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线dyson吸尘器哪款好用不太懂,不知道dyson和莱克哪个好,求科普~

3被浏览4494分享邀请回答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莱克吸尘器用7年超越全球老大,莱克的营销之路|界面新闻 · JMedia界面新闻APP
莱克电气董事长:倪祖根
尊敬的张总,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
现在,由我来分享一下莱克电气的品牌创建之路。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莱克,1994年创办,专注于家用吸尘器的研发和ODM的出口业务,我们企业早期应该说是非常的聚焦。我们前10年,只做一个产品,就是吸尘器。通过技术创新,核心部件的垂直整合,和跨国公司、大公司合作,经过10年时间,做到吸尘器产销量全世界第一。
我们做到第一之后,就围绕整流子电机,发展了相关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做户外园林工具业务,汽车电机业务,厨房小家电等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吸尘器销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年销售吸尘器1000万台左右,累计销售一亿多台。
如何创建自主品牌?
2008年以后,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增长受到了限制。我们又是行业老大,要发展就特别难。
2009年,我们思考创立自主品牌,经过几年的创牌实践,到今天,通过创新,通过开拓新品类,我们吸尘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第一。空气净化器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二。并且,我们是全国家用电器标委会清洁器具分会吸尘器工作组组长单位。在空气净化器领域,也是家电协会空气净化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下面的空气净化专业委员会,我们是执行理事长单位。
我们这个行业是非常小的一个行业,创品牌对我们来讲压力非常大。吸尘器这个产品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在中国市场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竞争压力来自国际品牌,因为吸尘器是舶来品,是西方过来的,所以中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外国品牌,飞利浦占有35%的市场份额,加上美的、松下、海尔,这4家共占了80%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比较怪,吸尘器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年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普及。正因为没有普及,我们才觉得有希望。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该怎么办呢?因此,我们进行了消费者研究,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消费者,到商场里买吸尘器,我们会选择谁?肯定会优先选择国际大牌、洋品牌。或者说,选择有名气的品牌。如果不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品牌,那一定得是个有创新力的品牌,消费者才会选择你。
莱克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品牌,假如我们像很多国内品牌一样,瞄准国际上的一个大牌,他做什么产品,我也做什么产品,以低价销售。那是无路可走的,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看到整个中国家电行业,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在供应稀缺的情况下,创牌容易成功。但是在如今,市场上有大量的竞争对手,就很难成功了。
我们觉得莱克搞同质化竞争是没有机会的。那么,莱克的机会在哪里?占有80%市场份额的几个大牌:飞利浦、松下、美的、海尔,他们都是综合型大牌,是非常大的公司。但是,在吸尘器这个领域里,他们并不是非常的专业。
聚焦吸尘器并创新
莱克的定位是什么?我们认为,莱克必须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出现,他是一个专业做吸尘器的品牌,要呈现吸尘器专家的品牌形象。毫无疑问,专家品牌的认知优势在综合型品牌之上。产品就一定要有高端的形象,要有充分的独特性。那么,怎样建立独特性呢?
