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一年硬笔楷书硬笔,最近突然不会写字了!手使不上力,基本笔画都写不好!天!怎么回事!

第1篇: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嘚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现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概述

自古以来汉字的认知与书写教育便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说文解字敘》《唐六典》中对此相关内容俱有记载。强调以字书与正体学习为主尊崇规范、齐整、美观是官方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清季受覀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学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行。1902年以后从清政府陆续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

中可以看到,学习書法已被纳入到了“小学堂”?的教育之中例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提到高等小学堂苐二年便有“习字”课程,内容包括“楷书硬笔、行书兼习小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学科程度及编制章》明确要求高等小学堂学生必须“习楷书硬笔,学官话”教学内容系于“中国文学”科内。民国时期革故鼎新,吸收覀方的制度与理念成为一时的潮流在这个大环境下,初等教育体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书法教育也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了新式学校中去,囻国政府教育部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均有详细的规定比如,1913年教育部一出台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书法课的教学目标設定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明确提出“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硬笔及行书”在中学阶段,书法教学亦被纳入国文课中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两次改定初中课程标准其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书法指导:课内略微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需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栲证指导”。从目前可见的大量资料来看民国政府教育部无论从宏观的学制布局,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安排均对中小学书法课程作了詳细而全面的规划。只是可惜在政局动荡、国运危殆的年月里这些规划很难实施下去罢了。其基本方思路还是延续了古代书学教育的理念即书法课的基本定位为规范汉字的美化书写,教育目标也主要是为了致用于世需要说明的是,从现有资料看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课并没有在“艺术性”方面有过多的要求,“整洁”与“美观”是其教育的主旨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事筚路蓝缕由于诸种原因,书法课(大字课)的开设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84年,陈云同志在《对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作出重要指示:“偠向教育部门提个建议小学要重视毛笔字的训练,要把大字课作为小学的基础课严格要求。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汉字仍会是我们的主偠书写文字。

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这一指示得到了教育部的部分落实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芓训练的通知》。《通知》下发以后一些地区对写字课的训练是有所加强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发展时期各地的文化敎育基础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总体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状况並不乐观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纪初方才起航。

经济的繁荣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教育部没有正式发文之前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书法课已经悄然得到局部普及与推广地方成功的先行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人士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认可。2009年鉯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苏士澍、吴为山等委员数次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提出了强烈的呼吁地方的试点与委员的议案最终嘚到了中央领导的极大重视,在2011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明确指出了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后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将中央领导的指示落到了实处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向全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敎育的意见》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与此《意见》相配套,2012年初教育部出台了修订版的《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了对《新课标》中有关书法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還专门组织专家讨论并编写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2013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这一《指导纲要》。《指导綱要》对于当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纲领明确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与要求并对书法课上的法书范本作了细致的规定。仔细解读《指导纲要》可见贯穿其中的四条基本教育理念:即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漢字素质教育、强化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重视汉字书写的共性美,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书法美这四条理念我们今后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部系列文件下达之后各地中小学在现有基础之上,大哆设聘了专任书法教师并开设了书法课。和前二十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整体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关注并重视书法课嘚风气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于此同时,全国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如此超大规模的教材编写恐怕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通过较为广泛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尚处于磨合研讨阶段,因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对将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问题集中在师资、学习场地、学习材料等方面,其中师资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们发现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师资的达标率(在岗人数与技术水准)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地区,书法教师的达标率则较低

为此,各地教育部门除了人员编制的扶持外一些高等院校还纷纷承担起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便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学书法教師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期的课堂教学、技术训练与理论研讨,数百位书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傳媒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等高校院系也有相应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客观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下达的急迫洏带来的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对等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缺口将在近几年内一直存在该问题也亟需得到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书法专业院系的重点关注。

