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以全职周翔先入为主主,故励志欲高,如文必秦,汉,字必钟,

晚明的清言品文欣赏
明清清言小品
如果说起各朝代的成就来,我想谁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背到:“诗经、楚辞、汉赋、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唐宋文和明清小说”,但是鲜有人知道:其实,明清时期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清言小品,这些小品,保持了骈文的“辞采、偶对、声韵”的特色,有凝炼隽永之美。下面用最简洁的方式,介绍这些必读的清言小品。
严格说起来《舌华录》并不属于清言小品类,与《世说新语》不同的是,《世说新语》是与《太平广记》和《唐语林》分表代表了三个时期最精华的小说集,而《舌华录》虽然是一个个短故事,但重点是故事中的一对和一答,从而把远古至至明后期之间所有的隽永言谈,由曹臣采自近百种书籍后,择而出的分门别类妙语,这类妙语分为慧、名、狂、豪、傲、冷、谐、谑、韵、俊、讽、讥、愤、凄等十八类,所以又恰恰是别出心裁的情言下品。
而现在我从前两类选出些我喜欢的段子,从中管窥一下:
苏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杨修任曹操军中主簿,时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曹操下命令,唯曰“鸡肋”。将官们不知何意,杨修说:“夫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殊可惜,曹公决心要退兵了。”乃令白外,称严装,操果回师。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惶恐怖。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仍在琢钉玩耍,没有一点儿害怕的神色。孔融对前来逮捕的使者说:“冀罪止于一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子从容地对孔融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不久,收捕他儿子的人也就来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问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你为什么回答得与昨天不一样呢?”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着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禀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顾曰:“渐入佳境。”
吴鹿长与诸友闲谈天下名士,及某某等,吴曰:“云间陈眉公,以艺藏道,吾敬其道;毗陵刘少白,吾敬其艺。天下名士,不难于知显,而难于知隐。”或笑曰:“如沙宛在以慧藏痴,人爱其慧,君爱其痴,是亦一道也。”吴亦肯服。
(沙宛在:明妓女,著有《蝶香集闺情绝句一百首》;以慧藏痴:将痴情藏于智慧之中)
李沆为相,沉正厚重,无所革易。尝曰:“吾为相,无他能,惟不改朝廷法度,用此以报国耳。”
吴苑曰:“清雅之士非不佳,嫌其太矫;粗狂之士非不恶,喜其露真。若使清而不矫,真而不粗,非惟越俗名流,实是世间能士。”
陈眉公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陈眉公曰:“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薛佛助盛誉卢思道,以卢询祖为不及。询祖曰:“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
(这就叫做见到不能高飞的,借给他羽毛;知道别人有一飞冲天本领的,则剪掉他的翅膀。”)
费文宪公云:“观书当如酷吏断狱,用意深刻,而后能日知其所无;记书当如勇将决胜,焚舟沉甑,而后能月无忘其所能。”
陈眉公曰:“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
都维明博学多艺,务为韬晦,乘兴画一梅,寻悔曰:“有一能即蔽一能。”
《菜根谭》是这系列中最为人广之的,《山堂肆考·卷一百九十六》记载:“宋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胡康侯闻之,击节叹赏。”《菜根谭》则取名由此。
是[明]洪应明以骈语格言形式,讲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说个插曲:
《舌华录》刚提过曹操下命令,唯曰“鸡肋”,别人都不懂、偏偏杨修锋芒毕露、下令大军撤退。结果在《菜根谭》理就说“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
然后,也是各节略去一些自己欣赏的,从中得知大略: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盂水同圆。
——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韦诞之墓见伐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故哲士多匿采以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绵里之针;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之蜜。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也不能转动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
——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俗境是仙都;心有丝牵,乐境成悲地。
《娑罗馆清言》系屠隆所作,与其他清言小品还略有点不同,。“娑罗”一词,为梵语音译,有“坚固”、“高远”之意,所以这是融儒释道的警世格言。
⊙无烦恼人间神仙
适性情山林宰相
口中不设雌黄 ,
眉端不挂烦恼 ,
可称烟火神仙 ;
随宜而栽花竹 ,
适性以养禽鱼 ,
此是山林经济。
⊙老去万缘都尽
春来一事关心
老去自觉万缘都尽 ,
那管人是人非 ;
春来尚有一事关心 ,
只在花开花谢。
⊙竹风一阵心骨冷
梅月半弯体气仙
竹风一阵 ,
飘橙茶灶疏烟 ;
梅月半弯 ,
掩映书窗残雪。真使人心骨俱冷 ,
体气欲仙。
⊙美色如霞转瞬空
弦歌如水弹指灭
明霞可爱 ,
瞬眼而辄空 ;
流水堪听 ,
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 ,
则业障自轻 ;
人能以流水听弦歌 ,
则性灵何害。
⊙幽居景致别
逍遥兴正长
水色澄鲜 ,
鱼排荇而径度 ;
林光澹荡 ,
鸟拂阁以低飞。曲径烟深 ,
路接杏花酒舍 ;
澄江日落 ,
门通杨柳渔家。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篝灯对坐
