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组织能力建设摄取及降解ldl的能力较强

当前位置: >>
生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 A. 盐键 B. 二硫键 C. 肽键 D. 疏水键 E. 氢键 2.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 蛋白质局部或某一段肽链有规则的重复构象 B. 二级结构仅指主链的空间构象 C. 多肽链主链构象由每个肽键的两个二面角所确定 D. 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的位置 E. 无规卷曲也属二级结构范畴 3.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 是由一个氨基酸的 α -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 α -羧基形成的 B. 是由谷氨酸的 γ -羧基与另一个 α -氨基酸的氨基形成的 C. 是由赖氨酸的 ε -氨基与另一分子 α -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 D.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E. 以上都不是 4.以下有关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属于一级结构 B.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C. 肽键中 C-N 键所连的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肽键中 C-N 键长度比 C-Cα 单键短 E. 肽键旋转而形成了 β -折叠 5.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A. 从 5′端到 3′端 B. 从 3′端到 5′端 C. 从 C 端到 N 端 D. 从 N 端到 C 端 E. 以上都不是 6.蛋白质分子中的 α -螺旋和 β -片层都属于 A. 一级结构 2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结构域 7.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相近的元素是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E. 硫 8.完整蛋白质分子必须具有 A. α -螺旋 B. β -片层 C. 辅基 D. 四级结构 E. 三级结构 9. 蛋白质吸收紫外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含硫氨基酸的含量 B. 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C. 酸性氨基酸的含量 D. 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 E. 脂肪族氨基酸的含量 10.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 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B.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疏水基团相互排斥 C. 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 D.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 E. 以上都不是 11.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主要化学键是 A. 盐键 B. 二硫键 C. 疏水作用 D. 范德华力 E. 氢键 3 12. 维系蛋白质中 α -螺旋的化学键是 A. 盐键 B. 二硫键 C. 肽键 D. 疏水键 E. 氢键 13. 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 赖氨酸 B. 苏氨酸 C. 酪氨酸 D. 丝氨酸 E. 谷氨酸 二、多选题 1. 蛋白质变性 A. 由肽键断裂而引起 B. 都是不可逆的 C. 可使其生物活性丧失 D. 可增加其溶解度 2. 蛋白质一级结构 A. 是空间结构的基础 B. 指氨基酸序列 C. 并不包括二硫键 D. 与功能无关 3. 谷胱甘肽 A. 是体内的还原型物质 B. 含有两个特殊的肽键 C. 其功能基团是巯基 D. 为三肽 三、 名词解释 1. 肽键 2. 蛋白质变性 4 3. 蛋白质等电点 4. α -螺旋 5. β -片层 6. 蛋白质三级结构 四、 问答题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如何? 2.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E 2.D 3.A 4.E 5.D 6.B 7.D 8.E 9.D 10.C 11.C 12.E 13.E 二、多选题 1.C 2.AB 3.ABCD 三、名词解释 1.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的水,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 活性,称为蛋白质变性。 3.在某一 pH 值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趋势相等,其净电荷为零,此 时溶液的 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α -螺旋为蛋白质二级结构。 α -螺旋中, 在 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作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 螺旋的走向为顺时针方向,即所谓的右手螺旋。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每 3.6 个氨基 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α -螺旋的稳定依靠上下肽键之间所形成的氢键维系。 5. β -片层为蛋白质二级结构。β -片层中,多肽链充分伸展,各个肽单元以 Cα 为旋转点, 依 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地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链或 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可平行排列,肽链的走向可相同,也可相反。氢键是维系稳定的重 要因素。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排布,即整条肽 链所有原 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包括氢键、离子 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二硫键。 四、问答题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且均为 L- α - 氨基酸 (除 甘氨酸外)。即在 α -碳原子上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每个氨基 酸的侧链各不相同,因此表现不同性质的结构特征。 根据其侧链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成 四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1. 蛋白质的功能是由其特定的构象所决定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 基础,而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则是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 其空间构象以及功能也相似。 例如不同种属的胰岛素分子结构都是由 A 和 B 两条链组成, 2 且二硫键的配对和空间构象也很相似, 一级结构仅有个别氨基酸差异, 因而它们都有降低 血 糖调节各种物质代谢的相同生理功能。 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分子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缺 失或被替代, 可通过影响空间构象而影响其生理功能。 例如正常人血红蛋白 β 亚基的第 6 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而镰刀形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中,谷氨酸变异成了缬氨酸,即酸性氨基 酸被中性氨基酸替代,即使这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将使血红蛋白聚集粘着,红细胞变成镰刀 状且极易破碎、带氧功能降低、产生贫血。 蛋白质的功能与特定的空间构象密切相关,蛋白质构象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例如, 肌红蛋白是一个只有三级结构的单链蛋白质,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折叠方式使辅基血红素能 与 O2 结合与解离,发挥储氧的功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循环中运送氧,这一功能 依 赖于 Hb 具有四级结构的空间构象。Hb 由四个亚基组成四级结构,每个亚基可以结合一个 血红素并携带一分子氧,共结合四分子氧。当 Hb 中第一个亚基与 O2 结合以后,可促进 第 二及第三个亚基与 O2 的结合。当前三个亚基与 O2 结合后,又可大大促进第四个亚基与 O2 结合。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核苷 B.碱基序列 C.磷酸戊糖 D.磷酸二酯键 E.戊糖磷酸骨架 2.DNA 与 RNA 完全水解后,其产物的特点是() A.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B.核糖不同,碱基相同 C.核糖相同,碱基不同 D.核糖相同,碱基部分相同 E.磷酸核糖不同,稀有碱基种类含量相同 3.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 A.嘌呤和嘧啶中有氮原子 B.嘌呤和嘧啶中有硫原子 C.嘌呤和嘧啶连接了磷酸基团 D.嘌呤和嘧啶环中有共轭双键 E.嘌呤和嘧啶连接核糖 4.有关 DNA 双螺旋模型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有大沟和小沟 B.一条链是 5’-3’ ,另一条链是 3’-5’方向 C.双螺旋内侧碱基之间借氢键相连 D.每一个戊糖上有一个自由羟基 E.碱基对平面垂直于螺旋轴 5.有关 tRNA 分子的正确解释是() A.tRNA 的功能主要在于结合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因子 B.tRNA 分子多数由 80 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 C.tRNA3'-末端有氨基酸臂 D.tRNA 的 5'-末端有多聚腺苷酸结构 E.反密码环中的反密码子的作用是结合 DNA 中相互补的碱基 6.关于 tRNA 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tRNA 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B.tRNA 的二级结构有二氢尿嘧啶环 C.tRNA 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D.tRNA 分子中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为倒“L”形的三级结构 E.反密码环上有多聚腺苷酸结构 7.DNA 变性是指() A.DNA 分子由超螺旋降解至双链双螺旋 B.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C.多核苷酸链解聚 D.DNA 分子中碱基水解 E.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8.DNA 变性伴有的特点是() A.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B.变性是不可逆的 C.溶液粘度减低 2 D.形成三股链螺旋 E.260nm 波长处的光吸收增高 9.有关 DNA 复性的正确说法是() A.37 。 C 为最适温度 B.4 。 C 为最适温度 C.热变性后迅速冷却可以加速复性 D.又叫退火 E.25 。 C 为最适温度 10.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组份是() A.RNA 和非组蛋白 B.RNA 和组蛋白 C.DNA 和非组蛋白 D.DNA 和组蛋白 E.rRNA 和组蛋白 11.参与 hnRNA 剪辑与转运的小 RNA 是() A.sn RNA B.snoRNA C.scRNA D.siRNA E.snmRNA 12.以下哪一点不能用来区别 DNA 和 RNA() A.碱基不同 B.戊糖不同 C.含磷量不同 D.功能不同 E.在细胞内分布部位不同 多选题 1.直接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RNA 是() A.rRNA B.hnRNA C.mRNA D.tRNA 2.真核生物中核糖体上 tRNA 有() A.5 S B.18 S C.23 S D.28 S 3.有关核酸复性的正确叙述为() A.复性的最佳温度为 Tm- 25 。 C B.不同的 DNA 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 C.热变性后相同的 DNA 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D.DNA 的复性过程也称作退火 4.有关 ATP 的正确叙述是() A.ATP 可以游离存在 B.ATP 含有 3 个磷酸酯键 C.ATP 含有 2 个高能磷酯键 D.是体内贮能的一种方式 二、名词解释 1. 增色效应 2. Tm 3. snmRNAs 4. 碱基配对 5. 核酸变性与复性 3 三、问答题 1. 比较 DNA 和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 2. DNA 的二级结构及其特点。 3. RNA 的主要类别与功能。 4. tRNA 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特点?这种结构特点与其功能 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试 题 答 案 )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B 2.A 3.D 4.D 5.C 6.E 7.E 8.E 9.D 10.D 11.A 12.C 多选题 1. A、 C、D 2. A、B、 D 3. A、 C、D 4. A、B、C、D、 二、名词解释 1. 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时,由于原堆积于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对 260nm 紫外吸 收增加,并与解链程度相关,这种关系称为增色效应。 2.Tm 熔点或熔解温度,是指 DNA 分子达到 50%解链时的温度。 3.snmRNAs 除了主要三种 RNA 外,细胞的不同部位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种类和功 能的小分子 RNA,这些小 RNA 被通称为非 mRNA 小 RNA(small non-messenger RNA,snmRNAs) 。 4.碱基配对 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可以氢键相结合,由于碱基结构的不同,其形成氢键 的能力不同,因此产生了固有的配对方式,即 A-T 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C 配对, 形成三个氢键。RNA 中则 A-U 配对。这种配对关系也称为碱基互补。 5.核酸变性与复性 DNA 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双螺旋 DNA 分子中互补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伴有增色效应。 变性 DNA 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温度再缓慢下降时,由于两条链有互补关系解 开的两条链又可重新缔合而形成双螺旋的过程称复性,也被称为退火。 