我们觉得还是从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出发。当时我们分析吸尘器在中国市场上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时,发现了吸尘器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普及的原因。第一,我们知道中国消费者都是用拖把的,常规的吸尘器用了以后,会有一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吸干净了,用毛巾擦,发现毛巾全都是黑的,其实没有吸干净,还得要用拖把拖的,大家就觉得吸尘器是可有可无的。
第二,用过吸尘器的人,是怎么感觉的呢?噪音太大、非常吵,不仅是自己觉得吵,还会影响到楼上楼下。吸尘器采用的高速电机,本身噪音大。因西方家庭一般使用地毯、有吸音效果,且房间面积大,噪音感觉不明显。而中国家庭习惯铺地板,且墙面都是光面,房间面积又小,噪音感觉就特别大。
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我们觉得吸不干净、噪音大是消费者最大的两个痛点。我们要切入吸尘器市场,就要解决这两个痛点。
首先,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技术攻关。先是发明了一个&旋风动力刷&。吸尘的时候,气流进入驱动地刷高速旋转,通过高达的转速,贴着地面一面吸,一面擦,吸尘器吸了以后,地板上是干干净净的,用白毛巾擦地面,毛巾都不会脏。就这样,莱克吸尘器把拖把真正地替代掉了。
第二,在噪音方面,国家标准是不超过84分贝,大家做的都是84分贝左右,降低噪音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目标是先降10个分贝,这个噪音感觉上不会像电动工具这么吵了,全部是气流噪音。
但是,仅仅解决消费者这两个痛点行不行呢?我们觉得还是不行。我们一定要与竞争品牌差异化,除了功能上的实用价值差异化,在视觉上也要有所差异。作为一个高端品牌,从产品设计、材料、到附件,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差异化。让消费者一看到你的产品,对比起来哪里都比别人好,这样才行。所以,我们在工业设计,在选材方面,一切都要围绕着增加价值,而不是降低成本。
市场上吸尘器的平均单价是680元,在主流的一些市场,像苏宁、国美以及超市里面,是200元、400元的。那我们应该定什么价呢?我们的产品,当时的定价相当于翻一番,最低价是999元、还有1280元和1580元的。那时候,销售量30%都是500元以下的产品,这个市场我们完全放弃了,我们坚持聚焦高端市场。
艰难的起步
当时我们三款产品推出的时候,主推1580元那款,因为价格高遇到很大的阻力。2009年,从给产品取名,找代理商,到组织研发,我们整整准备了一年的时间。2011年春节后,正式推出定价1580元的产品。渠道的代理商第一个反对,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我从来没听过你的品牌,而你的价格居然比飞利浦、松下还贵。
我到大润发去谈合作,大润发的采购是台湾人,我跟他谈了两次,每次是两个小时。他跟我说,你看超市里的主流产品是500元以下的,哪有像你们这么贵的产品,你这个产品是卖不掉的。我说市场里面没有高价格的产品,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不需要,而是没有引领消费升级的产品出现,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客户都有,1000块钱的产品并不算贵,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让我们试一下,就这样杀进去了。当时开发大润发的难度比较大,我们邀请了华东地区60个店长到工厂参观,他们体验产品后,非常有信心。进入大润发以后,再进入苏宁、国美,阻力就比较小了。
意想不到的是,我们进去这些渠道3个月后,就做到了吸尘器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且产品均价大幅度上升,比原来的翻了一番。产品在市场上有了好的表现以后,渠道就开始重视你了。在之前的渠道里面,无论是百货店,还是苏宁、国美,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国际品牌,飞利浦第一、松下第二,渠道商甚至不要他们的进场费。然后才轮到国产品牌,国产品牌没有知名度,又没有资源,所以得不到重视。
为什么在近十五年间,国产小家电企业创新品牌往往都是失败的呢?就是因为产品与大品牌同质化。现在&价格更便宜&已经很难引起主流消费者的共鸣,也得不到渠道的支持。不同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创新力的品牌,你的产品就会受消费者喜爱,渠道就会重视你。产品研发出来,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洁旋风&&&能擦地板的吸尘器,能解决吸尘器吸了以后还要用拖把的问题。
刚才刘总说了,试销不搞促销活动,我们也是,从一开始就不搞促销活动。我们搞什么呢?就是体验,让消费者体验吸尘器的优势,在终端,我们在一块地板上写几个字,用我们的吸尘器吸过之后,字没有了。这给消费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消费者说,我就要买能擦地板的吸尘器。
推了两年后,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做到第二。推出这款产品之后,我们就马上升级产品,我们的吸尘器又由风动地刷升级成电动地刷,进一步走向高端。
价格不断提升
