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分很多细泡是不是八字出水口口离翻水板远点

查看: 819|回复: 8
请问,底缸水泵格需要设翻水板吗,需要的话,作用是什么?
在做底缸,但做缸的跟我说,不要用翻板,说是“主缸及底缸的水分蒸发 都体现在水泵格的 所以原先我们设计水泵格和前面那格是相通的 这样水蒸发才会慢点 现在您水泵格加翻水板 那所蒸发的水量 将导致水泵格的水分下降很快&&没有及时补水时 就会烧泵的”
请问,底缸水泵格需要设翻水板吗,需要的话,作用是什么?
补充,我底缸是35cm的
无需翻水版,画蛇添足又何必。
学习,帮顶!
碧云涛 发表于
无需翻水版,画蛇添足又何必。
无翻水板的话,那会不会蛋分的气泡到主缸呢?
madaishu 发表于
无翻水板的话,那会不会蛋分的气泡到主缸呢?
蛋分气泡怎么会进主缸?
没什么必要!
路过'我的有感觉好小哦
Powered by查看: 6702|回复: 5
蛋分出水口气泡问题
最近换大缸了,原来80缸用了两年的nac6先放大缸里养水使,但出水口出来的全是小气泡弄得满缸都是很苦恼,请教下我该怎么办。现在蛋分格水位25,我已经在出水口裹上白棉,一点作用都没有。
网上都说有气泡, 做缸时我特意做了4格,蛋分下一格放满陶瓷环,新水新蛋分,开缸小气泡出来过10分钟之后一个月,至今都没有气泡了。
我认为关键设备质量好坏,一般买来的蛋分出厂前测试用,可能有点脏,先擦干净即可。说明书上有写,可以加快磨合期, 还有一定要再入主缸前加一过滤格,基本就解决了。很多缸都是3格的,还没有养鱼就遭遇设备问题,当然被气泡烦恼死了。
希望对大家有用!
新缸这样的现象很正常的,一段时间后就好了。
johntang1975
& & 我的是老蛋分呀。是不是新水的问题?我也是四格的,放在第三格了。第一格下水白棉,第二格现在空着,打算养好石头后放活石,第三格蛋分,第四格上水。
& &用过的蛋分放在新缸也需要磨合?
& & 兄弟,昨天,我为我的30小缸买了一个全新BMQQ , 缸只有2格,刚使用稍微有些小气泡,大概2小时后,完全没有气泡了。网上帖子到处说有气泡,我买2个NAC蛋分就从来没有遇到过。连过滤棉也没有加。根本不存在气泡。
我认为还是安装的问题,缸的设计问题,最好上传照片,大家一起看看。另外建议放第二格,第三个加滤材
Powered by查看: 1026|回复: 11
背滤格设计,请大家指点一下
本帖最后由 ulanlux 于
22:32 编辑
QQ图片31.png (29.43 KB, 下载次数: 10)
21:54 上传
最左是蓄水格,用于电子补水。出于美观考虑,缸上架补水桶不太协调。
旁边是水泵格,接三通,3个出水口。下方出水口可以吹缸底,或者更多出水口,是不是可以代替造浪?造浪比较碍眼。
大区域是藻格,背滤后面粘上汽车led,红蓝按比例配。可以是高等藻或uas。
最右是下水格,上下鱼梳。
藻格与水泵格之间需要滤网吗?
需要翻水板吗?
不考虑用蛋,静音。
请大家指点一下,是否有需要改的地方
你出水这么弄,不用大泵没水流,用更大的泵价格不如直接买造浪。
你想有藻缸的,直接参考底滤的底缸格子设计,蛋, 藻, 上。
挺新颖的,但没有蛋分吗?此外为何不做底滤?那么小空间。翻水板有了,那藻会到潜水泵区域吗?不设翻水板,水从上面过,同样水藻会到水泵区,假设你有东西隔绝了海藻。但水流到水泵区域依然是会很大的,感觉、另外,上下鱼梳不设翻水板的话,水流直接在下鱼梳流动的多,没有上鱼梳作为吸油膜作用了,除非,上水泵水流很强。
挺新颖的,但没有蛋分吗?此外为何不做底滤?那么小空间。翻水板有了,那藻会到潜水泵区域吗?不设翻水板, ...
