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能了祭扫众神进了英灵殿心愿

烈士女儿--戴红梅对旅游协会的肺腑之言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烈士女儿--戴红梅对旅游协会的肺腑之言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5 更新时间: 9:06:38
日全国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成立大会上,目睹了感人的一幕,致使全场铁道兵战友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在去年接受铁道兵旅游协会会长牛禧峰帮助的烈士女儿--戴红梅终于借会议之机见到了牛会长,会场上紧紧拥抱牛会长且热泪盈眶!
亲爱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
您们好!首先祝贺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成立一周年。今天,我们能作为铁兵后代,烈士之女参加此盛会,感到万分荣幸。在这里我代表全家向曾经帮助我们的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的亲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一名铁道兵烈士的女儿,父亲戴荣舫生前是第三师机械营的营部管理员,1957年元月入伍,1975年元月20日,35岁的父亲为了他热爱的铁路事业,不幸因公牺牲,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那巍峨的大兴安岭上。父亲走了,留下柔弱的母亲和年幼的我们。当时哥哥不到8岁,我刚刚6岁,妹妹还不满两岁。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35年来,虽然时刻思念着父亲,却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一次也不能去给长眠异乡的父亲扫墓。每逢佳节,全家人只能遥望北方,点一炷香,烧一把纸,敬上一杯薄酒,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去年,正直父亲七十诞辰,看着身体日益衰退的母亲,更加思念父亲。我们全家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多年的心愿去祖国最边陲的大兴安岭祭扫父亲的英灵。
可自从铁道兵归为地方后,再没有了联系。如今时过境迁,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为了打听父亲墓地的准确地址及具体情况,我们四处联系,都没有消息。当时的心情极其沮丧,悲痛。正当我们感到茫然无助时,我在网上看到了刚刚成立的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怀着忐忑的心情,冒然拨通了牛禧峰会长的电话,当时牛叔叔正在北京开会,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他亲切地对我说:孩子,别着急,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们的。听了牛叔叔的话,我们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因为这是第一个给予我们肯定答复,第一个给予我们希望的人。经过牛叔叔及协会工作人员多方努力,四处联系。佳木斯的陈军叔叔、柏贵春叔叔、大兴安岭的赵庆喜叔叔他们也向素不相识的我们及时伸出了援手,冒着酷暑,不辞辛苦,四处奔走打听,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正因为有了这些铁道兵亲人们的无私帮助,日,我们才能从家乡出发,顺利到达了大兴安岭,在时隔35年之后,第一次去祭扫父亲的英灵,终于圆了全家人多年的心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铁道兵战友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早已失去父爱的铁兵儿女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你们的恩情我们永生难忘,你们的名字我们时刻铭记在心,你们的精神我们会永远坚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天加入了协会这个大家庭,今后我们不再感到孤单,请您们放心,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一切都很好,生活虽然困难,但我们仍在努力,日子虽然艰辛,但我们都很幸福。
祝大会圆满成功,协会越办越好,协会的所有亲人们永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
全国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联系人:郭雅萱&&&牛禧峰&&&传真: 732年等候:何时能了祭扫英灵心愿
[来源:三湘都市报]时间: 18:19:37
  32年等候:何时能了祭扫英灵心愿
  如果您能帮她完成心愿,请拨本报热线0联系我们
  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一提到朱法安,肖际玉就忍不住哭泣起来。
  ▲刚出国时的朱法安。
  ■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
  她是一名军人的未婚妻,32年前,军人未婚夫在国外牺牲后,她把他的每一件遗物都珍藏下来。为照顾未来的婆婆,她嫁给了未婚夫的二哥。
  岁月割不断她对恋人的思念,如今她虽年过半百,却仍在外打工,只为一个心愿:攒足去国外的钱,为当年的心上人扫墓――
  “32年来她一直在怀念他”
