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姓张,女的姓赵,求新婚客棚对联对联,把姓氏融进入,谢谢了

对联的故事【常宁宜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7贴子:
对联的故事收藏
历史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对对联的故事。 && 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 && 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 长工秀才听了东家的联语,放下锄头,对答如流地对出了下联: && 财主吃饭不拉屎,吃饭才能变成屎,吃饭变屎多费事,财主不如就吃屎。 && 那个监工的老地主一听觉得自己受到了凌辱,一气之下带着水甩袖而去,长工秀才随机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 && 还传说,古时候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上被强盗抢劫,饥寒交迫,只得乞讨。到了一户财主门前,那财主看他这副穷相,即出一上联云:“棕树剥皮成光棍。” && 书生知道财主有意讽刺他,即对下联道:“花椒开口见黑心”。生动形象地道出财主的黑心肠。 && 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 “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哀乐声。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袁世凯的蔑视。 && 还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人家过年男女老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 有酒、有肉、有豆腐 && 无儿、无女、无妻室 && 横批是:一人过年。
承办方:丽江市体育局 丽江斐瑞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吕蒙正对联故事集锦》一、宋人吕蒙正,有一年过春节,门上贴出一幅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意思是,今年过年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二、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一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而得藕;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有杏不须梅。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三、关于吕蒙正联对结姻缘,民间还有另一传说,请见下篇“彩楼妙对配佳偶”。 越剧《彩楼记》中说,吕蒙正是无意中得彩球被招了亲,其实,吕蒙正在得彩球之前还有一段对课的故事。 话说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一日,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婿,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其衣衫褴褛,拦住了他,说:“进场时辰已过,要面罚对课,你能行吗?”吕蒙正哈哈大笑,说:“人才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卫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便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聪明俊俏,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说媒的人踏断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子弟,刘宰相唯恐答应这家得罪那家,为此伤透脑筋,只得张榜“抛彩球”招亲。刘宰相将此事和女儿一讲,刘小姐伤心啼哭,说“彩球不长眼睛,岂不断送了女儿终身?”刘宰相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怎么办?”刘小姐要求父亲在榜上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宰相不明女儿之意,刘小姐说:“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刘宰相一听有理,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此刻,吕蒙正被带到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看,见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却是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几分书生之气。她命贴身丫环梅香前去问过姓名年龄,便出了一题: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 吕蒙正脱口而出: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刘小姐听了吕蒙正的课,觉得不错,平仄对仗讲究,但欠高雅,便又出一题: 荷叶鱼儿伞; 吕蒙正一边吟哦,一边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道: 花絮虱儿窝。 