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霜至秋尽古诗词含霜

>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初雪赏梅 无名氏 方怅秋尽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
&&&&&&&&&&&&&&&&初雪赏梅&& 无名氏
&&&&&&&&&&&&&&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1)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具体描述。(2分)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意境顿出,试作具体赏析。(3分)
(1)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 显得憔悴不堪。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索的画面。(2分。意思符合即可,没有描述酌扣)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孰料一夜朔风紧”,写出一夜北风带给人的惊喜之情,“邀”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的动人情景。表达作者对初雪降临,大地因此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
考点分析: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20分)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引裾(拉,拽)&& B.而帝意甚盛(坚决)
C. 作色以待之(脸色)&&& D.帝遂奋衣不还(努力)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乃出&&&&&&&&
乃不知有汉
B.帝遂奋衣不还&&&&
遂与外人间隔
C.陛下不以臣不肖&&&
以此夸能
D.卿谓我徙之非邪&&&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4..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人类未来在方舟——移民太空
如果说2012年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怎么办?正如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警告的那样,人类若不能在未来两个世纪内移民外太空,就会永远灭绝。人类能长久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居住到别的星球上。霍金说:“人类遗传密码中携带着自私与侵略本能,这在过去曾是存活的优势,但人类很难在未来100年内避免灾难,更不用说未来1000年或100万年。”
说到移居,火星早已成为不二之选。因为火星不仅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也最接近地球: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并且火星的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这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元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气温极低、辐射较大,但科学家设想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的气体构成,以适合人类居住。有乐观者认为,用现有的科技绿化火星可能只要几百年时间,到时候人类携带着特殊呼吸装置就可前往居住。
除了火星,我们还可以选择移居太阳系外的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可能存在液态水流,凭借这些与地球相似的条件,这颗新星被科学家誉为“宜居星球”。
人类移居了,动植物兄弟当然也要移居。美国的“拯救文明联盟”的组织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地球生物的DNA“备份库”,这种备份库里面不仅存有所有动植物的DNA,还包括地球上各类人种的DNA。此外,库中还将建造“终极图书馆”,用以保存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如果有一天,地球生物毁灭,就可用存有的DNA,在其他星球重建家园了。
找到了“新家”,可是我们要怎么搬过去呢?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或许能帮我们找到太空中的方舟——时空隧道,通向外星球。
时空隧道也学就是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宇宙万物都会出现小孔或裂缝,这种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和空隙,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被称作“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量子泡沫”中。通过虫洞,就等于钻了时间的空子,进入时空隧道。
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流速,在有些地方会过得更慢,而在另一些地方会过得更快,这正是实现通往未来之旅的关键。比整个银河系还要重的超大黑洞可以更为明显地降低时间流逝的速度。霍金说,这种超大黑洞就像是一部天然的时间机器。如果一艘宇宙飞船进入超大黑洞内执行5年任务,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已过去了10年。如果人类能利用好这种时间差,那“时空旅行”就不只是梦了。
如果能够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的法则,而致使舱内的时间放慢。宇航员以这种方式飞行一个星期,地球上的时间就过去了100年,从而实现通往未来之旅。&& 选自《奥秘》2011年第三期
1..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能让我们找到几条通往太空的方舟——时空隧道?(3分)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存在液态水流。
②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人类通过控制,能把时间调节的可快可慢。
3..请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一下什么是月球DNA“备份库”?(3分)
4..根据文章介绍你发现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如果人类想移居火星,那么科学家还要在哪些方面对火星进行改造?(4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被括号中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一年一度的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让“茶为国饮、茶为杭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提拔)
B.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振聋发聩)
C.赵辛楣逼尖了喉咙,自信模仿得惟妙惟肖——“我才不上她当呢!只有你这傻瓜!”(栩栩如生)
D.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而盲目毁林圈地,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经济没有多大发展,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适得其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
A.蜿蜒& 惋惜&&
取缔&& 再接再厉& B.慰籍&&& 一片狼藉&& 销魂&& 消声匿迹&
C.勉励& 惊惶&& 真谛&& 张惶失措& D.震悚&&& 衰草连天&& 技俩&& 眼花缭乱&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锐不可当(dāng)&&& 地窖(jiào)&&& 两栖(xī)&&&&& 愧(kuì)怍(zuò)
B.殷红( yān&) &&&&&&珐(fà)琅&&& 差(chāi)使&&&
面颊(jiá)
C.风雪载(zài)途&&&&
贮藏(zhù)&& 匀称(chèng)&& 翩(piān)然
D.追溯(shù)&&&&&&&&
亵(xiè)玩&&&& 悲怆(chàng)& 烧灼(zhuó)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5分) 初雪赏梅 无名氏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5分)
