出行道路。每天早上6点半,空气中还夹带着丝丝凉意,绿道、游步道上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景宁公路站,一群身穿橙红色工作服的公路养护人员已早早准备好了工具,开始一天的作业。“师傅,您现在在干什么?”“我们在清理边沟,如果没有把它清理疏通的话,会造成路面被水冲坏掉。”养路工人华少洪是景宁公路站的站长,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近30年。因为长期在野外作业,日晒雨淋,华少洪的皮肤粗糙而黝黑。对于这份别人眼中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他有着自己的深刻感受。景宁公路站站长华少洪说,以前刚开始的时候他以为干这个工作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很辛苦,特别是雨雪冰冻和高温天气,越是这种天气越要在路上干,还有台风天气,哪里有路阻、哪里有塌方,马上就要赶到抢通。养路工人:华少洪景宁公路站养护工严家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觉得挺辛苦的,像这几天,地面的温度四十几度,虽然很热,但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接近正午,地面已经被太阳晒的像个火炉。养路工们挥锄头、拎畚箕、清杂草,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直在不停地重复着机械而枯燥的劳动。每一位养路工的脸上都挂满了豆大的汗水,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全部浸湿。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23公里的公路人生 26年道工李德彬定格在106国道上(组图)_网易新闻
23公里的公路人生 26年道工李德彬定格在106国道上(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戴着橙色帽子,李德彬光着膀子,双手握着铁锹正铆着劲清理垃圾。(资料图)记者张丛博文李康摄影  引子
  “人呢?”10月14日午后,走入国道106线路边的半坡店道班,院内寂静空荡。
  “都在路上呢!”一位洗涮锅碗的道工从厨房探出头应声道。
  道工,是道路养护工人的自称。在道工眼里,“路上”是每天工作的地方,他们以路为家,看车来车往,送人来影去。刮风下雨时,大家往屋里跑,道工却要往路上跑。节庆热闹日,大家欢度出游,道工却要忙碌保洁。
  淮阳县的半坡店道班,负责国道106线的一段23公里路段。道班里有这样一位从业26年的朴实道工,他是沿线村民熟悉的“老好人”,是工友口中的“好大哥”,是县里公路系统出名的“好把式”。他叫李德彬,今年4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人生定格在公路线上,年仅45岁。10月份的中国好人榜,李德彬被推选为候选人。
  斯人已去犹忆影。10月14日,大河报记者走上李德彬生前养护的G106线,追寻他在路上经历过的那些人和事,似乎读出他对道工的理解:道工,不仅是履行公路养护职责的工人,还是那些遭遇困难路人的守护者。
  今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重走李德彬的23公里“公路人生”。
  人物名片:
  姓名:李德彬
  年龄:45岁
  籍贯:淮阳县白楼乡赵庄村
  职业:淮阳县公路局半坡店道班班长
  荣誉:河南省模范养护工、
  周口市公路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李班长回不来了,永远定格在106国道上他常说:“咱道工里边没有领导,道班长就是带头干。”
  肩挎20公斤的绿篱机,握着手柄,旋转刀片打在蔓进路面的草丛上,轰隆隆的机器声伴着扬尘。这样的修剪每年都从4月初开始,道工们顾不得踏春赏景,眼中瞅见的是公路两边疯长的杂草。
  106国道是连接北京、广州的国家干线公路,半坡店道班的23公里作业区,正是淮阳二月二庙会、七八月荷花节进出县城的主道,养护任务繁重。
  4月13日,李德彬一早给每人分了任务段。和往常一样,他的那段离道班最远,为的是干完后往回查看,谁的活儿干得紧,他好停下来帮忙。那天忙完,李德彬差点晕倒,不得不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了个会,分配下第二天的任务,说这次身体太难受,要去检查下。其实,这之前李德彬就曾晕倒过。去年秋收时,道路两侧玉米秸秆都堆在了路肩上,一次清理过程中,李德彬突然瘫坐在地,说“头晕,歇一会儿”,缓过劲儿来后不听劝又接着干。