在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了第二代&洁旋风&能擦地板的吸尘器,把平均单价进一步拉升,从1399元到2199元,再到3999元。4000元的吸尘器,过去没有一个品牌敢去定这么高的价格。虽然,这个产品销量并不可观,一年甚至卖不到1万台,但是,它带动了定价2199元这款产品的销售。
我还记得,第一代能擦地板的吸尘器,有一个型号叫T55,那时候卖1580元,销了一年,这个产品就是全国单品销售额的第一名。到了升级款,2199元的产品就替代上去,之后也是花了半年时间,成为了吸尘器单品销售额的第一名。
虽然说从2011年到2015年,我们把品牌做到了第一。但是领先还不够绝对,我们做到了19%的市场份额,第二名是17%,第三名比较远一点,可能在11%左右,我们觉得这个领先还没有绝对优势。
不断创新产品
我们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独创的超级数码电机多功能大吸力无线吸尘器。这个产品虽然是1月份推出来的,但是准备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展了。
在2013年推出能擦地板的吸尘器时,我们就开始研究无线吸尘器了。因为吸尘器的另外一个痛点是有一根拖线,使用太麻烦,因此很多人买了吸尘器用了一、两次就不用了。
当然市面上也有无线的吸尘器、充电吸尘器。但是跟有线吸尘器的功能差距太大了,它只有有线吸尘器20%的吸力,除尘能力不强。这是市场上新的痛点,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按照构思来讲,我们要开发一款能够替代有线吸尘器的无线吸尘器。难点在于吸力要做到跟普通吸尘器一样的大,于是我们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研发出了10万转的超级无刷数码电机。过去吸尘器的电机重量是1.5公斤,我们新研发的电机只有300克,过去吸尘器的直径都在12公分以上,我们新研发的产品直径比可口可乐的铝罐还小。但是,它能够产生和有线吸尘器同样的吸力。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吸尘器要如何设计。据我们分析,市场上有吸力的无线吸尘器只有一个dyson,他是手持的吸尘器。我们看到常规企业的做法是什么呢?拷贝dyson的概念,以一半的价格或者以更低的价格销售。这种做法是与莱克的品牌定位不符的。
我们始终坚持独创性,从而设计出一款机身可拆卸组装,多种功能一键切换的产品,它跟dyson产品的区别在哪里呢?大家都是用数码电机,我们用的技术跟dyson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技术差异化。再者,我们的产品跟dyson的设计理念又是不一样的,我们重点解决了dyson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体验方面的一些缺点,比如:充电不方便,拎在手里重,切换不方便,地面吸不干净等。我们有自己的风格,这款产品最终起名为&魔洁&,它有三大优势:一是大吸力,二是无线,三是多功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多功能切换是一键操作,非常方便。
我们和dyson都是定位高端,但是我们产品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个好比宝马与奔驰,大家都是高端汽车,但是大家的诉求点、产品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奔驰车是乘坐舒适性方面突出,他们的研发就围绕这个点,而宝马是围绕驾驶体验的,这正如我们和dyson的不同。
魔洁系列研发出来,我们定价是2999元、3999元、4999元,不要说国产品牌没人敢定这个价,就是国际品牌也不敢。当然,吸尘器还有一些直销的品牌更贵,在消费品领域,靠消费者自己购买,dyson是最贵的。我们定价跟他一样贵,唯一的弱势就是品牌弱,我们的产品在很多方面是优于他们的。
阶段性成果
我们通过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的独特性,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的产品是1月份进入全国市场的,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从原来19%的市场占有率,一个月涨一个点。到9月底的时候,达到了27.8%的市场占有率,牢牢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位置,第二名是dyson,他们占到了19%,第三位16%,其他品牌是10%以下。
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在无线充电的吸尘器品类里,就我们跟dyson两家,没有其他的对手。如果说,我们同时再搞一个活动,我们两家的门店占有率会达到90%。我们这个品类,有点像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的概念。我相信,无线大吸力多功能的新品类将会替代传统的有线吸尘器。
如何做出差异化?
从我们创牌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一个新品牌要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创新的话,是断然不能成功的,一定要采取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策略。