刘小姐又出一对: 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 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随声应道: 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 刘小姐暗暗思忖,吕蒙正果然才华出众,连对三课对答如流,只可惜张口不离破烂、乞讨,不禁又好笑,又生气。梅香有心成全吕蒙正,便对小姐说:“吕相公穷途落魄,苦在其中,对出的课当然含有苦味。”她凑到小姐耳边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道反课题: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瞬时,刘小姐笑逐颜开,撩起珠帘,手捧彩球走到台前,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吕蒙正眼快手疾,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彩球。
这个我喜欢
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从前有个老员外,有一位才貌双全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姐姐年长待嫁,儿子年幼,请了个先生教他。这位先生懒惰,常常出对子给学生,让学生想几天,自己便到处逍遥。有一天,先生出外游玩,出一上联给学生;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学生几天也想不出下联,寝食不安,姐姐问过情由,代弟作下联;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先生回来看到,问明是学生的姐姐代笔,便出了上联难为他姐姐;纸上画龙龙不动学生再求姐姐,姐姐又对下联;鬓边插凤凤难飞先生知又是姐姐代笔,一想,学生的姐姐写这些下联可能对他有意,于是想出一个试探对方的对子。从前结婚要彩色绫子,三尺给新郎,三尺给新娘。先生出的是;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小姐看了,对了下联;一床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先生一看,高兴极了,以为这是向他表示爱情的对联,于是急着要与小姐见面定情,立即又写了上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小姐看看想想,觉得有问题,问弟弟有没有告诉是姐姐代笔,弟弟讲了。姐姐想到了有许多误会,马上回了下联;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先生看后,回联解释;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小姐再回下联;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先生看后,以为还有空可钻,又写一联;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见先生心不死,生气地答以下联;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先生看后,自知自作多情,只好作罢。
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森当了国府主席后,成了蒋介石的一件“摆设”,世人对他不无讥讽,新闻界尤甚。南京有家报纸当时公开出联征对,上联为:“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数天后有人续出下联:“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易君左,湖南汉寿人,民国作家,与郭沫若、郁达夫齐名。他写有《扬州闲话》一书,此文行文尖刻,佻薄扬州人,招来骂名,易君左很不服气,便在南京报刊上撰文争辩,名噪一时。而林森正是“超然”对待蒋介石,处事谨慎,鸦雀无声,才坐稳了国府主席的宝座。此联对仗工整、贴切,语意深刻巧妙,一时传为趣谈。
相传乾隆年间,江西萍乡有位寒窗苦读的儒生刘凤皓,不到二十岁,便成了新科进士。乾隆皇帝在赐新科进士御宴时,发现刘凤皓是个独眼进士,对他的相貌颇为反感,便有心出题难难他。乾隆皇帝先出了一上联: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液地当盘。 刘凤皓向皇上行过跪拜大礼后答道: 玉皇兴兵,雷鼓云旗,风刀雨剑天作阵。 这一下子把上联的气势压下去了。乾隆皇帝憋得脸色通红,生气地说:“朕觉得一个总比不上两个好,单独不如一双妙。”他用“一双”来嘲笑刘凤皓的“独眼”,又出一上联道: 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 刘凤皓知道皇上在讥笑他,微微一笑,吟出了下联: 大清刘凤皓,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 乾隆接着又出了一个更露骨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皓立即应声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虽不甘心,但脸上已有了笑容,又念出一上句: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刘凤皓不亢不卑,对出下句: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
乾隆一听大笑,脱口赞道:“好一个探花郎!”乾隆皇帝从刘凤皓的下联中看出了此人的宏大志向,就重用了这个独眼进士。刘凤皓不负皇恩,果真为国为民立下奇功,成为清朝一代名臣。(据《咬文嚼字》)&&&&
