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丹王雕塑出行图》中谁是东丹王雕塑

观点评论正文
东丹王出行图—— 论画中人物及作者考
摘要:【摘要】《东丹王出行图》是一幅传为五代后唐画家李赞华创作的中国古画。此幅作品并无落款,只在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所以被传为东丹王李赞华所作。本文将围绕此幅作品,从绘画风格、技法、人物服饰以及马的描绘等方面,来分析考证画面中的人物,以及其作者。
【关键词】东丹王、紫…
  【摘要】《东丹王出行图》是一幅传为五代后唐画家李赞华创作的中国古画。此幅作品并无落款,只在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所以被传为东丹王李赞华所作。本文将围绕此幅作品,从绘画风格、技法、人物服饰以及马的描绘等方面,来分析考证画面中的人物,以及其作者。  【关键词】东丹王、紫色大科绫罗、右衽、五鞘孔、渲染、犁鼻裂耳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全卷  《东丹王出行图》绢本 &画幅27.8x125.1cm &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李赞华(899-936),五代后唐画家,本名耶律倍,亦称东丹王。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注释1)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同年,太祖病逝后,其弟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后因遭受其弟猜忌,于长兴二年(931)投奔后唐明宗,赐姓名为李赞华。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被明宗养子遣人暗杀。其熟谙汉文化,擅画契丹人物。《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有《东丹王出行图》、《射骑图》、《雪骑图》、《番骑图》和《获鹿图》等15件。此外,通音律,精医药,工辽汉文章,促进了契丹和汉文化融合。(注释2)  笔者论述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亦是因为被&东丹王&这个颇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所吸引,通过在对其作品做一些研究的同时,也对这个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些更进一步的了解。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  此幅作品表现的是人物鞍马,画中绘有六人七马,人物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具有宫廷绘画之特色。卷末有无名氏题识&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作者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人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注释3)  宋代之前的画大部分没有题款,也不落作者款识。而此卷绘画也没有作者落款,仅在画心的末端左侧题有&世传东丹王是也&。后世将此作品归属于李赞华所作。那么这幅作品究竟是否东丹王李赞华所画呢?如非其所画,而题字只是表明所绘人物是东丹王,那么画中究竟哪一位是东丹王呢?  笔者将试着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对这两点问题做一些个人的分析。  辽代在绘画上曾有很多的创造与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历史上曾经重视不够,记载简略,传世卷轴画极少,且多有争议。番族、骑射、人马之类题材的作品都被统称为&番画&,并且多将番画归于契丹辽金等画家的名下。其实辽代的统治者很重视绘画,辽代设有翰林图画院,《辽史&圣宗纪》载:开泰七年(1018年)&诏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注释4)辽的贵族画家有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世宗耶律阮(倍长子)、耶律题子、萧瀜,还有著名画家胡瓌、胡虔、高益,都是契丹人。目前流出海外的辽代卷轴画以此幅传为李赞华的《东丹王出行图》最著名。  李赞华所传的作品多以番族、骑射之类为绘画主题。 《图画见闻志》谓其&马尚丰肥,笔乏壮气&。 (注释5)《五代名画补遗》则谓其&画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注释6)我们暂且先不论这幅绘画作者是谁,首先来解读一下画面内容,辨识一下画中人物。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绘画题材中意义和内涵的演变以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为例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绘画题材中意义和内涵的演变以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1:15: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绘画题材中意义和内涵的演变以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车马出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一画】东丹王出行图:契丹人和我们长得一样吗?
我的图书馆
【每日一画】东丹王出行图:契丹人和我们长得一样吗?