  戴着一顶橙色帽子,路边垃圾堆旁,李德彬光着膀子,双手握着铁锹正铆着劲清理。这是2013年夏天,李德彬和工友清理垃圾时,被一位路过的县公路局同事用手机拍的,埋头干活的他,甚至连脸都没有露出来。
  无意间拍下的照片,正是工友们眼里的班长模样。“李班长特别容易冒汗,经常干活时脱下外衣,脖子上挂着毛巾,干几下就擦下额头。”穆华伟跟着李德彬干了6年,这场景她再熟悉不过。近两年,李德彬总习惯先拍拍头、按按太阳穴,被问起时只轻描淡写一句:“头疼,没事!”工友们多次让他去医院检查,可李德彬都说没事。
  4月14日上午,工友们正在修护路肩,副班长周云华手机响了,没说话蹲在路肩默默流泪,片刻之后哽咽着说:“李班长可能回不来了。”
  “不回来,去哪儿?”班长前一天还好好的,工友们没往
  别处想。
  “永远回不来了。”周云华说。
  大家这时才意识到,愣在那里,再也没人说一句话,只听到国道上车流唰唰划过。
  原来,当天早上,李德彬在医院做检查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世。家中的那张肖像照,永远定格在了106国道上:他穿着橙色道工服,笑容憨厚,身材微胖,眼神里透着简单。
  “咱道工里边没有领导,道班长就是带头干。”这是李德彬常说的一句话。
  厨房墙上贴着一张做饭值日表,13名道工包括班长在内,都有个序号依次轮流。半坡店道班离淮阳县城约10公里,道工们中午都是在道班里吃饭。
  “最会做饭的是李班长,他拿手的焖鱼,大家吃得都不掉渣,只是再也吃不到了。”工友穆华伟整理好碗柜,朝着灶台愣了许久。
  工友们有任何事,班长都是冲在前面他写道:“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道班长。”
  道工都是以道班为家,道班长就是家长。
  去年7月,许海洋扛着绿篱机清除杂草时,机器声响突然消失,附近工友们赶紧朝他工作的地方望去,不见人影,互相喊:“海洋呢?”
  大家还没意识过来,跑过去的李德彬已经跳了下去。原来,茂盛的杂草遮住了一个两米深的基坑,海洋不慎踏空。李德彬抱起海洋托了出去,海洋除了腿上划了一道伤痕,并无大碍。“李班长就是这样,工友们有任何事,他都是冲在前面,从不迟疑。”海洋说,跟着李德彬干,心里总是很踏实。
  李德彬出殡那天,一个年过半百的汉子趴在棺木上放声痛哭,旁人怎么拉都拉不住,“老弟啊,要没有你,我的命可能早就没了!”这人是55岁的退休道工董仿军。他掀开上衣,指着腹部两道20厘米长的刀疤,没有说话已经泪如泉涌。
  2009年麦收,一个大雨过后的早晨,李德彬与董仿军正在垫一处被雨水冲刷的路肩。突然一辆小货车失控,碾过董仿军,李德彬也被碰跌进路沟。当李德彬爬到路面,看到倒在血泊中昏迷的董仿军,顾不上疼痛,拼命嘶喊向路上过往车辆求救,终于拦下一辆三轮车。
  经过及时抢救,住院的第三天,董仿军醒来了,医生说:“要是晚来半个小时,可能命就没了!”三个月后出院,当董仿军再次碰到那位三轮车主时,对方感叹:“为了救你,你的工友跪到路中间拦车,连命都不要了!”这件事,李德彬没再提过,两人一起干活时还总是岔开话题,那句董仿军想当面说的“谢谢”,一直没有机会说出。
  道工的危险,李德彬心知肚明,他在一段工作总结的最后特别强调,“我们的工作在路上,车来车往很多,一定要把安全工作做好。”
  家长需要树立良好“家风”。8点上班,李德彬7点半就赶来,打扫院子,冲刷厕所;傍晚下班,他又总是等所有工人都离开再走,检查所有工具是否到位。
  家长要保证家庭成员“吃好饭”。道班小院里种着一片菜地,萝卜、白菜、辣椒长势喜人,道班里午饭全靠这些。院内还有一个废弃料坑,李德彬把它改造成一个小鱼塘,春天自己出钱买鱼苗,到中秋、春节时,工友们一人发几条当福利。
  …………
  一个个零碎的片段,很难拼出道班长李德彬的一个完整形象。也许,所有的一切在李德彬眼里只是职责所在。他管理的半坡店道班先后被授予县级文明道班、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模范道班”荣誉称号。
  在2014年工作安排里,李德彬写道:“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道班长。”李德彬的工作服和荣誉证书说起儿子李德彬,父亲李恒荣老泪纵横。  C
  路上遇到啥事他都管,工友们称他“马路管家”他说:“要是没有咱道工,谁来清理路障,谁来保证通行?”