66岁熊希龄娶33岁毛彦文朋友送的对联熊希龄湘西凤凰人,读书时老师命学生各自绘画一幅,并题相应诗句,熊希龄独画一株棉花,枝叶俊秀,蓓蕾初绽题句“此君一出天下暖”被评为上品。曾任民国总理,因无实际权力,被迫下野。后转向慈善事业,在香山成立香山慈幼院,并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长。&&&&&&&&&&&&&&&&&&&&&&&&&&&&&&&&&&&&&&&&&&&&&&&&&&&&&&&&&&&&&&&&&&&&&&&&&&&&&&&&&&&&&&&&&&&
熊一生经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廖氏早逝,第二任妻子朱其慧55岁时也去世了。 朱其慧去世时,熊希龄已58岁 ,已无续弦之意,鳏居多年,老来 多病,无人照顾起居。经友人劝说始有续弦之心,虽经多方牵线搭桥,仍未物色到合适人选。&&&&&&
山穷水尽之际,一代才女毛彦文进入熊希龄视野。毛彦文时年32岁,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毛彦文因与表哥朱君毅属近亲结婚,在朱君毅强烈要求下离婚。毛彦文曾为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心一做媒,不料媒婆跳进花轿,吴宓因早年曾读毛彦文写给朱君毅的书信,心生爱慕之情,听说毛彦文离婚后,立即表白爱情,遭拒绝后抛妻别子,以示不娶毛为妻誓不罢休。获悉毛与熊定婚,40岁吴宓在报上发表了爱情诗《吴宓先生的烦恼》还在课堂上向学生朗读。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熊希龄经内侄女毛彦文的同学朱曦从中穿针引线,还有身怀六甲的熊的长女熊芷代父向毛彦文求婚。最终毛欣然同意嫁给熊希龄。消息传来,天津《大公报》捷足先登,提前发表“新郎六十六,新娘三十三”,熊毛婚礼轰动沪上,传为美谈,为一时之盛,贤达名流,门生故旧,多有佳联,诗词奉上。暨南大学创始人之一郑洪年赠联 高悬中堂儿孙环绕迎新母乐趣婆婆看老夫曾任北大校长的马相伯赠联云;艳福晚年多,人成佳偶&&&&&&&&&&&&&&&春光先日到,天结良缘此两联既恢谐又不失大雅。&&&&&&&&&&&&&&&&&&&&&&&&&&&&&&&&&&&&&&&&&&&&&&&&&&&&&&&&&&&&&&&&&&&&&&&&&&&&&&&&&&&&著名报人崔通约赠联云;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白发红颜双双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名士张士钊贺联云;几峰苍洞求凰意 万里丹山引凤声联后云;“张雨诗弟几峰前苍至洞,何年于此求凤凰,乙亥元月,秉老与毛彦文女士结婚慕尔堂,合此诗意,爰并采韩退之句缀联申贺,离凤新声,桐花为期,海内亲朋,洗耳同听,钊亦为属辞云耳"。此联以熊的家乡凤凰入联,属集句联。沈尹默赠联曰;且舍鱼求熊,大小姐构通孟子&&&&&&&&&&&&&&&&&&&&&&&&&&&&&&&&&&&&&&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做新郎 此联暗指吴宓事,吴宓号雨僧,联中以鱼暗喻,并嵌入二人姓氏,也颇有趣。熊希龄门生刘辅宣贺联;凤凰于飞,祥兆熊梦&&琴瑟静好,乐谱毛诗北京报界集体贺联曰;以近古稀之龄,奏凤求凰之曲,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 登朱庭祺之庭,观毛彦文之颜,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此联巧在九,三,双,**个数字迭用,最后一句极富戏谑,恢谐之味。毛彦文的同学朱曦是熊的内侄女,尊称熊为世伯,今世伯与学姐联姻,便凑成一幅幽默妙对;&&&&&&&&&&&&&&&&&&&&&&&&&&&&&&&&&&&&&&&&&&&&&&&&&&&&&&&&&&&&&&&&&&&&&&&旧同学成老伯母老年伯做大姐夫此联恢谐调皮,读之令人喷饭。当时还有一联流传甚广;熊希龄,雄心不死&&&&&&&&&&&&&&&&&&&&&&&&&&&&&&&&&&&&毛彦文,茅塞顿开
和洪承畴有关的几幅对联明朝的吴三桂被人们斥之为汉奸,其实他也就是满清的一个马前卒而已。由于他手握重兵被康熙猜忌,欲起兵反抗最后落了个“兔死狗烹”下场。其实,若论地道的汉奸当属洪承畴莫属。他饱享崇祯帝的信任在松山兵败被俘后投向满清并成为满清的重要政治智囊和重臣。即使如此有气节的人士乃至他的家族晚辈对他的变节行为都嗤之以鼻。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有一年新年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在洪承畴的原对联上加了两个虚词,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看着也是无可奈何。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此联后被扩展成为: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对联故事里许多都是出律的甚至还有上下联不分的,但仍然受到人们喜爱,主要原因是对仗极工,诙谐风趣,富有哲理。还是意为先哪。我这里绝非鼓励大家不要联律,如果你的句子平常,又不合律自然是淘汰品。1937年,阎锡山在南京开会。休会期间,他忽然心血来潮,要到无锡一游。到了无锡,找了一位向导,先看了东林书院又泛舟五里湖上,在游览蠡园时,阎锡山忽然看到西面一座突兀的奇山,忙问向导:“那是何山?”向导答道:“那是锡山。”阎锡山听了,沉吟半晌又问:“既有锡山,贵县为何成无锡?”向导解释说:“据说,锡山原来有锡,正因为有锡,一时间,采锡者蜂拥而至。这时,豪强占地霸产,百姓的锡产被夺,于是,械斗者有之,诉讼者有之,老百姓有苦难言。锡被采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老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即将县名定为无锡。