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产鬼见愁木头有什么用途有药用价值吗?

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日后登记注册的非营运轿车和其它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但不包括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符合6年免检的车辆,仍需要2年定期审验资料。车主可以预约到车管所申请领取检验标志,网上车管所也能办理;还可以通过邮政部门对外窗口申请检验标志,无需到车管所进行安全技术检验。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在行驶证副页上会显示年检记录,车辆年检有效期也会显示在上面,记得在有效期截止之前去年检。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办理年检只需要带齐资料,去车管所或者是行政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在距离年检到期前3个月,就可以办理年检。另外,现在可以选择异地年检,相当方便。当然,有些大城市需要预约年检,就得提前进行预约办理。以广州为例,一共有网上、电话和微信三种预约方式。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到车管所,填好机动车检验标志申请表,取号等待处理;带齐办理人的身份证原件、行驶证原件、交强险和车船税单据,如果是让人代理办理,带上代理证明和代理人身份证去柜台办理。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鬼见愁的“年检”,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办理年检并不麻烦,只要提前准备好资料,耗费时间并不多。各位新车主,一定要记得按时为爱车办理年检,如果错过了年检,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或者遇上交警查车的话,那麻烦就大了。
(文章来源:有车以后砖叔)
文章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接收最新降价提醒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
||||||||||||||||
更多选车参考:
选择车系:
请选择车系
真实姓名:
手机号码:
预约时间:
店面地址:奥迪A1-2011款奥迪A1 1.4T Ego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紫禁城金銮殿皇帝的宫殿红墙金瓦历史感与时空御花园很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紫禁城金銮殿皇帝的宫殿红墙金瓦历史感与时空御花园很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上产,这样执著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纪实
  一边是每年160万吨的自然递减,一边是50多万吨的年均增油答卷,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凭借为国找油的执著,将石油产量不断推向高峰。这样的西北油田,何尝不是我国所有油田企业的缩影?
    激情,这样挥洒
    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十一五”高效开发油田,西北油田的成绩来之不易。它是西北石油人在大漠中的无悔坚守,是面对困境的不懈探索,更是为国“加油”的奋勇担当。
    在中国辽阔的西部,横亘着两条神秘的巨型山脉:北天山、南昆仑。两山相峙而卧,中间塔里木河浩浩荡荡奔腾而出,在万里沙漠倔强地流淌出中国第一大内流河的美誉。
    在这传说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生存着这样一群中国式的“西西弗斯”。他们面对每年吞噬掉160万吨原油的自然递减率,咬紧牙关将油田产量的巨石推向新的高峰。过去五年,西北油田原油产量的箭头一路向上。由2006年的472万吨跃升到2011年的725万吨,年均增油达50万吨,占中国石化上游年增产幅度的80%。
    “成功的花儿,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确,成功的背后总是布满艰辛。西北油田的成长尤其如此。
    这是饱含激情的成长。面对海相碳酸盐岩这道世界级难题,西北石油人勇于探索、不断突破,用铁肩挑起“西部大发展”的重担。这是来之不易的成长。面对油田自然衰减的困境,西北石油人攻坚克难、创新不止,依靠科技写下产量飙升的传奇,成为我国新油田迅速成长的缩影与典范。
    这是饱含血泪的成长。为了迈向千万吨,西北石油人坚守寂寞与孤独,用不悔青春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能源动力。
    留下来,就是一种奉献
    随着越野车在笔直的石油公路上风驰电掣,巨蟒般的天山山脉迅速后移。窗外,辽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几棵圆圆的骆驼刺,仿佛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着命运的博弈。
    沿着公路,越野车向塔河油田进发,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这里被中外地质家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地,是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区。
    西北石油人挥戈西进是在1978年。时值国民经济逐渐复苏之际,能源不足制约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发展。西北石油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挺进新疆,拉开了塔里木盆地石油普查勘探的帷幕。到了200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零飙升到了30%。而此时东部各大油田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新开发接替阵地的后劲严重不足。巨大的原油进口数量、巨额的贸易金额灼烧着西北石油人的神经,“为国分忧、为国加油”的激情有了最切实的支撑点。
    沙漠寻宝的故事总是充满艰辛。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天最高温度达70℃,一个鸡蛋放进沙子里,不到半小时就滚熟滚熟,何况是人。除了酷热干燥之外,这里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遮天蔽日的沙子,一米远的地方都看不清楚,有时候吹着人倒着走。”塔河油田采油一厂二队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笑着说,“每天沙子灌得满耳朵、满嘴都是,牙咯得慌。一年下来,能吃进一块砖。”
   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最不容易忍受的是无边的寂寞与孤独。茫茫戈壁滩上,除了黄沙还是黄沙。“这里离天太近,离亲人太远。有时候,实在难受就跑到荒漠里吼上两声。”石油汉子们乐呵呵说着,似乎是在讲述别人的孤寂。
    有人在参观沙漠石油工人的生活工作之后动情地说:“在这里,不要说干事业,能留下来就是一种奉献。”
    西北石油人不仅留下来了,而且用最快的速度丈量着14万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块。因为他们知道, 在东部油田上产乏力、稳产吃力的情况下,西部必须顶上去!