《东丹王出行图》画的是辽代东丹王骑马出行的场景。辽代的东丹和今天的丹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么东丹王是谁呢?东丹王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阿保机灭掉北方的渤海国(在今天黑龙江、吉林一带),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然后让自己的大儿子耶律倍去那里当王,画里的东丹王就是耶律倍。耶律倍后来向后唐投降,改名姓李,叫李赞华。他擅长画鞍马题材,所以这张画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他自己画自己出行的场景。其实呢,原画没有李赞华的名款,到底画得是不是东丹王还不一定呢。不过从人物装束和相貌来看,画的确实不像汉人。基本资料作者:(传)李赞华尺寸: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局部我们来看看这件作品的局部。人物画得比较细致,功力深湛,看起来像是元代之前的作品,明代以后的画家应该还没这个水平。人物的表情是比较生动的,就是个别几个人有点丑。从装束就可以看出来,手持马鞭的这个人应该在整个骑行队伍中身份最低,佝偻着身子,一看就没有上位者的气势。头顶的宽沿帽子倒是挺别致的。后面的人物比较挺拔,不过按照史书记载,辽代的契丹人都是髡发,为什么画里的不是呢?古画里表现王公贵族的神情一般都是比较安适祥和的,露出这样的一幅苦瓜脸是比较少见的。画中的人物都戴着耳环马的耳朵都有一个豁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对比《东丹王出行图》中的人物面貌与古代中原地区的汉人形象是有很大差别的。从画中的人物形象来看,额头都比较后倾,天庭一点儿也不饱满。脸型比较长,额头比较窄。按照人类学的研究,这种长相的人基本属于北亚人种,与东亚和南亚人种关系比较远,基本上可以归入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中国古代的鲜卑人、契丹人都有这样的相貌特征。现在的东北三省很多人长得也有这样的特点。《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脸型太方,看来是不符合契丹人一般长相的。我们看古代绘画中的鲜卑人、匈奴人、契丹人的形象,基本都有《东丹王出行图》中人物相貌的特征。比如北齐(公元550年—577年)娄睿墓中的壁画,表现得是北齐鲜卑贵族的出行场面,人物也都具有窄额宽下巴大长脸的特征。2003年内蒙古发现了一座辽墓,里面有契丹女贵族的头骨,考古人员按照头骨形状,用三维技术复原出了墓室主人的长相,确实也是大长脸、小眼镜、短额头、颧骨略高。《东丹王出行图》中的马画得也是相当精彩的,造型极其准确,细节刻画也很生动,马的丁丁也画的细致入微。古代的马尾巴一般都会打一个结,可能是为了防止和鞭子搅到一起。马尾巴打结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了,比如汉代的马踏飞燕,马尾巴后面就是一个结。临摹今天临了一个人物头部,要表现出一副难受的样子,只需把眉毛画弯,多加皱纹。古代的契丹贵族也有烦心的事儿,看来也不比我们幸福多少。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东丹王出行图》:一位悲催的王子如何审视画中的自己
摘要:
《东丹王出行图》,作者李赞华,创作于931年,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东丹王出行图》,五代时期的绢本设色画,作者李赞华。绢本,就是丝织物上的字画;设色,对应水墨,就是着色。唐以降,宣纸画越来越多。宣纸比之绢,实用又廉价,是技术进步。宣纸渐成气候,还画绢本,好比是在CASIO时代坚持戴块机械表的人,…
推荐关键字
《东丹王出行图》,作者李赞华,创作于931年,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东丹王出行图》,五代时期的绢本设色画,作者李赞华。绢本,就是丝织物上的字画;设色,对应水墨,就是着色。唐以降,宣纸画越来越多。宣纸比之绢,实用又廉价,是技术进步。宣纸渐成气候,还画绢本,好比是在CASIO时代坚持戴块机械表的人,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此画作者李赞华,不是伙夫。他笔下的人也不是伙夫,称之为天潢贵胄,没哪个大款敢反对。东丹王叫耶律倍,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公元十世纪初,耶律倍曾是葱岭以东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契丹王储何以沦为东丹王?