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排列个时晨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古时候的12个时辰分别叫什么?分别是现代的什么时辰、、、、、?我要很详细的,在加一个问题: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有什么含义?..
葡萄成熟时imB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阳气最盛为午时,所以通常处斩犯人都在午时 子时阴气最盛 摘自:.cn/b/.html B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何为三余?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1.古人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苦.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2.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3.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4.寿宇的叔父寿洙邻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然而,寿宇还是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5.也有人觉得,“味”即辩味、体味、玩味.“三”是约数,表示多.因此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学生读书时应反复琢磨,多多体会的意思.摘自:/view/30006.ht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从古人的十二个时晨定义,看健康作息时间
从古人的十二个时晨定义,看健康作息时间
方哥说趣事
中国的农历表是非常科学的,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晨,一个时晨为两个小时,一年分十二个月,四个季节,即365天多,这是是相当精确的了。而且都极为科学又内涵玄机,有些数据时至今日也没有破译古人是如何获取的。一天十二个时晨(两小时为一个时晨),分别用12属相来表示如: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的分配分别为:子(23点至1点)、丑(1点至3点)、寅(3点至5点)、卯(5点至7点)、辰(7点至9点)、 巳(9点至11点)、午(11点至13点)、未(13点至15点)、申(15点至17点)、酉(17点至19点)、戌(19点至21点)、亥(21点至23点)。又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为12个动物: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个时晨与动物的安排非常有意思,凡是在这个时晨都有对应动物,在这个时段性格特征反映极为明显,及突出的。鼠是在夜间活动,子时它活动最为猖獗。牛、虎则是沉睡之时,我们可以体会到3:00~5:00是人最为困乏和最想睡觉的时间。兔子是最能起早的,在这时正是它觅食的大好时间。七点是龙,有一个成语“龙马精神”最能说明问题,它把两个时晨也连在一起了!巳是蛇,它们每天都会9:00出来,静静的躺在向阳避风处晒肚皮!马的性情刚愎辣烈,不正是应合了烈日当头了吗。所以古人执法行刑都是在午时执行的。未是羊,申是猴。在这四个小时里它们要拼命觅食,以渡过漫漫长夜。酉时是日落之时,也是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了一天,全家围座在一起举杯共祝之时,所以是酉字,如果加三点水不就是一个酒字了吗?因此我说:“晨温开,饭后茶,晚上小酒不能落”。戌狗也,一家人都已入睡,只有留狗看门了。亥是福猪九点到十一点,猪就只知道睡,九点入睡是人入眠的最佳时间,科学家研究发现,九点入睡是最值的推广的时间,超过十一点就不好了!它已经是第二天了,所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是有一定的科学健康道理的。因为十一点开始,失去当日有效睡眠时间,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十一点已经进入子夜,是辞旧迎新之时。老家过春节都是11:00过,燃放鞭炮迎接新年。我们讲农历,就应该是从11:00 算起。如农历日。夜间23:01分出生的孩子,就是第二天了严格说就应该是号的孩子了,也就是属猪了,否则就错了!子午流注(中医说最佳作息时间)“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剧咳或哮喘而醒。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午时(11点至于13点)——心经最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未时分清浊,饮水降虚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戍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戍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戍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方哥说趣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说点搞笑的,写点感慨的,发点好玩的