  公路养护属于野外作业,社会上流传着“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烧炭的,仔细看是公路段的”顺口溜。两年前,公路局分来两位年轻人,刚上路作业时总难为情,怕路上碰见熟人。
  觉察到年轻人的顾虑,李德彬私底下开导说:“咱道工是凭力气吃饭,虽苦虽累,但绝不低人一等,别人看不起是因为不了解,咱自己不能低看自己!要是没有咱道工,谁来清理路障,谁来保证通行?”班里最年轻的90后道工苏义慧,就是听了班长的话后打开心结,挺直腰板大方上路,干起活儿来也特别卖劲。
  公路是个流动的小社会,道工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段23公里的国道,李德彬每天都要走好几遍,除了道路养护问题,路上遇到的各种事他都要管。工友们开玩笑称他为“马路管家”,而评价起“管家”他们都用了“心可软”。
  碰到抛锚的汽车,李德彬都会上前问问,缺工具了他会骑车回道班帮忙拿过来,轮胎破了他会介绍县城哪里能补。“三夏”期间,他还在道班门口设置“便民服务台”,配备常用药物、气筒、钳子、千斤顶及纯净水等,方便农机手和下地群众……这些,他从没提过钱字。
  工友们不理解,“这又不是咱的工作,咋见啥事都管?”他的回答是,“这是做好事,又不是坏事。”
  最让李德彬心疼的是碰到老人和孩子。2000年时,一位老人在路上走着时突然犯病,说不了话,李德彬骑三轮车把他送到附近诊所输液,并一直守候三个小时直到老人家人赶来。碰到被遗弃在路边的婴儿,李德彬会让女道工送来棉被,然后联系警方接走。李德彬养护的公路段附近是八里庙村、半坡店村,李德彬是乡亲们的熟人,大家都惋惜地说,“那是个老好人啊,可惜了!”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家庭贫寒读初中的李德彬辍学成为一名道工。离开学校后,李德彬听说当年的老师肖群年龄大,无子女照顾,便经常去帮助,一直持续20年。“拉煤、买面,没有不干的活儿。”如今,肖群已76岁,听力严重退化,但听到李德彬三个字,还是赞不绝口,“德彬是个好孩子!”
  在半坡店道班,紧临厕所的班长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桌子上也没什么物件。“道工都是在路上,所以屋里都很简单。”工友张华丽说,有时透过窗户会看到班长拿笔写写画画。“班长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像他的人一样,认真、简单。”整理班长遗物时,她翻出一堆废纸,看到李德彬写的文字。
  “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简单,是一种生活态度,简单,是一种自我快乐。”“用朴实的心包纳生活的酸甜苦咸。”
  李德彬当时的心境如今很难体会,但这些话是否正是他的做人之道?