垃圾肯定底部多,我认为下鱼梳吸力大于上鱼梳是好事
你出水这么弄,不用大泵没水流,用更大的泵价格不如直接买造浪。
你想有藻缸的,直接参考底滤的底缸格子设 ...
背滤比起底滤,泵的流量损耗小很多吧。虽然接了3个出水口,但是总流量应该没损失多少吧
垃圾肯定底部多,我认为下鱼梳吸力大于上鱼梳是好事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上下鱼梳没有翻水板,等同于上鱼梳是浪费的。没有上鱼梳作用,油膜增加,水里头的溶氧度减少,因为你是没有蛋分的结构,需要斟酌。并不是说下鱼梳吸力大小的问题,所有上下鱼梳的吸力都是下鱼梳大于上鱼梳的,因为水有压力,很简单道理,这个没必要提。
ulanlux 发表于
背滤比起底滤,泵的流量损耗小很多吧。虽然接了3个出水口,但是总流量应该没损失多少吧
底滤一个口,你做三个不分散?你做三个点用多少个90度转口?转两次角你可以减300L去。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上下鱼梳没有翻水板,等同于上鱼梳是浪费的。没有上鱼梳作用,油膜增加,水里头的溶氧 ...
好的,请问翻水板怎么加?
底滤一个口,你做三个不分散?你做三个点用多少个90度转口?转两次角你可以减300L去。
有道理,哪里可以查到流量损耗的数据就好了
ulanlux 发表于
有道理,哪里可以查到流量损耗的数据就好了
国产泵哪会达到标称流量,老实用一个出水,架造浪,直吹造流和涌动的造浪不一样的。
国产泵哪会达到标称流量,老实用一个出水,架造浪,直吹造流和涌动的造浪不一样的。
我是从美观与性能间做一个平衡
顶上去讨论
Powered by查看: 1832|回复: 18
【玩個球】的新缸——全程记录
本帖最后由 befine 于
09:30 编辑
& &&&潜水是没有出息的,理论必须付之实践,生命不止折腾不休!事实证明不时间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 &&&记录值得纪念的日子,日,正式下海。本记录贴随时更新,记录练手缸的发育过程,欢迎拍砖吐槽交流指导。
& &&&一楼报上设备清单,按照宁大勿小,老手靠经验,新手靠设备的原则选购:
& &&&缸体:90X45X45超白。----实际使用将隔成侧滤形式,展示缸50X45X45,侧滤缸40X45X45。不要问为什么,没有空间放底柜底缸。
& &&&蛋分:威泰士OMEGA 130。
& &&&主泵:伊罕1250。
& &&&主灯:迈光R420R 70W。
& &&&藻灯:阳光几何Z系列-20W。
& &&&造浪:捷宝WP10两台。
& &&&辅助:柏雅300W加热,三厘红白管,底滤板若干,浮球补水等等。
& &&&盐:法国红十字珊瑚加强版,光学盐度计。
& &&&过滤系统:计划采用柏林系统+厚沙红树。
& &&&生物:LSP+SPS混养,公子小丑1对、蓝吊1条、虾若干,其他待选择。
本帖最后由 befine 于
09:29 编辑
更新专用楼层
& && &&&7月11日购买了活石,由于侧滤设计缺陷,抱着与其以后添麻烦不如现在解决亡羊补牢为时坐爱枫林晚的态度,委屈活石暂居整理箱。好消息是7月12日即开始暴出褐藻,13日褐藻比较明显,绿藻开始出现,15日绿藻主力到达,16-17日绿藻全面占领活石光照部位,生长良好。
整理箱暴藻.jpg (224.27 KB, 下载次数: 0)