三、问答题 1. 比较 DNA 和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 组 成 成 分 核酸种类 碱 基 戊 糖 磷 酸 基本组成单位 DNA A、G C、T 脱氧核糖 Pi dNTP RNA A、G C、U 核 糖 Pi NTP 2. DNA 的二级结构及其特点。 DNA 分子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DNA 是右手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走向;双链之间存在 A-T 和 C-G 配 2 对规则;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和互补碱基间的氢键,是维系双螺旋结构稳定的 主要因素。 3.RNA 的主要类别与功能。 RNA 的功能是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液。RNA 根据在蛋 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可分三类: 信使 RNA(mRNA) :以 DNA 为模板合成后转位至胞质,在胞质中作为蛋白质合 成的模板。转运 RNA(tRNA) :在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运载体 并将其转呈给 mRNA。核蛋白体 RNA(rRNA)) :rRNA 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蛋 白体,核蛋白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其他小 RNA(SnmRNA)在 hnRNA 和 rRNA 的转录后加工、转运以及基因表达 过程的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并且具有时间、空间和组织特异性。目前已知 的 SnmRNA 有: 核内小 RNA(snRNA) 核仁小 RNA(snoRNA) 、 、 , 胞质小 RNA(scRNA) 、 催化性 RNA 和小片段干扰 RNA(siRNA)等。 4.tRNA 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特点?这种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 关系? tRNA 的一级结构都由 70~90 个核苷酸构成,分子中富含稀有碱基。tRNA 的 5?末端大多数为 pG,而 3?-末端都是 CCA,CCA-OH 是 tRNA 携带与转运的氨基酸结合 部位。 tRNA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含 4 个局部互补配对的双链区,形成发夹结构或茎环,左右两环根据其含有的稀有碱基,分别称为 DHU 环和 Tψ 环,位于下方的环称反 密码环。反密码环中间的 3 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可与 mRNA 上相应的三联体密码子 碱基互补,使携带特异氨基酸的 tRNA,依据其特异的反密码子来识别结合 mRNA 上 相应的密码子,引导氨基酸正确地定位在合成的肽链上。 第三章 酶(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20 道) 1. 全酶是指: A. 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B.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复合物 C. 结构完整无缺的酶 D. 酶蛋白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E. 酶蛋白与激活剂的复合物 2. 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 B. 分子大小不同 C. 催化能力不同 D. 化学本质不同 E. 辅助催化方式不同 3. NAD + 及 NADP + 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 B1 B. 维生素 B2 C. 维生素 B6 D. 维生素 PP E. 生物素 4. 决定酶专一性的是: A. 辅基 B. 酶蛋白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维生素 5. 溶菌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A.Trp62 B.Ser57 C. His24 D.Glu35 E.Asp101 6. 酶加速反应速度是通过 A. 提高反应活化能 B. 增加反应自由能的变化 C. 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D.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 减少反应自由能的变化 7. 下列哪个参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A. Vmax B. 酶的浓度 C. 最适温度 D. 最适 pH E. Km 8. 某一符合米氏方程的酶,当[S]=2Km 时,其反应速度 Vmax 等于 A.1/2Vmax B.3/2Vmax C.2Vmax D.2/3Vmax E.Vmax 9. 米氏常数 Km 是一个用来衡量: A. 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B. 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 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D. 酶稳定性的常数 E. 酶变构效应的常数 10. 保持生物制品最适温度是: A. 37℃ B. 20℃ C. 0℃ D. 25℃ E. 4℃ 11. 关于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2 C.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D.改变介质分子的解离状态 E.改变酶蛋白的空间构象 12. 可用于汞中毒解毒的物质是: A. 水 B. 糖 水 C. 鸡蛋清 D. 盐水 E. 果汁 13. 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 竞争性抑制作用 B.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C.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D. 可逆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14. 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 Km↑ Vmax 不变 B. Km 不变 Vmax↓ C. Km↓ Vmax 不变 D. Km 不变 Vmax↑ E. Km↓ Vmax↑ 15. 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 A. 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B. 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 C. 酶的半胱氨酸上的-SH 基 D. 酶活性中心以外的特殊部位 E. 活性中心以外的任何部位 16. 酶的抑制作用不包括 A. 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的作用 B. 强酸、强碱对酶的变性作用 C. Hg 2+ 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 D. 磺胺类药物对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E. 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 17. 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作用时间 B.底物浓度 C.抑制剂浓度 D.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E.酶与抑制剂亲和力的大小 18.非竞争性抑制是指 A. 抑制剂与底物结合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C.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D.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结合 E.抑制剂使酶变性,降低酶活性 19. 下列关于同工酶的概念的叙述那一项是正确的 A. 是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 B. 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的一级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C. 是催化反应及性质都相似而发生不同的一组酶 D. 是催化相同反应的所有酶 E. 以上都不是 3 20. 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改变是: A. Km↑ Vmax 不变 B. Km 不变 Vmax↓ C. Km↓ Vmax 不变 D. Km 不变 Vmax↑ E. Km↓ Vmax↑ 21.下列常见抑制剂中,除哪个外都是不可逆抑制剂? A. 有机磷化合物 B. 有机汞化合物 C. 有机砷化合物 D. 氰化物 E. 磺胺类药物 22. 平常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不适当的? A.作用物的浓度愈高愈好 B.应选择该酶的最适 pH C.反应温度应接近最适温度 D.合适的温育时间 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二、多项选择题 (5 道) 1. 酶的作用特点包括: A.高度专一性 B. 高催化效率 C. 酶活性可被调节 D. 不易变性失活 2. 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都有活性中心 B. 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或辅基 C.酶活性中心外也存在必需基团 D. 酶的活性中心都有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A. 变性剂 B. 底物浓度 C. 激活剂 D.pH 值 4.下列关于 LDH1 和 LDH5 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两者在心肌和肝脏的分布不同 B. 对同一底物 Km 值不同 C. LDH5 主要分布在心肌 D. LDH1 主要分别在骨骼肌 5. 因体内酶的缺陷造成的疾病有: A.蚕豆病 B. 白化病 C. 糖尿病 D. 苯丙酮酸尿症 6.常见的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 A.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巯基 B.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侧链羧基 C.丝氨酸的经基 D.组氨酸的咪唑基 三、名词解释:8 个 1. 酶 2. 辅酶 3. 酶的活性中心 4. Km 值 5. 酶的变构调节 6. 酶的抑制作用 7. 同工酶 8. 酶的最适温度 四、论述题 (5 题) 1. 什么是全酶?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分别起什么作用? 4 2. 试述酶加快酶促反应速度的机制。 3. 何谓酶原与酶原激活?以胰蛋白酶原为例,试述酶原激活的原理及生理意义? 4. 什么是酶的竞争性抑制?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5. 试述机体内如何通过哪些方式对催化酶促反应的酶进行调节来适应新陈代谢需要的? 6. 血清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有何重要应用?举例说明如何用酶活性改变诊断疾病? 第三章 酶 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D 4. B 5. D 6. D 7.A 8. C 9. C 10.E 11. A 12. C 13.E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B 20. B 一、 多项选择题 1. ABC 2.ACD 3. BCD 4. AB 5. ABD 二、名词解释 1.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大多为蛋白质,也可为 核酸(DNA 或 RNA) 。 2. 是结合酶的非蛋白部分,它与酶的结合方式比较疏松。 3. 在酶分子表面,由必需基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变成 产物的疏水区域。 1. 即米氏常数,为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 体内有的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 而改变其生物活性。代谢物对酶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3. 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酶的活性中心,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 用。 7. 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8. 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的环境温度。 三、论述题 1. 全酶是由酶蛋白与相应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酶蛋白在酶促反应中主要起识别底 物的作用, 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高效率以及酶对一些理化因素的不稳定性均决定于酶蛋白部 分。酶蛋白决定反应底物的种类,决定该酶的专一性。而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 可以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是最多见的辅助因子,约 2/3 的酶含有金属离子。常见 酶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K + 、Na + 、Mg 2+ 、Cu 2+ 、 (Cu + ) 、Zn 2+ 、Fe 2+ (Fe 3+ ) 等。它们或者是酶 活性的组成部分如羧基肽酶 A 中的 Zn 2+ ;或者是连接底物和酶分子的桥梁如各种激酶 依赖 Mg 2+ 与 ATP 结合发挥作用;或者在稳定酶蛋白分子构象方面所必需。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是 些化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如:铁卟啉、NAD + ,FAD、FMN 等,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应中 传 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 2. 酶加快酶促反应速度的机制是降低反应活化能。由于酶在催化时首先通过诱导契合与底 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 其活化能降低还可能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邻近效应和定 向作用; 2) 多元催化作用;3) 表面效应。 3. 酶原是指酶的无活性前体。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的原理: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切除 N 端的 6 肽而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由 无活性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酶原的激活使酶能在特定的部位、 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挥催化作用, 从而保护了分泌酶原的组织细胞, 也保证了机体的某些生 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如胰腺产生的胰蛋白酶原必须随胰腺进入肠道才能被激活, 既保护了胰 腺组织,又有利于食物蛋白的消化。 