作者最新文章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天人合一:十二个时辰与养生
天人合一:十二个时辰与养生
殷克敬教授“时间医学”科技讲座
一天24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个脏腑,气血最旺盛,过了这个时辰,气血就衰减。这是生命的一个现象。
人体气血运行时间经络口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配合脏腑:寅时(3-5)属肺,卯时(5-7)属大肠,辰时(7-9)属胃,巳时(9-11)属脾,午时(11-13)属心,未时(13-15)属小肠,申时(15-17)属膀胱,酉时(17-19)属肾,戌时(19-21)属心包,亥时(21-23)属三焦,子时(23-1)属胆,丑时(1-3)属肝。
比如“失眠”,一般都考虑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往往忽视了心与肺的关系。
1、寅时(3点-5点),手太阴肺经。&
气血的衰减从寅时开始,与北斗星有关系。看过《易经》都知道,斗柄指寅时,天下皆春,春天到了。天地之间的运转是靠北斗七星运转的。阳气开始上升,这就是寅时。寅时为什么要和肺对应起来?肺,是主气的,气,推动血的运行。人体的血是靠起来推动的,气和血的关系是如影随形。气滞血止,气行血行。肺是一个很重要的脏器。肺如华盖。肺在五脏六腑的最上面,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于肺。肺如雾露之冠,撒布于五脏六腑。气血的来源,肺经起于中焦,上行,中焦脾胃之气,水谷之源,靠肺气生化,送至全身各个脏腑。天地之春,阳气生发,天人相应。疾病会干扰到气血的正常运行。那一个时辰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判断哪一个脏腑出现了问题。处于寅的位置,天下皆春。所以应该在晚上睡眠。失眠症,心肾两虚也会引起。如果在寅时失眠,说明肺气虚,因为这个时候肺气最旺盛,而你在这个时候失眠。如果在这时小便,说明肺的气化功能不太好。肺气推动血的运行,心脏病的死亡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危险。肺藏魄,肝藏魂。魂魄是生命活动的一个现象。好些病人说是心肾两虚、心脾两虚,忽略了心肺,如果调理肺气,再用一些补肺的药,或在肺经上的穴位点按,对失眠的治疗效果更好。
风湿和类风湿的关系,风湿就是一类侵犯肌肉、关节和芥蒂组织的病变。一般分为自身免疫性的和胶原性的(红斑狼疮、皮炎等),还有一些骨关节退行性的病变,老年人较多。还有代谢性的(痛风、骨质酥松)。实际上就是骨关节滑膜、软膜、韧带对天气变化的过敏反应,寒冷会诱发它。如果天气变化了全身关节都痛,不可能全身关节都去按摩,所有关节都扎针,告诉大家一个穴位,在大拇指指关节和掌关节内侧连接处,肺经的循行路线上按摩,可以治疗全身关节在天气变化时的疼痛。也可以治疗不明原因的足后跟痛,疗效很好。
2、卯时(5点-7点),手阳明大肠经。&
日出卯时,天地之门大开,要起床,排出体内一切毒素(以大小便为主),若畅通,说明肺气很充沛。大小便很重要,“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便,就是看心肺功能如何。若此时大小便不太通畅,主要问题是调节饮食结构,而不是找医生通便。这是很关键的!若服泻药,反倒伤了大肠的元气。(或是吃辛辣过多,就要每天早上和晚上喝一些蜂蜜水,润肺、润肠、通便。)
此时服用激素一类药物,卯时服用,副作用非常小,药效作用持续时间长。&
抗癌药在此时服用,对白血球的伤害几乎不会发生,对肾脏损害非常小。(西药抗癌对细胞的杀伤没有选择性,10%的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抗癌药的副作用。)
3、辰时(7点-9点),足阳明胃经。
胃气盛,胃经在人体中布穴很多,分支也很多,在面部、缺盆部、胃下口部、腿胫部和足跗部都有分支。左右各45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泉”。胃接受饮食的消化、吸收、利用。
“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对重危病人,要摸浮阳脉,以查胃气,胃气好,此人有生机。这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在此时间段,要特别注意保养胃气。要吃早餐,补充营养,若忽略易得胆结石。这时是一个人体气血再分配的时间段,一般不要食用冷饮,否则易脸上出“痘”。