  一家三代都是道工,在老父亲眼里他很孝顺
  儿子说:“踏入这个行业,才觉得和爸爸更近了。”
  淮阳县城郊一个小院里,堂屋摆放着上世纪80年代的家具,妻子刘金英拿出了一件李德彬生前橙色道工服,当时她洗完后叠放整齐,但没再等到主人穿上。
  “他天天待在路上,家里边的事很少顾到,都要靠我一个人撑着。”盯着这件道工服,刘金英含泪说着委屈。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钱不够花,刘金英不得不想法子,推着小车去街头卖粽子挣点贴补。
  两位老人在白楼乡赵庄村老家还种地,但农忙时节也是公路道班最忙的时候,李德彬很少能帮上忙,都是做媳妇的忙前忙后。有朋友提过让他去一个公司,他想也没想就拒绝说:“路上养护是为人民服务。”
  儿子李志远提及父亲有些生疏,小时候父亲工作忙两人很少沟通,前几年外出打工,和家里打电话时,父亲会叮嘱“照顾好自己,遇事多换位思考下”。
  2011年,志远回来也当了一名道工,才体会到父亲的不易,“踏入这个行业,才觉得和爸爸更近了,理解了他过去为何起早贪黑。”刚当道工时,志远总赖床,爸爸走之前都要去催促几声。
  前年,志远结婚接着有了孩子,路上作业劳累一天,李德彬最喜欢抱着孙子逗着玩,没想到不到一年,孙子再也见不到了爷爷。
  李德彬一家,三代都是道工。父亲李恒荣已75岁,是80年代的一名老道工,那时还没有机械化,“公路上的活儿苦是出了名的”。这么苦为何还让德彬当了道工?老父亲说:“好赖工作都得有人干,不管干啥都要干好。”
  李德彬很少顾家,但在老父亲眼里,却念叨说儿子很孝顺。李德彬经常下班后,骑一个多小时摩托绕到老家,和爸妈说说话聊聊天,然后不吃饭就赶着走。
  2013年秋天,老父亲因患脑血栓住进医院,正值公路养护高峰期。一个多月时间,李德彬白天坚持工作,夜晚回去照顾父亲,趴在床边就是一宿。
  “我当年工作也是尽职尽责,没拉班里后腿,道班长就得领着干,不带头队伍就带不起来。”谈起儿子对家里顾念得少,李恒荣眼眶湿润说能理解。
  在李德彬卧室的角落,摆着一个废弃书桌,桌斗里装满三十多个各种红皮荣誉证书。“全市公路系统先进工作者”、“淮阳县公路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公路养护工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等,从1990年到最近两年的都有。
  “爸爸特别珍视这些荣誉,很少让我们乱动。”15岁的女儿李雅洁说,她曾看到爸爸坐在沙发上想事情,时不时嘴里嘟囔几句:“如果我这样做,那么有些人会怎么想,可是如果我不这样做,另一些人会怎样想……”
  “爸爸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缺点,但我不这么想,正是因为在乎别人的看法,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懂得换位思考,乐于助人,这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李雅洁今年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这个消息爸爸没能听到,她在一篇作文里说:“按照爸爸的做事准则,我想我可以走得更远。”
  “致自己”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尽心尽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欢,只需坦坦荡荡。坚持,注定有孤独彷徨,质疑嘲笑,也都无妨。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坚强,其实一世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活得漂亮!”
  ——李德彬
  作者:张丛博文李康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文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公路养护野外作业补助发放标准--在线法律咨询|律师)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公路养护野外作业补助发放标准
1分钟提交法律咨询 2000多位 信得过的好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云南 |解答问题:0条
这个各地各个单位的情况也不太一样!
相关法律咨询
在高速公路做保洁员被自己源通公路养护公司的车倒车时撞伤目前交警认定对方全责这既是车祸又是工伤伤者出院后怎样进行赔偿对方需要赔偿那一些钱
你好,1、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申报时效为一年。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需先仲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后,进行劳动能力伤残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伤标准赔偿。如有疑问或需法律帮助,可来电具体咨询或预约面谈。2、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造成伤残的还可增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具体金额需要结合伤残等级、工资收入、地区等计算。
高速公路连接线养护费用谁承担?