,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题曰围炉夜话。这就是王永彬自述由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
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风俗日趋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桃实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於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小窗幽记》
又称《醉古堂剑扫》,为(明)陆绍珩所著,好像比较善于写情类,共12卷
卷一 集醒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卷二 集情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燕约莺期,变作鸾悲凤泣;蜂媒蝶使,翻成绿惨红愁。
——燕约莺期,变作鸾悲凤泣;蜂媒蝶使,翻成绿惨红愁。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弱水三千;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月色悬空,皎皎明明,偏自照人孤另;蛩声泣露,啾啾唧唧,都来助我愁思。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临风弄笛,栏杆上桂影一轮;扫雪烹茶,篱落边梅花数点。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灯结细花成穗落,泪题愁字带痕红。
卷三 集峭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松枝自是幽人笔,竹叶常浮野客杯。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秋风闭户,夜雨挑灯,卧读离骚泪下;霁日寻芳,春宵载酒,闲歌乐府神怡。
卷四 集灵
——茅檐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清之品有五:睹标致,发厌俗之心,见精洁,动出尘之想,名曰清兴;知蓄书史,能亲笔砚,布景物有趣,种花木有方,名曰清致;纸裹中窥钱,瓦瓶中藏粟,困顿于荒野,摈弃乎血属,名曰清苦;指幽僻之耽,夸以为高,好言动之异,标以为放,名曰清狂;博极今古,适情泉石,文韵带烟霞,行事绝尘俗,名曰清奇。
卷五 集素
——文章之妙:语快令人舞,语悲令人泣,语幽令人冷,语怜令人惜,语险令人危,语慎令人密;语怒令人按剑,语激令人投笔,语高令人入云,语低令人下石。
——花开花落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谁知素弦横月,短笛吟风。
卷六 集景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桌;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几分春色,全凭狂花疏柳安排;一派秋容,总是红蓼白苹妆点。
卷七 集韵
——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
——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柳絮当空晴恍忽,偏惹风狂。
卷八 集奇
——非穷愁不能著书,当孤愤不宜说剑。
卷九 集绮
——石上酒花,几片湿云凝夜色;松间人语,数声宿鸟动朝喧。媚字极韵,出以清致,则窈窕但见风神,附以妖娆,则做作毕露丑态。如芙蓉媚秋水,绿篠媚清涟,方不着迹。
卷十 集豪
——个个题诗,写不尽千秋花月;人人作画,描不完大地江山。
卷十一 集法
——眼界愈大,心肠愈小;地位愈高,举止愈卑。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卷十二 集倩
——绿叶斜披,桃叶渡头,一片弄残秋月;青帘高挂,杏花村里,几回典却春衣。
——梅称清绝,多却罗浮一段妖魂;竹本萧疏,不耐湘妃数点愁泪。
《幽梦影》[清]张潮所作,“抱异疾者多奇梦
梦所未到之境 ,
梦所未见之事 ,
以心为君主之官邪干之故如此 ,
此则病也 ,
非梦也。至若梦木撑天 ,
梦河无水 ,
则休咎应之 ;
梦牛尾梦蕉鹿 ,
则得失应之。此则梦也 ,
非病也。心斋之《幽梦影》 ,
影也”这段即幽梦影的由来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自饶别趣;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红颜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尽属红颜;能诗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尽属能诗。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之词;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题之庸者,深之以关系之论。至于窘者舒之使长,缛者删之使简,俚者文之使雅,闹者摄之使静,皆所谓裁制也。
《呻吟语》是明朝吕坤所作:
——声无形色,寄之于器;火无体质,寄之于薪;色无着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无体而用不穷。
——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既入笠了,便要使他从容闲畅,无拘迫懊憹之状。若恨他难收,一向束缚在此,与放失同,何者?同归于无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君子之心如习鹰驯雉,搏击飞腾,主人略不防闲,及上臂归庭,却恁忘机自得,略不惊畏。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今之学者,将个浮躁心观理,将个委靡心临事,只模糊过了一生。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作热闹人,说孟浪语,岂无一得?皆偶合也。
——问:“慎独如何解?”曰:“先要认住独字。独字就是意字。稠人广坐、于军万马中,都有个独,只这意念发出来是大中至正底,这不劳慎,就将这独宇做去,便是天德王道。这意念发出来,九分九厘是,只有一厘苟且,为人之意,便要点检克治,:这便是慎独了。”
——物有以慢藏而失,亦有以谨藏而失者;礼有以疏忽而误,亦有以敬畏而误者。故用心在有无之间。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形神一息不相离,道器一息不相无;故道无精粗,言精粗者,妄也。因与一客共酌,指案上罗列者谓之曰:“这安排必有停妥处,是天然自有底道理;那僮仆见一豆上案,将满案樽俎东移西动,莫知措手,那知底入眼便有定位,未来便有安排。
——新者近前,旧者退后,饮食居左,匙箸居右,重积不相掩,参错不相乱,布置得宜,楚楚齐齐,这个是粗底。若说神化性命,不在此却在何处?若说这里有神化性命,这个工夫还欠缺否?
