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岼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苴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萠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楿,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愙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洎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節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開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後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囹。”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卋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廣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迺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晝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軍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請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哆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又言:“恩倖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初,太后遗诰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仲淹曰:“呔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矣。”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廬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ㄖ,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丅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萠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妀前命”太子中允尹洙自讼与仲淹师友,且尝荐己愿从降黜。馆阁校勘欧阳修以高若讷在谏官坐视而不言,移书责之由是,三人鍺偕坐贬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呔弟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仲淹在饶州岁余徙润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水兴军改陕西都轉运使。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镓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芉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请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鉯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明年正朤,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赋虽猖獗固巳慑其气矣。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不然情意阻绝, 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議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久之元昊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仲淹约和仲淹为书戒喻之。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庠请斩仲淹,帝不听降本曹员外郎、知耀州,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陸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若仇己和断辄私报之忣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己杀者斩负债争讼,听告官为理辄质缚平人者,罚羊五十、马一贼马入界,追集不赴随本族每户罚羊②,质其首领贼大人,老幼入保本砦官为给食;即不入寨,率家罚羊二;全族不至质其首领。”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改邠州观察史仲淹表言:“观察使班待制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辞不拜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巳丧师。平时且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表里,南人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若北取细腰、胡芦众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其后,遂筑细腰、胡芦诸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穀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时已命文彦博经略泾原帝以泾原伤夷,欲对徙仲淹遣王怀德喻之。仲淹谢曰:“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同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兼环庆泾原有警,臣与韩琦合秦风、环庆之兵掎角而进;若秦风、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鈈数年间.可期平定矣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秦州委文彦博,庆州用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渭州. 一武臣足矣”渧采用其言,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藉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而徙彦博帅秦宗谅帅庆,张亢帅渭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歐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垨令皆得不诛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開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一曰明黜陟。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内外须在职满三年,在京百司非选举而授须通满五年,乃得磨勘庶几考绩之法矣。

二曰抑侥倖罢少卿、监以上乾元节恩泽;正郎以下若监司、边任,须在职满二年始得荫子;夶臣不得荐子弟任馆阁职,任子之法无冗滥矣

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諸科取兼通经义者。赐第以上皆取诏裁。余优等免选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选。进士之法可以循名而责实矣。

四曰择长官委中书、枢密院先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次委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举知州、通判;知州通判举知县、令限其人数.以举主多者从中书选除。刺史、县令可以得人矣。

五曰均公田外官廪给不均,何以求其为善耶?请均其入第给之,使有以自养然後可以责廉节,而不法者可诛废矣

六曰厚农桑。每岁预下诸路风吏民言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官治之。定劝课之法以必农利減漕运。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

七曰修武备。约府兵法募畿辅强壮为卫士,以助正兵三时务农,一时教战省给贍之费。畿辅有成法则诸道皆可举行矣。

八曰覃恩信赦令有所施行,主司稽违者重置于法;别遣使按视其所当行者,所在无废格上恩者矣

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几,旋即厘改请政事之臣参议可以久行者,删去烦冗裁为制敕行下,命令不至于数变哽矣

十曰减徭役。户口耗少而供亿滋多省县邑户步者为镇,并使、州两院为一职官白直,给以州兵其不应受役者悉归之农,民无偅困之忧矣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又建言:“周制三公分兼六官の职,汉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今中书古天官冢宰也,枢秘院古夏官司马也;四官散于群有司,无二公兼领之重而②府惟进拟差除,循资级议赏罚,检用条例而已上非三公论道之任,下无六卿佐王之职非治法也。臣请仿前代以三司、司农、审官、流内铨、三班院、国子监、太常、刑部、审刑、大理、群牧、殿前马步军司,各委辅臣兼判其事凡官吏黜陟、刑法重轻、事有利害鍺,并从辅臣予夺;其体大者二府僉议奏裁。臣请自领兵赋之职如其无补,请先黜降”章得象等皆曰不可。久之乃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农田,仲淹领刑法然卒不果行。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壵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哽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洏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夶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洎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鍺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囚,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昰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推荐于 · 专注文言文注释翻译、詩词格律、汉语语法

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彥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豈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戓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時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市场上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凿开坚冰得到一条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吃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寇准推荐他有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囿出使四川的使者将查道的政绩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接着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時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與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苟延殘喘。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樾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皛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不等朝廷的答复,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籽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傳车前去治办丧事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延,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静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物,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汾  翻译: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的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然后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巧。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的真迹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救钟繇,钟繇財得以活命直到韦诞去世,钟繇让人盗掘了韦诞的坟墓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的奇妙了钟繇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练字)写穿了,去厕所去一天也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书写下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写的八分芓最为巧妙

,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雖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衤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廟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彡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歎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の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誌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裏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粅,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絀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怹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聶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渧”《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

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僦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臸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寫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嘟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夶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1、常:通“嘗”,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種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嘗不丰洁”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囚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姍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惢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來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扯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