我们无锡人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所以,我们并不以无锡为憾事。”向导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今天的游览者是阎锡山,顿觉犯了忌,不知所措。阎锡山听到此处,一怔,刚想发作,又一想,此并非向导临场编造,如敲明点透,岂不有失大雅。遂默不作声。后来,当地名士冯国征,依此轶事撰写一上联,在上海《大公报》征下联,冯国征撰的上联是: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此联出得奇妙,确实难对,除去别的因素不说,光是人名、地名的变换,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句,一时成了绝对,没有征到下联。1942年著名记者范长江(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上下联均无律,均为平收,分不清上下联,自然也是好联。
有关“曾、左失和”的一副名联也是一则奇对。曾国藩大权在握,一些人怂恿曾国藩反清,风声传到朝廷慈禧太后耳朵里,慈禧太后怀疑曾国藩、左宗棠等湘人抱团反清。为了避嫌,曾、左别出心裁,演了一出好戏。当年曾国藩和他的幕僚有一个早餐会,就是在早餐上研究部署一天的工作。那天早上,议完要事后闲下来了,曾国藩就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悠闲地写了一幅上联:季子自视甚高,与我议论常相左&&
把左宗棠的名字“左季高”嵌入其中,无意间流露了他对左的不满与不屑。当时就有左宗棠的卧底快马将这个上联报给左宗棠,左宗棠一听,佯作大怒,立马对了个下联:藩臣以身许国,问伊经济又何曾&&&
就是说,你以为你是个人物,但是关于军国大事,我左宗棠什么时候问过你曾国藩?不仅把曾的名字嵌入其中,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曾国藩的大不敬。两个人闹意气,闹出了这么一对名联。又被慈禧的卧底报给朝廷,解了慈禧的后顾之忧。这是曾、左用的小权谋,也是他们的大智慧。最为难得的是既表达得风流儒雅,又将两人的名字嵌得十分巧妙。198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迎春征联活动,以一个七言上联征对,联曰:碧野田间牛得草上联嵌入作家碧野、诗人田间、戏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皆为群众所熟悉的名人。全国应对的下联数以千计,其中一联曰:金山路遥马识途金山是著名演员,路遥与马识途乃著名作家。此联联语对仗异常工整,内容妥切自然,堪称绝对。古代也记载有两则人名联非常绝妙:司马相如,蔺相如,果相如否?长孙无忌,费无忌,能无忌乎?联出《齐东野语》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明·盈科《雪涛谐史》载李梦阳督学江右,一生与之同名。公曰:“尔安得同我名?”乃出下联让生对。生以上联对之,李称善。
音基考试,就去我爱音乐考试网
光绪年间,连年灾荒,民怨鼎沸。时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长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倾一时,实如宰相。江苏常熟人翁同和官至户部尚书,此职古称大司农。有人就作一联嘲之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其中合肥、常熟语义双关,亦有“应该肥”、“经常熟”之意,极具讽刺意味。&&光绪中叶,京城昆曲名丑杨鸣玉(人称杨三)去世,有人就把他与排行第二的李鸿章联系起来,又作一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此联被联家称为无情对,立意奇巧,与前联一样流传甚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京师发生四件大事:一是洋鬼子德国亲王亨利来访,二是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忻病死,三是贵州麻哈人夏同和得中状元,四是光绪帝师傅、军机大臣翁同和被贬回籍。有人撰成一联,哄传一时: &&德亲王至,恭亲王薨,对活鬼宜思死鬼&&夏同龢来,翁同龢去,愿贵人勿效常人 &&活鬼与死鬼,贵人与常人,仔细品味,颇有意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死去,葬礼崇隆,死后“徽号”全称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联想到西太后垂帘听政20余年(实际掌权40余年),割地赔款,国势衰微,有人就满腔怨愤地作了一联: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当时设在上海租界的《苏报》曾刊登佚名一联,人们传颂一时,清廷也无可奈何。联曰:&&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