4. 酶的竞争性抑制是指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两者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使 酶的活性降低。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是由于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具有类 似结构。PABA 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DHF)的原料,DHF 可转变成四氢叶酸(THF) 而 THF 是合成核酸不可缺少的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能与 PABA 竞争性地结合酶的活性 中 心。DHF 合成受抑制,THF 也随之减少,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5. 在体内,作为新陈代谢基础的酶促反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需要不断进行快速和 缓慢地改变, 使体内代谢反应高度有序进行,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需要对酶活性 进 行多种方式的调节,主要可分为酶活性调节和调节酶含量。 酶活性调节属于快速调节,有三种重要方式: (1)变构激活(见第三题答案)(2) 。 变构调节 某些酶是多亚基组成的寡聚体,具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中心,还有活性中心外的 变构部位可与小分子的代谢物称变构效应剂可逆结合,使酶发生构象改变并改变其催化活 性, 这类酶称为变构酶。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变构调节使酶活性增加称为变构激活, 使酶活性降低为别构抑制。 酶的变构抑制是最常见的变构效应。 变构激活剂通常是变构酶的 底物,变构抑制剂一般是代谢反应途径的终末产物。 (3)共价修饰调节 某些代谢关键酶酶 蛋白上的化学基团,可在细胞内其他酶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共价变化,使酶的活性快速改 变从而调节该代谢通路,称为酶共价修饰调节。 最常见的共价修饰调节方式是磷酸化与脱 磷酸化修饰。 受共价修饰调节的酶都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方式, 在共价修饰中进行可逆转 换。 酶含量的调节:细胞内酶蛋白不断代谢更新,其含量处于合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中。对 酶蛋白合成的调节,增加酶蛋白合成量的过程称为酶蛋白的诱导,减少酶蛋白合成的过 程称为酶蛋白的阻遏。诱导与阻遏多发生在基因调控转录的水平。底物常诱导合成代谢 中关键酶的产生。不同酶的降解速度也有有差别,降解方式有: (1)溶酶体组织的非特 异性降解。 (2)由泛素识别结合待分解蛋白,特殊泛素结合降解酶催化蛋白降解。 6.血清酶可分为三类:① 血清特异酶,主要在血液发挥催化作用,如各种凝血、纤溶酶、 脂蛋白脂肪酶等 ② 外分泌酶,来源于各种外分泌腺,如胰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其浓度与 腺体功能活动相关。③ 细胞内酶类,是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的酶。随着细胞更新破坏而少 量释放入血,组织病理损伤时释入血中增加,来源于特定组织,有器官专一性的酶血清中的 含量变化有助于该组织疾病的诊断。 疾病时血清酶活性改变的原因包括: 因疾病损伤的细胞 释放的细胞酶增多;疾病导致酶类合成异常减少或增多;缺氧、缺血、酸中毒、炎症、坏死 等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酶释放增多;肿瘤引起血清酶活性改变。 血清酶测定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骨骼、前列腺疾病的诊断 ①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在成骨肉瘤、畸形骨炎时增 加最明显,肿瘤骨转移时 ALP 明显上升,主要是 ALP 的骨性同工酶升高。② 血清酸性 磷 酸酶(ACP)活性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转移性前列腺癌时增高可达 40-50 倍。 2)肝细胞损伤的诊断 如丙氨酸转氨酶(ALT) ,因肝脏 ALT 活性最高,肝细胞损伤时 ALT 释入血清增多,有较高的灵敏度。在黄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时,血清 ALT 活性明显增加。 3)对心肌梗塞的诊断 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类有①乳酸脱氢酶(LDH) ,心肌主要 含有 LDH1 同工酶。心肌梗塞时血清 LDH 同工酶 LDH1 活性显著增高。 4) 对胰腺疾病的诊断 测定血清酶活性可用于胰腺疾病诊断的包括:如 α -淀粉酶,血清 和尿液的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 在急性胰腺炎时, 血清 α -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 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常用指标。 5)对骨骼肌病的诊断骨骼肌病时一些细胞酶释入血液,如血清骨骼肌富含的 LDH5、LDH4 水平增高。 第四章 糖代谢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1.1mol 葡萄糖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 ATP 的摩尔数为 A、3 mol B、2 mol C、5mol D、38mol E、15mol 2.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肌肉组织不缺乏葡萄糖 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 E、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3.能降低血糖浓度,也能同时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 E、甲状腺素 4.糖酵解过程生成的丙酮酸不会堆积的原因是 A、3-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 B、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脱羧生成了乙酰 CoA C、3-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由 NADH 呼吸链直接接受 D、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 E、NADH/NAD + 比值低 5.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速率最主要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 、丙酮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E 、柠檬酸合酶 6.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分解的代谢途径交汇点是在哪种化合物上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丙酮酸 E、6-磷酸果糖 7.下列哪种化合物在糖原合成中可看作为“活性葡萄糖” A、G-6-P B、G-1-P C、Gn D、F-6-P E、UDPG 8.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是下列哪一组酶 A、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 丙酮酸激酶 B、己糖激酶、磷酸己糖变构酶、丙酮酸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醛缩酶、丙酮酸激酶 D、己糖激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丙酮酸激酶 E、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磷酸甘油激酶 9.葡萄糖经过下列哪种代谢途径主要产生磷酸核糖和 NADPH,而不是 ATP 2 A、有氧氧化代谢途径 B、糖酵解过程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合成途径 E、糖异生作用 10.糖异生作用中不需要下列哪一种酶参与 A、丙酮酸羧化酶 B、丙酮酸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1.正常人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以 mmol/L 计) : A、3.0―6.90mmol/L B、3.89―6.11mmol/L C、3.89~10.89 mmol/L D、5.0~6.5mmol/L E、10~12 mmol/L 12.糖酵解途径的代谢终产物是 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尿酸 D、乳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1,6-二磷酸果糖时需要哪些酶的催化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磷酸化酶 B、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醛缩酶 C、磷酸己糖异构酶及 6-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 6-磷酸果糖激酶-1 E、己糖激酶和 6-磷酸果糖激酶-1 14.2,6-二磷酸果糖是下列哪种酶的最强变构激活剂 A、6-磷酸果糖激酶-1 B、己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1,6-二磷酸果糖激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15.三羧酸循环中的四次供氢的步骤不包括哪个步骤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异柠檬酸→α -酮戊二酸 C、α -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 A D、琥珀酸→延胡索酸 E、柠檬酸→异柠檬酸 16.肝糖原可补充血糖是因为肝脏组织中有 A、6-葡萄糖激酶-1 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D、果糖二磷酸酶 E、肝糖原磷酸化酶 17.使谷胱甘肽保持还原状态的物质是 A、辅酶 A B、FADH2 C、TPP D、NADPH+H + E、NADH2 18.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 A、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B、抑制糖的异生 C、促进糖的异生 D、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E、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3 19.糖原的 1 个葡萄糖残基酵解时净生成几个 ATP A、10 个 B、2 个 C、5 个 D、38 个 E、3 个 20.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脱羧过程发生在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 -酮戊二酸 C、延胡索酸→苹果酸 D、酸琥珀酸→苹果酸 E、α -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 A 21.饥饿情况下(大于 12 小时) ,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依赖于 A、糖的异生作用 B、糖原合成 C、糖原分解 D、糖的有氧氧化 E、磷酸戊糖途径 22.与 6-磷酸葡萄糖代谢无关的反应途径是 A、糖异生作用 B、糖酵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乙酰辅酶 A 的三羧酸循环 E、糖原合成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 1.糖的分解代谢方式主要有 A、糖酵解 B、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合成 2.糖原合酶和磷酸化酶的快速调节方式有 A、共价调节 B、器官调节 C、变构调节 D、激素调节 3.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的意义主要是产生 A、6-磷酸果糖 B、5-磷酸核糖 C、NADH+H + D、NADPH+H + 4.糖具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A、氧化分解供能 B、转变为脂肪而贮存 C、构造组织细胞 D、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 5.在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代谢途径中共有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醛缩酶 6、糖酵解反应途径的限速酶包括 A、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7、关于对糖的有氧氧化的正确叙述有 A、有氧时丙酮酸就进行有氧氧化而不生成乳酸,所以有氧抑制糖酵解 B、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 CO2 和水的反应过程 C、糖的有氧氧化与糖酵解途径均在胞液中进行 D、糖的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4 8.哪些组织在正常有氧条件下仍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 A、肌肉组织 B、成熟红细胞 C、视网膜 D、白细胞、 9.当细胞内 NADH/NAD + ,ATP/AMP 比值增加时,可反馈抑制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苹果酸脱氢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0.代谢反应的全过程均在胞液中进行的是 A、糖酵解 B、糖异生途径 C、磷酸戊糖途径 D、有氧氧化 11、丙酮酸参与下列哪些反应 A、氨基化作用转变为丙氨酸 B、有氧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C、缺氧时丙酮酸就作为氢接受体还原成乳酸 D、 脱羧生成丙酮 12、草酰乙酸进入线粒体的途径有 A、转变为 A 天冬酰胺,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B、脱羧成磷酸烯醇型丙酮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C、急需时,草酰乙酸可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 D、先转变为苹果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三、名词解释 1、糖异生作用 2、磷酸戊糖途径 3、糖的有氧氧化 4、巴斯德效应 5、糖原分解 6、糖酵解 7、乳酸循环 8、三羧酸循环 五、问答题 1、糖酵解的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2、如何解释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3、为什么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 5 4、为什么说乳酸循环有助于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 5、为什么说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的重要器官? 