——万物生于性,死于情。故上智去情,君子正情,众人任情,小人肆情。夫知情之能死人也,则当游心于淡泊无味之乡,而于世之所欣戚趋避漠然不以婴其虑,则身苦而心乐,感殊而应一,其所不能逃者,与天下同其所;了然独得者,与天下异。
——才有一分自满之心,面上便带自满之色,口中使出自满之声,此有道之所耻也。见得大时世间再无可满之事,吾分再无能满之时,何可满之有?故盛德容貌若愚。
——异端者,本无不同,而端绪异也。千古以来,惟尧、舜、禹、汤、文、武、孔、孟—脉是正端,千古不异。无论佛、老、庄、列、申、韩、管、商,即伯夷、伊尹、柳下惠,都是异端。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明镜虽足以照秋毫之末,然持以照面不照手者何?面不自见,借镜以见,若手则吾自见之矣。镜虽明,不明于目也,故君子贵自知自信。以人言为进止,是照手之识也,若耳目识见所有及,则匪天下之见闻不济矣。
——真正受用处,十分用不得一分,那九分都无些干系,而拼死忘生、忍辱动气以求之者,皆九分也。何术悟得他醒?可笑可叹!
——学识一分不到,便有一分遮障。譬之掘河分隔,一界土不通,便是一段流不去,须是冲开,要一点碍不得。涵养一分不到,便有一分气质。譬之烧炭成熟,一分木未透,便是一分烟不止,须待灼透,要一点烟也不得。
——一率作,则觉有意味,日浓日艳,虽难事,不至成功不休;一间断,则渐觉疏离,日畏日怯,虽易事,再使继续甚难。是以圣学在无息,圣心曰不已。一息一已,难接难起,此学者之大惧也。余平生德业无成,正坐此病。《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吾党日宜三复之。
——非谋之难,而断之难也。谋者尽事物之理,达时势之宜,意见所到不思其不精也,然众精集而两可,断斯难矣。故谋者较尺寸,断者较毫厘;谋者见一方至尽,断者会八方取中。故贤者皆可与谋,而断非圣人不能也。
——昧者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故于事鲜克有济。惟智者能柔能刚,能圆能方,能存能亡,能显能藏,举世惧且疑,而彼确然为之,卒如所料者,见先定也。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馀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馀乐。若扣杀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馀之恩,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感于偶然;小人泥于偶然,拂其自然,而弃其当然。噫!偶然不可得,并其当然者失之,可哀也。
——掀天揭地事业不动声色,不惊耳目,做得停停妥妥,此为第一妙手,便是入神。譬之天地当春夏之时,发育万物,何等盛大流行之气!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不显匠作万物之迹,这才是化工。
——气有为而无知,神有知而无为。精者,无知无为,而有知有为之母也。精天一也,属水,水生气;气纯阳也,属火,火生神;神太虚也,属无,而丽于有。精盛则气盛,精衰则气衰,故甑涸而不蒸。气存则神存,气亡则神亡,故烛尽而火灭。
——至日而浊者清矣,轻清上浮,曰:“此是天开于子。沉底浑泥,此是地辟于丑。中间瓦砾出露,此是山陵,是时谷。豆芽生月馀,而水中小虫浮沉奔逐,此是人与万物生于寅。彻底是水,天包乎地之象也。地从上下,故山上锐而下广,象粮谷堆也。
——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势来时即摧之,未必遽坏;势去时即挽之,未必能回。然而圣人每与势忤,而不肯甘心从之者,人事宜然也。
——任有七难:繁任要提纲挚领,宜综核之才。重任要审谋独断,宜镇静之才。急任要观变会通,宜明敏之才。密任要藏机相可,宜周慎之才。独任要担当执持,宜刚毅之才。兼任要任贤取善,宜博大之才。疑任要内明外朗,宜驾驭之才。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用群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小窗自纪》是明朝吴从先所著。
月影与清风
小窗偃卧,月影到床:
或逗留于梧桐,或摇乱于杨柳;
翠华扑被,俗骨俱仙。
自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
清送素娥之环佩,逸移幽士之羽裳。
相思足慰于故人,清啸自纡于长夜
远景望如画