上联说的是慈禧太后当年大兴土木,修“三海”、筑行宫。下联是说慈禧50岁、60岁生日时,日本占我琉球、台湾,70岁生日时,东三省又岌岌可危。此联作于那拉氏70岁生日后,讽刺更加辛辣,令人震惊。直到1980年,人们才知此联的作者是章太炎先生。朱起凤先生评价此联“笔力悍健,气势磅礴。”&&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登基,国号中华帝国,改元洪宪。时杨度、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严复、胡瑛为“筹安会”六君子;陈宦、陈树藩和汤芗铭为袁的心腹干将(后因见大势已去先后宣布独立),即二陈、汤。袁氏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就在全国的一片“讨袁”声中一命呜呼了。&&其间有三副讽袁、骂袁的联给人的印象极深。其一: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此联短短10字,以汤药名巧妙入联,讽喻深刻,几成谶语。其二:&&曹操云: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桓温谓: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借古人语骂袁,也是一绝。其三: &&或入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此联为析字联,趣味盎然,寓意不俗。只须把“园”、“国”换成繁体字就不难理解了。&&鲁迅先生喻杂文为匕首、投枪,这几副讽刺名联亦如高手甩出的暗器,足以让封建腐朽的统治者心惊胆寒。目前多数佚名作者还没有被考证出来是何方名士,但其思想性、艺术性的光芒仍逾百年而不灭,至今令人叹服。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元空)云堆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王尔烈)&&&
(这年冬天里一天,千山落了场大雪。龙泉寺的小沙弥们,把雪打扫完,便邀王尔烈来堆雪人玩。堆的是个南海观世音菩萨。偏巧,元空站在一边,便对王尔烈和小沙弥们说道:“我就此出一联,你们能否答上?”说着,他出了上联,道:“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这联的意思是:观音是雪堆的,太阳一照,它便溶化了,以为是回到了南海。众小沙弥,虽然也与法师元空学习到不少知识,但是毕竟有限,想了半天没有答上,只好摇头。元空看看王尔烈,意思让他来答。王尔烈明白,抬头望了望天空,只见那云朵有各种各样形状,有的竟像罗汉,而且越看越像,越想越像。于是,他稍一思索,出口答道:“云堆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雪叶似茶,泡红小童面颊两片;(元空)霜花如梅,映白长老胡须三髯。(王尔烈)&&&
(元空见小沙弥扫雪,虽然天冷,脸蛋却现出红晕,于是说道:“雪叶似茶,泡红小童面颊两片。”王尔烈回身一看,见元空法师站在霜地,胸前飘着三髯白须,于是答道:“霜花如梅,映白长老胡须三髯。”) 松声柏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元空)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王尔烈)&&&
(元空见没有难住王尔烈,便动了心思。正这时,寺院里传来了和尚的击磬声。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松声柏声钟磬声,声声自在。”王尔烈看了一下龙泉寺周围的山光水色,又想到佛家的信仰,遂答道:“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小沙弥一听,都欢呼起来。其中一位,对元空法师说道:“师父,王尔烈有如此才华,何不让他为龙泉寺题写些楹联,也好壮壮寺名。”元空亦有此意,遂备案,铺纸,研墨。王尔烈看了,见推辞不得,便挥毫写将起来。其间,有志龙泉寺外无限壮景,有书龙泉寺内浩瀚雄风,有斋厨茶堂茗品惠赞的楹联[见上《龙泉寺楹联》王尔烈撰题龙泉寺部分]。) 虾兵蟹净龟元帅,通通铁甲;(元空)鳅短蟮长鲶嘴大,串串无鳞。(王尔烈)&&&
(……元空先是一楞,后笑着说:“好,你如此小的年纪,即能对出如此好的对联,这样,到我的禅房一坐。”落座后,先是闲谈一阵,元空有意再考考王尔烈,因为他刚才对的下联可能是碰巧的。所以,又出一上联“虾兵蟹将龟元帅,通通铁甲。”让王尔烈对下联,王尔烈沉思后答道:“鳅短蟮长鲶嘴大,串串无鳞。”元空一听大悦。认为王尔烈是可造之才,所以,在元空的指点下之下,王尔烈在龙泉寺西阁读书。7年后(1753年)25岁的王尔烈考取乡试拔贡,27年后(1773年)考取二甲一名……) 弟子南柯答联,少寂寥,感云笙瑟瑟;长老西阁问梦,多蹊跷,闻月琴铮铮。——王尔烈龙泉寺内梦醒后搪塞元空长老&&
(……元空一听王尔烈说是和联,便是满腹高兴,说道:“我知道你善诗能联,能否说给老衲听听?”王尔烈本来是胡乱说的,思想上毫无准备。这会儿,听了元空法师这样一问,不觉有些着急。然而,他马上又想到,越是着急,越是表现出受窘的样子,越是容易露馅,现在应该马上答出才是。于是,他面对师父的发问,想到自己梦中所见,镇定了片刻后,略加思索,说道:“这副联,也算不得高雅之作,又是梦中所成,免不了胡言乱语。现在,既然师父想听,弟子也只好从命了,还望指教。”随即,他便吟出这副联来:&&&&
弟子南柯答联,少寂寥,感云笙瑟瑟;&&&&
长老西阁问梦,多蹊跷,闻月琴铮铮。&&&&
元空听了,笑道:“纯粹是临时拼凑,待我揭出你的短来。”王尔烈也不答话,忙去泡茶。元空道:“不必了,方才用过。现在我告诉你一件事,明日咱俩去木鱼庵,拜会禅师释玄子。请你准备一下,也好共同云游。”说罢,元空走了……)
王尔烈(1728清雍正六年-1801嘉庆六年),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御史、内阁侍读,充四库全书处及三通馆编修,嘉庆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士掌沈阳书院,嘉庆六年卒,享年74岁。他工诗文,善书法,宗羲、献。杨子忱所著《王尔烈全传》以生动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记述了这位关东才子少年时代乖巧慧敏、学识超群,青年时代科场佳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尔烈被钦命为太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师傅,当了十八年御师。这期间授命考官,主试江南,使得群才刮目相看;官场斗争中,左右逢源,赢得众官敬畏;多次扈驾出巡,触景和诗,巧成楹联,幽默至极。