  日前,随着中央电视台解密,一段尘封32年、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的历史披露于世,那是一条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有着重大国防战略意义的公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
  在那条神奇的公路上,上千名湖南士兵为之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为中巴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在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后不久,4月13日上午,岳阳一名叫田念胜的援巴老兵向本报求助:“我的战友朱法安当年在修建公路时牺牲了,他的遗体就安葬在巴基斯坦,而他墓碑上的名字却刻错了,‘朱法安’写成了‘朱发安’。他当年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他牺牲后,未婚妻为照顾他母亲嫁给了他二哥。32年来她一直怀念他,她还有个心愿:到巴基斯坦去为他扫墓。但因家里太困难了,现在她50多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攒钱,就是希望能完成这个心愿……”
  “一提起他,我就心痛”
  4月14日,记者与田念胜一起赶往湘西,寻找朱法安当年的未婚妻。
  朱法安烈士生前居住在慈利县高桥乡花椒坪村,他当年的未婚妻叫肖际玉,现年52岁。田念胜从战友处打听到,肖际玉目前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打工。
  记者第一次与肖际玉通电话时,她似乎不愿接受采访:“一提起他,我就心痛。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愿公开这段往事。”经多次劝说,她才勉强答应跟记者见上一面。
  4月14日下午,在武陵源一家小餐馆门前,记者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肖际玉。她体型偏胖,一头短发,面色慈祥。肖际玉说,她就在这家餐馆里打工,老板对她很好,每月工资800元,包吃住。“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文化和技术,找不到工资高的工作。”肖际玉笑着说。
  可一提起朱法安烈士,刚刚还笑着的肖际玉突然哭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止住哭声说:“他牺牲30多年了,还有人关注他,太感谢了。我一直想到巴基斯坦给他扫墓,可家里太困难了,没办法,只好自己出来打工攒钱。”肖际玉说,为了圆给朱法安扫墓的心愿,她8年前就在外打工了,由于丈夫患有严重的胃病,再加上娘家父亲重病瘫痪,她打工的钱全都花在这两个男人身上了。
  “我们约会以吹口哨作暗号”
  肖际玉回忆,她与朱法安同年出生,都居住在花椒坪村,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朱法安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那时候队里干农活都分配到个人,朱法安每次干完自己的活便主动来帮肖际玉。渐渐地,这两个年轻人便偷偷恋上了。
  “那个年代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我们不敢公开在他人面前牵手。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当时看电影成了年轻人最大的爱好。一到晚上,他就按我们事先的约定,躲在我家对面吹口哨,我再出来与他偷偷相会,一起去看电影。”
  后来,他们的恋情被村里人知晓,那一年他们都18岁,所幸的是,双方家长都非常开明,没有反对。
  “他干活很勤快,也很会体贴人。”肖际玉嘴角带着微笑,沉浸在往事的甜蜜里,“村里每次晚上开完会,他都要送我到家门口才放心;他家里有好吃的,总偷偷地带出来与我分享。”
  “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1978年2月,朱法安应征入伍,临行前他告诉肖际玉:“我舍不得离开你,不想去当兵了。”肖际玉知道,当兵持枪是朱法安的梦想,她安慰他:“你去吧,我在家等你。”
  临别前的晚上,朱法安送给她一只口琴和一个哨子;肖际玉则用棉线为心上人赶织了两条衣领。第二天上午,肖际玉瞒着家人偷偷地送朱法安踏上去部队的征程。在公社武装部,临别时朱法安牵着恋人的手说:“你答应我,一定等我。”肖际玉说:“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谁知,这最甜蜜的一别竟成永诀。
  入伍后,朱法安所在的部队被派往渺无人烟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修筑喀喇昆仑公路。
  按照保密要求,他们在前往巴基斯坦时,都要求脱下军装穿上便衣,扮成老百姓,连写信都不能透露他们的任务。
  “我不能流泪,不能让他妈妈再难过”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尽管每天都很劳累,但无法阻止朱法安对恋人的思念,他们鸿雁传书,相互倾吐思念之情。
  记者看到肖际玉保存的信件,朱法安称她为“亲爱的战友”。
  未婚夫不在家的日子,肖际玉每天去看望未来的婆婆,并帮忙做些家务。朱法安的母亲打心眼里喜欢肖际玉。在她眼里,肖际玉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善良、勤劳。
  1979年4月的一天,部队突然来人送来朱法安的遗物,肖际玉与婆婆陡然听到朱法安牺牲的消息,两人顿时抱头痛哭。
  “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肖际玉流着泪说,“每天哭过之后去看他妈妈,我告诉自己不要流泪,不要让他妈妈再难过,可是,一进门看见他妈妈的眼泪,我就控制不住……”
  “为照顾婆婆,我嫁给他二哥”