6、为什么说 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7、解释严重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糖尿、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生化机理 第四章 糖代谢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E 6、B 7、 E 8、A 9、C 10、B 11、B 12、D 13、C 14、A 15、E 16、B 17、D 18、C 19、E 20、B 21、A 22 、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 AC 3、BD 4、ABCD 5、BD 6、BCD 7、ACD 8、BCD 9、AD 10、 AC 11、ABC 12、CD 三、名词解释 1、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生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称为糖异生。 2、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代谢途径中的一条支路,由 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具有重要生 理 功能的 5-磷酸核糖和 NADPH+H + ,此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3、 糖的有氧氧化 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和 水并释放能量的反应过 程。 4、巴斯德效应 机体在有氧时,丙酮酸进行有氧氧化而不生成乳酸,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酵 解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5、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 6、糖酵解 葡萄糖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7、 乳酸循环 在肌肉组织中糖异生活性低,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的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 血液后运送到肝脏,在肝内乳酸异生成葡萄糖。再释放入血又被肌肉摄取利用,这种代谢循 环 途径称为乳酸循环。 8、三羧酸循环 由草酰乙酸与乙酰 CoA 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 乙酸的循环反应称为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 。 四、问答题 1、糖酵解是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代谢反应,全过程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反应 的 产物是乳酸。糖酵解产能少,1 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 2 分子 ATP,1 分子来源糖原的 葡萄糖 残基净生成 3 分子 ATP,但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如成 熟的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提供能量;长时间或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糖酵解途 径 能迅速为机体提供能量;病理性缺氧,如心肺疾患,糖酵解反应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 2、 (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 CoA 最终氧化生成 CO2 和 H2O 的途径。 2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 β -氧化产生乙 酰 CoA 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 间 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 所以,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 同 通路。 3、因为糖酵解过程中有三个酶促反应既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 步 骤是不可逆的,所以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必须依赖另外的酶既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 酶、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 绕过这三个能障以及线粒体膜的膜障才能 完 成异生作用成糖,所以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 4、乳酸是糖异生的重要原料。在剧烈运动或某些原因导致缺氧时,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 由 于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不能将乳酸异生成糖, 乳酸大部分要经血液运输到肝脏, 通 过肝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使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 糖 的肌糖原间接变成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组织利用。这种乳酸循环,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生 理意义在于避免乳酸损失以及防止乳酸堆积。所以说乳酸循环有助于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 5、因为⑴肝脏有较强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能力。当血糖浓度增高,肝脏将葡萄糖合成 糖 原而储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⑵肝脏是糖异生的主 要 器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异生作用加强;⑶肝脏可将其它单糖转变成葡萄糖。因此说 肝 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的重要器官。 6、葡萄糖或糖原在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下磷酸化生成 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在 供氧不足的情况下, 经糖酵解生成乳酸。 在有氧条件下经糖的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 碳、 水和 ATP;当机体血糖浓度较高时,6-磷酸葡萄糖可通过变位酶催化生成 1-磷酸葡萄糖, 合成 糖原储存;6-磷酸葡萄糖可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进入磷酸 戊糖 途径;当血糖浓度偏低时,6-磷酸葡萄糖也可在葡萄糖 6-磷酸酶作用下的生成糖。由于 6磷酸 葡萄糖是糖代谢中各个代谢途径的交叉点,所以说 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 间产 物。但是,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取决于各条代谢途径中的相关酶类的活性大小。 7、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的不足。⑴使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等组 织 细胞的减少。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处于饥饿状态,又加强了肝脏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 糖, , 减弱糖原合成和糖类氧化等去路,同时进食增加。这些增加血糖的来源,减少血糖去路的改 变, 使血糖增高。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在 3.89―6.11mmol/L 之间,如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 (160mg/dL) 时,可由尿中排出而出现糖尿。 ⑵ 组织细胞不能很好的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三脂酰甘油 的 动员则加强,肝中酮体生成过多。当肝脏酮体生成量(正常含量 0.5mmol/L)超过肝外组织 氧 化利用酮体的能力时,血中酮体浓度增高引起酮血症。由于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β -羟丁酸 是酸 性物质,当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时,可导致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试 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可直接合成胆固醇? 丙酮酸 草酸 苹果酸 乙酰 CoA α -酮戊二酸 2.胆固醇是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前体? CoA 维生素 A 维生素 D 乙酰 CoA 维生素 E 3.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HMGCoA 合成酶 羟基戊酸激酶 HMGCoA 还原酶 鲨烯环氧酶 HMGCoA 裂解酶 4.密度最低的血浆脂蛋白是 乳靡微粒 β 脂蛋白 前 β 脂蛋白 α 脂蛋白 脂蛋白(a) 5.脂酸生物合成 不需乙酰辅酶 A 中间产物是丙二酰辅酶 A 在线粒体内进行 以 NADH 为还原剂 最终产物为十以下脂酸 6.肝脏生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 2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酰辅酶 A β -羟丁酰辅酶 A 羟甲戊酸 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 A 7.胞质中合成脂酸的限速酶是 β -酮脂酰合成酶 水化酶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 脂酰转移酶 软脂酸脱酰酶 8.脂酸生物合成所需的乙酰辅酶 A 由 胞质直接提供 线粒体合成并转化成柠檬酸转运至胞质 胞质的乙酰肉碱提供 线粒体合成,以乙酰辅酶 A 形式运输到胞质 胞质的乙酰磷酸提供 9.甘油三酯生物合成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 甘油一酯 1,2-甘油二酯 溶血磷脂酸 磷脂酸 脂酰肉碱 10.脂酸生物合成所需的氢由下列哪一递氢体提供? NADP FADH2 FAD NADPH+H + NADH+H + 11.脂肪细胞酯化脂酸所需的甘油 主要来自葡萄糖 由糖异生形成 由脂解作用产生 由氨基酸转化而来 3 由磷脂分解产生 12.关于肉碱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转运中链脂酸进入肠上皮细胞 转运中链脂酸进入线粒体内膜 参与视网膜的暗适应 参与脂酰转运酶促反应 为脂酸生物合成所需的一种辅酶 13.下列关于脂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不能利用乙酰辅酶 A 仅能合成少于十碳的脂酸 需丙二酰辅酶 A 作为活性中间体 在线粒体中进行 以 NAD 为辅酶 14.脂酸活化后,β -氧化的反复进行不需要下列哪种酶的参与? 脂酰辅酶 A 脱氢酶 β -羟脂酰辅酶 A 脱氢酶 脂烯酰辅酶 A 水合酶 β -酮脂酰辅酶 A 裂解酶 硫激酶 15.下列哪一生化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 脂酸的生物合成 脂酸 β -氧化 脂酸 ω -氧化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 16.下列磷脂中,哪一种含有胆碱? 脑磷脂 卵磷脂 磷脂酸 脑苷脂 心磷脂 17.脂蛋白脂肪酶(LPL)催化 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 肝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 4 VLDL 中甘油三酯水解 HDL 中甘油三酯水解 LDL 中甘油三酯水解 18.下列哪一种化合物是脂酸? 顺丁烯二酸 柠檬酸 苹果酸 亚麻酸 琥珀酸 19. 体内储存的脂酸主要来自 类脂 生糖氨基酸 葡萄糖 脂酸 酮体 2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 β -氧化所需的辅助因子? NAD + 肉碱 FAD CoA NADP + 21.细胞内催化脂肪酰基转移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LCAT 脂酰转运蛋白 脂酸合成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 ACAT 22.血浆中催化脂肪酰基转运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LCAT ACAT 磷脂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 脂酰转运蛋白 23.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 A 主要转变为 5 葡萄糖 胆固醇 脂酸 酮体 胆固醇酯 24.卵磷脂生物合成所需的活性胆碱是 A. TDP-胆碱 B. ADP-胆碱 C. UDP-胆碱 D. GDP-胆碱 E. CDP-胆碱 25.乙酰辅酶 A 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是 A. 柠檬酸 B. cAMP C. CoA D. ATP E.长链脂酰辅酶 A 26.脂肪动员时脂酸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 与球蛋白结合 与 VLDL 结合 与 HDL 结合 与 CM 结合 与白蛋白结合 27. 软脂酰辅酶 A 一次 β -氧化的产物经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的摩尔数为 A. 5 B. 9 C. 12 D. 17 E. 36 28.脂酸 β -氧化酶系存在于 A. 胞质 B. 微粒体 C. 溶酶体 D. 线粒体内膜 6 E. 线粒体基质 29.磷酸甘油酯中,通常有不饱和脂酸与下列哪一个碳原子或基团连接? A. 甘油的第一位碳原子 B. 甘油的第二位碳原子 C. 甘油的第三位碳原子 D. 磷酸 E. 胆碱 30.由乙酰辅酶 A 在胞液中合成 1 分子硬脂酸需多少分子 NADPH+H + ? A. 14 分子 B. 16 分子 C. 7 分子 D. 18 分子 E. 9 分子 31.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参与由乙酰辅酶 A 合成脂酸的反应? CH3COCOOH COOHCH2CO~CoA NADPH+H + ATP CO2 3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参与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 A. 甘油-3-磷酸 B. CDP-二脂酰甘油 C. 脂肪酰辅酶 A D. 磷脂酸 E. 二脂酰甘油 33.关于脂酸生物合成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存在于胞液中 生物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 合成过程中,NADPH+H + 转变成 NADP + 不需 ATP 参与 以 COOHCH2CO~CoA 作为碳源 34.下列哪一种物质是磷脂酶 A2 作用于磷脂酰丝氨酸的产物? 磷脂酸 溶血磷脂酰丝氨酸 7 丝氨酸 1,2-甘油二酯 磷脂酰乙醇胺 35.脂酰辅酶 A 在肝脏 β -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是 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36.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参与甘油三酯的消化并吸收入血的过程? A. 胰脂酶 B. 载脂蛋白 B C. 胆汁酸盐 D. ATP E. 脂蛋白脂酶 37.