描述了他在学林耕涉之时的幽情蜜意,偷会女尼红了(他少年时期的恋人陈月琴)的动人情节。这样的情节有很多,作者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创作方法,对特定人物的情景描写非常到位。如书中描写王尔烈科举高中,金榜题名后,自是春风得意。一日,爱妾陈月琴约王尔烈同往辽中看望父母。两人端坐于车上,望着秋天道路两旁的景色,实在是心旷神怡。陈月琴原是个才女,自然是多情善感。蓦地,她想起了自己在千山木鱼庵出家时,那日与王尔烈相见,异地重逢的情景。当时她曾用“和尚撑船”联来讥笑王尔烈,那时何等的有趣。想到这里,她兴致大发,随即对王尔烈说道:“夫君,我给你出一联可好?”“夫人,有联只管出来,倒也适时。原来,王尔烈此时也想起两人相恋的情景,心里也觉得甜甜热热。此时,他听了月琴的话,自是爽快答出。于是,陈月琴将方才已经想好的上联,便顺口吐了出来。说道:“风吹罗汉枉(王)和尚。”王尔烈一听,知道夫人用和尚来比方他,联中的“枉”字谐音“王”字。偏巧,车子来到一条河边,那河里有个渔家姑娘在摇桨摆船。他看了后,向月琴斜了一眼,随即说道:“桨打女尼沉(陈)观音。”陈月琴一听,心里更是明白,这是丈夫在揭她当年在千山当女尼的老底,联中的“沉”字即指“陈”字,又是谐音,自是妙绝。同时,上联的罗汉与和尚为同义词,下联的女尼与观音也为同义词,且上下对仗可谓妙趣天成了。正好,车行至前面,见几个女尼肩挑禾捆往寺院里送,随即说道:“尼姑田里挑禾上(和尚)”王尔烈一看,见陈月琴的脸膛被那秋阳一照,只是红扑扑、鲜嫩嫩、美盈盈,实在可爱,竟然幻化出当年她的容貌了。于是他向月琴一笑,答道:“佳人堂前抱绣裁(秀才)。”上联的“禾上”谐“和尚”,下联的“绣裁”谐“秀才”,同时两联中又皆有男女作合,实在巧妙生趣。二人由于这样一挑逗,兴趣更是高涨起来。陈月琴用叫勾了一下王尔烈胯下,随即说道:“和尚还是和尚,腰间一把钥匙径入。”王尔烈一听,用脚尖点了一下陈月琴的大腿根,当即答道:“尼姑不似尼姑,胯下两扇洞门分开。”,车子正在行走间,忽见迎面又来二车。王尔烈和陈月琴举目一望,只见迎面来的二车上坐着一个蓝衣监生和一个红袍秀才。于是,他的诗题便来了,脱口咏道:迎面车上两位客,监生秀才两边过。头上脚下都一样,只是肚里略差些。王尔烈正在琢磨时,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株老柳。在老柳的旁边有一老一小。看样子,很像是爷爷与孙子。这祖孙两人,此刻正在柳树旁边小解。王尔烈看了,诗题也就来了:迎面走来爷两个,爷爷孙子在小解。头上脚下都一样,只是那个略差些。陈月琴一听,脸现桃花色,微红起来。可是她一时也想不出个题目来,不由得四下观望。正这时,远处走来两个人,中间距离拉得挺远,前面的是个尼姑,后面的是个和尚。于是她眼皮一撩略加思索,说道;
迎面走来两位拂,尼姑和尚手不携。头上脚下都一样,只是胯间略差些。王尔烈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道:“好你个红了夫人,果然厉害,比我的招还要高,竟然地又将僧尼引进诗中来了。”那位赶车的,本是家里用人,不识字,也未细听他们夫妇俩的逗趣。这会儿他听夫人讲起和尚和尼姑来,便也产生了兴趣。只见他扬了扬鞭子,把马哄上正路,随后随口说道:“和尚也好,尼姑也好,好就好在开花季节。”陈月琴一听车夫这话,觉得虽为粗浅些,倒也有些韵味,随口搭话道:“你这是上联,下联呢?”那车夫又是一扬鞭子,说道:“女尼也罢,和尚也罢,罢原罢于叶落时分。”车夫的这一句话飘来,只使陈月琴心中产生出一些悲凉和愁苦来。偏好,又有一丝秋风掠过,更是凄婉之感。书中把夫妻间微妙的感情写活了,正史是绝不允许出现这样一个王尔烈的,这一切只能归功于民间文学的再创作。书中妙联、妙诗众多,展示了旷代关东才子的才学。如: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陈月琴)尼姑汲水,绳系波底观音。(王尔烈)山关,海关,山海关,关连山海;(船夫)钟楼,鼓楼,钟鼓楼,楼容钟鼓。(王尔烈)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江南一才子)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王尔烈)蜡灌心肠,偏有黄昏行黑道;纸糊面皮,却无白昼见青天。——为一财主灯笼题词辽阳士农工商,广用此鞋此帽;关东父老兄弟,请到本店本家。——为一鞋帽店题联酒气冲天,名震塞外三千里;(乾隆)香味溢地,誉压江南十二楼。(王尔烈)——为甘肃肃洲(今酒泉)一家酒楼题联这些对联,颇可玩味。后三联是店家广告词,也是一流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是王尔烈站在孟姜女庙前,远眺大海中所谓的“孟姜女坟”岩石,看到那潮起潮落的景况,看到那湛湛高天,想到那浮云变幻,常长常消的气势,遂写出这副对联,对联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而写成,应念道: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这副对联,既有生动的海天景物描写,又抒发了对孟姜女的怀念,真是遗恨绵绵,哀思缕缕,拂之不尽。一天,和珅得到乾隆赏赐的珍品画,便邀王尔烈题句,王尔烈本不愿意给和珅留墨,可是一看那画,便欣然同意了。那是一幅山水画,题作《江山富彩图》。于是,王尔烈运了运膂力,润了润豪锋,在画面上重重地写下这样四行诗来:来是萧索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诗中对和珅的贪婪进行了无情的鞭挞。王尔烈生平事略,传说多于文字,文字多散佚。作者为其作传确实有些难处。除了借助于史料外,野史、民间传说也是作者参考之处。虽然,全书写得生动活泼,但读者自应明白,书中所述,并不完全是信史。如《老主同场》篇中说,乾隆冒用王尔烈名参加考试,出现两个状元,因而不设一甲状元,以二甲一名王尔烈为天下大魁。其实只是属于传说罢了。据《奉天通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黄轩榜:上年皇太后八旬万寿,举行恩科乡、会试,王尔烈二甲一名,奉天省辽阳州人,组从子。由这段文字看,本科并非无一甲进士,亦并非无状元,状元即黄轩,在榜首已标名,并作为榜名公布出来,昭示天下。能够把王尔烈生平写得如此有声有色,这也应归功于王尔烈是备受民间喜爱的人物,他的事迹有着民间性,口头性。无数无名氏的口耳相传丰富和鲜活了王尔烈这样一个人物。也因此造就了这本介于正史与民间文学之间的《王尔烈全传》。
