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铁杵磨针故事的主角到底是谁

铁杵成针的故事简介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导读:著名诗人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过小溪,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出自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看金圣叹批评水浒,有大段的文字讲鲁智深为何会火烧瓦罐寺,无非是说瓦罐寺本是肮
据《慈禧秘史》记载,一到戌时,看完&新闻联播&(处理完国事),她就准备要休息了。
  赵云的完美走到了今天,已加入了诸多现代人的诠释,成为&大众明星&和&quot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
  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
  在很多人眼里,李逵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李逵鲁莽憨直、坦率直接,是一个没有什么
  和珅大家肯定都知道,史上有名的贪得无厌,朝中大臣多次弹劾他,但都被他用计谋给
  安禄山是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他的事迹在正史中,在野史中,都有许多记载,有的事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叡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
  独孤后,独孤信之女。四岁时嫁给杨坚。武帝死后,杨坚即位,是为周宣帝。独孤氏被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
华阴县平舒道上,阒无人迹,像条被遗忘的路。沿途满目萧瑟,深秋落叶宛转坠落铺满一地
李莲英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总管,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19
 若问起来历史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
  古代王朝有长有短,有的王朝三四百年,有的短则几十天。这其中既有不可抗拒的客观
1864年,湘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烧杀奸淫,肆意抢掠,洗掠全城三日,可称得上
  后羿射日众人皆知,然而,这则神话的重点或许并不在&射日&,而在于射的必须是&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令人觉得矛盾的是,崇祯曾经为了
  看过《康熙王朝》的一定对立面的蓝齐儿印象深刻,在剧中蓝齐儿是荣妃和康熙最的女
  民国时期是中国盗墓史上最疯狂的年代,主要原因是当时正处于乱世,当时的盗墓主要
  中国地底下从来不缺古墓,只是却还完好的古墓,我国的墓葬因为经常被盗,所以就出
导读:狸猫换太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是这故事的真伪还有待考证。因为传说和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古代人是怎样进行洞房花烛夜的?在洞房之前他们是如何接受性教
  古代各个王朝内部并不是莺歌燕舞,而是处处充满杀机。中心就是一个&权力&。所以
  我国古代有许多忌讳,这不仅与古代皇帝有关,也与人们信奉风水有关。很多人认为风
  历史上封建传统思想很重,女人一般都是从一而终,如果丈夫死了,或者被老公休了,
据文献记载,在早期中国,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蟹灾是在春秋,地点是吴国。闹蟹灾的那些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皇帝的出身,至今还在吊人们的胃口。比如秦始皇的生父是谁?乾隆
  古代职业也如现在一般,各式各样的工作都有。有些职业随着历史发展而继承下来,但
  古代各个王朝不乏忠臣良将,但也有软骨头。比如岳飞等忠君报国,宁可受死也不造反
  最近盗墓小说大受欢迎,看过《鬼吹灯》以及《盗墓笔记》的一定对其中盗墓前必备的
刘盈死,太后只是干嚎,却没有眼泪。众人不解,太后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如今惠帝驾
  导读:手拿羽毛扇这应该是诸葛亮出场时的固定造型,我们发现不管诸葛亮去哪里都少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主人公是谁_来揭秘
当前位置:&>& &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铁杵磨成针的主人公是谁:中国的学龄孩子几乎全都听过&磨杵成针&的故事,有的老师或家长会用浅显的现代汉语讲,叫作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通常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那位拿着铁棒打算把它磨成针的锲而不舍者,另一个则是目睹这件事后从此发起奋来的被感动者。
前者总是被描述为一个白发皤然的老婆婆,而后者则被说成是唐代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辞典》&磨杵成针&说:相传唐代诗人李白读书之时,曾遇一老媪,磨杵李白不辍,问何为,媪答欲磨作针。&白受感动,由此奋发而终有大成就。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铁杵有无磨成针的可能性?查许慎《说文解字》&杵&字条,&舂杵也,从木午声。&也就是说,这是个形声字,&木&是它的形旁,意思说&杵&是用木头做的,&午&是声旁,是表音用的;而&舂&的意思是&捣粟也&,也就是把谷物打碎,并且《说文解字》还特别说明&舂&就是&持杵临白&。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杵&是用来舂米的,那么,它的体积该不会太小,而老婆婆手中还是一根铁杵,就算它不是舂米的吧,用来捣捣大蒜头之类,要磨成针,恐怕也是难而又难的。
第二,是否会有这样一个磨杵的老婆婆?来揭秘吧在上面已经分析过,铁杵要磨成针,不说是全然不可能吧,至少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而这么一个年过半百(从&媪&的称呼来看,说她年过半百大概不算过分)的老妇人,竟然选择做这么一件事,是不是太不可思议?
这位老婆婆可能会让我们想起另一位老人&&愚公,但愚公移山和这还有点不一样。愚公移山(如果真有这事的话)是别无他法:太行山和王屋山挡了他门前的道,他要改变这一事实只有把山挖掉(假如搬家的话,他就不住在原处了)。但老婆婆为什么要磨杵成针?她如果不要这根杵了,完全可以弃置不用或干脆丢掉,如果她需要针可以去买,或者让专门的制作者打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需要她用铁杵来磨针。所以,除非老婆婆是故意要教育李白,否则,磨杵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第三,李白是否会为磨杵而感动?李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教育的,据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指律历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和辰寅,也就是说李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蒙读书,学习用天干地支计年。百家,就是诸子百家。这样一个早慧儿童,如果看到有人在做磨杵这样一件毫无道理的事,他会感动吗?
磨杵成针的故事见于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这是一本南宋的地理总志,作者对名胜古迹、诗赋序记写得很周详,足见他是个喜好文学的人,他把听来的李白故事记载了下来。以后,明人彭大翼所编的主要供作文之人采撷典故用的《山堂肆考》和陈仁锡的《潜确类书》也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于是,磨杵成针的故事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流传了下来。只不过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大家知道是个寓言故事,而磨杵成针却因为和李白相关,仿佛像真的一样了。其实来揭秘吧认为它也只是一个寓言,和李白无关。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成语典故
+加载更多新闻
正在加载中...
热门文章推荐
阅读TOP10最新内容
12345678910
12345678910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铁杵磨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发表日期: 05:12
作者:来说历史故事网
摘要: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针(tiěchǔm&zhēn)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铁杵磨成针的出自哪里?主人公是谁?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磨成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称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铁杵磨针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分隔线----------------------------
成语故事标签云
成语故事阅读排行
成语故事推荐阅读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说的是刘备的儿子
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作为刻苦
成语故事:高枕无忧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风吹草动 讲述了伍子胥的
来说历史故事和未解之谜
成语故事最新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杵磨针给你的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