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自清的文章文章难懂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白话表现力的大师,他的脍炙人口。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的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深邃的思索,与读者深处的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这一高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了有力的铺垫。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来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情态及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正如他所说的,“仔仔细细下一番功夫,才能写出种种和关系”。 这种全物察真的态度正是朱自清缜密细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鲜明表现,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这一“工夫”得来的。
其次,“背影”的动人处还在于作者倾注于形象中的感情力量。在谈到《背影》成因时,朱自清曾说,这是因为他当时接到父亲的来信,其中说他“膀子得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完信他泪如泉涌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可见是在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但作者并没有以抽象语言表述自己对父亲的刻骨,而是把感情熔铸于为自己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作品写父亲均从“我”的视角出发,三次“背影”都是从“晶莹的泪光”中映现出来的,儿子眼泪和父亲背影的交相融汇,从“背影”这一最佳角度下笔,大大增强了形象内蕴的浓度,把俗话所说的“人之常情”跃然纸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产生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此外,在作品里,作者也没有向读者直接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之情,相反的却是不断叙说自己的心情,当年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真太聪明了”。作者巧妙地以悔恨来反衬思念,从而使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深沉了。因此,通过“我”对“背影”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很自然地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引起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
朱自清成功的散文创作,当然不止《背影》,他的《给亡妇》、《儿女》等,同样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无数读者;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写景抒情中不忘自我,而《荷塘月色》更是以不忘社会的独特心境贯穿始终,即如《》和《绿》这样的描述文章也能给读者深深感受到一种热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二、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文章网:www.sanwen.net )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 不失其诗人本色。《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清华园是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3]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比如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对荷叶的描写,不禁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再看作者笔下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那荷花的洁白,晶莹,不仅是月光下荷花的写实,更是作者对荷花深情厚爱的体现。即便是写荷香,作者也绝不肯作平庸的描写,而是借助通感,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随着微风飘拂而来的似断还续的缕缕幽香,以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思。风过荷塘是一瞬间的现象,但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啊!对于月光的描写,作者描绘了它照在夜间塘面上的氤氲水气所形成的“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的景观,和照在花叶上所涂上的象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柔和的色调,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用“又象笼着轻纱的”来表示置身于这种境界所引起的似的感觉,而这三种意象的朦胧飘渺,将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心理与自然景观和谐的契合起来。最后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并引出对水乡的,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就这样,原只是清华园中僻静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不愧是一代散文巨匠!
三、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 )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就以《绿》为例,写游仙岩梅潭,并无人为的曲笔,但写景色之美,不在“景”上做文章,却在“色”上下功夫,抓住一个“绿”字,写尽了梅雨潭之诱人可爱!文章给人的艺术美感与古代散文中的《小石潭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七板子”的雕栏、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灯彩、光影……都用表现各种色彩的词语细致形容。再如《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脉脉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26个叠词的运用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中朱自清是通过文字的描绘,构成油画般的效果的,他在记述自然景色时,写出自己细致独到的观察,进行加倍的描写,运用泼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这种工笔画的作风,是由于他的词藻华美、精雕细刻,像这样加倍的描写,才保证他画幅中的许多形象,达到十分精确、丰满和浑厚的程度。他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文字,一点儿也为显出斧凿之痕,在这些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的文字底下,更显得是蕴藏了十分饱满的形象。朱自清尽力用文采去渲染和烘托形象,这正是他运用词藻的高超之处!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他的散文创作之成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7-2207-2205-1405-1005-0404-1303-2802-2402-2102-21&推荐阅读并说 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推荐阅读并说 富有内涵底蕴的文字,欣赏&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精彩之文,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散文网&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推荐阅读并说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推荐阅读并说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他的散文创作之成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推荐阅读并说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他的散文创作之成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推荐阅读并说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 不失其诗人本色。《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清华园是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推荐阅读并说 清华园是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3]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推荐阅读并说 赞同:欣赏!:我
欣赏!:赞同:作者果真有才!我也很崇拜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他的作品脍炙人口,老幼皆知!他的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曾经读过无数遍,感受很深,读来享受!只感觉和平常人的文章味道不一样,但我不会分析,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天偶遇先生作品读来好爽,受益匪浅!推荐共享!: 小清新——朱自清
读完朱自清的生平与部分作品,一个小男人的形象就跃然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仅仅是“管中窥豹”,但“以小见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是一个传统,拘谨,拿不起放不下,认真,认真的甚至有点不自信,有点土气的人。他也并不风流倜傥,个子矮矮的,胖胖的,看起来稳重而憨厚。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具备新思想的人,他的矛盾可能更多的就是生长环境与后来的教育相冲突的矛盾吧。所以他很累,一方面他喜欢享受人生,想追求一种小资的生活,而另一方面,生活的辗转,困窘,家庭负担的沉重,总是让他烦躁不安。一方面他想超脱,而另一方面却又被现实所困。所以他爱着生活的甜,又恨着生活的苦。而这种爱又不是大悲大喜的样子,没有多少叛逆性情的他便也只能时不时的抒发抒发自己的小性情,便是成就了他的清晰——《匆匆》《荷塘月色》《背影》脍炙人口。:作者巧妙地以悔恨来反衬思念,从而使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深沉了。问好,祝写作愉快!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朱自清文章有什么特点.docx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朱自清文章有什么特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朱自清文章有什么特点?朱自清(日—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作品:1922年 ???《雪朝》 ??诗集 ??1923年 ??《毁灭》 ??长诗 ??1924年 ??《踪迹》集 ??诗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0年 ??《春》 ??散文 ??1934年 ??《欧游杂记》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3年 ??《匆匆》 ??散文 ??1944年 ??《伦敦杂记》 ??散文 ??1945年 ??《国文教学》 ??论文集 ??1946年 ??《经典常谈》 ??论文集 ??1947年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年 ??《新诗杂谈》 ??诗论 ??1948年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 ??1948年 ??《语文拾零》 ??论文集 ??1948年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 ??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这一高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青年,来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孩子,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情态及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体会,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自清写老师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