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关于初学者的冥想书 下载的书名

关注微口网微博
微信号:iweikou
杰克·康菲尔德/文唐唐/译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佛陀开悟不久今后,他在漫天风尘的路上邂逅了一位旅人。在旅人的眼里,这是一位帅气非凡的瑜伽士,身上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他不由得开口问询:“您看起来如此与众纷歧样,终究是谁?天使仍是天神?”  佛言:“既非天使,亦非天神。”“或许您是诸天神 中的一位?”佛言:“非也。”“那您是哲人仍是巫师?”佛言:“都不是。”“好吧,您是人吗?”佛言:“也不是。”“那您终究是啥?” 佛陀这么答复他:“觉者。”  “觉者”二字,道尽佛法精华。“佛陀”本是梵语,意为“觉悟之人”,即成为一个了悟存亡实质,“自觉、觉他、觉行满意”的人。  冥想并不意味着咱们有必要成为释教徒、禅者或灵性之人,它仅仅是约请咱们唤醒自身的觉悟潜能。或许正念、活在当下、慈善和觉悟,这些都是咱们坐在蒲团上冥想时的收成,但是,这种察觉力将在日子的方方面面予咱们以奉送--编程、打网球、做爱、在海滨漫步、倾听周围的悉数。实践上,觉悟与活在当下是悉数艺术的基地。  那么,咱们的觉悟指向何处?佛家给出的答案是“法”。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法”这个词所指的是国际的真理,即国际规矩,也包含对这种规矩的描绘。从这个视点来说,咱们完全能够当即发现“法”的存在,这通常若才智与咱们一同呼吸,随时随地都能被发现。  所谓觉悟,并不是说坐在那里,等候脚踩祥云的神祇 、灵性启蒙或是魂灵出窍的夸姣阅历来临。唯有放下梦想与回想,回到当下一刻,咱们才有或许发现名为“法”的国际真理。只消做到这一点并坚持详尽的察觉,咱们就能于日子的每一处发现法的特征。  “无常”乃是冥想中“法”所暴露的第一个特征。中有这么的语句:“悉数有为法,如梦境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越是安静,越是细心查询,你就越能了悟:自个所见的悉数皆处在不断地改动傍边。  通常而言,好像咱们所阅历到的悉数都是安稳不变的,包含咱们的性情、周围的国际、心境和主意。这就比方看影片,从实质上来说,那仅仅荧幕上光影的闪耀,咱们却深陷其间无法自拔。若你能查询得更细心些,就或许发现影片正本是一系列停止的画面。先是一幅呈现,然后是几不行察的细微连续,再是另一幅呈现。  日子亦是如此。万法无常,改动不居。悉数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改动,看穿这一点并不需求多少禅修根底--你能让某种心境一贯持续下去吗?日子里又有啥一贯不变?  这就引出了“法”的第二个原则。悉数想要事物中止于此、再不改动的执着,都只会给咱们带来绝望与痛苦。这并非上天的赏罚,而是事物的原貌,是如万有引力通常不行否定的实践。哪怕咱们对事物的某种状况再执着,也无法阻挠它的改动。生命是一条河流,万事万物皆在改动,若想紧抓啥不甩手,咱们将遭受更多的磨难与绝望。  诸行无常,悉数皆苦。当咱们初步领会这一天然规矩,也该知道到有必要作出改动了。最许多多培育“无常的才智”--悉数事物都处于改动的进程中,无妨跟从这种改动,接收事物的不断定性。冥想能教训咱们怎么放下,怎么安住于改动傍边。一旦得窥“无常”的真理,了解执着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咱们就会知道到,放松与放下才是日子的才智。咱们也将知道到,在这一场生命之舞中,好坏、得失、毁誉、苦乐皆是与生俱来的一有些。放下并非意味着漠不关心,而是以愈加灵敏、正确的办法予以关心。  在冥想之时,无妨带着一份关心、一份敬重,将留心力放到身体上。当咱们抛出这么的疑问:“身体的实质是啥?”咱们能够看见它的老练、变老、患病甚至逝世。冥想能让咱们直接感触身体的状况,严峻、疲乏或是生机四射。有时咱们的感触极好,有时却好像受了伤;有时感触很安静,有时却很焦虑。在这么的冥想中,咱们终将知道到,自个并不实在具有这具身体,仅仅在其间暂住一段时间算了。  