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羟氯喹片的副作用作用于疟原虫生活史中的

【图文】抗寄生虫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抗寄生虫药
广西英语老师|
总评分3.8|
浏览量371314
用知识赚钱
大小:50页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fièvre paludéennefièvres pernicieuses恶性疟疾malariologie疟疾学 www .fr dic. co m 版 权 所 有
Les moustiques transmettent le paludisme.蚊子传播疟疾。Keywords M疟疾;间歇期;病例报告;Keywords MIParI疟疾;发病率;带虫率;调查;Keywords MMS疟疾;流动人口;监测;Keywords MSM疟疾;监测;流动人口;Malaria is caused by a parasite which is passed to humans through mosquito bites.疟疾是有寄生虫引起的,该寄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Malaria is caused via (by a) parasite which is passed to humans through mosquito bites.疟疾是通过蚊虫叮咬向人体传播寄生虫而感染的。People get malaria from Anopheles mosquitoes that themselves are infected with a protozoan parasite called Plasmodium.人们从疟蚊感染了疟疾,它们被感染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称为疟原虫。In 2006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versed itself and approved the use of DDT to spray indoors for the mosquito parasite that causes malaria.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推翻了自己先前定下的规定,而批准了在室内喷洒DDT来杜绝引起疟疾的蚊子寄生虫。Years of attempting to cure the disease with antibiotics and quinine drugs have caused the parasite to become resistant to treatment.多年来人们试图用抗生素和奎宁药物来治愈疟疾,这导致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He is aiming for Anopheles gambiae, the species most effective at spreading plasmodium, the parasite that causes malaria, when it bites people to feed on their blood.他的目标是冈比亚按蚊,这个种类当它叮咬人类吸食血液时能高效率的传播疟原虫,这种寄生物是导致疟疾原因。 Le paludisme est pour l'Afrique une autre source de préoccupation en matière de santé. 非洲的另一健康关注是疟疾。 Il est possible de prévenir, de traiter et de guérir le paludisme.
疟疾是可预防、可治疗和可治愈的。 Le paludisme et la dysenterie peuvent être traités.
疟疾和痢疾是可以医治的疾病。 Le paludisme est une maladie évitable, soignable et curable.
疟疾是可以预防、治疗和治愈的。 Indicateur 21 Prévalence du paludisme et décès associés à cette maladiea 指标21 疟疾发病率和与疟疾有关的死亡率a Taux de prévalence du paludisme et taux de mortalité liée à cette maladie (OMS).
疟疾发病率及与疟疾有关的死亡率(卫生组织) Les exemples les plus typiques sont ceux de la malaria et de la tuberculose. 其中最典型的病例是疟疾和肺结核。
Parlant toujours de maladies, je ne saurais passer sous silence le paludisme qui sévit encore dans de nombreuses régions. 说到疾病,我不能不谈疟疾,疟疾仍然影响许多地区。 La première action internationale visant à lutter contre le paludisme a été la Décennie pour faire reculer le paludisme. 旨在防治疟疾的主要国际努力是“减少疟疾十年”。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疟疾,是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Plasmodium vivax (Grassi and Feletti,1890 Labb'e,1899)],原虫[P.Malariae(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tti,1890],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Welch,1897)Schaudinn,1902]和卵形疟原虫[P.Ovale(Graig,1900)Stephens,1922]。在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  疟疾继续危及人口的40%。该病每年感染5亿多人并造成100多万人死亡。疟疾负担最重的是南撒哈拉,但该病也影响、、和部分地方。  为病人和无症状而血中带疟原虫配子体的带虫者,由按蚊传播。以间歇性发冷、发热、全身酸痛、出汗、肝脾肿大和为主要临床特征;恶性疟症状不典型,常侵犯内脏,并可突然表现凶险征象,如脑型疟,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诊断主要依据血涂片查找疟原虫。、等治疗有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不少地区出现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株,中国也有发现。疟疾的分布很广,大致与传播本病的按蚊分布相一致,在北纬60°和南纬60°之间,及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多见。