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人素描中国素描大师无敌吗?还看不起素描?

中国和西方的素描都出问题了?病症看似相似,病根却截然不同(组图)_网易新闻
中国和西方的素描都出问题了?病症看似相似,病根却截然不同(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有关“什么是素描”、“素描有什么用”、“素描教育”等话题,引起了中外学界的众多讨论。难道中国和西方的素描都出问题了?看起来相似的病症下,埋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根。中国式素描掉进了僵化的“窠臼”,西方的素描则有些“忘本”了。
    日,安徽省安庆市,已经临近深夜11点,一家高考美术班的学生正在进行素描临摹。 CFP 资料
  “在中国,凡学画者必学素描,这种素描黑乎乎脏兮兮”,最近,这一抨击“中国式素描”的观点在艺术界流传颇广。陈丹青甚至放了句狠话:“看到中国式的素描,我就想死。”
  近年来,有关“什么是素描”、“素描有什么用”、“素描教育”等话题,也引起了很多西方学者的讨论,内容甚至已经超越了美术学的范畴。
  难道中国和西方的素描都出问题了?从某种程度上,这话说对了。但其实,在看起来相似的病症下,埋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根。如果说中国式素描掉进了僵化的“窠臼”,那西方的素描就有些“忘本”了。
  当西方正将反思化作实习措施的时候,中国的“窠臼”又何时能破?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展出的罗宾·罗德(Robin Rhode)作品《无限的扳手》
  过去素描为政治服务,
  眼下素描为“应试”服务
  如今在国内,人们似乎已经把“素描”的概念和“伏尔泰”、“小卫”、“凯旋门”或写实头像等同起来。这不仅因为多年来,此类素描是美术艺考生们高考的必试科目,更因为1950年代后,中国的国情选择了“苏式”素描教学体系和徐悲鸿的写实艺术,使得此类素描在国内成为主流,甚至是“唯一”。
  陈丹青曾在会议上直言:“1949年以来,所谓‘素描基础’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以及所有绘画品种的单一律法,并体现为行政机制。所有美术学院考生必须通过划一的素描考试,而素描的划一性,又通过变本加厉的考试制度,成为不可动摇的教条。‘素描基础’,是中国艺术教育最大的神话,最强的霸权,最有效的行政力量,也是最具惰性,又是最庞大的学术包袱。”
  近来网上热传的“中国式素描”的作者、美术学者王洪义指出:“大规模学习苏联艺术这件事本身,不是艺术规律使然,而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结果。”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的素描也没学到苏联绘画的真谛,而将其本土化成了不伦不类的“山寨货”。而正如文中所言,眼下这种素描,“又与当下行政意义上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意义上的艺术基础教育产业链有惊人的契合性”。
  如此的素描教学也令很多艺考生非常反感。一位自称李懋的某美院附中毕业生表示:“每天对着一群抠脚流鼻涕的业余模特大爷大妈照着考试的要求画又黑又油的头像,我实在感受不到什么美,什么享受……附中‘正规军’尚且如此,私人开办的高考突击班又能好到哪去。”
  然而,高考所考察的对象——素描石膏像或头像本身就一定画不出好东西吗?
  澎湃新闻()记者从美术专家处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石膏像和人物头像在训练学生的写实造型能力方面,如果教授得当,是很有帮助的,有天赋的学生同样也能画出出彩的作品,但问题在于,真正能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又兼顾高考应试要求的教师太少。大多数的高考突击班都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用“模式化”、“机械化”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目的不是求艺术的“真知”,而是求高考的“上榜率”。
  从这个意义上,素描基本功成了应试素描的“替罪羊”,而素描也有替高考“背黑锅”的苦。
  如其他文化课一样,美术高考体制的改革同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培成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高考素描成了一个技术问题。因为考试的规模太大。这已经不是油画国画,或者哪个画种的问题了。”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展出的古巴艺术组合罗斯·卡普林特罗(Los Carpinteros)作品《黄色双龙卷风》
  我们是否正在“抹杀”
  未来的国画大师?