不管咱们是不是情愿,这段时间内它都一贯在改动。脑筋与心里亦是如此,它们不断地在期望与惊骇、哀痛与高兴中崎岖。若咱们持续冥想,就或许领会希腊奇人佐尔巴(Zorba)所言的“灭顶之灾”。与其陷在趋乐避苦的窘境中,不如去开掘心里的力气:它完全有才干包容这悉数,而咱们也有才干愈加全然、安闲地活在当下。苦也罢,乐也罢,悉数都将曩昔,悉数都会散失。当咱们了解这一点,就能翻开出内涵的那份坚决。  因而,冥想是为了调查生命的规矩。觉悟请求咱们将留心力从飞跃不息的思维和主意上拉回,转而放在身体与感触之上。无妨查询身体与大脑的运作办法,然后以愈加才智的办法与之树立联络。而这一内涵作业的基地,是对咱们周围的环境、咱们的身体、大脑和心里时间坚持察觉与专心。此即“正念”,一种心无旁骛且值得爱崇的专心。  对咱们日子的悉数范畴,凭仗默坐所翻开出的正念都将有所助益。若在就餐时运用,你会听见各种动静在飘动,肚子说“饱了,不能再吃”,舌头说“生果太甘旨,让我多尝尝”,双眼说“那儿的甜点我还没试过呢”。或许母亲此时会说:“先把盘子里的东西吃洁净。”凭仗正念,你能够听见内涵各种纷歧样的动静,也能够以全然地察觉去倾听自个的感触--悉数愉悦、不愉悦和中性的阅历。你会逐步领会,无须为痛苦而惊骇,亦无须执着于高兴。“作业应当怎么”,这种崇奉通常会约束咱们,而冥想会让咱们了解,趋乐避苦既无法带来陡峭,也无法带来夸姣。实践上,它们终究会改动,不以咱们的自愿为搬运。紧抓自个所喜爱的,推开自个所讨厌的,这么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多的痛苦。  冥想有助于咱们翻开对身体和感触的察觉,一种天然、翻开、不带任何评判的察觉,无妨逐步将这种友善而翻开的察觉带入悉数心智活动。咱们得学着去了解并信赖无常的规矩,那意味着如实地看待国际的原貌。怎么让这悉数与慈善、仁慈和才智相联合,答案会在进程中主动显现。---------------------(图一)书名:初专家的冥想书 &作者: (美)杰克·康菲尔德 出书社: 天津公民出书社原作名: Meditation for Beginners译者: 唐唐 出书年: 2014-1页数: 136定价: 32装帧: 精装ISBN: 6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你将会发现那些最简略,最多见的冥想操练。冥想能够帮咱们完结最深的巴望,发现内涵的安闲和高兴,并完结与生命的一体感。透过它,咱们会更完全的了解自个终究是谁,在这个一同的生射中,怎么更有才智的活着。--杰克·康菲尔德康菲尔德是联络正宗佛法与西方心思学的杰出精力导师和超自个心思学家。本书概括了悉数冥想操练的精要,读者不行错失。--胡因梦 身心灵导师与译者,代表作你是不是早年测验冥想,却不知怎么初步?本书中,内观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通知咱们,怎么以简略明了、按部就班的办法,从呼吸、走路、就餐初步,逐步将冥想融入自个的日子。试着把握这些冥想的根底窍门,你将在这么的进程里逐步发现--自身所蕴涵的改动生命的力气。呼吸:找出一个安稳、酣畅的姿态,这么你就能够在当下去感触自个的身体。将留心力带回此时,留神周围的环境与动静,去察觉你的身体有啥感触。深呼吸,放轻松,再去留心你的知道和感触有何改动。 走路:在那个本地静静站着,双眼微睁,目视地板,留心呈现的悉数身体感触。当你心无旁骛地来回走着,你很快就能知道到,要点并非获得某些开展,而是待在此时此地。就餐:在盘子前坐上一分钟,啥也不要做,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带着察觉细细品尝,然后再咽下去。若在整顿饭的进程中,你都能坚持这么的正念,那么你与饮食之间的联络就将发作实在的改动--你将知道到,何谓一花一国际。作者简介杰克o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1945-)西方最受等候的内观禅修大师,哲学博士、作家、心思学博士。拿手于将禅修思维与现代心思学联络,并将灵性修行履行于往常日子中。1967年赴东南亚修学,先后于泰国南传释教大师阿姜查掌管的巴蓬寺落发、缅甸尊者马哈希和泰国佛使比丘座下学习。