此时是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最好时间段,对药物的利用和降压作用最好。
贫血病人用药,这个时候药物易吸收。
4、巳时(9点-11点),足太阴脾经。
9点到11点,脾当令。脾主运化,就是运化水谷精微通过脾运化到周身。脾,运化水湿。湿气阻滞时,通过脾的运化功能祛湿。
脾统血。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唇。看口唇的变化了解脾气的运化状况。水肿病人此时利湿效果最好。脾运化功能差,就会造成湿气滞留。
5、午时(11点-13点),手少阴心经。&
心当令,天地之气转化阶段。午时一阴生,从阳向阴转化;子时一阳生,从阴向阳转化。要适应天气的转化,特别是上了年纪,要顺应自然界天地转化,休息一会儿,以不变应万变。科学家指出午休可降低各个脏腑的压力,有益于心脏。经常午休的人,心脏病的发生率低于64%。
心主血脉。心藏神。“神”,《说文解字》说,一半为“示”,“二”为上,“小”为日、月、星;另一半“申”,申者伸也,延续天地运行的意思。中医所说的“神”,就是神灵、神志、精神、思维、情志。
6、未时(13点-15点)。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最旺。小肠者受盛之物。以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中餐吃得好),蛋白质,脂肪能充分吸收;此后肠胃功能就减弱,出家人过午不食,确有养生的道理在。
7、申时(15点-17点),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最旺。膀胱者藏津液,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太阳寒水能除燥热,膀胱为肾之腑,病常由肾来。肾主水,所以熬夜,房事过多,女性生产或排经都易消耗,肾水不足即无法收藏阳热,导致秃顶,头皮屑多等各种上焦的内热杂病。
膀胱者藏津液,(人体的液体都属津液)。肾液汇聚的场所。&
此时发病,要考虑本脏腑的问题,还是涉及到其他脏腑。比如甚于膀胱相表里,要考虑肾脏是否有问题。“三焦”也是气化功能之腑,也要想到。
8、酉时(17点-19点),足少阴肾经。&
肾藏精,主水,纳气。"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精”,狭义:生殖之精,人体生命的本源。&
广义:各个脏腑的精华,各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精都属肾脏管理。肾的管理又分肾阴和肾阳。&
肾阴:抑制、调控。年老人小便频的原因一个是肺气虚,另一个是肾气虚。&
肾阳:激发、生化、产生能量,推动脏腑的功能作用。
肾是水脏。天一生水,水为万物之祖。肾为至阴,生命之源。人七天之内,只要有水,还能生存。“两阴卦加一阳卦,真阴里面含真阳”。水火虽然不相容,但也互相离不了。肾为藏精之所,精为气之母。肾经走向,在舌下夹舌本,从舌下散开,金津玉液。
肾主液,在养生方面非常重要。搅舌吞津,慢慢咽下到丹田,益寿延年。道家叫保精吞津,添补脑髓,永葆青春,防治老年痴呆症。
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在此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颈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加强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9、戌时(19点-21点),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包是心的外围组织,代心行令,代心受邪,保护心脏正常工作。此时为保护心脏的最好时段。
降脂药物,此时能发挥最大限度控制游离脂肪酸。&
安眠药,此时服用比其他时间的效果高达10倍。&
缺铁性贫血,服铁剂,比其他时段吸收率高达1倍。
10、亥时(21点-23点),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当令。“三焦”,从《难经》到现在一直有争论。较统一的看法是指三个腔:将人体躯干的体腔分成三个部分,认为盲膜(横隔)及脐的横断面为界,盲膜以上为上焦,盲膜至脐为中焦,脐的横断面以下为下焦,并且认为上焦是心肺所在,中焦是脾胃所在,下焦是肝肾膀胱大小肠所在,也就是将胸腔作为上焦,上腹腔作为中焦,下腹腔作为下焦。
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此时段,人体进入一个新的轮回阶段,要让生命有一个持续的节奏,有一个新的孕育。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需要休息,睡眠。亥时段和“猪”联系在一起,就是说健康的体魄来自于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恢复免疫,增加抵抗能力,保护大脑,恢复各个脏器的功能。
此时为阴气最盛之时,最容易进入睡眠状态。要尊重自然,合理休息,有益健康。
11、子时(23点-1点),足少阳胆经。
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胆是促进消化的,是肝经所化。