在热带及亚热带,疟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则在夏秋季发生。主要病征  疟疾患者多呈现高热发烧症状,由于早期迹象与流行性感冒有相似之处,许多对该疾病不熟悉的外来旅游者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从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而使得病情恶化。疟原虫生活周期具有很明显的生理节奏(circadian rhythm),这使得病患的发烧症状呈现周期性反复的特征。举例来说,因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导致的疟疾发热周期为48小时。  疟疾患者常有的其他症状包括:疟原性贫血,酸毒症,呼吸窘迫等等。如果疟原虫侵入脑部血管,则会导致最为严重的脑部疟疾,这通常会造成病者昏迷。  按照疟疾病征的严重程度不同,疟疾可以分为非重症疟疾(uncomplicated malaria)和重症疟疾(complicated / severe malaria),能有效治疗这两类疟疾的药物不太相同。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会非常高。这也是非洲疟疾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战乱和经济发展问题,处于疫区的非洲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状况通常非常恶劣,这使得这些地方疟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疟疾的分类间日疟  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1.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2.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喝,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3.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  数次发作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血,肝脾肿大。发作次数愈多,脾大,贫血愈著。由于免疫力的差异或治疗的不彻底,有的病人可成慢性。三日疟  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卵形疟  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恶性疟  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凶险型疟疾  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成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临床上可观察患者原虫数量作为监测项目,若厚片每视野达300~500个原虫,就可能发生;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脑型 最常见。其特点: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燥不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⑥查体有脾大,2/3的患者在出现昏迷时肝脾已肿大;贫血、黄疸、皮肤出血点均可见;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出现病理反射;⑦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可查见疟原虫。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常在50个/ um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正常。  2.胃肠型 除发冷发热外,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或血便,可似痢疾伴里急后重。有的仅有剧烈腹痛,而无腹泻,常被误为急腹症。吐泻重者可发生休克、肾衰而死。  3.过高热型 疟疾发作时,体温迅速上升达42℃或更高。患者气迫,谵妄、抽搐,昏迷,常于数小时后死亡。  4.黑尿热 是一种急性血管溶血,并引起血红蛋白和溶血性黄疸,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还可能与G—6—P脱氢酶缺乏有关。临床以骤起、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排尿刺痛感,以及严重贫血、黄疸,蛋白,管型尿为特点。本病地理分布与恶性疟疾一致,国内除西南和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他地区少见。其它疟疾  1.输血疟疾  潜伏期7~10日,临床症状与蚊传者相似。只有红细胞内期,故治疗后无复发。  2.婴幼儿疟疾  临床多不典型,或低热,或弛张热,或高热稽留,或不发热。热前常无寒战,退热也无大汗。多有吐泻、抽搐或微循环障碍。病死率高。检查有脾大、贫血、血中有大量疟原虫。  3.孕妇疟疾  易致流产、早产、死产、即便生下婴儿也可成先天疟疾,成活率极低。所以妊娠疟疾应及进治疗。病源  疟疾的致病源是疟原虫(疟原虫属,Plasmodium spp.),这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细胞内寄生虫,它们以疟蚊(蚊子的其中一个属,疟蚊属的部分种类)作为传病媒介,通过雌蚊叮咬吸血来传播病原体。  疟原虫属生物是顶复合器门(Apicomplexa)的原生生物,这一门的生物几乎都是寄生虫。大部分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疟原虫的主要宿主,比如啮齿动物,蝙蝠,蜥蜴,鸟等等。这也使得生物学家可以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比方说,用老鼠做疟疾病理研究)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疟疾。  只有四种疟原虫能够感染人类,这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蛋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及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其中恶性疟原虫是非洲流行疟疾的主要病原体,亦是造成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疟原虫。  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很复杂。