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 HDL HDL2 VLDL CM HDL3 38.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 CM LDL VLDL HDL HDL3 39.含载脂蛋白 B100 最多的血浆脂蛋白是 HDL LDL VLDL CM CM 残粒 40.含载脂蛋白 B48 的血浆脂蛋白是 8 HDL IDL LDL CM VLDL 41.载脂蛋白 AI 是下列哪一种酶的激活剂? A. 脂蛋白脂酶 B. LCAT C. 肝脂酶 D. 脂肪组织脂肪酶 E. 胰脂酶 42.载脂蛋白 CII 是下列哪一种酶的激活剂? LPL LCAT 肝脂酶 胰脂酶 ACAT 43.下列哪种脂肪酶是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肝脂酶 胰脂酶 脂蛋白脂肪酶 脂肪细胞脂肪酶 辐脂酶 44.长期饥饿后血液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增加? 葡萄糖 血红素 酮体 乳酸 丙酮酸 45.1 摩尔甘油彻底氧化后能生成多少摩尔 ATP? 18 22 26 28 9 12 46.在体内彻底氧化后,每克脂肪所产生能量是每克葡萄糖所产生能量的多少倍? 1 倍多 2 倍多 3 倍多 4 倍多 5 倍多 47.在脑磷脂转化生成卵磷脂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氨基酸的参与? 氮氨酸 鸟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48.1 摩尔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生成多少摩尔 ATP? 129 96 239 86 176 49.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主要作用血浆脂蛋白是 IDL HDL LDL VLDL CM 50.空腹血脂通常指餐后多少小时的血浆脂质含量? 6~8 小时 8~10 小时 10~12 小时 12~14 小时 16 小时以后 多项选择题: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 脂酸 β -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部位是 10 A. 细胞浆 B. 细胞核 C. 微粒体 D. 线粒体 2. 胆固醇在人体内可转化成 CO2 和 H2O 胆汁酸 类固醇激素 性激素 3. 乙酰辅酶 A 可用于下列哪些物质的合成 胆固醇 脂酸 丙酮酸 酮体 4. 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作用有 抑制细胞本身胆固醇的合成 抑制细胞 LDL 受体的合成 被细胞质膜摄取,构成膜的成分 激活 ACAT 5. 酮体包括 丙酮 丙酮酸 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 6. LDL 受体 能识别含 apo B100 的 LDL 全部血浆 LDL 都是通过 LDL 受体降解 能识别含 apo E 的脂蛋白 广泛地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膜 7. 脂蛋白的基本组成成份包括 内核疏水脂质 白蛋白 磷脂 载脂蛋白 11 8. 正常人 12 小时空腹血浆胆固醇主要分布于 CM VLDL LDL HDL 9. HMGCoA 是下列哪些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 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酮体的生成 酮体的利用 10.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显著升高的可能原因有 A. HL 缺乏 B. LPL 缺乏 C. Apo CII 缺乏 D. Apo B 缺乏 11. 下列脂肪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中,可转变成葡萄糖有 乙酰乙酸 乙酰辅酶 A 甘油 丙酮 12. 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有 HDL LCAT ACAT LPL 13. 可引起血浆酮体含量升高的因素有 长期饥饿 缺氧 糖尿病 高糖膳食 14. 能产生乙酰辅酶 A 的物质有 胆固醇 脂酸 酮体 12 葡萄糖 15. 合成脑磷脂、卵磷脂的共同原料有 脂酸 甘油 胆碱 CTP 名词解释 必需脂酸 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酮体 脂解激素 抗脂解激素 血脂 Apolipoprotein Lipoprotein LCAT ACAT 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 LDL receptor HMG-CoA 还原酶 Chylomicron VLDL 磷脂酶 A2 Lipoprotein lipase Pancreatic lipase ACP 问答题 1. 脂类消化吸收有何特点? 2. 试述甘油三酯在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特点? 3. 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4. 酮体是如何产生和利用的? 5. 脂酸的 β -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3 6. 试述 HMG-Co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7. 试述乙酰辅酶 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8. 试述脂肪酶在人体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9. 什么是载脂蛋白,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0. 试述脂蛋白受体在血浆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 11. 什么是血浆脂蛋白,它们的来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什么是 LDL 受体,它在维持细胞游离胆固醇平衡中有什么作用? 13. 参与甘油磷脂降解的主要磷脂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4. 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基本过程及作用? 15. 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卵磷脂生物合成需要哪些原料?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A 5.B 6.E 7.C 8.B 9.B 10.D 11.A 12.D 13.C 14E 15.B 16.B 17.C 18.D 19.C 20E 21.E 22.A 23.D 24.E 25.E 26.E 27.D 28.E 29.B 30.B 31.A 32.B 33.D 34.B 35.C 36.E 37.C 38.C 39.B 40.D 41.B 42.A 43.D 44.C 45.B 46.B 47.A 48.A 49.B 50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D 3.ABD 4.ABCD 5.ACD 6.ACD 7.ACD 8.CD 9.BC 10.BC 11.C 12.AB 13.AC 14.BCD 15.ABD 二、名词解释 1. 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靠食物提供的脂酸叫必需脂酸,人体 必需脂酸是一些多不饱和脂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酸和甘油供其 它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3.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即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活性受多种 激素的调节,胰岛素能抑制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能增强其活性。是脂肪动员 的关键酶。 4. 酮体是脂酸在肝脏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 -羟基丁 酸和丙酮。酮体经血液运输至肝外组织氧化利用,是肝脏向肝外输出能量的一种方式。 5. 能增高脂肪细胞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叫脂解激素。如胰高血糖 素、肾上腺素等。 6. 能抑制脂肪细胞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叫抗脂解激素。如胰岛素。 7.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它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 酸等。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指标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正常人空腹甘油三酯为 10~150mg/dL (平均 100mg/dL) ,总胆固醇为 150~250mg/dL(平均 200mg/dL) 。 8. 载脂蛋白,它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按发现的先后分为 A、B、C、E 等,在血浆 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 9. 即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球体的表面为载脂 蛋白、磷脂、胆固醇的亲水基团,这些化合物的疏水基团朝向球内,内核为甘油三酯、胆 固醇酯等疏水脂质。血浆脂蛋白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10.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催化 HDL 中卵磷脂 2 位上的脂肪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 的 3 位上,使位于 HDL 表面的胆固醇酯化后向 HDL 内核转移,促成 HDL 成熟及胆固醇 2 逆向转运。 11. 脂酰辅酶 A 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分布于细胞内质网,能将脂酰辅酶 A 上的脂酰基转 移 至游离胆固醇的 3 位上,使胆固醇酯化储存在胞液中。 12. 新生 HDL 从肝外组织细胞获取胆固醇并在血浆 LCAT 的作用下被酯化, 逐步膨胀为 单脂层球状的成熟 HDL,经血液运输至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 HDL 受体结合,被肝细胞 摄取降解,其中的胆固醇酯可被分解转化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这种将肝外组织多余胆固醇 运输至肝脏分解转化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 13. LDL 受体,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细胞表面,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 LDL,主要生 理 功能是摄取降解 LDL 并参与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平衡。 14. 在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催化 HMGCoA 还有成羟甲戊酸,是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关 键酶。 15. 乳靡微粒,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经淋巴系统吸收入血,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 胆固醇。 16. 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17.参与磷脂降解的一种磷脂酶, 能水解甘油磷脂 2 位酯键, 生成 1 分子游离脂酸和 1 分 子溶血磷脂。 18. 脂蛋白脂肪酶,水解 CM 和 VLDL 中的甘油三酯,释放出甘油和游离脂酸供组织细 胞 摄取利用。 19. 胰脂酶,由胰腺合成并分泌至小肠腔发挥作用,将甘油三酯水解成 2 分子游离脂酸和 1 分子 2-脂酰甘油。 20. 脂酰载体蛋白,是脂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酸生物合成的所有反应均在 该载体上进行。 三、问答题 1. ①主要部位在小肠。②需胆汁酸盐的参与。③有两条吸收途径,中短链脂酸通过门静脉 系统吸收,长链脂酸、胆固醇、磷脂等通过淋巴系统吸收。④甘油三酯在小肠粘膜细胞中需 进行再合成。⑤需载脂蛋白参与。 2. 甘油三酯在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是氧化供能和储存能量,其特点是:①产能多。②储 能所占体积小。③有专门储存场所。④常温下呈液态,有利于能量的储存和利于。 3. 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①从食物中摄取。②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有:①用于构成细 胞膜。 ②在肝脏可转化成胆汁酸。 ③在性腺、 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在皮肤可转化成维生素 D3。⑤还可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中。 4. 酮体是脂酸在肝脏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 -羟基丁 酸 和丙酮。 肝细胞以β -氧化所产生的乙酰辅酶 A 为原料, 先将其缩合成羟甲戊二酸单酰 CoA 3 (HMG-CoA) ,接着 HMG-CoA 被 HMG-CoA 裂解酶裂解产生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被 还原 产生β -羟丁酸,乙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HMG-CoA 合成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肝脏没 有利用酮体的酶类,酮体不能在肝内被氧化。酮体在肝内生成后,通过血液运往肝外组织, 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利用。丙酮量很少,又具有挥发性,主要通过肺呼出和肾排出。乙酰乙 酸和β -羟丁酸都先被转化成乙酰辅酶 A,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5. 脂酸的β -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有:①进行的部位不同,脂酸β -氧化在线粒体内 进行,脂酸的合成在胞液中进行。②主要中间代谢物不同,脂酸β -氧化的主要中间产物是 乙酰 CoA,脂酸合成的主要中间产物是乙酰 CoA 和丙二酸单酰 CoA。③脂肪酰基的运载 体 不同,脂酸β -氧化的脂肪酰基运载体是 CoA,脂酸合成的脂肪酰基运载体是 ACP。④参 与 的辅酶不同, 参与脂酸β -氧化的辅酶是 FAD 和 NAD + , 参与脂酸合成的辅酶是 NAD + +H + 。 ⑤脂酸β -氧化不需要 HCO3 - ,而脂酸的合成需要 HCO3 - 。⑥ADP/ATP 比值不同, 脂酸β 氧化在 ADP/ATP 比值增高时发生, 而脂酸合成在 ADP/ATP 比值降低时进行。 ⑦柠檬酸发 挥的作用不同,柠檬酸对脂酸β -氧化没有激活作用,但能激活脂酸的生物合成。 ⑧脂酰 CoA 的作用不同,脂酰辅酶 A 对脂酸β -氧化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抑制脂酸的生物合成。⑨ 所处膳食状况不同,脂酸β -氧化通常是在禁食或饥饿时进行,而脂酸的生物合成通常是在 高糖膳食状况下进行。 6. HMG-CoA 是由乙酰辅酶 A 缩合而成。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质中,HMG-CoA 可被 HMG-CoA 还原酶还原成羟甲戊酸,再经过多步生物化学反应合成胆固醇。