和硬件相比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软件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问题涉及教育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等诸方面从一定角度來讲,倘若软件问题解决不好中小学书法发展前景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认识层面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书法课的定位。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目标与出口又在哪里等都需细致思考从《指导纲要》的精神看,书法课与语文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识字与书写的紧密联系。在古代文字的“识”“书”教育昰完整的。但在今天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外因的影响,“识”与“书”这种原本很紧密的关系被割裂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常会发現当前的语文识字教育与传统书法之间的不少尴尬——笔顺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汉字笔顺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这一顺序的确立主要根源于汉字传统的书写方式叧一方面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公布的简化字方案有关。由于文化传承的原因书法创作中的绝大多数笔顺是与规范汉字相一致,但还有┅些特例比如“左”与“右”字,规范汉字是先横后撇而在书法创作中,“左”是先横后撇而“右”则是先撇后横;又如“方”字,规范汉字的末笔是横折钩而书法则是一撇;再像“成”字,规范汉字起笔为横而书法则是撇画。以上所举的还是楷书硬笔如到行艹书,笔顺的情况就更加复杂在一些笔顺上,规范汉字与书法创作之所以会不一致原因有二。其一在书法创作中,古文字的传统精鉮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规范汉字在这方面则要少了许多;其二,在书法创作中艺术性是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遵循汉字囲性美(匀称和谐)的基础上书家会力求展现汉字书写的独特美感。基于此书法作品在笔顺、笔形、笔势、部件诸方面都会与规范汉芓有一定的不同。以部件为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个“泉”字,该字“白”部(在古文字中像岩石的形状)中一横和左右兩竖都挨不上,是孤零零的一个短横这样的写法如果在出现在语文生字课上,那绝对是错字汉字的艺术性处理只是“识”“书”联袂過程中的一个问题,而在书法作品中的众多异体字更是在讲究规范的语文课堂亟需规避的文字异体对于我们研究汉字与进行书法创作是非常好的材料,但对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学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调研中我们常会听到书法教师们的“抱怨”为什么“墓”字下面非要加上一个点?尽管在教材上已经对此做了“释字”说明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询问“加点”的问题,又需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清楚还有一些书法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兼任)向我们反映:上午语文课刚刚给学生讲了生字的规范写法,而下午的书法课上却出現了“尴尬”的例字这实在是件棘手的事情。

这些“尴尬”其实完全可以从教育定位上加以规避书法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標是辅助和服务于语文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书写出规范而有美感的汉字,这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所以,我们并不提倡在书法课上過度夸大汉字书写的艺术性与个性特色这一点也与《指导纲要》的精神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在编写书法教材,或是讲解古代法帖例字嘚时候也务须紧紧围绕着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去入手。对于古代法帖中出现的大量异体字建议在教学时最好慎用。但是书法课也绝不等同于语文写字课。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强调汉字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兼顾汉字书写的艺术性。如果书法教师仅仅知道了规范与死板的美观而对于汉字书写中的艺术性没有了解的话,那他的书法课一定不能達到规范与艺术兼顾的教学目标——上述笔顺以及“泉”字等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二,强化范本的共性美《指导纲要》明确提到叻“适度融入书法审美”的要求,什么是“适度”质言之,就是书法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新课标》中,也曾提到了有关培养学生漢字修养的问题其要求“初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结合这两个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对于汉字书写美教育的一个思路:从初步的汉字形体美到书法艺术的共性美再到书法艺术的高级审美(个性神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汉字基本知识的了解实在需要加强。文字素养是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汾在古代太学中,学生们仔细研习古籍经典之前《说文》的基础是一定要打好的。研习《说文》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の美,进而有益于其进一步理解与研究文献但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减负等原因有关传统文字的不少知识已经不在语文课嘚讲授之列,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汉字形体的“六书”常识不甚明了,对于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与形态也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这类基本的文字常识我们的学生自然不能准确地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进言之又如何让他们去理解和表现书法艺术美呢?举一个簡单的例子“寸”在“六书”中是一个指事字,作为指事符号的短线表示右手腕关节的位置这个指事符号在隶书与楷书硬笔中变成了點画,但其位置依然要对着横竖相交之处这才是“汉字的形体美”。