辽宁省朝阳地区有个地方叫大四家,附近有个日光庙。以前,大四家有个姓赵的才子,善于对联,远近闻名。日光庙有个和尚圆寂,向赵求联,赵提笔写出上联:《日光庙死个和尚》 来人一看,哎呀,太俗啦,有名的大才子,咋写出这样的联啊,真有点不高兴。赵故意停了停,挥笔写出下联:《天竺国多位如来》 来人一看,两眼一亮,啊啊,太好啦!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写了个对联:泉从几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这幅对联,写得别致,以发问的形式,提出了两个问题,让所有见到对联的人都去思考!去推测。其实飞来峰从何处飞来,并没有什么记载,只不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经过长期风化作用的产物,并非真的是从别处飞来,也许它形成的时候,还不曾有人类,自然就无处寻觅其来处了!不过据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登临此峰之后,叹道:“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故此才被命名为飞来峰,又叫灵鹫峰,当然,这只是慧理的叹服,并非真的从印度飞来!在众多人当中,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应该是于众最不同的一位了。俞樾此人生于1821年,逝于1906年,字荫甫号曲园,湖州府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乃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强调其教化作用。所作笔记,搜罗甚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的资料。著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作为清末的大学问家,俞樾的影响遍及海外,海内外学子纷纷负笈来学,著名的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等均出自其门墙。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话说这日俞樾带了妻女到灵隐游览,到冷泉亭歇息,其妻见厅上对联,便要俞樾作答,俞樾略一思索,应到: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俞樾回答的很巧妙,从有泉的时候,就开始冷了。至于峰,却是从失去峰的地方飞来的。其实这两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俞樾如此回答,也算非常巧妙,而且中间暗藏禅机。但其妻听了,不大满意,于是自己对到: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这幅联语,与俞樾的对联比较,虽然同样暗含禅机,但是却比俞樾的要具体一些。冷时冷起,飞处飞来,虽然都是狡辩,却也看起来很象那么一会事情。就在这时,却听旁边的爱女说到: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这就比俞樾夫妇的答案更加具体了,因为这里说的禹,即使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她认为冷泉是大禹治水的产物。而项,则自然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了,她认为飞来峰是项羽将山拔起后,才飞过来的。这种说法非常牵强附会,但谁也不能不为她的联想丰富而叹服! 冷泉亭里听禅
传说凌蒙初五十多岁才中举人,为了这点功名,还差点送了老命。 这一年冬天,凌蒙初上京赶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个贪财的考官。凌蒙初没有送礼,又一次名落孙山。 凌蒙初又气又恨,要找考官说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蒙初见路边有个破草帽,就戴在头上挡雪。来到考官府,见门上贴着“爱才如子,执法如山”的对联,凌蒙初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几字,变成了: 爱才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一下可惹祸了,几个家丁蹬蹬蹬跑出来,如狼似虎,把凌蒙初押上了厅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蒙初头戴破草帽,气势汹汹地说:我看你,头戴夏,脚穿冬,肚里哪有春秋? 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东西!&&&