  尽管深知高考改革不易,张培成依然对千篇一律的素描考试对国画专业学生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毕竟,传统的中国画和考察的西方素描完全是两个体系,因此应试素描对国画专业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对写实素描的过度操练会妨碍学生对国画的理解。真正有才能的中国画苗子可能因为画不好素描而与专业院校失之交臂。试想,如果当年让齐白石、吴昌硕去画素描参加高考,他们是否能符合要求呢?
  张培成无奈地表示:“高考考国画的要求好像不太现实,因为现在中学生根本不会画国画。几乎没法考。”作为目前折中的较为可行的方案,张培成认为:“其实考速写是可以的。”
  而“素描无用论”、“素描基础无用论”的论调,却让很多业内人士无法接受。此类论调犹如因噎废食、矫枉过正,其害处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而大部分行家都只是把此观点看作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宣泄。德国画家门采尔素描作品  “素描无用论”同“唯教条素描”一样,都是误导
  对于西方很久以来都不画传统素描的话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半岛版画工作室艺术主持卢治平对澎湃新闻表示:“西方‘二战’以来,艺术以‘当代’名义登场,重观念不重技术。从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似乎无须素描训练。但我认为,当代艺术无拘无束的探索和自由的自在的想象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如果你有优异的表达能力,这不会成为一种束缚,更不应该被看成为一种罪过。”
  其实,西方对素描薄弱的问题也在反思。目前在维也纳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名为“素描在当下:2015”的展览,通过36个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作品,一探过去10年间素描艺术的新动向,也试图探讨:素描在当今艺坛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前几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召开了一场名为“在素描中思考:实践出真知”的跨学科研讨会。会上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由美国和英国的艺术家、神经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医生、设计师、教育家围坐一起,探讨当代素描创作、教育等诸多话题。在教育方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院长西蒙·贝兹(Simon Betts)亦指出了一个堪忧的背景:这些年来英国学生的素描水平越来越薄弱了。
  西蒙·贝兹坦言:“近年来,每次跟英国教艺术与设计预科基础课的老师聊天,总会不约而同地谈及教学中感受到的越来越薄弱的学生素描水平,以及他们对自己素描能力的不自信。”贝兹指出,伦敦艺术大学所有六个学院的基础课负责人,都在学生的申请材料里注意到了越来越令人担忧的趋势。
  这些申请材料中素描作品越来越少。仅有的素描主题单一,缺乏自信和才气,也缺少对素描拓展运用的理解。素描写生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这是学生学习观察、分析、记录视觉信息的有效途径。实际情况是,学生过度依赖拷贝二手资料,比如照片;而素描写实长期作业也缺乏严谨性。而上述问题的严峻性在于,挑选艺术苗子变得愈发困难。此外,就算一旦录取进入基础课程学习,如此寒碜的技术和不济的信心也对学生的深造非常不利。
  伦敦艺术大学在2009年伊始就设立了一个新的素描资格证书,以期用多元的、发散性的教学手段提升素描水准,鼓励提高跨学科的素描技术,最重要的是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其实这些年在西方,素描水平薄弱的不光是英国。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邵大箴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他1980年代初期就去参观巴黎美术学院了,那个时候就已经没有教授可以教素描了。而先生在参观洛杉矶设计学院绘画系(艺术系)的时候,发现教室里面一张画也没有,倒是摆满了几十把椅子。学生们就这样天天坐在椅子上讨论“什么是艺术”,可谓“坐而论道”。
  “由于西方19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反传统了,所以现在西方的学院里没有几位能教手工绘画技艺,又对传统艺术很有修养的教师了,”邵大箴先生指出,“在这点上,中国绘画倒有它的优势,因为其对基本功的传承未曾中断。但由于受西方‘绘画死亡’论影响多年,我们还有很多理念需要转变。”
  事实上,西方近几年来也一直在对所谓“绘画死亡论”进行反思,对当代性给予重审。去年年底美国MoMA近30年来首个调查聚焦绘画近况的大展“永远的现在:不受时间影响的当代绘画”就是一例。著名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卫·萨利认为:永远的现在’大展所传递出一个真实的信息是‘绘画未死’。那些尽力诋毁绘画已经过时了的声音总是‘扣错了帽子’;那些历史决定论者所划定的期限本身已经过期了,而绘画却活得好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切莫还没从“唯教条素描”的窠臼里爬出来,就又跌入了“素描无用论”的陷阱。应该明确,对于素描技艺的传承是我们应该坚持下去的。
  邵大箴先生认为:“虽然伴随着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素描日渐式微,但在这些新艺术的创作中如果缺乏素描基础,会造成艺术对人性表达的丧失,所以想用行为、观念等当代艺术形式来代替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不可能的。”
  丢勒作品《祈祷的手》
  如何还素描多元灵动的面貌?