    为此,西北石油人义不容辞。
    于是,艰辛的工作幻化为充满张力的诗歌:“当红色信号服/无数次穿越黄沙/当钻机的把柄/利剑样刺向大地/当震波一次次射向/埋藏千年的地层/也曾荒凉的大地上/便有了火一样的颜色/那是战场上/刀光和剑影的颜色/是热血/和石油人的颜色。”
    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油藏
    “塔里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盆地。在这里干了30年,仍然有很多弄不明白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还有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探索。”在贴满各种地质勘探形势图的办公室内,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漆立新动情地说道。
    1984年,漆立新从学校毕业之后来到了沙漠。其时,塔河油田沙参2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重大突破。虽然这里当时荒如月球,但是在这无限空白的地域中他看到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其他人一样,他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番。
    可是至此很多年,油田再没有大的发现。直到1997年,油田的年产量也只有39万吨。广阔的塔里木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始终不愿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沙漠的地质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和东部油田有什么不同?在沙46井、沙48井先后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之后,西北石油人仍然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沙48井发现的第二年,我们才摸清楚这里地下是一个个溶洞,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油藏类型!”谈起当时,漆立新没有掩饰自己的少见多怪。
    经过初步的判断,西北石油人认为,这种油藏完全不同于国内外已发现的陆相砂岩油藏,也不同于其他裂缝型或孔隙型海相碳酸盐岩油藏。一个“国内没有、国外少有”的世界级难题,赫然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敢为人先的西北石油人没有停止脚步。在塔里木这张偌大的白纸上,他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弄清楚这些溶洞的展布、排列与类型,我们在野外进行了反复的实验,而且专门跑去贵州参观莲花洞等溶洞的真实情况。”漆立新说道。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终于,塔里木盆地的地下“宝藏分布图”逐渐清晰起来,享誉国内外的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相继出炉。
    在不断的探索中,西北油田产量的箭头一次次实现快速飙升,从472万吨、530万吨、590万吨、650万吨直冲700万吨。2011年,西北油田将继续保持增产势头,原油年产量达到725万吨。
    伴随着塔河的成长,往日的少年也成长为成熟铁汉。“沙漠里特别容易产生哲学家。因为远离都市与诱惑,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塔河油田采油二厂三队员工邹国君这样告诉记者。在探索4亿年地质情况的同时,他们在这里热切地探索着人生。
    “黄昏时分,一个人站在沙丘上,想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会不由得思考人活一辈子总得干点什么,而且总得干成点什么。这个时候,会觉得精神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当记者疑惑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探索热情时,邹国君这样回答。随后,他缓缓地补了一句:“人生,真得很深。”
    “乌鸦喝水”与老井回春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有着自己的梦想与困顿,也有着自己的爱与悔。
    在塔河采访的一周时间内,记者见识了这群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工作到夜里一两点,周末没有休息。“有时候,我老婆晚上11点打电话过来,我们还在开会。她都不相信。”邹国君笑着说道。谈及家人,这群硬汉有些沉默,因为对他们亏欠太多。
    然而,怀着这份深深的亏欠,西北石油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快速上产的传奇。
    23%,这就是西北石油人心里的一个魔鬼数字。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上产快,但是递减率也非常高,有时候一个日产200吨的油井一夜之间就不出油了。”说起这个问题,西北油田公司总经理窦之林有些忧心,“现在,油田的平均递减率为23%~25%,相当于每年要吞噬掉160万吨的产量。”
    毫无疑问,超高的递减率成为了西北油田快速上产的“阿喀琉斯之踵”。
    东部的砂岩油藏用注水驱油增加地层动力,可是对塔河这些不连通的缝洞怎么办?