1974年初步在国际各地教训禅修,是将南传释教引进西方的首要导师。著作目录第 1章 陈旧的冥想艺术 /001好的冥想操练有许多种。不管选择哪种冥想办法,要害在于作出选择今后,就该坚持终究。第 2章 为何冥想 /007冥想并不意味着咱们有必要成为释教徒、禅者或灵性之人,它仅仅是约请咱们唤醒自身的觉悟潜能。第 3章 冥想,从实习中获益 /017冥想操练咱们时间坚持察觉,以一颗翻开的心和清澈的视角面临国际,活在当下。第 4章 冥想一:观呼吸 /023深呼吸,放轻松。再去留心你的知道和感触有何改动,包含你的主见、心境、等候与回想的崎岖。第 5章 冥想二:观全身感触 /033请铭记一点,若在冥想中留心到身体的翻开,切勿用沉着决议它该怎么。第 6章 冥想三:观心境 /045有许多人认为有必要处理了悉数疑问,咱们才干实在初步冥想。实践上,悉数疑问都是旅途的首要构成有些。第 7章 冥想四:观主意 /061以呼吸为基地,令自个安静、陡峭,然后怀着好意与接收,以这份察觉去迎候所呈现的悉数。第 8章 冥想五:宽恕 /069宽恕绝非怂恿。宽恕意味着放下曩昔,即便的确有错铸成,无法补偿,亦难拯救,但前方簇新的路途已然翻开。第 9章 冥想六:慈心观 /075慈心观是一项陈旧的修炼,咱们要做的是先对自个散播爱,今后将慈祥传递给咱们所爱的人,终究拓宽到悉数众生。第 10章 冥想七:食禅 /083食禅的要点是让悉数动静都进入知道层面,日日皆食,且不止一次,食禅恰是翻开觉知的绝佳机遇。第 11章 冥想八:行禅 /091当你心无旁骛地来回走着,你很快就能知道到,要点并非获得某些开展,而是待在此时此地。第 12章 冥想与社会职责 /097咱们要学会如实地看待这个国际,无惧苦痛,不贪欢愉。不管遇到何人何事,都能够翻开自个的心。第 13章 冥想的往常操练 /103若你能与呼吸、身体感触、主意和心境能量同处,你就能在任何日子场景中坚持镇定与猎奇。附录 教育音频二维码 /111点击左下角 阅览原文 收听引导音频加长版04观主意(图二)延伸阅览
关键字: 冥想,为何,初学者,佛言,一位,您是,天神,佛陀,旅人,人的,觉者,天使,哲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心灵自由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
★&精彩文摘—————————————————————————————
压力让我极度缺氧
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500多万观众在看完那期电视节目后都认为我疯了。
那是2004年6月7日播出的《早安美国》节目。那天我系着最喜欢的黑银条纹相间的领带,脸上涂着厚厚的化妆品。上司吩咐我接替同事罗宾·罗伯茨主持新闻简讯板块,这个板块要求主持人在整点时简明扼要地播报实时消息。
当时我坐在罗宾的主持席位上,狭小的卫星播报间坐落在纽约时代广场附近ABC电视网大楼的二层,四面被玻璃墙包围。房间的另一侧,节目的两名主播,如谆谆长者般的查尔斯·吉布森和优雅大方的迪安妮·索耶,端坐在主播播报台前。
查尔斯把镜头转给了我:“现在我们把时间留给坐在主播台前的丹·哈里斯。丹,你好!”接下来,我应该开始播报六段新闻简讯,每段大约20秒,同样也是现场直播。
一开始的情况还不错。“早上好,查尔斯,迪安妮。谢谢。”我用早间新闻主持人特有的声音明快而又不失权威地问候道。
然而,就在播报第二段简讯时,状况急转直下。我的大脑突然莫名其妙地被一种原始的恐惧感紧紧包裹。由于慌张,我的肩膀开始发麻,麻痹感从头皮一直蔓延到面部。我感到自己的整个世界正在崩塌,心脏一通狂跳,嘴唇开始不听使唤,手掌也慢慢沁出汗水。
我心里很清楚自己还得接着读四段新闻,但我当下的处境就像一个永恒的黑洞,没有间歇也无处躲藏。此时此刻,没有声音插播,没有预先录制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把画面切换给现场记者,时间更不允许我整理思路或放松喘息。
阅读第三段关于胆固醇药物的新闻时,我开始失语,呼吸急促,仿佛正与心中咆哮着的恐怖狂潮展开激烈的搏斗。与此同时我意识到,自己走向崩溃的整个过程正在向全国观众现场直播。
你在全国观众的电视屏幕上。
直播正在进行,现在,就是现在。
每个人都在看着你。
做点什么。赶紧想想办法!