HMG-CoA 还原 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在肝细胞中, HMG-CoA 可被 HMG-CoA 裂解酶裂解,生成酮 体, 通过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利用。 7.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辅酶 A 主要来自脂酸的β -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 在肝脏,乙酰辅酶 A 可被转化成酮体向肝外输送。在脂酸生物合成中,乙酰辅酶 A 是基 本 原料之一。乙酰辅酶 A 也是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之一。 8. 人体主要的脂肪酶酶有 4 种。①胰脂酶,由胰腺合成并分泌至小肠,将甘油三酯水解 成 2 分子游离脂酸和 1 分子 2-脂酰甘油, 主要在食物脂肪的消化中发挥作用。②脂蛋白脂 肪酶, 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需 apo CII 激活,水解 CM 和 VLDL 中的甘油三酯,释放出 甘 油和游离脂酸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③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即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胰岛素能抑制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等能增强其活性。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④肝脂酶,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转运至肝窦内皮细 胞表面发挥作用,能被肝素释放入血。HL 能水解 IDL 中甘油三酯和 HDL2 中的磷脂、甘 油 三酯,促进 LDL 的形成和胆固醇逆向转运。 9. 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按发现的先后分为 A、B、C、E 等。其主要作用有:①在 血 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②能识别脂蛋白受体,如 apo E 能识别 apo E 受体,apo B100 能 识 别 LDL 受体,apo AI 能识别 HDL 受体。③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如 apo CII 能 激 4 活 LPL,apo AI 能激活 LCAT,apo CIII 能抑制 LPL。 10. 主要的脂蛋白受体有: apo E 受体、 LDL 受体和 HDL 受体。 Apo E 受体分布于肝 细胞膜, 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乳糜微粒残粒,参与外源性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LDL 受体广泛地分 布于机体各组织细胞表面,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含 apo B100 和 apo E 的脂蛋白,参与内 源 性胆固醇、脂肪代谢和维持细胞胆固醇平衡。HDL 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细胞膜, 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 HDL。在肝外组织,HDL 与受体结合后,能获取细胞多余的胆固醇。 在肝脏, HDL 与受体结合后,肝细胞能将其中的胆固醇摄取并转化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HDL 受体主要是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 11. 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 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主要包括 CM、VLDL、LDL 和 HDL4 大类。CM 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功能是运输外源 性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VLDL 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LDL 由 VLDL 在血浆中转化而来,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HDL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 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 12. LDL 受体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细胞表面、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 LDL 的特 殊 蛋白质。当与 LDL 结合后,以内吞的方式将其转移至胞液,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中的胆 固醇酯酶能将 LDL 中的胆固醇酯水解,生成的游离胆固醇能调节细胞胆固醇的代谢。①抑 制内质网 HMG-CoA 还原酶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本身的胆固醇合成。 ②从转录水平抑制 LDL 受体蛋白的合成,减少细胞对 LDL 的进一步摄取。③激活内质网脂酰 CoA 胆固醇脂酰转 移 酶(ACAT) ,使游离胆固醇转变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中。可见,LDL 受体在维持细胞内 胆固醇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参与甘油磷脂降解的主要磷脂酶主要有:磷脂酶 A1、磷脂酶 A2、磷脂酶 B、磷脂 酶 C 和磷脂酶 D。磷脂酶 A1 水解甘油磷脂 1 位酯键,磷脂酶 A2 水解甘油磷脂 2 位酯键, 磷脂酶 B 水解溶血磷脂 1 位酯键,磷脂酶 C 水解甘油磷脂 3 位磷脂酯键,磷脂酶 D 水解磷酸 与取 代基酯键。 14. 胆固醇逆向转运是将肝外胆固醇运输至肝脏进行转化,胆固醇逆向转运的主要承担者 是 HDL。在肝外组织,HDL 与受体结合后,能获取细胞多余的胆固醇。在肝脏,HDL 与受体 结合后, 肝细胞能将其中的胆固醇摄取并转化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这是机体排出多余胆固醇 的唯一途径。 15. 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①作为基本组成成份,构造各种细胞膜结构。②作为血浆脂蛋 白 的组成成份,稳定血浆脂蛋白的结构。③参与甘油三酯从消化道至血液的吸收过程。合成卵 磷脂所需要的原料包括:甘油、脂酸、磷酸、胆碱、ATP、CTP 等。 第六章 生物氧化 试题 一、单选题 1. 在呼吸链中,既可作为 NADH 脱氢酶的受氢体,又可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受氢体的是 A. FAD B. CoQ C. Cyt c D. Cyt b E. 铁硫蛋白 2.线粒体呼吸链不包括以下何种物质 A. FAD B. NAD + C. TPP D. CoQ E. FMN 3.以下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 ATP C. ADP D. AMP E. 1,3-二磷酸甘油酸 4.NADH 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为 A. NAD + →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 B. NAD + →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 C. NAD + →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Ⅱ→复合体Ⅲ D. NAD + →复合体Ⅱ→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 E. NAD + →复合体Ⅰ→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 5.下列哪种物质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 A. α -酮戊二酸 B. 草酰乙酸 C. ATP D. CO2 E. 丙酮酸 6.细胞色素氧化酶指的是 A. CoQ 2 B. Cyt b C. Cyt c D. Cyt aa3 E. FMN 7.下列哪些物质浓度升高可抑制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A. ATP B. ADP C. NADH D. 琥珀酸 E. 甲状腺素 8.氧化磷酸化在下述哪种细胞器中进行 A. 细胞质 B. 溶酶体 C. 细胞核 D. 高尔基体 E. 线粒体 9. NADH 氧化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 P/O 比值大约是 A. 4 B. 3 C. 1 D. 2 E. 5 10.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 P/O 比值大约是 A. 5 B. 4 C. 2 D. 1 E. 3 二、多选题 1. 生物氧化终产物有 A. ATP B. O2 C. CO2 3 D. H2O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特点是 A. 氧化磷酸化是生成 ATP 的主要途径 B. 能量储存和利用都以 ATP 为中心 C. ATP 的化学能可转变成渗透能和电能 D. 体内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只能由 ATP 直接提供 三、 名词解释 1. 氧化磷酸化 2. 呼吸链 3. P/O 比值 四、 问答题 1. 体内生成 ATP 的方式有哪些?简述其过程。 2. 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哪些异同点。 第六章 生物氧化 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D 4.A 5.B 6.D 7.A 8.E 9.B 10.C 二、多选题 1. ACD 2.ABC 2. 三、名词解释 1.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 此过程偶联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称为氧化磷酸 化,为体内生成 ATP 的主要方式。 2.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组成的电子传递连锁反应的逐步传 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种连锁反应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密切相关,将此传递 链称为呼吸链。 3. P/O 比值是指每消耗 1 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或 ADP 摩尔数) ,即生 成 ATP 的摩尔数。 四、问答题 1. ATP 是生物体内能量储存和利用中心,其生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另一种 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指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此过程偶联 ADP 磷酸化生 成 ATP。如物质脱下的氢经 NADH 氧化呼吸链可偶联生成 3 个 ATP;经琥珀酸氧化呼 吸链则偶联生成 2 个 ATP。为体内生成 ATP 的主要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代谢物直接将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 ADP(或 GDP),生成 ATP(或 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物质分解过程中,有三个典型底物水平 磷酸化的反应。糖酵解过程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1,3 二磷酸甘油生成 3 磷酸甘油 酸以及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烯醇式丙酮酸,这两步反应均伴有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 CoA 合成酶催化琥珀酰 CoA 生成琥珀酸, 同时催化 GDP 和 Pi 生成 GTP,GTP 又可在酶的催化下能量转移生成 ATP。 2.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 2 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与生物体内物质氧化相比 主 要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 1)都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有加氧、脱氢及失去电子。 2)耗氧、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不同点: 1) 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37℃、pH 近中性) ,由一系列酶催化而逐步进行的 过程;体外氧化则需要高温和干燥的环境,无需酶催化,反应剧烈。 2) 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是由脱氢与氧结合产生的, 体内 CO2 来自有机酸脱羧反应; 而体外 氧化(燃烧)产生的 CO2 和 H2O 是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3) 生物氧化时能量逐步释放,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部分以热能释放;体外氧化时能 量以热和光的形式突然释放。