    面对困境,西北石油人再一次刷新了创新纪录。
    2005年3月,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工人在对TK741井进行注水压井的时候,发现注下去水以后,油反倒被压上来了。大喜过望的厂长立刻决定再找两口井进行注水替油,效果不错,于是对一批停躺、低产井实施注水,均取得良好效果,采收率提高了4 %。这一工艺被形象地称为“乌鸦喝水”,专业名字叫“注水替油”。很快,这一技术在西北油田得到大力推广。
    为国“加油”的责任感传递到每一位西北石油人身上,从领导层到基层职工,从高级专家到普通员工,都在为多产油、快上产竭尽所能。刘培亮就是其中一位。2009年,他了解到厂里4口高产井产量突然大幅下滑,S51井含水更是高达95%。看着这些“功臣”行将寿终,刘培亮焦急万分。为了让这些井焕发活力,他收集大量数据和资料,天天加班到深夜,认真分析现场实施方案后反馈回来的数据。最终,这4口本该寿终正寝的老井实现增油上万吨,S51井实现了日产原油近50吨的成绩。
    像刘培亮这样的增储上产狂人在西北油田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西部快上产”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了“让每一口井都增油,让每一个人都创效”,西北油田在稳产难度极大的情况下,不但实现了有效稳产,而且实现了快速上产。
    不过,今后的上产之路仍然艰难。“现在缝洞型油气藏注水越来越难,水平井的堵水现象也愈来愈严重。如何控制递减率、提高采收率,对于西北油田而言仍是任重道远。”窦之林表示。
    速度,这样演绎
    西北石油人凭借自主创新的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精细化管理、高素质的队伍,在大漠之上演绎出了令人惊叹的“西北速度”。
    起飞……降落……驱车……
    经过40分钟的行程,航班从新疆乌鲁木齐降落到库尔勒机场。随后,驱车2个小时,记者来到一个叫“轮台”的小县城。汉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因设西域都护府而闻名。如今,因为西北石油局前线基地指挥中心设在此而被外界熟知。
    就是立足这方土地,“十一五”期间,西北油田以最快的速度跃居中国十大油田龙虎榜,演绎出了令人惊叹的“西北速度”。
    秘诀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去破解西北油田的上产密码。
    创新理论探“宝藏”
    见到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窦之林,是在贴满塔里木盆地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办公室内。他指着其中一幅图兴致勃勃地说:“看到这些像‘羊肉串’一样的圈了吗,这是成藏条件最好的地质构造。它们就像一个个油罐储存着大量油气。”
    为了找到这些“羊肉串”,西北石油人一直孜孜以求。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时年7月,西北油田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会上,公司总经理焦方正提出:“勘探工作,我们要有‘塔河之下找塔河,塔河之外找塔河’的决心和信心。开发工作的长远目标就是通过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
    然而,现实不由得让人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此时的塔河油田经过了7年开发之后,产量递减快、油井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许多人为此忧心忡忡。
    如何在地质勘探理论上实现大突破?这成为摆在西北石油人面前一道难题。
    敢为人先的西北人没有畏惧。
    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经过上百次的野外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终于“异想天开”般提出了“缝洞单元”这一油藏概念,研发了以聚焦缝洞体“串珠状”绕射波成像为核心的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解开了塔河油田超深缝洞型储集体的神秘面纱。如今,西北油田形成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油气成藏理论,创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
    这组有些拗口的专业理论有一个统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这套理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我国在缝洞型油藏开发方面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勘探理论的突破带来了西北油田“十一五”储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由2006年的8.17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12.86亿吨,累计增加4.69亿吨,年均增长1.1亿吨以上。2011年,提交三级油气地质储量3.44亿吨油当量,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639.53万吨,超计划639.53万吨。
    业内专家评价说,塔河油田的发现和建成,对推动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据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385×108吨油当量,平均探明率11%,待勘探领域非常广阔。
    谈起下一步的勘探规划,西北石油局局长、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表示,油田将在“坐稳塔河”的基础上,主攻玉北、塔中和天山南三大突破领域,力争在“十二五”头两年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新的产建接替阵地。
    科技利剑擒油龙
    在大漠中寻找宝藏总是充满艰险,即使找到了也可能是刺手的玫瑰。“稠油”就是这样。塔河的油“稠”到什么程度?人站在上面跺几脚都不会变形。而这种“鬼见愁”的油藏占到塔河油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怎么才能把这些超稠的油拿出来?西北石油人锁紧了眉头。借鉴国内辽河油田的蒸汽热采,不行;采用国外的闭式热水循环开采,不适用。