  朱法安牺牲后,他的母亲为了留住肖际玉,找到公社和村上的干部,请求他们出面做工作让肖际玉嫁给朱法安的二哥。干部们心里没底,不知道肖际玉是否愿意。
  然而事情很顺利,肖际玉竟答应了。“当年嫁给他二哥,也是对他妈妈的一种安慰。其实,他牺牲后,为了帮他孝敬和照顾母亲才是我的真实愿望。”22岁那年,肖际玉与朱法安的二哥朱法雄结婚,后来生下一儿一女。
  后来,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很贤惠。刚与她结婚时,我总觉得对不起弟弟。这种心理负担直到4年后才消除。她对我妈妈挺好,跟我家里的兄弟姐妹关系都很融洽,从没发生一点争执和口角。我妈妈5年前去世了,她真正做到了替我弟弟为老人养老送终。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攒足钱,好去巴基斯坦为我弟弟扫墓。”
  看完肖际玉的故事,您有何感想?如果您想说些什么或是愿帮肖际玉圆她的心愿,请拨打本报热线:0联系我们,本报也将持续关注此事。
  32年追思:我感觉他从没离开我
  她用陪嫁的箱子装他的遗物 丈夫说她这样做,只会让我为弟弟感到骄傲
  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肖际玉用家里最好的箱子保存烈士的遗物。
  ▲三十多年了,烈士的军装仍崭然如新。
  ■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未婚夫走了,但肖际玉感觉他从未远离自己,她用家里最好的箱子保存着未婚夫的每一件遗物。三十多年了,烈士生前穿过的衣服、鞋袜,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都保存完好。而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她就热泪长流――
  “最好的箱子专门装他的遗物”
  4月15日上午,记者陪肖际玉回到她阔别了4个多月的慈利县老家。
  在一座新建不久的小四合院里,丈夫朱法雄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村民告诉记者,这房子是朱法雄的大哥建的,考虑到朱法雄困难,大哥送了两间侧房给他住。
  在这间卧室里,除了一张床、3只小柜子外,肖际玉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很难想象,肖际玉在这个贫穷的家庭这么多年来是怎么挺过来的。
  肖际玉打开一口木箱,里面全是朱法安的遗物,有烈士生前穿过的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口哨等都保存完好。
  在朱法安的来信中,有这样的文字:“在新疆的部队,我非常想念你。参军之前,我们面对面地谈了心里话,说起恋爱的事,你说对我有心,能等着我,和我订婚,我是多么盼望那一天。”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爱情是何等真挚和热切。
  “这是我陪嫁的箱子,专门用来装他的遗物。”肖际玉睹物思情,泪眼婆娑,“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三十多年了,我感觉他从没离开过我!”
  “我不吃醋,反为弟弟感到骄傲”
  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跟我说过多次,想亲自到巴基斯坦给弟弟扫墓。因家里太困难,我没法满足她的愿望。随着年纪越大,她的心情更迫切了,8年前就自己外出打工攒路费。可偏偏这几年,我跟岳父都患重病,拖累了她。”
  记者:“她爱你弟弟这么深,你不吃醋?”一旁的肖际玉闻言掩嘴偷笑。
  朱法雄:“不吃醋,我为弟弟感到骄傲。”
  肖际玉只知道去巴基斯坦的路很远,要花很多的路费,但她不知道还需办出国签证。记者跟她讲解了如何办理出国护照和签证后,她面带忧郁地说:“这辈子能为他扫一次墓是我最大的心愿,不知道这个心愿何时能实现啊!我想亲自去墓地把他的名字纠正过来,听说墓碑上他的名字写着朱发安,其实弄错了。”
  采访结束时,肖际玉紧握记者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望着她充满希望和热切的双眸,记者的心情异常复杂,岁月如刀,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斩除她心底埋藏了32年的爱情,这是何等的悲悯和令人起敬。
  相关背景
  “每修一公里就有一名军人献身”
  1965年,巴基斯坦总统特使访华,提出双方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建议。为了冲破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巴方的请求。日,双方签订协议,协议约定中巴公路从巴基斯坦的赫韦利扬直达中国喀什市,总长1200公里。从1966年开始至1979年,在历时13年的援巴期间,中国军人在巴基斯坦境内修路616公里,中巴两国共有近700名军人牺牲。相当于每修筑一公里公路,就有一名军人献身。
集团报刊系列烈士女儿戴红梅对旅游协会的肺腑之言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烈士女儿戴红梅对旅游协会的肺腑之言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3 更新时间: 16:25:30
此图是烈士女儿戴红梅接受旅游协会会长牛禧峰赞助1000元时的感谢场景
& 烈士女儿对旅游协会的肺腑之言
亲爱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