养护费用由省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公路等级、规模和实际状况确定,其中国省道连接线养护费用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承担60%,其余由省级承担;县、乡道连接线养护费用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承担70%,其余由县(市)承担;专用连接线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全额承担。
从事公路养护的职工因身体原因可以办理停薪留职吗
你好,建议你可向当地社保部门直接咨询,以便得到更准确、全面的答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相关法律知识
热门百科41分钟前
相关律师回复
申维丰律师 最近回复:
周边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立即提问、免费短信回复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00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服务指南平台保障律师入驻常见问题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1164律师在线
2939今日解答23公里的公路人生 26年道工李德彬定格在106国道上
字体:[][][]
  路上遇到啥事他都管,工友们称他“马路管家”他说:“要是没有咱道工,谁来清理路障,谁来保证通行?”&
  公路养护属于野外作业,社会上流传着“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烧炭的,仔细看是公路段的”顺口溜。两年前,公路局分来两位年轻人,刚上路作业时总难为情,怕路上碰见熟人。&
  觉察到年轻人的顾虑,李德彬私底下开导说:“咱道工是凭力气吃饭,虽苦虽累,但绝不低人一等,别人看不起是因为不了解,咱自己不能低看自己!要是没有咱道工,谁来清理路障,谁来保证通行?”班里最年轻的90后道工苏义慧,就是听了班长的话后打开心结,挺直腰板大方上路,干起活儿来也特别卖劲。&
  公路是个流动的小社会,道工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段23公里的国道,李德彬每天都要走好几遍,除了道路养护问题,路上遇到的各种事他都要管。工友们开玩笑称他为“马路管家”,而评价起“管家”他们都用了“心可软”。&
  碰到抛锚的汽车,李德彬都会上前问问,缺工具了他会骑车回道班帮忙拿过来,轮胎破了他会介绍县城哪里能补。“三夏”期间,他还在道班门口设置“便民服务台”,配备常用药物、气筒、钳子、千斤顶及纯净水等,方便农机手和下地群众……这些,他从没提过钱字。&
  工友们不理解,“这又不是咱的工作,咋见啥事都管?”他的回答是,“这是做好事,又不是坏事。”&
  最让李德彬心疼的是碰到老人和孩子。2000年时,一位老人在路上走着时突然犯病,说不了话,李德彬骑三轮车把他送到附近诊所输液,并一直守候三个小时直到老人家人赶来。碰到被遗弃在路边的婴儿,李德彬会让女道工送来棉被,然后联系警方接走。李德彬养护的公路段附近是八里庙村、半坡店村,李德彬是乡亲们的熟人,大家都惋惜地说,“那是个老好人啊,可惜了!”&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家庭贫寒读初中的李德彬辍学成为一名道工。离开学校后,李德彬听说当年的老师肖群年龄大,无子女照顾,便经常去帮助,一直持续20年。“拉煤、买面,没有不干的活儿。”如今,肖群已76岁,听力严重退化,但听到李德彬三个字,还是赞不绝口,“德彬是个好孩子!”&
  在半坡店道班,紧临厕所的班长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桌子上也没什么物件。“道工都是在路上,所以屋里都很简单。”工友张华丽说,有时透过窗户会看到班长拿笔写写画画。“班长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像他的人一样,认真、简单。”整理班长遗物时,她翻出一堆废纸,看到李德彬写的文字。&
  “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简单,是一种生活态度,简单,是一种自我快乐。”“用朴实的心包纳生活的酸甜苦咸。”&
  李德彬当时的心境如今很难体会,但这些话是否正是他的做人之道?&
微视频大感动:影像馆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桑 小婷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中国好人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养护中心待遇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