    再一次,西北石油人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不断的实践中,一种名为“稠油掺稀”的工艺被破天荒地提了出来。
    说起稠油掺稀技术,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梁尚斌厂长记忆犹新:“日,我们的TK612通过酸压出了油,油却堵在了井筒里。有油拿不出来,那个急啊。我们跟分公司的科研人员一起围着这口井研究好几天,最后决定用掺稀油再加热的方法解堵,结果这口井日产油最高达到500吨。后来我们又对多口井进行了试验,效果很不错。”
    随着稠油区块不断被发现,稠油掺稀技术不断改进,化学降黏、稠油降黏配套等新技术不断形成。如今,这项工艺技术推广到了整个塔河油田,每年生产稠油240多万吨。
    西北油田的原油不但超稠,而且埋藏在地下500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相当于六七个迪拜塔在地下叠在一起那么深。为了把深埋地下的原油拿出来,超深井钻井技术、超深侧钻井技术等技术系列也不断形成。
    在西北石油局的科技创新成果清单里,还有这样一串专业名词: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打开了塔里木盆地宝库的大门,使得滚滚黑金从底层奔腾而出。
    西北油田不仅注重大创新、大发明,而且鼓励小革新、小技改,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毛谦明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2005年初,已是生产运行室组长的他看到油井维护人员费力地给高压采油、采气树注入润滑脂时,开始对注脂枪动起了“歪主意”。他先是仔细地观察,然后在纸上一遍一遍地绘制草图,终于,一个靠气压驱动的高压注脂泵的雏形出来了。经过一次次的安装调试到改进修正,这项小发明目前已申请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业近十年,他先后在采油行业发明、改造了1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年折合创新创效100万余元。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三毛工作室”,打造形成了“三毛”技术品牌。
    如今,西北油田分公司已有多个类似这样的创新人才团队,形成了欣欣向荣的科技创新建设格局。据“十一五”以来的统计,西北油田共完成科研课题15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奖,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1项获技术革新成果奖,获得国家新技术专利26项,有10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共有数百项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西北油田原油产量以数十万吨增幅持续快速上产,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十二五’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打造西部资源接替阵地,更要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西北石油局局长、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坚定地说。
    精细管理提效益
    来到塔河油田“雪莲号”计转站,不禁有些小小的惊讶。虽然身居风尘肆虐的沙漠,但这里的院内整洁如新,室内室外的设备被擦得明光锃亮。在院子内的文化展板《打造勤俭之家》一栏中写着——阿抠精神:“没有最抠,只有更抠。”
    “抠”到什么程度?员工将一块用来擦拭设备的大布撕成10小块,并反复清洗使用,这样每人每月可“抠”出两块大布。面对一些锈迹斑斑的闸门,她们用打针保养法,使许多锈死的闸门“起死回生”,年节约设备费用超过10万元。
    这只是西北油田分公司推行全员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西北油田坚持把“过紧日子”的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投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将成本控制目标责任逐级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成本目标与产量目标、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紧密结合。”西北油田副总经济师孟繁莹告诉记者。
    在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成同时,与之配套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平台也同步建成,共建设业务流程193个,初步实现“管理体系化、体系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为分公司打造现代化油公司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塔河油区,油井与油井间隔一般为10公里,远的达上百公里。井距太远不具备建立管输条件,只得用罐车倒液。由于塔河油田开发速度较快,新井投产与地面集输系统建设有时间差,大量新井生产的原油初期只能靠汽车倒运,单井掺稀生产同样需要汽车将稀油送到井口。降低倒运费成为降低成本的首选课题。去年,塔河油田特管工程管理中心使用车载GPS监控系统,合理调配运输车辆,优化倒液运输路线,节约运费765万元。
    类似这样挖潜增效的例子还有很多。“十一五”以来,西北油田分公司在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上做文章。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方针,加快生产组织运行,争分夺秒抢产量,使塔河12区和托甫台区基本实现当年探明当年开发当年见产。
    除了精细化管理之外,油公司管理模式是西北油田的另一大特点。西北油田被称为是一支没有“枪炮”的队伍,所有的施工队伍和服务队伍都来自外部油田。据悉,目前有39个专业的643支工程施工队伍参加塔河油田建设,形成了全方位开放、联合会战的大场面。“通过引进外部优秀队伍,引进新工具和新技术,再配备专业化管理和监督,我们有限的人力资源就可以引领大兵团高效作战。”西北油田分公司领导这样表示。