09:29 上传
本帖最后由 befine 于
10:07 编辑
& && & 侧滤是无奈之举,前期由于经验不足,安装后发现实际运行毛病不少,认真学习了SKETCHUP软件系统(随便问下谁有管道插件分享一个),重新设计了侧滤部分。拆老隔板、清理玻璃胶工程量浩大。清理干净后注满水开氧,加了个草缸淘汰的除油膜循环水,泡48小时后重新安装侧滤。
洗缸.jpg (168.2 KB, 下载次数: 0)
09:54 上传
& && & 以下为侧滤设计,曾有前辈指导不需要翻水板,可以节约空间,感觉十分有道理的采纳,事实证明翻水板虽然不是必须的,但实际用处非常巨大,建议保留。
& & 下水采用溢流方式,挡鱼板(侧滤主隔板)上部除油膜,中间和下部都设计了鱼梳开孔:
挡鱼板.jpg (228.88 KB, 下载次数: 0)
09:54 上传
& & 强大的SKETCHUP整体效果:溢流直接通过翻水进入蛋分格——翻水进入厚沙格,厚沙设计大约22CM厚度(含充水层),上部溢流经翻水至下水格。
1.jpg (420.55 KB, 下载次数: 0)
09:54 上传
厚沙设计:
厚沙系统.jpg (288.99 KB, 下载次数: 0)
10:21 上传
不错,快更
7月19日,更新部分准备工作
按照计划尺寸,安装好上水泵和管件。管子和连接全部使用台湾三厘的,管径25(这个管子真的不错)。伊罕的上水口是宝塔头,理论上配12/16软管,追求外形的我当然需要改动下,DIY成硬连接。管件直接翻过挡鱼板入主缸,这里不在挡鱼板上开孔的原因是为了今后方便调整出水位置,也方便随时能拿出主泵清洗。出水口用三通做了2重出水,试水感觉中部流量较小,底部相对比较大,如果前期只养LPS的话,基本这两个出水口就是基本的造流了,不需要额外造流,只需上部再配个造浪足矣:
主泵硬连接.jpg (61.03 KB, 下载次数: 0)
10:51 上传
上水管.jpg (100.56 KB, 下载次数: 0)
10:51 上传
主泵试水.jpg (48.14 KB, 下载次数: 0)
10:52 上传
空下来的时间折腾下珊瑚骨。由于厚沙缸比较小,只买了1KG的ZEO珊瑚骨,应该够了。开袋后挑去贝壳碎片,用筛子筛去粉尘,自来水冲洗几遍,下锅煮。淡淡的海鲜味瞬间充满了周围。沸水煮开大约10分钟,一边煮一边用滤网捞干净浮沫,起锅,注:不用加味精、香油等调料。泡入纯净水。这里是用没喝完的纯净水桶泡,有过一段时间的纯净水含氧量低,比较方便,桶口保鲜膜遮一下。
珊瑚骨1.jpg (145.24 KB, 下载次数: 0)
10:53 上传
珊瑚骨2.jpg (147.21 KB, 下载次数: 0)
10:53 上传
珊瑚骨3.jpg (153.54 KB, 下载次数: 0)
10:53 上传
珊瑚骨4.jpg (93.56 KB, 下载次数: 0)
10:53 上传
顺便把缸里的水抽空,清理干净,HOHO,新的一样一样的:
缸体.jpg (76.04 KB, 下载次数: 0)
10:54 上传
7月20日更新粘缸过程
开始粘隔板了,工具一大堆,瓦克121酸性透明玻璃胶+枪;直角夹(粘缸神器,图片中的红色金属);美纹纸胶带;美工刀、剪刀、抹胶小工具;大量餐巾纸(玻璃胶一沾手上或别的地方迅速一抽!)。先吧中间几块溢流挡板在缸外粘上,一来这几块受压比较大,缸外先粘保证质量,二来可以基本固定缸内距离位置。话不多说,惯例上图。从胶缝来看绝对是老师傅级别了!