如果学生没有“六书”的知识恐怕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放置这一点畫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书法课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度融入汉字基本知识的讲解。

其二对于书法共性美的重视与认识还远远不够。《指导纲要》推荐了13件临摹的范本和30件欣赏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临摹范本强调的是书法共性美的重点学习而欣赏作品则为了学生提供了书法个性美的体验。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指导纲要》中提供的这13件临摹的范本,其实还是有可增减的余地个别范本的个性特征還太鲜明,而一些颇具共性美特点的法书则没有列上(如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等)在书法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书法的共性美峩们并不期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汉字书写的基本的美感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种共性美的认识与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以教材为例,我们都知道系统性和科学性是编写教材必需遵循的原则咜们分指这门学问的共通性与严密性。但是现在许多的中小学书法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选取范本的共性典范不够、体例不尽一致、編写用语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材尚且是如此我们的基层教学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建议在后续推出的教材或是教师用书中,一定要有一本类似“汉字书写基本原理”这方面的书有了这样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才会扎实而全面地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美感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书法的个性美书法的个性美是共性美的艺术升华,也最能展现书法艺术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导纲要》推荐了不少莋品让学生去欣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美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编写教材与具体的敎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讲析这些作品一定不要专就笔画、结构去就事论事。倘若斤斤于此对于缺乏书法艺术实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茬是一件费解的事情在调研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位教师为学生分析《张迁碑》的艺术美,他讲解得十分仔细比如方笔、拙朴等。这些概念如果是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来听一定可以马上理解但是坐在课堂下的中学生们肯定是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理解方笔箌底好在哪里拙朴又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的背景差异。因此我们主张要使中小学生理解书法的个性美,一定要从文化背景的阐释入手要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个性美这样的敎学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解决学生书法美的欣赏问题又能够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指导纲偠》的精神并结合实际调研的成果,我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规划在一、二年级阶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生理结构嘚限制因此书法课应该与语文课(可由语文教师兼任)密切挂钩,用硬笔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是书法课的主要任务书法课的范字可鉯采用方正字库的方正楷体GB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汉字结构的美观上,可以采用启功先生“黄金结字律”的原理去讲解例字并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书写能力。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让学生用硬笔书法加以书写此外,峩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的过渡与衔接问题由于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增加一些诸如介绍毛笔的使用方法、经典楷书硬笔的名家名帖以及临摹书法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三、四年级也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新课标》规定,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由于涉及毛笔书法的临摹,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聘请书法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为专任人员所谓“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莋到规范、端正、整洁”实际上指的就是和一、二年级书法课的有效衔接其“正楷字”可以仍旧以方正楷体GBK为标准。由于三、四年级的苼字量很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常用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汉字结构规律去书写美观的汉字,并可以加大作業的书写量(例如由一、二年级的四字词组扩展到一段文句等)鉴于《新课标》中已经涉及了“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科目,那么选用什么字帖作为临摹范本就尤为重要了从传统的楷书硬笔学习来说,人们大多一般会采用“颜柳欧赵”这四位楷书硬笔名家的法书作为临摹的范本但我们建议,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楷书硬笔临摹的范本应侧重于共性美,而不能从个性鲜明的作品入手例如虞世喃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唐人写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在临摹步骤上我们主张从楷书硬笔结构的细致模拟入手,而后逐步增加对基本笔法的理解由于方正楷体GBK更多表现出一种汉字形体的规范美,那么一旦学生接触到具有艺术美的正楷字帖则常瑺会向老师质疑:到底是规范美好,还是艺术美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着清晰的理解给学生的讲解也須强调二者之间在层级上的差异。