我极力压制心中的恐惧却收效甚微。屏幕下方的字幕清晰显示了我结结巴巴吐出的句子。
“研究人员称,服用他丁类降醇药物至少五年的人群,患癌症的几率也可能随之下降,但将这类药物作为致癌产品推荐给患者还为时……为时过早。”
就在念出“为时过早”的那一刻,我脸颊上最后一丝血色消失了,表情开始扭曲抽搐,我知道自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从这样的窘境中跳出来。
不断恶化的精神紧张直接导致了这场直播闹剧
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太过急功近利,焦躁的情绪慢慢毁掉了我的生活。
这场悲剧开始于2000年3月13号,也就是我来到ABC新闻网工作的第一天。
那时的我刚满28岁,穿着别扭的对襟西装,战战兢兢地穿过ABC电视网大楼一层的高顶走廊,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知名主持人的大幅画像:彼得·詹宁斯、迪安妮·索耶、&芭芭拉·沃特斯(当然,他们现在都是我的同事)。带着对这些成功人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表情严肃地踏上了位于曼哈顿上西区大楼的自动扶梯。
结果那天,他们却把我安排到地下室,在一间使用白炽光照明的安保办公室里拍下了新的证件照。照片中的我看起来那么年轻,我的同事都开玩笑说,如果镜头视野再宽点儿,说不定能看到我手里还攥着气球呢。
我如此年轻就能进入ABC新闻网工作,就像是一场巨大的误会或者一个残酷的玩笑。在过去的七年里,我在地方电视台兢兢业业,唯一的梦想就是进入美国广播公司,地方电视台的人都称作ABC。当时,我总觉得自己得熬到四十多岁,至少是看起来足够成熟的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离开班格尔7年后,正在波士顿地区一家二十四小时有线新闻电视台工作的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一通来自助理的电话,告知我好运临门了:ABC新闻的执行总裁看了我的报道录像带,想要约我见面聊聊。
就这样,我成了ABC一档名为《世界资讯实时播报》节目的主持人之一,这档新闻节目风格散漫,直播时间是凌晨两点到四点,主要的观众群是那些顽固的失眠症患者,在夜里照顾婴儿的母亲,或者是狂欢到深夜还意犹未尽的大学生。正当我准备全身心投入这份新工作时,原来的主持人安德森·库珀突然决定留在这个岗位继续主持。我就这样成了闲人,老板也不知道该分配给我什么工作,最终,安排我为晚间档新闻节目《晚间世界资讯》的每周特别版搜集新闻素材。对我来说,这是我从事媒体行业以来最带劲的工作了:几周之前,我的观众还局限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几万人,而现在,全国数百万观众都在观看我报道的节目。
不久,另一个绝佳的机会接踵而至:我有幸被选中,为彼得·詹宁斯主持的《今晚世界新闻》节目搜集素材。
我非常崇拜詹宁斯,甚至还模仿过他的主持风格。我曾仔细研究过他在主持台前的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经过精心设计的一举一动,适时的微微前倾、点头或皱眉。我羡慕他在电视上那种流畅、充沛却又不做作的情感流露。他可以称得上是主持界的标杆性人物。除了主持,他本人也极具神秘感:詹姆斯·邦德一样帅气的外表,四段婚姻,与名人幽会的种种传闻……
他还是两代ABC新闻网更替变迁的历史见证者。在ABC内部,人们提到他的节目,用的词都是“那个节目”,就好像我们没有其他的主打新闻节目一样,比如《20/20》、《早安美国》和《晚间在线》。而他本人也为全台的工作人员所敬畏,虽然我从未在镜头外见过他,但早已对他暴烈的性格有所耳闻。为了避免我在刚接任这份工作时就被他训斥得体无完肤,执行经理特意把我的第一次出镜安排在了他的假期。
那天的报道是关于婴儿潮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重返职场却成为救生员的故事,因为所有年轻人都去互联网公司谋职了。报道播出后,节目制片人似乎还比较满意,但我却没听到詹宁斯本人对我第一天工作的任何评价。我不知道他是否看了这期节目,甚至怀疑他是否知道我是这档节目的新成员。
几周之后,当我正与弟弟马特一道在客厅里的健身车上锻炼时,家里的座机、我的手机和寻呼机突然同时响了起来。我赶紧查看寻呼机,上面显示着“4040”。这是《今晚世界新闻》栏目组的分机号,这部电话安装在彼得和那些高级制片人每天讨论节目内容的弧形演播室内。我回拨了电话,年轻的接线员让我等一会儿,然后,一个男人接通了电话,说:“拉尔夫·纳德的竞选已经开始加速,我觉得咱们得有所准备了。你能不能完成这个活儿?”我边听边转过头冲着马特小声说:我觉得这是彼得·詹宁斯来的电话。