粘缸1.jpg (65.96 KB, 下载次数: 0)
10:56 上传
备注下:玻璃胶管嘴用打火机烤一下,然后捏扁,削出40度左右的口,打胶比较好控制,且美观。
粘缸2.jpg (99.04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3.jpg (88.71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5.jpg (109.85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4.jpg (99.92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8.jpg (78.64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7.jpg (64.36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粘缸10.jpg (61.96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进行适当的黑膜遮挡修饰,完成:
粘缸11.jpg (62.25 KB, 下载次数: 0)
11:00 上传
粘缸12.jpg (65.28 KB, 下载次数: 0)
11:00 上传
(84.2 KB, 下载次数: 0)
10:58 上传
7月21日更新
新缸玻璃胶晾透(其实还没透,等不及了)试水化盐,顺利的话,我的活石终于可以搬回原拆原迁的新房子了!
试水化盐开始。
暴藻的水用自来水即可。南方的自来水还行,不过自来水中由于管道、水箱的原因,大颗粒杂质较多,难不倒我们。水管出水部分用厚白棉包一下,轻松解决。
化盐直接选择在缸内,把2个溢流用胶纸遮挡了,直接可以主缸化盐,开造流吹。浓度可以略大点,毕竟侧滤部分还有将近30L水。等到化盐完成,扯去胶纸,完成整体流通,这样比较方便。
用胶纸封住了中、下两个溢流口,主缸直接化盐:
试水.jpg (76.33 KB, 下载次数: 0)
11:04 上传
试水化盐2.jpg (98.13 KB, 下载次数: 0)
11:04 上传
试水化盐.jpg (59.38 KB, 下载次数: 0)
11:04 上传
设备也全安顿下来了,用的是法国红十字珊瑚版,测量新水盐度稳定1.026,水温27-28度,,20分钟后基本化干净了。
8164.jpg (99.87 KB, 下载次数: 0)
11:07 上传
把整理箱里的活石搬家。造景还是等暴藻结束后再折腾了,随意堆放了活石,多留些空隙方便水流。在活石底部添加了格子板架空,使活石下部的水流充分流动。
在搬动活石前监测了整理箱内的NO3已经是0了,搬迁后NO3增高到5左右。有点小疑惑,这次暴藻前后10天,NO3降得有点快。但观察到藻类较开始的确有些偏黄,明显的营养不良,也许是这次活石比较干净。
改造后的侧滤效果非常好,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水体中的悬浮杂质被快速吸入中部和下部的溢流鱼梳,上部除油膜在造浪的带动下也非常给力,水面清爽。在搬动活石后的20来分钟内,整缸水体就变得清澈透亮。
暴藻.jpg (164.86 KB, 下载次数: 0)
11:14 上传
暴藻细节2.jpg (97.44 KB, 下载次数: 0)
11:14 上传
暴藻细节1.jpg (87.2 KB, 下载次数: 0)
11:14 上传
楼主的缸跟我一样的啊,装修得时候没计划好,放不下底缸,只能改成侧滤,悲剧!!
Gilbert 发表于
楼主的缸跟我一样的啊,装修得时候没计划好,放不下底缸,只能改成侧滤,悲剧!!