初雪赏梅&&无名氏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1.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具体描述。(2分)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意境顿出,试作具体赏析。(3分)
1.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 显得憔悴不堪。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索的画面。(2分。意思符合即可,没有描述酌扣)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孰料一夜朔风紧”,写出一夜北风带给人的惊喜之情,“邀”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的动人情景。表达作者对初雪降临,大地因此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考点分析: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引裾(拉,拽)
B.而帝意甚盛(坚决)
C.作色以待之(脸色)
D.帝遂奋衣不还(努力)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乃出乃不知有汉
B.帝遂奋衣不还遂与外人间隔
C.陛下不以臣不肖以此夸能
D.卿谓我徙之非邪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4.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人类未来在方舟——移民太空
如果说2012年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怎么办?正如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警告的那样,人类若不能在未来两个世纪内移民外太空,就会永远灭绝。人类能长久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居住到别的星球上。霍金说:“人类遗传密码中携带着自私与侵略本能,这在过去曾是存活的优势,但人类很难在未来100年内避免灾难,更不用说未来1000年或100万年。”
说到移居,火星早已成为不二之选。因为火星不仅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也最接近地球: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并且火星的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这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元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气温极低、辐射较大,但科学家设想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的气体构成,以适合人类居住。有乐观者认为,用现有的科技绿化火星可能只要几百年时间,到时候人类携带着特殊呼吸装置就可前往居住。
除了火星,我们还可以选择移居太阳系外的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可能存在液态水流,凭借这些与地球相似的条件,这颗新星被科学家誉为“宜居星球”。
人类移居了,动植物兄弟当然也要移居。美国的“拯救文明联盟”的组织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地球生物的DNA“备份库”,这种备份库里面不仅存有所有动植物的DNA,还包括地球上各类人种的DNA。此外,库中还将建造“终极图书馆”,用以保存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如果有一天,地球生物毁灭,就可用存有的DNA,在其他星球重建家园了。
找到了“新家”,可是我们要怎么搬过去呢?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或许能帮我们找到太空中的方舟——时空隧道,通向外星球。
时空隧道也学就是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宇宙万物都会出现小孔或裂缝,这种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和空隙,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被称作“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量子泡沫”中。通过虫洞,就等于钻了时间的空子,进入时空隧道。
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流速,在有些地方会过得更慢,而在另一些地方会过得更快,这正是实现通往未来之旅的关键。比整个银河系还要重的超大黑洞可以更为明显地降低时间流逝的速度。霍金说,这种超大黑洞就像是一部天然的时间机器。如果一艘宇宙飞船进入超大黑洞内执行5年任务,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已过去了10年。如果人类能利用好这种时间差,那“时空旅行”就不只是梦了。
如果能够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的法则,而致使舱内的时间放慢。宇航员以这种方式飞行一个星期,地球上的时间就过去了100年,从而实现通往未来之旅。
选自《奥秘》2011年第三期
1.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能让我们找到几条通往太空的方舟——时空隧道?(3分)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存在液态水流。
②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人类通过控制,能把时间调节的可快可慢。
3.请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一下什么是月球DNA“备份库”?(3分)
4.根据文章介绍你发现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如果人类想移居火星,那么科学家还要在哪些方面对火星进行改造?(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题目。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 “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⑾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⑿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文中卖伞姑娘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阅读全文,简要回答。(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都很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6分)
①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3.第⑧段中说:“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4.文章最后说“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信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24.7N 97.9E)发生M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截至日17时43分,地震已造成盈江县22人死亡,174人受伤,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记者从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获悉:盈江县救灾帐篷、棉被、大米等发放工作全面展开。当地拟定了7600万元救灾资金的分配方案,将尽快下发。另据云南省纪委消息,中央纪委、监察部紧急下拨1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纪检监察机关的抗震救灾工作。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围绕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讲述了孟买贫民窟的一个男孩寻找爱情并幸运获得大笔财富。②影片体现了孟买赤贫阶层的生活,那里有触目惊心的大垃圾场,孩子们肮脏却纯真的笑脸,臭水坑边绚烂的纱丽……③影片结束时女主角灿烂的笑容给了尘世中追求幸福的所有人以力量和勇气。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入霜 诗词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