第二天,我就已经坐在前往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飞机上,准备采访纳德,为当晚的直播采写新闻稿了,整个过程既让我惊喜又深深地担忧。当天晚些时候,彼得对我撰写的新闻稿提出了一连串重大修改意见,无疑又给我的焦虑雪上加霜,我差一点就没赶上当晚的直播。当我回到下榻的酒店,刚连上网,就看到一封来自彼得的只有几个字的邮件:给我打电话。我立刻拨通了他的电话。本以为他会狠狠批评那篇水平欠佳的新闻稿,但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以后要穿亮色衬衫出镜。”然后他告诉我,之前完全靠他从产品目录手册上订购的服装,他就获得了《时人》杂志最佳着装奖的提名。
我与彼得的初次接触就此告一段落。在之后的五年里,彼得不仅成为了我的导师,还不厌其烦地“折磨”着我。我不再主持午夜档新闻节目,而是意外地成为了全网新闻记者。&ABC专门给我印制了名片,还为我安排了职业生涯里的第一间办公室。办公室位于大楼的四层,我的工位旁边还有其他四名比我年长几十岁记者的工位。记者办公室都被安排在一条狭小通道的一侧,穿过通道就能眺望到彼得主持新闻节目的演播室。在我刚搬进记者办公室没几天的某个早晨,刚踏出电梯,就看到其他记者们凑作一团,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可是没一个人搭理我。那个情景让我觉得不太自在,又感到有点畏惧。不过,如果这就是我从业仅十多年就能踏入ABC的高门槛而付出的代价,我也认了。
同彼得一起工作,就像把脑袋伸进狮子口中一样,既紧张又兴奋,而且绝不安全。彼得的不怒而威是有原因的:他大概比我高出一英尺,情绪波动剧烈又难以预料;虽然来自加拿大,他的一举一动却都有着美国派头,这就使得下属每每遭到他的训斥,都感到羞愧难当。他似乎以让我难堪为乐,而且“观众”越多越好。有一次,他的助理打电话通知我去演播室讨论工作。我进去时,彼得瞅了我一眼,不知为何又抬起头盯着我的格子夹克看了一会儿,说:“别告诉我你要穿这个上电视。”周围的其他人都不自然地笑了起来。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嘴里嘟囔着:“当然不会。”当时我真想立马烧了那件衣服。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让每个记者羞愧到无地自容的,还是把新闻稿交给彼得的那一刻。他对稿件要求苛刻,尤其是脾气暴烈,文案的修改经常要持续到播出前一分钟,这让每个制片人和记者经常在直播前发疯一样地手忙脚乱。即使他在点评修改稿时能够控制住情绪,换上一副不尽满意的表情,我也强烈地怀疑他其实十分享受这个行使权力的过程。在一段极其严酷的折磨期结束之后,每个记者都学会了他莫名其妙的写作风格:句子不能以“但是”开头,能用“例如”的就不要用“就像”,绝不要用“同时”这个词。
当然,彼得对撰写新闻稿的标准和要求绝不是无理取闹的。在仔细观察并同他共事一段时间后,我才意识到他极其重视自己的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特殊的权利,与观众建立神圣的信任感的权利,成为推动民主社会发展重要一环的权利。他生来就特立独行,而且殷切地期望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也能秉承他那种质疑权威的勇气(这里的权威也包括他的顶头上司,当然,不包括他自己)。刚开始工作时,我曾交给他一份关于精神病院像对待囚犯一样处置病人的新闻稿,彼得本人对整个稿件的撰写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还在他的直播节目中把这则新闻当作重头戏。之后,他为我安排了更多报道任务,比如调查监狱内的强奸问题,追问美国高校保守派沉默的原因等等。对我来说,这是一段收获颇丰的实习期。
然而,彼得这种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却时常因他善变的行动方式而遭到误解。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直播间里,临近直播,记者和制片人还在绝望地与他讨价还价,试图保留现有的新闻稿不再进行更多的修改,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修改。彼得的标志性修改就是毫无来由地重新安排整个故事的脉络架构,挑选出这些稿件中最佳的语句,然后把它们表述出来。我们这些记者(那些和我同一办公室的老记者们最终还是屈尊与我交流了)常常去慰问那些被“彼得化”的稿件的原作者,也难免会认为,稿件受到的评价是褒是贬直接取决于彼得当时的心情或那一刻他对记者本人的感受。我们都觉得,惊人天赋和强烈的不安全感组合而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是支撑彼得每天生活的动力。我至今还珍藏着自己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彼得未做任何改动就能播出的新闻原稿。
不敢倦怠,小心谨慎地珍惜宝贵机会