侧滤不是也挺好的
befine 发表于
侧滤不是也挺好的
旁边一坨看着怪怪的
静等观看下集
8月1日更新DIY灯围及暴藻情况:
出差了5天。期间蛋分可能暴冲了几次,原因不详,出门前蛋分挺稳定的。导致有一天时间补水不足,(要知道我出门前是准备了近20L水的补水,全部用完)上水泵可能半水环境运转了挺久,不知道影响大不大。
缸内的藻已经明显开始白化,NO2\NO3\PO4测定结果全部为0。
暴藻3.jpg (149.47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暴藻1.jpg (66.26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暴藻2.jpg (74.33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检测数据:
暴藻NO2.jpg (96.1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暴藻NO3.jpg (129.03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暴藻PO4.jpg (100.2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暴藻监测.jpg (83.13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抽时间DIY了个灯围,一来方便遮挡灯光,毕竟对眼睛伤害大,二来可以防止鱼跳缸。
带LOGO的主面板,LOGO涂了发光颜料:
灯围1.jpg (63.5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侧板和安装:
灯围2.jpg (120.7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灯围3.jpg (84.83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装上后的效果:
灯围6.jpg (71.88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灯围4.jpg (134.94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灯围5.jpg (63.26 KB, 下载次数: 0)
14:21 上传
细节不是很满意,还要做些小改动
支持,欣赏你的态度!期待下部片子!
感谢分享,跟踪学习一下
Powered by细说翻板钓
我的图书馆
细说翻板钓
翻板钓是板钓的一种,是板钓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钓法。湖南翻板钓和北方的豆饼钩在施钓的原理上虽说大体相当,但在细节和施钓的方法上还是有着不同;并且翻板钓在技术和创新上也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本贴将从翻板钓的使用工具、钓组的配备、饼的选择以及施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一一详细说明,做一个基本的解说,也希望将这一种守大库、钓大鱼的钓法推广开来。 & && &&&在开篇细说翻板钓这种钓法之前需要解决许多钓友对翻板钓认识的一个误区:很多的钓友包括一些老钓手在使用翻板钓钓鱼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懒钓法,抛竿后就不再去管了,就等着铃铛响后再起竿取鱼。但真正善于钓翻板钓的老钓手则会根据施钓水域的水情、鱼情来进行调整;在施钓现场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相同的钓法、相同的饵料而出现不同的渔获,渔获多的往往是那些翻板钓经验丰富的钓手。所以,翻板钓是一种需要大脑钓鱼的钓法,是一种技术钓法。 & && &&&翻板钓的施钓环境:翻板钓施钓的范围比较广,河流、湖库、池塘等等都可以使用翻板钓来施钓;流水钓、静水钓同样的适合翻板这种钓法。 & && && && &1,翻板钓的使用工具 & && & 翻板钓使用工具包括:海竿、线组、地插、铃铛等等。具体的,海竿多使用3米左右腰劲较好的海竿,特别是钓水库,一支好的海竿是获取大物的有力武器。一般的,皮实耐用是海竿的首要条件。线轮多使用4+1以上的快速出线纺车轮,国产耐用的优质线轮就可以了;钓线的大小一般的使用4号左右线,也可以根据具体钓场鱼的大小来进行调整;如果是钓库搏取大鱼,则建议使用6号以上线,这样可以避免断线跑鱼,把握也会大一些。地插是翻板钓钓鱼的必备件,地插的种类有几种,但以一种可以固定海竿的为最好,钓友可以看图来细致区分。铃铛是鱼咬钩后的报警器,一般的有使用夹铃、夜钓铃铛、牛铃铛和报警器。