  任重道远
  素描基本功本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告别僵化的素描、“唯一”的素描?如何积极为高考素描的“一刀切”松绑?如何找回素描的艺术灵性,鼓励素描的多元化发展,将素描与创作紧密联系?这是有关部门当务之急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当下西方较为多元的素描图景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举办的“素描在当下:2015”展览是一个包括了从抽象到具象,从小型速写到精心策划的大型项目,放眼当下素描的多元图景,视野开阔。艺术家们借助素描表达自己的私人体验、日常观察,抑或对政治事件发表意见。他们也对素描这个媒介本身提出反思——素描甚至可以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而整个展厅的墙面则成了供艺术家随心创作的三维立体画板,在那里,素描作品和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在上述哥伦比亚大学的研讨会上,艺术家以及其他学科专家在碰撞中呈现出对素描的认识:素描是对可以想见、却无法口头表达的内容深层的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层层积累的思维过程。素描实践有助于创造和构建重要知识。对艺术家而言,素描给他们的日常训练提供了一种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据此他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情、广泛展开艺术的探索。滑田友素描《女人体》1937年
  这种“多元”也是我们在传承真正的素描“手头功夫”的同时,值得借鉴的地方。其实,我们当年也不缺少多元的基因,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中国内地沦为上海个别冷寂公寓里的“残花败柳”了。因此,关键还在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跟进,更在于全社会对艺术规律本身的真正尊重。西方素描引进中国虽然只是近百年的事,但如徐悲鸿、滑田友等大家的优秀素描都告诉人们,这种舶来品在中国一样能够生根开花,问题在于我们能否给予合适的土壤。(来源:艺术观)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九大美院素描作品大pk_凤凰财经
中国九大美院素描作品大p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9所专业艺术院校师生的近300件素描作品同场大pk。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9所专业艺术院校师生的近300件素描作品同场大pk。作为造型的基础,以往的传统素描教学对的艺术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架上绘画与写实绘画日趋边缘化的今天,已有的传统素描教学不断受到新艺术样式和思想的冲击。以装置、新媒体、行为、表演等形式为代表的当代前卫艺术,都对素描在当下艺术基础教育的地位提出疑问。此次“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一方面回溯了中国现代素描艺术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结合专业美术院校素描教学和发展历程,彰显了素描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素描艺术历史的研究、梳理与展示,为今日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的方向提供了借鉴与启发。谈及举办此次素描大展举办的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崛起使得素描艺术面临新的挑战,在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的冲击下,愈来愈多的年青人忽略了素描造型基础的作用,把目光投向了以观念为主的表现形式,基本功、造型愈显边缘化,素描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重要地位,这是危险的信号。通过此次展览大家共同来为中国艺术的未来以及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做脚踏实地的工作,是中国美术馆的初心。”对于素描艺术的重要性,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绘画的方式,是所有院校赖以培养造型能力最基本的课程,也是众多艺术家解决造型问题的秘匙。在中国素描发展百年的时期,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样一个展览,为各个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家带着各自对素描不同的理解,彼此学习与交流,在共同提高中将中国的艺术推向高峰。”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208
播放数:115232
播放数:5808920素描只有中国人是这样画的
文:王洪义/艺说新语
在中国,凡学画者必学素描,这种素描黑乎乎脏兮兮(你懂的)。可称为:中国式素描。经历代大师导师画师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中国式素描已经延绵半个多世纪,而且还将继续延绵下去。这种素描能有如此坚韧不拔之生命力的唯一原因,是整整好几代中国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除了这种黑乎乎脏兮兮,也不会画别的。
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到各地美院和师范院校乃至综合院校中的美术专业,都是这种中国式素描的拥堵堆积泛滥成灾之地。那么,这种东西从哪来?到哪去?有啥用?