虽然我一直对自己在ABC蒸蒸日上的事业感到受宠若惊,但也从未倦怠,一直告诫自己,绝不能浪费这宝贵的机会。我迅速跳过了那个“我不敢相信他们放我过安检了”的阶段,转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在这样一个“损人利己”的大环境里谨慎行事。在这里,形形色色的播音员、主持人、主管们彼此勾心斗角,亲近任何一派都必须承担风险。
我应对这种局面的杀手锏遗传自我的父亲——杰·哈里斯医生。他的座右铭是“安逸的代价就是不安”。他本人也是这个信条的忠实拥护者和天才执行者。他时刻咬紧牙关,恪守自己的格言,在医疗学术界特有的残酷激烈的竞争与无人问津的科研窘境中,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我时刻将父亲的信条铭记于心。我父亲把他巨大的焦虑转化为对病患、咨询者和儿童事无巨细的关怀和照顾,而我则更多地把焦虑集中在工作和事业上。寻求压力与满足感之间的平衡,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一方面,我完全相信事业上的持续进步来源于持续不断的高度警觉和自我鞭策,我认为这种焦虑必定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只有对可能存在的威胁时刻保持警惕的人才能存活下来;另一方面,我强烈地意识到,纵然这种不安全感使人存活,它也同时扼杀了生活的乐趣。
一旦进入ABC,任何寻求心态平衡的企图都会成为徒劳。作为新人,我不得不殚精竭虑地证明自己,打消周围人对我的种种疑虑。有一天晚上,我正站在摄像机前等着直播彼得的节目,执行制片人凑到我耳边略带嘲讽地说:“你现在就像摆好姿势等着犹太受戒礼最后的拍照呢。”为了弥补自身不足,我不断地构思新故事,深刻地进行自我检讨,心甘情愿地加班,即使这意味着我无法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比如我朋友的婚礼或家庭聚会),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能参与直播,继续在ABC工作。
ABC新闻的这种高压环境成了培育我内心焦虑的温床。&ABC也有自己的座右铭:“切勿止步于上一个故事的成功。”我满怀激情地接受了这句话,并时刻以此激励自己。电视直播的确不是个闲差,每天晚上,国际新闻都要播出报道特殊领域(比如白宫)的记者们提供的七八段新闻报道。同时,还有大约50多名记者争夺剩下的时段。于是,我的脑海中开始了无休止的磁带循环:这周我有几段报道抢到了新闻时段?我现在和彼得关系怎么样?我接下来报道什么内容?我对自身价值的评判几乎完全取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第一年,我的主要工作重心是制作“封底”新闻,就是首段广告结束后的第一则报道。新闻故事内容涉及调查、深度报道或一些无实质内容的题材。我认为,与其费尽心机为爆炸性新闻争得头破血流,不如报道这种故事来得讨巧。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我还会报道互联网公司的兴衰,还有总统竞选过程中弗罗里达拉票之战的花边新闻等。
转正一年后,彼得把我叫到他塞满书籍的办公室讨论一个新任务。他在一张气派的枫木桌子前正襟危坐,而我却不自在地陷进又软又厚的沙发里。这样的家具简直像是设计中世纪刑具的人设计的。彼得的要求让我既感到意外又难以接受:他希望我负责ABC的宗教新闻。彼得非常擅长这个领域的报道,他最近以耶稣和圣保罗为话题,主持了一系列收视率颇高、观众评价良好的黄金时段特别节目,还亲自审查了ABC新闻网历史上首位全职宗教新闻记者佩吉·韦迈尔。但这位来自德克萨斯州清秀可人、金发碧眼的福音派信徒当时就要离开ABC了,于是彼得决定让我来接替她的全部工作。虽然我不敢向他坦白自己对宗教信仰没有任何兴趣,但还是试图作为一个虔诚的无神论者对这样的要求提出异议,他却丝毫没有妥协。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我们的交谈就此结束。&
&几个月后,我刚刚结束了对一个教会青年组织的采访,乘坐的越野车正行驶在印第安纳州韦恩堡境内。突然,坐在前座的人挂断手机,转身向车里的每个人宣布:双子塔着火了。那天是2001年9月11日。当时所有民航客机都停止运营,我无论如何也无法返回纽约了。这时,手机响起,我接到了新任务:去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报道联合航空公司93号航班劫持事件。