2,钓组的配备
& && &&&钓组是与鱼接触的利器,钓组使用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获量的大小。具体的分为:挡针、组钩、糠饼、 翻板坠、(或太空豆)等等,组钩的配备在湖南因为翻板钓使用的地区不一样,略有区别。 & && &&&首先说说死坠钓组,死坠钓组多为一些渔具企业生产,是为了销售的方便而开发的一种钓组,优点是方便使用,缺点是上鱼率较低和跑鱼率较高;现在许多钓友都弃之不用。这里暂不做过多的介绍,只是想告诉钓友的是如果有渔具店的老板向你推荐此款钓组,麻辣的忠告是最好别用。 & && &&&钓组在使用上可以分为连接式和一通式两种,前面说过的死坠钓组的使用就是连接式。连接式的优点是在钓鱼的过程中方便更换钓组,节省时间,特别是出鱼频繁的时候;缺点是钓组零碎了,特别是连接环处线的接触强度减弱了,钓到大鱼的时候因为钓组本身的重量,在大鱼摆头的时候多易造成脱钩跑鱼。 & && &&&一通式是许多翻板钓高手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用主线直接到钓组的方法,钓组简单而实用,鱼中钩后力量直接作用到竿子,跑鱼率相对较低;缺点是更换糠饼比连接式稍慢。此贴主要叙述一通式翻板钓,其他方法略作叙述。 & && &&&钩组:钩组由钩座、子线、钩子构成;钩座可到渔具店购买商品钩座也可以自制,子线多使用大力马软线绑钩,也有使用红、黄色软硬线绑钩的(因为红黄线较软线硬,较硬线软,所以叫软硬线);有软线就有硬线,硬线钩多使用大号鱼线和钢丝线绑钩,多使用在钓鳙鲢、黄板子上,有时间的话将另文叙说。翻板钩子多使用伊势尼和千又钩型,钩型的选择大多是经由老翻板钓鱼人经验的总结;一般来讲,钩子的大小按冷6热7来进行配备,冬季、早春、晚秋使用6号钩,水温较高情况下使用7号钩;但钓友也可以根据钓场鱼类的大小来进行调整,冷6热7并不是固定的模式。& & 钓组在使用的区域不同会有几个变化,在湘西南有使用带调节子线长短的**系列钓组,也就是翻板人所说的邵阳钓组,优点是可以根据糠饼的大小来调节子线的长短,而且钩组之间缠绕的几率较小;缺点是使用红色较硬线做子线,钩子吸允力较差,也就是说鱼吸食的时候钩子的漂浮度差一点,而且使用的是连接式。& &在使用钓组上最不好的是使用爆炸钩来替代翻板钩,虽说也可以中鱼,但钓组容易缠绕。 & && & 子线的长度一般以2.5—3厘米之间,以钩子到饼的边缘为佳。 & && && & 糠饼:糠饼是大米粮食加工榨制糠油后的副产品,糠饼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渔获多少。饼作为饵料一般遵循几个原则,作为翻板钓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将在下面专门叙述。 & && &&&翻板坠:翻板坠又叫翻板陀,翻板陀是确保翻板翻过来和定位的一个组件,一般的淤泥深的湖塘使用轻坠,净底和流水使用大坠,翻板钓高手多根据钓场的条件来确定使用翻板陀的大小。翻板陀在渔具店有购,也可以自制.
&&3,饼的学问
& && &看贴的钓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俺会写上饼的学问而不是饼的选择?饼指糠饼、花生饼、豆饼、菜籽饼等等而不单单只是指糠饼一种,糠饼只是翻板钓其中最常使用的饵料罢了。在很大的程度上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获量的多少,虽说是窝钓同饵,但饵的好坏就是制胜的关键了。& && && &不管是哪一种饼,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1,饼的压制松紧度,不管是哪一种饼都是粮食加工后的副产品;具体的是压制油脂后的副产品,一般的饼大多做饲料和肥料使用。这样就决定了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会将里面的油脂尽量压榨干净,所以这些饼的含油脂量是比较低的,可能花生饼的含油率会高一点点。