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宿主体内后首先侵入肝脏细胞,再由肝脏进入血液感染红血球,在红血球内无性繁殖扩增之后,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可以继续感染新的红血球,也可能形成配子体(gametocyte),当蚊子吸取受感染的血液后,雄,雌配子体进入蚊子胃内发育成配子并进行有性繁殖,合子最终在胃壁下形成卵囊(oocyte)。卵囊中疟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最终形成孢子体(sporozoite)进入蚊子唾液腺,准备感染新的脊椎动物宿主。  根据疟原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形态的不同,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红血球外阶段(Pre-erythrocytic stage):从寄生虫的孢子体进入宿主体内到其侵入红血球为止,这一阶段患者无明显症状。  2.无性血内阶段(Asexual blood stage):寄生虫在红血球内不断扩殖,这一阶段病人呈现显著的疟疾临床症状。由于疟原虫具有很明显的生理节奏,每隔一定的时间所有寄生在红血球中的寄生虫就会一同离开受感染细胞,寻找新的宿主细胞,这是造成疟疾患者高烧具有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另外,疟原虫可以改造受感染细胞的表面蛋白结构,使之可以贴附在血管内壁表面,免于受感染细胞在经过脾脏时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而死亡。这一行为能够造成微细血管的阻塞,如果阻塞发生在脑部血管,患者很容易陷入昏迷状态。  3.有性繁殖阶段(Sexual stage),疟原虫在红血球内形成配子体,进而经蚊子吸食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完成有性繁殖,再由蚊子叮咬进入新的宿主。对疾病传播的控制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一阶段。  病原学    疟原虫属顶端复合体动物门,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血孢子虫亚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最常见;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次之;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蛋形疟原虫 (P.ovale)少见。疟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人和雌性按蚊两个寄生。无性的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在蚊体内进行,因此人是中间寄主,按蚊是终寄主。作为疟原虫终寄主的按蚊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等。在人体内的发育又分红细胞外期(在肝细胞内)及红细胞内期两阶段。在红细胞内,又可发育成配子体,这是有性生殖的开始。当唾液中含有疟原虫子孢子的雌蚊刺吸入血时,梭状的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流,30分钟后即随血流进入肝实质细胞,变成圆形的裂殖体,进行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形成数以万计的裂殖子。间日疟原虫与其他疟原虫不同,其子孢子有遗传上不同的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前者发育迅速,后者则在肝内休眠一段时间后才增殖,称为休眠体。休眠体是造成间日疟临床复发的原因。  肝组织期裂殖体一旦成熟,被寄生的肝细胞破裂,数以万计的组织期裂殖子进入血液,侵入红细胞并开始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可分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三个发育阶段。由肝细胞释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发育为环状体,亦称小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略胀大,内含染成红色的小点──许夫纳氏小点,环状体直径占红细胞的1/3,吉耶姆萨染剂染色可见细胞质呈环状,以后细胞质增多,并可伸出伪足,呈蓝色,核深红色。细胞质内有少量黄棕色的疟色素,此时称大滋养体。大滋养体发育成熟后变圆,核分裂,随之细胞质分裂,包绕各个细胞核,形成内含许多裂殖子的裂殖体。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多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不再分裂,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于是从无性裂体增殖进入有性生殖时期。当雌性按蚊刺吸患者血液时,疟原虫即随血液进入蚊胃,红细胞内期各无性繁殖阶段的疟原虫被消化,雌配子体的核经减数分裂而变为圆形雌配子,雄配子体的核分裂为4~8块,细胞质向外伸出4~8条细丝,每个核进入一条细丝中,这称为出丝现象,细丝脱离母体变为雄配子。能活动的雄配子进入不活动的雌配子内,形成合子,并很快成为能蠕动的动合子,移行至蚊胃壁弹性纤维膜下,发育为卵囊(囊合子)。此时再行孢子增殖,虫体在囊壁内分裂增殖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子孢子逸出卵囊,经蚊体血腔进入唾腺,待蚊刺吸人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  发病和临床表现    当裂殖体成熟,红细胞破裂而释出许多裂殖子时,裂殖子和虫体的代谢产物一起进入血流,刺激寄主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发热。疟疾发作时先有寒战,继之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4小时或更久,然后出大汗而体温下降。间日疟和蛋形疟每隔48小时,三日疟每隔72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则每天发作。疟疾的反复发作,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这是疟疾发生贫血的原因之一。但还有其他因素,如脾脏吞噬红细胞的功能增强,使大量正常的红细胞也被吞噬破坏;出现抗红细胞基质的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在正常红细胞上,并与血浆中的补体结合,从而使红细胞溶解或易被吞噬;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等。由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肝脏和脾脏逐渐肿大。