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上路1电影撒尔随笔这篇散文在哪里可读到

哈拉沙尔随笔
哈拉沙尔随笔
作者:周 涛
  我希望这是一篇散文而不是游记。游记本身就是散文,这我知道。但我仍然固执地相信它们之间的区别。  我希望这篇散文不至于用浮光掠影的水彩涂抹并败坏了山河的朴素原色。著名的博斯腾湖,盛产肥美大头鱼的开都河,夏季一望无边铺向天际的嫩绿苇子丛,毛色透着那么一股金黄劲儿的焉耆名马等等,一般说来都是文学旅行家们比较赏识的东西。当美成为大家都能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时,就应该避开它。  我遵循此训。  最后我需要说明的是:哈拉沙尔,即焉耆。而焉耆,就是那个位居天山南麓,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出发、经托克逊南行、穿越突兀曲折的卧虎不拉沟和榆树沟而进入的盆地。   北方的嘴唇  天还没亮,我和同行的朋友“黑猫警长”(这是我在焉耆给他起的一个临时绰号)便背起行囊,穿过乌鲁木齐昏暗的街巷匆匆上路,赶往长途车站。  基本上没睡觉,我和黑猫警长就着莫合烟和红葡萄酒聊了一通宵。一走上这昏暗沉寂的街头,马上就产生出一缕几千年的早行客都产生过的“人迹板桥霜”的凄清之感。九月五更风,颇凉。一吹,头脑清醒许多,腿却发软。  早行客是凄凉而又孤独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汽车多如虫、我独不得乘的世纪。在家不是千日好,出外却是时时难。唯有在面对崇山峻岭戈壁大漠之时,能使人忘记琐碎的争斗,升起崇高悲壮的美感,在大自然的神力面前宠辱皆忘。  油黑发亮的公路一直蜿蜒伸入远山,周围是空旷戈壁,在太阳下沉默无声。那公路便像一条发着光的黑色河,引诱我们的汽车发疯地向前扑,想捉住它的尽头,但总捉不住。   车子快得像船,有些飘。司机不在乎,腾出手来卷莫合烟,很熟练地用一只手划火柴,一拨,把一簇小火苗空握在掌心里,形成一个炉灶口,低头凑过去,眯着一个眼睛喷出一口蓝烟,其香使之五官挪位。  一驶进卧虎不拉沟,劈面摆在眼前一幅惊心动魄的翻车图,一辆带拖车的满载西瓜的卡车被撞翻在沟底。六个轮子朝天,驾驶舱压扁了,有一轿子车的人围在沟口,不知伤亡如何。只见满地的西瓜被压开,红红的瓜汁血水一样流。一位写诗的朋友把这些跑长途车的司机称为“新疆好汉”,实在不过分。他们虽然粗野得一言不合就能抡起搅把子打架,虽然为了会他的情人能把一车乘客扔在随便哪个荒村野店,但他们太能吃苦,粗野而又豪爽地吃苦,忍受冬天蜷缩在喷灯之下的折磨,夏天大戈壁的烈日烤灼得他们“沟槽子淌汗”,有时候热急了,就在戈壁滩把裤子脱了,光着屁股对风吹凉,再丑反正没人看见。  这都是些玩命的人,身上有那么一点儿当兵的味儿,但是比一般的兵更随便,因为几千里长途上,全靠自己拿主意,他是驾驶室里的帝王。  到了干沟,车停下,让大伙撒个尿。干沟果然是干,满山都是风化的岩石和晒得发红的土,远看燥红浑黄,逼得人从心里感到焦渴;近了连个坐处也没有,一蹭一身白色的土渣子粉末儿。此乃最佳流放地,在这儿困上一年,没有不精神崩溃的。  解完手上车,我和黑猫警长都发现,撒泡尿的工夫,嘴唇不对劲了。  想抽烟,嘴唇被烟纸粘得疼。  在塔什店吃碗凉皮子,嘴皮子又被醋汁和辣子蜇得疼。  黑猫警长说:“瞧你嘴皴了。”  “你的嘴也干裂了,红兮兮的。”我说。  悲惨的嘴唇,无水的山沟。在北方,这类山沟到处都是,两山相叠,像两片因干燥而张开的皮肤粗糙的嘴唇。半世纪前,尕司令马仲英的回族兵和禾加•尼牙孜的维吾尔人在这沟里打了一仗,死者上千,尸体横陈沟底,血把干沟染了个红。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连个死人骨头也不见,除了山石泛着仿佛血水染过之后又被烈日晒旧的褐红之外,所有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遗迹都被这干渴的北方之唇给吃光了,骨头渣儿也不剩。  残忍的北方。  没有古迹、墓碑的失去记忆的北方。  北方的嘴唇,就像这条卧虎不拉沟一样,毫无表情也毫不留情地噘着,一副干燥而又麻木,焦渴而又冷漠,愚蠢而又傲慢的样子。  “大地,你吃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渴?  为什么要喝这样多的眼泪和血?”  依稀记起一位外国诗人的名句。  中国的犹太人  在福建省的泉州,这个明代闻名世界的大港,我参观过那里的清真寺和博物馆。我对阿訇抚胸道了一声“萨拉玛里空”,使那位头戴白帽颊留长髯的老者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博物馆陈列着明代巨大的三桅远洋船残骸,摆满刻着阿拉伯文字和诸如依斯麻尔、赛义德之类的氏族墓碑;闻名世界的大航海家郑和的胸像和伟大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都在这里。  