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试 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 A、氨基酸的种类 B、氨基酸的数量 C、必需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D、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E、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2、 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转氨基 B、氧化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非氧化脱氨基 3、 转氨酶的辅酶是: A、NAD + B、FAD C、NADP + D、磷酸吡哆醛 E、辅酶 A 4、 可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的氨基酸是: A、Glu B、Asp C、Gln D、Asn E、Gly 5、 体内氨的主要来源是: A、氨基酸脱氨基 B、胺类分解 C、肠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 D、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E、肠道尿素分解产生的氨 6、 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 A、合成核苷酸 B、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C、合成尿素 D、合成丙氨酸 E、合成谷氨酰胺 7、 体内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 B、肾脏 C、肌肉 D、心脏 E、脑 8、 合成 1 分子尿素,消耗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 A、2 B、3 C、4 D、5 E、6 9、 ALT(GP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肝脏 C、肾脏 D、骨骼肌 E、脑 10、AST(GO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肝脏 C、肾脏 D、骨骼肌 E、胰腺 11、脑中氨的主要去路是: A、合成尿素 B、合成丙氨酸 C、扩散到血液中 D、合成谷氨酰胺 E、合成核苷酸 12、肌肉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 A、氧化脱氨基 B、转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非氧化脱氨基 13、鸟氨酸循环中,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的物质是: 2 A、氨基甲酰磷酸 B、鸟氨酸和瓜氨酸 C、延胡索酸和精氨酸 D、鸟氨酸和精氨酸 E、延胡索酸和瓜氨酸 14、转氨酶的辅酶含有下列那种维生素: A、VitB1 B、VitB2 C、VitB6 D、VitB12 E、VitE 15、体内硫酸根的提供者是: A、NADP + B、NAD + C、ATP D、FAD E、PAPS 16、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 A、磷酸吡哆醛 B、磷酸吡哆胺 C、辅酶 A D、FAD E、NAD + 17、将鸟氨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联系起来的中间产物是: A、天冬氨酸 B、草酰乙酸 C、瓜氨酸 D、天冬氨酸与延胡索酸 E、天冬氨酸与瓜冬酸 18、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作用的物质是: A、组胺 B、5-羟色胺 C、精胺 D、多巴胺 E、γ -氨基丁酸 19、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N 5 -甲基四氢叶酸 B、甲硫氨酸 C、肾上腺素 D、N 10 -甲酰四氢叶酸 E、S-腺苷甲硫氨酸 20、一碳单位的运载体是: A、二氢叶酸 B、叶酸 C、四氢叶酸 D、UDP E、CDP 21、体内能生成硫酸根的氨基酸主要是: A、Cys B、Phe C、Ala D、Leu E、Ile 22、不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一碳单位是: A、N 10 -甲酰四氢叶酸 B、N 5 ,N 10 -甲炔四氢叶酸 C、N 5 -亚氨甲基四氢叶酸 D、N 5 ,N 10 -甲烯四氢叶酸 E、N 5 -甲基四氢叶酸 23、γ -氨基丁酸为下列那种氨基酸脱羧而来: A、His B、Trp C、Phe D、Glu E、Gln 24、下列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A、鸟氨酸与氨基甲酰磷酸反应 B、精氨酸分解尿素 C、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 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反应 E、精氨酸与延胡索酸反应 26、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的化合物是: A、辅酶 A B、磷酸吡哆醛和生物素 C、SAM 和 FH4 D、FAD 和 NAD + E、乙酰 CoA 和丙酮酸 27、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 A、肠道吸收氨过量 B、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增强 C、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 D、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 E、合成谷氨酰胺减少 3 28、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 B、精氨酸酶 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D、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E、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29、催化 NH3+CO2 ATP H2N-C-O~PO3 2- 反应的酶及分布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胞液 B、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胞液 C、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线粒体 D、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线粒体 E、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溶酶体 30、人体内γ -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是: A、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B、合成黑色素的原料 C、生成一碳单位的原料 D、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E、作为糖异生原料 31、骨骼肌和心肌脱氨基的方式主要是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原因为肌肉细胞: A、没有线粒体 B、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低 C、谷丙转氨酶活性低 D、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低 E、谷草转氨酶活性低 32、临床上对高血氨病人禁止用碱性肥皂水灌肠的原因是: A、碱性条件下,易生成 NH3 而被细胞膜吸收 B、碱性条件下,NH3 转变为 NH4 + 增多,有利于排铵 C、酸性条件下,NH3 生成减少,易于排铵 D、酸性条件下,NH4 + 生成减少,易于排铵 E、以上均不是 多选题 1、 下列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是: A、Phe B、Met C、Ser D、Leu 2、 维持血浆氨基酸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组织: A、心 B、肝 C、肾 D、肌肉 3、 体内氨的来源是: 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 B、氨基酸转氨基作用产生的氨 C、肠道吸收的氨 D、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4、 体内不能进行转氨基作用的氨基酸是: A、Lys B、Arg C、Pro D、His 5、 体内常参与转氨基作用的α -酮酸有: A、α -酮戊二酸 B、丙酮酸 C、草酰乙酸 D、苯丙酮酸 6、 一碳单位的形式有: A、-CH= B、CO2 C、-CH2- D、-CH=NH 4 7、 体内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 A、Ser B、Leu C、Trp D、Gly 8、 体内组织之间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有: A、尿素 B、谷氨酸 C、谷氨酰胺 D、丙氨酸 9、由 SAM 提供甲基生成的物质是: A、胆碱 B、肉毒碱 C、肾上腺素 D、脂肪酸 10、α -酮酸的代谢途径有: A、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B、经氨基化生成必需氨基酸 C、转变成糖及脂类 D、氧化供能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3、一碳单位 4、生糖氨基酸 5、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6、鸟氨酸循环 7、转氨基作用 8、活性甲基 9、活性硫酸根 10、联合脱氨基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血氨的来源及去路 2、何谓甲硫氨酸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3、氨基酸脱氨基方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4、B 族维生素中有哪些成员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参考答案及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C 2、C 3、D 4、A 5、A 6、C 7、A 8、C 9、B 10、A 11、D 12、 D 13、B 14、C 15、E 16、A 17、D 18、E 19、C 20、E 21、C 22、A 23、 E 24、D 25、A 28、C 27、D 28、C 29、C 30、A 31、B 32、A 多选题 1、ABD 2、BD 3、ACD 4、AC 5、ABC 6、ACD 7、ACD 8、CD 9、ABC 10、ACD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也有一部分 消化产物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可产生胺、脂肪酸、醇、酚、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甲烷、氨、二氧化碳 和某些维生素等物质。 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 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 氨酸等 8 种;非必需氨基酸指体内可以合成不一定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3、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经过转移参与体内某些化合 物生物合成的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一碳单位包括甲酰基(-CHO)、亚氨甲基(-CH=NH)、 甲炔基(-CH=)、甲烯基(-CH2-)和甲基(-CH3)。CO2 不是一碳单位。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 在,而是与一碳单位的辅酶四氢叶酸结合而转运,参与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如核苷酸 的合成。CO2 不是一碳单位。 4、生糖氨基酸 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后生成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再经糖异 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这些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5、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由葡萄糖分 解代谢产生的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亦可通过氨基化作用使丙酮酸氨基化成丙氨酸;丙氨 酸经血液运至肝脏。在肝细胞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脱下的氨用于尿素的合成。 转氨基生成的丙酮酸作为糖异生原料用于合成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葡 萄糖分解代谢生成丙酮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借丙酮酸为 中间产物在肌肉和肝脏之间进行氨的转运的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alanine-glucose cycle)。此循环的作用在于将肌肉中脱下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 肝脏合成尿素,也为肝细胞提供糖异生的原料。 6、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循环指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的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 2 7、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指在氨基转移酶或转氨酶的催化下,将 -氨基酸的氨基转 移至 -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 -酮酸和 -氨基酸的过程。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是可 逆的,平衡常数近于 1。因此,转氨基作用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反应的实际方向取决于四种反应物的相对浓度。 8、活性甲基 甲硫氨酸分子在 ATP 参与下可转变成 S-腺苷甲硫氨酸(SAM),其甲基被称 为活性甲基,是体内转甲基作用的甲基供体。体内约 50 余种物质合成时需 SAM 提供甲 基,如肾上腺素、肌酸、磷脂酰胆碱、肉碱等。 9、 活性硫酸根 含硫氨基酸经分解代谢可生成硫酸。 一部分硫酸以硫酸盐形式从尿中排出, 一部分硫酸经活化生成的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即活性硫酸根。 10、联合脱氨基作用 许多氨基酸不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但可在转氨酶作用下将其 -氨基转移到 -酮戊二酸上生成相应的 -酮酸和谷氨酸。然后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 下,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 -酮戊二酸,这样 -氨基酸就生成了相应的 -酮酸和氨。 氨基酸的这种脱氨方式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 酶联合催化的, 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三、问答题(要点) 1、简述血氨的来源及去路。 血氨的来源: 1)氨基酸及胺分解产生的氨,2)肠道吸收的氨,3)肾小管上皮细胞 分泌的氨。 血氨的去路: 1)合成尿素,2)合成非必需氨基酸,3)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 2、何谓甲硫氨酸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S-腺苷甲硫氨酸可将甲基转移至作为甲基受体的化合物, 生成 S 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再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可接受 N 5 -CH3FH4 的甲基转变成甲硫氨酸。这样就构成甲硫氨酸循环,详见教材图 7-13。该循 环的意义在于通过甲硫氨酸的循环,由 N 5 -CH3-FH4 供甲基合成甲硫氨酸,再通过此循 环的 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以进行体内广泛存在的甲基化反应;并利用防止了甲 硫氨酸的大量消耗,保证甲硫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 3、氨基酸脱氨基方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氨基酸脱氨基有 5 种方式: (1)转氨基作用:通过转氨酶将氨基酸上的氨基转到另 一酮酸分子上,只能转移氨基,不能脱去氨基。 (2)氧化脱氨基作用:Glu 通 L-谷氨酸 脱氢酶作用生成α -酮戊二酸,人体内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最强,且分布最广。 (3) 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同时起作用,是肝脏等器官氨基 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4)嘌呤核苷酸循环: 骨骼肌和心肌作用方式,因为肌肉缺乏 L-谷氨酸脱氢酶,而腺苷酸脱氨酶活性高,催化 氨基酸脱氨基反应。 (5)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3 4、 B 族维生素中有哪些成员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VitB6:以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辅酶形式,作为氨基酸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辅酶 VitB12:转甲基酶辅酶 叶酸:个别氨基酸代谢中一碳单位载体 VB1、VB2、叶酸、泛酸、VPP:与氨基酸碳骨架代谢有关。 