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因于夏礼,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益,可知也”怎样翻译

二十、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朱熹注解: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此为承前所问。
如果按照孔子的意思直译,其逻辑很费解: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其增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增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于是,因此,就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吗:)
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显然,我们的脑筋还转不过来。
朱熹这回算转过弯儿来了的。即是说,无论时间有多久远,人类社会其大致的轮廓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变化的只是细节。比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尊卑长幼、官与民、兵与贼、贫与富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_101答疑网
邮箱/用户名/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您的位置:>“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如果您无法查看,请先】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
xfrxSk 20:07提问
历史老师的解答
难&&易&&度:中等
“礼”不能望文生义选“礼仪”,这里应该是指制度。这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包括了宗法等政治制度的渊源。...
免费注册查看更多答案,注册即可免费提问&&
下载101学问宝安卓App
一线名师实时解答作业难题
热门精选问题
加入问题辑
该问题已加入"二次函数问题辑"更改所选问题辑,此问题将从原问题辑中消失
没有合适的,
加入问题辑
该问题已加入"二次函数问题辑更改所选问题辑,此问题将从原问题辑中消失
二次函数及其单调性问题
没有合适的,
创建问题辑
请填写问题辑标题
适合年级: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
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至少选择一个年级
请选择类型
注:请在确认讨论完毕后再评分,评分后将无法添加讨论了
教师解答质量:
不理解,答案有错误
教师服务态度:
不理解,答案有错误
我想对老师说:
请对老师评价
我要纠错的原因:
内容不能为空!
请输入内容!
你是否取消收藏该问题?
还可以输入300字
100人关注Ta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0%专业教师服务
80%的问题10分钟解答
7x24小时客户服务
移动应用下载
Copyright (C) 2016 答疑网
网站备案信息 京ICP证041171号
京公网安备编号:64
400万学生都爱用的随身家教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