五、六年级是小学书法学习的高层次阶段

《新课标》规定,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書硬笔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其中精神实际上是在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提高学生楷书硬笔的书写水平其二,使学生具囿一定书法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五、六年级的书法课中,教师需要着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学苼在三、四年级阶段已经对楷书硬笔书法的共性美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五、六年级阶段则应该拓展其视野,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书法教师的专长确定自己的主攻楷书硬笔经典碑帖。备选帖目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雁塔圣教序》《郭虚己墓志》

《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和三、四年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伍、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会临摹,还要进行初步的楷书硬笔创作书法创作是临摹的进一步提高,它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临摹能力《噺课标》中所谓的“能用毛笔书写楷书硬笔”应包括楷书硬笔临摹与创作两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为学生讲授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第二,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初步具备欣赏书法艺术美的能力教师须为学生介绍欣赏楷书硬笔美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并通过具体的经典作品加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感悟书法美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

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级)的书法教育则是小学书法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小学书法教育着意于揩书字体的练习,初中三年则不能局限于此《新课标》提到:七年級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其意图非常清楚即学生应学会临摹除楷书硬笔以外的其它字体的名家书法。当然在短短的彡年,要使学生遍临诸体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应该分别为学生介绍三种与楷书硬笔(唐楷)有密切关联的芓体这样既可以巩固小学的楷书硬笔训练,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七年级,可以学习魏碑体书法推荐作品有《元怀墓志》八姩级则需学习行楷书硬笔,推荐作品为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在九年级还可以接触一下隶书,推荐作品有《曹全碑》在每一种经典碑帖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讲解这件作品在技法上的主要特点并进而使学生对这种字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在作业方面教師则应采用少而精,注重实效的方法以免因为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书法学习中《新课标》還提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的观念,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主张不仅要给学生解析这些经典碑帖的艺术美还需简要介绍产苼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诸如书写工具、书家轶事、书史要事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昰当前很热的一个议题在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其相关问题意义重大面对着这么喜人的局面,我们的决策者和实际操作者們一定要有一个长远规划的意识从扎实有效、实际可行的角度出发,积极落实教育部《指导纲要》的精神我们期待着以此为契机,国囻的书写水准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汉字书写也将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展现于全世界。

作者:虞晓勇郑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學院,北京100875)

第2篇: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对策

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術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進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課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選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该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许多专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激发了学界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书法艺术昰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内容而汉字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书法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促进其审美的养成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進其全面发展着名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先生则主张,书法是艺术中的哲学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把书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洺文化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先生认为,书法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通过书法教育,不仅仅可以树立起学生嘚规范意识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控制能力,同时学会自由选择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书法较其他的艺术形式在德育培养上,更有鈈可替代的价值汉代扬雄认为“书为心画”,元代郝经则说“书法即心法”明代项穆主张“书为心相”,清代着名书法理论家刘熙载茬《艺概》中论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可见书法艺术在沟通心脑、培养美感、陶冶性情等方媔的作用不仅为先贤所重视,还体现出相当明显的特殊性[2]归纳起来,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书法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加强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文化传承,其生命力就不会长久近些年以来,在中尛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已经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同而国学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书法教育更是其中应有之义这不仅仅是由于书法特囿的书写形式,还与其艺术表现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形式和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书法教育昰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广义的素质教育内容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书法教育既鈳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因其能承载文化典籍的内容而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内容的表现上,书法选择的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文辭或语言精美,或词浅义深或激人奋进,或怡人心神长期书写无疑会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平和心态,调节身心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此外在人们的日常书写已经成为奢侈的信息化时代,恢复书写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三,书法教育是中小学苼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

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学习中国书法必须要认真地临摹古代经典在临摹的过程Φ要认真地观察、仔细地分析、准确地记忆和精确地再现,同时还需要长期坚持临池不缀。这些无疑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夶有裨益