第八章 核苷酸的代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 )。 A.心脏 B.肝脏、小肠粘膜 C.骨髓、脑 D.肝脏、脾脏 E.乳腺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合成的是( )。 A.GMP B.AMP C.IMP D.ATP E.GTP 3.胸腺嘧啶的甲基来自( )。 A.N 5 ,N 10 =CH-FH4 B.N 5 ,N 10 -CH-FH4 C.N 10 -CHOFH4 D.N 5 -CH=NH-FH4 E.N 5 -CH3-FH4 4.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生成的( )。 A.核糖 B.核糖核苷 C.三磷酸核苷 D.二磷酸核苷 E.一磷酸核苷 5.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 A.TMP R.dTDP C.dUMP D.dUDP E.dCMP 6.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 )。 A.谷氨酰胺和氨 B.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C.谷氨酰胺和谷氨酸 D.谷氨酸和氨基甲酚磷酸 E.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7.人类排泄的嘌呤代谢产物是什么( )。 A.尿素 B.黄嘌呤 C.尿酸 D.次黄嘌呤 E.乳清酸 8.在体内能分解为 β -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 )。 A.TMP B.UMP C.IMP D.AMP E.CMP 9.下列物质中作为合成 IMP 和 UMP 共同原料是( )。7 A.甘氨酸 B.蛋氨酸 C.磷酸核糖 D.一碳单位 E.天冬酰胺 10.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 )。 A.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 B.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 C.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D.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 E.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11.5-Fu 的抗癌作用机制为( )。 A.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 RNA 的生物合成 2 B.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 C.合成错误的 DNA,抑制癌细胞生长 D.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 TMP 的合成 12.氨甲喋呤和氨基喋呤抑制核苷酸合成中的哪个反应( )。 A.谷氨酰胺中酰胺基的转移 B.向新生成的环状结构中加入 CO2 C.天冬氨酸上氮的提供 D.ATP 中磷酸键能量的传递 E.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 多选题 1.嘌呤环中氮来源于( )。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谷氨酰胺 2.下列哪些反应需要一碳单位参加( )。 A.dTMP 的生成 B.IMP 的合成 C.UMP 的合成 D.IMP→GMP 3.嘧啶分解的代谢产物有( )。 A.β -氨基酸 B.NH3 C.CO2 D.尿酸 4.叶酸类似物抑制的反应有( )。 A.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B.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C.嘧啶核苷酸的补救生成 D.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 5.6-巯基嘌呤核苷酸不抑制( )。 A.PRPP 酰胺转移酶 B.IMP→GMP C.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D.E.IMP→AMP 6.体内核苷酸具有哪些功能( )。 A.参与核酸合成 B.参与物质代谢调节 C.参与某些辅酶组成 D.参与供能 二、名词解释 1.从头合成 2.自毁容貌征 3.交叉调节 4.痛风症 三、问答题 1.试述核苷酸在体内的重要功用。 2.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有何不同? 它们的合成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3.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有何重要意义? 4.试述核苷酸代谢的抗代谢物及其临床意义。 第八章 核苷酸的代谢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B 2、C 3、B 4、D 5、C 6、E 7、C 8、A 9、C 10、A 11、B 12、E 多选题 1、ABD 2、AB 3、ABC 4、BD 5、ABCD 6、ABCD 二、名词解释 1.从头合成 两类核苷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即由简单化合物磷酸核糖 氨基酸、一碳单位及 C02 等为原料,经过系列酶促反应,从而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2.自毁容貌征 是一种 X 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因遗传性基因缺陷 导致 HGPRT 严重不足或完全缺失,称为 Lesch-Nyhan 综合征或称自毁容貌征,患儿表现 为 智力减退、有自残行为,并伴有高尿酸血症等。 3.交叉调节 IMP 转变成 GMP 时需要 ATP,而 IMP 转变成 AMP 时也需要 GTP。 因此,GTP 可以促进 AMP 的生成,ATP 也可以促进 GMP 的生成。这种调控方式称为交 叉调 节作用,使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得以保持平衡。 4.痛风症 痛风症是以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嘌呤 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尿酸盐所形成的晶体可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及 肾脏等处,从而引起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脏疾病。 三、问答题 1.试述核苷酸在体内的重要功用。 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体内合成 DNA 和 RNA 的基本原料。此外,核苷酸在体内还 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用: ①作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 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 如 GTP、CTP 和 UTP 等也都能提供能量;②构成辅酶和参与相关代谢,例如腺苷酸可作为 多种辅酶(NAD + 、FAD、辅酶 A 等)的组份,在体内参与各种生化代谢活动;③充当载 体、 活化中间代谢物,有些核苷酸可以作为多种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如 UDP-葡萄糖是合成 糖原、糖蛋白的活性原料,CDP-二酰基甘油是合成磷脂的活性原料等;④形成第二信使参 与 生理调节,某些环磷酸核苷是重要的调节分子,如 cAMP 是多种细胞膜受体激素作用的第 二 信使,cGMP 也同样与代谢调节有关。 2.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有何不同? 它们的合成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2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的原料分别是 5-磷酸核糖、谷氨酰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 和天冬氨酸, 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分别是 5-磷酸核糖、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和 C02。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首先先合成 IMP,再以 IMP 作为共同前体,分别转变成 AMP 和 GMP。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不同的是,先合成嘧啶环后再与磷 酸核糖相连而成的,并以 UMP 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共同前体。 3.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有何重要意义? 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利用现成的嘌呤或嘌呤核苷,减少能量和一些氨基酸前体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脑、 骨髓等组织细胞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 只能进行嘌呤核苷 酸的补救合成。若遗传性基因缺陷导致 HGPRT 严重不足或完全缺失,是一种 X 染色体连 锁 的隐性遗传病,称为 Lesch-Nyhan 综合征或称自毁容貌征,患儿表现为智力减退、有自残 行 为,并伴有高尿酸血症等。由此可见,补救合成途径对这些组织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试述核苷酸代谢的抗代谢物及其临床意义。 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常依据酶竞争性抑制的作用原理,针对核苷酸代谢过程的不同环节, 应用类似代谢物的药物(抗代谢物) ,阻断或干扰核苷酸及核酸的合成代谢,使癌变细胞中 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迅速地被抑制, 从而控制肿瘤的发展。 此类药物按化学结构被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嘌呤、嘧啶、核苷类似物通过转变为异常核苷酸干扰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另 一类是谷氨酰胺、 叶酸等的类似物, 可直接阻断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在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 第十章 DNA 生物学合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DNA 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是: A.dADP, dGDP, dCDP, dTDP B.dATP, dGTP, dCTP, dTTP C.dAMP, dGMP, dCMP, dTMP D.ADP, GDP, CDP, TDP E.ATP, GTP, CTP, TTP 2.关于 DNA 的生物合成,错误的是: A.新链的合成方向是 3’→5’ B.模板的阅读方向是 3’→5’ C.可进行双向复制 D.新链的延伸方向与引物相同 E.新链延伸时以 3’-OH 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 5’-Pi 共价连接 3.Messelson 和 Stahl 利用氮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 DNA 的实验证明了: A.DNA 能被复制 B.DNA 可转录为 mRNA C.DN A 可表达为蛋白质 D.DN A 能进行半保留复制 E.DNA 能进行全保留复制 4. DNA 复制时不需要下列哪一种酶: A.D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 B.DNA 指导的 RNA 聚合酶 C.拓扑异构酶及解旋酶 D.连接酶 E.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 5.关于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 3′→5′ 核酸外切酶活性 B.具有 5′→3′ 核酸内切酶活性 C.以有缺口的 DNA 双链为模版 D.dUTP 是 它的一种作用物 E.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 DNA 复制的聚合酶 6.在生物体内 DNA 复制过程中,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 A.使 DNA 的两条单链连接在一起 B.使引物与 DNA 单链连接 C.使双链 DNA 中的单链缺口进行连接 D.将 DNA 的双螺旋解链 E.使两股 DNA 双螺旋连接在一起 7.需要以 RNA 为引物的是: A.DNA 复制 B.转录 C.翻译 D.反转录 E.RNA 复制 8.下列不符合真核 DNA 复制的是: A.冈崎片段较短 B.仅有一个复制起点 C.RNA 引物较短 D.有多种 DNA 聚合酶参与 E.连接相邻 DNA 片段需 ATP 供能 9.DNA 双螺旋的两链间碱基配对形成氢键,其配对关系是: 2 A.C=U G≡A B.G≡A C≡T C.U=T C≡G D.G=C T≡A E.T=A C≡G 10.DNA 复制的形式,错误的是: A.双向复制 B.半保留复制 C.滚环复制 D.连续复制 E.真核生物 DNA 的多点复制 11.DNA 复制需要①DNA 聚合酶、②引物酶、③DNA 单链结合蛋白、④解螺旋酶、⑤拓 扑异构酶 的共同作用,其作用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③→①→② E.④→③→①→⑤→② 12.关于复制的引发体,其组成不包括: A.DNA 分子中的任一段序列 B.解螺旋酶 C.引物酶 D.被引物酶识别结合的 DNA 序列 E.Dna C 13.以序列 5’-TTGAACGTCAT-3’为模板合成得到的互补结构是: A.5’-AACTTGCAGTA-3’ B.3’-TTGAACGTCAT-5’ C.5’-UUCTTGCUGTU-3’ D.3’-UUCTTGCUGTU-5’ E.5’-ATGACGTTCAA-3’ 14.关于大肠杆菌 DNA pol Ⅲ,错误的是: A.是由多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二聚体 B.需要 dNTP 为底物 C.催化 dN TP 连接到 DN A 新链的 5’-OH 末端 D.催化 dNTP 连接到引物链末端 E.在 DNA 复制延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15.关于真核生物 DNA 聚合酶,错误的是 A.DN A pol α 具有引发酶的作用,参与复制的引发 B.DNA po1δ 是催化延伸的主要复制酶 C.DNA pol ε 催化线粒体 DNA 的生成 D.PCNA 参与 协同 DNA po1δ 的催化作用 E.DNA pol β 主要参与修复过程 16.与逆转录酶无关的是: A.不能以 DNA 单链为模板 B.水解杂化双链中的 RNA 3 C.以 dNTP 为作用底物 D.依赖于 RNA 的聚合酶 E.是一种由 DNA 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17.DNA 的损伤不包括: A.重排 B.颠换 C.插入一段 DNA 序列 D.超螺旋化 E.相邻碱基的聚合 18.滚环复制是环状 DNA 的复制方式,它主要存在于: 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B.原核生物细胞的质粒 C.真核细胞的胞液 D.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E.大肠杆菌的染色体 19.下列有关端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特殊的短重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织管理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