差异化的策略包括方方面面,从产品角度出发,首先就是定价差异化。经常有人说我要做最好的产品,最低的价格卖给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我个人觉得是个谬论。消费者的看法是,贵的就是好的,便宜的一定是不好的。过去讲性价比,现在是找准定位,瞄准目标客户。我们是高端定位,在这个人群里面,对价格不是非常敏感的。吸尘器最敏感的价位是500元以下,到了2000元以上,2200元跟2300元是没区别的。
其次,是在解决消费者痛点方面一定要有所差异。有的品牌做得非常好,像刚才介绍的步步高、OPPO、VIVO,他们都是提炼一个点,专注于解决消费者的某一方面的痛点,与竞争对手不一样,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们跟着竞争对手走,特别是跟着一线品牌、领先品牌走的话,我们永远都没有机会,因此解决一个竞争对手没有解决的痛点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差异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设计差异化。我们做电器类消费品的,跟一般同质化的消费品不一样。刚才讲了视觉锤,我们需要这个产品设计是独特的,不一样的,由此体现出来的价值与竞品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只有两条路走,通过完全创新、创造一个新的品类,进入一个相对没有竞争的全新的市场,或者站在竞争对手的对立面,解决对手未能解决的消费者痛点。只有这样,作为一个新品牌才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够生存与发展。无论是吸尘器、空气净化器还是净水器方面,我们都是采用这样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做。我们把吸尘器做到第一,今年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也增长了3倍。在中国,空气净化器有几百个品牌,雾霾少了,留下的品牌也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会留下来。不仅是空气净化器,我们的净水机,也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我们靠什么?靠品牌的与众不同。
品类创新实践感想
怎样创牌?首先,我觉得要趁虚而入,特别是小品牌、新品牌,要学会创造一个新品类,从一个细分市场找到突破口,从没有防守的市场做起。我学了这么多营销,认为营销就像打仗,就像攻城。如果这个城有人防守,你会非常累。因为,防守可以&以一挡十&,而进攻要用五倍的力量。如果在没有防守的市场切入,就容易成功,这就是里斯公司所讲的开创新品类。
第二,一旦新品类取得成功,就必须集中力量在局部市场投入推广。刚才张云老师也讲到童车的教训。一般来说,你取得成功以后,复杂的产品,竞争对手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拷贝出来。简单的产品,三个月就可以拷贝出来。你的产品推向市场,如果宣传不够快,就很难成功,很可能变成先烈,被大品牌抢走。
除了推广要快,你还要快速升级产品,开发第二代产品,这就要进一步创新,进一步扩大产品优势,主动淘汰原来的产品。我们的几个产品就是这样,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产品都是单品销售第一名。
虽然如此,我们在无线替代有线的时候,仍然主动地把上一代产品放到旁边去,主推我们最新的无线吸尘器。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3款无线吸尘器全部进入前10名,第一名是我们的,第三名是我们的,第七名也是我们的。
最后,便是放弃了。创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你定了一个目标客户群,就不能通吃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要懂得放弃市场,这样才会得到更多。如果通吃客户群,最后你的品牌呈现出来就会显得很低端。
在这里,我要感谢里斯公司,前几年我参加了克里夫定位学院&里斯品类战略&课程的培训,我也通读了里斯先生关于品牌定位的十几本书。自己也去分析,如何结合我们的公司来做定位,特别是我们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定位有时候不仅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诉求,而是要解决竞争对手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说,读了很多营销的书,我觉得里斯的定位理论,对我们创立品牌是最有价值的!
最后也要感谢张总,感谢里斯的同仁!谢谢大家!
我们的企业都是从小开始做起,我们都很希望把它做大。就像老板电器从做吸油烟机,到厨房电器再到电器。莱克,高端清洁电器引领者。也是这样,从做吸尘器到&清洁电器&,是同样的思路。