    未来,西北油田将在提升投资成本管控能力、完善业务流程、推进制度化管理等方面下工夫,逐步形成与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西部兴油有尖兵
    正是因为有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西北石油人队伍,油田的快速上产才有了最根本的保障。“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好用活人力资源。”西北石油局局长、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说道。
    基于这样的人才理念,多年来,西北油田分公司积极搭建人才成长“舞台”,不断完善选才、引才、用才、育才机制,制定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与国内各大石油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紧缺专业领域大学毕业生。
    何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2009年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留在繁华都市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塔河油田。当被问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这个年仅31岁的小伙子内敛地笑着说:“我是学石油专业的,就应该到油田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之所以选择来塔河油田,是因为这里广阔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我。”
    筑好巢穴引凤来。目前,西北油田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科研机构和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联合开展储备技术攻关。这种“院—校”、“院—企”强强联合模式在为油田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加快了专家型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2008年以来,西北油田分公司先后从国内各石油大专院校引进了694名毕业生充实到油田科研领域,其中硕士140名,博士4名,本科学历550名。
    对此有人非常不解,沙漠的环境如此艰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来西北油田?塔河油田采油三厂采油三队队长张炜给出了答案:“10年来,油田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给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快速成长的通道,让我们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西北油田敢于放手让年轻技术人才担当科研攻关重任,使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逐步成为了凝聚人才的主战场、培养人才的大学堂和历练人才的大熔炉,有效盘活了人才建设这盘棋。
    张烨,就是尝到这个政策甜头的科技人才之一。被西北油田分公司评为“十大科技标兵”的张烨,积极投身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改造技术研究》,他先后解决了塔河油田多项复杂的酸压改造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获得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编写的《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酸化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塔河油田四区酸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此同时,西北油田分公司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并专门设立了“技能比武团体奖”,不断促进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形成了机关搭台、基层唱戏、员工踊跃参加的“岗位练兵”新格局。2011年3月,西北油田分公司还对39名操作技术能手颁发了高级技师聘任证书,并签订了职业协议,初步形成了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三级人才培养网络。
    谈起今后的人才培养与人才理念,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表示:“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精神,这样凝聚
    —访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党委书记陈明政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西北石油人形成了以“敢为人先、创新不止”为核心的“塔河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他们在风沙肆虐的大漠奋勇作战,向着千万吨的油气田目标大步迈进。
    冬天的塔里木河没有了夏日的清澈,两岸的胡杨却愈发刚劲苍凉,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传说,胡杨可生长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30多年来,西北石油人以胡杨为榜样,形成了以“敢为人先、创新不止”为核心的“塔河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他们在风沙肆虐的大漠奋勇作战,向着千万吨的油气田目标大步迈进。
    缘起
    中国石油石化:陈书记,您好!勘探开发30多年来,西北油田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独有的“塔河精神”。这种企业文化与精神的根源是什么?