您们好!首先祝贺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成立一周年。今天,我们能作为铁兵后代,烈士之女参加此盛会,感到万分荣幸。在这里我代表全家向曾经帮助我们的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的亲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一名铁道兵烈士的女儿,父亲戴荣舫生前是第三师机械营的营部管理员,1957年元月入伍,1975年元月20日,35岁的父亲为了他热爱的铁路事业,不幸因公牺牲,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那巍峨的大兴安岭上。父亲走了,留下柔弱的母亲和年幼的我们。当时哥哥不到8岁,我刚刚6岁,妹妹还不满两岁。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35年来,虽然时刻思念着父亲,却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一次也不能去给长眠异乡的父亲扫墓。每逢佳节,全家人只能遥望北方,点一炷香,烧一把纸,敬上一杯薄酒,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去年,正直父亲七十诞辰,看着身体日益衰退的母亲,更加思念父亲。我们全家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多年的心愿――去祖国最边陲的大兴安岭祭扫父亲的英灵。
可自从铁道兵归为地方后,再没有了联系。如今时过境迁,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为了打听父亲墓地的准确地址及具体情况,我们四处联系,都没有消息。当时的心情极其沮丧,悲痛。正当我们感到茫然无助时,我在网上看到了刚刚成立的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怀着忐忑的心情,冒然拨通了牛禧峰会长的电话,当时牛叔叔正在北京开会,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他亲切地对我说:“孩子,别着急,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们的。”听了牛叔叔的话,我们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因为这是第一个给予我们肯定答复,第一个给予我们希望的人。经过牛叔叔及协会工作人员多方努力,四处联系。佳木斯的陈军叔叔、柏贵春叔叔、大兴安岭的赵庆喜叔叔他们也向素不相识的我们及时伸出了援手,冒着酷暑,不辞辛苦,四处奔走打听,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正因为有了这些铁道兵亲人们的无私帮助,日,我们才能从家乡出发,顺利到达了大兴安岭,在时隔35年之后,第一次去祭扫父亲的英灵,终于圆了全家人多年的心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铁道兵战友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早已失去父爱的铁兵儿女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你们的恩情我们永生难忘,你们的名字我们时刻铭记在心,你们的精神我们会永远坚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天加入了协会这个大家庭,今后我们不再感到孤单,请您们放心,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一切都很好,生活虽然困难,但我们仍在努力,日子虽然艰辛,但我们都很幸福。
祝大会圆满成功,协会越办越好,协会的所有亲人们永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谢谢大家!
&&&&&&&&&&&&&&&&&&&&&&&&&&&&&&&&&&&&&&&&&&&&&&&&&&&&&&&&&&&&&&&&&&&&&&&&&&&&&&&&&& &&& 日
&&&&&&&&&&&&&&&&&&&&&&&&&&&&&&&&&&&&&&&&&&&&&&&&&&&&&&&&&&&&&&&&&&&&&&&&&&&&&&&&&&&&& & 戴红梅& 戴红琴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
全国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联系人:郭雅萱&&&牛禧峰&&&传真: 7英雄的未婚妻32年等候 何时能了祭扫英灵心愿
  一提到朱法安,肖际玉就忍不住哭泣起来。
▲刚出国时的朱法安。
  ■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
  她是一名军人的未婚妻,32年前,军人未婚夫在国外牺牲后,她把他的每一件遗物都珍藏下来。为照顾未来的婆婆,她嫁给了未婚夫的二哥。
  岁月割不断她对恋人的思念,如今她虽年过半百,却仍在外打工,只为一个心愿:攒足去国外的钱,为当年的心上人扫墓——
  “32年来她一直在怀念他”
  日前,随着中央电视台解密,一段尘封32年、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的历史披露于世,那是一条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有着重大国防战略意义的公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
  在那条神奇的公路上,上千名湖南士兵为之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为中巴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在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后不久,4月13日上午,岳阳一名叫田念胜的援巴老兵向本报求助:“我的战友朱法安当年在修建公路时牺牲了,他的遗体就安葬在巴基斯坦,而他墓碑上的名字却刻错了,‘朱法安’写成了‘朱发安’。他当年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他牺牲后,未婚妻为照顾他母亲嫁给了他二哥。32年来她一直怀念他,她还有个心愿:到巴基斯坦去为他扫墓。但因家里太困难了,现在她50多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攒钱,就是希望能完成这个心愿……”