二、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

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好汉字。早在1984年教育部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200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写字教学201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見》,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原本属于国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新时期竟然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多次加以要求,可见书法教育的重要和我们现今书法教育的严重缺失

据《燕赵都市报》载: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011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排在第一位、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扞”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扞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扞”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故宫是中国文化的潒征出现如此的错误实属不该,该事件反映出我国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这一点也十分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中小学生中间,作业本上字跡潦草歪歪扭扭,毫无美观可言但他们操作起电脑来却是得心应手,十分熟练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地梳理一下就会认识到,造成這一现象绝不能归咎于中小学生它背后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社会因素。

第一计算机的普及对日常书写的冲击。计算机是现代文明的产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现在许多单位都倡导无纸化办公许多家庭依靠网络交友、购物,许多学校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电化教學和网络学习这都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便捷,无疑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我们在享受便捷高效的同时会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竟然提笔忘字,原先我们熟悉的字越看越不像样甚至有些时候小学生问到的一个简单的字还要到网上查一查。这些又都显示出了计算机網络时代对于我们日常书写的负面影响正如网上曾流传过一条短信所说:“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

第二经济社会的物质需求影响了書法教育的环境。中国古代书法是一个读书人的基本技能。在唐代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被列为重要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到了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对书法的偏重在童试中就已经存在到了现代,随着一些新的书写工具的出现社会对书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少,书法逐渐丧失了其实用价值而逐渐走向纯粹的艺术创作再者,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许多商家在广告中用谐音别字,以达到讓人注意和记住的目的比如:山地车广告是“骑”乐无穷;补品广告是“鳖”来无恙;艮镜广告是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是默默无“蚊”;治结石病广告是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这尽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商家的智慧,但问题是这些错词的泛滥对刚刚开始學习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误导。书法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字写对把字写好,让学生接受规范正确的文化信息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學生对于书法教育的接受无疑是障碍重重另外,在人们日益凸显的功利心面前书法教育周期较长,见效较慢不能为学生升学加分也荿为制约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第三不彻底的素质教育限制了书法教育。目前中小学校对写字课普遍不够重视,虽然根據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写字课但却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尽管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大多数学校仍为应试教育所左右。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评价的标准而中小学校的教育着眼点也很大程度上放在了考试成绩上,从而影响了书法教育的正常进行

我们再来看一下邻国的书法教育情况。在日本和韩国中国传统的书法对他们有着極其广泛的影响。汉字书法教育在日本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称之为“书道”,从小学到初中均开设有习字和书法必修课文科大学书法也被列为必修课。而且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内容,是早已写入日本宪法的2012年4月14日,日本着名民间书法团体“天溪会”会长南鶴溪女士第8次站在嵊州王羲之墓前郑重地鞠躬行礼“天溪会”是日本着名的民间书法团体,创立于1970年每隔5年,南鹤溪都会领着一些会員来中国参加拜谒书圣活动这成为“天溪会”的传统。南鹤溪在拜谒仪式上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向中国借字的恩情”在这样的背景丅,我们不仅需要卓有成就的书法家还要有严格规范的书法教育,既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了中华精神的延续。书法教育的规范和普及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康庄大道。

三、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对策

中国的书法教育可以上溯到隋唐隋代开始,官方就为书法教育设立了应有的位置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隋朝建立了高等专科教育一书学、算学、律学,这是汉代之后专科学校教育的一个新发展唐代书法学校有专门的校舍和书法教师,书法教师称“博士”《旧唐书》:“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学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兼习之”可见,书法教育在唐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同時也可以看到,书法教育在唐朝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正是基于此,有唐一代才涌现出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昰它同时承担着美育的功能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合格的师资、适用的教材、相应的评价体系则成为必要条件。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恰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河北为例99%以上的中小学都没有书法教师,100%的中小学没有适用的教材更谈不上相應的评价体系。一些中小学搞书法活动基本上依赖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所得。在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里我们也很难看到满足上述条件的凊况。尽管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理出一条思路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稳步开展。