从全世界看,素描,只有一个起源,是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素描传统,有两个主要特点:
(1)一个是以线为主。拥堵堆积泛滥成灾之地。那么,这种东西从哪来?到哪去?有啥用?
▲ 左图是素描习作,右图是完成的油画作品。作者是拉斐尔。素描侧重线条,油画调整明暗,可看得很清楚。
▲ 伦勃朗,是明暗光影大师。但他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
(2)另一个是短期作业。
▲ 这是德加的素描,在中国,会被称为速写。
▲ 这是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在中国,也会被称为速写
为什么中国式素描没有欧洲传统素描的基本特征?不是说中国的素描也是向西方学来的吗?
这就好比,有洋人来中国学国画。最好能跟齐白石学,实在不行,潘天寿也凑合。你不去找齐,也不求潘,而是费劲巴拉的跟某乡镇画院大师学了好几年,学完后,你回到西方,愣说自己是中国画专家。你说,这是乡镇大师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绝大部分中国美术留学的前辈,无论留法留日或留其他地方,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至今鲜有人能报出其留学时跟随过的真正西方艺术大师的名号。个别能报出洋导师名字的,也多是因缺乏创新而名不见经传的学院派画家。
正是因为前边的人没学明白,所以上世纪90年代后,有两所国内美术学院请几个老外来传授油画制作技术。洋师傅收费不菲的课程,只是教中国学生们怎么做画布,怎么打底子,怎么调制颜料。这难道不是油画最初级课程吗?想想吧,中国美术家从去西方学习油画开始,到走进这油画一年级课堂,用时将近100年。
民国画家留学没见到真佛,那新中国画家学苏联总算取得真经了吧?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政治上一边倒的国家政策,美术界派大量留学生去苏联学美术,请苏联专家来华教授绘画,照搬苏联美术学校中的素描基础教程,接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等等。如那个有名的马克西莫夫学习班,就很培养出几位后来在中国美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苏联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套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效法样板。
从学习和接受苏联美术的角度看,新中国美术家们是既拜了真佛也取了真经。但问题是:你拜的什么佛?取的什么经?
成为苏联之前的俄罗斯,本来有很多佛。挑大的说有康定斯基、夏加尔、马列维奇等人,巡回展览画派也是其中一尊大佛。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巡回画派之外的其他佛都给吓跑或吓死了,只留下巡回画派这唯一的佛,让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画家们供奉瞻仰。
▲ 这是康定斯基1917年的作品。三岁小孩都知道,就这作品,不能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所用。
▲ 这是夏加尔1918年的作品。时值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二年,国家层面上是战争贫困和死亡,你这里只画男欢女爱这一套,怎么能被无产阶级政权所待见。
▲ 这是现代艺术名作:白上白。1918年。作者是马列维奇,他在白画布上用线画了个倾斜的方框,这东西怎么能让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接受?但他没有离开苏联,后来默默无闻的死去。
所以,不论新中国派出多少人去苏联学美术,去的人有怎样高的天赋与才能,他们也只能见到这唯一的佛。那么,这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巡回画派又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巡回画派是19世纪下半期兴起的俄罗斯民族画派和本土画派。也就是说,它有极强的民族属性。那俄罗斯民族有什么主要属性呢?我看其最大特点,是:实在。
这是一种又结实又繁琐笨重的画法。苏联艺术教育当局将其固化为一种国立素描基础教学体系,并由此影响到中国。
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与欧洲古典素描传统正好相反,它排斥线条,主张调子造型,因此只能长期作业,无法快速完成。
一般说,纯用调子造型这种事,作为特殊艺术风格,当然是可以的(如修拉素描)。但用它来教学,就不是一般的笨,而是太笨了。
▲ 这是修拉的素描,全是调子,几乎没有线。他这是玩风格,不是为基础造型训练。