    陈明政:厚重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与“魂”。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发展历程积淀、传承、创新而成。
    1978年,正值国民经济逐渐复苏,能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制约着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北石油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挥戈西进,挺进新疆,先后在喀什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拉开了塔里木盆地坚苦卓绝的石油普查勘探帷幕。在严酷的环境和简陋的装备下,广大干部职工在地矿部提出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鼓舞下,以顽强的意志实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首次重大突破,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转折,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王守忠、地矿部劳动模范卫怀忠等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西北石油人秉承“三光荣”传统,长期在塔里木盆地艰苦创业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这支队伍的“根”和“脉”。不论在油田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它始终是一代又一代西北石油人前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国石油石化:“三光荣”精神是我第一次听说,和大庆精神似乎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陈明政:的确。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西北油田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再次陷入困境。面对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在激励着西北石油人:前人没有遇到过,我们敢于探索、敢于拼搏、敢于超越;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借鉴,我们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发展,大胆地向新地区、新领域、新目标、新层位挑战。
    通过不懈的实践,西北石油人逐步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按照这一理论,1997年一举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田—塔河油田,结束了我国海相古生界没有大油田的历史,实现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现,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西移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技带头人。他们中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同志等。他们是西北石油人“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典型代表,是我们这支队伍精神风貌的具体化和人格化。“塔河精神”由此孕育而生。
    内涵
    中国石油石化:可以看出,“塔河精神”的形成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与历练。那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陈明政:“十一五”以来,我们对具有西部特色和西北石油人个性的“塔河精神”进行了总结、提炼和升华,经过反复地研讨、修正和提炼,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鲜明行业特点的企业精神正式形成。这就是“塔河精神”。“塔河精神”的内涵我们称之为“三敢三创”,即敢于探索、敢于拼搏、敢于超越,创新发展、创业报国、创建和谐。
    “塔河精神”是“三光荣”“大庆精神”的延续、发展和升华,描绘了西北石油人“从发现到发展、从创业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寄托了西北石油人对祖国能源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塔河精神”一经发布,立即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成为推动西部加快增储上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中国石油石化:在基层采访中,我屡屡听到一线员工谈到“精神”这个词。在荒凉的沙漠里,这个词似乎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角色。您认为,塔河精神对西北油田的快速上产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明政:这里虽然是沙漠,却孕育出了精神的绿洲。对于西北石油人而言,“塔河精神”至关重要。它让西北石油人敢于超越,迎来了西部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自1997年塔河油田发现以来至今的短短十几年间,原油产量从39万吨跃升至2010年的700万吨,三级储量由0.7亿吨油当量递增到目前的31.1亿吨油当量。特别是进入“十一五”,肩负中石化“西部快上产”的重托,西北油田在打造上游“长板”中奋勇争先,原油产量年均增长60万吨,占中国石化上游年增产幅度的80%,跻身全国陆地十大油田行列。
    在荒凉而寂寞的工作环境下,西北石油局始终坚信文化兴企、以文化强企是企业长期繁荣发展的关键和法宝。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塔河油田,西北石油人更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奋进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为进一步挖掘西北石油人长期奋战戈壁荒漠、以苦为荣、为油而战的核心价值,赋予“塔河精神”新的内涵,西北石油局采取了哪些举措?
    陈明政:为了将塔河精神落实并传承下去,西北石油局坚持进行全方位渗透,从思想灌输,向管理延伸,向一线辐射,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念支撑。
    通过一年举办一次“文化节”,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书画展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弘扬“塔河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理解“塔河精神”的内容、实质和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身为西北石油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创业报国”的决心和斗志。
    与此同时,局党委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把制度的刚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在“塔河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对局企业文化的总结、梳理、整合,建立起了与企业十大经营管理体系相匹配的以采油文化、科研文化、服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发展战略逐步内化为局、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上升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实现了企业管理质的飞跃。
    此外,我们还将其向一线辐射,使得基层文化蓬勃发展。塔河采油一厂采油三队提炼的“执岗一根针、班组管理一根针”班组岗位文化,体现了精细严实的岗位工作作风,多次受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表扬。
中国石油石化: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北石油局将在企业文化与精神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与部署?
    陈明政:分公司将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借鉴先进的文化成果,将西北石油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持续快速有效和谐发展。
    西北石油局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坚持把局、分公司的企业文化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有机融合。对各个层面的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确保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一致、形象统一,推进集团公司文化战略顺利实施和局、分公司企业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坚持结合局、分公司实际,大力推进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塔河精神”的品质和内涵。计划通过2~3年的时间,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战略层面提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向企业管理渗透、向班组文化延伸,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各单位、专业特色的文化链,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侯瑞宁)
信息来源: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728
技术支持: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鬼见愁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