饼压制得紧,其雾化的程度就慢;压制得松一点雾化的程度一般就好一点。 2,饼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不管是哪一种饼在压榨前或压榨中都会将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处理是为了提高出油率;但工厂工人在加热处理的时候多是凭经验办事的,特别是规模不大的工厂。如果加热过高 饼就会改变其理化特性,在雾化的过程就会出现不雾化的现象,也就是翻板钓鱼人常常说的铁饼,饼入水就会泡不开,拉上来就会看到饼成了松糕状,一层层的掉渣;这样的饼是很难钓到鱼的。 3,料的颗粒加工,以糠饼为例,油糠在压制前多会进行粉碎处理,如果粉碎很细颗粒很小米粒的含量比较高这样做出来的糠饼其雾化程度就比较好,钓鱼的效果就好;其他的饼也是这个道理。 & && &&&对于喜爱钓翻板钓的钓友来讲,一杆易求一饼难得,饼作为粮食加工后的副产品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难以保障的,饼的理化特性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目前专门制作钓鱼使用的糠饼的厂家也有几家,但同样也存在质量的稳定性。翻板网以响版为首的一群翻板钓钓鱼人正在研制和试制糠饼,相信不久一种理化特性稳定、雾化良好、针对钓不同对象鱼的糠饼面世的,诚如是将是翻板钓爱好者的福音。 & && &&&当然也有部分钓友自制或试制饼,这个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暂不做讨论。 & && &&&(对于饼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里面一些观点也许不尽正确,请懂制作的钓友不吝赐教) & && &&&那么怎么样才能选择一款好的饼呢?以糠饼为例,麻辣以为可以采用一看二闻三划四尝五试的原则来进行。 一看:看糠饼的成色,一般的颜色比较白,米粒含量比较高压制比较均匀的糠饼为上品;而颜色暗黄,表面有黑色斑点的多是在加热过程中过热造成,这样的饼就不是好饼了。 二闻:好的糠饼有一种自然的粮食香味,糠油香浓烈,闻起来味道很正;而那种闻起来没有多少粮食香味的糠饼多半是陈饼,这样的饼存放就有一段时间了,入水后味道的扩散程度就打了折扣。 三划:用指甲轻划糠饼,有明显刻印的就表明糠饼的压制度较好,入水后的雾化程度就会比较的好,在使用上这样的饼叫快饼,聚鱼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刻印不明显,拿在手上比较重,但糠饼比较白米粒的含量又比较高看起来颗粒也比较细的也是一种好饼,这种饼钓水库守大鱼是很不错的。最不好的是刻划不出印子,而颜色发暗的糠饼就多半是铁饼了;这样的糠饼最好别使用。 四尝:糠饼本身就是粮食加工后的产品,当你轻咬糠饼能够品尝出里面含有较多的米粒,味道有点发甜的就是好饼;而根本品尝不出甜味的一般就不是好饼了。 五试:当将糠饼切割下来后,将边缘糠饼和中间糠饼放到水中观察其雾化状态,那种入水后不久开始雾化的糠饼就是好饼,那种雾化非常均匀,最后雾化成薄薄的一片的就是糠饼中的极品了,这样的饼钓鱼最好;也有一种雾化相对比较慢,但雾化时表面起雾,拿起来看雾化非常均匀,米粒的含量较高的饼也是一种好饼。最不好的是雾化慢、起壳 、断裂、含杂质较多的糠饼就是差饼了,这样的饼打窝子还马马虎虎。
4,施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 &&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渔获量的多少。翻板钓鱼要注意的细节方面很多,不可能全面展开叙述,麻辣将从钓场钓点的选择、抛竿的注意事项、钓水库湖泊和钓江河方面做一番叙述。 & && &&&钓场钓点的选择:先打个比方,鱼其实和人类的居住是一样的,有人口密集的城市也有人口稀少的高原和草原,也有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原和高山。鱼也有相对较为集中的场所,钓位的选择来源于对钓场的认识和垂钓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一般的春季钓滩、夏季钓深渊、初秋钓阴、冬钓深水钓暖;如码头、进水口、回湾、突出部、鱼道、水下沟沟坎坎结合部等等都是鱼类较为集中的场所。下雨时节和新雨后钓边,雨水冲刷多带来岸边食物,鱼趋食靠边;并且水中含氧量较高,鱼口较好。