我认为莱克这个例子,对于中国很多代工(OEM或者是ODM)企业如何转向内销市场,针对终端消费者建立品牌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样的转型,对我们传统的制造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转型之后,企业的运作模式就和之前的很不一样了,以前做产品贸易时,把价格做低一些,利润降低一些就可以了。但是今天,我们要为长期的品牌建设做投入,而且这个投入有可能是5年,有可能是10年,也可能更长。莱克的转型非常成功,祝贺莱克!也感谢他们,为大家打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有借鉴价值的案例。
在家电行业里,打造新品牌确实非常艰难。因为,中国的家电企业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莱克的转型,我觉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在于:产品创新。除此之外,莱克的案例还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是聚焦,从小处做起。大家可以看到,刚才倪总分享他经验的时候,有那么多大名鼎鼎的品牌都是他的竞争对手,但是吸尘器在这些大企业眼里是个小生意。我经常讲的一点就是,做品牌要从小处看起。十位企业家中有九位会问我,将来他们的品牌能做多大?我说,你不要想将来有多大,想想现在有多小。成功的企业,包括里斯咨询客户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起步一定要做得很小,否则你很难往上走。
我们经常讲的长城汽车,从全国最小的细分市场、最小的品类切入,大家都不愿意做皮卡,长城来做。因此,长城很快就成了&皮卡大王&,成为品类第一。品类领先就有了溢价,几年前长城的董事长说,我们就是皮卡有溢价,这便是品类领先的价值。
莱克的起步非常聚焦,这非常重要。针对这些大品牌产品类别广泛的特点,打造专业品牌,虽然大品牌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在这些小品类里专注度不够,投入不够,更新不够,就没法和你竞争。
第二,聚焦是解决取舍的问题,聚焦之后还要有资源的配置。很多企业家告诉我他也聚焦了,他砍掉了什么,剩下了什么,但还是没有成功。我想说,聚焦不是只做什么,而是说你因为聚焦,就要把这个产品做得比对手强。如果你聚焦的产品,还不如人家什么都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你的品牌怎么能有竞争力呢?在各个配称环节上,都不如对手,那你的聚焦体现在哪里呢?这样的聚焦就不是一个战略,仅是一个口号而已。
所以我们说,长城只做SUV,聚焦SUV,他必须要能应对SUV竞争最惨烈的状况。否则怎么能体现出聚焦的优势呢?别人推1个产品,他可以有5个,别人更新1次,他可以更新3次。只有这样,在别人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所有企业都亏损的情况下,他还有比较好的利润,这样才能体现聚焦的理念。
后续值得莱克关注的是:首先,应该加强品牌的语言钉和视觉锤。视觉锤包括产品设计的各个层面,因为一个品牌的独特性非常重要。我们仍然觉得莱克在品牌传播上比较复杂,后期应该把品牌的语言钉进一步锐化,让视觉锤更突出。
其次,关于品牌延伸。莱克做了净水器、空气净化器、高端无线吸尘器。我认为一定要做消费者认知研究。在传统的家电领域推一个新品牌很难,但是在创新的领域里是有这个机会的。现在的产品叫&魔洁&,在未来,它可能独立成一个品牌,消费者还会叫它莱克吗?我想很难。另外,什么时候用延伸品牌,什么时候用专家品牌呢?你认为,如果没有大的机会,没有大的创新,那就用莱克。如果你真的非常看好,你又有非常好的创新点,你就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新品牌。
我们刚才讲,行业发展初期有很多创新的点,但是竞争一加剧,你会发现这些创新点很快被复制和稀释。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在创新方面保持遥遥领先,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牌竞争,因为不是每个消费者都会一一对比你的产品及功能。品类创新最重要,名字也非常重要。关键点是,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能应对惨烈的竞争。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家电口碑来自真实网友的家电产品口碑点评大全 &戴森吸尘器 VS 莱克吸尘器哪个好? 戴森吸尘器vs莱克吸尘器哪个好?
5.5一般人平均分胜出5.9一般1人平均分 胜出8.48.1
¥4690.0 8.2分¥499.08.6分
¥5590.0 7.0分¥799.06.0分
暂无该品牌维修商
暂无该品牌维修商泰怡凯VS戴森,两款无线手持吸尘器谁更流弊?_网易家居
泰怡凯VS戴森,两款无线手持吸尘器谁更流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泰怡凯VS戴森,两款无线手持吸尘器谁更流弊?)
TEK/泰怡凯 VS 戴森/DYSON,两款无线手持吸尘器,到底谁更流弊?