我想起了生活在焉耆的这支回族人。  我想象不出他们的祖先是怎么从波斯、从阿拉伯漂洋过海,在泉州登上东方神秘而陌生的大陆;想象不出他们怎样拌开灿烂的宝石袋,换取光滑的瓷器、轻柔如云霞的丝绸和奇迹般的纸张;想象不出商业如何有这么大的力量,使人造出船只去航海,去把自己的大陆和另外的大陆联系起来,去把语言和种族之间、信仰和风尚之间的那个大海沟通……   我还想象不出来 ,为什么这个名叫“回回”的民族,终于没有返回他的远隔重洋的圣土,却宁静而又忧郁地在中国生息下来,扎下了深根。  尔后,他们终于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再后来,他们异国血统的特征渐渐淡化,需要在他们后代子孙的眉宇间细细分辨,才可以显示出来。  这支由勇敢的商业家和航海家组成的民族,在东方古国的人海里挣扎,以防沉没。他们用唯一的一条船保证自己的种族在历史中向前航行,这条船就是:伊斯兰教。  离开土地就会失丢语言。这是对无畏的航海者和冒险商人的惩罚吗?真主穆罕默德。  丧失信仰就会彻底消失。这是对没有了土地和语言的人们的保佑吗?真主穆罕默德。  在这样的民族当中,出现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是正常的。产生离经叛道的卓越思想家是正常的。诞生一代代强悍善战的军事统帅人物也是正常的。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的素质,而这种素质会穿越各种时代,体现在他的后代身上。  我想起了生活在焉耆的这支回族人。  真正的孤独啊……  隐忍、沉默的后面藏着可怕的强悍;怀疑、狡黠的不信任的目光后面有着最真诚的诺言和舍命相陪的友谊;屈辱的自卑感和深藏于心的强大自尊心的矛盾造成的痛苦;不被理解却又顽强地保存自己所形成的隔阂;边远、贫困的落后生活方式与心比天高的自信力之间的大反差所导致的悲哀和固执心理,就造成了这种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不是人人都能感到的,也不是每个民族都能感到的。  妄谈马尔克斯的人在当今已成为一种时髦,但是我敢断言,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片刻的寂寞当成了伟大的孤独,并且把它拿在手上,像拿着一柄檀香扇那样招摇过市。  一个真正忍受过百年孤独的民族正默默无言。他们并不知道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个名字。  于是我又想起了焉耆,想起了形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哈拉沙尔百年史。  穿过卧虎不拉沟,来到焉耆丰沃湿润的盆地,尤其是浏览了形形色色的保留了极古朴风味的焉耆城之后,漫步开都河老桥和新桥之间的长满高大柳树的堤岸,难得不使人产生一种怅惘的感喟:这一切都是最后的了。最后的一幕。  手摇着萨巴依坐在街头唱歌乞钱的妇人是最后的了;把坐骑拴在木桩上走过去到挂着鲜红的羊后腿的主人正大声吆喝的凉面铺吃面的农民是最后的了;四五个面留典型哲赫仁耶教派的胡须的老人正站在一车白杨木旁低声交谈的样子是最后的了;一位风尘仆仆然而充满幽默感和自信心的维吾尔老头,他头戴地道的喀什式巴旦木花帽,身穿黑褡袢,足蹬有套鞋的靴子,肩背褡袷从人群中独自走出来并四下张望,这个喀什人来到这南疆的门户时的装束,也是最后的了……  ||||||||||
当前位置:&&
风暴英雄设计师Bullpen随笔:萨尔与雷加尔双萨传奇
风暴英雄设计师Bullpen随笔:萨尔与雷加尔双萨传奇
风暴英雄设计师Bullpen在最近的随笔中,向我们阐述了两种游戏设计基础流程,简单地说就是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Bullpen用萨尔和雷加尔给我们举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理解这两种设计流程的。
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有两种基础流程,那就是许多设计师口中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这两个术语大致告诉了我们不同工作室甚至同一工作室中,设计师之间的区别!对于《风暴英雄》设计团队来说,&由上而下&设计意味着想要设计的内容来自一个我们想着重表现的系列,而&由下而上&设计则表示想要设计的内容来自我们想测试的一种特定的机制。我想任何游戏都需要采用其中一个思路,而我们在设计《风暴英雄》时则采用了全部两种思路。就拿这篇文章的主题,雷加尔和萨尔来说,两者虽说都是萨满,但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由上而下设计