读书霞漪阁上,月之清享有六:
溪云初起,山雨欲来,鸦影带帆,
渔灯照岸,江飞匹练,村结千茅。
远景不可象描,适意常如披画。
高士与美人
春夜小窗兀坐,月上木兰,有骨凌冰,怀人如玉。
因想高季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二语。
此际光景颇似,不独咏在梅花。
热血与雄心
英风未畅,转生无聊;
幽韵纵扬,终归寥落。
是以热血有时成碧,雄心无日可灰。
情趣与事务
逸字是山林关目。
用于情趣,则清远多致;
用于事务,则散漫无功。
落落与欣欣
落落者难合,一合便不可分;
欣欣者易亲,乍亲忽然成怨。
故君子之处世也,宁风霜自挟,无宁鱼鸟亲人。
可怜与可爱
凡天下可怜之人,皆不自怜之人,故曰无为人所怜;
凡天下可爱之物,皆人所共爱,故曰不夺人所好。
《荆园小语》[清]申涵光所著,清顺治中恩贡生,绝意仁进,累荐不就。少年时即以诗名闻河朔间,与殷岳、张盖合称“畿南三才子”。
——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千古。
——学问心先入为主,故立志欲高,如文必秦、汉,字必钟、王,诗必盛唐之类,骨气已成,然后顺流而下,自能成家。若入手便学近代,欲逆流而上,难矣。
——好便宜者不可与共财,多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不服一人与逢人便服者,皆妄人也。
——人生学随时进,如春花秋实,自有节次。少年时志要果锐,气要发扬,但不越于礼足矣,不必收敛太早。如迂腐寂寞,譬如春行秋令,亦是不详。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面有点污,人人匿笑,而己不知,有告之者,无不忙忙拭去。若曰:“点污在我,何与若事?”必无此人情。至告以过者,何独不然。
《偶谈》也作《偶谭》[明]李鼎著
——青牛西去 ,
白马东来 ,
万里间关 ,
寸步不离孔矩
圆盖上浮 ,
方舆下奠 ,
四时往复 ,
真机只在人心。
——感有心 ,
而咸则无心之感也。徙有言 ,
而咸则无言之徙也
而兑则无心之悦也
而兑则无言之说也。盖举意举口 ,
即属后天。可议可思 ,
直为尘迹。
——过去心不可得 ,
现在心不可得 ,
未来心不可得 ,
此之谓明镜止水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此之谓泰山乔岳。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以无事取天下 ,
此之谓青天白日
老者安之 ,
朋友信之 ,
少者怀之 ,
此之谓霁月光风。
——诗思在霸陵桥上 ,
林岫便已浩然
野兴在镜湖曲边 ,
山川自相映发。
——虚而实者天乎 ,
故以实投地之虚 ,
而往来不息
实而虚者地乎 ,
故以虚受天之实 ,
而生化无端
阳而阴者日乎 ,
故能独照而不能纳形
阴而阳者月乎 ,
故能纳形而不能独照。
《岩幽栖事》 [明]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人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令人古。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多少箴》,不知何人所作,其词云:少饮酒,多包啜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无。
——洞庭张山人云:山顶泉,轻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沙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长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莫言婚嫁早,婚嫁后,事不少;莫言僧道好,僧道后,心不了。唯有知足人,鼾鼾直到晓;唯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
——箕居于斑竹林中,徙倚于青石几上,所有道笈梵书,或校雠四五字,或参讽一两章。茶不甚精,壶敢不燥;香不甚良,灰也不死;短琴无曲而有弦,长讴无腔而有音;激气发于林樾,好风送之水涯若非羲皇心上,亦定嵇阮兄弟之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 先入为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