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分析二战后初期,二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出现怎样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_百度知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材料二: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适应世界新形势,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重视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1)经济超级大国(霸主或获取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2)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3)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教育
采纳率:7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必修二专题三
高考文综卷 必修二 专题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0 分) 1.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 (2012 年 2 月济南月考 20 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 情况。其中,导致从 C 到 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3. (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二模20题)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我们 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 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下列对三次历史性转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 (2010 年山东省威海市二模 11 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往日从 没人买的糠萝卜,沾着好些泥巴的干藕全都消失。??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 买 3 两瓜子,不要粮票。”材料中“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5. (2011 年 1 月龙岩市高三质检 20 题) 《中国青年报》 “建国 60 周年特别报道” , 《变迁:从“一 五”到“十一五” 》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工业增速, 超额完成; “二五” (19581 ―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 革开放,坚定不 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 改革开放 走向兴起 C. 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B. 改革闯关 ); “十一五” () :改治理整顿D. 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6. (2012 年 1 月茂名市一模 17 题)歌曲《小燕子》作于 1957 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 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 “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 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7. (2008?山东基能 44)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 曲 《春天的故事》 中所指的 “诗篇”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8. (2010 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第 22 题)1957 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的讲话。他说: “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 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 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的是(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9. (2011 年 3 月揭阳市一模 17 题)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 况应发生在中国( ) B.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D.20 世纪 70 年代未 80 年代初A.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 C.20 世纪 60 年代术 70 年代初10. (2010 年 11 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 14 题)2006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将延续了 50 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 划”表述改为“规划” 。这主要是因为( A.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和完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B.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基本实现 D.世贸组织吸收中国为正式成员 )11.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 1958 年画的《跃!跃!跃! 》它反映了(2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C.讽刺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渔业生态环境恶化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12. (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8题)读下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 ,分析我国 粮食产量在70年代末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产量(亿斤) A.农业税的取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0 分) 13. (2010 年 11 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 27 题) (22 分)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请回答: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怎样的特征?以此为前提,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哪 措施来确保它的霸权地位?(4 分) 些3 (2)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至 80 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此,进入八十 年代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内外政策有何调整?(4 分)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了什么?(1 分)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选择题】(2010 年 11 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题)DP 水平的比较(公 元 400―1998 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参照 1990 年美元的估算值)(3)分析 19 世纪西欧和中国人均 GDP 曲线各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 分)西欧产生这种变化 的内部因素有哪些?(2 分)中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什么?(2 分)(4)1950 年至 1998 年之间,中国的人均 GDP 曲线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波折后,再次呈现出持续、 快速上升的趋势。产生这一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分)(5)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谈谈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否持续发展下去?说明理由。(3 分)14. (2010 年 12 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 26 题) (20 分)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 GDP 水平的比较》 (400~1998 年) (图 1)4 ――摘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图 2)材料三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
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图 3)――摘编自保罗?暂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4 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相比在人均 GDP 水平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 世 纪 80 年代后西欧与中国人均 GDP 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共同原因。 (6 分)5 (2)根据材料二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以 1978 年为界) 。简要分 析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 分)(3)根据材料三概述肯尼迪对中国
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你认为他做出这样预 测的理由是什么?(6 分)6 高考文综卷 必修二 专题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解析:本题需要选择出不正确的选项,A 项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 治的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我党 1921 年才成立,BCD 三项所说都是我党的伟大成就。 4.C 解析:从题干中“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 3 两瓜子,不要粮票。 ” 解析: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没有涉及外交,②错误,把带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可知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在所提供的四项选项中,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题干要求。 5.C 7.B 6.B 解析:注意歌曲中的关键词“1992 年” 、 “春天” ,很显然题干所指示邓小平南方谈话。8.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我国 1956 年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 1956 年底中共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为完成建 立工业国的目标提出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既要反对保守,又要反对冒进。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开始左倾冒进,违背了八大的科学论断。所以此题应该 选择 D。 9.B 解析: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发生变化、美国对华进行封锁、人民群众生活困苦,根 据所学,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生产遭 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本题选 B 项。 10.C 解析:本题考察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1998 年中共十五大时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从题干时间 “1958 年” 结合图片内容即可知道是讽刺 “大 跃进” 。 1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农业税的取消是在 2006 年;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民 公社化运动的推动是在 1958 年,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导致农业生产下降;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 产取得较快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二、非选择题 13.(1)特征: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或出现“黄金时代”);(1 分) 措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制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 分)推行 “冷战”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1 分答“冷战”的具体表现给 1 分)7 (2)国际因素:美苏争霸大大增加经济负担(或陷入越战泥潭等影响);西欧、日本的崛起与竞争;70 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只要答对其中 2 点得 2 分)调整:对内实行经济改革;主导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2 分)国家经济或外交政策应依据国内外形势而制定和调整;经济实力可以 影响外交。(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给 1 分) (3)变化趋势:西欧:急剧上升,中国:呈现下降趋势。(2 分) 西欧内部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 分)k 中国外部原因:外国的侵略和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的独立发 展。(2 分) (4)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 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等。(每点 1 分,最多不超过 4 分) (5)能持续增长。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抓住全球化加速的机遇,拓展世界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不能持续增长。因为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突出。全球性金融危机,出口受限。国内需求不足。人 口问题依然严重。社会保障体系覆盖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等。(每点 1 分,最多不超过 3 分, 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 14.(1):14 世纪前后,西欧人均 GDP 水平开始超过中国,此后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中国人均 GDP 水平长时期处于停滞状态。(2 分)发展趋势:中国与西欧人均 GDP 高速增长。(1 分) 共同原因: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 理论创新; 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任答 3 点给 3 分。) (2):趋势:1978 年以前受政治原因影响起伏较大,1978 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实施,基本保持了稳定高 速增长。(2 分) 原因: 年: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导致了国民经济的混乱和自然灾害严重; 年: “文革” 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年: “文革” 结束后,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 “左” 的错误,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6 分) (3):预测: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连续、较高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英、法、德等西欧强国。 (2 分) 理由:政治:中国结束了“文革”错误,社会恢复稳定局面。 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中国人力资源优势。 文化: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强调重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等。(任答 2 点给 4 分)8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必修二专题一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3 分) 14.(1)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走私贸易出现;商帮、会馆出现,...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必修二专题七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3 分) (3)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训练人民版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历史...高一历史专题二练习题(人民版,必修二)(测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试卷满分...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练习(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3、曾经有一首童谣: “三大万岁是‘乱睡’ ,人民公社只一岁。 ”( “三大万岁”是: “总路线 万岁...必修二专题三历史测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必修二专题三历史测试题第...19.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978 年、1997 年我国不同经济成分在工业生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整合3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整合 对应学生 用书P117 专题知识网络(一) 专题知识网络(二) 我...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博罗县华侨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二单元...高三历史测试题(必修二 1、2 单元)第 1 周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870年 企业总数(个) 产量(吨) 投资额(美元) 808 3 2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灵宝一高练习题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 选择题 19 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并试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试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3)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并试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试简要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后美日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没有何借鉴意义?(限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或繁荣(或年增长率在5.6%以上),70至80 年代经济衰退(或出现负增长),到90年代,美国一方面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同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转变经济结构,进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2)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植;适当的经济政策和大力发展技术和教育。(3)为开放性问题。例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任答其一或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2分)(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长春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项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后美国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