在我的上一期杂谈中,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游戏系列对设计英雄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从拥有特殊技能和故事背景的虚拟角色概念身上吸取灵感:比如德鲁伊和圣骑士、太空陆战队员和太空圣骑士、天使、恶魔和可怕的怪物等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便开始了&由上而下&的设计,从那些高高在上的概念中,摸索想要针对这个游戏系列而表达出的制。
萨尔和吉安娜就是&由上而下&设计的很好例子。萨尔,这名强大的近战战士来自我们对他的认识:他手持一把巨大的战锤,拥有一段兽人萨满背景故事,还有我们对《魔兽争霸III》中先知和《魔兽世界》中增强萨的了解等等。因此他的技能都应该取材于上述这些精彩的概念。吉安娜也是如此,我们对她的设计思路就是根据冰霜法师的概念来的。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热门资讯榜
0月25日上午,hello单车CEO杨磊证实“哈罗与永安行...人物生平/师歌
1960年,上初二的师歌开始创作诗歌。师歌在“文革”中做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读中外名著,有好的语句他就抄录下来,这丰富了师歌的知识和文学语言表现力。对师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是果戈里的3个中篇小说《涅瓦大街》、《塔拉斯·布尔巴》和《肖像》。果戈里优美的文笔和幽默的语音,让师歌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1976年师歌开始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诗作,正式步入文坛。不久他的长诗《爱情与火焰》被选入乌市文联编辑的《诗歌集》,从此师歌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在全国文坛上,师歌是最早用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回族生活的诗人之一,师歌改变了传统花儿表现回族生活的文学模式,他用新的诗歌表现回族生活、描写回族的风俗民情、刻画回族性格、探求民族心理。例如《阿妈的盖碗茶》:不管哪方的风掀动帘角/阿妈的笑脸就迎出来了……清亮亮的水烧开了/阿妈要沏盖碗茶了/昆仑山晶莹的玉碎裂了/甜丝丝的冰糖放进盖碗里……阿妈笑眯眯把盖碗茶端来了/你捧着阿妈的盖碗茶/也就捧起回回的心了。这首诗被回族作曲家马成翔谱成了歌,成为反映回族特有生活情趣的流行歌曲,在回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师歌的诗在诗坛引起了很大反响,并连连获奖。其中《回族风情录·组诗》获昌吉回族自治州优秀诗歌一等奖,《唱给花儿的歌》获自治区新时期优秀诗歌奖,《流萤》诗集获新疆优秀诗歌诗集奖。新疆著名作家周涛评价师歌时说,师歌对诗的痴迷和热爱是可敬的,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他视文学为信仰,笃诚之至,恪守不移,他是文学殿堂里的真信徒。同样,周涛的作品《哈拉撒尔随笔》感动了师歌,他说周涛这篇描写焉耆回族自治县的文章,让他见识了一个作家把回族人描写得这样好、这么准确。他触摸到了周涛崇高的心灵。师歌情不自禁地手抄了《哈拉撒尔随笔》,后来,师歌又将周涛的散文集《稀世之鸟》手抄了一遍,全文17万字。师歌说手抄周涛作品,不仅能受到艺术的感染,而且磨砺了他的笔锋,这让师歌写人物专访受益匪浅,形成了他散文化笔调和诗的意境相统一的写作风格。至今他写了近400篇人物专访和特写。他写了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于洋的专访;写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人和晶的专访《黄浦江畔小白杨》。师歌的专访《玉素甫江与十二木卡姆》、《唢呐王传奇》、《可克达拉的歌声》、《云游》等作品,连续在全国专业报刊上获奖。
作品一览/师歌
《爱情与火焰》《唱给花儿的歌》《流萤》《回族风情录·组诗》《阿妈的盖碗茶》《哈拉撒尔随笔》《稀世之鸟》《玉素甫江与十二木卡姆》《唢呐王传奇》《可克达拉的歌声》《云游》
推荐书籍/师歌
《新疆50年》包尔汉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41:0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拉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