  “一提起他,我就心痛”
  4月14日,记者与田念胜一起赶往湘西,寻找朱法安当年的未婚妻。
  朱法安烈士生前居住在慈利县高桥乡花椒坪村,他当年的未婚妻叫肖际玉,现年52岁。田念胜从战友处打听到,肖际玉目前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打工。
  记者第一次与肖际玉通电话时,她似乎不愿接受采访:“一提起他,我就心痛。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愿公开这段往事。”经多次劝说,她才勉强答应跟记者见上一面。
  4月14日下午,在武陵源一家小餐馆门前,记者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肖际玉。她体型偏胖,一头短发,面色慈祥。肖际玉说,她就在这家餐馆里打工,老板对她很好,每月工资800元,包吃住。“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文化和技术,找不到工资高的工作。”肖际玉笑着说。
  可一提起朱法安烈士,刚刚还笑着的肖际玉突然哭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止住哭声说:“他牺牲30多年了,还有人关注他,太感谢了。我一直想到巴基斯坦给他扫墓,可家里太困难了,没办法,只好自己出来打工攒钱。”肖际玉说,为了圆给朱法安扫墓的心愿,她8年前就在外打工了,由于丈夫患有严重的胃病,再加上娘家父亲重病瘫痪,她打工的钱全都花在这两个男人身上了。
  “我们约会以吹口哨作暗号”
  肖际玉回忆,她与朱法安同年出生,都居住在花椒坪村,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朱法安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那时候队里干农活都分配到个人,朱法安每次干完自己的活便主动来帮肖际玉。渐渐地,这两个年轻人便偷偷恋上了。
  “那个年代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我们不敢公开在他人面前牵手。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当时看电影成了年轻人最大的爱好。一到晚上,他就按我们事先的约定,躲在我家对面吹口哨,我再出来与他偷偷相会,一起去看电影。”
  后来,他们的恋情被村里人知晓,那一年他们都18岁,所幸的是,双方家长都非常开明,没有反对。
  “他干活很勤快,也很会体贴人。”肖际玉嘴角带着微笑,沉浸在往事的甜蜜里,“村里每次晚上开完会,他都要送我到家门口才放心;他家里有好吃的,总偷偷地带出来与我分享。”
  “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1978年2月,朱法安应征入伍,临行前他告诉肖际玉:“我舍不得离开你,不想去当兵了。”肖际玉知道,当兵持枪是朱法安的梦想,她安慰他:“你去吧,我在家等你。”
  临别前的晚上,朱法安送给她一只口琴和一个哨子;肖际玉则用棉线为心上人赶织了两条衣领。第二天上午,肖际玉瞒着家人偷偷地送朱法安踏上去部队的征程。在公社武装部,临别时朱法安牵着恋人的手说:“你答应我,一定等我。”肖际玉说:“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谁知,这最甜蜜的一别竟成永诀。
  入伍后,朱法安所在的部队被派往渺无人烟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修筑喀喇昆仑公路。
  按照保密要求,他们在前往巴基斯坦时,都要求脱下军装穿上便衣,扮成老百姓,连写信都不能透露他们的任务。
  “我不能流泪,不能让他妈妈再难过”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尽管每天都很劳累,但无法阻止朱法安对恋人的思念,他们鸿雁传书,相互倾吐思念之情。
  记者看到肖际玉保存的信件,朱法安称她为“亲爱的战友”。
  未婚夫不在家的日子,肖际玉每天去看望未来的婆婆,并帮忙做些家务。朱法安的母亲打心眼里喜欢肖际玉。在她眼里,肖际玉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善良、勤劳。
  1979年4月的一天,部队突然来人送来朱法安的遗物,肖际玉与婆婆陡然听到朱法安牺牲的消息,两人顿时抱头痛哭。
  “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肖际玉流着泪说,“每天哭过之后去看他妈妈,我告诉自己不要流泪,不要让他妈妈再难过,可是,一进门看见他妈妈的眼泪,我就控制不住……”
  “为照顾婆婆,我嫁给他二哥”
  朱法安牺牲后,他的母亲为了留住肖际玉,找到公社和村上的干部,请求他们出面做工作让肖际玉嫁给朱法安的二哥。干部们心里没底,不知道肖际玉是否愿意。
  然而事情很顺利,肖际玉竟答应了。“当年嫁给他二哥,也是对他妈妈的一种安慰。其实,他牺牲后,为了帮他孝敬和照顾母亲才是我的真实愿望。”22岁那年,肖际玉与朱法安的二哥朱法雄结婚,后来生下一儿一女。
  后来,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很贤惠。刚与她结婚时,我总觉得对不起弟弟。这种心理负担直到4年后才消除。她对我妈妈挺好,跟我家里的兄弟姐妹关系都很融洽,从没发生一点争执和口角。我妈妈5年前去世了,她真正做到了替我弟弟为老人养老送终。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攒足钱,好去巴基斯坦为我弟弟扫墓。”
  看完肖际玉的故事,您有何感想?如果您想说些什么或是愿帮肖际玉圆她的心愿,请拨打本报热线:0联系我们,本报也将持续关注此事。
( 9:16: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限英灵太监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