现在的生活环境,外面有PM2.5的摧残,家里灰尘、微尘等过敏原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扫帚加拖把使用起来疲惫不堪不说,更是无法彻底清洁。好在这几年智能家电发展迅速,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普及率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小编的我也坐不住啦,准备入手一台无线手持吸尘器。
在某宝上搜集了好多天的资料,最后选择了两款品牌:TEK和Dyson,哪款才是更好的选择,只有试过才知道;这篇亲身试用文章,希望对意向购买无线手持吸尘器的人有所帮助。
选的两款机器分别是TEK AK66和Dyson V6。
从包装上来说,TEK的包装比Dyson多了一个提手,这点有加分,当时从门卫收发室那取的快递,由于Dyson的没有提手,所以拿了两趟,抱着的时候有些吃力,但是一般快递是送到家门口,也就没啥区别了。
外观和配置
TEK AK66,整体呈现珍珠白色,光感度很好,作为女生的我还是蛮喜欢这个颜色,官方标配如图,有5个刷头,其中2号刷头是三合一组合刷,所以应该是7个刷头。1号刷头可以清理地面、屋顶灰尘,2号刷头可以处理抽屉、笔记本等灰尘,3号刷头可以清理大面积的灰尘,4号刷头是长扁吸,主要清理缝隙里的灰尘,5号刷头是专业的除螨刷,清理床铺()上的螨虫,这点比较好,除螨对于现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重要。TEK有两个电池,这个是很大的优势,后面场景体验就可以体现出来。
Dyson V6整体呈现银色,有质感,光感度高,摸在手里很有分量,有四个可换刷头,大概看了一下,1号刷头可清理屋顶等大面积的地方,2号刷头可以清洗沙发、床铺等织物场所,3号刷头可以清理家具上的灰尘,4号刷头可以清理缝隙处。Dyson没有专业的除螨刷,但是2号刷头可以吸螨,官网宣传只是吸螨,不是除螨,吸螨和除螨到底哪个更好?试过才能知道!另外,Dyson的机器只配有一块电池。
两款机器的安装都很容易,接头处都会出现&咔嚓&一声,提示安装完毕,大小和重量没啥差别。
Dyson官方尘盒体积为:0.4L,TEK AK66是0.35L,但是就我的肉眼观察,貌似AK66的尘盒还要稍微大一点,可能和里面的配置有关系。
Dyson V6和TEK AK66两款机器,声音都很大,区别在于,Dyson的机器声音比较尖锐,像电钻的声音,AK66的声音比较像男低音,所以,看你能承受哪种声音了,刚打开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声音这点都有待改进。
木地板体验
鉴于需要明显对比出两款机器的功能,我选取了相同地面,相同的灰尘来分别体验。
我先在地板上洒了饼干削,颗粒很大,Dyson V6来回大概2~3次,才将木地板上的颗粒吸除的差不多,但是依然有所残留,有一个瓜子壳比较顽固,一直吸不进去,可能体积太大了。其他地方都吸的很干净。
TEK AK66,来回大概3~4次,吸得比较干净,这次没有放瓜子壳,所以木地板上没有残留,总体评价,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垃圾在地板上,都可以清理的很干净。
为了给大家呈现一种视觉效果,我在地毯上撒上面粉,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相信Dyson和TEK的吸尘器,虽然我的地毯不咋值钱,但是应该不会毁了它滴&&
面粉算是非常细的粉尘了,两个产品我使用的刷头不一样,因为用到Dyson的时候没电了,到了晚上拍其他场景时候补拍的,但是吸力都是一样的,整体下来,Dyson的吸力稍微大一点,TEK大概要来回扫吸2次,Dyson的来回扫吸一次,清洁后的效果差不多。
我选择了轨道、落地窗轨道,我自己清扫的时候着实是吓了一跳,柜子里的灰尘已经多的不能再多了,平时没有时间清理,有时候看到柜子里脏了也不想弄,觉得洗抹布什么的真的很烦,不知道这些地方的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吸尘器的话,估计我还可能等灰尘聚多了再清理&&清理的时候,应该是灰尘满天飞的样子吧&&
TEK清扫衣柜轨道
可以清楚看到清理前衣柜是很脏的,轨道的地方普通的清理方式很难将灰尘去除干净的,TEK吸尘以后,明显感觉干净了很多,吸的时候可以看到灰尘嗖嗖嗖的不见了。但是,吸尘以后,有洁癖的还是要用抹布抹一下,清洁更加彻底。
Dyson清扫衣柜轨道
可以看到,清扫前的轨道处,灰尘还是比较明显的,Dyson专利马达确实比较牛逼,图片清扫过后的是吸尘一遍的效果,肉眼的灰尘都不见了,还是那句话,有洁癖的用完以后建议用抹布再擦一遍。
整体衣柜轨道的体验下来,在这个方面,肉眼的灰尘一吸都很明显的不见了,清理轨道很方便,两款机器效果差不多。
汽车清理体验
在汽车吸尘方面,个人认为Dyson的效果稍微好一点,在拍摄Dyson V6的时候正好不小心踩了一个脚印在上面,吸除的很干净。汽车坐垫下面,真的是灰尘繁殖器,勤快的人可以多吸吸。
TEK其他场景体验
TEK配置的刷头比较多,可操作的地方比较多,柜子缝隙操作很方便,吸尘很干净,沙发缝隙吸尘效果一般,深处地方动力不足,书柜格子里不建议用吸尘器,直接用抹布,本身里面灰尘看不太清,效果看不见,还是用抹布更直接一些。
Dyson 其他场景体验
个人建议,床底、沙发底还是直接用扫地机器人更方便,吸尘器弯腰下来伸进去很不舒服,而且也看不清灰尘清扫干净么,酒柜清扫效果一般般,直接用抹布比较好,玻璃门缝隙清扫效果比较好。
这个一定要吐槽一下,我本来对Dyson是非常喜欢的,毕竟国际大品牌,刚拿到手的那一刻被它的质感做吸引,爱不释手,可是有两处明显的缺点,一、噪声非常大,是那种很尖锐的噪声,像电钻一样刺进你的心里,所以,不能晚上使用,肯定会扰民;二、电量消耗太快!
