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厢馆立面图

贝聿铭____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设计美术馆东馆是对贝聿铭的挑战。作为一名华人建筑师,他从未忽视自己同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联系,而在建筑创作中,他则主张把中国建筑的内在精华融合在现代建筑之中。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聿铭突出奇想: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汩汩。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总平面图,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 ,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建筑模型及功能分区示意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各个展品陈列室环绕中央大厅而设,在大有小,游人可以在这里看到毕加索等人的代表作品——绘画或雕塑。这里的展品经常更换,常有观众感叹不知如何理解这里的陈列品,但可以肯定的是,抽象作品也有各自的知音,同样带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大厅上方悬挂着出自抽象艺术定亚利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红色翼状装饰物,很像秋天的红枫叶。
为了避免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东馆的大门北侧有一个大型抽象派铜雕,它的名字叫: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是雕塑家亨利·穆尔(Henry Moore)的作品,它的立意、造型和位置都与东馆的整体建筑相得益彰。
东北视角效果图【作品简介】
美国 国家美术馆东馆-贝律铭设计
【声明】汇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上传用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被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交易 131作品 769ued官方微博
ued杂志订阅
ued官方网站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项目名称: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师:贝聿铭
项目地点:美国华盛顿
项目时间:1974年&1978年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
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设计美术馆东馆是对贝聿铭的挑战。作为一名华人建筑师,他从未忽视自己同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联系,而在建筑创作中,他则主张把中国建筑的内在精华融合在现代建筑之中。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聿铭突出奇想: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妙发端。&
东馆建造起来,必须与四周的原有建筑相协调。贝聿铭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西馆,东西呼应。东西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 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地面耸立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镜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采光窗北边是一排喷泉,泉水涌出后顺着石阶向南沿着采光井向地下流去,正好成为美术馆东西两馆地下连接通道的银色水帘,也给地下通道带来跃动的韵律。&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毕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建造艺术家工坊 邮编:100089 站长统计 邮编:100031
公安备案号73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国家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英国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实拍】世界建筑大师作品系列之贝聿铭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是美籍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成名作。独特的三角形的造型,很完美地解决了原场地梯形的难题,而且赋予建筑独特的三角形的造型。又与老馆取得了轴线的关系。
建筑造型简洁,富于雕塑感,现代感。
东馆的正面,极富现代感。这也是在无数杂志上出现过的立面。
从东馆看老馆,一条轴线贯穿两个美术馆,使这两个美术馆在空间上产生了联系。不过这两个美术馆地下是贯通的。
另一个角度看东馆。
陡峭的三角型造型。
从这个角度,还能看到远远的国会山。
东馆的正门。入口点缀着现代雕塑。看地面的铺砌多么精致。
终于进入到在无数杂志中领略的室内。感觉似乎并没有想象的大。
中庭绿化。少而精。这可是真树!
中庭上悬挂的现代装置,记得上大学时,在杂志上看到的就是这个装置,现在还是这个装置。
这个装置还是很经典的。会水平慢慢旋转。给中庭带来生机。看那片片类似叶子似地造型还是钝三角形的,与主体建筑造型像呼应。
美术馆展出的现代雕塑。
贯穿美术馆的悬桥,简洁完美。
美术馆展出的现代美术作品。
自动扶梯。看石材墙面抠出自动扶梯的轮廓。及简洁又精致。
东馆的中庭主要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空间,展览都在两侧的展室中。
看,采光天窗都是三角形的,与三角形的建筑平面浑然一体。
走出美术馆东馆,转到它的另一个非主立面。这个立面设计有大片的玻璃幕墙。
再来一张东馆的全景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