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张介宾)。&&&&&&
子时气血流注于胆经。这也是《内经》“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一说的根本由来,也就是十一个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气能否蓄存生发。这个时候不休息,等于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消耗了。告戒我们不要违背自然。
12、丑时(1点-3点),足厥阴肝经。
肝主疏泄,肝藏血,血液的施布,胆汁的分泌、消化,情志的调节。肝气需要调达、通畅,气血才能施布,气血升降、出入才有秩序。作为我们个人要少生气,会调节。否则会导致气阻,血气也会瘀滞,还会产生恶性循环。
肺是藏魄的,肝是藏魂的。在自然界,神就是北斗七星,魄就是月光。魄就是意识,视觉活动,包括无意识的梦境。若此时常做梦,要考虑肝郁气滞。做噩梦,不能只是服用安神药,要考虑此时肝经当令,要疏肝理气。大脑皮层在兴奋阶段若完全抑制,就不会做梦,若个别兴奋,就会做梦。此时在肝经原穴按摩。会减少噩梦,达到高质量的睡眠。(“太冲穴”,肝经原穴。足背处,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有关问题。
人与自然界相应的过程中,形成这样的生命节律,包括基础代谢、体温、血糖、血压、生物电,对预防、治疗、保健方面都起很好的作用。
1、《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病的患者,清晨神志清爽,傍晚的时候,病情比较重,半夜时较安静。)“下晡”就是下午3点到5点肝病加重。检验发现,肝病人,糖脂肪代谢峰值发生异常变化,肝脏本身是合成肝糖原的,将脂肪、氨基酸合成肝糖原。此时发生变化后,人体的能源就减少。“肝者,罢极之本”,此阶段,活动能力耐受力降低。
(“肝者,罢极之本”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者。罢极之本”的含义关于“肝者,罢极之本”的含义历代注家校注不尽相同,争议的中心是对“罢极”二字音字义的注释,大致可概括:(1)“罢”音义同“疲”,为疲劳、劳困之义,“极”是极限、过度,“罢极”意为过度疲劳。(2)
“罢”注为“罴”。罴,似熊的一种动物,是力量、承受能力的体现,“罢极”是刚勇多力的象征。(3)“罢极”当作四极,即四肢。(4)“罢”音霸,有消除、停止之意。(5)“罢极”作“能极”,即“耐受疲劳”解释。如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云:“罢极之本的‘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其‘极’字则训为‘疲困’。所谓‘能极’,就是“耐受疲劳”......)
2、上午服用升阳益气、补阳的药物,利水利尿的药物较好;下午服用滋阴养血(如六味地黄丸)较好,安神药下午四时后服用效果好,上午服用等于没服。人体要顺应自然,来诱导向正常的气血转化,而不是干扰和阻止它。
3、有关衰老问题。&
注意,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延缓衰老,增加寿命是可以的,人体潜在能量是巨大的,人从生到死大脑细胞只用了20%,还有80%没有动用。过去是以呼吸、心脏跳动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现在则是按脑电波判断。传统中医是将脑、心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生命活动来说,抗衰老重在心、脑,脑不衰,心脏功能很好,身体的其他器官都有希望。人的生物钟的总钟就在大脑中。生命在于运动,就要适当用脑。要注意肾,肾主骨生水,“天一生水”,水为生命之母,生命之源,这个水就是津液,包括脑髓。
健脑这方面,日本人非常重视三个穴位,一是命门穴,预防大脑早衰。二是神阙穴(肚脐),是人体元气始发之地,生命孕育最后关闭的地方,在母体内就靠此供应全身的营养,要注意保养它,不能受凉。第三要养后天之本,常按摩足三里穴。
4、老年人夜尿过多。&
手法:足太阴脾经阴陵泉向下1.5寸的一个点,若夜尿过多,按压时最敏感。治疗肾气虚。
5、治疗颈椎病。
手法:虎口内缘向下1寸,经常按摩。
6、头晕(动脉硬化引起供血不好)。&
手法:足少阳胆经风市穴向上3寸(四指),两侧各有一个,经常按摩可以治疗头晕。
7、冠心病急性发作。&
心脏不好,冠心病急性发作会死人的。有的人发作不是心绞痛,而是胃部非常痛,以为是胃有问题,就服用胃药,会贻误抢救而丢生命的。
抢救方法有多种,重力度咬中指指尖,可缓解心脏。
8、饮食保健方面。
豆豉。在日本奈良的高寿区,百岁老人比较多。人们每天都吃豆豉,成为习惯,这里面有科学道理的。中医认为,大豆的形状就像肾脏,就是肾脏的缩影。大豆含有非常丰富的卵磷脂,对改善心脑功能,增加记忆力有非常好的效果。豆豉可促进脑内内酚酞的激活,治疗痴呆症。吃大豆没有吃豆豉好。《内经》提到“肾为谷、为豆,其臭为腐”。豆子发酵后腐烂、质化,才能产生效果。
治疗烂疮,要注意,绝对不能吃盐,否则就治不好。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时辰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