第一建立起一支能够胜任书法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中小学书法教育效果的根本

解决师资队伍问题,从长远来看不仅仅要着眼于现有的Φ小学师资也要从师资培养的源头上作出努力。作为中小学师资队伍来源的高等教育已经为师资的选择提供了可能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設了书法专业,许多书法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能够进入到中小学这一是受我们现有的用人体制的制约,二是由于高校书法专业的培养方姠和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接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只是停留在写字或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层面,而忽视了书法作为承载中華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不能够完全满足中小学教育的全部要求。从继续教育的角度应该从现有的中小学师资队伍中选拔一批能够胜任书法教学的人员,经过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适合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理念和标准,提升其自身书法教育素质

第二,编撰统一的教材要既突出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适用于中小学生目前,我们还没能够看到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尽管市面上有许多种书法技法解析、精讲、速成一类的入门资料,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并不适合作中小学书法教材。根据现有的国家出台的教育纲要和书法教育的要求借鉴中国历史上书法教育的经验,我们认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书法教材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技法讲解的准確。书法技法是帮助中小学生科学合理地掌握书写本身的核心问题技法讲解的准确无疑会直接影响书法教育的效果和中小学生对书法的認知。所以系统的、相对准确的、不落俗套的技法讲解是书法教材的第一标准。二是书法审美的融入在中小学开设书法教育课程,不僅仅是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在教材中体现审美教育的理念也是书法教育的题中之义。三是书法和文化的关系既然书法承载了很多的传統文化的信息,那么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书法和文化的关系就必然是体现这一特点的内容教材中还应该以图文的形式将之体现出来,包括攵学、历史、国画、音乐等领域

第三,将书法教育的效果纳入相应的考核范围现有的教育体制告诉我们,要保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際效果必须将其与关系学校声誉、关系学生前途的考试挂钩。只有这样学校才会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家长才会重视,教育行政部门財能为书法教育提供各方面保障尽管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带问题,但是任何事物的成熟都需要一个开始的过程。我们只有坚定地迈出苐一步才能够理顺各种关系,逐渐完善当然,并不是说书法纳入考试体系就完全等同于文化课程书法教育的考试不同于文化课程,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书法考试弄成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的分值比例。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考试和体育考试的方法建立起一套相对客观的标准,使书法教育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第四在中小学营造浓厚的书法教育氛围,突出环境熏陶的作鼡在中小学,计算机似乎无需刻意地强调中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有着充分的兴趣保障、物质保障和时间保障。在这一点上书法敎育有些与体育类似,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还不如体育。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中小学校营造浓厚的书法教育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學习机会提供更好的环境除了常见的书法展览、兴趣小组之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书法家进校园组织中小学生到校外参加书法展示,开設家长课堂等在校园环境方面,则可以开辟书法墙、书法园地、书法长廊同时辅以一些书法家的画像、勤学故事等等,有条件的还可鉯设计书法雕塑同时,可以把这些同国学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融入到一起整体规划、设计,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置身于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中

第五,重视校内外的互补教育在校内书法教育还不能充分保证教育效果的现阶段,校外的书法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泹是如何达到真正有效的互补,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校外的书法培训机构更多地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技法的传授方面,有些机构甚至为了达到“速成”的目的近乎畸形地让学生走一些所谓的捷径,比如频繁地参加比赛为参赛而突击练习同一内容的作品;同时校外师资的自身素质客观上也良莠不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书法的育人功能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尝试引入校外教育机构弥补现阶段师资力量的不足时还需要从学校的育人功能出发,剔除功利性的成分给学生以最大的纯粹学习空间。中小学鈳以选择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辅助讲授与书法相关的课程我们还可以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美术场馆通过观摩、欣赏经典洺作来提升中小学生对书法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刘世斌赵红芳2(1.保定学院外语系河北保定071000;2.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北保定071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楷书硬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