早期脾脏肿大以充血为主,治疗后容易恢复正常,但长期多次感染后,形成纤维性病变而高度肿大,治疗后不易缩小。在热带地区见到的热带巨脾综合征可能是疟疾反复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恶性疟常引起脑型疟疾,脑的毛细血管为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所充塞;也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非特异性炎症,使血管的通透性剧增,而引起脑水肿;同时点状出血、缺氧引起昏迷,抽搐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孕妇患疟疾时,疟原虫可随母体血液从胎盘的病变处或分娩时的损伤处渗入胎儿,引起先天性疟疾。在患三日疟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引起疟疾性肾病。黑尿热是因急性溶血引起,多见于恶性疟,可能与患者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服用伯氨喹或自身免疫有关,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尿呈黑褐色、口干、脉快、黄疸,可少尿、无尿,乃至出现尿毒症。    感染疟原虫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被寄生的红细胞和游离于红细胞外的疟原虫,不仅被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由它衍变而成的巨噬细胞以及脏器内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而且会受到寄主所产生的抗体抑制。在免疫应答中T淋巴细胞起重要作用,疟疾的保护性免疫则与免疫球蛋白中的 IgG关系最密切。疟原虫也能通过抗原的变异而逃避寄主免疫对虫体的破坏。人体对疟原虫的感染具有自然的抵抗力,如青壮年感染疟原虫的程度往往轻于老、幼年者。此外不同的遗传素质对疟疾的抵抗力也不同,如在西非黑人中Duffy血型阴性者对恶性疟原虫易感染,而对间日疟原虫则完全不受感染;患镰状红细胞症者感染疟疾的程度较轻。    急性疟疾在发作数次后,不论是否经过治疗,均可停止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但若红细胞内残存少量疟原虫,则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大量增殖,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但若血流内原虫已肃清,几周或几月后,在无再次感染的情况下,再次出现疟原虫血症或症状,则称为复发。复发原因多年争论不休,较新的观点认为部分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经若干时间后才发育,也有人认为子孢子有速发型及迟发型,所谓复发其实是迟发型子孢子所致的初发。  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有在疟疾流行区停留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液涂片经吉耶姆萨氏染剂或赖特氏染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找到疟原虫,并可根据疟原虫的形态特点确定其种类。血涂片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对慢性患者,可用厚血膜片检查,原虫检出率显著高于一般血涂片。在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内常可见到疟色素,这是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后形成的;疟色素的形状随虫种而异,对鉴定疟原虫的种类有一定意义。免疫学诊断方法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用以判断某地区疟疾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发现病灶点和考核防治效果,也可作为临床诊断疑难病例的辅助方法。新发展的 DNA探针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疟疾诊断。进行疟疾流行学调查时,常以脾肿率和脾肿大程度作为测定流行程度的标准。治疗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  (1)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简称氯喹,每片0.25g(基质0.15g)。第一天4片,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治疗间日疟及三日疟第1天4片已足;治疗半免疫者单剂4片即可。该药吸收快且安全,服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120小时;疗程短;毒性较小,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部分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过量可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禁忌不稀释静注及儿童肌肉注射。尿的酸化可促进其排泄。严重中毒呈阿斯综合征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或用起搏器。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对该药已产生抗性。  (2)盐酸氨酚喹啉(Amodiaquine dihydrochloridum)作用与氯喹相似。每片0.25g(基质0.2g),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哌喹(Piperaquine)及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本品作用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为长效抗疟药。哌喹每片含基质0.3g,磷酸哌喹每片0.25g(基质0.15g),口服首剂基质0.6g,8~12小时后再服0.3g(恶性疟0.6g)。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羟基哌基(Hydroxypiperaquine)及磷酸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 phosphate)与哌喹类同,但吸收较快,半衰期2-3天。三天疗法恶性疟各服基质0.6、0.6、0.3g;良性疟疾各服0.6、0.3、0.3g。较哌喹类更适用。  (4)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 本品系金鸡钠树皮中的一种生物碱。抗疟作用与氯喹大致相同,除较迅速杀灭红内期原虫外,还有退热作用。