抛竿有远近,不是什么时候你抛竿抛得越远越好;远不见得好,近不见得差。翻板钓一般是几根竿或多根竿出钓,那个位置出鱼情况好、出鱼频率高;那么不管钓点是远还是近,下面就是鱼群集中的场所;应该根据出鱼的情况来决定布竿的位置和布竿的数量。 & && &&&抛竿的注意事项:注意的细节方面很多,只能挑最关键的来叙述。 & && &&&有许多翻板钓友,很担心抛竿后翻板会不会翻过来,为此还特别不放心的在翻板陀后加上太空豆,并且在抛竿入水后往回拉上一段距离,以为这样翻板才是真正的翻过来了;其实不然,翻板钓组在抛竿入水后因为翻板陀的比重比饼大,入水后翻板自然以翻板陀先入水底。可以这样讲,只要水深超过一米,翻板是绝对翻过来了,那种没有翻过来的只能说是特例。 & && &&&对于不同的钓场,翻板高手会准备不同的翻板陀,如果是淤泥较深的湖库,一定要使用轻坠,重坠就可能会把整个糠饼钓组带进淤泥,淤泥覆盖后糠饼的雾化和糠饼本身的香味就散发不出来了,又怎么能钓得上鱼呢?相信抛竿后使劲再拖一下确认翻过来的钓友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吧。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抛竿后当钓组将要入水的一刹那间将手中的海竿往后轻轻一带,因为过线导环的摩擦作用会把整个钓线理顺好;这时就会听到钓组入水相对轻微的声音,高手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如同跳水运动员入水压水花的动作,打出来的水花很小。入水后钓组到底会有一个塌腰的表象,此时再慢慢的轻轻的拉紧钓线就可以了。 & && &&&很多翻板钓的高手是不会将钩子死死的挂在饼的四周,因为挂得紧就会要等到饼雾化消融到一定程度钩子才处于待命的状态,这样就会贻误很多上鱼的时间。相对于四钩来讲,麻辣的建议是轻挂对角一对钩子,另外两钩处于空挂状态最好;这样既保证了每个钩子的作战范围又避免了钩子之间互相打架。 & && &&&钓流水的时候往往会使用重坠,因为流水的冲刷作用,在抛竿的时候会将落点抛在上游,落底后处于正前方为好;这个就需要判断和经验了,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如果钓场的风比较大,可以将海竿收下几节,减少钓线在空气中的距离,一般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 && &&&扬竿,麻辣为什么将这一个问题另行叙述呢,是因为很多钓手或翻板钓新手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当铃铛响一下后不响了,一般是鱼碰线或轻咬造成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扬竿(而且也没有扬竿一说);只有当铃声不断,竿尖持续点头,这个时候一般就是鱼真正的上钩了;如果是使用硬线钩钓,往后扬一下竿来确保钩子扎进扎深鱼口,扬竿是允许的;如果是使用软线钩钓鱼则只需起竿后保存匀速绕线即可,此时扬竿也许就会将鱼嘴拉阔,特别是轻挂鱼嘴的时候。如果是大鱼,它在摆头的时候已经将钩子深深的仞进嘴巴,如果再扬竿,也许就会出现拉阔鱼嘴的现象发生。
翻板钓的发展
& && &&&任何一种钓法都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翻板钓也是如此;但近年来翻板钓的发展和细节方面的改进也是向前发展的。硬线钩的使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将翻板钓历来使用软线钩钓鱼拓展到硬线钩钓鱼,钓的品种增加了。最近翻板钓友在学习四川钓友的珠珠钓法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翻板珠珠钓,事实证明其钓鲤鱼的效果很不错。钓法在向前发展,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钓鱼,像数学一样,永远不可能完全把一切都学会了”。
转载到此结束。最后来点渔获图,上海翻板钓到的哦!如果你也和我以及独来独往一样喜欢翻板钓,那么上海翻板钓鱼群:,欢迎你的到来。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缸鸭嘴出水口气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