我给大家拍场景演示的时候,Dyson V6就充了两次电,后来我到官网看一下参数,强效模式下只能使用6分钟,可是菜鸟的我只会按开关,不知道什么是强效模式,即使是普通模式,也只能用十几分钟,电量用完以后,要等3个小时才能充电完毕。
如果选择普通模式操作,那Dyson也就没有了优势。
TEK在整个场景演示中,一块电池都没有用完,这点比较赞,官网显示,一块电池使用的时候,另一块可以充电预备,这样就不用担心电量不足了,对电量有要求和性子比较急的人建议还是选择两块电池的。
无线吸尘器号称比有线吸尘器方便,就是因为没有电源线方便举上举下,但是对于女生来说,如果偏重的话是很难举高的。
两款机器重量,感觉差不多,女生举起来需要两只手,一只手的我只是强装镇定而已,大家看见图中胳膊绷紧的肌肉了吗?如果家里有男人的话,就让他们举吧,长时间举起来受不了。
图中是整个演示过程下来以后的灰尘,看到以后是不是千千万万只草泥马从心头飞过&&原来我在家里养了这么多宠物&&
将尘盒里的灰尘倒去,重新为大家呈现两款机器的除螨效果,Dyson的官网写的不是除螨是吸螨,TEK的是医疗级的紫外线除螨+吸螨,到底哪个好,还是要看效果。
可以看到,图中TEK的除螨刷发出紫色的光线,应该就是紫外线在除螨,最后的效果还是要看尘盒。
TEK的尘盒是可以用水冲洗的,所以清洗的比较干净,可以看到除螨以后,里面充满了白色絮状物,应该就是我们家的螨虫们&&Dyson的尘盒只能擦拭,不能用水冲洗,所以擦完以后里面还是留有原来的灰尘,可以看到吸螨以后,尘盒里也是充满絮状物,就是我们家小螨虫们和之前的灰尘。
TEK除螨刷使用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图中两个黄色的部件不停的打击床面,并且有紫外线照射 ,一边拍打一边吸,应该是把螨虫们弹起来再吸走,真的好有画面感&&
Dyson的除螨刷就是单纯的靠马达吸螨,所以,戴森专利的马达就是他的流弊之处了。
价格方便,Dyson是国外的品牌,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一直都蛮贵的,TEK是国产品牌,价格方面比Dyson便宜了大概有1000块钱,所以要按自己的情况去购买。
表格里的参数都来自官网的数据,但是Dyson的官网没有找到噪音的参数,应该是规避了噪音的问题,整体感觉噪音超过100db。
TEK的售后说是30天无理由退换货,额,我是不是可以用完30天悄悄的退货&&我只是说说而已,30天无理由退换货这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Dyson是享受正常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与某宝所有其他商品的服务是一样滴。
整体体验持续了两天,占用了我周末时间,主要是因为电量原因,不能一直拍摄。
戴森的马达确实比较流弊,吸尘效果很好,但是噪音和电量方面让我很惊讶,中途突然没电,还要等待好几个小时,我性子比较急,所以这点要减分,还有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马达太强的原因,机器特别容易发烫,每次按住开关几秒钟就开始发热,Dyson应该就这几个方面改进一下,这样才能让用户体验更加完美。
TEK的吸尘效率稍微逊色,但是最后清理的效果和Dyson是差不多的,Dyson吸尘的时候,手移动一下,TEK移动两下;电池的设计要点个赞,两天使用下来,没有充一次电,很方便,噪音是低沉的那种声音,比起电钻的声音,我还是能接受男低音的。
所有场景使用以后,无线吸尘器对衣柜缝隙里、落地窗轨道、车里、地毯效果是最赞的,整个过程比较满意。科技驱使社会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条件还是可以体验一下的,毕竟确实减轻了我们家务的负担。
最后一句,Dyson我自己留着,TEK给爸妈用,Dyson的噪音大、充电频繁,老人家估计嫌烦。总之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吧,希望对大家有参考意义。
本文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yson吸尘器哪款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