我和制片人租了辆车,一路向东开始了长达400英里的行程。期间的7个小时里,我忐忑不安、忧心忡忡。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具爆炸性的新闻,而现在的我却被困在一辆中型汽车里被迫穿越整个俄亥俄州,无助地听着广播里一轮又一轮的报道。我甚至能想象到ABC台内混乱的景象,各部门人员的调度,袭击现场的一片狼藉,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错过了这一切。我知道,彼得处理这种突发事件得心应手,他一定能保持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而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身处异地的我深感不安。我的制片人是个贴心又乐观的女士,她一路上试图寻找话题跟我聊天,但我有时忽略她的话,有时甚至厉声喝令她保持安静,猛踩油门来掩饰自己的烦躁。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止步于“封底”新闻了。
当天晚上我完成了在宾夕法尼亚的采访,紧接着驱车赶往纽约,暂住在距离被撞毁的世贸中心只有几个街区的特里贝克大酒店里。警方封锁了下东区的大部分区域,由于我的居住地点和办公区域都在上东区,报道这个事件唯一的方法就是呆在出事点附近的这栋建筑里。酒店的客房精致小巧,配有复古的铸铁电梯间和宽敞的大堂休息区,平时这里挤满了叼着价值连城的雪茄的花花公子,现在却空荡得吓人。而我将从这里开始报道袭击事件,如此时髦奢华的酒店布置与美国本土发生的最致命的恐怖袭击联系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彼得对整件事的处理方式和我预期的一样。这几天他对事件的全天候播报赢得了广泛赞誉。在他的领导下,我也对聚集在双子塔残骸周围悲痛欲绝的人群进行了广泛采访,还报道了全国范围内对无辜穆斯林的多起袭击事件。
几周后,关于双子塔的报道热潮渐渐退去,我也返回了上东区的办公室。一天下午,电话响起,显示来电为国际部。电话那头一个声音对我说:“我们需要你去巴基斯坦。”顿时我的脑中像被注射了一品脱的多巴胺。放下电话,我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暗自挥拳庆祝。
于是,我人生中最危险的日子,也是我职业生涯初见成效的几年,就这样手忙脚乱地开始了。我跌跌撞撞地闯进这场长达数年的冒险,目睹了作为一个来自班格尔涉世未深的22岁记者从来不敢想象的一切。我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终日沉迷于新闻报道,对潜在的精神危机视而不见。
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告别焦虑、迷茫、压力的自我训练法(美国最受欢迎新闻主播的真实故事)
书名: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告别焦虑、迷茫、压力的自我训练法(美国最受欢迎新闻主播的真实故事)
著者:(美)丹·哈里斯著
译者:田芳&&张亚杰
公版书:否
开本:16开&&&
页数:272页&&
成品规格:150*220*16
内文:单色
纸张:轻型纸&&
出版时间:2015.6
定价:39.00
CIP分类号:B84-49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卖点————————————————————————————
★&比尔·盖茨、奥普拉,史瓦辛格、明星金·凯瑞,谷歌公司、安泰保险公司、美国海军陆战队每天都在做的事!
★&《纽约时报》畅销书No1。
★&《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时代周刊》,美国ABC与福克斯新闻频道&鼎力推荐!
★&一套有效而简单的科学方法,激活人体最关键的能量。
★&全球顶尖成功人士都在运用的最强大心灵力量。人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百分之八十魔鬼,百分之二十天使,而静心冥想是改变负面意识,让我们释放内心纠结的心理能量,转化为正面积极的正能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自打丹&哈里斯的恐慌症发作在《早安美国》节目中,向全国观众现场直播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新闻主播在激励竞争的新闻行业压力下,如何战胜抑郁症和工作焦虑,找到真正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实现心灵觉醒,获得精神重生。进而告诉人们,有压力并不是件坏事。压力反而有利于工作,增加我们的优势。
★&这是对一场公共健康工具的科学探究,以及作者5年多自我心灵求索、练习和工作结合的亲身实践和感受,让人读起来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同时,还揭示了幸福的真相,让人们在真实生活中掌握一套简单有效、完善人生、鼓舞人心的心灵、大脑的自我训练体系,让个人幸福感提升10%。
科学证明,幸福是一种能力。静心冥想能让你的幸福感提升10%。
这本书将帮助你解决:
如何才能驯服心魔?