画个立方体,用线,几分钟,可以完事,纯用调子,至少,要好几个小时,因为你要一点一点用调子把形体转折衬托出来。依我孤陋所见,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契斯恰科夫和他在中国的追随者,还很少有人这么画素描。
对中国画家来说,学这种素描还有个更深层的文化冲突:即此种画法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差距太大。因此,有一个常见现象:从非苏联国家留学回来的人,很多人,后来,成为很好的国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吴作人等)。而留苏学美术的人,后来能画出比较像样的中国画的,寥寥无几。
▲ 林风眠留学法国,回国后虽常被折腾,但依然将中国媒材与西方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 吴作人留学法国和比利时,晚年创作中国画也取得可喜成就。
民国时,没找到真佛。新中国,请来个不适用的真佛。
这是20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美术的上下篇。尤其是下篇中对苏联美术的引进,从根本上,断送了中国美术成长进步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大规模学习苏联艺术这件事本身,不是艺术规律使然,而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结果。
康定斯基那套,没法与社会主义有关系。夏加尔那套,也很难成为社会鼓动的工具。所以,是中国20世纪大历史,选择了徐悲鸿写实艺术,选择了苏式素描教学体系,进而推动中国式艺术和中国式素描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只有这种画法,才能让艺术成为传达某种社会舆论或道德训诫的有效载体。这正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尊奉写实主义艺术的政策出发点。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各种美术院校课堂上和校外美术培训教育中,有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时间,投身于这种黑乎乎脏兮兮的奇妙事业中。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画了60多年,已经画了好几代人。
然而,到这里,这个悲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由于延绵持续长达半个多世纪,最初由于政治原因而引进的苏式素描基础教学方法,经由中国历代素描家的模仿和不自觉改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国化了。这个中国化的结果,是更加愚笨和草率,更加含糊其辞和莫名其妙。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式素描”。
这种中国式素描,又与当下行政意义上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意义上的艺术基础教育产业链有惊人的契合性。也就是说,这种早已成为各美院基础教学看家本领的黑乎乎和脏兮兮,也同时是各美院招录学生时最重要的价值评判准则。
想进美院读书吗?那你必须要学黑乎乎脏兮兮这一套。那谁来教黑乎乎脏兮兮呢?只有美院老师和学生才有资格有能力教这个。因此在中国大陆地区,从国际大都市到偏僻小乡镇,从资深艺术家到潦倒教书匠,或民营,或个体,或托管于学院,或集资于民间,到处可见以贩卖黑乎乎脏兮兮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基础教学机构(简称:美术高考班)的存在。
考美院要先花钱学黑乎乎,考上美院继续花钱学黑乎乎,美院毕业后为赚钱还要让没有黑乎乎的人去学黑乎乎。如此循环往复,教学相毁,越教越毁,毁而不厌,毁人不倦。中国的美术教育巨型产业链由此形成。
该产业链不但有助于解决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还能为发现自己文化课不好而急需选择新的考学方向的中学生提供升学机会,也能使从事此行业的专职教师迅速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或中康阶层,也能间接起到对中国式素描的普及推广作用。一举而数得,正是功德无量。
凡事皆有因。回首这历程,惟有叹息:时也,运也,命也,傻瓜也。
在20世纪粉磨登场的中国式素描,曾为建设政治国家效忠尽力。在21世纪发扬光大的中国式素描,也会为建设经济社会增光添彩。
最后说明下,写此长文说素描事,是受陈丹青激愤之语“每次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的触动。就算是鹦鹉学舌,也不妨跟他一句:一提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帖子主题:达芬奇的素描手稿无敌了!
共&9241&个阅读者&
军号:8752062
左箭头-小图标
达芬奇的素描手稿无敌了!