但该药半衰期短(10小时),味苦;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头昏,耳呜和精神不振;对心脏有全面抑制作用,静注可出现血压下降;对子宫能增加其收缩力,可引起流产;因此该药仅用于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及重症病例的抢救。片剂每片0.3或0.12g,口服第1~2天0.45~0.6g,每天3次,第3~7天0.3~0.6g,每天2次。二盐酸奎宁仅在凶险疟疾时考虑使用。  (5)盐酸甲氟喹(Meflquine hydrocloridum)适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及有抗性的病例。一次顿服4~6片(1~1.5g)。  (6)硝喹(Nitro quinum,CI679) 本品对各种疟疾及抗氯喹虫株均有效。每片基质12.5mg,常与氨苯砜复方,各含12.5mg。口服每天4片,连服3天;3岁以下服1/4片。72小时方能控制症状,故作用较慢。  (7)青蒿素 该药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其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总剂量2.5g,首次1.0g,6小时后0.5g,第2、3日各0.5g。因排泄迅速,故易复发。蒿甲醚,肌注首剂0.2g,第2~4日各0.1g。  (8)其它新药 磷酸咯啶(Pyracrine phosphate)每片0.1g,首剂3片,以后2片,每日两次,疗程2日。磷酸咯萘啶(Pyronaridine phosphas)疗程2日,各服基质0.8、0.4g。间氮丫啶(Azacrine)疗程3日,各服0.6、0.3、0.3g。半免疫者可服单剂0.6g。  (9)针刺疗法 于发作前两小时治疗可控制发作,系调动了体内免疫反应力。穴位有大椎、陶道、间使、后溪,前两穴要使针感向肩及尾骨方向放散,间歇提插捻转半小时。疟门穴,承山穴单独针刺有同样效果。  (10)中医药 祖国医学认为病因是外感暑温疟邪。分为正疟、瘴疟、久疟。正疟相当于慢性复发疟疾。正疟主张和解少阳,祛邪上疟,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苓、党参、陈皮、半夏、甘草)。瘴疟认为需清热、保津、截疟,主张给生石膏、知母、玄参、麦冬、柴胡、常山,随症加减。久疟者需滋阴清热,扶养正气以化痰破淤、软坚散结,常用青蒿别甲煎;何人饮;别甲煎丸等。民间常用单方验方,如马鞭草1-2两浓煎服;独头大蒜捣烂敷内关;酒炒常山、槟榔、草果仁煎服等。均为发作前2~3小时应用。    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    凡氯喹2.5g(基质1.5g)总量分3日服,未能消除无性生殖原虫,或1月内再燃者,称为抗性。对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  防治    氯喹在非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可杀灭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解除临床症状。奎宁是最早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以后为人工合成的氯喹所替代,目前仍用于抗氯喹恶性疟和脑型疟的治疗。中国研制的青蒿素、磷酸咯萘啶和国外研制的甲氟喹治疗抗氯喹恶性疟有效。伯氨喹是根治间日疟的有效药物,可杀灭肝内的组织期疟原虫,但对红内期原虫的作用较弱,因此需与氯喹联合应用。伯氨喹可使氧化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患者,服用伯氨喹后,红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还原为正铁血红蛋白,氧化型谷胱甘肽也不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干肽,红细胞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而发生溶血,宜慎用。以前曾用过阿的平(疟涤平)、氯胍(白乐君)等,今已少用。预防常采取综合性措施,灭蚊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改善环境卫生、减少人群和蚊媒接触的机会等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预防适用于无免疫力的人进入流行区时,常用周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均杀灭红细胞中无性生殖阶段的疟原虫,但作用较慢)的合剂,中国称为“防疟片2号”,法国称为法西达,后者每片含量较大。预防方法  填平湿地及破坏原始森林是一种预防方法,但是此种破坏生态的方法会造成更多问题,在这些地区的疟蚊(按蚊)是难以根治的,人类避免受疟疾感染,主要是避免受蚊子的叮咬。  避免在原始森林和河涧逗留。   使用DDT等杀虫剂,但是要小心破坏生态及蚊虫抗药性等问题。   到疟疾肆虐地区之前应该先做好防疫措施,例如请医师开立奎宁类药物服用预防。   若需要到郊外或森林,尽量避免在晨早或黄昏时按蚊活跃期间。   穿着浅色长袖衣服、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   使用蚊帐、蚊香等灭蚊措施;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效果更好。——使用蚊帐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许多闷热区域,蚊帐会让人觉得更闷热,降低使用意愿;最糟糕的情况是会在睡眠中间,不自觉的将手脚伸出蚊帐,让蚊帐变得没用。   使用含DEET水剂的蚊怕水,涂在外露皮肤上,出汗后需要再次涂上。   在灭绝按蚊的幼虫孑孓方面,可以将河道的杂草清除,和将部份河道的障碍物如石头移走,令河道的流量加快。   在室内可将灭蚊剂喷在房间的墙壁。因为蚊习性于叮人血后依附在墙上休息消化,残留在墙壁上的灭蚊剂可以杀掉蚊子。   若到外地旅游,应详尽纪录所到地方,以防当自己怀疑染疾时可向医护人员提供可靠资料。 人体免疫反应& 人体对疟原虫有一定的免疫反应。先天免疫系统可以发现病原体和受感染的细胞并加以杀死。人体还可以产生抗体来对抗疟原虫和受感染细胞,这些免疫反应是造成病人病理反应的部分原因。实际上,人体对疟疾的抵抗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疟疾死者多为10岁以下免疫功能并不完善的儿童。然而,疟原虫具有一套非常复杂的遗传系统,在宿主的免疫反应压力下,疟原虫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迅速改变它们及所寄生细胞的表面抗原,从而使得寄生虫在血液内不容易被根除。许多病人在病理特征减轻后进入寄生虫血症(Parasitaemia)阶段,此时免疫系统很难完全消灭疟原虫,病情进入慢性期。疫苗& 研发疟疾疫苗的难度很高,而目前已经有一些实验中的疫苗。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羟氯喹片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