如何才能活在当下?
如何打败自私自利、个人主义?
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如何提高专注力?
如何获得事业和心灵自由的有机平衡?
如何有智慧地面对现实,不对结果执着,做到“顺其自然”?
每个人都拥有冥想的力量!
&&&&&&&&&&&&&&&&&&&&&&——朗达·拜恩&《秘密》作者
我确实相信冥想行之有效,因为它已经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得到了验证。
&&&&&&&&&&&&&&&&&——奥普拉·温芙莱&&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
&冥想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佛教徒,它仅仅是邀请我们唤醒自身的觉醒潜能。
&&&&&&&&&&&&&&&&&&&&&&&&&&&&&&&&&&&&&&&&&&——杰克&康菲尔德&&世界一流禅修大师
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冥想、对冥想持怀疑态度、或者仅仅是好奇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传阅的绝佳冥想教材。丹&哈里斯煽动了一场见解深刻、让人着迷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思想阴暗面之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既有对自己的行为的反省,又有作为一名记者的深入观察,10%的快乐也是100%的吸引力。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作者
我们正处在一场人类思想大变革的风口浪尖,尽管没人会在今晚的新闻里讨论这个问题。
——艾克哈特·托勒&&世界一流心灵大师&
★&内容简介—————————————————————————————
你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变成一个更快乐、更优秀的人?
本书分享了這些名人和企业、学校、运动员、军队通过冥想获得的惊人力量,并帮助他們获得成功的实例。告诉人们,静心冥想完全是免费的,如何从精神的最底层开始一步步进行内在训练,从而坦然直面脑海中各种嘈杂恼人的声音,平和地化解它,最终摆脱它,赋予人更多优势,更强的专注,更清晰的思路,更好的自我控制和更灵活的适应性。人们经常发现自己是热烈讨论的会议室里最冷静的人。
静心冥想是一种“超能力”。通过静心冥想来塑造大脑,就像我们通过锻炼来强壮身体一样,大脑灰质的增厚就像肱二头肌的增长一样。哈佛大学进行的一次核磁共振研究,在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静心冥想能够从本质上重新构建你的大脑,一旦你掌握了静心冥想的窍门,这项训练会为你的大脑清理出足够的空间,抵抗对于科技产品的依赖,避免被躁动不安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更专注于工作和学习,增强创造性和创新意识,融洽的人际关系,充分的自我表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成为更好的领导者,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富足。
谷歌公司、通用磨坊公司,安泰保险公司、保洁公司、塔基特公司等世界500强公司为员工提供了静心冥想的硬件设施,员工受益良多;《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美国ABC与福克斯新闻媒体、《连线》等高端杂志在新闻报道里作为严肃话题推荐静心冥想;许多高等院校开始教授静心冥想;位高权重的领导人也都开始使用静心冥想,来确保每一次同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矛盾不会激化成一场“战斗或逃跑”的严重冲突,确保每一封邮件、每一通电话、每一个爆炸性新闻提醒,都不会让他们分心。美国海军陆战队,积极地把静心冥想作为让士兵们缓解压力的有力手段。
★&作者简介————————————————————————————
丹&哈里斯&&&《晚间在线》、《世界新闻》和周末版《早安美国》等美国ABC核心新闻节目的金牌主持人。美国新闻主持界的巨擎彼得·詹宁斯的接班人。他以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大胆犀利的记者思维,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新闻主播和名人。《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既是他个人心灵修炼的吐槽记录,也是他记者奋斗经历的励志自传。书中记录了,他的领导对他说的:‘‘你永远也当不了电视主持人,就你那声音....你面对现实吧!’’但凭着记者的经历视野
无神论者神经叨叨的理性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好胜焦虑加上他自身有点强迫,关键是偏偏还特诚实
伟大的学习和反思精神,成为了领导和同事及观众都喜爱的金牌主持人。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压力让我极度缺氧 
第二章&&&&掀开信仰的神秘面纱 
第三章&&&&天才还是疯子
第四章&&&&揭密幸福公司 
第五章&&&&探索突然有了方向 
第六章&&&&与负面思维对抗 
第七章&&&&静修之旅 
第八章&&&&比昨天多快乐百分之十 
第九章&&&&幸福感是一种能力 
第十章&&&&让优势突显的神奇力量 
第十一章&&&&不露禅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冥想 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