涉及美学、人类学、生物学、几何学等[align=center][/align]
延伸阅读:
掌中的艺术世界“艺术头条app”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达芬奇的素描手稿无敌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6465 工分:8630
左箭头-小图标
7楼&蒙娜丽莎哪里美了?我是没发现。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这些画我是一点都没看出特别的地方,和美术学院的没什么区别啊。8楼&蒙娜丽莎不是美,也没有多少人说她漂亮,那幅画之所以成绝世名画主要是那个笑,就是嘴巴那个部位。据说当你盯着看的时候会发现她会像真人一样的微笑。当然我也没见过,鬼知道是真是假呢。这东西正品根本就看不到,博物馆那幅都是高仿的9楼&意境吧?可是西洋画还是没有中国画好毕加索自己都说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意境没法比! 意境?那些人懂什么是意境个毛,对他们来说解释不了就是靠想象,然后印象派就出来了,就说梵高的画吧,有一点意境吗?画得都没幼儿园孩子画得好看,但是所谓得抽象,印象就出来。说白了,就是自己脑补,你想怎样就怎样,想一下当时画家的心情等等,其实就是炒蛋呢,意境?看看中国的水墨画,那才叫意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05147
左箭头-小图标
7楼&蒙娜丽莎哪里美了?我是没发现。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这些画我是一点都没看出特别的地方,和美术学院的没什么区别啊。8楼&蒙娜丽莎不是美,也没有多少人说她漂亮,那幅画之所以成绝世名画主要是那个笑,就是嘴巴那个部位。据说当你盯着看的时候会发现她会像真人一样的微笑。当然我也没见过,鬼知道是真是假呢。这东西正品根本就看不到,博物馆那幅都是高仿的 让我想起一段国外恶搞视频,把一副地摊上买的不知名画家画的油画,放到知名展览馆里。前来欣赏的人都给了极高评价,甚者有人当场要高价买下。当得知为地摊货后,那个脸呀比猪腰子还难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57142 工分:10498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蒙娜丽莎哪里美了?我是没发现。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这些画我是一点都没看出特别的地方,和美术学院的没什么区别啊。8楼&蒙娜丽莎不是美,也没有多少人说她漂亮,那幅画之所以成绝世名画主要是那个笑,就是嘴巴那个部位。据说当你盯着看的时候会发现她会像真人一样的微笑。当然我也没见过,鬼知道是真是假呢。这东西正品根本就看不到,博物馆那幅都是高仿的意境吧?可是西洋画还是没有中国画好毕加索自己都说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意境没法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6465 工分:8630
左箭头-小图标
7楼&蒙娜丽莎哪里美了?我是没发现。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这些画我是一点都没看出特别的地方,和美术学院的没什么区别啊。 蒙娜丽莎不是美,也没有多少人说她漂亮,那幅画之所以成绝世名画主要是那个笑,就是嘴巴那个部位。据说当你盯着看的时候会发现她会像真人一样的微笑。当然我也没见过,鬼知道是真是假呢。这东西正品根本就看不到,博物馆那幅都是高仿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52910 工分:6325
左箭头-小图标
蒙娜丽莎哪里美了?我是没发现。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这些画我是一点都没看出特别的地方,和美术学院的没什么区别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98872 工分:10062
左箭头-小图标
5楼&按照西方最新的美术史论证,那张达芬奇的自画像并非出自其本人之手。 按照西方最新的美术史论证,那张达芬奇的自画像可能并非出自其本人之手。嗯,这么说就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3571 工分:1641
左箭头-小图标
按照西方最新的美术史论证,那张达芬奇的自画像并非出自其本人之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8849 工分:867
左箭头-小图标
达芬奇是个天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1488 工分:1460
左箭头-小图标
最后一张不是素描,是科幻创作吧????你敢确定不是外星智慧生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806 工分:20155
左箭头-小图标
铁血的小号冷贴真不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1条记录]&分页:
&对达芬奇的素描手稿无敌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龙素描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