那是他的造化。画作所传递的信息,为耶律倍一路走低的运势作了注脚。画中六人七骑,皆非中原样貌,题材胡风甚浓。一行人或左顾右盼,或交头接耳,唯独落在队伍最后的那一位,形容尊贵,却面色凝重;抬头远眺,却眼神黯然。在骑行游乐的氛围里,他是个若有所思的局外人&&他就是耶律倍。《宣和画谱》评曰&马尚丰肥,笔乏壮气&,说的大抵是耶律倍。若为他配一曲画外音,调子应该是《三套车》: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据传,&无名氏&是画作最初的收藏者、宋代皇室成员。  补充信息两则:一、这幅画初名《番骑图》,因着无名氏的题字,遂得今名;二、这幅画的主角耶律倍,还有一个汉名,叫李赞华。所以,《东丹王出行图》其实是耶律倍(李赞华)的自画像。  布罗茨基说,悼文具有自画像的性质。反之亦然。这幅自画像可以视作耶律倍为自己提前拟定的悼文。对于自恋狂耶律倍,人们有理由相信,他或许希望别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举行一场葬礼,有人用低沉的声音念诵他的悼文,叹息,垂泪。或许,躲在帷幕背后他早就被自己多舛的命运感动得流泪了。  创作《东丹王出行图》时(约931年),东丹王已不在东丹国,耶律倍流亡到沙陀族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后唐。耶律倍在此受到了国君般的礼遇,史称&宽仁&的文盲皇帝李嗣源赐其名&李赞华&。当然,礼遇多半意味着没有实权。他的治所在江西虔州,那是南唐的领土,所以只能&遥领&。  政治上务虚,文化上务实。在后唐,&不预政事&的李赞华迎来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传世名作包括《东丹王出行图》,大都出自这个时期。此时的作品,技法精良,但格调灰暗,与他弃契丹投后唐的心情吻合。负面情绪由何而来?普遍看法是,因为契丹皇位继承权之争的失败。  如前所述,耶律倍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而且,他聪颖好学,文武双全,深得老爹喜爱,916年便被立太子。若没什么变数,耶律倍所要做的无非是等待,等待继位的那个好日子。但事情复杂之处在于,耶律倍还有一个更具狼性的二弟耶律德光,还有一个信奉狼图腾的母后述律平。  关于皇位继承人,阿保机夫妇的选择有分歧:阿保机摁了一号键,述律平摁了二号键。不凑巧的是,阿保机走在了述律平前头。926年,阿保机病逝。述律平以壮士断腕之决心,确立了&二号键&耶律德光。&一号键&耶律倍去了刚被征服的渤海国(改名为东丹国)。于是,原本应是契丹皇帝的人成了东丹王,顶着&让国皇帝&的美名。不过,让国之后,耶律倍也不得安生,他觉得耶律德光对自己的猜忌、监视并未放松。930年,东丹王投奔后唐。在登船南下时,他写了首水平不高的打油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按中原人的思维,耶律倍参演的是一部血雨腥风的宫斗戏。他的不幸是,遇到了一位心理变态的老娘。公允论之,事情没那么庸俗。耶律家族所面对的,实为每一个有抱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会遭逢的抉择&&该不该汉化,多大程度上汉化?述律平恪守的是&契丹为体,汉学为用&,而耶律倍极度推崇儒家文化,通晓音律、医术,擅长诗歌、绘画,还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望海堂&。对于&全盘汉化&大儿子,述律平的对策符合绝大多数契丹群众利益的&&不换脑袋就换人。耶律倍的命运遂被定格,让国之后复而去国。寄篱后唐,以李赞华的名义,用画笔抚摸自己悲催的人生。  然而,即便处境如此,耶律倍的迂腐未改。933年,他的庇护者李嗣源驾崩,后唐陷入了真实的宫斗。耶律倍给弟弟耶律德光拍了个电报,让他率军南下。而待契丹兵进抵洛阳(后唐国都),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临死把耶律倍拉来当垫背的。  耶律倍享年38岁,最终,为他念诵悼文的是背负汉奸骂名一千多年的沙陀军阀石敬瑭,而为他收敛尸骨的是一个和尚。  《东丹王出行图》上,压角印是一个&佛&字。这是对一位契丹儒生的盖棺定论。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展览预告】画廊数量持续上升 第五年的ART021带来了哪些作品?
下一篇:黄宾虹山水画:书画一法,曲高和寡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色丹药师 鬼王妖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