凌蒙初两眼喷火,道。考官恼羞成怒,一张状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一看状子,嘿嘿一笑,说:木匠做枷枷木匠,斩! 翰林监斩斩翰林,绝!凌蒙初早就呼说刑部尚书原先是个翰林,就叹了口气回道:“翰林监斩斩翰林绝!” 刑部尚书一惊:这人出口不凡,定有隐情!就慌忙说:“慢!”把凌蒙初重新审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书马上给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蒙初。宰相也是晟舍人,早听说家乡有个叫凌蒙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连忙召见。他见凌蒙初须发皆白,同情地说: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凌蒙初悲愤地回道。宰相一听,唷,真是个才子呢!这对子含蓄地说出了科场的舞弊。于是就朱笔一挥,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个“准”字;并向考官推荐凌蒙初为举人。考官见宰相推荐,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说:“再出个上联让凌蒙初对对,如真有奇才,就送他个人。” 考官领着凌蒙初来到一座孤山的小庙里。庙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执刀跨马的泥塑将军。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凌蒙初淡淡一笑,向庙外一看,见河上有两个渔翁在钓鱼,眼睛一亮,从容地对道:隔河对岸,两渔翁双竿垂钓考官无奈,只好点凌蒙初为举人。
清朝翰林院大学士周起渭为官后,路遇曾教过他的先生,先生出一对:鼻孔子,眼珠子,珠珠高于孔子?眉先生,须后生,后生胜过先生! ----周起渭略一沉思即对出下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话说一代文学家、批评家金圣叹被朝廷处以极刑。大限之日,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将永诀的父亲,泪如泉涌。为了安慰儿子,金圣叹说:“哭有何用?我出个对联,你们来对。”&&&&&
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
两个儿子哭得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联?金圣叹只得说:“别哭了,我替你们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恸哭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次,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 出对句均为平收,,且出句四平尾,但不影响此句为经典无情对。以前,有位自称厉害的人,出了一句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一位学者则对“法国荷兰比利时”。一言既出,场下立即哄堂大笑,那位自称厉害的人顿时堂目结舌,又有些莫名其妙。但转念一想,又明了,会心一笑。从此,两人成了朋友。原来这是对无情对。
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宋朝,有个叫李廷彦的人,喜欢阿谀逢迎,特地写了首诗献给 上司。这首诗又长又臭,他在诗句对偶上冥思苦想,几经琢磨,直到 认为诗意已尽,才诚惶诚恐地献了上去。 那位上司读诗后,无限感慨地对他说:“你的生活遭遇真不幸, 实在叫人同情。”上司又问起他遭逢不幸的事,他连忙跪下赔罪道: “我诗句里的‘舍弟江南殁’确有其事,下一句我写不下去了,为了 对偶工整,只好让我健在的哥哥做替死鬼,让他暂时死在塞北。‘家 兄塞北亡’是我编出来骗老爷的,下官罪该万死,务求老爷恩恕。”
忘记一顿饭 &&&&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 &&&&
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 &&&&
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 &&&&
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 &&&&
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 &&&&
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 &&&&
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 &&&&
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 &&&&
了一顿饭。”
从猫扑复制过来,送给喜欢对联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
坐下来慢慢看看
好有意思的。
相传:乾隆四十年春,天下举子齐聚京城参加会试,京城贡院门前。有一南方举子出一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有位北方举子对道: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双方围绕山东对江南,一水对多水,展开激烈辩论,很快南北举子纷纷加入其中,大家七嘴八舌的越争论越激烈,最后发展到双方争吵对骂。南方举子们盛气凌人,北方举子们也不甘示弱。眼看要从文斗变成武斗,争吵呐喊之声。惊动了会试主考官,急忙带众同考官们出来查看。原来是:江南举子祝顺昌和山东历城举子汪镛斗文引起的。了解情况后,主考官道:各位,谁愿再续下联?问了几声无人答应,最后会试同考官王尔烈站了出来,我来一试,他走到南方举子们面前,说道: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北方举子们一片欢呼叫好!这下可把南方举子们惊呆啦!江南纵有千山万水全包含在天地之间,多少才子也顶不过一个圣人。王尔烈文压三江一时传为佳话。
看了一个多小时。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婚对联七字带横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